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新课标版)2015届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5年高考3年模拟】(新课标版)2015届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5年高考3年模拟】(新课标版)2015届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考点一经纬网的判读

考点二地图三要素

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题。

1.(2014北京文综,8,4分)指示牌在上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下图,完成下题。

2.(2014重庆文综,12,4分)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 cm×21 cm)

B.B4纸(36.4 cm×25.7 cm)

C.A3纸(42 cm×29.7 cm)

D.B3纸(51.5 cm×36.4 cm)

答案 B

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3.(2014山东文综,11,4分)根据上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上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4.[2014四川文综,13(1)(4),1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分)

(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丘陵;鞍部。(4分)

(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6分)

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6分) 考点四 地形剖面图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 【考纲展示】气候的形成因素、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考点一气候的形成因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 (4)地形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②山间盆地、河谷地形;山地的屏障作用(例如: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冬季不易散热,气温高;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气温高);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④焚风效应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2.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 ①气压带与风带: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大陆东岸信风来自海洋,湿润);②季风:夏季风影响(湿地)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2)地形 ①地形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③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海陆分布: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5)人类活动:城市雨岛 (·厦门模拟)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 A.400 B.550C.600 D.720 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完成3~4题。 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C.9月 D.12月 考点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201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1.重视对知识点的消化。学习地理应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特别是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诸如天体、天球;日冕、门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消化、理解和吸收。因为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2.分析、解决问题,“原理”最重要。学习地理应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稳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也就有了说服力。 3.重视地理事物中的“普遍性规律”。总结规律,抓住规律,这是归纳推理的基本思维方式。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A.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B.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C.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

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4.重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也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逊河流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因为纬度的关系,还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有密切关系。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复习:世界的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B.洛杉矶C.巴西利亚D.开普敦 【解析】1、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位于南半球。其次,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即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解析】2、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答案】C D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3、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4、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解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C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将在图中④地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基地海拔约2 900 m,距离该大学所在的城市约100 km。该基地将成为我国第二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据图完成题。 5、图中①地、②地、③地、④地与甲、乙、丙、丁气候资料相匹配的一组是()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当前绝大部分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实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能够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不过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水平训练”这个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水平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持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水平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水平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使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水平测试”的试卷中能够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2001年的文综选择第12题,2002年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练习题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B.上海 C.开普敦D.悉尼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答案:1.A2.C 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 A.8 ℃B.12 ℃ C.16 ℃D.20 ℃ 4.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地形 D.冬季风的影响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①地位于1月闭合等温线内部,在①地北侧(纬度低的区域)应该有一条28 ℃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以推断①地1月温度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温度的范围是8~12 ℃。由此可以计算出①地1月、7月的温差范围是8~16 ℃,结合选项可知可能为12 ℃。第4题,由图中河流分布可知,②地位于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势低,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南部凸出。 答案:3.B4.C 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高考地理气候类例题解析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9—11题。 9.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10.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11. 丁处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雨天多,云雾多 【解析】9. C 10. A 11. B 9、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知此地位于南美洲北部,乙地附近的河流为亚马逊河。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甲地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为:1)纬度低,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第9题选C。 10、丙地位于20°S大陆西岸,东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多晴朗天气,多裸地,空气稀薄,云量少。因此,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11、丁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上,海拔高,气温低。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要点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透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1.地带性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浙江文综卷,3、4,8分)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⑴~⑵题。 ⑴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说明》,紧紧围绕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五位老师,都任过高三地理教学任务,其中岳校长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丰富,对本组教学复课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13个班,10个应届班(其中2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7个普通班),3个往届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补习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天气系统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月3—4日,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截至6日5时,上述地区积雪深度10~15厘米,局地超过20厘米。据气象部门预测,6—8日的雪线南界比3—4日偏南。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6日2时天气系统图和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变化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场主要分布特征,指出图示强大气压中心对我国降雪地区的影响。 (2)指出图示气压形势下新疆各地区的天气特征。 (3)分析图示情况下甘肃中部地区的天气状况。 (4)指出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位置差异,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特征:图示区域主要为强大的高压控制(高压中心在1065百帕以上),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图示区域北部);高压中心西南、东南各分布有一个覆盖区域广阔的高压脊;宁夏、陕西及东南一带有弱低压存在。影响:强大的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推动作用强,加剧强冷空气南下速度,使得暖湿空气急剧抬升,剧烈降温,可能产生暴雪。 (2)天气特征:晴朗干燥,寒冷异常,阿尔泰地区盛行强大东北风,盆地地区北风较弱。 (3)该区域在冷锋控制之下,阴天,盛行强大的北风(西北风);剧烈降温,产生强降雪。

(4)区别:与1951—1980年降雪区域相比,1981—2015年降雪南界向北移动。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偏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考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短缺原因 (2)解决对策 3.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 4.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7.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10.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1.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3题。 1.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A.东南风B.偏北风 C.偏东风D.西南风 2.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B.地震C.风暴潮D.滑坡 读“我国不同时期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单位:百帕),回答4~6题。 4.此时,甲图中上海盛行() A.西南风B.南风 C.偏北风D.不确定 5.此时,甲图中上海至日本九州岛一线海域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B.晴朗 C.大风D.降温 6.乙图中,南疆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却比同一纬度的北京风力小,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距海远近D.地形

某校地理小组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下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据此回答7~8题。 7.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 8.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 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中央气象台2009年2月22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9~11题。 9.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大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10.下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锋、冷锋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D.暖锋、冷锋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下面是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2019·深圳模拟)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3.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解析: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A 2.B 3.C (2019·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第24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 考纲呈现]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知道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重 要性。 2.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原则, 以具体交通工程建设为案例,具体分析影响交通 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重点) 3.以某地区聚落分布图或交通线分布图为背景 材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 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特点 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 水路运输 大 ↓ 小低 ↓ 高 慢差差成本低 铁路运输较快差好投资大、占地广公路运输较慢好好成本高 航空运输快差差投资大

管道运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差 好 投资大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空运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公路 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铁路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水运 以气体、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 ―→管道 (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 短途——公路(活物、鲜货) 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 小——航空(贵重、急需) 大? ??? ??????铁路——高水运——低运费 3.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考向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1.(2018·北京文综)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

第 41 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以下 2 题。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新网 2010 年 2 月 24 日消息:截至2009 年底,西气东输管道安全运行 2 284 天,累计输送天然气659 亿立方米, 110 多座城市, 3 000 多家大中型企业, 2 亿多人口从中受益。 它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 都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以下 2 题。 3.西气东输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是因为() A.天然气是无污染的能源 B.天然气可完全替代煤炭 C.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 D.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以下 2 题。

5.图中① ~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6.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 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 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 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 亿立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以下 2 题。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8.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成为国家“西气东 输”工程的重要气源,2009 年 8 月 28 日苏里格气田苏东—13 号集气站建成投运。据此回答以下 2 题。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中不断积累,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

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解析版)SYS201708200601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暴雨如注SYS20170820060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第下列问题。 1.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2.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 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 D.气旋台风 SYS20170820060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锋后的风速(单位:m/s)等值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测站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甲测站气温下降 B.乙测站降水增多 C.丙测站湿度降低 D.丁测站气压降低 SYS20170820060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是四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四城市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①城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②城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城市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很大 D.④城市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有关四城市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城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