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盾构区间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目录

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 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1)

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1)

2.2工程地质水文 (2)

2.2.1 工程地质 (2)

2.2.2 水文条件 (4)

2.3工程环境条件 (4)

2.4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4)

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5)

3.1监测内容 (5)

3.1.1 监测项目 (5)

3.1.2 监测要求 (6)

3.2监测点的设置 (6)

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6)

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 (7)

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7)

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 (7)

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 (7)

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7)

3.3测量高程控制网 (8)

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8)

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 (8)

3.4监测作业方法 (9)

3.4.1 垂直位移监测 (9)

3.4.2 净空收敛监测 (9)

3.5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 (10)

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0)

3.5.2 监测报警值 (11)

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11)

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 (12)

5.1 监测人员组织 (12)

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 (12)

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 (12)

5.1.3 项目管理网络: (12)

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 (13)

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13)

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 (13)

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3)

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 (15)

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 (15)

8.1项目管理 (15)

8.2工作信息流程 (16)

8.3信息施工保障 (16)

9. 应急预案 (17)

9.1应急小组 (17)

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7)

10. 附表附图 (18)

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 (18)

10.2监测点平、断面布置示意图 (20)

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

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

1.2 编制原则

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为了解和控制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形,需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监测的主要原则是:

1)通过综合的多种监测手段,及时反映穿越过程中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相关设施的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推进施工参数,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通过长期的监测手段对设施和土体的监测,保障穿越段的建构筑物长期安全、稳定;

3)通过日常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2.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区间位于城北主干道下方,东西向布设。区间自000站出站后,向西穿越和平渠、000铁路桥后达000站。区间起止里程为Y(Z)JDK1+775.075~ Y(Z)JDK4+442.307,区间右线全长2667.232m,左线全长2663.604m(含短链3.628m)。

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左、右线盾构均自宣仁墩站西端头井始发,掘进至区间风井处盾构过站,继续掘进至大地窝堡站东端头井以后吊出。区间风井预留盾构出土和下料条件,作为盾构施工场地。区间隧道顶部覆土厚度约为9m~22m。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

2.2 工程地质水文

2.2.1 工程地质

1)土层特征

根据详勘报告,场地内主要地层为由冲积、洪积河床堆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卵石,地表广泛分布杂填土。其土层划分如下:

(1)①-1杂填土(Q4m1)

分布于地表,分布不均匀,层厚0.5~21m,其中道路表层0.5m为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灰黄-灰色,松散-中密,稍湿-潮湿,以卵砾石为主组成,含少量砖瓦碎屑,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土质不均匀,级配较差。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级普通土。

(2)4-4粉土(Q3a1+p1)

分布于局部地表或以透镜体形式夹于卵石中,浅黄色,具少量孔隙,土质不均,含卵砾石为25%,厚0.5~1.5m,稍湿-潮湿,中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级普通土。

(3)4-10卵石(Q3a1+p1)

下伏于人工填土层,灰黄色、灰色、深灰色,厚度20~35m,成分以砾岩、灰岩为主,浑圆状,磨圆度较好,粒径组成:2~20mm约10%,20~60mm约40%,大于60mm约20%;余为杂砂砾砂与粉土粒充填,局部含漂石,最大粒径约450mm。稍湿-潮湿。

4-10-1中密卵石:埋深7m以上,呈中密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I级硬土;

4-10-2密实卵石:埋深7m以下,呈密实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V级軟石。

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2)各层岩土力学参数建议值

第 3 页共20页

2.2.2 水文条件

1)河流水文

本区域属000河流域,因城市建设,原始地形地貌改变较大,线路在YJDK2+056附近穿越和平渠,仅在防洪排洪时渠内有水流通过,水量受市政水利部门调节。其余地段仅在绿化地中有浇灌用水渠。

2)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地下水按照赋存条件分为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潜水。地下水埋藏沿线深浅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本区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大于40m。受城市给、排水管网的渗漏影响,场地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囊)。

2.3 工程环境条件

区间西端临近大000约500m范围左右两侧分布有多栋1~6层砖结构建筑(片石砌筑条形基础,基底位于卵石层、埋深约地面下1.5~3m),与隧道净距约4.5m~11.4m。

