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

一株野百合开了

李汉荣

?那天我在南山游荡,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会儿,像做了一个梦似的睁开眼,竟看见一束雪白的光灼灼地、然而又很温柔地在面前闪着,是一株野百合开了。刚才我来到这艾蒿地的时候,只看见它还是含着苞的,我被草木苦香所陶醉而忘情地闭目呼吸——就趁我走神的时候,它悄悄地完全地绽开了自己。这之前,我知道站在我面前、害羞地躲在艾草身旁的这株美好植物,是会开花的,如一个女孩儿出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它这么快、这么奇妙地开了——趁我闭目呼吸的时候,它开放了自己。

?你可想象我该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是那种透明的狂喜。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被这突然降临的神一样的光芒完全照亮了。我们这些成人,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已被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们过于复杂地重塑,心,已经成为一团交叠的欲望或一种混浊的冲动的代称;而透明的心,更是我们日渐远离,终于不知为何物如上古神话一样陌生的东西了。我们似乎懂事了,懂得了钱、官职、名声、市场、名牌服装等等的无比重要,除此之外,那些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比如美德、彩虹、上帝、屋顶上方专注地凝视着我们的那颗星星、旷野上一位散步的老人投给我们的那一瞥善意的眼神,等等,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存入银行产生利息,或投进官场赚取暴利。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我听见一个市侩曾经认真地教导一群孩子:像我这样,每一根头发都想着“发”,每一个表情都知道向权力微笑,你们就快成熟了。啊,都成熟了,都懂事了,你指望浩浩荡荡的市侩的洪流,造出一个怎样的海??多么可叹,我们慷慨地将心灵弃置于黑暗中,并生怕它跑出来干扰我们去赴魔鬼的筵席,所以我们在埋于暗处的心上再压上砖石覆上灰土让它长出毒菌,这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吃肉、喝酒、猜拳作乐了。在市侩安排的晚筵上,必须是没有灵魂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

?多么可叹,谁还怀疑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没有道理?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灵魂也能快乐生活的境界。我们只崇拜利益的灯盏,而抛弃了心灵的信仰之光;在池塘里我们争夺每一条鱼每一只虾,甚至想刨挖出池塘最深处、据说在地壳附近深埋的盘古老先生的化石,然后盗卖给和你一样贪婪的人。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没有了星星,天空可以无限地黑下去,没有了灵魂呢?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想的似乎远了一点。总之,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

?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我感到我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我真想把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领到这株野百合面前,在清澈目光的注视里,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

?真的,我感到惭愧,我感到不配。我什么也没有做,而它,野百合,却送给我奇迹般的礼物。我真正感到植物的伟大了,植物站在任何能够存活的地方,哪怕潮湿、光线不足,只要能与土地和天空发生联系,植物都会把绿色、把鲜美的花、把芬芳的果实拿出来,以这种美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有一颗美好的灵魂。而我们,占有了多少阳光、雨水和历史的土壤啊,我们能拿出多少绿叶、花朵和思想的氧气呢?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贫瘠的灵魂使我们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岁月的期待。我们站在植物面前,太像一个阴影。

?在我的惭愧之外,百合花却一直微笑着。

⒈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

?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⒉文章第七段中说“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我”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忏悔”?(4分)

⒊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说“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抽出青翠的枝条”?(6分)

⒋开放的“野百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案】

⒈?将追逐利益的人们比喻为算盘,揭示了人们工于算计的市侩特征(1 分);将荒废了感动只追求利益的行为用反语称作“成熟”(1 分),表达了对当世人丧失了灵魂的否定和不满(1分)。

?充满市侩气息的社会(1 分),让我们变得市侩也刺激我们更多的世俗欲望(1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丧失了圣洁的灵魂和纯粹的精神。(1 分)(意思对即可)

⒉感动是因为开放的野百合以其纯粹的、圣洁的美,照亮我内心的阴影,给我以透明的情怀和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2 分)忏悔是因为作为一个成人,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已不再或很少有领略这种幸福的能力,这让自己感到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2分)(意思对即可)

⒊作者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早已没有了感动,已经被世俗经欲望和市侩气息所染,灵魂有太多的不洁和阴影,所以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难以展示灵魂的纯净和美好。(2 分)要“抽出青翠的枝条”,就要努力摆脱市侩气息,不要让心被交叠的欲望所掩盖,(2分)找回自己心灵的信仰,更多的关注并努力保持一个纯粹透明的灵魂。(2分)(意思对即可)

⒋开放的“野百合”象征(1分)纯粹、圣洁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作者的美好梦想

和追求(1分)。作者以“野百合”的洁白、纯真与我们的市侩和庸俗进行对比(1分),表达出对充满市侩和庸俗气息的社会的否定(1 分)。以开放的“野百合”引出下文深层的议论,并在结尾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圆转自如。(2分)(意思对即可)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

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就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的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担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损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湮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浓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和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景渐行渐远。

(选自2010年3月25日《今晚报》)

⒈文章一开头说,“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请用简洁的语言,对第①②两段中所描绘的“乡村”的特点分条加以概括。(6分)

答:

⒉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妙在哪里? (4分)

答:

⒊(1)第⑤段中写思念乡村的种种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第⑧段中举长治的八义镇为例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⒋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分条概括。(6分)

答:

【答案】

⒈(6分)答:①古老而质朴自然;(2分)②生活丰富而充满诗情画意;(2分)③饱含喜怒哀乐之情。(2分)(三层意思,意思对即给分)

