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006年第3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6No 13

收稿日期:2005-04-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272033)

文章编号:1000-7695(2006)03-0159-04

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王宗军,徐 星,肖德云,夏 天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倍受批判,一些新的绩效评价,如平衡计分卡等,应运

而生。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融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考虑利益相关者要求、融入战略管理全过程、注重对知识资本评价的未来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企业绩效;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方法;利益相关者;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24112 文献标识码:A 分散决策、绩效评价和薪酬政策是现代企业控制体系的三大基石,其中的绩效评价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考核性和评价性的作用,它是薪酬政策的基础,并影响分散决策。“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即表达了绩效评价的这种关键作用[1]。

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工厂制度的产生,成本绩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自由竞争逐渐过渡到垄断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出现了,它较好的分析了引起经营指标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到

80年代,以“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和预算指标体

系为主的几种绩效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单一的财务资本衡量绩效也很容易引起经营者行为的片面化、短期化。20世纪90年代,创新性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经济附加值(E VA )较好的克服了上述未考虑机会成本的缺陷。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转变,绩效评价方法向着三个方向发展:融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注重反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经营者行为的片面化、短期化问题。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开始逐渐被理论和实践家们认为是与财务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因此,注重对知识资本的评价也是未来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

1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传统财务绩效评价阶段

(1)成本绩效评价。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

初,最早使用的是成本评价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劳动消耗,降低成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思想,对工具、材料、机器、操作方法等进行了标准化,提出了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

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2)杜邦财务评价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自由竞争开始逐渐过渡到垄断竞争。

1915-1918年,杜邦公司首创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运用这一体系,企业能够清晰地反映引起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准确地把握经营状况,对症下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该体系对于企业绩效评价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

(3)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和预算指标体系。20世纪70年代,麦尔尼斯(M elnnes )对30家美国跨国公司

1971年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后指出: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

标为“投资报酬率”,其次为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泊森(Persen )和莱西格(Lezzig )通过对400家跨国公司1979年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企业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EPS )”、“现金流

量”和“内部收益率(I RR )”等[3]

以上均为一些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适应了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其一,没有考虑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资本投资于某个企业是有机会成本的,用一般的利润指标无法衡量其机会成本,这很容易导致这样的情况:虽然表面上企业是盈利的,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比企业的净利润还要大,企业股东的财富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少。其二,容易导致经营者行为的片面化、短期化。使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管理层绩效,管理层理所当然要不断提高财务指标,但这极有可能是建立在损害企业长远价值的基础之上的[4]。为了改善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考虑机会成本的缺陷,创新性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经济附加值法孕育而生。

1.2 创新性财务绩效评价-经济附加值(E VA )阶段

经济附加值(E VA )是斯图尔特(Stewart )在剩余收

王宗军等: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益概念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的。E VA 实际上是营业净利润减去权益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是企业在绩效评价期内增加的价值[5]。

与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相比,E VA 的优点在于:E VA 不仅考虑了负债资本成本,而且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故其又被称为股东利润。E VA 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利润的高估,真实地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体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创新性财务绩效评价方法———E VA 是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自然延续。它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考虑机会成本的缺陷,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依然无法解决财务指标绩效评价的固有缺陷———经营者行为的片面化、短期化问题,主要体现在:(1)在企业内部条件上,E VA 没有考虑影响企业长期利益的非财务资本(如:商誉、知识资本等),而这些非财务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在企业外部环境上,它无法有效考虑企业以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顾客、员工、供应商、社区、政府等),而这些群体的利益正日益受到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他们的态度行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长远业绩。在提高企业E VA 的同时,企业的非财务方面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往往被忽视甚至损害,这最终将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为了克服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片面化、短期化”问题,企业绩效评价必须考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1.3 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评价相融合阶段

(1)平衡计分卡(BSC )。1992年,卡普兰(Kap lan )和诺顿(Nort on )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它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财务、顾客、内部业务以及创新与学习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更为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测评指标(如图1)[6]