区间上方的管线主要有中压DN500燃气钢管、DN300燃气钢管(与区间平行、局部斜交,埋深约2m);DN400、DN500、DN600雨水管(与区间平行,埋深约0.5~3.5m);DN10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6.5m)和DN12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4.3m);1500×1200砖石热力管和1500×1600砖石热力管(与区间相交,埋深约2m~2.9m);区间下穿的和平渠桥混凝土盖板涵,宽度10m,渠底距离盾构顶约13m。在里程YJDK2+680~YJDK2+800处侧穿乌将铁路桥,乌将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I级,设计时速120km/h,为货运铁路线。

2.4 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工程分级与设计指南》(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5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风险工程的描述、等级划分及其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3.1 监测内容

3.1.1 监测项目

根据本工程的周围环境、盾构施工本身的特点、相关工程的经验及有关文件中对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盾构推进施工的环境监测重点范围为:横向为距两条隧道中心线向外不少于10米及大于隧道底埋深范围,纵向为盾构机切口前L米(L为一倍覆土埋深)、盾尾后30米长度范围,适当考虑盾构机长度。

本工程的监测项目为:

1)地面沉降监测(轴线及断面)

2)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3)周边地下管线监测

4)管片衬砌变形

盾构推进期间监测工作将根据盾构施工的区域和影响范围,分区段分步实施。

3.1.2 监测要求

1)首次观测成果是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要具有比各周期观测成果更准确可靠的观测精度,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次数的措施;

2)要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和分析;

3)观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校,并作好记录,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网、站及测回路线等应事先做设计;

4)要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时间;

5)尽可能按设计要求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和分析。

6)同时,对现场隧道内及周边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的巡视情况必须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巡视表格做好详细记录,配合各仪器观测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

3.2 监测点的设置

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衬砌环在周围土体荷载作用下变形,加之因纠偏、超挖及注浆影响,使衬砌环外侧地层损失致使土体产生变形。因此,盾构法施工的变形包括隧道自身的变形(包括沉降、收敛变形等)及由土体变形引起的周围地表、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变形。

1)布设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隧道自身的变化情况,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2)对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隧道中心线两侧影响区范围内的建筑物、管线和隧道自身作为监测和保护的对象。

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必须准确、监测频率必须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

4)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及远程监控传输的要求。

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实际控制要求,纵向监测点沿盾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布设,进出洞100m范围及大砂坑回填区左右线每3环(3.6m)各一个测点,正常掘进段左右线每5环(6m)各一个测点。横向监测断面:进出洞100m范围在距洞口6环、12环、18环、30环、45环、60环、84环处各布置一沉降监测断面,正常掘进段间距为每30环(36m)布置一沉降监测断面,在联络通道及大砂坑回填区等部位设有横向监测断面控制,每个横断面布置16~18个点(具体点位间距见横断面布置图)。进出洞段以梅花状布设深层沉降点,正常掘进段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酌情布设一部分深层监测点。地面深层沉降监测点布设时将穿透路面结构硬壳层,沉降标杆采用Φ25mm螺纹钢标杆,螺纹杆标杆深入原状土160cm以上,沉降标杆外侧采用内径13cm的金属套管保护,保护套管内的螺纹钢标杆用黄砂回填。

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本工程区间隧道盾构推进邻近多幢建筑物,考虑盾构推进影响范围,拟在距隧道中心一倍覆土埋深范围内的主要建筑物进行垂直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在建筑物有代表性位置,距离施工区域较远的建筑物测点布置适当放宽,距离施工区域较近的建筑物测点布置适当调整加密。

实际布点的情况需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最终完善,并制定详细的布点图。

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

根据区间隧道物探资料及管线单位交底资料,盾构施工影响区域范围内分布有大量的市政管线,拟对其中的污水管线、燃气管线、雨水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点,管线测点间距约为10m,平行管线采取交错布设的方式,部分管线测点根据管线单位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工况条件确定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对于监测的管线不便设置直接点的尽可能以管线敞开井、阀门井、窨井等的井口地面结构直接观测。具体布点时将针对不同管线性质以及与盾构的距离关系,确定不同监测力度,密切观测其变形状况。

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每一个盾构施工的区间隧道设2个主测断面,设在始发段10m位置及荷载最大处,包括拱顶下沉、拱顶隆起、断面收敛。

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分为三级布设,按等级次序分为:由固定基准点(本市有编号的水准点)、工作基准点(或控制点)、工作点(或监测点)组成。监测点直接用于变形观测,工作基准点则作为工作区域内的基准,基准点之间通过每周联测统一平差,检验相互之间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系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城市永久水准点或施工高程控制点。

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

1)控制网设3个工作点组成环形,按闭合环进行联测。

2)高程控制网在工程地下基础施工前完成,经联测合格的工作点高程平均值作为该工程工作点的初始值。

3)每周联测控制网并修正工作点的高程值。

4)联测方法、技术和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和国家二等三角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

沉降监测网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注:表中为n 测站数

沉降监测网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3.4 监测作业方法 3.

