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的牙关紧闭。由于骨的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的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的洞穿性缺损。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1~3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的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的溢脓。

(1)放射性骨髓炎的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2)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的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的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的效果。遗留的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的切除或病变骨的残留。对于放射线损伤的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的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

3.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伤口冲洗、外敷。不少文献介绍用2%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

剧烈疼痛为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故控制疼痛为一重要治疗环节。由于病程长,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剂时,可考虑以无水酒精做神经干注射。

抗生素是过去常用以治疗ORNJ的主要方法,随着新观点的出现,抗生素治疗是否必要,已发生争论。Marx等认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均非必需。也因组织的血运障碍,抗生素不能进入病变区发挥功能。故多主张在急性继发性感染时,可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

如照射区包括涎腺,则其功能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应对症治疗。最简单方法是口内含水或其他与唾液相似液体。

对高压氧治疗的意见不一,但根据适应证用之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价值。Marx将放疗后需拔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一组用高压氧,预防ORNJ的发生。以拔牙后6个月牙槽窝骨外露为ORNJ的诊断指标。结果,ORNJ在青霉素组的发生率为29.9%,而高压氧组为5.4%。证明高压氧有预防作用。但不能使放射性损害已变性坏死的组织逆转。

4.手术治疗有持保守态度的,即等待死骨完全分离后行死骨切除,然而病程迁延,病人痛苦。故近年来主张积极的外科手术者增多。主要适应证为,剧烈疼痛,口腔或皮肤瘘管形成,大面积骨暴露,病理性骨折等。主张从口内做节段性或半侧颌骨切除。因放射性损害皮肤创口不易愈合,且切断颌外动脉影响血运。

手术切除较困难的问题是决定切除的范围。病变范围的确定始终是ORNJ的一个困难问题,故多数人强调在正常组织内切除。有人提出,如骨断面有活跃的出血,可作为判断正常骨的标准。

软组织的手术范围应包括全部溃疡坏死组织和放射性瘢痕。但因病损常深达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有时不可能彻底清创。

术后的缺损修复目前已不是难题,但因不能确定切除范围,修复有时不能保证在正常创面进行,不免产生一些并发症。

3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4预防护理

放射性骨髓炎预防的关键是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前,应估计到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的可能性,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放疗前作常规的牙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2.放射开始前,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进行处理;对放射治疗后仍能保留的龋齿和牙周病牙应治疗,而对于包括残根、根尖周炎在内的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

3.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固定的金属义齿;有活动义齿者,应在放射疗程终止后,经过一定时期后再配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4.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感染。

5.放射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ORNJ一旦发生,病程过长,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人痛苦非常,故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在射线直接照射区内的不能治疗的牙齿,有较重的牙周病的牙齿,均应在放疗前拔除。甚至有人主张对口腔卫生状况高度不良,且病人很难保持口腔卫生时,应将全口牙拔除,同时修整牙槽嵴,严密缝合创口。上述处理完成后两周,再开始放疗。有牙周病者亦应充分治疗。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可用含氟牙膏或其他给氟方法(如含氟液体含漱等)防止龋的发生,放疗前即开始,以后一直使用。放疗前应做一次口腔洁治。

放疗前应去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以避免二次射线的产生。有可摘义齿者应停止使用,放疗后1年以内亦不应使用,以防止对黏膜的创伤。

由于常发生口干现象,应使用各种唾液代用品或水等,保持口腔湿润。

放疗后如发生牙髓炎而牙可保留时,可进行根管治疗,但应防止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同时用抗生素。

放疗后必须拔牙时,应仅限于每次只拔1~2个牙,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限度。过锐边缘可以修整,但应避免翻瓣。术前及术后皆给予抗生素。

放疗后何时方可拔牙,是一有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任何时期拔牙都有可能诱发ORNJ,尤其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更易诱发,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

5病理病因

颌骨ORN(以下称作ORNJ)的病因多认为与放射线、创伤、感染3大因素有关,但分歧意见仍然存在。

1.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剂量、照射方式、被照射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与引起的组织损害有关,而剂量为主要因素。

美国物理学家Compton AH(1892~1962,1927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Compton效应(1光子与1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光电效应中,组织吸收量与原子量的倍数差成立方比关系。骨的原子量约为软组织的两倍,故在同一剂量照射下,骨的吸收量约为软组织的8倍。可知骨是易受损害的组织。

