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张生功成名遂后为什么抛弃崔莺莺

《莺莺传》张生功成名遂后为什么抛弃崔莺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莺莺传》张生功成名遂后为什么抛弃崔莺莺

导语:在小说《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从相爱到相守,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但是在原著《莺莺传》中,张生最终还是抛弃了崔莺莺。关于张生为什么会

在小说《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从相爱到相守,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但是在原著《莺莺传》中,张生最终还是抛弃了崔莺莺。关于张生为什么会抛弃崔莺莺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比较受认同。

其一认为根据小说中的描写,张生是担心崔莺莺不贞,于是索性抛弃了崔莺莺,其二认为张生只是将崔莺莺当做一个泄欲的工具,并没有对她付出真感情,而张生作为一个落魄书生,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等到成为状元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抛弃了崔莺莺。

关于张生为什么抛弃崔莺莺这一话题可以说自古以来就一直深受热议,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认为张生多薄幸,并没有真心爱过崔莺莺。当然这种说法也是大部分人所认可的,《莺莺传》的作者元稹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的薄情寡义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此外,也有人认为张生是因为世俗礼教最终放弃了崔莺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之路十分艰难,张生对于崔老夫人也是多有怨言,等到他功成名遂的时候,肯定会抛弃崔莺莺而娶一个能够让自己显贵的世家小姐。

总体而言,张生之所以会抛弃崔莺莺,不仅仅因为张生畸形的爱情观,还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论张生因为怎样的原因抛弃了崔莺莺,实际上都避免不了张生薄情寡义的骂名。张生当初抛弃了崔莺莺,使得他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他却也因此受到了人们唾弃,张生也因此成为了薄情郎的代名词。

张生跳墙的故事

在《西厢记》以及《莺莺传》中,张生都是一个为了爱情可以不惜

生活常识分享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借着崔莺莺月夜焚香拜月,张生隔墙观望,继而吟诗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而崔莺莺随即和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里便可以看出崔莺莺在诗词歌赋上不仅造诣颇深,而且反应敏捷,当之无愧的才女。而后在孙飞虎围庙抢亲之时,听闻母亲的佛殿许婚,崔莺莺虽然欣喜,却也一眼便明了母亲的佛殿许婚不过只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罢了,更何况口说无凭,由此不难看出崔莺莺头脑清醒,对形势以及母亲的心理看得十分透彻分明,并非像一般女子一样被爱情蒙蔽得不分状况。这一点在后来老相国夫人赖

