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扩容(五期)工程”等七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简本)

建设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

编制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608号

2015年11月南宁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 (1)

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 (1)

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 (2)

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 (2)

1.3.1评价技术路线 (2)

1.3.2评价内容 (2)

1.4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3)

1.5评价目的 (3)

1.6评价标准 (3)

1.7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4)

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6)

2.1建设项目概况 (6)

2.1.1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6)

2.2工程分析 (6)

2.2.1 GSM移动通信原理和工作方式 (6)

2.2.2 基站组成及其它 (9)

2.3污染因素分析 (9)

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11)

3.1典型基站的选取 (11)

3.2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11)

4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3)

4.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3)

4.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3)

5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14)

5.1环境管理 (14)

5.2污染防治措施 (14)

6 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分析 (15)

6.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5)

6.2规划相符性分析 (15)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6)

8环境风险评价 (17)

8.1环境风险识别 (17)

8.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7)

9 结论 (18)

1总论

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同时用户对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拟对WCDMA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扩容及优化资源配置,对LTE-FDD及TD-LTE无线网进行专项覆盖,以强化该网络在全区的布局,扩大其覆盖区域。

本期基站新建工程包含: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扩容(五期)工程、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TD-LTE(第二阶段增补)无线网工程、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LTE-FDD试验网(第二阶段增补)无线网主体工程、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56个重点城市校园和营业厅TD-LTE专项覆盖工程、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高铁动车覆盖专项工程、2015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一期工程、2015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二期工程等共七项工程(以下简称“七项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单扇区额定发射功率为20W,单扇区实际发射功率为10W。配用双极化定向发射天线,天线增益为16dBi ~18dBi。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以及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名录》的相关规定,2015年4月项目业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委托具备相应环评资质的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就该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到环评任务后,认真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征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工程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定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了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同时开展了本工程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类比评价;对本工程的噪声、生态等环境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

1.2 编制依据

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第33号令,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

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8号,2006)。

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

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

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

4)《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

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提供的项目相关设计材料。

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

1.3.1评价技术路线

本环评报告评价的技术路线为:根据拟建基站的电磁辐射背景监测数据,判断基站的建设是否具有电磁辐射环境容量,采用模式估算和类比预测的方法对基站建成后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同时对已经建成的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

根据《信息产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协调会纪要》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同意沿用20%基站比例开展环评本底测试”,同时根据广西环保厅关于基站抽测的要求,综合考虑后确定本工程基站的抽测比例不低于20%。根据典型基站的监测结果并结合电磁辐射理论计算来评价中国联通广西公司“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扩容(五期)工程”等七项工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1.3.2评价内容

a) 对评价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水平调查及评价;

b) 对抽测比例不小于20%的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

c) 通过理论模式计算和类比监测分析基站投运后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d) 采用公共媒体公示(报纸、网络及现场公告)的方式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总结公众的意见并给出是否采纳的结论;

e) 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建设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建议。

1.4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基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扬尘、施工生活垃圾、施工废水、施工噪声等。运行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基站天线向周围环境发射无线电信号产生电磁辐射;基站空调设备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由于所有基站均为无人值守,基站运行期间不存在废水、废气污染。

1.5评价目的

a)通过对中国联通广西公司“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扩容(五期)工程”等七项工程的污染源分析、周围环境敏感点及电磁辐射污染源分布调查以及对典型基站的电磁辐射的现状监测,采用预测计算与类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b)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小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c)从环保的角度判断典型基站站址选择是否合理。

1.6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1)环境中电磁辐射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公众曝露:公众所受的全部电场、磁场、电磁场照射,不包括职业照射和医疗照射。

场量参数:0.1MHz~300GHz,场量参数指任意连续6min内的方均根值。另外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功率密度的瞬间峰值不得超过所列限

值的1000倍,或场强的瞬间峰值不得超过所列限值的32倍。

表1.6-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 10.3—1996)中第4.1款规定: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总和,即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现为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2)单个项目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标准

为使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规定值,《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 10.3—1996)中第 4.2款规定: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非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审批的项目,可取场强限值的1/5,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本工程单个基站的电场强度的评价标准为 5.4V/m,功率密度评价标准为0.08W/m2。

1.7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第3.1.2规定:

发射机功率P≤100kW时,评价范围应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对于有方向性天线,按照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内评价到0.5km。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5.3监测点位的选择规定:

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

根据上述规定、本工程基站的发射功率(≤40W)以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

情况,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500m的范围,重点关注50m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基站周围50m以内的居民、办公区等环境敏感点,确保因本项目产生的电磁辐射而造成的公众受照射剂量低于表1.7-1中的安全限值,以保护基站周围公众身体健康。