图1 平衡计分卡总体框架示意图

另外,平衡计分卡还可以作为战略管理的基石。通过管理战略的四个程序:说明愿景———沟通与联系———业务规划———反馈与学习,可以实现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体系的统一

[7]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在企业内部条件上,不仅注重影响企业短期收益的财务方面,更注重影响企业长远利益的非财务方面;第二,在企业外部环境上,

注重股东、顾客和员工三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第三,它有助于企业将长期战略和短期行为统一起来,综合反映企业的绩效[8]。

其缺点主要有:第一,四个方面的视角没有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四个方面中只包括了股东、顾客和员工三个利益相关者,而其他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并没有包括在平衡计分卡内;第二,四个方面的视角使得企业目标多元化。这容易导致企业陷入中心目标不明确,甚至各项指标相互矛盾的境地,不利于企业决策的迅速制定[10]。针对平衡计分卡的缺陷,改进研究开始了。

(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阿特金森(A tkins on )于1998年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对平衡计分卡的改进。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许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促进企业长远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是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前提;在企业知识资本还不丰富的情况下,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财务资本还是企业的主要资源,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则是第二层次的目标(如图2)[10]

图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战略绩效评价

系统总体框架示意图

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较好的弥补了平衡计分卡的缺陷,表现在:首先,所包含的利益相关者更为全面,既包括股东、顾客、员工,又包括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其次,明确提出企业根本目标在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则被放在次要地位。目标多元化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该方法假设财务资本是企业的主要资源而忽视知识资本的地位;而在实际应用中遇

到了较多困难。这也是该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

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突出了非财务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关键作用;二,考虑企业以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使得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三,将绩效评价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引导、控制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注重对知识资本的绩效评价,必将成为未来

61

王宗军等: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12]。

2 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2.1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不能也不可能评价企业绩效的全部内容,体现在:(1)财务指标注重评价企业内部条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但不够全面。诸如技术创新速度、售后服务质量、生产制造能力这类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根本无法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的;(2)财务指标偏重于评价企业内部条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却忽视了外部因素影响的评价。类似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员工态度这类利益相关者对经营绩效的评价同样也不是财务指标能够衡量的。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导致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面对这种外部环境的挑战,如果没有对内部条件的全面衡量,没有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评价,企业很难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很难认清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也就很难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持续的战略优势。平衡计分卡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都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绩效。因此,现代绩效评价方法要求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全面评价企业绩效,这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13]。

2.2 重视反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变更,说到底,是由于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理论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放松管制及恶意收购浪潮使人们开始怀疑"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治理结构。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质疑,表现在:(1)企业价值增值的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本,许多非财务资源,如商誉、知识产权、劳动者的技能、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政府社区的支持、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2)在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的企业,职工特别是技术研发员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企业经营业绩相关的风险;(3)股权的流动性使得股东承担的经营风险显著下降了;(4)经营环境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群体和个人利益日益受到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再也不是由股东单独承担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环境保护团体等[33]。他们的利益或多或少受到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影响,他们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经营应当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妥善协调好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采取“共同治理”的模式。

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现了委托代理理论关于“股东利益至上”的原则,而现代绩效评价方法则要求把利益相关者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视野之内,重视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这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的必然结果。2.3 绩效评价融入战略管理全过程

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一个固有的缺陷:经营者行为的片面化、短期化问题。这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与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关系不大。由于过分强调短期财务指标,战略的设计制定与实施之间严重脱节,企业制定的战略往往由于没有合适的绩效评价系统的引导与控制而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甚至通过损害企业长期价值,破坏企业战略的做法提高短期财务指标。

今天的企业日益加强战略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它们把战略管理从单一部门扩展到从原料、生产、运输、分销直至顾客手中的整体供应链流程[14]。绩效评价方法应该适应整体战略的要求,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纳入到整个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平衡计分卡通过管理战略的四个程序实现了绩效评价与战略管理的统一。因此,实施战略性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注重对知识资本的评价

