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解读

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解读
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解读

·综述·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解读

赵达明1,王鹏2,李国伟1(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综合训练基地1.卫勤教研室,2.训练处,辽宁大连116017)

摘要: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是美军近十余年建立起来的战场急救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指南》则用于指导部队在战术背景下实施战场急救。TCCC将战场急救分为三个阶段———火力下救护、战术区域救护和战术后送救护。在确保战术得当的基础上,其技术重点在于针对“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致命性出血、张力气胸和气道阻塞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战伤止血带止血、战伤止血敷料填塞、抗休克、胸膜腔穿刺减压、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等。此外,烧伤补液、伤员保温、止痛与防感染等也是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鉴于美军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伤员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可以肯定地说,TCCC功不可没。

关键词: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解读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3.09.37文章编号:1671-3826(2013)09-0961-04

20多年前,美军从总结以往战争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战场急救是一种在战术背景下、在特定时间和环节中实施的急救,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实战要求的原则和方法。1996年,美国海军上校军医巴特勒撰写的《特种作战的战术作战伤员救护》(以下称《特救》)[1]在《军事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该文后来被视为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的理论鼻祖。

自2001年以来,美国国防部挑选若干专家组成战术作战伤员救护委员会,追踪战场急救发展,制定《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指南》(以下称《指南》),并结合实战经验对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

1TCCC的阶段划分与技术范围

1.1火力下救护即在敌方有效火力威胁下对伤员实施的救援。(1)对敌战斗。即要求尚能战斗的伤员进行火力反击;如有必要,身边或附近战友则要提醒伤员继续战斗。出于对自身武器装备的自信与依赖,美军非常注重以优势火力压制敌人,并将其视为火力下救护最重要的信条,即所谓“以优势火力反击敌人,就是最好的医药”。(2)伤员避险。即伤员自行隐蔽或提醒其隐蔽,或者将伤员转移隐蔽。如果伤员身处燃烧的汽车或建筑物内,战友将其解救出来,立即扑灭身上火焰。(3)止血技术。单纯从技术层面看,火力下救护能够采取的急救技术几乎仅有一项救命技术———止血。也就是说在战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对致命性外出血给予止血,包括提醒伤员自救止血,对肢体大出血以自救或互救形式扎止血带止血。值得注意的是,在火力下救护阶段,扎止血带方法十分简捷,即隔衣袖或裤腿在伤口近心端快速扎上止血带即可,不必直接扎在皮肤上及追求扎上止血带位置精准。

1.2战术区域救护指脱离敌方有效火力威胁后对伤员

作者简介:赵达明(1964-),男,辽宁丹东人,副教授,卫勤教研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战伤救治和急救装备教学与训练实施的急救。战术区域救护首先是立即给精神状态异常的伤员解除武装,其目的是防止伤员误伤自己和战友;其次是从《指南》列举的技术范围(表1)看,战术区域救护是TCCC 的核心。

表1战术区域救护技术范围

技术内容

维持气道仰头抬颏或托下颌,置入鼻咽通气管,恢复体位,环甲膜切开

处理呼吸障碍张力气胸胸膜腔穿刺减压,开放气胸密闭伤口

止血扎止血带(肢体),战伤止血敷料填压(肢体以外)

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或经骨通道,置入静脉留置针

使用止血环酸静脉输入止血环酸(预计需要大量输液伤员)

液体复苏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平衡液

预防体温过低伤员保温袋、加温液体(静脉输入)

处理眼部穿透伤快速视力检测、刚性眼罩

包扎包扎伤口

止痛口服莫比可、泰诺,含服芬太尼,静脉注射吗啡

固定夹板固定骨折

使用抗生素莫西沙星(口服)、头孢替坦或厄他培南(静脉输入或肌内注射)

处理烧伤见后述

心肺复苏见后述

其他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伤员进行语言交流(鼓励、安慰,向伤员解释救

护措施),填写TCCC伤员卡

1.3战术后送救护“战术后送”一词是美军近年使用的新军事术语,其形式有两种———医疗后送和伤员后送。前者指的是利用专用医疗机动运输工具(例如救护车)后送伤员。此类运输工具不具备作战用途,其上涂有红十字标识,其内配备急救装备、药材和医护人员。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战术后送应尽量采用此种形式。后者乃指利用非专用机动运输工具(例如汽车)后送伤员,其上无急救装备、药材和医护人员配备,但可能临时配备快速反应部队及有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后送救护属于医疗后送,其技术范围与前一阶段大体类似,但略有增加(表2)。