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中国联通广西公司“2014年中国联通广西WCDMA无线网络扩容(五期)工程”等七项工程(简称“七项工程”);

建设地点:广西区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百色、贵港、河池、钦州、梧州、北海、崇左、来宾、贺州、防城港共14个市;

建设内容:新建及扩建基站共4165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基站机房、基站杆塔,增加相关基站发射设备等;其他共杆塔基站仅新建机房(或与其他单位共用机房)及增加相关发射设备。

建设性质:新建。

2.2 工程分析

2.2.1 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2.2.1.1移动通信原理

基站和移动台设有收、发信机和馈线、天线等设备。每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主要由发射功率、基站天线的高度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传播条件决定。移动交换中心主要用来处理信息的交换和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大容量移动电话系统可以由多个基站构成一个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过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就可以实现在整个服务区任意两个移动客户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线与公众电话局连接,实现移动客户和有线电话客户之间的通信,从而构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当移动用户拨号呼叫其他用户后,基站将收到的无线呼叫信号送给移动交换中心,由网络子系统鉴别、判断是否为网内用户,如果是,交换中心则会选择一条语音通道,并通过基站发送信号告诉移动用户。当移动用户收到信号并调谐到指定信道后,通过基站告诉移动交换中心做好通话准备。如果被叫用户线路或信道空闲,移动用户即可接到回铃声,用户之间便可开始通话。

2.2.1.2 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按其使用频率,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和中继四种。移动公众通信网采用双工方式进行工作。双工通信方式是指在两个地点使用两个频率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一种工作方式。移动台必须使用天线共用装置或两根天线。进行双工通信时,A台发射机调谐于频率F1,用频率F1发射A台话音信号,同时A台接收机调谐于频率F2,接收B台发射的话音信号F2;而B台同样用接收机B接收F1话音信号,用发射机发射F2话音信号。这种工作方式,要规定发射频带与接收频带的一定间隔,以减少收发间干扰。当多个移动台相互通话时,要采用多个频率以双工方式工作。

移动通信基地台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地台位于蜂房正六边形的中心,称为“中心激励”方式;另一种是基地台位于蜂房正六边形的一个顶点上,称为“顶端激励”方式。“中心激励”方式基地台采用全向天线,投资少,比较经济。但是,同频道复用比不能选得太小,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同频道干扰,限制了每个小区可用信道。“顶端激励”方式的基地台,使用三个呈120度扇型覆盖的定向天线。这种方式投资较多,但由于采用了定向天线,发射时,对位于120度主瓣(电磁场呈三叶草状)外的同频道干扰小,接收时,对来自主瓣外的干扰信号衰减很大,允许以较小的同频道复用比工作,有利频率的复用。本工程采用的全部为定向双极化天线。

移动台MS

图2.2-1网络组成框图

说明:

1、双低噪模块包括2个带通滤波器:2个低噪声放大器和双路双离器。作用是将一对天线输入信号经滤波和噪放后分成两路信号分配至相应的收发信控制单元;

2、宽带/窄带合路能包括集成混合耗合器,负载,发射带通滤波器,它将两路/多路输出信号合成一路输出;

3、定向藕合器将两路输入信号混合后在—根天线上发射;

4、中功率双工器将—路发射信号主路射信号以节约天线馈线。

图2.2-2 基站工作原理框图

2.2.2 基站组成及其它

2.2.2.1基站组成

本项目基站一般由基站机房、基站设备、传输设备、动力设备、馈线、天线和天线支架等设备组成。基站设备主要由基站控制器件、收发信机(TRX)及其他辅助设备。

室内设备包括主机柜、辅助机柜、跳线、DDF架、传输设备、动力设备、开关电源、蓄电池、走线架和避雷器等。

室外设备包括馈线、铁塔和天线、天线支架。本项目天线均为双极化天线,类型有全向和定向两种。基站天线的架设分为自建落地、自建楼顶塔、自挂楼顶边和与其他单位共塔等几种情况。

2.2.2.2劳动定员

基站采用集成控制设备,实行无人值守方式。如有突发性故障时,工程人员立即赶赴基站修理。通常情况下为每月一次的常规维修及每季度一次的大检。

2.3 污染因素分析

1)施工期

本工程在塔桅和机房的建设过程中需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施工过程中会对

基站所在地的少部分区域的土地进行扰动,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景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运营期

移动通信基站由室外和室内两部分设备组成。室内设备有基站控制器,信号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双工器及部分馈线等。这些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已采取了较好的屏蔽措施,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室外设备有馈线和收、发天线。基站运行时其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使周围电磁辐射场强度增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影响,这是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

