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张宏良: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发布时间:2010-01-20 18:55 作者:张宏良字号:大中小点击:1764次

美国在完成了对中国经济殖民化之后,终于亮出了最后底牌:要求美军进入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克劳利说,为解决阿富汗10万美军补给问题,美国政府要求借道中国新疆瓦罕走廊,向驻阿富汗美军运送物资。克劳利还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已经向中国提出了这一要求。并且,美国政府申明这绝不仅仅是美国一国的要求,而是由28个国家组成的北约军事组织的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接受记者询问时暗示,磋商正在进行,未明确表示结果。由中国大陆控制的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以及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撰文制造相关舆论,呼吁支持美军进入中国以及中美联手打击阿富汗抵抗力量,认为美军进入新疆能够形成中美两国军队共同打击疆独分裂势力,必将有利于新疆稳定(好像他们根本不知道新疆分裂势力完全是美国怀胎分娩的一样)。此类言论与当初认为日军进入中国能够实现“东亚共存共荣”如出一辙,甚至表述方式都完全相同。

(瓦西走廊位置)

噩梦终于敲门了。

虽然此前我们就知道并且一直在大声疾呼,“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的结果,或迟或早终将会走到这一天,中国历史上历次亡国灭种大祸的降临,无一不是退缩忍让、贿财示弱的结果。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几次险些亡国灭种的大祸,都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八国联军京津大屠杀是从列强驻军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也是从日本驻军开始的,整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便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是外国驻军演变的结果。但是虽然我们曾经想到了,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糟糕,糟糕得超出了我们最坏的想象。此前我们只是呼吁要警惕美军外部包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美国会直接要求把军队开进中国。因为就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给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军事打击中国方案中还认为,“可以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但是不要派兵登陆中国”,他们奉劝美国政府说:“中国能够接受一架被击落的U2飞机,但是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皮靴”。可见,那时连美国人自己都认为,即使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美军进入中国的也只能是巡航导弹和F16战机,而不可能是美国大兵的皮靴。可是现在,莫说是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甚至未放一枪一弹,美国大兵的皮靴就要踏进中国了。

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此事正在磋商时,许多美国人立刻兴奋起来,特别是作为美国精神象征的好莱坞,更是兴奋异常,立刻打破了保持数十年的拍摄禁

地,第一次开始筹拍反映朝鲜战争的战争片。郁闷的好莱坞总算长出了一口历史闷气。几十年来,美国好莱坞拍遍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的影片,就是一直没有拍摄朝鲜战争的影片,为什么?因为憋气。美国建国以来,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唯一的失败就是败在中国手上,并且是败在刚刚成立的一无所有的新中国手上。这是美国人,是好莱坞多年来如鲠在喉的难言之痛。现在,扬眉吐气的时候终于到了,美国大兵的皮靴终于能够再次踏上中国领土了,如何能够不激动,如何能够不兴奋!俗语说,笑在最后的人笑得最好。现在美国人笑在了最后,所以美国人笑得最好。30年妖魔化毛泽东,20年私有化改革,10年“中美国”建设,终于结出了无比丰硕的历史成果。

为了避免过分刺激中国民众的神经,让中国民众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美国及其汉奸舆论没有使用驻军的字眼,而是采用了一个十分模糊的词汇——“借道”。所谓“借道”,就是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建立美军兵站,美军把物资空运到新疆兵站,再从地面穿过新疆瓦罕走廊运往阿富汗。目前连接中国和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是大雪封关的蛮荒之地,所以先需要在瓦罕走廊建设长达数百公里的公路铁路等现代交通,一俟现代交通建成后,既可以是美国10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由新疆进入阿富汗,也可以是10万美军率领他们组织起来的穆斯林武装,利用瓦罕走廊自如地攻守进退,把新疆变成中国动乱之源和国家解体的起点。到时候,整个新疆将再无宁静之日,整个西部都将陷入动荡之中,甚至整个中国都将不战自乱,“7·5事件”的惨剧将在全国范围内再次上演。

首先,允许美军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打击阿富汗抗美武装力量,将使中华民族陷入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和伊斯兰族群两大族群的联合打击之中,从道义上和政治上彻底粉碎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此前我们曾多次强调,在世界一体化发展过程中,21世纪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将不再是国家之间的较量,而是族群之间的较量。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群,以中东抵抗力量为代表的伊斯兰族群,以中国大陆为主体的中华族群,这三大族群之间的斗争,将构成21世纪国际较量的主要内容。由于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属于帝国主义压迫势力,而伊斯兰族群和中华族群都属于被压迫民族,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族群至今仍然在大肆屠杀伊拉克、阿富汗等伊斯兰人民,因而中华族群和伊斯兰族群形成了天然的盟友关系,双方都有摆脱盎格鲁·撒克逊族群控制,建立公平合理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由于伊斯兰族群控制着世界能源和资源富集地区,中华族群又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双方联手既有资源又有生产能力,完全有能力战胜盎格鲁?撒克逊族群。稍微分析一下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主要财富都是由中华族群和伊斯兰族群提供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只是借助于虚拟经济的不合理规则(即所谓创新),在大肆掠夺中华族群和伊斯兰族群的财富。金融危机的爆发预示着,目前已具备了两大族群联手结束盎格鲁·撒克逊族群掠夺的历史条件,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世纪性崛起,都将在结束盎格鲁·撒克逊族群统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可是,如果此时中国追随美国打击阿富汗抗美武装力量,等于是中国公开向伊斯兰宣战,是在帮助敌人残害自己的兄弟。从道义上来说,帮助敌人残害自己兄弟的人,往往比敌人更加可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伊斯兰族群和中华族群之间的对立,把本来是盎格鲁·撒克逊族群与伊斯兰族群之间的敌对关系,变成