4.1 垂直位移监测

垂直位移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方法]: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在远离施工区域100米以外的区域设置三组稳固水准点:A 、B 、C ,各点的高程由国家水准点引出,该三点即为本工程变形监测的高程基准点, 以后每周复测一次,采用高精度精密水准仪器(水准仪+测微器)配合铟钢尺,按二级监测网施测。投入使用的水准仪及铟钢尺均需按照规定进行检定。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往返求出该三点高差,确保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

各监测点的高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形成的一条 等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中的工作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取两次观测平均值。基准点之间通过每周定期联测统一平差,检验相互之间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系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利用城市永久水准点或施工高程控制点。监测期间每月对水准仪i 角进行检查,当i 角大于15"(2级)时,则进行校正。

水准测量现场 水准仪

3.4.2 净空收敛监测

采用全站仪无定向自由设站收敛测量,在B 和B′连线与隧道道床的交叉的大致位置设置

测站,架设全站仪,整平仪器,观测弦长端点B、B′的水平方向角、(为便于识别和内

业数据处理,一般统一将一站的左边或右边端点的水平方位角置零),天顶距、和斜距、,采用全站仪盘左盘右一测回进行数据采集。每环测量观测B点的水平方向角、天顶距

和斜距,转动仪器观测B′点的水平方向角,天顶距和斜距。观测结果通过数据线传入计算机,通过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计算BB′长度,即水平直径。

全站仪免棱镜自由设站无定向收敛测量

3.5 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

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一般情况下,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提前半个月对穿越部位进行测点布设取初始值,盾构穿越重要建构筑物处需提前一个月进行测点布设,取初始值后每周进行测点测量,提供将穿越区域原始沉降变化规律,为盾构正式穿越该处施工参数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本工程监测项目在接到甲方开工令后,组成的监测项目组立即投入工作,一周内准备完成该工程监测所需的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材料进住现场。监测工作从盾构掘进施工开始,至盾构掘进施工完毕为止。

为顺利的完成监测任务,需要甲方、总包、施工方的密切配合,每项和监测相关的工序开始前,需要施工方提前通知,以便做准备元件,加密测试等相关工作。另外,为更好的完成监测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会作相应调整。

依据施工工况,监测频次按四个阶段分项进行,监测频度设置一览表见下表:

监测频率初步计划表

上表为原则性计划,现场监测时根据施工工况和监测数据变化速率调整监测频率,

形超过相关标准时则加密或跟踪监测,确保隧道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3.5.2 监测报警值

信息化施工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指导施工方法的重要措施,信息化施工监测由实测值及管理标准的比较来判断隧道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完善施工参数及设计计算。为管理标准确定一个警戒值,更清楚的反应出监测项目的安全程度。

监测报警值由两个指标控制,即允许最大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允许单位时间最大变化量)两个指标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下表报警值如下:

监测报警值一览表

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一览表

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

5.1 监测人员组织

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届时我公司将投入足够量的人员到监测施工中,同时组建监测项目部与现场监测项目部,成立监测项目管理组,建立健全全项目管理网络与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履行监测合同和实施方案;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次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确保监测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圆满完成。

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

5.1.3 项目管理网络:

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

监测工作是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工区内作业人员﹑设备众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文明作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程并严格遵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作业现场的基本情况;指定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安全文明作业进行检查,每周进行安全、文明作业总结。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意识,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为该工程树立良好的文明窗口。

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本次监测项目内容多、持续时间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有助于实现成果的快速反馈,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每日提交监测日报表,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监测日报表上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各监测点的日变形量、累计变形量等要素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

整个监测过程需要提供的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有以下内容构成:

1)监测实施技术方案;

2)监测成果表、曲线图、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3)监测阶段分析报告;

4)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

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还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

