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初稿)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初稿)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初稿)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吴歧范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公共课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文明习惯和职业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量大约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究竟如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对基础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都有哪些新期待,我们以某高职院校二年级100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基础课教学现状与学生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深化公共课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对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期待。

一、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期待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两个方面。国家课程主要有政治思想素质类、军事体育类,校本课程主要分区域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主要分布在一、二年级。本次调查就某院校所开设的思政、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心理健康、就业创业指导等7门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共设20个问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关于学习动机。“为兴趣而学习,喜欢上公共基础课”的比例为48.2%;因“无兴趣,不喜欢公共基础课”的占比28%;为有用而学习,认为“基础课无用”的占32.5%;认为”有点用”的占57.8%,认为“肯定有用”的占3.6%。

2、关于学习目标。认为公共基础课可以解决某方面的能力,选“社交能力”的占25.4%,选“表达能力”的占24.6%,选“政治素质”的占19.7%。

3、关于学习内容。学生认为比较感兴趣的基础课程,依次为体育、心理健康、思政、计算机、就创业指导,最不感兴趣的是数学与写作。

4、关于学习方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依次为活动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和教授法,最不喜欢的是自主学习法。

5、关于对“信息化背景下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的方式”,认同和基本认同的占53%和37.3%,不认同的占6%。

6、关于评价方法。学生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的评价结果大都不满意,认同的只占1.2%,完全不认同的67.1%,有点不认同的占30.5%。

7、关于教学方法。学生对小班化上课的支持率8.1%,对结合实际和趣味性的教学占39.8%,对社会实践活动支持率为27.4%。

二、明确公共课定位,提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

提高公共课教学效果,要从“学”和“教”两个方面努力,从“学”的方面而言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

目前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作用、意义认识还很不到位。公共课分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课程,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是刚性的,如思政课程,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开设,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负责审定教材,教育部还专门下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再有,如体育与健康课程、军事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等等,都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下发的专门文件指导该类课程设置,以实现该类课程所具备的素质教育功能。二是非文件类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文写作》等,这类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具有通识性,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格,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每一门公共课,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纪观,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培养积极的心态;体育课可以增强学生体魄,也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坚韧不拨、顽强拼搏、守纪守时的品质;语文课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数学课可以训练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语是一门交流工具,有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着力于培养学生作为信息社会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课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掌握必要的求职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公共课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课程作用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先有知识才有能力,知识是技能、能力的基础”;公共基础课教师上好第一堂课非常

重要,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与自身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公共课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和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激发、教育。

三、改革公共课教学,满足学生新期待

公共课教学,要站在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更高要求人才的高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以适应学生未来就业和创新发展为目标,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1、公共课课程结构体系亟待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公共课程开设的效果还普遍较差,与为专业学习服务和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公共基础课设置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建立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技能和能力培养,为培养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要突出实用性、职业性、生活性,实现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往往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只注重学科本身的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而割裂了各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专业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经常出现相互脱节、相互重复的现象。例如“应用文写作”中会讲授合同、广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内容,而在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中也会讲到这些内容,结果就出现了“各为其主、各讲各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障碍,还造成了学生的反感、厌学。

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基于高职教育总学制相对较短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设置课程体系,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改目标。课程质量标准要反映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优、实、新”的要求,即课程设置优化,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能根据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变能力;课程效益既包含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效益。

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突破单一课程优化观念,实现多门基础课统筹、节时高效的综合性功能。课程组合不是机械地理解“德、智、体全面发展”,硬性规定每一项教育对应一门课程,而是根据就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开设相关的课程,整合不同课程,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统一。既强调单一课程改革,又重视课程全面整体的构建。如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改革,南通职业大学就将现行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整合成基础教育和拓展教育两大板块,在进行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的同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这种节约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能为本,围绕服务就业的课程核心目标,精选适合的基础知识,注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用尽可能少的课时实现公共基础课的最大教学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公共课课程内容体系要大胆改革

传统的高职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体系。打开高职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从抽象的概念到严密的理论体系,但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知识,使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就要进行深奥的理论研究。而这些枯燥的理论在教学中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上课没兴趣,只是考前死记硬背,教学效果较差。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校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那么,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科学定位。首先就必须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我们需明确高职的基础理论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学科理论、完整的学科体系,掌握理论知识线条宜粗,所以在教学中要大胆删去“偏、难、杂”的理论,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所谓“必需”,是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够用”,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可减少理论的推导方面的内容,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例如语文课,

