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时活页训练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时活页训练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时活页训练

1.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的是( )

A .将40 g NaOH 溶于1 L 水所得的溶液

B .将80 g SO 3溶于水并配成1 L 的溶液

C .将0.5 mol·L -1 NaNO 3溶液100 mL 加热蒸发掉50 g 水的溶液

D .含K + 2 mol 的K 2SO 4溶液

解析:选B 。要想知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要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A 、C 、D 三项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B 项中SO 3溶于水生成H 2SO 4恰好为1 mol ,溶液的体积为1 L ,故c (H 2SO 4)=1 mol·L -1。

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 .可用四氯化碳萃取出碘水中的碘,但不能用酒精

C .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 .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解析:选B 。A 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容量瓶是不耐热的仪器,错误;C 中玻璃棒搅拌可能损坏滤纸而使过滤失败;D 的操作引入新杂质NaCl 。

3.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铝离子浓度为0.1 mol/L ,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 ,则混合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为( )

A .0.15 mol/L

B .0.3 mol/L

C .0.45 mol/L

D .0.2 mol/L

解析:选A 。在混合溶液中与Mg 2+结合c (SO 42-)=0.3 mol·L -1-

0.1 mol·L -1×32=0.15 mol·L -1,故c (Mg 2+)=c (SO 42-)=0.15 mol·L -1。

4.配制100 mL 1.0 mol·L -1 Na 2CO 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10.6 g 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 .称取10.6 g 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 蒸馏水,搅拌、溶解

C .转移Na 2CO 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 .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解析:选D 。10.6 g 无水碳酸钠应加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

璃棒搅拌溶解,不能直接加入到100 mL 容量瓶中,溶解后的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100 mL 。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称量4 g NaOH 配制0.1 mol·L -1NaOH 溶液1000 mL 时,砝码错放左盘

D .NaOH 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

解析:选D 。A 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 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 项由于所称NaOH 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 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 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6.将5 mol·L -1盐酸10 mL 稀释到200 mL ,再取出5 mL ,这5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05 mol·L -1

B .0.25 mol·L -1

C .0.1 mol·L -1

D .0.5 mol·L -1

解析:选B 。根据稀释定律: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列式,5 mol·L -1×10 mL =c (稀溶液)×200 mL ,解得

c (稀溶液)=5 mol·L -1×10 mL 200 mL =0.25 mol·L -1,从中取出5 mL ,浓度

不变。

7.将153.5 g 由NaCl 和MgCl 2混合而成的盐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测得溶液中的Cl -浓度为3 mol·L -1,则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 mol·L -1

B .1 mol·L -1

C .0.5 mol·L -1

D .0.1 mol·L -1

解析:选B 。n (Cl -)=3 mol·L -1×1 L =3 mol 。

设NaCl 的物质的量为x ,则MgCl 2的物质的量为:3 mol -x 2

。由58.5 g·mol -1x +95 g·mol -1×3 mol -x 2

=153.5 g ,解之得x =1 mol 。 所以c (Na +)=n V =1 mol 1 L =1 mol·L -1。

8.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

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a 22.4 mol·L -1

B.ab 22400 mol·L -1

C.ab 22400+36.5a

mol·L -1 D.1000ab 22400+36.5a

mol·L -1 解析:选D 。据公式n =V (标况)22.4 L·mol -1

得,n (HCl)=a 22.4 mol 。由于m (溶液)=n (HCl)×M (HCl)+1000 g ,所以V (aq)=m (aq)ρ(aq)=

a 22.4 mol ×36.5 g·mol -1+1000 g

b ×1000 g·L -,最后根据

c =n V 得,c =1000ab 22400+36.5a mol·L -1。

A .萃取法

B .升华法

C .蒸馏法

D .分液法

解析:选C 。由表可以看出,甲和乙的溶解性相同,所以不能用分液法;但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以用蒸馏法分离。

10.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 g 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恰好扩大一倍,体积变为62.5 mL ,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2.2 mol/L