1)精心组织施工

施工前摸清施工区域周围的情况,特别是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按照规范进行各类监测点的埋设。监测数据的采集严格按照各种测量规范及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并进行检验或复合。对于水准测量点,需设立相应的的参考点。参考点一般设在远离现场的合适位置,保证参考点的稳定性,场内的监测点高程定期与参考点联测,以掌握场内各测点的绝对高程变化量,以便对

场地变化心中有数。

2)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监测点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载体,监测点的保护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前提,为确保监测资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保护好各测点及监测设施。为加强监测点的保护,我们坚持做好以下几点:(1)争取业主和施工总包方的支持,要求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

(2)与各施工单位协调好关系,争取方方面面的配合;

(3)对重要的监测点加以保护,并在监测点上做好醒目标志;

(4)加强工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实施跟踪监测

跟踪施工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测,对重要地段和重要施工阶段以及在特殊的气象环境下根据需要做到昼夜跟踪监测,施工人员随叫随到,不遗漏监测信息。

4)认真整理数据

对采集到的各类监测数据及时进行计算机处理,对变化较大的数据要进行复核,即重新采集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5)密切配合工况

根据现场施工过程,随时记录施工工况,根据工况变化调整监测频率,结合工况分析监测数据,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6)严密控制速率

速率变化是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是监测单位提供报警的重要依据。严密控制速率,首先要掌握速率变化的规律和不同施工阶段、施工区域的速率变化安全值。监测单位应将速率变化的情况反馈给施工单位,控制施工节奏。如果发觉速率有超常规现象,就应立即报警,使周边环境的安全和隧道自身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7)信息及时反馈

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并在日常监测资料上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点位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当数据变化超常规时,我们进行认真核对和分析,加强监测,并在预感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以电话速报形式通告有关各方,组织专家对监测对象产生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施工建议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顺利进展。

8)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监测任务,本公司承接监测工程决不再对外转包,由我公司选派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精干的测量人员独立完成,以最优质、及时和全方位的服

务回馈业主的信任。

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

1)控制点起算误差

为避免起算点的误差积累,无论平面控制还是高程控制,都可采用分区段布设。每个区段布设闭合导线,形成独立的监测控制网。需要时通过联系测量可将各区观测成果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中。

2)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由于施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基准点有可能发生变化。对工作基准点进行稳定性检验,是保证观测成果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3)异常数据复测

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对异常数据要进行复测,避免错误发生。

4)器材安装注意事项

监测器材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隧道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内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器材安装埋设前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作好埋设准备。

器材埋设时,核定器材的位置是否正确,按监测的位置和方向埋设传感器。

5)保证仪器观测精度

投产的仪器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书和国家、地方专业管理机关授权单位的仪器鉴定书。

6)施工中视季节变化,定期检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并作记录存档。

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

8.1 项目管理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本项目实行项目负责管理责任制。公司安排具有相应资质人员担任本次监测技术负责人,履行监测合同和实施方案;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次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制,作到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事先指导──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

中间检查──执行各工序质量签收反馈制度,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成品校审──测试报表执行校对、审核、复审的三级审校制, 确保最终成品优良。

8.2工作信息流程

工作信息流程如下:

