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3D复原图

长安城3D复原图
长安城3D复原图

长安城3D复原图

雷达图分析法

雷达图分析法 (一)简介 对客户财务能力分析的重要工具,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静态分析将客户的各种财务比率与其他相似客户或整个行业的财务比率作横向比较;动态分析,把客户现时的财务比率与先前的财务比率作纵向比较,就可以发现客户财务及经营情况的发展变化方向。雷达图把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方法结合起来,计算综合客户的收益性、成长性、安全性、流动性及生产性这五类指标。 (二)详解 下面对涉及的 5 类指标进行说明。 1.收益性指标 分析收益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下表所示:

2.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的是客户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可以说是资金调度的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偿债能力。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其中流动负债说明每 1 元负债有多少流动资金作为保证,比率越高,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就越大。但比率过高,则反映客户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未能有效利用,可能会影响客户的获利能力。经验认为,流动比率在 2:1 左右比较合适。所谓’速动资产’,通俗地讲就是可以立即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中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而存货则变现能力较差。因此,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后则为’速动资产’。经验认为,速动比率在 1:1 左右较为合适。资产负债率越高,客户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重越大,在负债所支付的利息率低于资产报酬率的条件下,股东的投资收益率就越高,对股东有利,说明经营有方,善用借债。但是,比率越高,借债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差,财务风险就越大。而负债比率越低,说明客户在偿债时存在着资金缓冲。因此,资产负债率也要保持适当水平,一般说来,低于 50%的资产负债率比较好;所有者(股东)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等于 1,所有者(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资产负债比率越小,财务风险就越小;利息保障倍数如果比率低于 1,说明客户经营所得还不足以偿付借债利息,因此,该比率至少应大于 1。比率越高,说明按时按量支付利息就越有保障。 3.流动性指标 分析流动性指标,目的在于观察客户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状况,掌握客户资金的运用效率。主要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 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 改造重建而来的。故秦咸 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 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汉 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 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 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 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 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 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 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 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 神。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 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 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 形成“前朝后市”的格 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 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长安城是按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的。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的,反映封建社

唐代的长安城

唐代的长安城 摘自《五千年中华文化大视野--魏晋风流》 袁行霈主编 唐代的都城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赞美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确实,自西周开始,历经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唐,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后有10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上演。这里的山山水水、城镇乡村到处都留存着美妙的文物古迹,流传着令人神往的故事。 长安城所在的渭河盆地,南有属于秦岭山脉的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华山等峰峦支脉,北有北山,西有高大的陇山,黄河从它身边流过。唐代诗人杜牧赞美这儿的优美风光“春光绣画秦川明”。 江山如画,我国古代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足以跟江山媲美的灿烂文化,唐代的长安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颗璀璨的宝石。

雄伟的古都 唐代的长安城是在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下建筑起来的。它从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修建,经过隋唐两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才逐渐形成格局。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和十一月又修筑了长安城的外郭城,它把整个都城都包围起来。 在从西汉建都到隋朝近八百年时间内,历次战乱使长安屡遭毁坏,加上长安地势低洼,生活污水长期污染,当地水质产生盐碱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宫室占皇城一半和没有城市建筑规划的长安,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发展的需要,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就着手营建新城。隋朝创建长安城规划的宇文恺,唐朝领导修筑工程的工部尚书阎立德,都是当时最有经验的建筑工程师。阎立德的父亲阎毗是有名的工艺师。家学渊源,使阎立德的建筑技术也炉火纯青。《旧唐书》里曾称赞他“机巧有思”。 唐代的长安城可分作三部分:最北部的中央部分叫宫城,是皇帝、后妃和太子所住的地方;宫城的南边叫皇城,是政府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把宫城和皇城包围着,是百姓或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整个长安城大体呈方形,周长约七 十里,城里有14条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这些纵横交叉的大街