能量较低的放射线如X射线,主要发射光子,产生光电和Compton两种效应,骨的吸收量为软组织的2~2.5倍。高能量放射线如60Co和电子感应加速器,则基本上不产生Compton效应,对骨的损害较小。自广泛用于临床后,ORNJ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一般认为,照射量越大。ORN的发生率越高,故有人提出以60Gy为造成ORNJ的临界性剂量,超过此量时,ORNJ的发生率可达1.8%~22%。但也有人认为,剂量不是ORNJ 发生的惟一因素。

局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量还要受到二次放射效应的影响,即与被照射组织或物质的原子量差数成正比。邻近银汞充填体或金属全冠处的组织,其吸收量可增加50%~70%,因在该处,金属与组织相比,原子量差数大。牙齿比牙周组织的钙化程度高,而二次放射的有效距离为1~2mm,故在牙槽间隔处牙龈上皮附着的放射性损伤较为严重,成为颌骨感染的重要途径。

2.创伤创伤是否是引起ORNJ的因素,仍有争论。多数认为,颌周软组织经照射后发生变性、萎缩,对损伤的抵抗力及伤后的修复力均下降,各种刺激,即使是咀嚼和义齿,均可产生创伤。使细菌有侵入途径。照射后组织细胞的死亡和胶原溶解也是重要原因。放疗后拔牙更是公认引起ORNJ的重要因素。

也有人否认放疗后拔牙等创伤因素是ORNJ致病的因素。有人观察到约有39%的病例没有明确的创伤因素,将其命名为自发性ORNJ,认为是大剂量放射的结果。Marx(1987)认为,ORNJ有两种类型,一型为自发性的,发生于放疗后6~24个月内。另一型为创伤诱导型,又可分为两亚型,一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为放疗前3周内或放疗期间外科创伤引起;另一亚型的发生开始于放疗后2年,至第5年时达到高峰。

3.感染感染是否为ORNJ的致病因素,也存在争论。多数人肯定其作用,认为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或创伤,细菌通过牙髓感染或通过放射损害的牙周膜进入颌骨。Marx认为,放疗后的局部炎症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是一重要因素。

Marx将因ORNJ切除的标本做过细菌培养,发现在坏死标本的深部并无细菌侵入。故认为细菌只起污染作用,否定了ORNJ是原发于放疗后颌骨感染性疾病的看法。

综上所述,可知对ORNJ的致病因素迄今仍无一致看法,还需深入研究。

6疾病诊断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需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区别。

7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X线诊断在早期为骨密度增高,骨膜增厚,可有散在的透射区及骨小梁增粗。随疾病的发展,可见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广泛的不规则破坏,与周围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界限,周围无硬化骨质,最终可见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一般认为X线对ORNJ诊断的价值不大,无特点、无规律。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相当价值。

8并发症

暂不明确。

9预后

良好。

10发病机制

对ORNJ发病机制的研究颇多,然亦存在争论。Marx对此做过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三低”学说,即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结构。他的结论是:①放射线造成细胞(包括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使骨组织的代谢和自身调节异常。②微生物在ORN的病程中只起污染作用,ORN主要不是炎症。③创伤在ORN的发病中,只造成局部胶原破坏和细胞死亡,是增加组织对能量、氧和其他代谢物质需求的因素。④自发性坏死的原理是骨组织及软组织补偿细胞和胶原的能力丧失。

除Marx的学说之外,还有骨损害学说,认为ORN的发病是放射线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血管变化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和延长了骨细胞的病理改变。对此学说持疑者不少。孙勇刚的研究表明,血管破坏在骨破坏以后,在ORNJ病变区域内还出现明显的小动脉增生倾向,故认为ORNJ的基本病理改变不是射线引起的小动脉损害,而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直接损害。解雪涛的研究则认为,在三低基础上,由增殖性细胞死亡导致微循环衰竭是ORNJ 发病的成因,否认了小动脉损害论和放射线对骨组织直接损害学说,而拔牙等颌骨创伤是ORNJ的重要致病因素。两人皆认为高压氧治ORNJ的疗效有限。孙及解的研究皆否定了以小动脉损害为核心的放射、创伤和感染学说中的小动脉损害为引起ORNJ的主要因素。