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做人”道理。在众多优秀作品中,选择既有艺术性又最能呼唤良知、给人以生命启迪的作品,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公共课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

公共课要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针对实践需要,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实践能力。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让学生动起来,多组织开展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如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游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竞赛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及对问题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作背景,设置语境,让学生在“感动、感激、感悟、感愤”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对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提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教学,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参观、考察、调研,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消化、感悟、升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还可探索公共课项目化教学模式。一般认为,专业课程和生产实践结合较为密切,采用项目化教学相对要容易一些。而公共基础课程大多是传统学科,知识较为抽象,理论体系根深蒂固,项目化教学似非易事。但项目化教学,确能有效推进基础课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和学科的性质重新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与整体设计,通过确定能力目标、项目设计、项目训练、项目考核等方面教学活动的组织,任课教师的理念转变和教学能力都得到快速提高,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素质在社会生活背景下的项目活动课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调查来看,学生对慕课、使用升级app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相当欢迎的,还要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提高教学的效果。

4、公共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待创新

对于调查者显现的学生对公共课评价方式满意度较低的现状,公共课课程评价要探索实施多样化、多层面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多次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半开放式”等形式,加大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根据学科特点,如思政、人文、就业指导、体育课,可探索自学笔记、学习心得、专题研究报告、活动式、竞赛式等考核,计算机、英语等实行“以证代考”,还可以引进社会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等等。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特点,大力尝试引进学生自主性评价,使评价在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探索个性化评价的实施方式,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社会认知,确立发展的自信心。

结语: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们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信心支持。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民族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接力奋斗,人才的标准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等等。培养这些素质,公共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公共课教育要能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勇担重任,不负使命,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满足学生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新期待!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心得体会 --------------谭军 2016年5月26日晚17点,我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专题纪录片。这部电视专题片反应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 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片中近百位受访 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 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 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 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 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要持之以恒。在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作风建设成为成为党员 干部的一种自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 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坚决整肃“四风”的坚定决心以及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第一,好作风具有实践的品格,是在千辛万苦的实践中,在挫 折与失败的磨难中,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千锤百炼出来的。 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行为自觉控制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做到 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喜,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诱,不做碌碌无 为的庸人、争名夺利的俗人、搬弄是非的小人、损公肥私的罪人。 第二,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加强党 性修养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理论 学习,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养树立良好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通过学习党的光辉 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不断熏陶自己,触动自己,激励自己,完善 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首先自己做好,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树立良好作风,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单位及部属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风问

医务人员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及心得

医务人员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及心得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面聘才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热映。从严治党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可谓每集都是“镜”,每案都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

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

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

永远在路上个人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个人心得体会 中纪委网站学思践悟专栏刊发《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再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文章强调,不能像深深的海洋,表面上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要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从严治党的办法,既不能光说不干,也不能大轰大嗡。 文章指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刚刚迈出一步,就试出了人心向背,点燃了人民的希望。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 反腐,一直是我们党在坚持并深入开展的工作,随着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难以言喻。目前我们的反腐斗争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大有取得更大胜利之势,借用发言人的话:在反腐这件事上,大家都很任性。从目前取得的成绩看,各种老虎和苍蝇大都出自中央这个层面。所以这种任性不仅仅需要中央层面的任性,更需要省、市、县的任性。不仅需要中央打雷,更需要基层下雨。 目前的反腐就像淮海战役一般,当时的人民用独轮车推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现在的反腐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显示了人心的向背;现在的反腐,人民群众用关注度和参与度显示了人心的向背。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是

为了人民,我们党改革的成果要惠及人民。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空谈。 近日中央明确要求,反腐不能不能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形象的说,就是不能只打雷不下雨。在反腐的斗争中,人民群众听到的是打倒老虎,拍死苍蝇的“雷声”,得到的却是从反腐败中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春雨”。在反腐斗争中,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经久不息的震慑老虎苍蝇的“雷声”和从这场斗争中惠及普通群众的“春雨”。因此,仅中央层面打出惊天之雷,下出牛毛细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在自己生活的本地,自己为之奔波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能打倒老虎,拍出苍蝇。能让反腐的雷声撵走自己工作生活领域的老虎苍蝇,能让绵绵春雨实实在在的落到自己身上 1.永远在路上个人心得体会 2.观看永远在路上个人心得体会 3.最新的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4.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5.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7.《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 8.学习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不断强化宗旨意识 认真践行群众路线

