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六(2)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六(2)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六(2) Word版含答案]

(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杜树人12月3日,记者来到家住鞍山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是在和我们打招呼。“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握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

“送”自己去当兵

余老先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当兵后的46年。

“1936年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月满13岁。”

“我参加过大小500余次战斗。黄土岭战役,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狼牙山反扫荡中,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受伤后昏迷了200多天;百团大战中,我的屁股被炮弹炸出7个眼儿……”

“我是1981年离休的,最后一站是鞍山军分区副政委。退休30多年来就干了一件事儿——宣传雷锋。你看,我的聘书,一铁箱子都装不下。我是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是多家单位的党课教员和顾问。 30年间,我作雷锋专题报告、上党课4 000多场,听众差不多有400万人……”

送雷锋去当兵

接着,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

“1959年底雷锋报名参军,当时我是辽阳市武装部政委。雷锋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我问小雷子,你现在拿38元8角5分工资,不是挣得挺多吗?雷锋回答说,我报名参军是想到前方打仗。听了雷锋的话,我一连叫了几声好。后来,雷锋搬到我家来住,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

“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说:…咱那儿子走了! '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

送郭明义去当兵

再接着,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

“1976年底,有一天郭明义的父亲来到我这,没进门就喊:…老政委啊,我来找你来

啦!'见到他,我就乐了。我说,啥事啊?他爸说:我今天来没别的事儿,就是送我儿子郭明义当兵。我问,检查上了吗?他爸说,检查上啦!我说,检查上了不就行了嘛!他爸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今年检查上的可多了,听说走得少,反正你得让我儿子走上!我说,你怎么跟当年雷锋一样的调,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我拿起电话,打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车文普,问了一下郭明义的情况。小车说,郭明义体检、政审都过关了。我说,郭明义他爸、他叔是鞍钢工人出身,郭明义是个好苗子,部队需要这样的。”

“新兵出发时,郭明义代表全体新兵发言。郭明义精瘦精瘦的,说话倒很有力量:…我们要

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前些日子,郭明义到我家来,我对他说,当雷锋传人,不能当带引号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郭明义说,对!对!”

送老儿子去当兵

最后,余老神情严肃地又谈起了老儿子余锦旗。

“孩子们对自己要求都挺严,从不干越格的事儿,大格小格都不越。老儿子余锦旗1978年当兵,到部队后他给我写信,让我找人调动调动。我回信写了11页纸,我说你别埋怨老爹对你要求严,你不要和别人比,要和雷锋比。老儿子看我不开口,就闷着头干了下去。这小子干得还行,入伍一年多就被评为军区装甲兵优秀共青团员,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还当上了班长。 1981年年底,老儿子退伍回来被分到鞍钢最北的选矿场当工人。后来,公安局选警察,他被选中了。老儿子对我说,"老爹,我最后一次求你,找人说句话,让我进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安分局"。我摇了摇头。结果,老儿子被分到鞍山郊区一个分局,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你知道干这行很危险,我天天担心。老儿子干得挺出色,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鞍山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标兵得了一大堆!”

告别余老时,余老和记者来了个拥抱。他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紧紧的、紧紧的,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1.文章为何要以“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为标题?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反映文章的思想内容或写作上的某个突出特点。回答本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来思考,作答。

答案:(1)标题“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内容。(2分)(2)标题“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提示了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3分)

2.为什么说儿子余锦旗也是余新元的一个兵?(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儿子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称呼的,它往往蕴含着亲情的成分;而士兵则是从职业的角度来称呼的,其中往往蕴含着一种职业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新闻的主题,我们便可找到答题的思路。

答案:余新元将自己的儿子称为“一个兵”是因为余新元用士兵的要求严格要求儿子;(3分)不让儿子搞特殊,和普通的士兵一样。(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回答本题,一是要联系语境,考虑到是在采访结束之时,这时,作者才容易被感动;二是联系文章的主题,因为这个句子肯定要在某个方面反映主题的,它的含意越深刻,它就和主题的关系越密切。