红楼梦经典赏析——黛玉葬花

红楼梦经典赏析之《黛玉葬花》 内容提要 赏析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文中经典桥段黛玉葬花,通过《黛玉葬花》凸显当时年代气息下的黛玉宝玉爱情跌宕起伏的纠葛过程。通过文中唯美诗词歌赋彰显主人公凄惨惹人怜爱特征,从各个方面展示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人文、社会风貌! 共读西厢 林黛玉葬花的源头还要追溯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末尾,当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看《会真计》(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一书的时候,桃花被风吹落,飘落到周围的地上,贾宝玉将书上的花瓣倒入池子当中。林黛玉到来之后告诉贾宝玉,把花瓣装好放入袋中,再一起埋在花冢当中更好。两人便不谋而合决定就按黛玉说的做。这断片段是为后文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当中黛玉葬花做铺垫作用。在这段场景中间宝玉和黛玉的言语也是极具特色的,就包括贾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将自己比作张生。黛玉比作崔莺莺。来抒发自己对黛玉的爱情,也是宝玉难得的爱情表白。这一段时间的他们也正是处在了热恋阶段。本段落只为交代前因,故不多加赘述。 花冢葬花 《红楼梦》当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总是经历着不同大小的坎坷,不时地会出现争吵,但最终仍然会和好如初。这一次次的争吵无疑是让宝黛的爱情不断的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基石,而在所有的“事故”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属黛玉葬花了。这也自然成为了宝黛爱情当中的高潮所在。 首先,黛玉葬花的地方发生在大观园,更准确的说是在沁芳闸桥边桃花树底下。而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林黛玉爱惜树上飘落的桃花,认为泥土才是真正干净纯洁的,所以想将花瓣埋在泥土当中。而间接原因则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在贾政那里受到责骂,便在饭后去宝玉的住处看望宝玉,却正巧丫鬟晴雯在屋里生气,黛玉喊了2次门都不给开门;恰巧黛玉被关在门外的时候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有说有笑,还亲眼看到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去哭了一夜,碰巧第二天是“饯花之期”所以才有了第二天的黛玉葬花。 第二日正当林黛玉在林中准备葬花的时候,贾宝玉兜着一袋花瓣前来葬花,贾宝玉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林黛玉悲戚的原因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看见落花之后联想打自己的身世,顿时就觉得自己内心的凄凉之苦,林黛玉之所以为残花“修筑”花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五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园(第 五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楔子 (末引仆人上,开,云)自暮秋与小姐相别,倏经半载之际。托赖祖宗之荫,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如今在客馆听候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小姐挂念,且修一封书,琴童家去,达知夫人,便知小生得中,以安其心。琴童过来,你将文房四宝来,我写就家书一封,与我星夜到河中府去。见小姐时说:官人怕娘子忧,特地先看小人将书来。即忙接了回书来者。过日月好疾也呵! 【仙吕】【赏时】相见时红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今日见梅开,别离半载。琴童,我嘱咐你的言语记着!则说道特地寄书来。(下)(仆云)得了这书,星夜望河中府走一遭。(下) 第一折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商调】【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一寸眉峰,

怎咋他许多颦皱。新愁近来接着旧愁,厮混了难分新旧。旧愁似太行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红云)姐姐往常针尖不倒,其实不曾闲了一个绣床,如今百般的闷倦。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旦唱) 【逍遥乐】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红云)姐姐心儿闷呵,那里散心耍咱。(旦唱)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珠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旦云)红娘,我这衣裳这些时都不似我穿的。(红云)姐姐正是腰细不胜衣。(旦唱) 【挂金索】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仆人上,云)奉相公言语,特将书来与小姐。恰才前厅上见夫人,夫人好生欢喜,着人来见小姐,早至后堂。(咳嗽科)(红问云)谁在外面?(见科)(红见仆了)(红笑云)你几时来?可知道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姐姐正烦恼哩,你自来?和哥哥来?(仆云)哥哥得了官也,着我寄书来。(红云)你则在这里等着,我对俺姐姐说了呵,你进来。(红见旦笑科)(旦云)这小妮子怎么?(红云)姐姐,大喜大喜,咱姐夫得了官也。(旦云)这妮子见我闷呵,特故哄我。(红云)琴童在门首,见了夫人了,使他进来见姐姐,姐夫有书。(旦云)惭愧,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唤他入来。(仆入见旦科)(旦云)琴童。你几时离京师?(仆云)离京一月多也。我来时哥哥去吃游街棍子去了,(旦云)这禽兽不省得,

元稹《莺莺传》赏析

元稹《莺莺传》赏析 艺术特色 《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她是位出身于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内心充满了情与礼的矛盾。小说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莺莺悲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柔弱向刚强的转变。莺莺的悲剧性格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性受封建礼教束缚、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女性,她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作品赏析 《莺莺传》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

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 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尽管如此,读者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却仍然感到崔莺莺令人同情,而张生的负心,则令人憎恶。应该说作品的客观艺术效果与作者的主观议论评价是截然相反的。 前语之,后前不一,文过非饰,余有异,敢叙一二。本自非正,乃归正之,人道张生无情,始乱终弃。姻缘之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者,夫妇之道,崇敬之,不敢以私心害法,媒妁之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诗歌部分: (一)文学常识 1、古代: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鲳鱼抒写羁旅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在当时流传及其广泛,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3、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掌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海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创意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闻一多称该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长亭送别》赏析