8.3 信息施工保障

为及时准确的投递和接受监测信息,引导项目顺利施工,在工程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共同组建监测信息管理小组,各单位指定监测信息接受人、处置人。接受人负责日常监测数据的接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全解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概况 (2) 1.1.1 项目概况: (2) 1.2 工程基本情况 (2) 1.3 工程特点简要说明 (2) 1.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 1.5 工程环境 (5) 1.5.1 既有建(构)筑物 (5) 1.5.2 地下现况管线 (5) 第二章施工监测 (6) 2.1.1 监测原则 (6) 2.1.2 监测准备 (6) 2.1.3 监测内容及监测频率 (7) 2.1.4 监测点布置 (8) 2.1.5 监控标准及预警值 (12) 2.1.6 观测要求及报告制度 (13) 2.1.7 变形超过允许值时采取的措施 (14) 第三章风险控制系统 (15) 3.1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15) 3.2 数据分析与处理 (15) 3.3 风险控制控制方法 (15) 3.4 监测应急预案 (15)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丽泽铁路桥区积水治理工程 工程地点:北京市丰台区京九铁路立交与丽泽路交汇处的东南角; 1.2工程基本情况 本工程为雨水泵站新建雨水调蓄设施,对高强度降雨进行消峰,可以有效应对极端情况下(例如断电、来不及切换发电车等情况)的桥区排水;同时能在雨量较大等特殊情况下进行强排(调蓄池和泵站同时抽水),提高排放能力。 1.3工程特点简要说明 本工程调蓄池设计为浅埋暗挖结构,新建调蓄池位于现状丽泽泵站东侧,采用暗挖施工,开挖竖井在泵站东侧,暗挖调蓄池断面为拱顶直墙型式,净宽7.3m,净高 6.3m,拱顶净高0.7m。调蓄池顶板覆土厚度约2.55-3.1m,隧道共计长度40.6m。 调蓄池初期支护采用钢筋格栅+C20喷射混凝土,厚度300mm,格栅纵向间距500mm。二次衬砌结构为C35强度等级模筑钢筋混凝土,防水等级P8,二衬厚度400mm。 调蓄池暗挖施工采取拱顶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措施,小导管为?42mm花孔无缝钢管,长2.5m,环向间距0.3m,纵向搭接 1.0m。隧道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初衬贯通后再施做二衬结构。 竖井侧壁开马头门时需在洞口拱顶提前打设大管棚,大管棚为?108mm花孔无缝钢管,长7m,环向间距0.3m。 因本工程埋深较浅,且隧道穿过现况泵站门前一条宽为5m的道路。考虑到施工安全,隧道穿越道路段将采取开挖前全断面注浆施工措施。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 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上行线 盾构推进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12月2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 4 - 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 5 - 四、监测点的布设.............................................................................................................. - 5 - 五、监测作业方法.............................................................................................................. - 6 - 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 7 - 七、仪器设备选用.............................................................................................................. - 8 - 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 10 - 九、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 10 - 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5 -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 16 -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龙溪站区间盾构施工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集团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九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2 四、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3 (一)地表沉降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4 (二)隧道隆陷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5 (三)地面建(构)筑物监测5 1、监测仪器设备5 2、测点布设5 五、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6 (一)信息反馈流程6 (二)监测成果报告7 1、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8 2、监测总报告的内容8 六、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9 (一)质量保证体系9 (二)质量保证措施10

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区间】以直线延海八路下行。两侧地面建筑物较少,无高层建筑。主线在五丫口大桥南侧下穿珠江支流,珠江支流宽约100米,然后继续延龙溪大道下穿行。 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线路轨面埋深为14-26米,左右线间 距18-11米,区间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4.90/ 00,最小纵坡为4.0000/ 00. 竖曲线半 径为5000米。 区段隧道顶板主要位于<1>、<2-1A>、<2-1B>、<2-2>、<2-3>、<2-4>、<5-1>、<5-2>、中,区间盾构隧道用两台盾构机由东向西掘进,到达中间风井起吊。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区间平纵断面及 设计说明(含区间监测图);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本方案包含监测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沿线既有管线及建(构)筑物详见表1。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

杭州地铁1号线武艮盾构区间测量方案

杭州市地铁1号线武—艮区间 (10、11号盾构)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地铁1号线武—艮盾构区间项目经理部 二00九年一月

控制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杭州市地铁1号线工程武—艮区间(10、11号盾构)施工设计图及有关说明; 2、杭州市地铁1号线工程武—艮区间(10、11号盾构)控制点复测成果书(2008年7月21日复测资料); 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2;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1999; 10、《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1、杭州地铁公司发布的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由2个盾构区间组成,划分为3个单位工程。即1号线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区间隧道工程、1号线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区间隧道工程、3号线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区间隧道工程。其中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区间为1、3号线四条单线隧道交叉并行。

2.2、设计情况 【武~文】区间1号线起讫里程为K15+620.882~K16+193.476(左K16+187.350),左、右线的线路长分别为:566.528m 和572.654m;3号线起讫里程为K15+620.882~K16+179.361(左K16+173.08),左、右线的线路长分别为:552.259m和558.539m。 本区间的1、3号线分别为4条单线隧道,隧道线路在空间上相互交叉重叠,最小净间距为4.063m。1号线平面分别由直线段和两组缓和曲线组成,左线曲线半径为分别600m、500m;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400m、400m。3号线平面由直线段和三组缓和曲线组成(右线由直线段和两组缓和曲线组成),左线曲线半径分别为500m、400m、1000m;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400m、500m。 1号线左线隧道纵断面先以2‰下坡出站(右线以2‰上坡出站),然后以11.985‰及28‰的上坡(右线以21.937‰的下坡),最后以2‰的下坡进站(右线以2‰的上坡进站)。3号线左线隧道纵断面先以2‰的下坡出站后(右线14‰的上坡出站),以 4.852‰的上坡(右线先以30‰的下坡再以17.672‰的上坡),最后以2‰的下坡进站。1号线竖曲线半径最大为5000m,最小为3000m,3号线竖曲线半径最大为5000m。隧道拱顶埋深1号线为9.5~17m,3号线为6.7~18m。 【文~艮】区间起讫里程为K16+461.556~K17+539.118(左K17+562.378),左、右线的线路长分别为:1100.822m、1077.562m。区间左线由直线段和三组缓和曲线组成(右线由直线段和三组缓和曲线组成),左线曲线半径分别为330m、1000m、600m(右线曲线半径