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心得体会 南通市规划局党组书记邰江淼 按照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我认真参加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通过深入地学习讨论,我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带头学习反思,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切实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思想深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唯物史观、群众路线均做过重要论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说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目标和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力量的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正确的定位。

一、正确认识“我是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 我是谁,说到底是立场问题,就是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四风”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没有切实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党员干部是舟是鱼是公仆,人民群众是水是主人是父母。回答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才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才能真正回答解决好“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回想起入党宣誓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郑重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定位,当然也就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前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等,观看了电教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以及电影《焦裕禄》、《焦裕禄的儿女们》,对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政治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摆正位置,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远保持先进性。 二、正确理解“依靠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保证

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英语组榆林市靖边县第五小学米世千 11月2日至4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为期三天的培训。本次培训和以往的培训方式有很大不同,做到了真正让老师们参与进来,带给我很多思考。 作为本组唯一男同志,当组长把任务给我时,我欣然接受,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我不能有过多的担忧和患得患失的想法。 当天下午,我们一个小组7位成员便到了的酒店房间,开始了紧张的集体备课活动,但是我们没有绘本教学的任何经验,只能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课例,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再有了一定的教学思路后,全体老师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制作课件,有的制作教具,有的查阅资料,灯下处处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 终于在凌晨一点多,一切都准备就绪。然而,内心还是有几分忐忑不安。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人坐上出租车,直奔教室,高新国际的老师和同学们已经早早的到了教室,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顿时信心倍增。一切进行的比较顺利,同学们语言功底扎实,表现欲很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位同学连续举了几次手,但因为是3人一组的表演,考虑再三,还是没有让他表演,看到他比较失落的样子,我

特意向他表达了我的歉意,我想,只有眼中有学生,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充满人性化的课堂。 课后教育专家及评委老师与我们全体学员一起探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交流绘本教学的方法,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高级研修活动,真的让我收获很多,眼界大开,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如沐春风,几位上课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让我感触颇深,本次培训不仅对个人教学有了明确的定位,还找准了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查找不足,继续前行。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学习《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学习《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李康一部《永远在路上》意义深远,既展示了反腐败斗争 的形势与成果,又表明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治 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 斗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 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 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专题片从多角度向 我们展示了反腐败斗争进行时,或以典型案例震慑警示, 或以专业访问全面剖析: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 当事人现身说法,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 贪官,没想到自己成了贪官。”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 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 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 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 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 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

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许多落马贪官 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 步入高位,一念之贪,损自德,毁己身,殃及儿女。由他 及己的警醒,告诫广大党员同志要时刻牢记党章,坚定立场,提升思想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行动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每日三省吾身,时刻不忘成为一名党员的 初心,时刻提醒自己把手中的权力紧紧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守住纪律的底线。 恣意纵行,得意失终身,慎始慎独,律己得安宁。看 完?永远在路上?,我深受教育,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 刚入职的新人,我更是要以单位领导及同事为镜,堂堂正 正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向领导 及同事请教各项工作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要认 真学习?党章?、?条例?等,从思想上净化自己,在内 心里绷紧廉政这根弦,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培养树立良好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通过学习党的 光辉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不断熏陶自己,触动自己,激 励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时刻警醒自己,摆正位置,时刻为百姓着想,急百姓所急,永远在服务群 众的路上。以“五有”为标准要求自己,即有品德、有志向、有激情、有创新、有行动,用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党员。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doc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党员观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央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昨晚播出后,按照集团公司部署同时财管中心也做收看学习安排。该片提出”反腐倡廉关乎人心向背,必须永远在路上。”这句话对我们企业所有党员有很强的警示和意义,并且一句”永远在路上”意义深远。 我作为一名集团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感觉到工作上要保持定力,忠诚履行集团赋予的职责,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对待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坚持认真、仔细、合法合规的品质,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这也与集团财务团队建设对每个财务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 观看了第一集《人心向背》后,我深刻认识到对于每个人,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不忘初心,时刻都不能放松。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珍惜、热爱本职工作,自觉主动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处理好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方针政策和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确保财务处理的正确性。只有熟悉了准则、具备了娴熟的会计技能,才会遵循准则、坚持准则,做到客观公正。 其职能也要求财务人员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财务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 财务工作必须以法律法规、集团制度及内控要求为指导,以会计处理为载体,正确处理好公司与个人利益关系,把好收付关口。财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会计法》和相关的会计要求,依法依规办事,做