长亭送别 一、背景材料 《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王实甫写《西厢记》杂剧时又参考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作与董作的情节大致相同,但前者堵塞了情节里的漏洞,删去了蔓生的枝叶,加强了戏剧冲突,使人物性格发展更合情合理,语言更为精炼典雅,使《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之作,也是王实甫特享盛名之作。贾仲明在《凌波仙》的吊顶里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奇魁。”这并不是溢美之词。 王实甫《西厢记》在明代出现了许多评刻本,17世纪50年代,金圣叹删去了它的第五本,变喜剧性结局为悲剧性结局,并修改了前四本的文字,使人物语言更加性格化。《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的,写崔莺莺随母并在红娘的随侍下到十里长亭,给进京应考的张生送别。 二、内容分析 根据剧情的发展,安排了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写莺莺在赴长亭路途中。[端正好]以暮秋的凄凉景色为背景,提供了一个适用展开人物心理活动的特定环境。[滚绣球]从正面刻画了莺莺怨恨别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将人物抽象的感情表现得真实细腻。[叨叨令]一曲,

由红娘的问话引出莺莺的直抒胸臆,在自己的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面前尽情倾吐离别的痛苦心情。 第二个场面,从[脱布衫]到[朝天子]八支曲子,写莺莺在饯别宴上。[脱布衫]和[小梁州]是写莺莺眼中所见到的张生愁闷哀伤的神态。[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是将相思与离别对比来写,表现了莺莺与张生两情相依,但碍于老夫人在场却无法一吐衷肠的痛苦。[快活三]和[朝天子]紧扣别宴,写莺莺无心于酒食。作者以美酒佳肴竟尝着不如泥土的感觉,突出表现莺莺因即将别离而怨恨的内心。 第三个场面,从[四边静]到[收尾]八支曲子,写莺莺与张生长亭话别。[四边静]是写莺莺面临别离对张生的百般依恋和内心的悲戚。[五煞]写因依恋而生的叮咛。[四煞]与[三煞]着重写莺莺预想别离后的孤寂冷清。[二煞]又加叮嘱,透露了莺莺心中的忧患。最后的[一煞]和[收尾]仍写暮秋晚景,用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等景物来烘托莺莺离别张生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主旨:这折戏通过描写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饯别于长亭的内心活动,表现了青年所向往的自由美好的爱情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家长所维护的礼教对人生的严重摧残。 三、写作特点 1.借景寓情,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了写莺莺的多情,写莺莺离别之伤,作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一曲(端正好)的唱词,撷取了暮秋时节

小学综合素质一模拟卷答案解析

小学《综合素质一》模拟卷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选B。 【解析】张老师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要引导学生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提高全面的基本素质。 2.选C。 【解析】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因而红星中学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3.选C。 【解析】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既要予以纠正,又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有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结合备选项,A没有予以纠正,BD的做法容易对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不良影响,故C项合理。 4.选C。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题干中的青青老师有失教育公平,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5.选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6.选A。 【解析】《预防未成年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7.选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2019尔雅网古代名剧鉴赏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 1 【单选题】最早关于元代杂剧的书是()。B A、(《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B、(《元刊杂剧三十种》 C、(《琵琶记》 D、(《娇红记》 2 【单选题】著名戏曲选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代著名藏书家赵琦美编著。D A、(唐 B、(宋 C、(元 D、(明 3 【单选题】以下张爱玲的哪一部小说被改编为戏曲?()A A、(《金锁记》 B、(《半生缘》 C、(《倾城之恋》 D、(《红玫瑰与白玫瑰》 4 【多选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有()。ABD A、(定位明确 B、(融入了当代时尚元素 C、(把握时机 D、(本身知名度 5 【判断题】穿关是对戏曲人物服饰、发型、道具等的交代说明性文字。()正确 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