⒉(4分)答:乡村喂养(或:滋润、发展壮大)了城市。(2分)运用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把抽象的事理写得具体可感。(2分)(意思对即给分)

⒊?(2分)答:通过写为这些人医治创伤,写出了乡村的大度、厚道、善意、温情和

真诚。

?(2分)答:事例典型而为人所熟知,有力地说明了古老村落保留着深厚的宝贵记忆,是有力的物证。(意思对即给分)

⒋(6分)答:①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不应阻拦;(2分)②但不能损伤乡村的美丽与个性;(2分)③要搜集、整理和保护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2分)(三个分句,意思对即给分)

书房的窗子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湿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

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⒈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⒉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8分)

⒊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⒋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答案

⒈?窗子是本文重要的线索

?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⒉?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叶扶疏”“清虚”“清辉”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富丽典雅。)

?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工整、整齐、典雅。

(或:多出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⒊?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

?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能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一样的。

⒋?通过古墙和疏影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偷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

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有删节)

⒈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有怨恨之情。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舍不得他离开。

⒉从文中看,“我”对“少年”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⒊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6分)

⒋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

1AB (C少年偷像父亲的画像这件事来看,少年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不应该是冷漠;D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有报起初是形势所逼,后来是因为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E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想对少年多尽点人文的关怀,用温暖去感染、教育和救治他。)

2.答:紧张——尴尬(哭笑不得)——惊奇——怜悯——吃惊——紧张——同情——感动(两点1分)

3.①靠结伙偷窃为生的流浪汉(母嫁父亡)②玩世不恭

③深爱父亲④良心未泯,愿意从善。(一点2分,答到三点就行)

4.A合情合理。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②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③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一点2分)

B不合实际。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②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③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之感。(一点2分)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

“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文章2~4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6分)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6分)

【答案】

?B、E(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5分)

?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揭示了文章的主题。(3分)自然地引出下文,(1分)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分)

?①本文选取的材料很多,但是都紧紧围绕着母爱、亲情这一线索,很好的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分)②本文的语言有很强的抒情性,将抒情与叙事、描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分)

?可从下面几点展开论述:①《论语》中的观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②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感受亲情的可贵,享受亲情的美好。③在与亲人分离的日子,我们要从思想到行动上去关心、关爱自己的亲人,多与亲人沟通感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光阴

陆蠡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

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有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⒈第一段描写散步时的见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⒉第二段中“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⒊文中写爷爷匆匆的脚步有何作用?(4分)

⒋“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什么?(4分)

⒌有人认为“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一段表现的是作者对光阴的珍惜,也有人认为这一段说的是作者浪费光阴的事情。你同意上述那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理由。(6分)

【答案】⒈心理描写。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表达技巧1分,分析2分)

⒉象征着秋天的到了,象征着逝去的光阴。(3分)

⒊爷爷匆匆的脚步与我在竹箩里玩耍形成对比,用爷爷的珍惜时间反衬我的不珍惜时间。(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⒋(1)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只有浪费过生命的人,才会意识到光阴的可贵。(每问2分)

⒌示例一:表现作者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段承接上面“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一句,但“很久不那么做了”表示转折,可见下文是写作者对光阴的珍惜的。“心变得沉重”“吝啬”等表现了作者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示例二:说的是过去不珍惜光阴的事情。“竟有一次”带有一种自责的情绪,然后作者开始回忆过去不珍惜光阴的事情,其中用尺测量光阴的速度是无所事事的表现,“好久”表示时间之长,“我为什么干这玩意”是对自己的责备。(言之成理即可,6分)

勋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等,符拉季米尔勋章比安娜勋章又高一等。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的两项是(5分)

A.由于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这样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这个细节的出现,使得故事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D.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使得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E.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自然,质朴的文风,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勋章》这篇小说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6分)

?有人说,小说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真实,但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社会风俗画,契诃夫借《勋章》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的一面。如果这样,你从这篇小说中看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怎样的一面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答案A,D,(A构不成因果关系。借勋章只是普斯佳科夫的虚荣心在作怪。D,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错误,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起到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

?、答案:小说第一段主要写普斯佳科夫请求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勋章给他去参加商人斯皮奇金的家宴。(3分) 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开端;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每点1分)

?、答案:小说中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可谓层层深入。①在赴宴前借勋章时,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内心的急迫、紧张表露无遗;②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一路得意不已;③在宴会上见到同事后他惊恐万状,丑态毕露;④当他发现法国人也挂着别人勋章、坐在商人的另一个女儿身边招摇撞骗的事实以后,他转忧为喜,而且灵机一动,主动和法国人演出“两骗子双簧戏”;⑤欺骗成功后,他的赌徒心态又活灵活现了,他悔不该未下更大的赌注,借别人更高级的勋章!普斯佳科夫在不同情况的不同心态和心理变化,既写得具体细致、合情合理,又讥讽得妙趣横生、令人发笑。(每点1分,总括1分)?、答案:①爱慕虚荣。普斯佳科夫去斯皮奇金家赴宴借别人的勋章增加取悦主人女儿的资本;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普斯佳科夫戴上勋章后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依普斯佳科夫看来,赶车的似乎一见到普斯佳科夫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就愣住了;特兰勃良同样为虚荣而弄虚作假;普斯佳科夫虽然饥肠辘辘却到处炫耀他的勋章。