中华族群与伊斯兰族群之间的敌对关系,并且这种敌对关系完全是由中华族群单方面挑起的。如此一来,就把盎格鲁?撒克逊族群从历史杀戮的仇恨中解脱出来了,今年夏天6月4日奥巴马在埃及大学的演讲,就表达了盎格鲁?撒克逊族群与伊斯兰族群和解的希望,希望彼此之间能够消除仇恨,联起手来。联起手来的目的,就是对付中国。不过,只要中国不参与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侵略行为,美国就不可能从这种族群仇恨中解脱出来,因为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对伊斯兰的杀戮。可是,只要中国参与进去,美国等西方国家立刻就会解脱出来。虽然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对中东地区发动的是赤裸裸的侵略战争,但是他们在道义旗帜上写的却是民主自由,声称是为了把伊拉克和阿富汗变成民主国家。由于占据了“民主自由”这一道义上的优势,无论屠杀多少人,都可以归结为是下层官兵的违纪行为或不法行为,使侵略和占领本身仍然具有道义合法性。而中国不具备美国等西方国家这种道义合法性,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称之为是专制国家,而一个专制国家是不可能为其他国家输送民主的,只能是赤裸裸的野蛮侵略。这就必然会把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杀戮所造成的仇恨,全部转嫁到中国头上。

让中国老百姓感到特别悲愤的是,全世界都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要解体中国,美国进入中东和进驻中亚的最重要战略目标,就是为解体中国做准备。可是中国却要帮助美国去围剿阿富汗的抗美武装力量,这完全是在自寻死路、自掘坟墓。如果中国真的踏出这一步,帮助美军打击阿富汗抗美武装力量,把原本是中华族群和伊斯兰族群的联手二打一,变成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和伊斯兰族群的联手二打一,中国在道义上将陷入彻底破产,在政治上将遭到世界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将到此为止。毛主席生前反复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道义,必将变成全世界的众矢之的。美国侵略伊拉克和阿富汗,之所以要死死抓住民主自由的道义大旗,就是竭力避免在道义上成为众矢之的,虽然那是一面虚伪的道义大旗,但至少还具有道义的形式。而如果中国帮助美国打击阿富汗武装力量,连这面虚伪的道义大旗都没有,结果必然是成为全世界的众矢之的。

美国从东到西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其次,允许美军进入中国新疆,也就是把中国经济的能源大动脉交到了美军手上,这必将彻底打断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强调,包围中国的十大美军基地,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资源基地和海上油路。一是美日联合控制中国东海资源,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多次警告中国,如果中日之间发生冲突,根据《美日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将视为是本土遭受攻击,自动对中国进行包括核打击在内的全面军事打击。二是联合东南亚国家抢占中国南海资源,今年7月份,作为当代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典型代表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十分自豪地喊出了一句肯定要被载入史册的经典语言:“美国回来了”。回来干什么,只有一个目的——制约中国。三是占据中亚地区,控制中国利用中亚资源,并直接威慑中国的西部资源。四是分别以台湾和关岛为支点,

建立两条岛链锁住中国进出太平洋的所有油路和航道,并且航母舰队进驻马六甲海峡,扼住中国通向中东等地的资源通道。这是目前已经形成的基本战略格局——美国已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美国从东到西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参见图),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追求的,期间两次被毛泽东打破,最后被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彻底粉碎,迫使美国一度放弃了的战略目标。可惜后来,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允许美国向台湾销售武器,又帮助东南亚国家剿灭了当地共产党抵抗力量,让美国恢复了对中国南部的战略包围;第三代领导人又在新自由主义的忽悠下,落入美国圈套,允许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中国西部建立了四个军事基地,进而形成了对中国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方面的战略合围。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变成了瓮中之鳖和笼中之鸟,美国在历史上同样是第一次成功包围了另外一个大国。正是在这个C型军事包围的战略压力下,中国被美国十分成功地赶入了“中美国”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所以,此前我们一直在呼吁,必须坚决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保障东海资源、南海资源和西部资源的安全,奠定中华民族崛起的资源基础。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目前不仅外部战略包围没有解除,甚至已在磋商让美军直接踏入家门。