2技术重点

除外伤重不治,TCCC的重点是针对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致命性出血、张力气胸和气道阻塞等。2.1止血致命性出血是战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约占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85%[2],因此,止血无疑是TCCC的重中之重。

表2战术后送救护增加技术

技术适应证

置入胸腔导管张力气胸伤员经胸膜腔穿刺而症状无改善,并且预计后送路途较长给氧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伴有摄氧功能受到损害的创伤、无意识、创伤性

脑损伤、休克、伤员处于高海拔

输血失血性休克

使用便携式液体加温器体温过低或需要防止体温过低的伤员

穿充气式抗休克裤骨盆骨折(控制盆腔与腹腔出血)

2.1.1止血带尽管在民用领域尚存争议,然而止血带是战时四肢伤大出血首选救命器材,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肢伤是现代战争最常见的战伤,占各部战伤的30.8%,以越南战争为例,美军约有2500名以上军人因四肢伤大出血死亡,占9%,位居可预防性战伤死亡之首[3-4]。其实纵观自二战以来至所谓反恐战争初期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军在止血带使用上一直存在严重误区并因此付出惨重代价。这种状况直到2005年美军为单兵配备一条新式战伤止血带(图1),才发生根本扭转。其优点是肢体受力均衡,伤员痛苦较小,止血力度可调且持久。

美军止血带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1)适用于四肢伤严重出血或肢体离断伤员。(2)扎在伤口以上5 8 cm处,前臂和小腿出血可扎在肘、膝关节以上靠近关节处。(3)在伤员额头上标写字母“T”。(4)不能包起或遮盖止血带。(5)时间一般不超过2h,此后可尝试改用止血敷料加绷带包扎止血。(6)以下情况禁止松解止血带———使用止血带已经超过6h,休克,肢体断离。

2.1.2止血卡钳对于下肢近端离断和腹股沟损伤大出血,《指南》建议使用战伤止血卡钳(图2),通过压力盘压迫腹股沟韧带后的髂外动脉或腹股沟韧带下的股动脉,或者通过压力盘直接压迫腹股沟韧带下的外伤出血点。2.1.3止血敷料对于肢体特殊部位(腋窝、腹股沟)和肢体以外部位(头、颈、躯干)出血,《指南》建议采用战伤止血敷料填塞伤口。战伤止血敷料是一种含有高岭土成分的止血敷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没有明显副作用等优点。

2.1.4止血环酸止血带和止血敷料只能解决外出血,对内出血不起作用,而液体复苏又可能带来血液稀释、血凝块溶解破碎和再出血弊端,故《指南》建议使用止血环酸(目前限于特种作战部队)。两项大样本研究[5-6]均表明止血环酸有助于显著提升液体复苏伤员的生存率,在伤后1h 内应用止血环酸效果最佳,3h内应用效果尚好,但超过3h 应用则有害无益。尽管止血环酸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但在特定情况下还是要尽早使用,因为此时止血就是救命。2.2张力气胸张力气胸是继致命性出血之后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约占全部战伤死亡的5%[4]。《指南》规定:“对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并有明确或疑似躯干创伤伤员,可判断为张力气胸”。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伤员伤道入口都在胸背,少数可能在腹部、肩部甚至颈部。对张力气胸采取的救命措施是立即使用便携式胸膜腔穿刺针穿刺减压。

2.3气道阻塞与窒息战时伤员因气道阻塞与窒息死亡是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又一原因[2,4]。

在TCCC中,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的通气方法包括:(1)仰头抬颏或托下颌;(2)置入鼻咽通气管;(3)恢复体位或有利于维持通气的任何体位(例如前倾坐位);(4)环甲膜切开(美军一般选择纵向切口)。