②弄虚作假成风。列坚佐夫中尉对普斯佳科夫借勋章虽然“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普斯佳科夫借勋章作假;特兰勃良同样弄虚作假;普斯佳科夫后来为没有借更高等级的勋章而“难过”,可以预料他今后可能会变本加厉,行更大的骗。(意思对即可。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听见马的呼吸

耿翔

?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

?我所有与它有关的记忆,都藏在一些人的眼睛里。只是他们,在这个地方活得太疲劳了,等不住我回到他们身边的消息,就带着我的那些记忆,到生命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这是我一直埋在心上的痛。

?我便这样安慰自己:在马坊这块属于草根的乡野上,只要还能记住一根草木的样子,就说明亲人在心中还占据着一些地方,自己在乡下度过的那些日子,还能经过草木,这么细密地通着大地的呼吸。因此,什么时候回去,都会赶在乡亲们之前,先被草木温暖地认出来。

?我记着许多草木的样子。在这块出了长安,沿着那条向西的丝绸之路,很古典地经过茂陵、昭陵和乾陵,往北飘进更古典,在诗经里被叫做豳风之地的马坊,我不只认识一路的

草木,还惦记着一匹栗色的马曾经多少次看过我的眼神。那眼神应该与父亲有关。那年月,父亲不但在村里种着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这些养活我们的庄稼,还用镰刀割回弥漫着中药味的青草,饲养村里的牲口。那匹栗色的马,每天因了父亲给它的青草,像与我有了分不开的亲近。我也意识到,父亲确实是像养活我一样,内心幸福地养活着那匹马。

?那匹栗色的马的眼睛,一定是神给予的。

?在这些血性刚烈之马的身上,千山万水都在其中涌动,而眼睛里,竟储满这么多的温柔、阴郁和善性,平静得像在这块乡土上,从不把多余的东西装下。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若干年后,我才理解一匹在乡野上和乡亲们一样生死疲劳的马,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只要知道把一身的力量献出来,然后记着给它恢复力量的青草就行了。

?这次回到马坊,一半因为亲人,一半也因为马。我明白,那匹栗色的马再命长,它的形体,早应该在马坊消逝了。但我还想在乡土上,找到它的一些痕迹。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些乡土能保留这匹马的一些痕迹,我父亲一生喂养马的辛劳,也就会被保留一些。如果是这样,有关乡村生活的细节,就会被我漫漫地,从一些想象不到的事物里找出来,并且带着马的呼吸,间或还带着我父亲的呼吸呢。这些都说不来,只要心追着神迹到了,我相信大地会把一切隐现。

?我出了县城,就不停地翻着深沟。县城的名字叫永寿,这是中国最吉祥的县名,也是我和父亲牵着那匹栗色的马,往村上驮过东西的地方。这回,我不想带任何东西回村,只想从村子里带走些什么。我已经听人说过,那匹栗色的马死时,村子里正落着那年的第一场雪。它曾那么强烈地回过头,完整地看完它生下一匹栗色马,又生下一匹栗色马的过程,才走出马圈,姿势优美地倒在雪地里。村上人没有急于埋葬它,更没人敢剥下它的皮,在生活特别窘迫的年月,分食一点马肉。而是停下手中的所有活路,不分男女老幼,像对待村上最有名望的长者一样,守在马的遗体周围,看着雪花一片片地把它覆盖起来。

?村里人都说,那是老天对它的一场雪葬。

⑴我相信这个美丽的过程,只是记忆它的一切时,不想超越一匹普通的马。

⑵等到翻上马坊沟,一路在心里折腾着记忆的我,奇妙地在身体里感觉到,有了马的一些呼吸。它隐隐地,像从所有草木结籽的内心,给我传递这里的信息。我走下车,想让风野野地吹吹我,也决定弃车走回村里去,让脚步安稳地踏在乡野上,让泥土里的所有气息,就这样穿过鞋底,穿过脚心,径直钻入我的内心。我可以激动,但不能张狂,因为这些年,我与这里熟悉父亲和那匹栗色的马的风物,照面的机会太少了。我不知道在乡村,这些风物身上的野性,还保留了多少,更不知道那匹栗色的马,会把农业劳动中最精细、最质朴、最动人的声音,就保存在它的呼吸里。

⑶我的心开始有力地跳动了。我想,我围绕着马坊,具体说围绕着这一片乡野上的草木、粮食、一匹栗色的马,还有父亲一样的亲人们,就是要让离散很久的心,很庄严地跳动回来。

⑷走过一座土桥,我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一块熟悉的土地上抬起了头。

⑸我不知道它这么执意地抬头,是不是因为从我身上,嗅到了什么气味。

⑹但我猜出,它一定是那匹栗色的马的后裔,它能够用那双遗传得更美丽的眼睛,迅速地把我与这片乡野联系起来。它一定会的。

⑺它稍后仰天长啸的一声,我是用心接住的。

(节选自《马坊书》,《黄河文学》)

⒈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A、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2分)

答案:“苦难”与“幸福”在马看来都是可以抖落的尘埃,这句话运用了反复、拟人手法,将马儿朴实坚韧,无怨无悔,没有奢求,默默承受重担的品性揭示出来。

B、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2分)

答案:马坊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是找寻生活细节、对话父辈精神的载体,是漂泊在外、布满心尘的作者的灵魂栖息地,是无数代农耕文明延续下来的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地方。