美军一旦踏入新疆,就不再仅仅是威慑中国西部资源,而是直接控制中国西部资源。目前中国海上资源尚未控制在自己手中,能够安全使用的只有西部内陆资源,而在西部内陆资源中,由于西藏和青海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目前能够利用的就是新疆资源。中国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西气东输4条线,全部都在新疆。美军进入新疆后,将直接控制中国西气东输的全部管道,随时可以切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凭借这条能源大动脉,美国完全可以把整个中国经济纳入美国需要的发展轨道,让中国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只是下达计划的,不再是国家计委,而是美军驻新疆总司令部。1840年以来,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民族独立,将就此灰飞烟灭。

第三,允许美军进入新疆,必将先是南疆动荡,进而是新疆动荡,接下来是西部动荡,最终形成全国大动荡。外国驻军也会由瓦罕走廊到整个新疆,再到中国西部,进而联合国维和部队遍及整个中国,中国解体将不可避免。既然美军是以运送物资名义进入中国,肯定会要求使用喀什或者和田机场,占据南疆的政治经济中心,即使美军不进入喀什或者和田,而是在塔什库尔干新建机场,同样是北控喀什、东控和田,把整个南疆纳入自己势力范围。南疆又是穆斯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会十分容易地被美军武装起来,形成“科索沃解放军”那样的民族分裂武装,与当地解放军不断形成军事冲突,然后由28个国家组成的北约部队(美军是以北约名义进驻新疆)进行调停,新疆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管辖区。如果到时候美国再以塔里木油气田和西气东输管道为诱饵,策划把塔里木油气田和西气东输管道归独立后的南疆所有,从而诱使南疆独立,那么,整个中国的解体过程将由此开始。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北约28个国家军队坐镇指挥的“民主解体过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本无能为力的。到时候中国军队的命运只能是三个结果:或者如同苏联军队那样完全旁观,最后自身也被新的“各国”所肢解;或者如同几年前伊拉克军队那样突然蒸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者如同晚清军队那样变成地方军阀,最终成为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势力代表。绝不可能指望军队能够扭转局势,道理很简单,如果军队敢于向北约28个国家开战,那么就绝不会允许北约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地进入中国。

在此,我们遇到了一个十分荒诞的历史逻辑,未来的子孙后代将很难理解这个历史逻辑的荒诞不经,这就是:美国一方面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大肆屠杀伊斯兰人民,同时另一方面,又能够成功地组织和指挥中国的伊斯兰人民发动内战。这个荒诞的历史逻辑,完全是由中国荒诞的历史行为造成的。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全球追杀伊斯兰基地组织的行为,就其本质来说,是在全球追杀敢于反抗美国的穷人武装。这本来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中国却主动跟随在美国后面,把美国播下的仇恨全部收割到了自己家里。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美国攻打阿富汗一是高举民主自由的道义旗帜,二是利用伊斯兰精英阶层镇压伊斯兰人民,而伊斯兰精英阶层控制媒体舆论,所以没有把仇恨引向美国。可是中国一旦参与阿富汗战争,既没有民主自由的道义旗帜做掩护,又没有伊斯兰精英阶层的支持,自然会把美国杀戮穆斯林引起的仇恨,全部转嫁到自己身上,促使国内穆斯林会毫不犹豫地团结在美军周围,向所谓“汉族政府”宣战,与“汉族统治”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分裂和独立道路。与此同时,由于国内阶级矛盾特别是官民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端状态,只要新疆武装穆斯林枪声一响,必然会形成全国烽烟四起,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将如同第一次改革开放——历时34年的洋务运动一样,在列强纵横、地方割据、百姓呼号、横尸遍野的惨烈境况下无疾而终。

目前中国许多政治势力特别是右翼政治势力,已做好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政治准备,如同当初南宋降将迎接忽必烈、明末叛将迎接多尔衮、李鸿章迎接八国联军、汪精卫迎接日本人一样,也准备迎接美国指挥的北约部队进入中国,在北约部队战车的监督下,进行中国的政治改革。按照美国设计的“中国政治改革路线图”,中国政治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彻底肃清和镇压共产主义者,这个任务已包括在美国的反恐计划之中。负责制订和实施美国反恐计划的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多次宣布:“反恐的目的就是反共”,宣称“共产主义比法西斯主义更加邪恶”。既然把共产主义排在恐怖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前,所以对付共产主义的手段,自然也会超过对付恐怖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目前美国对付恐怖主义的手段就是格杀勿论,并且是不择任何手段地格杀勿论,所以等待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未来命运,将肯定会比今天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抵抗力量更加悲惨。从美军入侵伊拉克到现在,伊拉克被杀人口已经超过全国人口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2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被杀。如果伊拉克的悲剧在中国上演,被杀人口将不仅不会止于二十分之一,甚至会超过二分之一。而中国人口减少一半以上,也恰恰符合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减少的碳排放量额度。

灾难正在逼近中国。

灾难逼近中国的速度,将取决于正在进行中的中美磋商,取决于那个荒无人烟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阿富汗地理知识

地理环境 编辑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位置境域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 阿富汗 属中亚国家,它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地处北纬29°35′至38°40′、东经60°31′至75°之间.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总面积为652300平方公里.[1]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地貌 阿富汗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2]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水文 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河等.河水主要来源于雨雪.[2]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气候 阿富汗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全年干燥少