答案:“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是记者在采访结束离别拥抱时的一种感觉。它既是身体上的感觉,更是精神上的感觉。(2分)当记者了解到余新元的相关经历以后,记者感到了余新元身上的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兵”的精神像一股暖流,感染了记者。(4分)

4.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8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旨,其次要联系现实探究其社会价值。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自圆其说。

答案:这篇文章通过余新元自己当兵以及送雷锋当兵、送郭明义当兵、送儿子当兵的经历的记叙,反映了余新元的军人情结。(3分)余新元的这一军人情结弘扬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3分)这些,对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极具教育意义,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

李从军刘思扬朱玉赵承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两个月,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就牺牲在修渠的工地上。

取水,这个往日男人承担的重活,落在了母亲肩上。女人力气小,被抢水的人群挤落在水中。母亲扛着空桶,穿着湿透的棉衣,一进家就撵张买江出门:“你上渠!渠里不来水,你别回家!”

通水的那天夜里,她坐在渠边,整整守看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拦住了前来挑水的人群。她要先于别人打第一桶红旗渠水,因为她贡献了丈夫,又把13岁的儿子送到渠上,她比别人更有资格。

这是为内心一口气,坚韧地活着的女人!

又是一年的桃花盛开了。

不是在春天,而是在千里冰封的雪天里;不是在温室,而是在高耸巍峨的绝壁上。

有桃花的艳丽,又有梅花般的品格。冬季每有游人来到林州,石板岩乡桃花洞村是必去的地方--那里冬天可以看桃花。

申兰英与原海生,青梅竹马,就长在那个冬天里桃花烂漫的村子。

2000年,原海生掉入山谷。当支书的他,是死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

就在他走后,桃花洞村的旅游开始热起来。

就像莫邪当年铸剑七七四十九日,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其志感天动地,因而铸就名剑。原海生以冬天的离去,为这个小村带来了春的生机。

丈夫留给申兰英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刚刚初二;还留下了点账面上的钱,是一直没有领到的村主任工资,每年700元,一共欠了10年。

咬咬牙,申兰英支起了桌子,搭起了棚。过路人吃她一碗面,丢下两块钱。

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

吃面的人开始直接叫这个爽快麻利的女人“桃花嫂子”。一位画家给她写了几个字贴到了屋里:“桃花嫂子面,好吃看得见。”渐渐地,她把“桃花嫂子”的招牌挂在了外墙上。

当地人说,桃花谷里桃花店,桃花嫂子桃花面;桃花乡里桃花香,桃花溪漂桃花瓣。“桃花嫂子”成了太行山里的品牌,老粗布、杂粮,都追着赶着标出桃花嫂子的名字。

人们看到申兰英脸上总是挂着笑,可她内心却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她把自己与丈夫结婚时的一张照片镶在镜框里,天天守着。

当我们提到原海生时,她说,只有一张合影,11年了,还是想他……

一语未了,掩面而去。

总是有一些英雄没有来得及戴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历史的幕后。

原海生坠下悬崖的地方,后来是一道有名的景点,两道飞泉夹石而过,取名“含珠”……

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如同追日的夸父,“体解而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

谁也不敢说上天亏待了林州。但是,这个大山里的地方的确没有得到上天厚爱。一个缺水之地,一个守着一堆石头的穷县,凭什么50年前让漳河之水天上来?凭什么改革开放30多

年来,让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河南108个县市处于前列?

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还在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为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太行山下,一个曾在井下挖煤的汉子,在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

桑中生从来都拒绝谈起他最艰难的时候。

记者试着问他,他回避:不提这个。

笑着拒绝,然而泪水就在瞬间流下。

——“谁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他是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一个穷得没钱吃饭的人。最苦的时候,机器全趴在厂房里,家里拿不出一分钱,门口站满要账的。

2008年,桑中生投资搞起了用于太阳能的多晶硅,当年就缴税1亿元。2009年,投资27亿元扩大产能。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浪扑到了中国的山区,原来300多万元一吨的多晶硅,降到1万元也没有人要。

只得停产。

置之死地,能否后生?没有资金寸步难行,情急无奈之下,如同秦琼卖马、杨志卖刀,桑中生决意出让企业股份,换来帮他进行技术改造的团队,以作最后一搏。

桑中生能否走出困境?没有人知道;这一搏就是最后一搏?没有人能回答。可桑中生说,林州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就得成功。(摘自新华网)