1 【单选题】中国戏曲基本构成元素不包括()。D A、(扮演 B、(音乐 C、(舞蹈 D、(剧本 2 【单选题】《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B A、(周贻白 B、(王国维 C、(李渔 D、(吴梅 3 【单选题】优伶有三种类型,即倡优、俳优和伶优,其中的俳优主要负责()。C A、(吹打乐器 B、(专管歌舞 C、(从事笑谑 D、(专管跳舞 4 【多选题】“汉代百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至汉代的一个大环境,其中的“戏”包括()。ACD A、(杂技 B、(戏剧 C、(各种技艺 D、(游戏 5 【判断题】扮演是戏剧的一个基本元素,是戏剧的本质之一。()正确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1

【单选题】变脸是()中的一个重要表演技能。C A、(昆剧 B、(京剧 C、(川剧 D、(越剧 2 【判断题】杂技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确 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 1 【单选题】宋代话本中的“入话”与宋杂剧的哪一个组成部分意义相近?()A A、(艳段 B、(正杂剧 C、(话剧 D、(表演 2 【单选题】 下列属于宋杂剧两大组成部分的是()。B A、(开场和结尾 B、(艳段和正杂剧 C、(三言二拍和正杂剧 D、(艳段和末剧 3 【单选题】王实甫的作品有()。C A、(《西厢记弹词》 B、(《西厢记诸宫调》 C、(《西厢记》 D、(《弦索西厢》 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A

元稹 《艳诗·会真诗》赏析

元稹《艳诗·会真诗》赏析 元稹为人有才华,但是也是一名多情的诗人。在元和七年,把他的诗分为十体,事实上只有八体。其中有“艳诗”,“艳诗'一词恐怕是元稹首先提出来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元稹《艳诗·会真诗》赏析,欢迎阅读。 元稹《艳诗·会真诗》赏析 生于大历七年(公元七十二年),元稹生于大历十四年,小白居易七岁。元稹卒于大和五年(元八三一年),寿五十三。白居易卒于会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寿七十五。白居易于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进士及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元稹没有成进士,十五岁,明两经及第;二十四岁,中书判第四等,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公元八O六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拜右拾遗。白居易也参加科试,考试成绩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抬遗。元稹为右拾遗后,以上疏论事激直,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元和五年,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白居易为拾遗后,亦屡次上疏,谏论朝廷大事。元稹因得罪执政及宦官被贬,白居易曾上疏极谏。元和五年,秩满改官,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丧。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时被刺死于路上。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急捕贼以雪国耻。这一举措,得罪执政者及幕后人物,被贬官,出为江州司马。同年,元稹亦改官通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元稹、白居易及其弟行简相会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忍别。本年冬,白居易蒙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 十五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同年,穆宗即位,改元长庆,读元稹诗,大悦,即日命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所谓知制诰这个官职,知,就是担任,制诰是皇帝的命令文书。知制诰就是专管起草皇帝的命令文书。这个任务,向来是由翰林学士草稿后,从宰相办公的中书省呈送皇帝批阅的。元稹不是进士出身,不能为翰林学士。现在穆宗以元稹为祠部郎中而知制诰,这就使朝廷上群众哗然,以为“书命不由相府”,群众非常轻视他。但是元稹草拟的制诰,文体古雅,与当时一般的公文绝然不同。于是大家非但没有话说,而且争相摹仿。从此改革了制诰的文体。当时人对这种文体称之为长庆体。这是长庆体的本义。宋元以后,被误认为与元和体同义了。元稹在穆宗的恩宠之下,再次升官,不久就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 这是破格迁升,没有进士出身的人,一般不可能被任命这个官职。但是,正在被朝野讥笑的时候,穆宗又于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以元稹为权翰林学士、工部侍郎,拜平章事。所谓拜平章事,就是宰相了。因此,朝野群众,无不轻笑,以为元稹无此资望。终于在长庆三年,为小人诬陷,罢相,出为同州刺史。长庆元年、二年,白居易与元稹同在朝中,长庆三年七月,白居易求外任,出为杭卅刺史,元稹也从同州刺史转官越州刺史。