阿富汗主要政区图 雨,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冬季严寒,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低气温为零下30℃以下.夏 季酷热,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最高气温可达49℃.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40毫米.首都喀布尔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2]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自然资源 编辑 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据估测,阿富汗的能 矿资源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至2014年已发现1400多处矿藏,包括铁、络铁、铜、铅、锌、镍、锂、铍、金、银、白金、钯、滑石、大理石、重晶石、宝石和半宝石、盐、煤、铀、石油和天然气等.著名矿藏包括哈吉加克铁矿、艾娜克铜矿、巴米扬煤矿、赫拉特锂矿、阿姆达利亚油气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气田等.[2]天然气储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煤矿储量约1亿吨.盐储量3亿吨,青金石储量1300吨,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因运输困难和资金缺乏,仅天然气、煤、盐、铬得到少量开采. 旅游景点 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 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被当地人俗称为贾米清真寺,位于阿富

揭秘驻守在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组图)

揭秘驻守在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组图) 瓦罕冰川脚下的边关卫士 瓦罕走廊,祖国西部边陲一条充满着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向往的通道。 这条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上通道。它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素有“鸡鸣四国走廊”之称。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边、守防、执勤、站岗,钢铁般地边关卫士。 18年的边关岁月,能作为这边关军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红细胞”,我身感成分荣幸,每每回忆,有很多往事渐渐变得模糊,甚至淡忘,

可是那些爬冰卧雪、执勤巡逻、抗缺氧、斗严寒的画面铭刻终生。 神秘走廊,我们因为你而向往 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向南约80公里处,由西往东的喀拉库力秋河和由南向北的红其拉甫河,在这里交汇成为塔什库尔干河,便是我国瓦罕走廊的起点。 塔什库尔干河的北面就是传说中“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公主堡的遗址。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为保护公主安全,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约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并拥立为王。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开荒种粮。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朅盘陀国人的祖先。

与其遥相呼应,独立红顶楼房,便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喀什军分区某边防连所在地--卡拉其古,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洞”,因地处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风肆虐,环境恶劣而得名。 “公主堡下练精兵,龙头山上谋打赢。”该连连长刘建伟幽默地说道。“横批,守瓦罕走2001年“9·11”阿富汗战争的爆发,美国想借道瓦罕走廊,使原本祥和、宁静的边关,如似一盆熊熊烈火,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天界上的走廊

天界上的走廊

————————————————————————————————作者:————————————————————————————————日期:

天界上的走廊-地理论文 天界上的走廊 撰文摄影张耀东 作为一条商业的和文化的通道,无论有多么艰险,它首先必须是一条能够维持基本生命的通道。瓦罕走廊从它的地理特征中不难找到其逻辑性。但很遗憾,对于它的大半程,我们无法如马可·波罗、玄奘或奥莱尔·斯坦因那样亲自用步伐去丈量,而只能通过地图去抽象地演绎。好在,我们终于获得了体验一个段落的机会。 数次前往中国最西部的小县塔什库尔干,并数度从科克牙尔沿塔什库尔干河一路走到红其拉甫,对那里的冰峰、雪岭、冰川、达坂、溪流、草滩、羊群、牦牛、营房、城堡、筑垒、军台,以及那里的塔吉克人,或多或少已经有些熟悉,但却唯有两个地方始终属于空白。其一,是广袤的塔什库尔干南部自然保护区,其二,是穿越帕米尔天界的瓦罕走廊。 这次进入塔县,我建议同行者舍弃凡人必往的金草滩,而另走高山牧场,去寻找不同的角度,而所去牧场,恰是瓦罕走廊中国段的极西部位。由此,便成就了一次瓦罕走廊中国段之行。 瓦罕走廊中国段东起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排依克,西至阿富汗国巴达赫尚省东部边境,全长约70 公里。自阿富汗国巴达赫尚省东部边境以西,是瓦罕走廊的阿富汗段,全长约230 公里。这条总长度约300 公里的走廊,竟然以其妖娆颀长的身段,穿越了撒拉阔雷岭、喀喇昆仑山、穆斯塔格山与兴都库什山的交混地带,东西凿穿高耸的帕米尔天界,形成一条狭长的、连通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的高原通道,为诸如佛学学者玄奘、法显、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7对比分析型综合题

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 1.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它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4 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图1为材料三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图2为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 (1)瓦罕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2)比较丙河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答案(1)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地质时期冰川广布,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 (2)特点: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

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径流昼夜变化小。 (3)瓦罕河谷的荒漠: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下游荒漠: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②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 (4)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 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走廊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说明在地质时期这里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才形成宽谷。第(2)题,读图1分析,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根据材料一,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所以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气温越高,冰雪融化越多,河流水量越大。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午间气温最高,所以流量最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河流径流昼夜变化小。第(3)题,瓦罕河谷的荒漠是因为该地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是印度河,下游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形成荒漠地区。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也是形成荒漠的原因。第(4)题,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6~8月该地是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2.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航,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台湾海峡两地及其月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A卷)(5月)地理试题 含解析