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导致了绩效评价由评价财务资本向评价知识资本的转变[15],与工业经济以资本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不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委托代理理论使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将有形资产的绩效评价刻画得淋漓尽致,但在知识资本面前却显得捉襟见肘。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知识资本在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变得日益重要,甚至举足轻重了。许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其知识型员工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往往比有形资产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甚至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16]。

企业知识型员工日益拥有与股东、管理人员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对知识资本拥有者的绩效评价代表着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新方向[17]。目前,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员工(包含知识型员工)看成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进行评价,也可以说向着知识资本绩效评价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绩效评价将摈弃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建立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考虑利益相关者要求的、融入战略管理全过程的、注重对知识资本评价的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J].管理科学学

报,1998,(1):4-81

[2]N I XON B1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 Perfor mance Measure ment:

a Case Study[J]1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8(9):17

-211

[3]LEBAS M J1Perfor mance measure ment and perf or mance manage2

ment[J]1Pr oducti on Econom ics,1995(7):29-331

[4]BOURNE M,M I L LS J,W I L COX M,et al1Designing i m p lanting (下转第169页)

161

奚 雷等:战略联盟中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可军,郭焱,郭彬.谨慎选择跨国战略联盟伙伴与联盟模式

[J].商业研究,2005(11):208-2141

[2]彭灿1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1

科学学研究,2003(2):107-1111

[3][德]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1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11

[4]王毅1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1

科研管理,2001(11):114-1211

[5]庄亚明,李金生1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J]1科研管理,2004(11):50-551

[6]葛京1战略联盟中组织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136-1401

[7]彭灿1基于国际战略联盟的模仿创新:我国优秀企业实现创新

模式进化的一条捷径[J]1科研管理,2005(3):23-281

作者简介:奚雷(1980-),男,江苏阜宁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战略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彭灿(1962-),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等。

(本文责编:熊 俊)

(上接第161页)

and updating perfor 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s[J]1I nternati on2 al Journal of Operati on&Pr oducti on Manage ment,2000,(7):7

-101

[5]STE M J M,STE WART IIIB G1EVA:An integrated financial man2

age ment syste m[J]1Eur opean FinancialManage ment,1996(5):39 -411

[6]K AP LAN R S,NORT ON D P1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 rive Perfor mance[J]1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1-

2):23-251

[7]K AP LAN R S,NORT ON D P1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the strategy int o acti on[M]1Bost on,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27-391

[8]HERNZ Abn1App ly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Concep t:An Expe2

rience Report[J]1Long Range Planning,2001(7):7-91

[9]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公司绩效测评[M].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3-1291

[10]ATKI N S ON A A,WATERHOUSE J H,W ELLS R B1A Stakeholder

App r oach t o Strategic Perfor mance Measure ment[J]1Manage ment Revie w,1997(9):27-321

[11]NEE LY A,G REG ORYM,P LATTS K1Perf or mance measure ment sys2

te m design:a literature revie w and research agenda[J]1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Operati ons&Pr oducti on Manage ment,1999(6):11-151 [12]CHESTER A N1Measurements and I ncentives f or Central Research

[J]1Research-Technol ogy Management,14(4),July-August,

1995:31-351

[13]MURPHY G B,T RA I L ER Jeff W,H I L L R C1Measuring Perfor m2

ance in Entrep reneurshi p Research[J]1Journal of Business Re2

search,1996(9):19-221

[14]BE A MON B M1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 or mance[J]1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Operati ons&Pr oducti on Manage ment,1999(19):59-621 [15]W ERNE B M,S OUNDER W E1Measuring R&D Perf or mance:

State of the A rt[J]1Research Technol ogyManage ment,1997(4):

25-291

[16]德鲁克.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55

-1791

[17]L I N K A N1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Return on R&D I nvest m ent1

Evaluating the I m pact for R&D:Method and Practice[M]1Ne w

Y ork:Mac m illan,1998:69-751

作者简介:王宗军(1964-),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评价理论与应用、投资决策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徐星(198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评价理论与应用;肖德云(1972-),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评价理论与应用;夏天(197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绩效管理。