圆明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出示课件1)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3、人们梦中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出示课件2)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简单概括.。 2、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出示课件3)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建筑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村乡野诗情画意 武陵春色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天南海北艺术瑰宝奇珍异宝 损失销毁灰烬侵略不可 估量 (2)学生交流读后所了解的内容,随机板书: 昔日的辉煌无情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件4:昔日的辉煌 学生交流后板书: 布局(精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A精妙的布局: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5(指名读)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它的近义词是什么?(课件6 举世闻名变红)(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中外闻名名扬中外……) (2)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哪里写出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课件7:众星拱月变红) (课件8众星拱月示意图)(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浅谈唐朝古都长安城的面貌

浅谈唐朝古都长安城的面貌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2班裴怡惠110110089 摘要:唐朝是一个繁荣强盛的王朝,在西方和美洲还蒙昧时,唐朝的京都长安以一种城市的非凡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商人,士族和游客。长安的布局和建筑雄伟而具有历史奠基意义;同时长安是经济强盛的国际大都会,拥有着各类先进的手工业;是佛道信仰的净土回归;是中外文化汇集传播的天堂,拥有着文学创作上文化高峰。整个长安的气息透着盛唐之音的气节,令人神往。 关键词:唐朝长安城繁华兼容并包 引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从商殷,秦咸阳,汉朝长安到明清的北京城,城市在发展中展示着我们古老国度的魅力和灿烂。而唐朝长安城的发展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页。目前国内外史学家对于唐朝长安城的研究可以说是如夜空的繁星,浩渺繁多。外国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中国史学家梁启超等都就唐朝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以为我国目前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历史时期。就新时代的观念,可以对唐朝长安发展历史进行新的解读,同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在国际日益交融的当代,保持本国的本色和特色。 一、城市建筑与布局新创 城市建筑是城市生活和发展的基础,描绘研究唐代的长安城,不得不从他的城市布局和宫殿建筑说起。隋唐长安是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整的典范,其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坊里匀称的规划格局,把我国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推到十分典

型的阶段。城市风格体现了帝王意志、礼制主宰。长安的构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但市在宫南;继承了邺城规划体系的传统,中轴对称的布局,宫城居中、对称严谨,突出了宫殿的位置。⑶tong同时城市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城市内设有东西两市,城市商业需要集中成市,说明商业已较“日中为市”时代发达,但这么大的城市只有两个集中的市,反映商业不够发达,市民和市的关系不太密切。整个长安城皇宫在北方,占领了长安的制高点龙首原,而政府机关和寺观和官僚住址次之,居民住宅最低。这是一种处于处于安全的考虑,更是统治者阶级观念的体现。全城有110个里坊(即有街道切割出来的居民居住的方形住区),东西11条街道,南北14条街道,布局犹如棋盘一般,形成了长安平面布局的整齐之美。长安城内的宫殿,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其中代表着唐朝建筑的工艺水平的,无疑是三内。即唐太宗居住的“北内”太极宫,武则天居住的“东内”大明宫,唐玄宗居住的“南内”兴庆宫。这三所宫殿的建筑规模和辉煌程度都是无与伦比的。如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其殿前的砖石道长78米,宽26米,踏步以白玉石装饰,墙壁涂有红色的石灰,殿内有阔11间,进深4间,很多物品以鎏金装饰,十分辉煌壮丽。 长安的城墙分为外廓城和宫城。其中的朱雀大街宽150米,在当时绝对是绝无仅有的,而长安的廓城内有一条完整的给水系统,更为先进是长安还具有一套完成的排水系统。考古学家在长安城内曾经发现了一段排水管道设备,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完备、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二、繁荣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 唐朝长安在当时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全国的商业中心。农业空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业的发达从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印刷就是唐代新兴的手工业,而纺织业和陶瓷业在唐代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形成了很大的规模。这类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如闻名国内外的宣纸、徽墨、蜀锦、唐三彩等。此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令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当时大量的南方物品通过南北大运河和唐代驿站远到长安,而来自西方印度,波斯的商人经陆上的丝绸之路,运来他们的国家特色,如骆驼,琉璃,象角,香料等等。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热闹非凡,各国商人往来于此,城内形成了繁荣的市场。市场中各类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 东西两市的区别 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 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 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 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武则天特为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朝野佥载》卷四)可见封建统治者既要依靠工商业满足其物质生活的享受,又自视清高,对工商业者卑视,加以种种的限制。据《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而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唐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面积,各占南北两坊之地,平面形制均为南北略长、东西略短规则的纵长方形。 西市风采 两市之内,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条主干大街在市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并且将整个市区划分成九个长方形。据考古探测,西市内四街宽约16—18米。其中南北向二街之间相距309米,东西向二街之间相距327米,二者大体相等。北街距市的北墙336米,东街距市的东墙293米。东市内四街宽度将近30米,较西市之街宽约一倍。 除市内主干四街之外,在两市的四周围墙内,还有沿墙平行的四条街道,顺墙街宽都在14米许。