5. 请简要分析“又是一年的桃花盛开了”在文中的作用。(5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作用题。这种题型要求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从形式上,要着眼于结构来分析;从内容上,一要考虑句子本身的含义,二要考虑其和主题的关系。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该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开挖红旗渠张氏一家,过渡到下文写发展旅游中申兰英与原海生的故事。(2分)②从内容上看,“又是”极言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断涌现,“桃花盛开”比喻“太行之力”给人们带来的生机,有力地服务了主题思想的表达。(3分)

6.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概括文章所选素材的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分类,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到其在各个领域的代表性。因为材料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所以,分析选材特点,一定要考虑材料和主题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考虑其是否典型,又是如何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的。

答案:①选材典型。三个素材都紧紧围绕着主题选取的,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太行人的坚韧。(3分)②富有代表性。文章所选取的这三个素材第一个是修渠的,第二个是旅游的,第三个是采煤的。(3分)

7. 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突出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要从具体的语句中概括出要点,在答题的时候,要规范。关于语言特点,我们要积累一定的术语,从而避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常见

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委婉含蓄、讽刺、幽默、质朴、清新、明快等。

答案:①简洁明快。如“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韧性”“一语未了,掩面而去”“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等,语言极其简约,干净利落。

②激情澎湃。文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记叙了太行山人可歌可泣的故事,语言激情澎湃。如“这是为内心一口气,坚韧地活着的女人!”“林州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就得成功。”

③生动形象。譬如文章的标题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感叹、反问、引用等的灵活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又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的结合使语言错落有致,灵动自然,娴熟自如。(每点3分,答对两点便可)

8.“太行之力”是如何在太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具有开放性。首先,要从文本中找到“太行之力”在太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对此,我们可以先找到答题范围,然后筛选并整合信息,从张氏一家、申兰英与原海生夫妇、桑中生身上寻找答案;其次,要联系自身实际,谈启示。

答案:“太行之力”——坚韧,在太行人身上体现为:①张氏父子的付出和“母亲”的坚韧换来了红旗渠的水。②申兰英与原海生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给太行山带来了春天。③挖煤汉桑中生,在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4分)

太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坚韧启示我们:要勇于付出,更要勇于在困境中具有坚韧的品格,战胜困难,从而取得成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蝉的卵

法布尔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

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9.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要回答出“蝉的一个月的阳光下的享乐,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答案要从全文中去寻找。

答案: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10.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有丰富含意的重点语句的体会。答案要注意结合语境去分析、探寻。

答案:(1)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2)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粘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意思对即可。11.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

文有什么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去回答:内容上和结构上。

答案:从结构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从作者的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1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8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体的特点,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的文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答案: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拟人化手法。举例(略)。答出两点即可;学生如有其他理解且合理也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好奇号火星漫游记

李理

“祝贺你们!”肃静的大厅里传来一声浑厚的问候。大屏幕前,正在观察“好奇”号行动的科学家们屏息凝听着随后的一段话。这是一份来自火星的特殊问候。近日,“好奇”号火星车在接收了地球上的语音邮件之后,通过美国宇航局的深空天线网络接收信号将其向地球转发回来。这是人类首次完成从地球上向其他行星发送语音邮件并转发回来的任务。

“好奇”之路漫漫行

自去年11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被成功送入设计轨道之后,其征程一直被广大民众所关注。到目前为止,“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进展顺利。成功踏出火星第一步,成功发回邮件等一系列测试均表明“好奇”号目前状态良好。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美国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好奇”号传来的照片。根据这些照片,人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火星山麓地区一些侵蚀形成的冲沟地形,以及其层状沉积结构。目前,搭载在“好奇”号上的镜头已经拍摄了附近夏普山的缓坡下部地形景象。科学家表示,那里将是“好奇”号攀登夏普山的位置,照片中的层状沉积岩层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有一片暗色的沙丘横亘在“好奇”号和沉积岩层之间。根据资料,科学家判断,这片暗色区域存在不同颜色的地区,每部分所含成分并不相同,是历史成因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岩石的多样性。