(本文责编:彭统序)

96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一、盈利能力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平均净资产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收益率=100? 平均净资产=(年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者权益合计)/2 2、%平均资产总额 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二)修正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100?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净利润 经营现金净流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3、%成本费用总额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100? 成本费用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平均资本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资本收益率=100? 平均资本=[(年初实收资本+年初资本公积)+(年末实收资本+年末资本公 积))]/2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平均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净额+年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年末应收 账款净额+年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 (二)修正指标 1、%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资产总额年末不良资产总额不良资产比率=100?+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 未处理资产损失 2、%平均资产总额 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现金回收率=100? 3、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三、债务风险状况 (一)基本指标 1、%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100? 2、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已获利息倍数=+ (二)修正指标 1、%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速动比率=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2、%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00? 3 %负债总额 应付利息应付债券长期借款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短期借款带息负债比率=100?++++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篇一: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发挥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评判、引导和诊断作用,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互为补充的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和努力程度,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制定既符合行业实际又具有标杆引导性质的评价标准,并运用科学的评价计分方法,计量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以充分体现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环境,准确评判企业的经营成果。 第四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按照产权管理关系进行组织,国资委负责其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其控股子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条企业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一般结合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

核工作组织进行;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一般结合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 第二章评价指标与权重 第六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 第七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的八个基本指标和十四个修正指标构成,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见附件1)。 第八条企业盈利能力状况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两个基本指标和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四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质量。 第九条企业资产质量状况以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基本指标和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三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第十条企业债务风险状况以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两个基本指标和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四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第十一条企业经营增长状况以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是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国外对绩效考核的测评工作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就利用360°反馈的评价模式来对组织绩效进行测评,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领导能力的测评,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测评方法日趋完善,成为企业人力测评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人,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大多数企业在对高管人员的测评过程中,主要采用一般测试、个性能力测评和情景模拟测评等方法(主要偏向于定性分析)。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的测评方法还不够成熟,也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高对高管人员的综合测评效果,追求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组织的高效性,本文在吸取国内外先进人力资