到公司管理上以集团利益为主。 财务工作又是与钱、财、物紧密相联,这就要求国企财务人员在职场中必须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公私分明,以国有资本利益重于一切为原则。自己作为一名国企党员忠实履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不忘初心;廉洁是一种境界,自律是一种力量。 专题片增加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中所展现出党的自信自律的决心,必然会促进国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中国梦”必能实现。 党员观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体会二 近日,土城路社区党支部组织观看了电视反腐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该专题片分为《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四集。透过观看,土城路社区党支部全体党员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体会颇多。 一是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 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我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我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不断提升自我人生境界,养浩然正气,恪尽职守,传道解惑,育桃李芬芳,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专题]。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2016年范文,小编为你推荐。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2016年一:说起“廉洁”最早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提到了。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反腐倡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为此省教育厅为了贯彻落实中纪委、教育部和省纪委关于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部署要求,编写了此书,这是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普及廉政文化、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学校是知识荟萃的殿堂,人才成长的摇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不仅关乎下一代的素质,而且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古往今来,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怀着一颗圣洁的心从事着这项伟大的事业。 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一些社会负面影响也逐渐渗透进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家对教育投

入日益增大,教育系统必然成为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面向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洁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廉洁从教。即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其实这些就是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范畴,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需依法执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修身养性,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 以后的教育生涯还很长,我一定会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通过修身养性,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廉洁从教、反腐倡廉从自我做起,树立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2016年二:不知从何时起,教师这一曾经最圣神而光辉的职业,却也落满了俗世流言的灰尘。一时间,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天上堕入人间,从道德与智慧并重的化身退化为平庸的众生,甚至于奸邪的恶魔。早些年流传的一个关于社会“七匹狼”的段子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公检法,国地税,人民教师,。悲哀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竟然与地痞流氓的混为一谈,真不知万圣师表的孔老先生九泉下如若有知,又该作何感想?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三篇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三篇 先哲孔子有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是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对下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感染力、执行力。从古到今,领导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执行力。“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有效工作方法。 治理文山会海、不搞迎来送往、压减“三公”经费开支、厉行勤俭节约、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党的以来, __围绕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举措频出,动作之快、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影响之广泛、效果之明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大举措面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然而,有的同志存在“松口气”“歇一歇”“没关系”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加大作风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 带头学习,率先在“知”上求深入。“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生活态度和工作需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

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努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模范。要时刻感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及时学习了解新知识、新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带头律己,率先在“严”上立标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廉洁自律的实质是领导干部的自我革命。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线”,也要守住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要时刻反思自己,坚持修身养德、砥砺信念,对于思想防线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发挥表率作用,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以“八项规定”为标杆率先垂范,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干净正派。“一把手”要率先垂范,切实负起责任,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让身边人员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带头示范,率先在“实”上见成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意识,出发点在“实”,落脚点在“干”。抓工作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带头真抓实干,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格,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把国家各项惠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领导干

课堂永远在路上双优课表彰会发言稿

课堂永远在路上双优课表彰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抛砖引玉,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等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一次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课堂,永远在路上》。 (一)信任学生是最大的智慧,做一个智慧的“懒”教师 07 年刚到北辰,带有很浓的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是我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在平时注意锻炼普通话的同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把说话的权利给学生呢?让学生当我的老师,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讲的我都不讲,把评价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们去讲、去评,在我这个“傻老师”面前一展他们自信的风采。“无心插柳柳成荫”,优异的成绩和质量让我不得不反思这一“懒惰”行为:如果我们很强势,学生必然无奈的成为了“弱势”;如果我们适当的“傻”一些,学生就会聪明多一些;我们适当“懒惰”一些,学生就会勤快一些;这样我越来越有机会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多元智能,共同创设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把枯燥的政治课上成他们喜欢的演讲课、自信课、幸福课、表演课、游戏课。 (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一个“内涵式发展”的“慢” 教师