B .4 mol/L

C .5 mol/L

D .6.25 mol/L

解析:选B 。设稀溶液的溶液质量为m ,首先列式:m ×14%=(m -50 g)×28%,解得m =100 g ,溶质KOH 质量为14 g ,n (KOH)=0.25

mol ,则c (KOH)=n (KOH)V [KOH(aq)]=0.25 mol 0.0625 L =4 mol/L 。

11.有下列化学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 ③药匙 ④烧杯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 ⑧细口试剂瓶 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 -1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

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______。

②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______。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

⑤定容时俯视液面:______。

解析:(1)求需要的浓H2SO4的体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设需浓H2SO4的体积为x,则:

0.5 L×1 mol·L-1×98 g·mol-1=x×1.84 g·cm-3×98%,解得x=27.2 mL。

(2)根据配制溶液的顺序:①计算②量取③溶解

④移液⑤定容摇匀⑥装瓶贴标签,可知所用仪器的先后次序是:⑤④②⑥⑦⑧⑨。

(4)误差分析根据c(H2SO4)=n(H2SO4)

V来分析,①中稀释H2SO4的

烧杯未洗涤使得n(H2SO4)减少,c(H2SO4)偏低;②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冷至室温后V偏小,c(H2SO4)偏高;③摇匀后再加水,使V增大,c(H2SO4)偏低;④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时,对c(H2SO4)无影响;⑤定容时俯视液面,使得V偏小,c(H2SO4)偏高。

答案:(1)27.2(2)⑤④②⑥⑦⑧⑨

(3)往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用右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将其放正,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4)①偏低②偏高③偏低④不变⑤偏高

12.将24.4 g NaOH 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 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1)24.4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

24.4 g

40 g·mol-1

=0.61 mol。

c(NaOH)=0.61 mol

0.1 L=6.1 mol·L

-1。

(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219 g/mL=121.9 g。

NaOH 的质量分数为:24.4 g

121.9 g×100%≈20%。

(3)由于溶液是均匀的,所以这10 mL溶液与原100 mL溶液相比,NaOH 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及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但NaOH的

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1

10。

(4)1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1,稀释到100 mL以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1÷10=0.61 mol·L-1。

答案:(1)6.1 mol·L-1(2)20%

(3)6.1 mol·L-120% 1.219 g/mL 2.44 g

0.061 mol(4)0.61 mol·L-1

13.实验室配制250 mL 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无水BaCl2晶体,第二阶段:溶解、配制0.1 mol·L-1的BaCl2溶液。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A.将游码拨至0.2 g处;B.将游码拨至“0”处;C.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

F.在右盘上放置5 g砝码。

(1)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B→()→()→A→()→()→()

(2)在E操作中,只缺少量晶体时,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 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即可得到0.1 mol·L-1BaCl2溶液。

(4)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5)100 mL容量瓶中盛有100 mL 0.101 mol·L-1的BaCl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100 mol·L-1的BaCl2溶液,所选用的仪器有:10 mL量筒、1 mL移液管(可准确移取0.10 mL~1.00 mL溶液)、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为:调零→放砝码→调游码→加物品→取物品→取砝码→游码回零。

(2)只缺少量晶体时,应用右手轻轻拍打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药量。

(3)溶解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4)误差分析根据c=n

V=

m

MV,由m、V的大小判断。A将砝码放

错位臵后,所称取的BaCl2为4.8 g,故偏低。B无影响,C摇匀后再加水即增大了溶液体积,故偏低。D不振荡,溶液不均匀。

(5)如果稀释较大倍数,可选用适宜的容量瓶稀释至相应的体积,但现在浓度改变较小,故只能吸取过多的溶质,然后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现过量的BaCl2仅为100 mL×10-3L/mL×(0.101 mol·L-1-0.100 mol·L-1)÷0.101 mol/L≈1.00 mL。