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

[转载]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 原文地址: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作者:冯加弥禄 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丹凤门左侧丹凤门正面丹凤门大街丹凤 门远景 丹凤门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 市自强东路道北,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 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 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2010年10月丹凤门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内部设置为一楼是多媒体展示大明宫与丹凤门,二楼东边是大明宫文物展示区,西边是丹凤门遗址参观平台。门票免费,每日限参观2000人,每15分钟60人进入参观。只在周末需排队进入,建议若条件允许,在周内参观。 含元殿含元殿东侧鸾凤阁含元殿广场含元殿鼓楼含元殿三 重阙含元殿西侧栖凤阁含元殿 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主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有副阶,坐落于三层大台之上。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含元殿两侧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有倚靠台壁盘旋而上的的龙尾道。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气势伟丽,

雷达影像及点云处理系统

雷达影像及点云处理系统 支持丰富的传感器,具有先进的数据显示、处理、滤波及高精度三维模型计算功能,可以方便的处理雷达及点云数据。 一、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DTM/DSM点云编辑模块(DTMaster Stereo) 1)、拥有对立体或平面设计中DTM /LIDAR数据的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强大的编辑功能,可以保证您对DTM快速和精确编辑。 2)、强大的处理能力,能容易地处理5千万个点。特别适用于大密度的数据, 以正射相片或立体像对为底衬, 在其上选取编辑区, 加上可自由旋转的视窗, 使得对激光雷达数据的分类变得十分容易。 3)、具备目视数据检查、自动化的合理性检查、自动数据修改、数据编辑和量测等功能。 4)、支持多种DTM 数据格式(输入输出):XYZ, DXF, Winput, SCOP DTM (输入), LAS (ASPRS Lidar数据交换格式), MATCH-T XYZ, MATCH-T RAS, ArcGIS Shapefile, ArcGIS ASCII Grid, geocoded TIFF, BIL, FLT。支持支持航空框幅式影像和多种卫星影像。 2、OrthoMaster正射影像生产模块 1)、专为数字航空或卫星影像作严格的正射校正的专业软件。既可处理单景影像,也可同时处理多景影像。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能生产真正射影像。 2)、能从航空相片(框幅式和线性传感器), 以及多种卫星影像(Ikonos, Quickbird, Spot, Landsat, IRS C/D, Aster) 中生产正射影像。 3)、可预先设置感兴趣的区域,可灵活的定义或输入理想的正射影像区。 4)、自动产生正射区域、同时生产基于栅格的混合DTMs 或TIN。 5)、通过空间从新分割,可对单景相片作外定向。通过对控制点的交互式量测,可对卫星影像的定向数据进行精校正。 6)、提供自动正射区域定义,包括重叠定义和边界剪裁。在DTM的生产过程中能综合考虑输入的人工建筑的形状线,据此可容易地生成花费少的表面模型。 7)、支持局域网分布式处理。 3、OrthoVista拼接匀色模块 1)、生产正射影像镶嵌图的专业产品。运用先进图象处理技术,自动地平差和整合来自任何来源的正射相片,从而生成一副无缝, 颜色平衡的影像镶嵌图。能自动地补偿源于成像过程的大幅度的色彩变化。能单独地计算每幅像片的调整辐射量,以此来补偿由诸如热点(hot spots),透镜变异(lens vignetting)等引起的颜色变异,从而提高视觉效果。 2)、能处理各种来源的正射像片。能自动地减少透镜不均衡效应。能自动地减少热点效应。能自动地减少辐射强度的变化。 3)、能自动地进行大面积的色彩和亮度平衡,并同时保留单个图像的特征。能自动地移除太阳在水体区的强反射。能自动地色彩和对比度调整, 改正局部的辐射值错误。 4)、具备图像辐射增强、灵活的缝合线、自动羽化、自动分幅等功能,灵活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