如果教育可以比喻成马拉松比赛的话,慢是教师的一种心里状 态--- 思考、从容;用智慧去瓦解手忙脚乱的琐事、用静心成长对 峙急功近利的肤浅;磨刀不耽误砍柴的工,注重内涵发展; ①慢在实事求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我们不断否定我们的传统课堂,我们不断追求课堂模式的改变、学法的变革,我们抱着“师夷”的心态学习他人,孰不知我们会不会又一次的陷入课堂的 “一厢情愿”,我觉得再好的模式如果属于一厢情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每接一个新班,我会各种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学生们商量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让课堂真正属于我们的孩子。 ②慢在精益求精 ⑴备课要充分,注意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之间的 关系; ⑵上课要到位,注意正确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⑶作业要合理,注意正确处理必要的作业与学生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⑷指导要及时,注意正确处理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之间的关系; ⑸评价要多元,注意正确处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进行备课、上课、作业、指导、评价等教学环节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种认真、从容的态度,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改革在高铁的轨道上安全驰骋。 ③慢在尊重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抽象的学生”,每一个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行走在路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行走在路上”。 首先,我想与各位分享一组图片。第一张,像不像下雪 告诉大家,这是2010年的6月10日,高考刚刚结束两天。在湖北某地的一所中学校园里,参加完考试的高三学生将积攒多年的教材、辅导资料通通撕碎,抛向天空。这些年轻人,选择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和自己寒窗苦读的时光告别。 再来看这张,这是2012年,地点是在陕西省。 下一张,这是去年,发生在河南。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份。“高考撕书”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媒体现象,几乎年年见诸报端。我看过一个报道,甚至将“高考撕书”称为一种惯例。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我想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读书,让我们的孩子如此之苦为什么读书,让我们的孩子要狠狠“撕碎”,抛之脑后 下面,我想用十分钟的时间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思考。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怎么了 时间要拉回到8年前,也就是2008年。虽然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出现撕书、吼楼这种极端的事件,但“厌学”、“逃学”的问题已经有些苗头。现在回想起来,学生逃避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我概括为纪律问题,主要表现有在课堂上随意说话、在课堂上随意乱动、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在课堂上故意扰乱其他同学学习、在课堂上损坏公物等。 第二种情形,我概括为参与问题,主要表现有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在课堂上听音乐、拒绝回答问题等。 第三种情形,我将之称为延伸性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将课堂上积累的负面情绪代入到课下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对作业不认真、对考试不重视等情况。这是课堂表现在课下学习活动中的延伸。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时的我十分迷茫。 2008年的9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终于迎来了改变的契机。在王局长的领导和教育办的支持下,我们学校正式启动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找到了学生“厌学”、“逃学”问题的症结,也终于找到了光明的教育之路。 现在回过头再分析,我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没有采取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当时采取的两种授课模式: 其一是传统型课堂授课模式。既将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配合以大量的课堂练习和频繁的随堂测验。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十分直观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求不高,且能充分保证教学进度,与应试教育的环境完美匹配。所以,看起来地位很难撼动。但是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他么学习方法机械,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影响了长远的思维能力建设。

《永远在路上》 心得体会

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几天,按上级要求和学校安排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

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败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败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黄伟 2016年10月25日