此外,根据报告“好奇”号已从着陆点附近出发,正式开始向400米外的首个科研目的地格莱内尔格前进,该地是三种地形相交的区域。科研人员期待首个岩石目标能在这一区域找到,并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

火星生命仍为谜

那么,是何原因让“好奇”号火星车备受世界关注呢?科学家表示,是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未知迫使人类关注外星球。根据之前资料显示,火星上存有火山喷发后的坑状高低。而有关科学家也曾称,一些带回来的标本也显示火星上有机物是存在的。虽然有科学家表示在火星上发现有机物质并不能证明火星现在或者过去存在生命,陨石可将有机物质携带到火星上,此外,有些可能被有机物质污染的探测仪器限制了对火星现代微生物的探测任务。因此,对此次“好奇”号的火星之旅是否会发现有机物,成功验证生命是否存在是一个被大众关注的话题。“在我看来,如果…好奇?号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有机物,那么这将是火星上存在生命发现的转折点。”美国科学家曾经如此表态。

然而,火星探测的任务并不局限于对生命是否存在于火星的探索,科学家还将通过研究

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中的物理化学环境,逐步认识地球上的生命的产生过程。假设探测到火星表面存在有机物的痕迹,科学家们表示,其重点将转向研究这些有机物的性质以及形成过程,并确定有机物质是否能与火星生命起源产生关联。

“好奇”探索最先进

此番访问火星时,科学家们为“好奇”号选择了最优的探测地点以及携带先进的科学仪器。例如,“好奇”号中搭载了最先进的火星样本分析仪,该设备将对火星大气、岩石和土壤粉末进行取样成分分析。虽然在升空之后,曾遇到些许麻烦,但它最终完成了对内部残留地球大气成分的测试分析工作。火星样本分析仪设备首席科学家表示:“对于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结果完美地证明了该设备测定气体成分的精确性。”目前,“好奇”号发回的数据已经快要超过在此之前所有火星车发回数据的总和。

与此同时,“好奇”号在火星上工作丝毫不用担心其能源问题。以核燃料为主要动力的“好奇”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任务需求,供能相对稳定。并且,该核电池的主要原料为“性情温和”的放射性元素钋-238。该元素不会发生核爆炸,而是缓慢衰变放出能量。在通讯传输上,在火星运行的全球性的通讯中继卫星系统持续不断地将数据从“好奇”号传回地球。并且,其自身拥有调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能力,让回传效率更高。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09月01日,第08 版))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用了倒叙的手法,开篇写了科学家们对“好奇”号成功发回邮件的问候,设置悬念,先声夺人。

B.“好奇”号探测的数据证明,横亘在“好奇”号和沉积岩层之间的暗色沙丘,存在不同颜色的地区,每部分所含成分并不相同,是历史成因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岩石的多样性。

C.根据报告“好奇”号已从着陆点附近出发,向首个科研目的地格莱内尔格前进,并且,科研人员在该区域找到了首个岩石目标,并对其进行了取样和分析。

D.为了解开火星生命之谜,人们对“好奇”号火星车倍加关注。火星是否存在有机物是解开这个谜的关键所在。

E.“好奇”号探测地点的选择、仪器的配备、能量的模块化设计、发回的数据的数量都表明“好奇”探索最先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A项,张冠李戴。“祝贺你们!”——这问候是好奇号从火星上发回的语音电子邮件,不是科学家们的问候。B项,“数据证明”带有客观性和确定性;而原文中则是科学家判断,带有主观性、不确定性。C项,将未然说成已然。“找到了首个岩石目标”错误,原文是“期待首个岩石目标能在这一区域找到”。

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14.简要概括“好奇”号“漫游”的历程。(6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①要找准答题范围。显然,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开头和“好奇之路漫漫行”这一部分。②理清思路。明确倒叙、抓住时间标志就理清了文章记叙“好奇”号“漫游”的思路。③筛选信息。从“好奇”号“漫游”的每一个阶段筛选信息。④整合信息。根据题干要求,将筛选的信息整合成答案。