⒉文章⑨、⑩两段叙述栗色马死亡的故事,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栗色马传奇的死亡增强了它的使命感与神圣感,照应前文“神迹”、“神给予”之语。

②拟人化的手法,丰富并升华了马的性格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③表现乡亲们对栗色马的崇敬,人与马惺惺相惜,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④马倾尽最后的力量,生养后代,虽形体已逝,但足迹不朽,生命延续,就像父辈之于“我”的意义。(答出三点给满分)

3。这篇散文倾深情于乡土,融叙事、诗性为一体,请说说“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答案:亲人离去之痛——用草木、用寻访故土来自我安慰和排遣——对栗色马、对父亲的深情回忆与歌颂——对“马的呼吸”的急切追寻——来到马坊沟的激动、凝神——听到马长啸时的神圣庄严,及身心融化。(答出五点给满分)

⒋综观全文,探究“马的呼吸”在作者的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8分)

答案:①文章以回忆马、找寻马、听到“马的呼吸”来组材,“马的呼吸”是我寄托乡情、找寻乡村生活细节的纽带。

②父亲用青草养育马匹,用庄稼养育子女,马的呼吸和我的呼吸,都与父亲、与草木、与乡土息息相通。

③马的呼吸连同父亲的呼吸,让我想起父亲喂马的辛劳,以及诸多父辈的精神:朴实善良、平静单纯,为子女奉献一切,辛勤劳作、别无奢求。

④马的呼吸保存了野性自然,质朴动人,表达了作者对农业文明的珍惜和对故土文化、传统品性的回归渴望。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

?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

?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

⑴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⑵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⑶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⑷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⑸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⒈第④自然段“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有何含意?(4分)

⒉第④自然段划线部分描写老乞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⒊朋友不给老乞丐施舍的理由有哪些?(6分)

⒋联系全文,简述你对“坦然走过乞丐”这种做法的看法。(6分)

⒋(4分)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他人在这之后给予施舍的效果。这样做,于城市而言是破坏形象的事情。作者这么说,表达了她对此做法的否定态度。

⒉(6分)划线部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呼应上文所写的对乞丐的畏而避之的态度;同时也引起下文,为朋友的举动及作者的议论张本。

⒊(6分)①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交通,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②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③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④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

⒋(6分)赞同:①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②对路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③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④给不法分子利用行乞骗钱留下可能。

否定:①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②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沿街乞讨③城市形象应该在人人有饭吃,有难人人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存在的事实④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人而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乞讨。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绝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

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⒈孔子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⒉孔子“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他对伦理的“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⒊如何理解孔子对“以德报怨”的质疑?(4分)

⒋“洒脱”指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在今天许多张扬个性的年轻人眼里,梳怪发,穿异服,甚至说脏话,顶撞老师长辈……都是“洒脱”的表现。读罢此文,你对“洒脱”有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

⒈(4分)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通情达理,难得糊涂。(或:完善自我,淡泊功利,性灵未染,追求精神自由)

⒉(4分)①孔子不要求君子一定有仁德(或: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②孔子强调“仁”,但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对于忠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③通情达理,做事有分寸,不偏执,能变通。④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⒊(4分)在孔子看来,“以德报怨”是不公正的,是滥恕。这样既不能弃恶扬善,也不能彰显恩德,应该以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⒋(4分)“洒脱“应是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有真才实学,不沽名钓誉;对生活有一份恬淡悠闲的心境,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言行脱俗;通情达理,遇事灵活变通。

守望长城

杏臻

在人生匆匆而又珍贵的细节中,我又一次在这里久久驻足。长城,大地之上的苍穹,苍穹之下的桑田,像一部经典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扣人心弦的惊叹。

站在长城之巅,突然涌上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的感触。胸中有着一种茫茫的春秋起伏,肩上总负有一种神圣的日月星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接壤,一个眼神便是一页不朽的篇章。

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中,还是踏上了汉时雄关,拽着唐风宋雨的浪漫情怀,便将自己濡湿得淋漓尽致。在整部人类史中,长城之外还有长城吗?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提起中国北京,人们第一个念到的名字便是这神奇巍峨的万里长城!这蜿蜒于千山之巅、莽莽苍苍的中国的长城,这壮丽辉煌的荣光是祖先赐予我们的永远的精神摇篮。

五千年的白云苍狗,五千年的日出日落,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长城时,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蒙昧时代。而在华夏,在《诗经》的华丽辞章之外,在老子已将宇宙和历史融会贯通的“道”中之后,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

如今长城横笛竖箫般的静美在古老中国的青春怀抱里,坚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奔涌的力和美的精彩组合。

无论是过去的帝王,还是今天的百姓,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透过一砖一石,我看到了从甲骨文演变成方形汉字的中国;穿过蜿蜒流动的城墙,我看到了从丝绸之路驼铃声中走来的中国。此时此刻,我将双臂伸展到不可能再长的长度,渴望拥抱长城,更渴望拥抱今日之中国。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生命高原,我真的很难想象在自己长长的一生中能否开启这万里长城般的胸襟。这份由长城赐给我的属于历史的感觉,是希望和再生的感觉,是属于我个人内心的起伏和超拔。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一个秦时的女子将自己的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从此凝结在了人类历史的枝头上,今日的明月就是你爱的前身,温婉动人如一支挽歌震颤在长城内外。

曾经是凄风苦雨的山海关,曾经是令人回肠荡气的山海关,在后来者的眼中却是一个曾经浪漫了千年的山海关。到了今天,我情愿把它理解成一对相濡以沫的灵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次真爱就是一场生死。只是如今谁懂呢?谁愿意相信呢?