答案:(1)C F E D B

(2)左手拿药匙,用右手轻轻拍打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药量,使天平平衡

(3)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

(4)AC

(5)用1 mL移液管从容量瓶中移取1.00 mL BaCl2溶液,然后再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即得0.100 mol·L-1的BaCl2溶液

14.用98%的浓H2SO4(ρ=1.84 g/mL)配制1∶5的稀硫酸(ρ=1.19 g/mL),求这种硫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根据体积比浓度的概念可知1∶5的稀硫酸,就是把1体积98%的浓硫酸溶解在5体积水中所配制的硫酸溶液。

设浓硫酸的体积为1 L,则水的体积为5 L,

则1 L 浓硫酸中有硫酸:

n (H 2SO 4)=m (H 2SO 4)M (H 2SO 4) =1.84 g/mL ×1000 mL ×98%98 g/mol

=18.4 mol ,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V =1.84 g/mL ×1000 mL +1 g/mL ×5000 mL 1.19 g/mL

×10-3 L/mL =5.75 L ,

c (H 2SO 4)=n (H 2SO 4)V (H 2SO 4)=18.4 mol 5.75 L =3.2 mol/L , w (H 2SO 4)

=98 g/mol ×18.4 mol 1.84 g/mL ×1000 mL +1 g/mL ×5000 mL

×100% =26.3%。

答案:1∶5稀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2 mol/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3%

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请查询公开课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找到学案及PPT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5)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待化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七、课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2、填写下表: 变式训练: 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B、2molNO和2molNO2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B、12g12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0H-的质量为17g/mol B、2N A个H2SO4的摩尔质量为196g/mol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如a克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g/mol B、 g/mol C、 g D、 N A 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O2的质量是32g,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B、 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8、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18.9g HNO3 B、3.612×1023个HCl分子 C、0.1mol H3PO4 D、0.2N A个CH4 9、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化学实验安全 课时练习(教师版)

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课时练习 1.[北京市朝阳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运输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运输汽油车上,应该贴上易燃液体的标志,答案选B。 2.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C ) A.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D.蒸馏操作时,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发现未加沸石,应立即打开瓶塞加入沸石 3.[鄂尔多斯市2020-2021学年期中]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D ) A.烧碱——爆炸品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D.酒精——易燃品

4.下列各项中,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要求的是( B )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将使用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瓶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过程中加入碎瓷片 D.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 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5.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答案: D 6.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B ) A.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 B.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三学习过程: 1、在初中,我们用溶液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请描述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阅读课本14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2计算公式: 3符号:表示。 4单位:或 5注意: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例1: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练习巩固: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知识升华: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2 稀释公式: 例2: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反思总结:计算公式: ①②③

四.当堂检测练习: 1. 0.12mol/L的NaCl、MgCl 2、AlCl 3 三种溶液各500mL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 A.相同 B.无法比较 C.依次为0.12mol/L、0.24mol/L、0.36mol/L D.依次为0.06mol/L、0.12mol/L、0.18mol/L 2.若20g密度为d g/cm3的Ca(NO 3) 2 溶液里含有2g Ca2+则NO 3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mol/L B. mol/L C.5d mol/L D.2.5d mol/L 3.用胆矾配制0.2mol/L的CuSO 4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50g胆矾溶于1L水中 B.取50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取32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再取无水硫酸铜32g溶于1L水中 4.由NaCl、MgCl 2和MgSO 4 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mol/L,Mg2+的 浓度为0.25mol/L,而Cl-为0.2mol/L,则SO 4 2-的浓度是( ) A.0.2mol/L B.0.4mol/L C.0.3mol/L D.0.1mol/L 5.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A.32.1% B.14.8mol/L C.34.7% D.18.4mol/L 6.已知98%的H 2SO 4 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 的H 2 SO 4 物质的量浓度是( ) A.大于9.2mol/L B.等于9.2mol/L C.小于9.2mol/L D.不能确定 7.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 NaOH溶液,应取原 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 K 2 SO 4 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1L溶液中含有0.4N A 个钾离子 B.1L溶液中含有K+离子和SO 4 2-离子总数为0.9N A C.2L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1.2mol/L D.2L溶液中含有0.6N A 个SO 4 2-离子 9.下列溶液中的NO 3 -离子浓度与500mL1mol/LNaNO 3 中的NO 3 -浓度相等的是( ) A.100mL 2mol/L NH 4 NO 3 溶液 B.20mL 1mol/L KNO 3 溶液和40mL 0.5mol/L Ca(NO 3 ) 2 溶液混合 C.50mL 1.5mol/L Al(NO3)3溶液 D.150mL 0.5mol/L Mg(NO 3 ) 2 溶液 10.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 为 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讲解、比较、练习、实验、归纳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运算。第二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与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第三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容量瓶(500 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滤纸、Na2CO3固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引言]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 板书] 第一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量浓度 [ 问]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55 页第一部分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后回答。 [ 学生阅读,总结] [ 师] 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说 出它的符号是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课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