当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但等待时间太长,患者非常痛苦,因此也有人主张积极治疗,将坏死的软硬组织一并切除,采用皮瓣或肌皮瓣整复。但如果切除不彻底,反而因手术造成损伤,可能加重病情。目前主张配合高压氧治疗,可增加放射区内动、

静脉氧分压,兼有杀菌、抑菌作用,有利于血管增生,促进死骨分离,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采用高压氧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预防

放射性骨髓炎预防的关键是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前,应估计到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的可能性,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放疗前作常规的牙洁治,注意口腔卫生。2.放射开始前,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进行处理;对放射治疗后仍能保留的龋齿和牙周病牙应治疗,而对于包括残根、根尖周炎在内的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3.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固定的金属义齿;有活动义齿者,应在放射疗程终止后,经过一定时期后再配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4.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感染。5.放射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ORNJ一旦发生,病程过长,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人痛苦非常,故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在射线直接照射区内的不能治疗的牙齿,有较重的牙周病的牙齿,均应在放疗前拔除。甚至有人主张对口腔卫生状况高度不良,且病人很难保持口腔卫生时,应将全口牙拔除,同时修整牙槽嵴,严密缝合创口。上述处理完成后两周,再开始放疗。有牙周病者亦应充分治疗。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可用含氟牙膏或其他给氟方法(如含氟液体含漱等)防止龋的发生,放疗前即开始,以后一直使用。放疗前应做一次口腔洁治。放疗前应去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以避免二次射线的产生。有可摘义齿者应停止使用,放疗后1年以内亦不应使用,以防止对黏膜的创伤。由于常发生口干现象,应使用各种唾液代用品或水等,保持口腔湿润。放疗后如发生牙髓炎而牙可保留时,可进行根管治疗,但应防止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同时用抗生素。放疗后必须拔牙时,应仅限于每次只拔1~2个牙,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限度。过锐边缘可以修整,但应避免翻瓣。术前及术后皆给予抗生素。放疗后何时方可拔牙,是一有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任何时期拔牙都有可能诱发ORNJ,尤其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更易诱发,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优质参考)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变形球菌。临床多为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1)牙源性感染(90%) (2)损伤性感染 (3)血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或颅内感染。临床上出现局部剧痛和多个牙齿松动。发生于上颌的颌骨骨髓炎,早期炎症较局限,病变发展可导致上颌窦炎;发生于下颌的颌骨骨髓炎,通常炎症较弥散,可压迫神经引起下唇麻木或因咀嚼肌受累而出现张口受限。病人常有明显的全身反应,高热、白细胞数增高及核左移等感染中毒征象。 2.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可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牙源性感染所致。病程较长,以局部表习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多个牙齿松动及龈沟溢脓,相应面部有炎症浸润硬块,皮肤、黏膜有瘘管并有脓液流出,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如瘘管堵塞,可导致急性发作。

鉴别诊断: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 周炎为主 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 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 病变可累及松质骨和密质骨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后破坏骨密质,病变很少累及密质骨 临床表现弥漫破坏型多见,局限型少见局限型多见,弥漫破坏型少见 累及牙累及的牙齿多数松动,牙周有 明显炎症病源牙齿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部位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支多发生在下颌角和下颌支,很 少波及颌骨体 X线慢性期见大块死骨形成,周围界限清楚,可有病理性骨折慢性期可见密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可有小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界限不清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 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应根据临床反应,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局部可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地牙关紧闭.由于骨地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地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地洞穿性缺损.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地分离.b5E2R。 .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地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地溢脓.p1Ean。 ()放射性骨髓炎地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地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地刺激.DXDiT。 ()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地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地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地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地效果.遗留地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地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地切除或病变骨地残留.对于放射线损伤地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地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RTCrp。 .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伤口冲洗、外敷.不少文献介绍用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5PCzV。 剧烈疼痛为临床地主要表现之一,故控制疼痛为一重要治疗环节.由于病程长,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剂时,可考虑以无水酒精做神经干注射.jLBHr。 抗生素是过去常用以治疗地主要方法,随着新观点地出现,抗生素治疗是否必要,已发生争论.等认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均非必需.也因组织地血运障碍,抗生素不能进入病变区发挥功能.故多主张在急性继发性感染时,可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xHAQX。 如照射区包括涎腺,则其功能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应对症治疗.最简单方法是口内含水或其他与唾液相似液体.LDAYt。 对高压氧治疗地意见不一,但根据适应证用之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价值.将放疗后需拔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一组用高压氧,预防地发生.以拔牙后个月牙槽