深圳地铁5号线民五区间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深圳地铁5号线(环中线)工程 民治~五和盾构区间隧道 施工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查: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监测项目部 二○○九年一月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 二、工程概况........................................................................................................... - 1 - 三、监测方案说明................................................................................................... - 2 - 四、质量保证、成果及时性保证、安全保证措施............................................. - 11 - 五、民五盾构区间建(构)筑物专项监测方案................................................. - 13 - 六、附图............................................................................................................... - 16 -

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五监测技术方案 六监测人员安排 七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八附图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倚赖于经验,19世纪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于是在重大或长大隧道中,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就成为施工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 因此施工量测项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验证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运营是否安全,各种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设计文件,并在施工中实施。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按照动态管理量测断面的信息,正确而经济的施工;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预测和确定到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和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修正施工前的预设计;积累资料,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中,作为其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地面沉陷、位移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监测工程设置了相应的监测手段,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 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位于长兴岛上,起点于牛棚圩以北的丁字坝附近,与青草沙水库出水输水闸井相接;终止于永和路以南120m左右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东侧绿化带内,与长江原水过江管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地铁盾构区间孤石探测及处理方案

盾构区间孤石探测及处理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盾构区间孤石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xx标段盾构工程包括【积玉桥站~螃蟹甲站】、【螃蟹甲站~体育南路站(盾构区间部分)】二个盾构区间。盾构机自积玉桥站始发,到达螃蟹甲站后过站,再从螃蟹甲站东端头二次始发,掘进完xx盾构隧道后,从紫砂路盾构井和体育南路站盾构井解体吊出。 在紫沙路下,左线盾构下穿已建成的明挖出入场线隧道结构,两结构间净距离仅为1.7m。且两隧道结构在平面上呈小角度斜交,相交段长度约为80m。出入场线在该相交处采用了SMW工法桩,在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发现在地面以下14m~20m范围内存在孤石,盾构穿越此处时必须对孤石进行提前处理。 目前,530、531两台盾构机刀盘的开口率以及刀具的配置是适用于软土的地层施工掘进。如遇到孤石地层会造成掘进困难,若处理不好,会引起较严重的土工问题。 二、盾构机在软土地层中掘进遇到孤石的危害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随机分布的孤石,且孤石形状大小各异、强度不一,而基岩使隧道内岩土层软硬不均。在这类地层中掘进效率低,刀盘刀具磨损严重,易产生卡刀、斜刀、掉刀、刀具偏磨、线路偏移等,处理起来速度比较慢,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有的甚至因施工无法进展而不得不变更设计,花费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怎样处理好盾构掘进过程中所遇到的球状花岗岩和基岩突起,是我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目前,530、531两台盾构机只在刀盘边缘装配有7把滚刀,掘进时若碰到孤石,靠边缘的7把滚刀很难将孤石破碎。在软土地层中,盾构机掘进时滚刀很难产生足够的反力将孤石破碎。若孤石不破碎,盾构机掘进时,孤石会在刀盘前方随着盾构机掘进方向移动,对地层造成很大的扰动。此外,对盾构机刀盘的主轴承、刀盘的钢结构产生伤害,对刀具产生破坏。盾构机的掘进姿态很难控制。 三、孤石处理方案 1、盾构隧道补充勘察 为了进一步准确掌握孤石的分布情况,为孤石处理方案提供依据,必须对沿线补充勘察,进行详细了解。 采用地质探测仪对孤石进行探测,发现孤石后对该地段进行加密补勘,探测宽度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 【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二) 】土建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工程合同文件 (GDJCDG-0521) 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GJ08-233—1999) 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 6、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夏才初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2 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
三号线延长线出龙归站沿 106 国道继续向北行进,穿过沙坑涌、北二环高速 公路、泥坑涌、流溪河后到人和站。本区间为龙归~人和区间的第二段盾构施工 段,由南端风井始发往北掘进至北端中间风井吊出,掘进长度为 1750.4 米(右 线) 。 本标里程范围 YCK19+830~YCK21+660,即南端风井终点~北端风井起点 段盾构和南端风井;含 4#、5#、6#联络通道。 南端风井起点里程 YCK19+830,终点里程 YCK19+909.6,结构净长度为 78m;4#联络通道里程 YCK19+900,与风井合建。 盾构区间起点里程 YCK19+909.6, 终点里程 YCK21+660, 右线盾构长 1750.4 米, 左线盾构长 1749.2 米, 区间盾构总长 3499.6 米; 5#联络通道里程 YCK20+500, 6#联络通道里程 YCK21+100。 见图 2-1。
1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