《莺莺传》读后感_1000字

《莺莺传》读后感_1000字 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读完之后让人感到无奈。作者元稹笔下的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人,而莺莺却叫人同情。故事的开头作者把张生描写成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张生更称自己“不是好色之人”。可是当他见到莺莺的美丽动人,便从此念念不忘,心情不能平复,更想要表白自己的感情。也许我们可以说张生对莺莺是一见钟情,可是却也是被她的美丽容貌所吸引的吧。这后他纠缠红娘,一定要她转达自己的情愫。我想说他对莺莺只是一面之缘,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可是他对莺莺根本不了解,只是以貌取人,还说自己不是好色之人,很是讽刺。之后他翻墙越树,向莺莺求欢,我想他对莺莺的爱并不是真爱,而是欲望的驱使吧。 在张生终于达到目的之后,我们再看张生的态度就转变了,变得不再愿意付责任。在他与莺莺离别之时,莺莺弹奏的《霓裳羽衣曲》是那么的悲哀,这中间充满了怨,但也充满了爱。在第二年张生考试失败之时,却写信要莺莺自己想开一点,莺莺回信表达了自己的情意,更附上信物以表衷心。我们可以看到莺莺对张生是情深义重的。张生的好友感慨于莺莺的情深意切,作了《崔娘诗》。我们再看张生的所作所为,他毅然决然地丢下莺莺,还为自己找借口,是个不愿意

负责人的人。张生表面上是个仪表堂堂的正人君子,可是他的行为却十分丑陋。 之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娶了亲,当他再回去想看一眼莺莺的时候,莺莺写了一篇断绝关系的诗。表面上莺莺有些绝情,可是她心中的苦是别人没有办法理解的。我觉得在她心里对张生的感情很复杂,她一定怨恨张生当年的绝情,同时也有一份感情在心间,所以当她消瘦减容光之时,她不愿意让张生见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她想让时间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让张生记住最美的自己。既然大家都已经成亲了,不可能在一起了,那就留段美好的回忆吧。 我不明白为何作者在结尾处称赞张生是善于弥补过失的人。是因为他后来有去看莺莺吗?我觉得从头到尾张生并没有坐做任何事情为莺莺着想,他们分开这么多年,他没有做任何事情去弥补,还为自己找借口,如果他心里还有莺莺的话,他早就回去找莺莺了,而不是像这样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却不敢于承担。 我同意Dawn的说法,有些人是得不到的东西想得到,得到后却不珍惜。张生的所作所为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2021年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

经典戏剧《西厢记》赏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杂剧的四年夜恋爱剧包含《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可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厢记》了。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年夜型喜剧。周德清称誉《西厢记》“诸公已矣,后学莫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位置,是我国古代戏曲成长高峰之一。 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年夜的。它以五本的宏年夜规模来敷演一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恋爱与婚姻的故事,不但题材引人喜爱,并且人物能刻画得更饱满细致,情节能够表示得更曲折动人,再配以与浪漫的内容相称的秀丽优雅而又活泼的语言,自然有一种不合寻常的魅力。 《西厢记》主要讲的是书生张珙游学河中府,在古刹普救寺与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小姐相遇。因一见倾心,借宿在崔氏眷属暂住的西厢院外僧房之中。夜间莺莺花园烧香,强生隔墙吟诗,莺莺亦酬诗一首;张生继而藉崔府超度老相国时,追荐自己的怙恃,在法会上与与莺莺再度相见。其间贼将孙飞虎为抢夺崔莺莺,兵围寺院,崔母求助于寺众,许诺能退贼兵者以莺莺相配;张生应下此诺并修书一封请惠明送至友人白马将军杜确处。杜确率兵打败孙飞虎,普救寺兵围虽解但崔母却违约赖婚,命两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相思入病,侍女红娘遂教张生夜间在花园外操琴,对莺莺诉说心曲。红