一般来说,在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方面,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难以普遍采用。其原因在于:(1)只有高级医护兵(技术等级≥3级)掌握气管插管技术;(2)气管内如有血液则很难进行气管插管;(3)气管插管需要喉镜光源,夜间容易成为狙击目标。

2.4抗休克大量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后者也是伤员伤死的首要原因。抗休克基本措施有:止血、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建立静脉通道与液体复苏。

如果伤员有建立静脉通道指征,即可建立静脉通道。为满足快速补液需要,《指南》要求采用较粗的18号穿刺针建立静脉通道;倘若无法建立静脉通道(例如静脉塌陷穿刺困难),那么也可在胸骨柄建立经骨通道。此外,对于可能发生休克者,置入静脉留置针可备后续补液之需。

液体复苏是抗休克的主要举措,即通过快速输注液体扩容方式,维持(或最低限度维持)伤员血容量和血压,为后续救治争取时机。在战术区域救护阶段,以羟乙基淀粉平衡液为首选液体。具体做法是快速输入500ml,如果30 min后伤员仍然处于休克状态,可重复补液,但总量不能超过1000ml。但是在战术后送救护阶段,由于急救条件的相对改善,《指南》也对液体复苏提出较高要求———液体复苏的总体目标是使休克伤员收缩压维持在80 90mmHg (1mmHg=0.133kPa)。措施包括:(1)输入2个单元血浆,接着输入浓缩红细胞,两者比例为1:1;如果无条件予以成分输血,输入新鲜全血。(2)在没有血液制品情况下,输入羟乙基淀粉平衡液500ml;根据需要30min后可重复输入500ml。(3)此后如还需补液,可继续采用羟乙基淀粉平衡液或晶体溶液。

鉴于脑对缺血与再灌注的天然脆弱性,故对创伤性脑损伤伤员补液应采取谨慎态度,即在液体复苏与再灌注损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具体来说,对于怀疑因创伤性脑损伤致精神状态改变的伤员来说,如果其周围脉搏微弱或消失,那么就有必要给予液体复苏,以使桡动脉搏动维持在可触及水平。

3其他技术及战场急救文书

3.1烧伤补液如果烧伤面积>20%(不含Ⅰ度烧伤),就应根据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制定的液体复苏原则补液。

补液的核心问题是选择液体和计算补液速度。《指南》推荐的液体包括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和羟乙基淀粉平衡液(羟乙基淀粉平衡液不超过1000ml),并且采纳如下烧伤初期补液速度公式计算补液速度,即补液速度=体表

烧伤面积百分数分子?10ml/h。举例来说,如果某伤员体表烧伤面积为33%,那么,补液速度=33?10ml/h=330 ml/h。上述补液速度公式适用于体质量40 80kg伤员,但如果体质量在上限以上,则每增加10kg补液速度提高100ml/h。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伤员已有休克,则优先按抗休克的液体复苏要求快速扩容(见抗休克)。

3.2伤员保温在寒冷环境下伤员保温是关系到伤员能否存活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对于失血性休克来说,伤员自身产热不足,极易出现体温过低。体温过低重在采取保温预防措施,因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伤员往往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很难逆转,预后凶险。

美军一般采用伤员保温袋(图3)为伤员保暖,防止体温过低。伤员保温袋由保温帽、热反射保温袋和自热帖三部分组成。热反射保温袋内为远红外线反射层,可减少体热散失;自热帖遇空气(氧气)即可自行发热数小时,放置在热反射保温袋内或缠绕在伤员身体上(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除了使用伤员保温袋保暖以外,在战伤后送救护阶段如果需要给伤员输液,《指南》建议输入加温液体。这也不失为预防体温过低甚至复温的一项有益措施。

3.3止痛与防感染创伤一般均会引起伤员疼痛,疼痛也可使伤员产生恐惧或躁动,严重的疼痛还可诱发休克。此外,在战场环境下所有开放伤伤口,均被视为有细菌污染,加上高速运动的枪弹、弹片尤其是小质量破片穿入人体形成瞬时负压效应,会使污染更为严重,在伤后数小时即可形成细菌感染(感染是继失血性休克之后伤员伤死的又一主要原因)。