基站备用电源选用免维护密封蓄电池组,杜绝了漏液现象,机房地面不需要水冲洗,使用时也不会散发硫酸雾,因而不存在废水、废气的环境污染。

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评价

3.1典型基站的选取

为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具备环境特征代表性和工程特征代表性的典型基站进行现状监测和评价,典型基站的选取原则如下:1)优先选择与居民点等环境保护目标较近、可能易受民众投诉的基站;

2)考虑到城市的基站覆盖的人群多、密度较大,因此城市抽取典型的基站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的比例;

3)选择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背景值相对较高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比如附近有电信、联通或小灵通基站的站址优先选择;

4)设备类型、技术参数具有代表性。选取发射功率大、载频数较多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

5)选取典型基站时应考虑地域的代表性,按一定比例的选取典型基站。3.2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监测点位布设在以基站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 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因此,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为定向天线时,检测点位的布设原则上设在天线主瓣方向内。

2)监测项目

监测基站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现状值。

3)监测方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4)监测条件

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监测。

5)监测时间和频率

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若监测读数起伏较大时,适当延长监测时间。测量仪器为自动测试系统时,可设置于平均方式,每次测试时间不少于6min,连续取样数据采集取样率为2次/s。

6)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未建典型基站的功率密度背景值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4W/m2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电磁环境容量。

4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本工程在塔桅和机房的建设过程中需永久占用小部分土地,施工过程中会对基站所在地的少部分区域的土地进行扰动,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景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本工程基站大部分为楼顶塔,不需要征地建塔,少量落地塔每个只需要租地约20m2建设小型土建机房或活动柜机。因此,本工程对土地的扰动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4.2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基站运行期间,无人值守,无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产生。

基站设备主要为静运行设备,无强噪声源。

基站发射的电磁波是信息传播的有用信号,同时也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计算项目基站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可能电磁辐射影响,有必要采用模式计算的方法进行电磁辐射影响理论核算。

4.2.1 功率密度核算

a)计算模式

本工程移动基站的电磁功率密度的预测计算将根据采用《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由此核算出不同距离处的功率密度值。

4.2.2 天线轴向面满足管理约束值(功率密度为0.08W/m2)的距离计算

根据模式估算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在基站水平控制距离和垂直控制距离之外,由单个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水平将小于0.08W/m2。因此本期工程公众活动区域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对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在基站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基站周围的建筑物只要满足水平控制距离或垂直控制距离即可。根据基站实际建设和运行情况,采取该措施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并与基站网络优化的技术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因此,对基站采取保护距离的措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是可行的。

5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5.1环境管理

在基站运行期间,根据基站的环境特点应配备专业(兼职)环保管理人员,其职责为:

(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监督管理计划;

(2)配合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基站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环境监测数据档案;

(3)密切关注基站周围的环境变化和基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4)协调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环保工作。

5.2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电磁辐射,鉴于基站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对其电磁波进行防护屏蔽,只能通过合理选址、增大有效防护距离和优化区域内基站辐射功率来满足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以达到在完善网络覆盖的同时,满足保护环境和保护公众的目的。因此,在基站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对基站周围的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尤其应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相关的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保护目标的影响。对运营期基站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为:

通过合理选址、优化基站发射功率来确保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

6 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分析

6.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期工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二十八项第8款:“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6.2规划相符性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章“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中第五节“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本项目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

此外,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当地通讯系统结构,提高移动通讯能力和和移动通讯的可靠性,改善通讯质量,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占用:位于农村或空旷地区的地面铁塔塔基和机房将永久占用土地,改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该类形式的基站对附近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产生一定的限制,降低了原有土地的利用价值。

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轻微噪声环境影响,此类影响随着施工和安装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本项目运行期间对周围产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经过现场测量、理论计算可知,这类环境影响程度较小,范围有限,不会对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干扰。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提高移动通讯能力和和移动通讯的可靠性,改善通讯质量,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

8环境风险评价

8.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预测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危险的爆炸品和化工产品,产生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在本项目运行期间,可能的风险事故为天线塔杆倒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此外,如果设备运行发生异常或设备的屏蔽不够完善会造成电磁波的泄漏和不必要的损耗,对设备安装和维护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

8.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在基站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证天线塔杆的稳固,防止塔杆倒塌。在运行过程中,还应加强基站巡视,即时消除隐患,同时加强移动通讯保护宣传,避免人为破坏事件发生。

设备运行发生异常或设备的屏蔽不够完善造成人身伤害的概率很小,对于此类风险事件,主要从管理措施上进行防范,加强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减小事故发生几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