我唯美的眼光与一对情侣相遇,发现他们正向空中随手抛出了两只空空的饮料瓶。我渴求完美的心灵不禁为之一颤。

是的,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鄙陋继续向前再向前时,你是幸福还是忧伤?会不会有人为之枕着长城的台阶而彻夜无眠?

枕着长城的台阶,我确信历史的存在,让我明白了个体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并荡漾着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

枕着长城的台阶,它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在人文空气日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我们的心中还有一点什么没有熄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是我们不变的精神指标。

忘不了,这里曾经烽火狼烟演绎着朝代的权力更迭。外寇入侵,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存亡。那斑驳的墒体和被风雨侵蚀的台阶记录着历史的艰辛和苦难。这些都是中国人曾有的伤疤,应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抚摸,并夜夜牢记。多少年风雨你默默承受,多少年苦难你独自经受,多少年辛酸你都尝过,我知道,没有你就没有我,所以你的未来我愿意肩负。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4分)

?坚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从全文看,作者写了自己在长城之巅哪几方面的感触?请概括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文中“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这句话有什么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文中写一个秦时的女子泪洒长城和一对情侣随手丢弃饮料瓶,其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⒈?(图腾:)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标志的长城(2分)。

?(温柔的隐痛:)为历史上百姓的苦难而痛惜(1分),为今日美好人性的缺失而痛惜(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图腾”“温柔的隐痛”的本义(“图腾”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和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奉为该氏族的图腾,图腾现被视为氏族的保护者和标志),二要注意其语境义。理解“图腾”要联系第五段末“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一句来思考。理解“温柔的隐痛”要联系下文关于秦时女子和现代情侣的描写来思考。

⒉对长城的历史精神的感叹;对现在人性缺失的忧患;对未来责任的思考(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全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文章的思路——由感叹到忧患再到责任心来分析。

⒊形象地写出登临长城的深刻意义(1分):使人找到新的视点,让内心与智慧处于巅峰状态(2分);感受到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紧扣“太阳从灵魂中升起”这一关键短语,把握文中“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等我句子,归纳概括即可。

⒋文中写“一个秦时的女子泪洒长城”这一材料,是为了表达长城凝聚着民族的爱恨情仇的思想(3分);写“一对情侣随手丢弃饮料瓶”,是为了表达对人性缺失的忧思,同时引出下文对民族责任心的思考(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作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如下信息:“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爱的前身”“挽歌”“当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鄙陋继续向前再向前时,你是幸福还是忧伤?”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 徐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 “我也不知道。”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 “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 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B】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1.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练习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试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1.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 2.陈寅恪晚年,在病榻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 3.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 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 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

4.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 5.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后来,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 6.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 7.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8.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 9.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 10.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 【阅读资料】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怆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加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作为团队代表,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证书。以梅宏团队为研究主力,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发的“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通过系统客户端外部监测与控制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高效互操作的整套技术及平台,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使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事实上,对于互操作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传统互操作技术采用“白盒”思路,需要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修地铁挖隧道打比方,“白盒”思路是把地铁沿线道路全部“打开”,做“明挖”,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因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互操作技术的突破。 梅宏和同事黄昰教授、张颖副研究员、刘譞哲副教授、郭耀教授、熊英飞副教授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基于十余年系统软件研究,发现了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反射回路,发明了“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科研团队颠覆传统“白盒”路线,将信息系统视为“黑盒”,通过对系统客户端的外部监测与控制来实现系统业务数据和功能的高效互操作,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从而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两个数量级。类比挖隧道用盾构机来替换传统开路挖地一样,这项“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就像盾构机,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就可以构造出连通不同系统的数据管道。如同水在水管、燃气在燃气管流动一样,各个系统的数据就在这些对应的数据管道中有序流动,实现了高效的互操作。 1992年,梅宏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依托北京大学建设的“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成立的第二年,他带领的团队便以“新型构件化应用服务器PKUAS的研发”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实验室在教育部评估中被评为信息科学领域优秀重点实验室。 (摘编自柴葳《“黑盒式”互操作技术连接信息孤岛——访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获得者梅宏团队》)材料二: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原理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 板块一情节结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他。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物,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 高三 2012-10-31 11:28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小说类 试卷一 (分值30分,时间35分钟) 标语佛牛 快到轧钢车间门口的时候,新来的杨厂长忽然停住了脚步。 杨厂长看到了一幅标语,红底黄字的横幅显然是刚挂上去。吸引杨厂长的并不是横幅的新旧,而是横幅上面的字句: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才干在一线增长。杨厂长看着标语有点眼熟,后来忽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横幅上的那几句话正是自己昨天刚刚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传达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挂出来了。 杨厂长认真地回忆了一下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他初来乍到,一些中层干部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对坐在“轧钢车间”位置上的那个人,杨厂长还是有一点点印象:大约四十来岁,小眼,但透着一股子的干练。杨厂长记得,自己讲话的时候,那个人一直记录,好像一刻也没有停,全神贯注的样子一度让杨厂长觉得这个濒临倒闭的轧钢厂还是有希望的。现在杨厂长忽然涌起了想见见这个人的念头。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厂长的脚步不由得转向了轧钢车间的大门,本来这个夜晚,他只想随便走一走,了解一下生产线,可是现在他的兴趣忽然间就被调动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趟夜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是厂房过于陈旧了,白炽灯在偌大的厂房里显得并不明亮,反而有一种幽暗的感觉。想象中的机器没有运转,几个没有戴安全帽的职工散落在长长的轧线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杨厂长看看他们,想说什么,忽然又止住了。他对着一个大眼睛的小个子招招手,“怎么了?怎么不生产了?”小个子看看他,爱答不理地说:“不是出故障了嘛。”“什么故障?”杨厂长追问了一句。“不太清楚,你问领导去吧。”小个子显然有点不耐烦了。“你的领导在哪里?”“你去那边问问吧。”顺着小个子手指的方向,杨厂长看到了一个值班室,透过窗户,他看到了影影绰绰的几个人影。 杨厂长没有敲门,径直推门走了进去,值班室里烟雾弥漫,刺得眼睛好半天才适应了里面的环境。有四个人在打牌,对他的到来根本就没有在意。