答案:①去年11月,被成功送入设计轨道。②顺利执行探测任务。③传来关于火星的照片,为研究火星提供了资料。④从着陆点附近出发,向格莱内尔格前进。⑤向地球发来语音邮件,成功完成了漫游任务。(答出三点便可,每点2分,共6分)

15.文章的标题是“好奇号火星漫游记”,为什么后两部分却是写的“火星生命仍为谜”和“探索最先进”?请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考查对作品构思的鉴赏。这是一道鉴赏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文章主题,明确第一部分的含义,弄清“火星生命仍为谜”和“探索最先进”这两部分的含意;在此基础上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后两部分和第一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2分)只有通过第二部分“火星生命仍为谜”,才能够让读者真正理解“漫游”的意义,(2分)只有通过第三部分“探索最先进”才能够告诉读者漫游成功的原因。(2分)

16.联系文本,谈谈你认为尖端科学发展的意义所在。(8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立足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联系实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是一个实用类文本,属于科普文章,文章通过好奇号火星漫游的情况,展示了科技的神奇和无穷的力量,给人们提出了科学课题;联系实际,我们可以谈对于科技发展的认识,可以谈科技与人类乃至于生命的关系,认识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1)尖端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3分)。好奇号火星漫游展示了科技的发展和意义。(2)我们要借助高科技进一步认识火星乃至宇宙,认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从而为我们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通过文本阅读,我们对科技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无穷的乐趣。(5分)

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

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mò fáng xiōng púbǎi nònɡliáo kuònǎo nù ()()()()() nà mèn pǔ sùwēi wǔxīn shǎnɡqiān xū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3分) 铅锤(cuíchuí)宿舍(shěshè)作坊(zuōzuò) 前爪(zhuǎ zhǎo )相处(chǔchù)祖宗(zōnɡzhōnɡ) 三、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4分) (郊胶)卷花(瓣辨)进(功攻)(保宝)贵 (流留)意粗(壮状)茂(密蜜)(朴仆)素 四、词语大观园。(13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 ①争奇斗()②垂头()气③风()仆仆④准确无() ⑤兴高()烈⑥不()思索⑦相提()论⑧一()正经 ⑴用横线画出一对反义词。 ⑵第⑦个词所填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与第③个结构相同的词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赏”字是______结构,一共___画,组两个词:______、_____。 ⑵“视”字按音序查字典应查大写字母_____,按部首查字典应查___部,再查___画。“视”的意

思有:①看;②观察;③看待;④活,生存。下面句子中的“视”字是什么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②掌声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③今天,上级领导到我们学校视察。() 五、句子万花筒。(12分) 1、那段书被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词语组成不同的两句话。 峰顶你这么一定高不上去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列病句。 ⑴我推测蜜蜂可能一定找不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赵洲桥因为十分坚固,所以非常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昌乐二中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山东省昌乐二中赵丰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是十年后的经济,就是三十年后的社会。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到那时我们现在的教育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为他们一生成功、幸福提供支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这是每一个有教育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命题。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有太多的学校把“人的教育”变成了“升学的教育”,变成了“分数的教育”,莘莘学子在求学的黄金年龄,在用最美好的时光换取“一时有用,一世无用”的东西。 让我们回归问题本源:教育是什么?教学是什么?高考考什么? 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我们不是完人,但我们要有一个追求完美的梦想,并且为实现这个梦想奉献整个身心。我们认为教育即成长,就是把人变成人,培养完整的人,张扬伟大人性的光辉才是教育本质所在。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生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萌芽的肥沃田地,教育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只有当老师目中有人,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待,用知识学习的方式成长学生心灵、发展学生生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感悟生命和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富有人性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我们坚信知识的学习是方式,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育人,生硬霸道、毫无生机的灌输只