————————————————————————————————作者:————————————————————————————————日期: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唐两京城坊考》。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20世纪初,足立喜六曾对长安城进行了研究,著有《长安史迹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7年对城址进行了初步勘探;195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大兴唐长安城进行了全面勘查和部分发掘。从而对城址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勘测所得的有关都城布局上的许多关键性的数值,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外郭城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周长3 6.7公里。城墙遗迹保存在地面上的,仅北城玄武门附近和南城安化门处尚各有一小段,残高仅1~2米。其余则仅存城基部分。城墙全用版筑夯土,仅在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墙宽一般在12米左右,有的仅存3~5米。据记载外郭城高一丈八尺(约 5米多)。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 外郭城每面3个城门,除北面的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光化门和西边的开远门已被现代建筑所压或破坏外,其他各门址均已探查清楚。城门的形制除明德门是

圆明园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作者姓名:毕佳慧 121号 设计理念: 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也有……,有……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读能力,不过这篇课文离我们这个时代有些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借助课件作一些必要的引导。 教材分析 这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课,本组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基于雷达图的环境综合指数

基于雷达图的环境综合指数 [摘要]环境污染状况及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不同的环境变量反映了不同的环境状况。在本文中我们希望能寻求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环境综合状况的指标值。在关于描述环境状况的统计数据中,空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污染物排放、噪声等级、森林覆盖率、烟粉尘、可吸入颗粒物、湿地面积等变量都各自反映了环境状况的一个侧面,我们希望能通过一些科学地统计方法计算出能代表环境污染综合状况的新指标。 [关键词]环境综合指数;雷达图;面积模型[中图分类号]C93 [1 总体思路 通过对2003—2011年九年数据的整理,设定对于环境指标具有影响因素的指标具体为以下七个变量:“烟粉尘均量”、“湿地面积均量”、“森林覆盖率均量”、“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效声级均量”。依据这7个变量,对2003—2011年分别运用雷达图计算其面积,将雷达图的面积作为统计变量,把九年的雷达图面积数据做成折线图,观察其趋势,进行指标分析。 2 基本方法 雷达图是根据n个变量做出正n+1边图形,其中这n个变量的量化数值大小应该相近,其原因是:数值大小相近似,可以使各个变量到中心的距离具有可比性,可以丈量它们所围成的面积。对于本文来说,七个变量为雷达图的七个角,根据这七个角之间围成的面积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 如若雷达图中心到某一条边的距离较其他边的截距较短的话,则说明这一指标在这一变量上存在缺陷,即这一变量对这一指标的影响程度较小。 3 描述分析—雷达图 北京地区七个变量中,“等效声级均量”数值最大,“湿地面积均量”、“森林覆盖率均量”、“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数值相对较少,可以认为:“等效声级均量”对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大。 通过图8我们可以看出,2003—2011年九年中整体环境指标2003—2004年呈下降趋势,2004—200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07—2008年呈急速增长阶段,2008—2009年呈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呈现日趋平稳的态势。在这之中,上海2003—2005年的波动最为剧烈,2005年后呈现平稳态势。相对而言,北京地区自2003年起一直呈现相对平缓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全国剩余大部分城市的环境状况,在2004年达到最差的情况,从2005年起呈现转好的发展趋势,2008年达到最好的环境水平,北京的环境水平一直呈较为良好的状态。再进一步分析,由于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为了迎接中外来客,全国