源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现有绩效考核成熟经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综合测评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一)绩效考核的引进 在国外,罗伯特于19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1813年,而该国政府是在29年之后才引入的。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1965年,斯坦利.E.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E.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 20世纪快进入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1990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魏继华宗刚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内部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建 议应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绩效评价研究概况演进 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许多知名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各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中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模式、框架等不断涌现。尽管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方法和程序来设计和实施更好的企业绩效评价,但是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实施中演进的却鲜有人关注。 一、国外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一)指标选择和框架设计是多数文献的关注点早期国外业绩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上。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早源于上个世纪初,哈瑞(Harrell,1911)标准成本制度中的成本指标;纳德森?布朗(DonaldsonBrown,1960)的杜邦分析体系投资报酬率(ROI)指标;霍尔?麦尔尼斯(Melnnes,1971)的净资产回报率(RONA)指标;帕森(Persen,1979)的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财务指标;米勒(MillerJ.G,1982)首次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时期企业的范围与规模主宰着竞争,而各种财务指标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因而传统的财务性评价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理念的要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财务评价模式遭受到诸多责难,如美国学者保罗.尼文(PaulR.Niven,2002)将传统的财务性评价的局限性概括如下:与当今的经营环境不符合、滞后性、倾向于强调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思考、与企业组织的各个层次不相关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过度关注某个部分的评价会导致整体结果的弱化。一些学者在批判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业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维度开展“平衡”的评价,从而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如何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成为一个新课题。在诸多研究成果中,较具影响的有:凯文?克罗斯(Kelvin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Lynch)的业绩金字塔(PerformancePyramid),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罗宏等,2002)。然而,此模型只是在理论上比较成型,而未能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实施。罗伯特?卡普兰(Kaplan,R.S.)和戴维?诺顿(Norton,D.P.)的平衡计分卡(BSC)将长期与短期因素、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外部与内部等多方面因素引入业绩评价系统(Kaplan,R.S.&Norton,D.P.,1992)。随后提出的战略地图(StrategyMaps)是平衡计分卡的自然延伸,揭示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各个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Kaplan,R.S.&Norton,D.P,2000);而Kanji,G.和Moura(2002)提出的基于QW和KBEM相结合的计分卡(KBS),指出了BSC的四个维度因果联系并不是很清晰的缺陷;Eric.Wolstenholme(1998)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平衡计分卡研究;后来其他学者(AndrewP.Sage.等,2000)提出“动态平衡计分卡”(DBSC),力求达到策略和中短期的绩效相联系,在平衡计分卡反馈基础上更新之前动态地产生一个最佳的业绩指标评价系统。总体而言,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平衡”的评价模式必须明确回答有关学者所质疑的三方面的问题: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各维度的因果关系以及评价系统的动态更新。在对平衡计分卡反思的基础上,AndyNeely的业绩多棱体(PerformancePrism)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角度来考虑组织目标和战略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要求(Bourne等,2003)。这是业绩多棱体相对于平衡计分卡的突破,但是该模式并没有进一步分析经营者的利益通过什么机制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及战略相联系,使有关业绩相关者的分析对业绩评价的影响未真正发挥作用。 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还有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方法。这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量化了投资增值收益,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避免了企业利润高估,真实地反映了股东财富增加状况,是对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评定。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内在的缺陷:EVA中涉及到的债务成本显而易见,而股权成本却难以计量;EVA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持续经营的企业,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等;EVA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影响;EVA受折旧方法选择、资本成本波动的影响等。其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市场增加值(MVA)使得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逐步地完善化、合理化。 (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动态演进少有涉足Senge(1996)指出,在当今高度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变革以追求卓越,而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进的低效管理会导致评价危机;Kaplan和Norton(1993)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绩 作者简介: 魏继华(1976-),男,河南镇平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宗刚(1957-),男,北京市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国内外很多管理学者、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有效的方法、措施,综述如下: 一发展中的“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考核发展而来,绩效考核的内涵也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科学管理”与“绩效考核” 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高潮以后,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正式进入了企业管理活动范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 “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科学管理”是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的运用中体现绩效考核。 (二).“组织行为学理论”与“绩效考核” 组织行为学通过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在工作中行为的研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群体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绩效的。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了一些当代激励强论,如奥法佛的ERG 强论、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强论和认知评价强论、亚当斯的公平强论和弗鲁姆的期望强论等对人事管理有广泛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早期理论与“绩效考核” 巴克的人力资源职能强论中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目标不仅是使个人快乐,而且要是企业所有人员能有效地工作和取得最大的发展机会,在最高分可能的范围内,利用他们所有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做工作达到更高的效率。 彼特.德鲁克和巴克等人的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中的“绩效考核” 1992年斯挂瑞认为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之间有27个方面的不同点,可从信念和假设、战略领域及重要程度三大类来分析。 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考核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考核,转向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二近年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状况 (一)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概念的提出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绩效评价又是决定企业目标和战略实现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直到规范制度及意见,但还是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中还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背景下,科学而完善的企业绩效评价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我们国情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们国家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globalization, It’s inevitable that Chinese enterprise gears to internal conven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PA)is the key link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enterprise achieves goals and strategies or not. At present, with the perfection of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a series of standard systems and opinions, but without a completed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Apprais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Our current PA has many hysteresis and limitations that go against the enterpris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the completed and reasonable PA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such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Proceed from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we must set up a suitable PA index in favor of enterpris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资料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 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 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4) 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7) 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7) 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7) 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 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9) 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1) 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 (11) 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 (12) 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 结束语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王化成,2004)