会扼杀学生美好的天性。为高考而高考,只为高考而教、只为高考而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坚定地提出“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现在的高考是通过知识考能力,考查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品,包括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眼光和胸怀、心灵的力量、责任感、价值判断和学习能力以及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态度等等。我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产品应该是一个一个个性鲜活、善于学习、富于创造、精神充实、人格饱满、全面发展,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跳出高考看高考,我们的眼光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对高考的理性定位,让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全人教育。 一、全人教育:把课堂变成学生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天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没有课堂的根本改变,全人教育便无从谈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人教育就必须拒绝课外活动式的小打小闹,就要从核心入手,从课堂入手。 我们认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身。而传统课堂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一味地压知识,忽视了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让教学停留在低层次的单调重复上,高效学习无从谈起。为革除传统弊病,我校突破常规,重建课堂,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注重研究学生学习发生的过程,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重新划分,规定课堂上老师的组织教学、评价激励、点评拓展在10分钟左右,学生自

2020年高三语文检测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产量颇为壮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动画相结合,形成了木偶、皮影、戏曲等诸多形态的动画形象,鲜明地展示着中国的形象和中国的气质。但是,近年来,国产动画作品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传统印象逐渐偏离观众的审美视野,虽然有不少动漫作品走向国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文化内涵却稍嫌不足。其中,许多作品放弃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风格的动画制作理念,放弃了纯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同时,中国当代动画片在主体受众定位上存在着娱乐化、低龄化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导未来的中国人在动画片的接受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有所疏离。 因此,中国动画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于传统文化借鉴、吸收的诸多实践,实际在当代有所断裂.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准,已成为今后国产动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动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实现国产动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更是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有效举措。 欧美与日本一直是世界动画产业的前沿阵地,他们的经典作品不仅展示本国的生活面貌、思想精神,还出品了许多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动画片。如美国出品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外国人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魅力。外国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动画片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认知。但是,这种成功的典范,在引起我们的反思之时,也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国产动画创作思路的一剂强心针,毕竟曾经的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创作的精神食粮。如何像前辈动画人--样有效地汲取和创作,是需要智慧和思考的。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是墨西哥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墨西哥文化。这种成功难以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因素。 但应注意,国产动画创作在发掘传统文化题材时,也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把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并不是要一窝蜂、赶潮流地都去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也不能在作品中随意地、不经考证地、蜻蜓点水般挪用一点传统素材,或者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地生搬硬套进去,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显得艺术品位高。我们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从而使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达到水乳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片丰富的素材来源。在前辈动画人的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与动画艺术特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作品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宣扬,这是今天中国动漫应该选择的重要道路。 (摘编自李春沐《中国动画片创作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质量检测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 识, 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加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48 分) 1、看拼音,写词语 (10 分) yàn zi yuān yāng ǒu ěr pí juàn huā bàn 2、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豚.(tún) 伶俐.(línɡ) 电杆.(ɡǎn) 膜. 翅(mó) B .距. 离( jù) 瞎. 子(xiā) 紧挨.(ái) 缭. 绕(liáo) C .联络.(luò) 平凡.(fán) 有益.(yì) 翩. 翩起舞(piān) D .荡漾.(yànɡ) 羽翼.(yì) 闲散.(sàn) 纤. 细(xiān) 3、下列词中的两个字意思都相反的一组是( )。(4 分) A.动静 活泼 得失 聚拢 B.爱憎 始终 破裂 奖惩 C.进退 详略 轻快 吞吐 D.呼吸 善恶 攻守 是非 姓 名 班级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

4、仿写,注意词语的构成特点。(9 分) (1)例:乌黑( )白( )绿( )黄 (2)例:翩翩起舞 (3)例:挨挨挤挤 5、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填空。(8 分) ( )粼粼光彩( ) 咯咯( ) ( )合缝伶俐( ) 颜色( ) (1)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墙壁,犹如一 整块石头。(2)站在舞台上的这一刻,她是那么_。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 分)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2)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 天。( )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 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7、按要求写句子。(9 分) (1)叶圣陶先生被一池的荷花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 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 B.直言仗义执言提名金榜题名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 D.委曲委屈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穿针(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撮合拉拢) 看穿(看透) 望穿秋水(形容经霜后的秋水很清,能看到水底) B.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有名的学者)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 大旱云霓(形容盼望的迫切) C.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打标点符号)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恬武嬉(指文武官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高歌(放声歌唱) 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 高手(技能特别高明的人) 高屋建瓴(从高往下倒水,流畅无阻)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点破坏,都遭到了相应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乎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 B.因为只要就也 C.因为只有才却 D.但是只要就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学情”和“效益”入手,在吸纳杜郎口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也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成果测评。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 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完整)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 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 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 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 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 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 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 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 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 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 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 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 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 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 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 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 (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和宋代诗