盾构区间测量施工方案

1、概况 (1) 2、技术编制依据 (2) 3、仪器设备配置 (3) 4、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3) 5 、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4) 6、技术方案............ (5) 7、贯通后的测量 (20) 8 、全线贯通误差分析 (20)

郑州市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 06 工区盾构区间施工测量设计方案 一、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包括三个盾构区间南环站~长江站区间右线,长江站~航海站区间右线,航海站~帆布厂站区间右线。 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 帆布厂街站?航海东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CK22+655.200?YCK23+352.900,右线全长697m;区间出帆布厂街站后以20%。的坡度下坡200m, 以4.155%的坡度上坡389.422m,最后以2%。的坡度上坡25m进入航海东路站。隧道拱顶最深埋深11.05米,区间半径5000m,在区间中部设联络通道兼水泵房两处。 航海东路站?长江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航海路站?长江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起讫 里程YCK23+543.509? YCK24+981.000,右线全长1355.001m,区间出航海东路站后以26%的坡度下坡250m,以5%。的坡度下坡225m,再以5.85%。的坡度上坡525m,然后分别以26% 的坡度上坡330m,最后以2%。的坡度上坡25m进入长江路站。 长江路站?南环路站右线盾构区间隧道 长江路站?南环路站盾构区间线路从长江路站南端头井(YCK25+177.700)出发,沿花寨路南行,横穿端午路、白桦路,以10%的坡度下坡250m,以16.872%。的坡度上坡229.0250m,再以2%。的坡度上坡270m进入南环路站,南环路站北端头井(YCK25+719.000),右线全长589m为双线单圆盾构区间。其中区间设一处联络通道结合泵站设置在线路最低点附近。 1.2、控制点概况: 本标段施工中总共利用3个GPS及精密导线点和3个二等水准点,其中相邻 两控制点相互通视。水准点均设在房角及硬化层上。 、编制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采数频率:自由选择 平均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量精度(单臂):±0.017mm 适宜环境温度:0°—45℃ 适宜环境湿度:90% 电源:AC200V 50HZ 0.15W DC±9V 20Ma 2、激光水平位移监测仪 利用激光发散小,能量高的特性,使用激光束做为位移监测的参照系(基准线),用装有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板对激光聚焦中心进行自动跟踪,光电转换板与一个精密位移传感器相连,这样就可以测量出接收端相对激光束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5mm 测量动态范围:50mm 采数速度、频率:2 分钟以上自由选择 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站精度:0.1mm 非线性误差:小于2% 电源:AC220V 50HZ 3、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 为了使监测仪采集的数据使用电脑来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软件和建立数据库。本次处理软件是在windows 下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Basic 6.0 软件,Visual Basic 6.0 可以支持使用多种数据库,Access 是Visual Basic 6.0 的内部数据库,其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因此选择Access 作为数据处理的数据库。 计算机接口采用DC1054A/D 转换器和DC1070A/D 转换器,前者用于激光位移仪,后者用于臂式倾斜仪。 本次采用的软件主要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 A、实时采集数据并同时显示各监测目标点的观测数据和连续变化的图形; B、对观测数据储存和各种形式的输出; C、打印数据报表和绘制输出观测图形(全部数据、小时值、日均值、五日均值、月均值); D、对监测到各项目各组数据(任意时间区段)进行精度计算统计和分析; E、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的数学处理: (1)滑动滤波(圆滑观测曲线); (2)低通滤波(去掉高频躁声);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XXXX~XXXX区间盾构施工监测 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轨道交通X号线X期工程XX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工程简述 (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2 监测作业方案 (5) 2.1监测依据 (5) 2.2监测内容 (6) 2.3监测频率 (6) 2.4监测精度 (7) 2.5警戒值的执行 (8) 3.监测成果质量 (9) 3.1质量控制 (9) 4监测组织实施 (9) 4.1投入的仪器设备 (9) 4.2监测人员组织 (10) 5完成监测工作量 (10) 6监测成果总结 (11) 6.1监测统计成果 (11) 6.2监测成果曲线 (11) 7监测成果分析 (11)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XXXX~XXXX区间设计范围为Y(Z)DK16+915.15~Y(Z)DK18+733,右线长1817.85m,左线长1794.332m(短链23.518m),线路自XXX站向南穿越万国商业广场、南塘村、白沙湾路与曲塘路交汇处、并穿越杜花路立交和京珠高速公路,向南到达XXXX。区间线间距为13~1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26‰。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埋深约在15~40m之间。区间在YDK17+276.055、YDK17+876.055和YDK18+400处各设置一条区间联络通道,其中YDK17+876.055兼做泵房,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2.1 地形、地貌 本段地貌单元主要为XXXⅠ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河湖发育,水塘星罗棋布,局部可见残丘、岗地,地面标高32~38m,局部岗地标高可达60多m。 1.2.2 地层岩性 各岩土层具体分部特征及土性变化情况见《地层特性表》。 本盾构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残积粉质粘土(4-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盾构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1-2)、粉质粘土(2-1)、圆砾(2-4)、卵石(2-5)、粉质粘土(4-1)、残积粉细砂(4-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1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畅,分析了解地层、支护及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通过监测了解明挖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 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②通过监测了解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 ③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 保它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④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 化施工。 ⑵监测方案设计 ①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a.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施工步序、地段和参数等确定 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精度、测点布置等项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要的报警值,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b.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c.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等。 d.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e.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 以节约监测费用。 f.监控量测工作设专人负责,按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和监测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并以此指导施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②测点布设原则 a.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 综合考虑。 b.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 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c.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 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d.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e.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 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f.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 稳定的工作状态。 g.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 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③区间监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支护 结构、二衬结构及受施工影响的周围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 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