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009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 ..,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 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 .......了。”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例1:……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 ..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唐弢《琐忆》)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2019年学习文档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

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4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6.doc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 析6 -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6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安娜的5月9日 东方莎莎 我在俄罗斯工作的那段日子,有过一位房东。这个与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位穿黑裙的亮丽女人有着同样名字的妇人,初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任何使人一振的风采:大花的三角头巾围着她一头不听话的白发,一件旧格子呢大衣罩在那面粉口袋一般肥大的连衣裙上,她脸上的皱纹使人想起沟沟坎坎的荒地,满是沧桑和悲凉。 安娜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医生,年逾七旬,孤身一人,正好需要一个伴,所以,我成了她的房客。 安娜的生活极为简朴,是常年养成的习惯,也是由于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穷于应付飞涨的物价。可有一天,安娜竟奢侈地一次拎回一条鳟鱼、一瓶红鱼子酱、两只鸡仔、三瓶甜酒和一些现成的牛肉卷、她一边在厨房忙碌着,一边哼起了《喀秋莎》这首歌。一缕阳光透过稀疏的刚长出嫩芽的树梢射进厨房,又斑斑驳驳地映在安娜的脸上,我发现她的眼睛在放光。 “大娘,今天一定有喜事吧?”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 安娜看也不看我一眼:“小姑娘,你忘了,明天是5月9日胜利日呀!” 哦,5月9日!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它对俄罗斯

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节日。五十年前的这一天,德国法西斯的投降书正式签署生效,它标志着苏联最后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英雄的苏联人民经过四年多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两千多万人为国捐躯。安娜的丈夫瓦夏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节日,安娜总是要庆祝一番的。通常是对着瓦夏的照片,喝一会儿酒,唱一会儿歌,苦一会儿,笑一会儿,还要去广场的烈士公墓站上一会儿。虽然公墓里并没有瓦夏的遗骨,但她喜欢在这一天来公墓旁看燃烧不息的“长明火”,寄托一份哀思。 5月9日的夜,还伴着丝丝寒风,可屋子里却颇有暖意。安娜端出丰富的晚餐,这些都是当年瓦夏最爱吃的。她又拿出瓦夏的照片,轻轻地抚摸着,眼睛里又放射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光芒。 瓦夏原来和安娜同在一个厂里工作,就在他们共度蜜月的日子,战争开始了,安娜亲手送瓦夏参军上了前线。瓦夏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也是一个5月9日,他牺牲在波兰。安娜虽接到了他阵亡的通知书,但仍在战争胜利后,去迎接凯旋的战士,希望有奇迹出现。当然,她的希望最终落了空。从此,安娜将所有的化妆品一律扔进了垃圾箱,任凭白发和皱纹爬满一头一脸,因为她的心早已跟随瓦夏到天堂去了。 “我和瓦夏都渴望有一群孩子,可我们结婚时买的那辆童车一直是空空的。”安娜说着,不禁老泪纵横。 我一边替她拭泪,一边说:“大娘,别难过。我也有亲人在当年的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他们和您的瓦夏一样,都是英雄。如果您愿意,我就做您的女儿。等我将来有了小宝宝,一定抱他来坐您和瓦夏伯伯买的童车。” “好哇!好哇!”安娜挂着泪花的脸上又泛起了笑容,“我有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十一)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张辅良 【阅读资料】 月光破碎 玄武 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迹剧烈晃动,变得模糊、朽烂、面目可憎。我抛弃书卷,离开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辗转很多地方,有一天,就到了岳阳。 乘车常过汨罗,那是我崇敬的楚国诗人的故乡。红土丘陵遍生低矮的灌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默然。在黄昏暗淡里临近和远去。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而我终于一次也没有前往。 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初来时这里浓郁的小城气息让我感到亲切。我记得在一条并不宽大的小河里游泳,记得在夜里捕捉萤火虫,记得窗前竹影的摇曳。然后,憎恶自亲切中滋生开来。我和工商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公安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租住的小楼房东老大大讨价还价。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时常有强烈的不真实感:我怎么在这里呢 有一天,雨开始无昼无夜、无休无止地落下来。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我想到的仅仅是范仲淹的句子。我在岳阳楼看到范仲淹的句子。无心游玩,但洞庭湖还是映在了眼前。 我没有想到洞庭湖竟这般阔大。水混浊着,荡动着。不可或歇。我迷恋它原初的名字:云梦泽。它更应该是北方大泽,不应在湘地。《山海经》里说的“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那大泽该是这样的所在。很多年后,我明白地目睹洞庭,当时就减轻了内心的饥渴。或者说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略略减轻了内心的纷扰。 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上古时大旱,射日的后羿曾在此杀死巴蛇。我得承认我是迷信的,有着致命的宿命感,比如对水的迷恋与恐惧,一种复杂的交织的情感。登上驶往君山的小舟时,我心生惧意。“洞庭波兮木叶下。”时值春末夏初,我无端地想起屈原的诗句来。 也想到苏轼在洞庭深夜所见的荒败景象。想到柳毅,一个怀才不遇者在洞庭与自然神的交流。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着的峨冠。 我身边的同行人开心地笑着。她不知我想着什么。其实我也不知她思量什么。我们都不知两年后,将彻底地分道扬镳。 也不知不足一月后将返回故乡。又不足一月,我在电视上看到,我曾走过、居住过的场所,为自洞庭湖冲出的凶猛洪水所吞噬。这一半洪水泛滥。有传言说,为保武汉,有可能将洞庭炸开,牺牲岳阳。真如此的话,岳阳将永远成为洞庭的水底。 当然包括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地方。 我此刻的书写像对梦境的记录,一切呈现飘浮的状态。它们莫可名状地显现,在不知道的地方隐去。的确曾经真实发生过吗我还不能明悉这经历和生存必然性的原因。 我看到我的父亲,我在长沙的车站送他。我听到他自嘲般地说,这么多年没出过门了,在车站看到这么多人,好像还有点怕呢。 我看到我的女儿,她两岁。我牵着她的手,在夜间走过一所空荡荡的楼房,灯惨淡地照着,楼道拐了一个穹又一个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最新整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依偎——重庆街景 黄济人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