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除了在诗经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外,朱子在治《诗》实践中,亦取得很大成就。其治《诗》的最终成果,就是今本《诗集传》。朱子能够完成诗经学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治《诗》方法的合理。朱子在治《诗》时,重校勘和训诂,并在此

山东省昌乐二中2018届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英语试题(4月份)+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2018届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英语试题2018.4 第I卷(共10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on Saturday? A.Go to work.B.Eat brunch. C.Go to the gym.2.When did the man hurt himself? A.A few weeks ago.B.A few months ago.C.A few years ago.3.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bookstore.B.In a library.C.In a classroom. 4.How does the woman sound? A.Nervous.B.Sad.C.Angry. 5.Why did they stay up late for the last two nights? A.They studied for the physics exam.B.They didn’t want to go to bed early.C.They had to prepare their breakfas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es the man like most about reusable bags? A.They are free.B.They can be used for more purposes. C.They are lighter and easier to carry.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20分) shìyàn jiāo nèn zhèn jìng kān shǒ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ī rùn chōng jǐng yáo yuǎn dīng ní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庆(_______)历(_______)真(_______) 床(_______)厉(_______)具(_______) 搭(_______)官(_______)托(_______) 塔(_______)管(_______)拖(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鲜红色的梨兵来将挡耳听为虚 深紫色的樱桃不入虎穴近墨者黑 浅黄色的李子眼见为实水来土掩 紫檀色的黑母鸡近朱者赤焉得虎子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1)秋天的雨(____)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______)还藏着非常也闻的气味。 (2)(____)冬天就要来了,(_____)杨树的叶子都掉了。 (3)(____)秋雨轻轻地来了,(_____)没有一丝凉意。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露出微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秋在隔壁(节选) 入秋以来,一直借住在城郊一个叫“松树林”的村子里,院子的西墙外,是一片浩浩荡荡的玉米地。庄稼是季节的代言人。与庄稼为邻,就是与秋天为邻——这邻居,我喜欢。 我常会步出院门,沿着玉米地的田间小道,漫无目的地溜达。抬头看天,秋高气爽,棉花糖似的云朵,绽放在天鹅绒般湛蓝的天幕上。 两旁的玉米棵是列队的士兵,披着绿装,站得整整齐齐,等待着我的检阅。只是怀抱的不是钢枪,而是头顶粉红穗子的棒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仔细嗅起来,是玉米、青草与野花混合在一起的那种好闻的味儿。 田间的路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柔软得让我想脱掉鞋子,走在上面亲近它。路,在绿色的包围中延伸,我独自一人只是慢慢地踱着,什么也不去想。一群麻雀本来聚在前面“开会”,看我来了,轰的一声,以笨拙的姿态飞起来,陆陆续续落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上,定格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偶尔会遇到斑鸠栖在路上,往往是成双成对的,嘀嘀咕咕说着情话。看到我,却并不慌张,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乜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20分) fǔmōchuàng zào huǎng yán shīpiān róu ruǎn fāméi féi wòqíshí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宿(________)怒(________)经(________)支(________)缩(________)努(________)茎(________)吱(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轻快的树林轻轻柔柔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呢喃细语 幽深的山中小曲充满力量的海洋大合唱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陆续继续连续 (1)快到中午了,钓鱼的人(______)回家了。

(2)爸爸工作很忙,经常(______)几天加班。 (3)在多次失败面前,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______)努力。 仍然竟然果然 (4)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5)白求恩(______)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6)我们俩的想法(______)不谋而合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蘑菇钻出泥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让小沙耿耿于怀 ....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大嘴巴和小尾巴 所有美丽的金鱼都被移到金鱼馆里去了。水池里只剩下两只最难看的小鱼。 一条嘴巴大得出奇,占了身体的一半,另一条尾巴小得可怜,只是一个小叉叉。没人给它们换水,更没有人喂它们食物。 大嘴巴饿极了,它去吞落在水底下的海棠核,海棠核堵在它的嗓子眼儿里,难受极了。小尾巴钻进大嘴巴的嘴里,一点一点把海棠核咬了出来。池水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 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 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 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 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 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 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 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 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 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 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 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 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 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 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需要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 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 B.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C.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 D.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B.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C.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 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考套题回扣之词汇篇