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河口大世界站~玉湖站区间设计概况 (1) 1.2盾构区间总体筹划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2) 第三章编制原则 (2) 3.1测量管理目标 (2) 3.2质量指标 (2) 3.3施测原则 (2) 3.4准备工作 (3) 第四章地面控制测量 (5) 4.1平面控制网复测 (5) 4.2水准测量 (7) 4.3联系测量 (9) 4.4陀螺定向 (10) 4.5陀螺定向注意事项 (10) 4.6陀螺定向的误差分析 (11) 第五章、隧道内施工控制测量 (12) 5.1 地下控制测量 (12) 5.2 洞内加密导线的布设 (15) 5.3 高程控制测量 (16) 5.4 水准控制测量 (16) 5.5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 (17) 第六章、盾构测量 (19) 6. 1盾构施工的坐标系统 (19) 6.2导向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应用 (20) 6.3导向系统数据输入和复核 (21) 6.4盾构机零位姿态校核 (22) 6.5洞门钢环中心定位 (23) 6.6盾构始发、到达测量 (23)

6.7始发架的定位 (24) 6.8反力架的定位 (24) 6.9掘进测量 (24) 6.10移站测量 (26) 6.11管片成型测量(管片姿态测量) (26) 第七章测量精度保证措施注意事项及重难点 (27) 7.1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27) 7.2注意事项及重难点 (29) 7.2.1地面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29) 7.2.2联系测量注意事项 (29) 7.2.3地下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29) 7.2.4盾构导向系统的注意事项 (30) 7.2.5人工复测 (30) 7.2.6测量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31) 7.2.7本工程测量重难点 (31) 第八章、贯通测量 (31) 第九章、竣工测量 (32) 第十章、人员组织和仪器配置 (32) 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随时增加仪器和人员。 (33) 第十一章、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33) 12.1测点的安置原则与保护 (33) 12.2测量仪器设备保障与操作规范 (34) 12.3测量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34) 第十二章、复核制度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