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 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经典实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①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②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③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④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⑤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答题原则】看分给点,分条列出,概括文章信息时,尽量用原文中的字句答题。 【题型分析】 第一种题型:——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备选术语】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介绍某方面的内容,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统领全文,引 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最新整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驯 狗 墨中白 大家知道陈面白,是因为他会驯狗。再凶猛性烈的狗经陈面白驯养一段时间,也会变得乖巧听话。遇上聪明的狗,陈面白还能驯出它一身绝技。不过,陈面白并不以驯狗为业,他喜欢背着根长笛,过着游侠一样的生活。 陈面白是个孝子,他说家有老母,不便远行。即使出门,也只是在泗州城转转,家里留狗陪伴母亲。跟随陈面白游走泗州城的是白牙,留在家陪伴母亲的叫黑嘴。陈面白一般出来三天,第四天准会回到陈家河母亲身旁。母亲喜欢儿子把外面的见闻说给她听。当陈面白陪母亲说话时,白牙和黑嘴就开始在院子里互相咬玩着对方的毛发。听着外面两条狗开心耍闹,母亲一脸幸福。 母亲爱黑嘴,也喜欢白牙。儿子不在家时,黑嘴领着她在陈家河走东家串西家;白牙也准时地隔一天便把儿子买的好吃的送回家给她。黑嘴知道她喜欢吃黑鱼,隔三岔五就跑到拦山河里捉条黑鱼回来。在她眼里,黑嘴和白牙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乖顺听话。 母亲知道,找儿子驯狗的都是大户人家,他们不在乎钱,只想有一条忠诚的看家犬;会驯狗的儿子更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他都不会去。 沈庄小地主孙豁牙养了八条狗,没有一条让他省心。爱妾怡平让他花钱去找陈面白。孙豁牙心里也早想找陈面白,可担心请不动他。怡平说:“让俺去找他娘看看。”怡平舅妈的二姨夫是陈家河人。 母亲对儿子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你二大爷出面说话,就去吧。” 母亲发话,陈面白只好依从她,带着白牙去了沈庄。 孙豁牙平日里宠着爱妾,对结发妻子不理不睬,对自己母亲也烦,对待佣人也十分刻薄。想到临来时母亲的一番话,陈面白嘴角闪过一丝微笑。 孙家八条狗,都是好狗,可惜它们生长在孙豁牙家。它们一看见白牙,都夹紧了尾巴。陈面白扫视它们两眼,就见八只狗头伏在地面上,大气都不敢喘。 旁边的孙豁牙看得目瞪口呆,先前他还心疼请陈面白来花的银子哩。 陈面白在孙豁牙家住下来后,天天和狗在一起。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招,八条狗见到他,都摇尾巴示好。他的一个简单手势,甚至一个眼神,狗都能懂。让孙豁牙没想到的是八条狗见到大太太和母亲也是俯首帖耳,她们说话,包括一举一动,狗都懂。这下,怡平不乐意了,让孙豁牙找陈面白,要求家中的狗只能听她一个人的话。 陈面白如实说:“万物皆有灵性,更何况是陪伴人的狗呢?在狗眼中,世间只有黑白两色。”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9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 析9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9?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⑴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如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⑵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⑶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⑷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