3.3.1止痛美军士兵在单兵急救包中配有美洛昔康(莫比可)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士兵在负伤后自行服用。如果伤员不能服药,则由医护兵、军医酌情给予芬太尼透黏膜含服或吗啡静脉注射止痛。

3.3.2防感染单兵急救包还配有莫西沙星(与止痛药装在同一小口袋中),但凡开放伤,也由士兵(连同止痛药)自行服用。在伤员无法服药时,可由医护兵、军医给予头孢替坦或厄他培南(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3.4心肺复苏尽管心肺复苏在平时是常用的急救技术,不过这项技术比较费力费时,所以在TCCC中,在发生批量伤员时实施心肺复苏意味着更多的伤员得不到及时救助;此外,在战场上心脏骤停伤员大多遭受严重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心肺复苏成功的可能性极为渺茫。鉴于以上理由,《指南》明确指出———“在战场上对无脉搏、呼吸及其他生命征象的炸伤或穿透伤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是不会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尝试心肺复苏。”但考虑到创伤性心脏骤停也可能因张力气胸引起[7],因此战术作战伤员救护委员会在2011年8月对原指南做出补充,即对于那些躯干伤或多发伤导致的心脏骤停,在放弃心肺复苏之前应进行双侧胸膜腔穿刺,以排除张力气胸。

3.5填写伤员卡伤员卡所承载的信息简明扼要,由来自美国陆军第75突击团的医护兵设计,为耐用防水纸质材料制作而成,利用铜线挂在伤员胸前,随伤员一起后送。伤员卡分正反两面(图4)。正面包含三类信息:(1)伤员信息:姓名/部队、时间、过敏史,其中姓名/部队和过敏史战前预填。(2)伤因、伤部、伤类、扎止血带时间。(3)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反面包含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签名。一般由医护兵填写伤员卡并签名

图1战伤止血带。图2战伤止血卡钳。图3伤员保温袋(新款)

图4伤员卡正面(左)与反面(右)

4结束语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TCCC所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在美军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遵从。回顾美军自二战以来参与的几次重大战争,伤员死亡率由二战的19.1%和越南战争的15.8%,降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历史最低点———9.4%[8],美军军事医学专家将这种成功归结为对TCCC的贯彻与执行。从表面上看,TCCC一直在坚持吸纳当代急救医学新技术、新器材,但这并非TCCC的精髓。从本质上看,其实TCCC更是一场观念的革命[9]。

参考文献:

[1]Butler FK,Hagmann J,Butler EG.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in special operations[J].Mil Med,1996,161(8

Suppl):3-16.

[2]Kelly JF,Ritenour AE,McLaughlin DF,et al.Injury severity and causes of death from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and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2003-2004versus2006[J].J Trauma,

2008,64(2Suppl):21-26.

[3]Szul AC,Davis LB.Emergency war surgery[M].San Antonio:WalterReed Army Medical Center Borden Institute.2004:3,12.[4]BellamyRF.The Causes of death in conventional land warfare:implications for combat casualty care research[J].Mil Med,1984,149:55-62.

[5]Shakur H,Roberts I,BautistaR,et al.Effects of tranexamic as-cid on death,vascular occlusive events,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hemorrhage(CRASH-2):a ran-

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0,376

(9734):23-32.

[6]Morrison JJ,Dubose JJ,Rasmussen TE,et al.Military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trauma emergency resuscitation(MAT-

TERs)study[J].Arch Surg,2012,147(2):113-119.[7]Mistry N,Bleetman A,Roberts KJ.Chest decompression during the resuscitation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J].Emerg Med J,2009,26(10):738-740.

[8]Holcomb JB,Stansbury LG,Champion HR,et al.Understand-ing combat casualty care statistics[J].J Trauma,2006,60

(2):397-401.

[9]MabryR,McManus JG.Prehospital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penetrating trauma[J].Spec Oper Med,2009,9(2):

93-101.