颌骨肉瘤

颌骨肉瘤 颌骨肉瘤是原发于颌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据国内王明华等报告,这三种肿瘤分别占全身骨肉瘤的5%、13%和36%。和国外一些报告相比,颌骨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占全身骨肉瘤的比例相似,而纤维肉瘤则高出1倍有余。 流行病学1、2 颌骨肉瘤最常见于30岁左右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上颌骨多发于下颌骨体部,其次为上颌角、下颌支和正中联合。上颌骨多发生于后牙槽嵴,其次为窦腔。 相关疾病1 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化纤维瘤、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2 颌骨骨肉瘤的真正病因还不清楚,损伤及放射线可能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1 骨肉瘤的组织病理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瘤细胞组成的不同比例,将骨肉瘤分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型。瘤样骨形成是诊断骨肉瘤的基本标准。但在应用这一标准诊断颌骨肉瘤时要注意区分成软骨型骨肉瘤和软骨肉瘤,两者预后不同,而前者在颌骨较常见。 成骨细胞型骨肉瘤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并有不同程度的核异形性及丝状分裂,细胞形成新骨并有钙化。成软骨型骨肉瘤在纤维软骨基质中有大而圆或梭形的瘤细胞,软骨性及骨性区域常常交织在一起,称之为软骨骨样。成纤维细胞型的组织特点是成丛或成束的梭形细胞散布在不同密度的胶原纤维中,有些区域可以形成骨样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特点是有大的、充有血液的窦样间隙存在于丰富的瘤细胞组织中,其中有散在斑点状的骨样区。软骨肉瘤瘤组织多呈小叶状,中央为软骨,周边软骨成分减少而细胞较丰富。诊断软骨肉瘤的标准有三:很多细胞包含有丰满的核;常见双核细胞以及巨大的软骨细胞包含有大的单个或多个细胞核或成堆的染色质骨纤维肉瘤的组织病理表现类似于软组织,瘤细胞既不形成骨,也不形成软骨,但可形成不同量的胶原纤维。瘤细胞从卵圆到纺锤形都有,高度分化者细胞富含胶原,少量的分裂象及轻度细胞多形性,预后较好。 临床类型和分类 临床表现1、2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我科于2005年上半年收治3例典型颌骨骨髓炎,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77岁,因左下颌反复肿痛伴张口受限2月余入院。半年前因左下颌肿痛,摄X线片发现左下磨牙残根,遂拔除后出现反复肿痛。3年前因恶性淋巴瘤局部行放疗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入院后查体:左下颌皮肤板样硬,边界不清,开口度2.5 cm,X线片显示左下颌角区可见一约1.5 cm×1.3 cm范围骨质破坏影,中央小块死骨形成。诊断:左下颌中央性骨髓炎。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左下颌病灶刮治术及死骨摘除术”,术后抗炎治疗,局部电磁波理疗半月后治愈出院。 例2:患者,女,61岁,因右上牙治疗后疼痛加剧就诊。患者2周前在牙科门诊治牙,反复数次未缓解,来我科要求治疗。查体:右上颌第4、5牙间隙处牙龈红肿、溢脓,易出血,叩痛剧烈,X线片显示两牙之间牙槽骨吸收明显,进一步检查发现内残存少量牙髓失活剂(三氧化二砷),在局麻下将失活剂及肉芽组织和周围死骨彻底清除干净,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后,碘甘油消炎并安抚患者,隔日换药,1周后治愈。 例3:患者,男,22岁,因右下颌反复肿痛求治。患者1个月前右下颌肿痛伴张口受限,抗炎治疗缓解,反复发作于我院求治。查体:右下颌角区明显红肿,压之有凹陷性水肿,中心皮肤暗紫色,开口度2 cm,X线片检查右下颌第8磨牙水平低位阻生,下颌角外斜线处骨皮质增生致密。诊断:右下颌边缘性骨髓炎,遂局部麻醉下行口外脓肿切开引流术,抗炎治疗1周后缓解,拔除患牙后治愈。 2 讨论 本组例1是由于放疗后拔牙加上局部炎症导致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例2、例3分别是由于化学药物刺激和牙源性炎症感染导致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对以上病例针对不同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为主:首先对病情详细诊断,辅助X线检查,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应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早期切开排脓;炎症进入慢性期对于临床检查已经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牙周炎 成人牙周炎由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引起,占牙周炎的95%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常有大量牙石、牙菌斑。典型特征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临床根据严重程序分为:①轻度。牙龈炎、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见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②中度。牙龈炎,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1/2。③重度。牙龈炎明显或牙周脓肿,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1/2。晚期可伴有牙移位、食物嵌塞、牙根暴露、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等。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 1、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有效清除菌斑及牙石及根面平整是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定期复查, 排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牙周组织引导性再生手术,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抗菌药物治疗不可代替常规基础治疗。 2、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氯己定、甲硝唑溶液、过氧化氢、聚维酮碘、四环素、枸椽 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牙周塞治剂等。 3、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重度牙周炎、侵袭性 牙周炎、伴放线菌的牙周炎及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可应用全身抗菌药物。 经验性治疗宜选:阿莫西林0.375-0.5g,每日3次口服,联合甲硝唑0.2g,每日3次口服,7日为一疗程。注意: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病或肝肾功不全者慎用甲硝唑;服甲硝唑期间禁酒。 二、智牙冠周炎 智牙冠周炎,又称第三磨牙冠周炎,是因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导致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以垂直位软组织阻生的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多见。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而损伤形成溃疡。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口腔定植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等均为机会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磨牙后区疼痛、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张口受限,口臭。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稍升高。口腔检查见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组织红肿溃烂、触痛,伴有脓液溢出或冠周脓肿、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进一步可形成骨膜下脓肿、瘘管、颌周间隙脓肿等。 【治疗】 1、急性期以消炎、镇痛、引流对症处理为主,若有脓肿形成,则在局麻下切开脓肿,置入 橡皮条或碘仿纱条引流。慢性期应消除盲袋或拔牙。 2、急性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牙周炎治疗相同。 三、急性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部牙周膜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局限性骨髓炎至颌骨骨髓炎。 【临床特征与诊断】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者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患者见龋坏、充填体、或其 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叩诊疼痛(+)-(++),扪压患