2019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下图为柳絮飘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南方柳絮飘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较小 B. 光照较多 C. 气温较高 D. 降水较多 2. 柳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①诱发火灾 ②影响出行安全 ③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阻碍物种繁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一天中柳树飘絮较多的时段可能是 A. 清晨 B. 午后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分析】 考查柳絮的生长条件以及影响。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也就是说柳絮飞舞的季节主要是春季,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需要积温和近期气温都满足。春季气温回升,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是利于杨柳絮飞舞的天气条件。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四月份雨带已经到达,受多阴雨天气影响,湿度相对大,气温相对较低,光照相对弱,而北方春季较干旱,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高,风力大,因此正确答案

选D,ABC错误。本题学生易错选A,注意气温条件是有利于柳絮飞舞的主要条件,先成熟再借助风飘扬,所以风只是动力条件。因此不选A。 【2题详解】 柳絮是过敏源,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易引发过敏症状,引起呼吸道疾病。春季飞絮实际上是雌性杨树、柳树自然繁衍的现象。飞絮里携带的黑色颗粒,就是雌树的种子。白絮借助风力在空气中飘飞,然后落地生根、生长壮大。有利于物种繁衍。柳絮容易飞入眼睛,导致眼睛不适。甚至阻碍人的视线,引起出行安全问题,柳絮是易燃物,温度较高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所以避免在有柳絮的地方抽烟和用火。①②③正确,④错误。选A。 【3题详解】 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温度高容易柳絮飞舞,湿度大柳絮较少,在午后气温较高,柳絮多发,而早晨、深夜,或是雨后,傍晚气温降低,因为气温低,并且湿度相对较大,柳絮比较少,其次,每天午后,由于气温较高,地面最热,空气上下对流最旺盛,高空大风的动量下传也最多。因此,风力也最大。在日落前后,地面迅速冷却,大气层趋于稳定,因而地面风速减弱。入夜后,风速基本稳定,一直到次日日出后风速开始增加。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 【点睛】形成柳絮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高,湿度小,只有达到一定的积温才能产生柳絮飞舞的条件,风只不过是动力,让其飞舞,而高温让其生长成熟才能脱落。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 100mg 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也称阿富汗走廊,为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实际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阿富汗和中国的边界位于塔里木河与阿姆河水系大分水岭上的瓦罕吉尔山口,海拔4,923米,由于属于高寒山区,一年之中有数月大雪封关。 瓦罕走廊-地理位置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

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瓦罕走廊其实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二,其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上述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实际上,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瓦罕走廊-历史渊源 边界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

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珍贵典籍。现代印度史学家研究本国历史时,竟不得不借助《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瓦罕走廊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随从为了保护公主,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困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幽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把公主正式安顿下来,并拥立为王。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帕米尔高原上就地开荒种粮。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詙盘陀国人的祖先。 由公主堡向前行进,过瓦罕走廊三桥,逆明铁盖河行驶约十余公里,便可看到中外著名的明铁盖达坂,此处雪山高耸,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泻山下。在海拔4200米的罗布盖孜沟的山坡上,“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降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降水 一、单项选择题 M国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其东北部的瓦罕走廊海拔 4 900多米。农牧业是M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下面两幅图为M国附近地区略图(图1)和沿图1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线图(图2)。据此完成1~2题。 1.两图中的降水量线与经线对应正确的是( ) A.64°—c 67°—b 70°—a 73°—d B.64°—d 67°—a 70°—b 73°—c C.64°—a 67°—d 70°—c 73°—b D.64°—b 67°—c 70°—d 73°—a 答案:A

解析:根据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M国为阿富汗,中部受山地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可判断出67°和70°经线对应的为a和b;图中67°经线山地位置偏南,降水量最大值偏南,对应的为b曲线。 2.下列关于M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 B.山地高原广布,森林资源丰富 C.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 D.当地牧民每年6~8月到瓦罕走廊放牧 答案:D 解析:图中M国为阿富汗,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森林资源 不丰富,畜牧业落后,每年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为充足,牧草 生长旺盛,当地牧民到瓦罕走廊放牧。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下图,回答 3~5题。 3.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 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 4.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 响,A、B错误;①地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故①地降水少,D正确、C错误。 5.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泛滥的时间一般是 ( ) A.1~2月 B.3~5月 C.5~10月 D.11月~次年1月 答案:C 解析:奥里诺科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为雨季,降水丰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到海洋潮流的顶托作用,河口三角洲易出现洪水泛滥。 如图示意某岛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6~7题。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平均海拔40000多米,是中国与阿富汗联系的陆上唯一通道,“春种秋收夏游牧”是这里祖祖辈辈的生产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图文信息表明,瓦罕走廊 A.春季降水丰富,适宜作 B.夏季是农业生产最繁忙 C.热量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 D.冬季寒冷,没有农业生产活动 2.瓦罕走廊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传统混合农业 B.迁移农业 C.游牧业 D.传统旱作农业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 A.甲 B.乙 C.丙 D.丁 4.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下图示意2015年8月24日南京市城区两个监测点地表短时流量监测数据统计。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数据可推断 A.该日午后暑热程度有所 B.地表短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同步