中国建筑史——汉唐长安与明清北京

一、汉长安城的规划思想 1、选址中的“形胜”思想 “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这是西汉建都关中的基本选址思想。西汉之所以建都关中,除了考虑到关中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和交通便利等条件外,主要是看中了“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可与守近,利以攻远”的军事地理条件。“形胜”是汉长安城选址的基本思想。 2、规划的“法天象地”思想与神仙思想 汉长安城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一是北斗象征的中央居要、政通人和、长安久长的含义,与汉初当政集团的意愿相吻合。二是刘邦入主咸阳时,正是十月份,此时北斗的斗柄正指向西北。三是惠帝“初城长安城”、也是元年正月、与上述条件相通。其四、古代城市一般在正北方向不开城门,以免煞气从北方径直侵入城内,这是崇拜北极星缘故。就以上而言。汉长安城的北墙和南墙呈“北斗”“南斗”之势。既有迁就地势和宫墙的客观原因。也含有阴阳天文术数的主观条件。 二、平面构成 汉城平面构成要素大多都是在武帝时期完成。具体而言,有三点。一是城的规模突破了城墙的限制,建章官的落成,使得原有的安门大街中轴线作用失去意义,城市重心西移,以西安门、末央宫前殿、北阙、横门大街、横桥组成的中轴线趋于定型。伴随着布局模式的改变,新增的离宫别馆、亭台楼阁遍及汉城内外的空间区域;二是城市设计思想的变化,“象天”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神仙思想也浸透在城市设计规划当中。上林苑的昆明池象征着天河,牛郎织女分列池的两旁,成为“象天”思想的脚注。建章宫的神明台、太液池、凤阙及闾阖门、未央官的柏梁台、上林苑的飞廉馆和挂观等都是神仙思想的最好见证。三是城市功 能的完备,从战国时期军事防御 为主的城市模式中解放出来。政 治上的“重威”、市场功能的增 强、交通的发达、文化的开放, 使得汉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 的一个大都会。 三、汉城安城的规划布局 1、城市总体布局 为配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 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 城”。汉高帝建都时,先营宫室, 至惠帝时始筑城。因此南垣考虑 已建的长乐末央二宫现状,改作 曲折形式,城北垣区若北斗,是 顺应龙首塬、渭水河道走向的缘 故,导致城市形制不规则。充分 体现了设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考察长安城空间结构形

激光雷达与数字高程模型讲解

激光雷达与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数字高程模型 (DEM/DEMs,DigitalElevationModel/Models)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栅格或三角网的数据结构储存在计算机上,用以记录大地表面不同坐标点(x,y)的相应高程(z),并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三维分析和显示。在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数字高程模型的前身是二维的地形图或高程图。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数据高程模型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Terrai 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 数字高程模型(DEM/DEM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Models)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栅格或三角网的数据结构储存在计算机上,用以记录大地表面不同坐标点(x, y)的相应高程(z),并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三维分析和显示。在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数字高程模型的前身是二维的地形图或高程图。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数据高程模型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和数字地表模型(DSM, Digital Su rf ace Model)。如图一所示,DTM是对纯粹的地球表面形态的描述,它所关心的是除去包括森林、建筑等一切自然或人工地物之外的地球表面构造,即纯地形形态。准确的地形地貌信息是人类建设活动所必备的基础信息,大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小到建坝修路具体工程,乃至对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预防,都必须以对地形地貌的充分分析为前提。由于地表往往被不同的地物所覆盖,精确的纯地形信息获取难度很高,正因为如此,高精度DTM的获取技术十分重要。DSM则是对地球表面,包括各类地物的综合描述(见图二),它关注的是地球表面土地利用的状况,即地物分布形态。DSM同样是环境或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 DSM的分析,可以及时地获取森林或城市的生长及发展状况,在精细林业管理、虚拟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控制及重大灾害灾情分析等方面,DSM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图一的DTM与图二的DSM描述的是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高程信息,图二的DSM是大地表土地利用现状的直观表达,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和植被的分布状况,而图一的DTM描述的则是滤除地面上的一切遮挡物之后,地球表面真实的地形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和研究早期,受数据精度限制,DEM往往直接指代DTM,但随着数据获取方式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不同类型的DEM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用途也逐渐分化,DEMs一词逐渐替代 DEM成为不同类型的数字高程模型的总称。除常见的DTM和DSM之外,还包括正规化的数字地表模型(nDSM)、树冠高度模型(CHM)等一系列描述地球表面高程变化的各类数字模型,使用时应加以区分。