娘为莺莺、张生传书递简,莺莺瞒过红娘而“待月西厢下”,是夜张生依约到来,但莺莺究竟囿于礼教,又被红娘看见,竟翻脸不认。张生为此抑郁成疾,莺莺不由内疚,以药方为名托红娘送去,当晚便由红娘送莺莺到张生房中。月馀后,两人情事被崔母觉察,崔母年夜怒拷问红娘,红据理以争,认为崔老夫人不该悔婚,若不允婚只怕还有玷辱家门和治家不严的罪名,崔母只得允婚,但张生必须应举得官方能迎娶莺莺,两人因此长亭送别。张生行至草桥,见莺莺追赶而来,醒后才知是梦境。张生得中后欲与莺莺完婚,被昔时曾与莺莺订婚的崔母内侄郑恒阻挠,恰好白马将军携旨达到,为张生与莺莺主婚,郑恒羞愧自尽,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并且彼此烘托,相映成辉;在这部多本的杂剧中,各本由不合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的唱,这也为通过剧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当。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清楚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响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应是:回顾--觑末--下 请注意这一舞台提示,它异常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依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成长的走向。

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2008级) 一、文史知识 1、什么是上官体,其特点是什么?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2、“孤篇横绝”、“宫体诗的自赎”是对哪首诗的评价?《春江花月夜》 3、最后完成五律定型的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4、孟浩然诗歌特点,李白对他的评价? 自然平淡。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5、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是什么样的诗,写法有何不同? 咏史诗,《北征》从一人一个家庭写起反映战争带给人沉痛的遭遇与悲酸;而《咏怀五百字》具体描绘玄宗皇帝沉湎声色的情景,直接控诉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6、什么是“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称故 7、韩愈《祭十二郎文》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绝调”?写些什么?韩愈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是哪篇?(山石)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文章语决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8、沈宋对诗歌的贡献? 主要是声律上的贡献。他们使律诗得到了定型。五言律到他们手里,已完全定型化,七律也基本成熟。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9、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代表作? 《登幽州台歌》《感遇》 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从理论上和创伤实践上扫荡六朝积弊,拨正唐诗发展的方向。 他对于诗的主张详见于《与东方公书》:第一,批驳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第二,标榜“风雅兴寄”,要继承汉魏风骨的传统。“兴寄”,实质上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都是“诗言志”的优良传统。 代表作: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包括《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燕昭王》《郭隗》。 10、七绝双璧?(李白王昌龄) 11、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与作品? 皮日休《读司马法》陆龟蒙《野庙碑》《记硕鼠》罗隐《英雄之言》

古代文

填空题 1.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所作的诗被称为“诗史”。 2.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 3.《西厢记》的演变:元稹《莺莺传》---董解元《董西厢》---王实甫《西厢记》。 4.宋代小说话本主要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说》和《清平山堂话本》及“三言”中。一般为短 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作品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5.“倚声家初祖”是指晏殊,他词的基本风格是深沉的伤感。 6.宋诗的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7.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大历十才子 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8.李白的诗风是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 二、名词解释 1.唐代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 2.诗史:是指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 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4.“二晏”:指晏殊、晏几道父子,都沿袭唐末五代词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 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晏殊其词作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词风清新委婉。晏几道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词风感伤凄楚。晏殊“工于造语”,晏几道却“善于言情”。 5.诗庄词媚:古人有云:“诗庄词媚”,“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诗庄词媚” 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主题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三、指出下列诗的出处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朝高适的《燕歌行》边塞诗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晚唐李商隐的《锦瑟》朦胧诗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代柳永的《蝶恋花》婉约词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豪 放词 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豪放词 四、简答题