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⑸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 快乐。 ⑹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场所。 ⑺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 ⑻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⑼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⑽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晴,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素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素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过度商业化正使我们的文化遭遇灭顶之灾 ——访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 肖舒楠蒙茜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在宁波举行的“江海文化论坛”上提出,过度商业化正使我们的文化遭遇灭顶之灾。这一言论,引起不少网友注意。近日,赵士林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报”):在您看来,哪个领域的文化被过度商业化的后果最严重? 赵士林(以下简称“赵”):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术教育这个高端文化领域。真正的学者都耐得住寂寞,但当下的学者,却出现了学术产品低水平、剽窃抄袭、伪造学历等问题,这不外乎是想尽快获得学术地位,从而兑现成社会地位乃至商业利益。最高端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十分可怕,因为“象牙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位。 大众文化领域更被“过度商业化”侵蚀得千疮百孔。大众文化领域也是有底线的,比如不能恶俗,但现在我们对恶俗是不干预的。比如说凤姐、芙蓉姐姐等现象,把炫耀丑、炒作丑当做趣味,这就很恶俗,是在误导、毒化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 报:在您看来,社会的底线究竟是什么? 赵:我觉得是真善美。我们可以营造文化氛围,比如让大家多听听肖邦,多看看冰心。文化市场难为文化人,也锻炼文化人。能创造出既有市场又有品位的作品,那才叫能耐。我不是让大家都去听肖邦、看冰心,就是去看看金庸也不错。 文化艺术总要有一个底线,人类的基本价值要坚守,任何时代都不能歌颂西门庆。 报:有学者曾提出“暴发户式审美”的说法,即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般乱撞,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作“现代秀”。感觉现在和“美好生活”挂钩的东西都要贴上“洋标签”。您有同感吗? 赵:分析深层次原因,我们得承认,人家的文化包括商业文化,比我们发达。对很多人来说,“洋标签”就是“可靠”的标志。为什么崇洋媚外?因为“洋”有可“崇”的东西。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什么都不用讲,老老实实把国货质量搞上去。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总想着不按套路出牌,哪管什么诚信?中国人为不诚信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恰是最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的博物馆正出现“集体上天猫潮”。现已有24家博物馆入驻天猫,仅故宫就在淘宝天猫开了6家店,《故宫日历》一个月可卖6000余本。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面临着文创产品品类单一供应链薄弱的难题对此,天猫平台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即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给文创IP的开发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调动这些品牌商与博物馆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的深度合作,解决博物馆供应链的问题,最终推进文创IP的商业化落地。 在这波博物馆“集体上天猫潮”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天猫的海外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荷兰梵高博物馆、RMN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等一串博物馆都已经在来天猫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拥有的数千家博物馆数量相比,目前入驻天猫平台的博物馆数量并不算多。对此,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认为,天猫的目标和理想不是把博物馆全部搬到线上做旗舰店,而是如何把博物馆有价值的文化和IP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天猫要跟每一个文化领域,每一个细分领域内真正有影响力的博物馆机构去做深度开发,树立起文化开发的商业化标杆,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摘编自《24家博物馆入驻天猫》人民网2019年08月16日)材料二 故宫今年599岁,颐和园269岁,英国大英博物馆26岁驻电商平台后,这些古老的博物馆们开始“逆生长”,也因此收获了更多年轻粉丝《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记者注意到,目前入驻天猫的博物馆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英国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天猫的海外博物馆,仅仅16天,在天猫首发的所有商品就全部售罄。 围绕历史文化IP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IP 开发成为博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营业收入就达到年均2亿美元。相较之下,中国的这项事业尚在起步阶段。 比起博物馆的自营文创产品,年轻人更喜爱博物馆与其他品牌的跨界产品《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2%,也就是说,博物馆跨界衍生品的规模是博物馆自营产品的3倍。 今年以来,故宫口红、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3款跨界产品,成为网友抢购的“爆款”。其中,江南四大才子春茶是苏州博物馆和茶品牌的跨界合作,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则是中国探月和棒棒糖品牌的跨界合作,上线当天就卖出10万份。 “我逛博物馆,一定要考察它的文创商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开发的很多文创产品中看不中用,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总编辑、故宫文具董事长王翔坦言。

兰州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兰州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心 邢庆杰 太阳刚落山,千户营派出所指导员钟方格就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要他组织全所所有干警、辅警在晚上8点前到局里集结。 千户营是本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窄窄的乡村公路,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自从李所长半个多月前被局里抽调到外地执行任务,所里的工作一直由钟方格负责。他当即把所里的十几个人召集起来,分乘三辆车赶赴县公安局。 今天又是什么任务呢?钟方格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刑警出身的资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调参加紧急行动,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来,把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会知道行动地点和目标。 一个小时后,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 行动起初很顺利,钟方格他们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把七八个正在吞云吐雾的人堵在了屋子里。 “蹲下蹲下,抱头抱头!” 在一片嘈杂声中,钟方格看到了一个人,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暗叫:真倒霉。 那个人既不抱头,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吸着一支烟。竟然是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刘东来。 见他不配合,一个民警拿出了手钱。 怎么办?钟方格的大脑急速运转起来。 钟方格原是刑警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屡次立功,本来前途一片光明。6年以前,他打掉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团伙,团伙的头头,竟然是局长的表侄,局长让他想办法给表侄脱罪,但当时已经铁证如山,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最后局长的表侄被判了10年。事后不久他竟被派到偏远的千户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直到去年,那个局长被“双规”,新来的陈局长上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才把他提拔为派出所指导员。最近,局里空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位置,听说要搞竞争上岗,钟方格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这个刘副局长就是分管刑警大队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这次竞争上岗又没戏了。唉!刘局长怎么会有这么个恶习呢? 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 陈局长上任以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肯定在办公室值守,随时听取汇报下达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