圆明园武陵春色景区调研报告_朱强

圆明园武陵春色景区调研报告 朱强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的园中之园。景区以桃花为主题,四周环山,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西部建筑错落有致,风格简朴;东南部以叠石为胜,可泛舟沿清溪而上,穿过桃花洞进入这一世外桃源。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之后,又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武陵春色景区的山形水系和部分叠石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如初。调研武陵春色景区,若梳理其历史,明晰其造园之思想、山水之构架、植物之配植、建筑之布局,可一探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意匠,并汲取其精华,融入自身之设计理念,定能受益无穷。 1调研步骤 (1)广泛查阅资料,对武陵春色景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 (2)实地调查,利用现存图纸和测量工具对武陵春色遗址进行直观了解,并利用影像记录; (3)后期研究和总结,将资料与调查结果比对研究,分析出武陵春色遗址损毁程度以及幸存遗迹,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遗址保护办法。 2 武陵春色的历史沿革 康熙朝后叶,皇帝长期居住在西郊的畅春园,诸皇子的赐园分布在畅春园周围,而圆明园就是皇四子胤禛所居的赐园。康熙五十八年(1719),胤禛为圆明园题诗《园景十二咏》,这十二首诗恰恰描绘出了圆明园最早十二个景点的风貌,从名称和描述不难看出,圆明园初期实际上是一座文人隐士园,其中“桃花坞”和“壶中天”二景位于全园西北的偏僻地带,借四面环山的天然地形,营造出了一处极具隐逸情怀的景点,建筑虽只有零星点缀,但意境甚佳。 据史料记载,从雍正四年(1726)起,弘历(后来的乾隆帝)被赐居在桃花坞,这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御制诗《桃花坞即事》的诗注“是处为予十四五六岁时所居之地”中得到考证。雍正五年,武陵春色挂讫“桃花洞”等御笔匾额。 乾隆即位之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乾隆三年(1738)五月,乾隆为桃花坞题匾“全碧堂”,乾隆九年(1744),景区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被命名为“武陵春色”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66

浅谈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18528.html, 浅谈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 作者:王号辉 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8期 摘要:隋唐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都城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它以规模宏大、规范整齐为 后世人著称,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封建王朝都城的建置,其间所包含的都城规划布局思想也非常丰富,成为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不仅包括有对《周礼·考工记》建都思想以及中轴线、“象天设都”等思想的运用,同时也借鉴了曹魏邺城和洛阳城的建城思想,又包含了对长安城内六爻地形的合理利用等。全面深入地介绍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能够加深我们对封建都城的了解,也能够给我们今天城市的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隋唐长安城;规划思想;象天设都;六爻地形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40-03 公元581年2月,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朝,并临时性的以汉长安城为国都。次年6月,隋文帝下诏,命左仆射高颖为营建新都大监,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监,太府少卿张为监丞,以及将作大匠刘龙,钜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为营建使,在汉长安城的东南部龙首原上营建新都,十个月之后,隋文帝入住,名之为“大兴城”。李渊在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仍以大兴城为都城,只改名为“长安城”,对大兴城的建筑格局未加以大的变化,基本上完整不动的继承下来。对于隋朝“大兴城”和唐代“长安城”,习惯上统一称之为“隋唐长安城”。 对于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思想的研究,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在宋人程大昌的《雍录》和宋敏求的《长安志》等著作中都对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有过少许涉及,现代学者如史念海、马正林、王维坤等人也都对长安城的规划思想进行了研究。随着对隋唐长安城研究的学者的增多,隋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也被更多地进行了研究。 长安城是一个外形规整的长方形,内部整齐有致,这在历代有关隋唐长安城的著作和现代学者的研究中所绘出的长安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来,其规整程度,用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一诗中的话说就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礼·考工记》的建都思想 《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记载是中国古代社会营建都城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其记载的主体部分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1]。它的大意是说,建造国都,要呈正方形,每一个方形面长九里;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三个城门;国都之中要有纵横笔直交叉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道路各九条;道路要有