C.南京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 D.甲测点附近植被覆盖率比乙测点附近高 6。图中监测数据可用于 A.分析大气湿度,评估环境质量 B.估算雨水可回收量,增加城市供水来 C.监测流量变化,做好防洪准备 D.提供实时气象预报,保障市民出行安 风光互补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照明,能为城市街道路灯提供稳定的电源。左图是某企业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示意图”,右图是甘肃省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甘肃省①、②、③、④城市中“风光互补路灯”安装量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阅读26】帕米尔——群山的“玫瑰结”

帕米尔——群山的“玫瑰结” 【阅读材料】 矗立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与东南的青藏高原连为一 体,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亚洲。 帕米尔是由中亚腹地的许多山脉汇聚而形成的一个高 原山区,境内群山耸立,地势险峻;山上终年积雪,冰川 萦绕,晶莹夺目。在千山万壑之间,奔流着融化的雪水,汇成许多河流和湖泊。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的白沙湖犹如荒山秃岭怀抱中的蓝宝石,宁静而温柔。 帕米尔高原在哪儿 对于中国人来说,她是辽阔国境最西部的一个高原。然而,纯粹从地理的角度看,她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偏南,恰似心脏那么强壮和耀眼,群山汇聚,高耸入云。 通常所说的帕米尔高原,有比较明确的地理界线:北以阿赖山脉为界,南至兴都库什山脉南麓,西抵喷赤河,东至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以东。 关于它的具体大小,众说纷纭: 英国《大众百科全书》1958年版称:“帕米尔全境长约280英里,宽约120~150英里,面积约30000平方英里(约合77700平方公里)。”按这种说法,帕米尔是个纵向长方形,比两个台湾岛略大。 曾问吾的《中国经营西域史》说,帕米尔纵约300公里,横约460公里,那么它是个横向长方形,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超过了4个台湾岛。 英国学者C.N.柯宗说:“据我的计算,最长度与最宽度几乎完全相等,用圆规在地图上测量,可以算出,两者都是150英里。”按他的说法,帕米尔是个正方形,面积约57300平方公里,只比一个半台湾岛略大。 帕米尔的地形 帕米尔平均海拔约4000米,顶部是一种冰川地层的山间河谷。由于水力微弱,冰川带

来的碎石和冲积土大量填入水槽,无法冲刷出较深的沟槽,开阔的河谷看上去就像一片小平原。 这张航拍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帕米尔高原的独特地形 ——虽是高原,但鲜有广阔的台地,纵横的山峰和河谷 才是这里的主角。而一些承接了冰雪融水的洼地或堰塞 湖,则成为镶嵌在山河间的宝石。 古人用“一纵四横”来言帕米尔地形。 一纵,指像脊背一样近乎南北纵贯高原的萨雷阔勒 岭,岭东称东帕米尔,属于塔里木河流域,岭西称西帕米尔,属阿姆河流域。 东帕米尔地势较高,海拔为5000~6000米,山峰比高一般不超过1000~1500米,河谷宽阔,山峰并不显得高峻,但是帕米尔最高峰公格尔山和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山都坐落在这里。 四横,指西帕米尔四条近东西向的平行山岭,山谷间则源出瓦罕河、帕米尔河、阿尔楚尔河、贡特河、巴尔坦格河和穆尔加布河等溪流。由东向西汇入北去的阿姆河上游喷赤河。西帕米尔河谷较窄,水流深切,山峰山谷相对高差较大。 一纵四横的山岭,无意中为行旅者设置了可怕的迷宫,没有一条河谷直接穿越帕米尔,山岭终年积雪,难以逾越,只有少数几处低矮的山口沟通相邻的河谷。 从险阻变成通途 风雪,高寒,贫瘠,使帕米尔成为不适合人居的地区。清末驻俄大使许景澄称“全帕皆童,罕生植物,故鲜居民”。早期的探险家报告说,在 整个地区看不到乔木或灌木,只有短暂的夏季里,河 流两岸长满青草,吉尔吉斯人(中国境内称柯尔克孜 族)和塔吉克人赶着羊群在那里放牧。据估计,1895 年整个帕米尔地区的居民不超过2000人。 帕米尔高原有许多的湖泊,这便是喀拉库勒湖。 在湖泊的周围,草类繁茂,是优美的牧场,草地上的人们在休憩。蓝天、白云、雪山、湖

2020高三文综地理每日练3月22日

瓦罕走廊的谷地海拔高4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对比。下图示意阿富汗瓦罕走廊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瓦罕走廊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2.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时间,主要集中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面左图是我国华北平原的台田种植模式图,右图为左图虚线部分的放大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台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 C.春小麦 D.冬小麦 4.图中暗管塑膜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水土流失 B.治理土地盐碱化 C.减轻旱涝灾害 D.实施跨区域调水 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风速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7.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 A.属常绿阔叶林 B.根系发达 C.不耐盐碱 D.为地带性植被 明城墙是南京的瑰宝,对于南京人来说,瞄一眼就是事情,风一吹都是话题。下图为明城墙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城墙局部植被(黑色部分)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9.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 A.光合作用B.风化作用 C.呼吸作用D.侵蚀作用 地转流是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其大小与纬度的正弦值及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平衡时的海流,赤道以外的洋流流向与地转流相似。如图为某年冬季某海域海平面高度(单位:cm)的分布,而且此时该海域水平压强梯度力只与海平面高差有关。据此完成10~11题。