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 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综合2011年第1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实际比率32.330.883.3312102.661.63相对比率4=3÷21.170.591.331.51.70.670.54表1沃尔评分法财务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合计 比重12525151010105100标准比率22.001.502.5086 4 3 评分5=1×429.2514.75 19.95 15.0017.006.702.70105.35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丹曾繁荣 绩效评价是监督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随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相对值指标评价法等,现代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绩效金字塔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对一些主要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 大·沃尔,其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分法的指标内容与计算可见表1。 沃尔评分法理论上的一个弱点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 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沃尔评分法技术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缺陷是由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TheDuPontSy-stem)由F·唐纳德桑·布朗首创,它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特点是以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能够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揭示公司绩效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公司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决策者采取措施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指明了方向。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有:一方面指标较单一,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不能提供重要的现金流量而亟需补充和完善。 二、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经济增加值(EVA )评价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 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c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企业资本收益 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更具体地说,EVA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是零,说明企业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一概念的基础是利润,用于股本投资的钱实际上不是利润,在企业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以前,实际上是亏损经营,企业是否有净利润实际上不能成为判断企业盈利与否的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弥补了资本成本时,才可以说是盈利的。 基本EVA公式如下:EVA=NOPAT-IC[D D +E KD+E D +E RF]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成本,D是长期负 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EVA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未扣除股权资本成本的缺陷,并且 EVA指标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此它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合理、准确。该方法一经提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于其自身的优点:首先EVA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EVA指标考虑了资本成本,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绩效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其次,EVA指标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绩效评价的影响。EVA指标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再次,该方法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因此,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 策。第四, EVA方法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即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 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最后,EVA方法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二)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由哈佛商学院的会计教授RobertKaplan和战略复兴集团总裁DavidNorton开发出来的企业平衡计分卡,迅速吸引了企业和咨询界的注意,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现实正需要这样的一套评估体系,随着传统评估体系遇到巨大的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环境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机会呼唤这一方法的出现。其次这一方法通过《哈佛企业评论》一系列的文章和咨询顾问的宣传,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推广。最后,这一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深度,这一优点使第一次看到企业平衡计分卡的读者很快就了解它,但是当其更细致地探求的时候,意识到其中所蕴涵的内容远比初次显现的要多。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比较简单, 49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想成为“行业领头人”就必须适应竞争环境,客观认识自身,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决策。客观、理性的评价企业的业绩和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對应的措施,用于弥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标签: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对策建议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的决策管理有很多的系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它的子系统之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变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分析评价,提供着管理层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在现实中,过多的采用财务指标使得在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指标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合理。企业的核心指标也就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本身四个能力的剖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然后再用修正指标做调整。尽管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绩效,但若过度运用使得结果具有片面性。管理层的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的声誉等多项非财务指标,这些虽然是不可计量的,但是对于企业的绩效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忽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支持,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而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过多的关注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加大重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增强战略目标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评价企业业绩时,忽略了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则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业绩,正是局限性所在之一。 (三)权重设计缺乏合理性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对于整体的比例。受托责任理论认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及员工等,而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由此可见,采用固定的权数值根本就无法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所处行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 摘要:绩效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绩效、加强控制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理论综述与归纳,并对几种重要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旨在揭示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绩效评价;EV A ;平衡记分卡 1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统计及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先进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实施制度,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管理行为与资产运营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公正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研究过去、认清现状、并找出改进与提高的方法,促使企业绩效的不断进步。 国外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历史较为悠久,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按照评价内容的变化过程,国外绩效评价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本文将一一进行文献综述及评价。 2国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关注焦点以及时间顺序,国外绩效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世纪以前的经验评价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成本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评价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增加值评价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面评价阶段。 2.119世纪以前经验评价阶段 19世纪以前企业的发展由家庭手工业、手工业生产时期过渡到工厂生产时期。此时的企业规模较小,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对绩效的考评也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故一般以观察与经验评价为主要手段。 2.2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评价阶段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成本评价的思想也开始萌芽、发展。成本控制的初期,体现出一种简单的将本求利的思想,统计企业生产经营中付出的成本与经营收益的关系,以期达到盈利的目的。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本评价开始关注如何获得更高利润,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也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竞争加剧,成本会计核算已不能满足资本家最大限度攫取利润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