古代戏剧鉴赏 尔雅通识课习题答案

1 《金锁记》的编剧是 ?A、余文君 ?B、王安祈 ?C、张爱玲 ?D、田沁鑫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2006年导演昆曲《1699·桃花扇》的是 ?A、田沁鑫 ?B、孔尚任 ?C、孙敬 ?D、欧阳予倩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田沁鑫认为,京剧必须转型成一种精致艺术,转型成“文学剧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清代和明代是戏曲的黄金时代 我的答案:× 1 汉代“两个人在摔跤”是什么戏 ?A、百戏 ?B、都卢寻橦 ?C、角抵戏 ?D、斗戏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汉王朝第七位天子是 ?A、刘彻 ?B、刘启 ?C、刘秀 ?D、刘盈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汉代百戏”中“戏”的意思是戏曲 我的答案:X 4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我的答案:√ 1 《西京赋》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张衡 ?D、崔令钦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以下哪项是戏剧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A、农业发展 ?B、杂剧 ?C、闲暇 ?D、文化消费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小说和戏曲真正成熟的时代是 ?A、唐代

?C、元代 ?D、清代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 学者普遍认为《东海黄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我的答案:× 1 宋杂剧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艳段和正杂剧 ?B、开场和结尾 ?C、艳段和末剧 ?D、三言二拍和正杂剧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2 “勾栏瓦舍”兴起于哪个朝代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以下哪部作品的作者是王实甫 ?A、《西厢记诸宫调》 ?B、《西厢记弹词》 ?C、《弦索西厢》 ?D、《西厢记》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是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 1【单选题】最早关于元代杂剧的书是()。 A、《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B、《元刊杂剧三十种》 C、《琵琶记》 D、《娇红记》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著名戏曲选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代著名藏书家赵琦美编著。 A、唐 B、宋 C、元 D、明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以下张爱玲的哪一部小说被改编为戏曲?() A、《金锁记》 B、《半生缘》 C、《倾城之恋》 D、《红玫瑰与白玫瑰》 我的答案:A 4【多选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有()。 A、定位明确 B、融入了当代时尚元素 C、把握时机 D、本身知名度 我的答案:ABD 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 1【单选题】中国戏曲基本构成元素不包括()。 A、扮演 B、音乐 C、舞蹈 D、剧本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优伶有三种类型,即倡优、俳优和伶优,其中的俳优主要负责()。 A、吹打乐器 B、专管歌舞 C、从事笑谑 D、专管跳舞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汉代百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至汉代的一个大环境,其中的“戏”包括()。 A、杂技 B、戏剧 C、各种技艺 D、游戏 我的答案:ACD 4【判断题】扮演是戏剧的一个基本元素,是戏剧的本质之一。() 我的答案:√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1【单选题】变脸是()中的一个重要表演技能。 A、昆剧 B、京剧 C、川剧 D、越剧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杂技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的答案:√ 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 1【单选题】宋代话本中的“入话”与宋杂剧的哪一个组成部分意义相近?() A、艳段 B、正杂剧 C、话剧 D、表演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 下列属于宋杂剧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A、开场和结尾 B、艳段和正杂剧 C、三言二拍和正杂剧 D、艳段和末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王实甫的作品有()。 A、《西厢记弹词》 B、《西厢记诸宫调》 C、《西厢记》 D、《弦索西厢》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 A、孟元老 B、崔令钦 C、白朴 D、周密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第 一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开)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作红娘。一个小厮,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人呵! 【仙吕】【赏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旦来,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

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么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并下) 第一折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宇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

赏析元稹爱情诗

赏析元稹爱情诗《离思》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苍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

古诗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翻译赏析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作者为宋朝诗人曹组。其古诗全文如下: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前言】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是北宋时期曹组创作的一首词,主要写的是词人睡起前后的所见所闻。这首词看似在写无聊意绪,但词人由“动”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许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来,但词人点到为止,并不说破,就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其中意味妙不胜收。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名为《忆仙姿》,因嫌其名不雅,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故改称《如梦令》。 ②千顷:形容极其广阔。 ③黄鹂:即黄莺。 ④不胜情:感情承受不了。胜:堪,忍受 ⑤碧梧:碧绿的梧桐树。 ⑥金井: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 ⑦庭:是庭院的意思。 ⑧花影:花的影子。

【翻译】 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赏析】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oRG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