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张宏良:开放瓦罕走廊——60年后美国大兵要重返中国 发布时间:2010-01-20 18:55 作者:张宏良字号:大中小点击:1764次 美国在完成了对中国经济殖民化之后,终于亮出了最后底牌:要求美军进入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克劳利说,为解决阿富汗10万美军补给问题,美国政府要求借道中国新疆瓦罕走廊,向驻阿富汗美军运送物资。克劳利还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已经向中国提出了这一要求。并且,美国政府申明这绝不仅仅是美国一国的要求,而是由28个国家组成的北约军事组织的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接受记者询问时暗示,磋商正在进行,未明确表示结果。由中国大陆控制的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以及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撰文制造相关舆论,呼吁支持美军进入中国以及中美联手打击阿富汗抵抗力量,认为美军进入新疆能够形成中美两国军队共同打击疆独分裂势力,必将有利于新疆稳定(好像他们根本不知道新疆分裂势力完全是美国怀胎分娩的一样)。此类言论与当初认为日军进入中国能够实现“东亚共存共荣”如出一辙,甚至表述方式都完全相同。 (瓦西走廊位置) 噩梦终于敲门了。 虽然此前我们就知道并且一直在大声疾呼,“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的结果,或迟或早终将会走到这一天,中国历史上历次亡国灭种大祸的降临,无一不是退缩忍让、贿财示弱的结果。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几次险些亡国灭种的大祸,都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八国联军京津大屠杀是从列强驻军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也是从日本驻军开始的,整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便是从外国驻军开始的,是外国驻军演变的结果。但是虽然我们曾经想到了,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糟糕,糟糕得超出了我们最坏的想象。此前我们只是呼吁要警惕美军外部包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美国会直接要求把军队开进中国。因为就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给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军事打击中国方案中还认为,“可以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但是不要派兵登陆中国”,他们奉劝美国政府说:“中国能够接受一架被击落的U2飞机,但是中国很难接受一双美军的皮靴”。可见,那时连美国人自己都认为,即使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美军进入中国的也只能是巡航导弹和F16战机,而不可能是美国大兵的皮靴。可是现在,莫说是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甚至未放一枪一弹,美国大兵的皮靴就要踏进中国了。 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此事正在磋商时,许多美国人立刻兴奋起来,特别是作为美国精神象征的好莱坞,更是兴奋异常,立刻打破了保持数十年的拍摄禁

国家版图基础知识

国家版图基础知识 国家版图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在我国古代,“版”指登记户口和土地的簿册,“图”指地图,“版图”即代表了户籍和地图,并逐渐演变成国家疆域的代名词。 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从地图上看,中国是个海陆兼备、面积广大的国家。中国位于北半球,处在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这么大的跨度,使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有显著差异,形成了冷暖不同的气候。冬季,当北方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我国的最南方依然温暖如春。 我国疆域的东西跨度也很大,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200千米,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这意味着当金色的阳光洒满祖国最东部的乌苏里江,早起的渔民已经外出捕鱼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劳累了一天的牧民仍在酣睡之中。 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它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即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 领陆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陆地及其底土,是国家领土的基本组成部分。领水依附于领陆,领空又依附于领陆和领水。如果领陆发生变动,领水和领空也将随之变动。世界上没有无领陆的国家。 中国大陆地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阔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也有雄伟的高原和起伏的山地,还有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形起伏的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到了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边缘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从第一级阶梯外缘向北是由高大山脉环抱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向东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其东部边缘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山脉。 从第二级阶梯外缘向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从第三级阶梯继续往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水深不超过200米的部分是大陆架。 我国河流众多,主要大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雅鲁藏布江等。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

瓦罕走廊与中国西部安全

化环系10-2 学号:20100302026 姓名:王新明

目录 1.瓦罕走廊简介 2.瓦罕走廊的历史 3.美国与瓦罕走廊 4. 总结 5.参考文献

瓦罕走廊与中国西部安全 瓦罕走廊简介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它不但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你可想象古人在西风中,烈马嘶鸣,挥戈扬鞭,饮葡萄美酒的画面,且古代将军的豪气如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长途奔袭的战例,即唐朝大将高仙芝提轻骑灭小勃律国,打通丝绸之路,仍然令后人称赞。如今,瓦罕走廊,为何引起关注?阿富汗东北部一条多山的狭长地区。1895-1896年划定边界後,该地成为俄国突厥斯坦、英属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政治缓冲地带。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100英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Qal'eh-ye Niaz Beyg)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也称阿富汗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其实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二,其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 上述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实际上,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瓦罕走廊的历史 公元627年,,高僧唐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专著,是今天的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珍贵典籍。现代印度史学家研究本国历史时,竟不得不借助《大唐西域记》。 著名学者冯其庸,多次进入帕米尔高原,进行考察玄奘东归的古道。冯老80高龄,坚持带领考察队到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实地勘查考证,冯老认为玄奘东归的山口在这里。冯其庸教授七次对这个山口进行实地勘查,经过对汉唐遗迹、沿途景观和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他基本确认玄奘东归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这跟玄奘记载的情节和地点基本吻合。明铁盖山口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向西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瓦罕走廊相连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属中国管辖。19世纪末,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与此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抛开了两个最重要的当事国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即“缓冲地带”。 1963年11月,中阿两国通过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将两国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法律化。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2020年高考模考卷精选(2)