物质的量练习(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时训练——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1.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1. 在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下列相关水的物理量中,不随取水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物质的量B.水的摩尔质量C.水的质量D.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2.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B. 摩尔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指含有微粒数的多少 3. 下列相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 1mol O B. 1mol O2 C. 1mol氧 D. 1摩尔苹果 4. 在0.25mol Na2SO4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约为() A. 1 B. 0.25 C. 6.02×1023 D. 5×1023 5.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1)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2)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3)它们所含的C电子数目之比为1:1 (4)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5)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6. 对1mol H2O的说法准确的是() A.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B.含有6.02×2×1023个氢元素 C.含有6.02×1023个氧D.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7. 某盐的溶液中含有Na+、Mg2+、Cl-、SO42-四种离子,若Na+为0.2 mol, Mg2+为0.4 mol, Cl-为0.4 mol, 则SO42-物质的量为() A. 0.1 mol B. 0.3mol C. 0.5mol D. 0.15mol *8. 2.0g AO32- 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3.01×1022个,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B. AO32-的摩尔质量为80g C. 2.0gAO3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 D. H2AO3一定是强酸 9. 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它以物质所含基本粒子的多少来衡量物质的多少。通过它 能够把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的等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10. 国际上规定,质量为kg 12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为1摩尔,这个数称为常数,常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优质导学案.doc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5页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

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2时=()分4时=()分4分=()秒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二、比大小 4分○40秒3时○100分210秒○5分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 了解事故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法,所以,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从实验推开高中化学的大门吧。 【多媒体播放】《憨豆先生爆笑之化学实验》,让学生谈谈观看完视频后的感想。

三年级上册数学.1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9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和熊二相互争辩自己的用时比较少,它俩谁也不服谁。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时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 (一)单位换算。 1.探究时分的换算。 (1)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时少?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预设1:熊大用时少,因为熊二用了120分钟这么多。 预设2:熊二用时少,因为熊大用的时间是以小时作单位的呢! 预设3:无法直接比较,单位不相同。 预设4:用时一样长。可以换算成一样的单位再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用时一样长?2小时等于120分钟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师:看来熊大和熊二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你明白了吗?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2)师:5时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时是60分,5时是5个60分,也就是300分。 2.探究分秒的换算。 师:180秒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要看180里有几个60,就等于几分钟。用减法解决,180-60-60-60=0,所以180里有3个60,180秒=3分。 3.练一练。【教学提示】 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关注学生是否发现其中的问题,能否结合已有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经验。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 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 3.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由于高一学生化学科学意识还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同时《物质的量》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要使学生感兴趣、完全理解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化学概念,需要多联系生活,通过举例,把理论性知识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通过例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采用设置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 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化整为零,化大为小) 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 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 深入到化学: 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 2Na+2H2O=2NaOH+H2↑ 质量:46g 36g 80g 2g 微粒数:? ?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 (质量)(分子数) 【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