(收稿日期:2013-06-13;修回日期:2013-06-24)

·病例报告·

地塞米松致精神异常1例

丁连明1,邵欣欣2(1.解放军第251医院呼吸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系2008-02班,河北张家口075000)

关键词:地塞米松;精神症状

中图分类号:R977.1

病人,男,61岁。咳嗽、咳痰、喘憋4年,加重2d。查体:体温36.5?,呼吸22次/min。端坐体位,意识清,口唇及颜面发绀,肺气肿体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8.66?109/L,Hb159g/L,N0.849;血气分析示:

PCO

252.60mmHg(1mmHg=0.133kPa),PO

2

60.6mmHg,

pH7.346;血清K+、Na+、Cl-均正常;肺功能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呋辛钠、多索茶碱、氨溴索抗炎、平喘、化痰,并给予低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状况。于入院第2天夜间,患者喘憋加重,临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约1h后喘憋症状减轻,但出现烦躁、兴奋、谵语,坐卧不安,急查血气分析与血清电解质与前无明显变化,因精神症状1h左右即消失,且表现轻微,未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入院第3天下午,患者再次出现喘憋,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肌内注射,0.5h左右再次出现烦躁、兴奋、谵语,并拔出液体,拒绝治疗,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变化,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一步询问相关病史,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地塞米松应用史,曾用过“先锋霉素、氨茶碱”,但均未出现过精神症状,综上考虑,精神症状为地塞米松的副作用。此后患者喘憋时以静点“甲泼尼龙”替代地塞米松,未再出现类似反应,2周后患者病情平稳出院,随访无异常。

讨论本例患者原患疾病为COPD,既往无精神病史,血气分析可除外肺性脑病,血电解质不支持代谢性脑病,而合用的其他药物也没有相关不良反应报告[1]50。停用地塞米松后精神症状消失,提示精神症状与应用地塞米松密切相关。

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等密切相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610-616:(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质量增加、下肢水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伤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缺血性骨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青光眼、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等;(2)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精神症状尤易发生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3)⑶并发感染,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各种疱疹病毒为主;(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等。

成人短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所致不良反应少见[2],地塞米松引起精神症状的机制可能与糖皮质激素能引起神经细胞膜的超级化,提高细胞膜上受体样分子的参与,有选择地抑制自发性电活动有关[3]。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陈桂英,王惠琴,林丹妮.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6-9.[3]张英杰.地塞米松致精神症状二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88.

(收稿日期:2013-03-12)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除此之外,美军还采取单一指挥官体制,在战区级,设立一名总司令对所属和配属的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联合部队司令也通常任命单一的空中、地面和海上部队指挥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控制所辖的部队。 (三)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在指挥体制这个大系统中,指挥层次划分是重要组成部分,指挥层次的划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存在的合理性。层次过多,各种指令在系统中周转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指挥效能的发挥;层次过少,又容易出现微观指挥的现象,使作战指令无法很好地结合战场实际。出于这种考虑,美军在指挥机构的设置上,以满足联合作战需求为基准,尽量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重新明确了参联会在指挥序列中的具体分工。法案明确指出,参联会在指挥系统中没有指挥作战部队的行政权力,只起沟通国家最高指挥当局与各作战司令部之间联系的职能。此项规定,减少了战区指挥和最高当局指挥之间的层次,使战区指挥官对责任范围内的军事活动,能够独立行使指挥职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作战中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挥层次多而出现的内耗现象。同时,美军对指挥关系的确定,使各级指挥员很好地明确了自身的指挥权限和责任,下级指挥官能够自觉利用战场上出现的机会来支持上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从而大大简化了指挥程序。(四)参谋机构实行联合编成美军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谋机构的联合化。美军联合参谋机构由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组成,职位的分配原则是:参谋人员在参谋部中的影响力能反映其所在军种在整个联合部队中的比重。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本军种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够保证联合司令官了解兵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战术、技术、能力、需求和局限性。平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一、概述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 随着仿真技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重要,特别是军事科学,随着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对军用仿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军事强国竟相在新一代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不断完善仿真方法,改进仿真手段,以提高研制工作的综合效益。军用仿真技术在武器系统战技指标论证、方案选择、研制、试验、鉴定、改进提高以及部队维护保养和训练中的应用,已得到研制方和使用部队的承认和重视。它对提高新一代武器系统综合性能,减少系统实物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维护水平,延长寿命周期,强化部队训练等方面都可大有作为。 二、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1.国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态 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仿真技术的发展,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将建模与仿真列为重要的国防关键技术。1992年公布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倡议,并成立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负责倡议的实施:1992年7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综合仿真环境被列为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七大推动技术之一;1995年10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建模与仿真主计划,提出了美国防部建模与仿真的六个主目标;1997年度的美国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将建模与仿真列为有助于能极大提高军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并计划从1996年至2001年投资5.4亿美元、年均投资0.9亿美元。同时美国国防科学局(Defense Science Board)认为建立集成的综合仿真环境和仿真系统,必须解决五个层次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即应能解决实现的技术) 第一层次基础技术。 包括:光纤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工具、人的行为模型、环境模型等。 第二层次元、部件级技术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资料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 20世经70年代由美国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了“OODA 环”理论,OODA是四个英文单词 Obser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ction首写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为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OODA环”理论的提出,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OODA环”基本概念 “OODA环”理论认为,所有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周围环境之间都按照这个循环进行运动,像国家和军队这样复杂的组织内部肯定存在着很多同时运行的决策环,同时只要己方的决策环比对方运转得快,就能把对方的努力化为泡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OODA环”的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在实施指挥行动前,就需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双方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自于交战双方开始的新情况以及对方的反应。 其次是判断。观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前制定出的合理决策很快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失去最初的决策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判断,可以把它想成是先前观察到内容的大纲或指导原则。 再次是决策。决策是为了明确表达行动过程并在行动过