【文综地理】2020年高考模考卷精选(二) 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影响是 A.环境负担加重 B.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C.房租价格上涨 D.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3.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 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 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所以①③④对,故选C。 【2题详解】 “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误;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B正确;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地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D错误。综上所述,选B。【3题详解】

2019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卷(二) 文综地理(解析版)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至42题是必考题,第43至47题为选考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南省东部潭门镇居民,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他们曾是帆船时代的英雄,如今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读潭门镇人部分活动路线图,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推测古代潭门镇人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D) A.种植水稻 B.远洋捕鱼 C.出海经商 D.潜水采贝 【解析】根据材料,古代潭门镇人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最可能是潜水采贝,D对。种植水稻、出海经商不是渔民的主要活动,A、C错;远洋捕鱼是打鱼的渔民,B错。故选D。 2.如今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原因主要是(A) A.政府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和限制开发 B.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缩小 C.周边地区竞相模仿,竞争力变弱 D.捕捞技术落后 【解析】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加剧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灭绝,随着政府

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重视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和限制开发,使得如今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A对;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B错;周边地区竞相模仿,传统生产方式应得到发展,不会没落,C错;先进的捕捞技术也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D错。故选A。 瓦罕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底宽度为数千米,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据此完成3~5题。 3.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C) A.1~2月B.3~5月C.6~8月D.9~10月 【解析】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且以荒漠为主;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故选C。 4.瓦罕走廊地区(D) A.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B.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C.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型谷地D.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 【解析】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清晨温度低,形成细流,下午温度高,流量增大,河水可能变得汹涌,D正确。故选D。 5.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A) A.高寒荒漠带B.高山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图中M周围的等高线是4500 m,海拔高,37°N高山上4500 m的自然带可能是高寒荒漠带。故选A。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6~7题。

重庆市南岸区2020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南岸区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 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 的影响是A. 环境负担加重 B. 拉动春节旅游消费C. 房租价格上涨 D. 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3. 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 A. 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 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 C. 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 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反向春运现象,试题难度一般。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和子女接到 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所以①③④对,故选C。 【2题详解】 “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误;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B正确;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地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D错误。综上所述,选B。 【3题详解】 “反向春运”减少了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所以其交通运输部门(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应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故选D。 韩国高科技农业公司将首尔南部的一条老旧隧道改造为室内垂直农场,其温度天然保持在10-22℃,占地面积2300m2。公司应用自己开发的水培技术、LED人工光照明技术等,种植了60种蔬菜和水果,已于2018年8月向一家食品零售商和一家连锁面包店供应了蔬菜。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生产,抢占市场实现盈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垂直农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 粮食需求 B. 气候变化 C. 技术水平 D. 劳动力数量 5. 为保证蔬菜生长,隧道垂直农场首先要改造的气候因子是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气象灾害 6. 隧道垂直农场的发展,给韩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 技术先进,无污染,缓解环境恶化状况 B. 应对人口激增,缓解粮食短缺和就业压力 C. 节约耕地,降低能耗,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D. 规避灾害,稳定蔬菜水果的供应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原理 瓦罕走廊(下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千米,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 ) A.1~2月 B.3~5月 C.6~8月 D.9~10月 2、瓦罕河谷地区( ) A.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 B.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C.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型谷地 D.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 3、上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 ) A.高寒荒漠带 B.高山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第2题,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清晨气温低,形成细流,下午气温高,流量增大,河水可能变得汹涌,第3题,图中M周围的等高线是4 500米,海拔高,37?N高山上4 500米的自然带可能是高寒荒漠带。 喀喇昆仑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河巴基斯坦北部,向东延伸到西藏自治区北部,是世界中、低纬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区。如图为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不同坡向冰川面积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 ) A.各坡向面积分布比较均匀 B.面积越大,退缩幅度越大 C.面积越小,对气候敏感度越大 D.分布总面积大幅度增加

5.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面积在不同坡向退缩化比例不同,其中退缩比例最小的坡向是因为( ) A.位于阴坡,气温低 B.西风环流带来降水多 C.大气稀薄,光照强 D.坡度小,冰川易保留 6.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变化会使克勒青河流域( ) A.冰川堆积地貌数量增多 B.山地雪线海拔下降 C.河流的水量大幅度减少 D.湖泊的矿物质减少 答案:4.C 5.B 6.A 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各坡向面积分布不均匀;图中偏北方向冰川面积分布最大,但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最小;冰川面积的减小主要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面积减少大说明对气候敏感度大,图中冰川面积分布小的减少百分比大,说明面积小的对气候敏感度大,C正确;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不同坡向都减少,因此分布总面积减少。第5题,从图中看,西北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小,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