学习永远在路上研讨会感悟

学习永远在路上---研讨会感悟 马丽丽 9月中旬我们地理组参加了市实验中学举办的"同课聚核心素养,异构竟教学风流”主题研讨会,地理学科观摩课内容的高二地理《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会上有四位老师参与公开课的展示活动,咱们学校的王晶老师代表地理组参加了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上海华东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大庆实验中学和佳木斯一中等学校老师参加这次研讨会,王晶和上海老师的公开课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王晶老师精心准备这节课,教学方案反复推敲,力求完美。马校长和我听了第一次试讲后,原来的教学设计全部推翻。存在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记。 2、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3、核心素养立意的地理教学特色不鲜明。王晶听取我们的建议后,马上修改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在高二、高三的文科班进行多次试讲,可以说是集地理组全体老师智慧打造了王晶老师这课。 在研讨会上,上海华东师大附中对这节课高度赞赏,主要的亮点有 1、运用地理学科思想引领教学,如抓住学科综合性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2、教材挖掘有深度:对本课重点部分---梯级开发实施的小切口深挖掘策略,设问有梯度,逻辑严谨,利于思维建模。通过公开课反复的试讲、评课,对地理组老师的业务能力都是一个提升. 上海华东师大附中地理老师公开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江南小女子婉约灵动,教学方法灵活,文化底蕴深厚。以蓝色多瑙河的音乐背景创设情景展开河流的教学,引导学生绘制田纳西河的地形剖面图,探究流域开发的条件;在河流的平面图上,引导学生画图探究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地理课特色鲜明。这节课如行云流水,在润物细无声中,很好诠释了地图技能(实践力)、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地理核心素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贯穿于整节课,不是表演学习,而是深度学习。亲身感受华东师大附中及衡水中学老师的现场教学后,我感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教学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差距。自己很受启发,有一些感悟: 一、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大家知道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容量大速度快,利于教师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学生象个速记员一样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缺少思维的深度,不符合当前核心素养教育发展的方向。核心素养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任务是通过锤炼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科内涵.,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也不符合教育规律.著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金字塔学习理论.美国国家教育实验室通过长期实验,得出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记忆效果。在塔尖,“听讲”,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以上四种学习方式都属于被动学习。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可见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通过前几天期中考试,我们欣喜看到,在实施三步领学教学改革后,在地理课堂合作探究后,经常作为学生代表上前展示的讨论成果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其中高2班的杨越同学以86分地理成绩在五校联盟中排名21名。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点点成效。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被动接受学习,把课堂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咱们学校的教学改革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四篇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四篇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最近观看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落马大老虎周本顺的忏悔和反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祥和畅顺的寓意,父母给周家四兄弟分别取名,但排行老四的周本顺却最终没实现家人的愿望。对于自己的落马,周本顺在片中称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落到这种结局!来自贫寒之家的他,从小就痛恨贪官,最后自己却成了贪官,真是对自身莫大的讽刺! 通过周本顺案例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放松了对家属的要求,借用子女名义敛财,没有守好门户管好身边人,是他犯下大错的一个重要原因。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利用领导的权力干违纪违法的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须知,贪婪的身边人往往是领导干部滋生腐败的催化剂。 要管好身边人,领导干部首先要管好自己,自身净才能身边清,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和过硬的素质,来引导影响身边人,领好头带好队伍。同时,要主动净化身边的生活圈和朋友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其次领导干部在原则面前要六亲不认,严防身边的苍蝇、蚊子。为身边人设置高压线,谨防身边人借权寻租,多敲警钟,常打预防针,增强其免疫力。从而避免自己信得过的身边人干些信不过的事出来。 拒腐防变,需从守好门户开始,从管好身边人做起!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二) 这两天,我上网看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已观看的《人心向背》和《以上率下》这两集中,当看到一件件首次公开的内容事件和一个个落马者的忏悔反思,我想每位观众内心都会受 到震撼。这些落马的党员干部,随着职位步步升迁,在纪律和法 律面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触碰了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以身试纪,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悔恨一生,正如李春城忏悔时说的那样: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作为纪检干部,要做好表率,切实增强四种意识,切实维护 党章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牢记党章赋予我们的职责,坚持 抓早抓小、严管就是厚爱的执纪理念;要在执纪中敢于担当、敢于 执纪、敢于监督,决不能有放一放,缓一缓的思想;要自觉遵守党 章党规的各项规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三) 论语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 规律: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 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 领导干部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 建设着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出清退购物卡、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严禁公款购买月饼、不搞节日迎来送往、亲企业关系、厉行勤俭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一: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开播八集反腐力作《永远在路上》电视记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专题]。 表明了党中央对全党认真贯彻中纪委八项规定的决心和信心,表明了解决党风问题,政风问题,民风问题永远在路上,永无止尽。 观看了第二集专题片《以上率下》。 以上率下讲的道理就是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越要时刻正身修为,身先士卒才能带好下属。 该专题片以详实的资料,说明了以上率下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性。 不让老百姓干的事情、干部不能干;不让干部干的事情、领导干部不能干。 领导干部带头行正,其它人员不敢不正;中央带头廉洁从政,各级地方不敢不廉政,这是无声的命令。 该集专题片通报了原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和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等违反八项规定、顶风违规、违纪、违法的犯罪事实。

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零容忍。 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底线失守,就会给所在的地区和部门、单位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正风肃纪,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我们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就会健康发展。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取得革命胜利除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外,还在于我党我军有铁的纪律,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约束,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才建立起了新中国。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们党带领我们奔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首先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不正的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的、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引领示范,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树立起来,党心民心凝聚起来,真正形成推动改革发展强大的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二: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本片采访拍摄了40位重要人物,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