骨髓炎疾病研究报告

骨髓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骨髓炎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骨科 病症体征:细菌感染,软组织肿胀,骨痛,骨质破坏,死骨 疾病介绍: 骨髓炎是怎么回事?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 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 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 端 症状体征: 骨髓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骨髓炎的症状介绍: 一、症状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 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 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 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 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 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使患者落下终生残疾。 二、诊断 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 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 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 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骨及显示椎旁脓肿 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 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 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四川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颌骨骨髓炎试题

四川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颌骨骨髓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通常所说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指的不是 A.真性关节强直B.关节内强直C.关节内纤维性粘连D.关节内骨性粘连E.颌间挛缩 2、随楔状缺损加深可出现的并发症除外 A.可复性牙髓炎 B.根尖周炎 C.牙龈乳头炎 D.牙本质过敏症 E.牙齿折裂 3、25岁,初孕。妊娠第8周牙痛。检查:牙体破坏,需拔除,消炎后拔除的时间应为 A.1周内B.1周后C.2周后D.3周后E.4周后 4、下颌基托一般应盖过磨牙后垫的____ A:全部 B:2/3 C:3/1~1/2 D:1/4 E:前缘 5、力时,各个基牙的受力反应基本一致 6、磨牙支托的宽度为____ A:其颊舌径1/2 B:其颊舌径1/3 C:其颊舌径1/4 D:其近远中径的1/5 E:其近远中径的1/6 7、临床上可用印模膏制作 A.个别托盘 B.成品托盘 C.暂基托 D.恒基托 E.终印模 8、哌唑嗪是____ A.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B.可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2受体C.降压同时可使心率加快D.首次给药可致体位性低血压E.具有较弱降压作用 9、口腔保健咨询时,对于乳磨牙窝沟封闭的适宜时问,恰当回答是 A.5~6岁B.3~4岁C.2~3岁D.4~5岁E.6~7岁10、王阿姨看见李先生坚持锻炼一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她也开始进行锻炼,她这种行为属于