程中选择简捷快速的行动路线。决策方案确定下来,决策者还应定下是否给下属人员施以足够行动特权以确保下属能够定下决心并执行决策的决心。 最后是行动。行动过程中决策者要适时对行动结果进行观察、判断,并对观察、判断的结果在效率、适时上区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低作出新的决策直至实施新的行动。 二、“OODA环”在军事决策中应用 决策过程中,如何把握关键理清决策思路,并着眼于决策自动化的要求,构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模型。通过构建指挥决策的“OODA环”以及对“OODA环”的核心、环节的分析,结合军事决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通过观察,拟定合理计划 对于指挥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战场作战经验十分重要,首先,决策者应了解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敌方在战场中的可能位置;有可能展开的战场空间;气象条件和战场环境对作战有何影响。评价己方实习,主要包括我方部队的参战人员的素质;战前训练水平;我方部队的强弱点;有针对性的战前演习中各级部队对各时节的任务是否清楚,执行是否坚决;是否符合作战意图等。拟定合理计划,主要从敌我双方的可能作战计划;作战行动成功或失利时将如何调整作战计划;如何就我方观察所获取的情报与友邻沟通;作战过程中就对手可能的作战企图如何调整我方的作战计划。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摘要:通过对联合作战的学习与了解,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联合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联合作战重要行动这一方面来阐述一下联合作战的内涵。 关键词: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信息化 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主要有:信息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夺取制海权作战、特种作战、太空作战等。这些重要行动既存在于各种联合作战类型和样式之中,同时在较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中有又可能相对独立地与各作战样式并列运用,并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联合作战的重要行动贯穿于联合作战始终。 1.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采取的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行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对伊军实施了代号为“白雪”的信息进攻行动,从陆海空领域对伊军指挥信息系统实施了软硬一体的复合打击,使伊军处于雷达迷茫、制导失灵的无法指挥的混乱中,迅速夺取了制信息权。信息作战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又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全过程,夺取信息优势对夺取制空权制天权有重要意义【1】。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首先对阿拉伯的27个机场发动了闪电式突袭,一举瘫痪了阿方空军,夺取制空权。而后其地面部队仅用6天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 2. 夺取制空权作战 夺取制空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的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的作战阶段,以空军为主在其他军种的支援配合下,为夺取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制空权而采取的系列作战行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没有陆战场的作战自由权,夺取制空权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关键。 3. 夺取制海权作战 夺取制海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时节,依据总的作战企图,使用专门的夺取兵力,夺取整个海战区的作战行动。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夺取制海权通常是在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的基础上实施的,夺取制海权的行动更加复杂。 夺取制海权的主要行动如下:1、突击敌军的基地、港口2、封锁敌军的基地、港口和重要海域3、打击敌军的海上舰艇编队。制海权的夺取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可见一斑。在交战的刚开始,英特混舰队一抵达马岛海域,便宣布马岛周围的半径200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阿强 摘要: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美国 DARPA 和大西洋司令部联合资助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Synthetic Threat Of War)项目,1997年10月,举行了STOW97联合演练,STOW97是军事仿真演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STOW项目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的分布交互仿真技术标准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解决了DIS不能满足大规模仿真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高层仿真体系,达到各种模型和仿真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从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切实积极的研究,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或开发环境。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始对虚拟现实进行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开始对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给予资助。 关键字:虚拟现实 VR系统 STOW 3D 1.1军用仿真技术包括几个方面 1.1.1 建模技术它是仿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1.1.2 硬件技术仿真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 1.1.3. 软件技术包括仿真支撑软件等。它使模型和硬件得以有机结合。 1.1.4. 用户界面技术用户界面是人与仿真世界交流的途径,在军事仿真系统中的主要 目标是实现直观分析和真实逼真的训练环境。虚拟现实(VR)成为作战仿真界面设计方面的热点。 1.1.5. 网络技术网络在大规模逼真作战仿真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各种军用仿真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1.2虚拟现实概念及起源 1.2.1 虚拟现实概念 虚拟现实简称,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1.2.2 VR思想的起源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美军基本常识介绍