圆明园新证——万方安和考

【专题名称】造型艺术 【专题号】J7 【复印期号】2008年04期 【原文出处】《故宫博物院院刊》(京)2008年2期第36~55页 【作者简介】端木泓,旅法学者。 【内容提要】万方安和是清代皇家离宫圆明园中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建筑之一,其主题以万字房为重心,十字亭为结点,一字长楼山高水长为回应,形成山环水聚、万年如意的园林宫殿形局。其经营意象援引佛教宇宙图式、兼及禅宗沩仰宗风“圆相”奥旨, 万方安和是清代皇家离宫圆明园中独具特色的风景建筑,也是园内重要的清帝寝宫之一,初建成于雍正四、五年(1726-1727)间。景区以一片南北纵深205米、东西宽约130米的湖水为中心、西纳山高水长,南望十三所,东、北两面毗邻杏花春馆 与武陵春色,四面砂山起伏环抱,镜湖倒影,景界开阔明净。主体建筑十字亭——卍字房大殿撷取文字图形与吉祥符号为平面, 南北凌波分立,互成对景,是御园九州西北极具象征意义的景观坐标〔图一〕。 万方安和特立独绝的建筑造型本身即已构成了鲜明的景观主题,建筑成为主体,山水退居其次,两道象形如意的长堤更 加突出了这一取向,最终形成以卍字房为重心,十字亭为结点,一字长楼山高水长为回应的山环水聚、万年如意的园林宫殿格 局,在历代皇家园林中可谓独一无二。其经营意象溯源汉地明堂古风,援引佛教宇宙图式,兼及禅宗沩仰宗风“圆相”奥旨①, 既是对“圆明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胤禛坐稳皇位后,集君权与神权之炽、融人王兼法王之尊于一身——皇权极度膨胀的态 势在造园理念方面的突出表现。 〔图一〕万方安和写景图 一历史背景 雍正皇帝上台伊始,在严厉打击政敌、整饬吏治财政、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立即着手整修扩建圆明园作为听政、游豫 和寝兴的离宫。在廓清园内已有的水源山势、亭台楼阁脉络、踵事增华的同时,仿效畅春园规制,于园南建立宫门、正殿,设置 朝署,又东拓福海十洲、筑蓬莱三岛。雍正三年(1725),皇帝正式驻跸圆明园后,明谕诸王大臣:住园期间办理政事与宫中无 异。圆明园被赋予了新的形象特征、使用功能和时代特质,逐渐成为与皇宫紫禁城相比肩的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万方安和是雍正朝圆明园总体扩建大工之一。这一时期进行的工程还有山高水长引见楼、同乐园买卖街、舍卫城、莲花 馆、水木明瑟风扇室等多处重要景点。万方安和首次出现于雍正五年(1727)闰三月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清档》,皇帝传旨为 “万字房”殿内成做象征皇权的一堂宝座,说明当时工程已进入内檐装修的收尾阶段②。雍正五年七月初六日,交御笔“万方安 和”匾文,同年八月做得匾额,万方安和之名正式出现。从万方安和大殿的规模以及这一区山水形局推断,其鸩工时间最迟不应 晚于雍正四年秋冬之际,或许还会更早。 乾隆九年(1744)御题《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③诗序云:“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约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 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诗曰:“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原注: 是地冬燠夏爽,四序皆宜,亦皇考所喜居也。)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 歌。”基本概括了雍正万方安和的经营意向与景观主题。 二万方安和在政治与风水上的双重象征含义 (一)万年如意的建筑山水形局 万方安和一区西纳燕山峰峦,东望后湖九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发自西北,环抱起伏。水流亦来自西北,一股 经由日天琳宇东部瑞应宫前两山夹一水的溪谷南下,另一股源于月地云居,横穿西部砂山山腹的引水暗沟东出而形成瀑布,注入 澄碧的平湖。 万方安和总体上以水面居中,但在布局上则全以建筑为核心进行规划。山水的形态、组合乃至植物的选择、配置,均是 为了烘托、服务于建筑主体。卍字房和十字亭的造型异常鲜明,虽呈散点布局,但南北轴线明确,又都有着相当的体量,足以统 摄全局而成为景观构图中心。较之康熙朝畅春园清溪书屋、避暑山庄延薰山馆以及圆明园后湖九州的清帝寝宫,卍字房在结构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