高考套题回扣之词汇篇 1. through prep.介词1) 直至,一直到(所指时间包括在内)We'll be in New York Tuesday through Friday. 我们从星期二到星期五将一直待在纽约。 2) 自始至终;从头到尾 The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sit through a concert. 这些孩子太小,音乐会没完就坐不住了。 He will not live through the night. 他活不过今天夜里了。 2. profile 1) 面部的侧影;侧面轮廓2) 概述;简介;传略 a job/employee profile 工作╱雇员简介a celebrity profile名人简介 3. Mom worked for the local council on aging as a housekeeper. 妈妈在当地老龄服务机构做管家 council n. 1)委员会2)市政服务机构 4.the real treat 大饱眼福treat n. 乐事;乐趣;款待 5.[阅读A篇] Her first study of animal behavior took place some 20 years earlier, when she, at 5 years old, spent several hours in a henhouse, waiting to see how a hen laid an egg.但她对动物行为

的第一次研究发生在大约20年前,当时她5岁,在鸡舍里待了几个小时等着看母鸡是如何下蛋的。 when 引导定语从句lay--laid--laid下蛋;放置; lie--lay---lain 平躺 6.Sympathy: ①the feeling of being sorry for sb ; showing that you understand and care about sb’s problem ②the act of showing support for or approval of an idea, a cause, an organization.. The seamen went on strike in sympathy with the workers on port. 海员们举行罢工以表示对港口工人的同情。 a letter of sympathy慰问信T7A Plates of Sympathy慰问之盘 7. take in 吸收;理解;领会;欺骗;欺骗;让…进入;改短 [阅读C篇P2] In the latest PISA, which tested 15-year-olds worldwide on academic subjects, fewer than one in ten of the examinees were reported to be able to distinguish fact from opinion. 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测试了世界各地15岁学

三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班级:姓名:成绩: ☆看清想好再动笔,卷面整洁得两分。 一、基础(44分) 1.抄写下面的字。(3分) 漾碧翩赤疲载黎雁暑禁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èn shān pán chán shúxīxiàn mù ()()()()3.用下面的字组词。(8分) 裁( ) 愉( ) 嘱( ) 墨( ) 载( ) 愈( ) 属( ) 默( ) 4.我会填。(6分)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 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 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5.请用“\”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4分) (1)、大家(连续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才把这件事完成了。 (2)、妈妈想尽了办法,还是没能(排除去除)衣服上的污迹。 (3)、老师把这一条意见当作最(宝贵珍贵)的礼物。 (4)、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严肃严格)的要求。 6.我会在括号里填入句中带点词的反义语。(6分) (1)、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 (2)、只有不怕失败 ..的人,才能获得()。 (3)、学习一定要认真 ..,来不得半点()。 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大象的耳朵大大的。(改成比喻句) (2)、这难道不正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改成陈述句)

(3)、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不能嘲笑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改成反问句) 8.符号“/”表示停顿,朗读下面这个句子时,停顿最恰当的是()(3分) A.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B.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C.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D.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二、积累(14分) 1.我积累了很多好词语,我一定能填对。(8分) 惊弓之()苍()欲滴()而不厌和颜()色 亡羊补()竭()全力()览群书群芳()艳 2.我会连。(6分) 等闲识得东风面,蜻蜓点水款款飞。 不知细叶谁裁出,万紫千红总是春。 穿花蛱蝶深深见,二月春风似剪刀。 莫看江面平如镜,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人无再少年。 花有重开日,要看水底万丈深。 三、阅读。(20分) 《和时间赛跑》片段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2分) ()——()()——() 2.“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中“这样的游戏”指的是哪些游戏?(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