A.观察学习 B.自我控制 C.自我监测 D.角色示范 E.自我强化 11、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几个氨基酸 A.2.5 B.2.7 C.3.0 D.3.6 E.4.5 12、能诱导产生与人心脏组织抗原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可能导致心内膜炎的防龋疫苗是 A.减毒和灭活的变形链球菌全细胞疫苗B.亚单位疫苗C.多肽疫苗D.核酸疫苗E.基因重组免疫 13、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C.柯萨奇病毒B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14、拔髓术操作不合要求的是 A.钻针方向与牙长轴平行 B.由较突出的髓角处穿孔进入髓腔 C.用球钻提拉式磨除髓顶 D.只要暴露根管口即可 E.以上都不对 15、一外伤昏迷的病员准备运送,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采取俯卧位B.采取侧卧位C.额部垫高D.随时观察伤情变化,防止窒息和休克发生E.疑有颈椎损伤的伤员,颈下应放置小枕,头部左右两侧用小枕固定 16、倾斜基牙固定桥取得共同就位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正畸 B:备牙 C:改变固位体设计 D:双套冠 E:拔除倾斜牙 17、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允许拔牙的时机是 A.腭侧牙龈感觉丧失后 B.颊侧牙龈感觉丧失后 C.颊黏膜感觉丧失后 D.上唇感觉丧失后 E.软腭感觉丧失后 18、使用龈下刮治器时,刀刃与牙面应成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章讲义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617923.html,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章讲义3 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四节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一)概念 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颌骨骨髓炎的含义,并不单纯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而系指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过程。 根据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以牙源性病变引起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为最多见。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生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主要发生于下颌骨。 (二)病因与分类 1.病因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其他化脓菌也可引起颌骨骨髓炎。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的多是混合性细菌感染。 2.感染途径 (1)牙源性感染:临床上最为多见,约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90%。一般常见由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等引起。 (2)损伤性感染:因口腔颌面部皮肤和黏膜的损伤。开放性颌骨粉碎骨折和火器伤,均可使细菌直接侵入颌骨内,引起损伤性颌骨骨髓炎。 (3)血行性感染: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系感染经血行扩散后发生的颌骨骨髓炎,一般都能找到原发的化脓性病灶,但有时也可无明显全身病灶史。 3.分类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骨髓炎又分为两种类型,即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及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三)临床表现 1.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的特点: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缺乏,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局部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病源牙可有明显叩痛及伸长感。 慢性期的特点: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慢性中毒消耗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个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2.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周脓肿的基础上发生。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化脓性中央颌骨骨髓炎,绝大多数发生在下颌骨,这与颌骨局部解剖有密切关系。因上颌骨有窦腔,骨组织疏松,骨板薄,血管丰富,侧支循环多,有感染时易穿破骨壁向低位的口腔引流,骨营养障碍及骨组织坏死的机会少;死骨形成的区域小,不易发展成弥散型骨髓炎,而下颌骨骨外板厚、致密,单一血管供应,侧支循环少,炎症发生时不易穿破引流,血管栓塞后可造成大块骨组织营养障碍及死骨形成。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按临床发展过程又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由于细菌的毒性、全身状态、炎症发展的严重程度与病变的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差异。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初期,全身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白细胞计数有时高达20×109/L 以上;食欲减 退,嗜睡;炎症进入化脓期后,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加重;如经血行播散,可引起败血症。骨髓炎发病的初期,炎症常局限于牙槽突或颌骨体部的骨髓腔内。因为炎症被致密骨板包围,不易向外扩散,患者自觉病变区牙有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半侧颌骨或三叉神经分支区放射。受累区牙松动。有伸长感,不能咀嚼。