【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是n,其单位 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 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易爆、易腐蚀性和有毒性的。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如下: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每个实验步骤中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 2.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水、电、气使用完毕立即关闭。 3.取用药品要选用药匙等专用器具,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防止药品接触皮肤造成伤害。 4.具有易挥发和易燃物质的实验,应在远离火源的地方进行。 5.有毒试剂(如氰化物、汞盐、钡盐、铅盐、重铬酸钾、砷的化合物等)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应倒在废液缸内。 6.若使用带汞的仪器被损坏,汞液溢出仪器外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指导处理。 7. 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应避免溅落在皮肤、衣服、书本上,更应防止溅入眼睛内。 8.未经许可,绝不允许将试剂或药品随意研磨或混合,以免发生爆炸、灼伤等意外事故。 9.充分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 10.实验室所有药品不得携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应交还给老师。 二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少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③防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Na、K除外)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 (2)常用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大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或沙子盖灭 浓硫酸沾 到皮肤上 少量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较多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NaHCO3溶液 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硼酸溶液 浓酸洒到桌子上应用NaHCO3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浓碱洒到桌子上应用稀醋酸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酸或碱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存放 危险化学品常分为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图形标志,如:

第1课时 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1、一些偶然事故的处理: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用。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 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剩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3)液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液体通常盛在里. 先拿下瓶塞, 放在桌上. ①倾倒:标签向,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 ②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读数。 ③滴管取液体:用手指捏紧橡胶头,赶出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 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试管,用拇指和食指捏挤橡胶头,试剂便滴入试管。 ④使用滴管时要注意: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或,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头;不要把滴管当在实验台,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净。 2、加热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时用旁边同学的酒精灯点燃? ②酒精少于1/3时,用于加热会有什么后果? ③直接用口吹灭酒精灯? ④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试管体积多少? ⑤热的容器直接放实验台或直接用水冲洗? ⑥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应该 3、气体收集 气体收集的原理: (1)调零防腐 先调节天平,潮湿或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中称量,其他药品用大小一样质地相同的 (2)左物右码 左盘放,右盘放 (3)先大后小 取用砝码先取质量大的,再取小的 (4)归零放盒 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 三.提出疑惑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 问题1:一个个的水分子看得见吗?数得出吗?问题2:怎么比较谁喝的水多? 2、我们在初中学过了化学方程式,你能说出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吗? ,方程式中的系数2是什么意义?我们如何取用二个碳原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

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1、0.5 molNa2SO4中含有________mol Na+;_________SO42-;___________mol O。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较多。 B:1 mol 大米含有6.02 ×1023米粒。 C: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D:1 mol Na变成Na+失去的电子数为 6.02 ×1023个。 3、有如下物质,按要示填空: ①0.7 mol HCl ②0.2 mol NH3③3.01×1023 H2O ④6.02×1022CH4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分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比较上述物质所含H原子数的多少,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目的要求】: 1.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意义. 3.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能够掌握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5.学生抽象思维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重、难点】: 对物质的量及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类比推理,启发探究.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摩尔有关概念及内涵 【教学过程】: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微观粒子的数目和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方法聚微成宏的方法.) 提问1:我们如果想知道这堆大米中一粒大米的质量,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呢?引导: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解决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利用托盘天平如何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积小成大,聚微成宏)讨论结果: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他们一粒的质量,但是称出100粒的质量却是及易办到的. 想象一下:如果货币只剩下一角硬币一种,假如你去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你得带 多少硬币呢?那会怎么办? 1000个一角硬币可以用100元这个“集团”的概念来表示,3.01×1023个硅 原子你能用一个类似的“集团”来表示吗? 提问2:你能数出500g大米里有多少粒米,那你知道500g水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吗?(提示学生:我们很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 ) 点燃 提问3:反应 C + O2=== CO2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是否:1克1克2克呢? 反应是按比例:12克32克44克------------宏观质量(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