放射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 什么是放射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是因一些癌症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引起放射性骨坏死(骨的凋亡增加和营养的缺失),局部免疫低下继发感染而形成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病因病理 放射性骨髓炎是放射、损伤、感染三种因素的总和。放射线治疗癌肿时,骨内的血管逐渐发生无菌性的血管内膜炎。当照射剂量超过50Gy时,血管内膜肿胀、增厚,管腔窄,在照射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血管栓塞,骨质得不到营养而发生坏死,骨膜亦无新骨再生。此时一旦发生继发性感染或受到损伤,局部伤口长期不愈,细菌侵入而发生放射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症状表现 放射性骨髓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在放射治疗后半年至数年内,多数患者唾液分泌减少,牙容易发生龋齿,坏死,脱落,局部肿胀,继发局部的细菌感染,或因拔牙及其他损伤为诱因造成伤口长期不愈,瘘道形成但脓性分泌物少(免疫低下),持续性疼痛、口臭。有时软组织可溃烂坏死,死骨暴露而不松动,长期处于慢性炎症过程。若继发颌周蜂窝织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颌骨可以形成大块死骨,较长时间才分离,相应区域的软组织变硬,瘢痕形成。有全身放射的患者全身衰弱、消瘦、贫血,呈慢性消耗性病态(射线造成的局部造血分化障碍)。 放射性骨髓炎诊断检查 主要根据有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X线片,但应与癌肿复发转移相鉴别。 早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检查,除可见牙根有感染外,骨质改变不明显,但可见骨膜增厚,骨质密度增加,以后出现病变中央有溶骨性改变和死骨形成。此种病变可以是局限或是广泛的,一般不易与化脓性骨髓炎、肿瘤复发和继发感染相鉴别。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患有恶性肿瘤病史,曾经大剂量放射治疗和拔牙外伤史,有剧烈疼痛,病期较长,死骨形成缓慢等临床特点。 如何预防放射性骨髓炎 1、为预防放射性颌骨坏死及骨髓炎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放疗前要消除口腔内外的一切感染灶。进行全口洁治;拔除无法治愈的病牙;治疗仍能保留的龋齿、牙周炎等病牙;拆除口腔内原有的金属假牙;活动假牙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行配戴,以防造成粘膜损伤。 3、放射治疗中,对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予以隔离;口腔内发生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牙、颔的损伤。 4、放射治疗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手术前、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拔牙,

2018年2月教学查房=边缘性骨髓炎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学查房记录表 一般项目: 教学查房时间: 2018年2月25日记录:林桂兰 查房老师:潘孟雄职称: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林桂兰冯春丽文玉杰 教学查房病例摘要: 患者姓名:聂宇晗床号: 21床住院号:648966 病历要点:(病史、体征、诊断) 1、患者男孩,10岁,患者母亲代诉2周前发现左上后牙牙龈疼痛不适,无消 长史,无张口困难症状,无面唇麻木不适,无鼻塞溢泪症状。曾至当地诊所打消炎针后,症状缓解,一周后,左面部肿胀不适,并有张口受限,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左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2、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3、体查:左右面部不对称,左下颌角区明显肿胀,触及5*5cm大小硬块,压 痛(+)两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开口度一横指,咬合关系可。口内37低位萌出,远中齐龈。牙龈稍红,其余口腔黏膜未见异常,舌体运动自如。 4、辅助检查:暂无 5、诊断:左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6、教学查房内容及要点:

1.边缘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2.边缘性骨髓炎的X线特征 3. 边缘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题问要点: 1.边缘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2.边缘性骨髓炎的X线特征 3.边缘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讨论:(师生提问、分析、总结发言要点) 一、师生提问 1、潘孟雄主任医师提问:边缘性骨髓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林桂兰住院医师回答: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与中央性一样多为牙源性,其中又以下颌智牙冠周炎为最多,其他病灶牙引起者较少。感染的途径是炎症首先累及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然后侵犯下颌骨的骨膜,发生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即咬肌或翼下颌间隙脓肿),以后再损害骨密质。当骨膜被溶解后,造成血管栓塞,引起该区骨密质营养障碍,发生骨密质坏死,骨软化似蜡状,小片死骨形成,骨面粗糙,有脓性肉芽。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继续向颌骨深层髓腔内发展。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急性期,临床特点与颌周间隙,与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表现相似。临床医师如能早期预见其发生,并采取正确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使急性期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与间隙感染同时得到治疗,避免进入慢性期。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病程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发作。由于炎症侵犯咬肌,多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进食困难,

口腔颌面外科总结

名词解释篇 1.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张口度:是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 正常人张口度相当于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的宽度,平均约3.7cm。?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如破伤风患者) 3.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去一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 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粘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冰冻活组织检查: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应进行固定。 4.麻醉:是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使得病人整个机体或者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已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者某些疼痛的治疗。 5.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6.局部麻醉: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或纤维的传导,从而使得该区域的疼痛消失。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7.利多卡因:又称赛洛卡因,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作表面麻醉。临床上主要以1:100000肾上腺素的1%-2%d的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病人常作为首选。 8.阿替卡因:又称碧蓝麻,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给药后2-3分钟出现麻醉效果,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时间60-70分钟,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使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 9.冷冻麻醉:是指应用药物使得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常用氯乙烷。 10.表面麻醉:是指将麻醉剂涂布或者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得浅层组织痛觉消失。本法适用于表浅粘膜下的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者恒牙,以及行气管插管时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11.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得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 12.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得被阻断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13.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的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弛的一种状态。 14.镇静:通过药物作用使病人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得到改善或消除,达到精神放松,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诊疗的方法。 15.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常见8及上3. 16.修复前外科:是指使得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有效地行使咀嚼功能的外科技术。

陕西省2016年上半年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颌骨骨髓炎模拟试题

陕西省2016年上半年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颌骨骨髓炎模 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与全口义齿固位无关的是 A.基托面积 B.牙槽嵴形态 C.粘膜性质 D.唾液性质 E.平衡 2、修复体的固位力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__ A.修复体与制备牙的密合度 B.接触面积 C.黏固剂的厚度 D.制备牙轴面聚合度 E.制备牙的松动度 3、不符合逆行性牙髓炎诊断的是 A.深牙周袋或严重的根分歧病变B.牙齿松动,牙周袋溢脓C.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D.出现慢性牙髓炎症状E.牙周组织健康,牙齿隐裂深达牙髓 4、某病人现年53岁,在一次心肌梗死发作后长期卧床不起,病情好转并且稳定后仍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每次吃饭要妻子喂食,起床要妻子帮助穿衣。他的行为表现属于 A.病人角色行为异常B.病人角色行为强化C.病人角色行为缺如D.病人角色行为减退E.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5、有关硫脲类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的甲亢治疗 B.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术前准备 C.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D.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应与碘剂配合使用 E.用于甲状腺危象治疗时不能使用碘剂 6、患者男性,28岁,诊断为下颌成釉细胞瘤,其穿刺液可能为 A.黄褐色液体,可有胆固醇结晶B.血性液体不凝固C.黄色清亮液体D.蛋清样液体E.乳白色豆渣样物 7、恢复适当的垂直距离的作用不包括 A.避免下颌前伸 B.面部比例和谐 C.肌张力正常 D.发挥最大咀嚼效能 E.有益于颞下颌关节健康

8、牙震荡是 A.牙周膜损伤B.牙骨质损伤C.牙釉质损伤D.牙本质损伤E.龈组织损伤 9、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仅能说明 A.牙龈炎症状况B.牙槽骨吸收状况C.牙周的部分健康状况D.牙龈萎缩状况E.牙周附着丧失状况 10、颧弓骨折必须复位的指征是____ A.咀嚼无力B.皮下出血、淤斑C.疼痛D.张口受限E.以上均不正确 11、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A.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B.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C.亚油酸、软脂酸、花生四烯酸D.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E.亚麻酸、亚油酸、软脂酸 12、肺炎患儿用2d抗生素后,呼吸困难反加重,烦躁加重,右肺呼吸音减弱,中下肺叩诊发浊,上部叩诊过清音。血PaO2 9.3 kPa,PaCO2 7.5 kPa,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应该是 A.静推地西泮 B.加大吸氧浓度 C.呼吸机辅助治疗 D.抗生素加大剂量 E.胸腔穿刺抽脓抽气 13、口腔鳞癌病理检查标本中见,角化珠多见、多形性较轻,分级应为____ A.Ⅰ级B.Ⅱ级C.Ⅱa级D.Ⅲ级E.Ⅳ级 14、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为A.发生后2小时之内B.发生后4小时之内C.发生后8小时之内D.发生后12小时之内E.发生后24小时之内 15、男性,舌背黏膜反复溃烂,疼痛不适,下肢皮肤可见多角形的丘疹,呈紫红色,界限清楚,表面可见Wickham纹,指甲增厚,最可能的诊断是 A.扁平苔藓B.萎缩性舌炎C.盘状红斑狼疮D.先天性角化病E.瘢痕性类天疱疮 16、粘接固定桥的固位主要依靠 A.摩擦力 B.酸蚀,粘结技术 C.卡环 D.吸附力 E.粘结和卡环 17、二型观测线基牙的倒凹区在 A.近缺隙侧B.远缺隙侧C.颊侧D.舌侧E.近、远缺隙侧倒凹区都大 18、龋齿三级预防不包括 A.治疗牙髓炎B.治疗根尖周病C.拔除残冠残根D.预防性充填E.修复缺失牙 19、可使尿液呈现红色的抗肿瘤药物为__ A.丝裂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