美军军衔制度及部队编制体制 (Rank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U.S. Army) 军衔是军队中区分军阶(Rank)高低的标志。军衔在军服着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军阶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需求。 美军现役军官按照军衔分为正规军官(officer)和准尉军官(warrant officer)两大类。所有正规军官军由总统任命,经国会批准后生效。正规军官共10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对应职务分别为(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属于文职人员,不授军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准尉由三军军种部准尉审选委员会在现役、预备役士兵、文职及志愿转为准尉军官的少尉以上军官中择优选拔,一般从事较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担任陆军直升机驾驶员,飞机、火炮、舰艇、战斗车辆的维修技师、导弹操作手、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水手长、轮机长、军械师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准尉军官共5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五级准尉;海军的准尉军官只有4级,空军没有准尉军官。 一、美军军官(Officer)军衔构成 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General of the Army; Fleet Admiral 上将-------------------------------------General; general; admiral(海军)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lieutenant general; vice admiral 少将-------------------------------------Major general, major general; rear admiral 准将------------------------------------- Brigadier General; brigadier general; commodore 上校-------------------------------------Colonel; colonel; captain 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lieutenant colonel; commander 少校-------------------------------------Major; major; lieutenant commander 上尉-------------------------------------Captain; captain; lieutenant 中尉-------------------------------------Lieutenant; lieutenant;

新形势下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新形势下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发表时间:2018-05-08T13:00:39.7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李佳均[导读] 随着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加强网络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军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发展 李佳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加强网络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军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发展,已经建立起一套在联合作战背景下的网络训练体系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引言 美军认为,军事训练历来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手段,是夺取和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平时高水平的训练、教育和演习。近年来,美军在加快军事转型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加快训练转型的步伐。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概述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战理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2]。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美国陆军又于1993年6月颁发新版《作战纲要》,进一步详细而具体地论述了诸军种联合作战的原则、内容、方法及程序。从而确定了把联合作战理论作为美军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作战理论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联合作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二、美军联合作战体系浅析 (一)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3]”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 (二)作战行动的同时性 美军认为,联合作战方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作战行动的同时性。同时使用各种能力,陆海空天各种力量同时作用,使敌人疲于应付,措手不及。三是对敌方的整体结构同时施加压力,全面压倒或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尽快使敌战略、战役“重心”遭受打击和破坏,整体作战能力失去平衡。四是在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同时采取行动[4]。由于同时展开的作战行动增强了战争各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各级指挥官不能仅关心本级作战行动的情况。战术指挥官在组织实施战斗时,必须认识到当前的战斗与战役计划的联系,战役指挥官将为战役中的各次战斗规定条件,以实现战役和战略目标。更高级别的指挥官,如战区司令官将综合运用战区战略和战役法,同时又要注意某些战术情况产生的影响。同时性并不意味着平均使用或同时使用联合部队的所有兵力;而是强调采用一种使敌军全面陷入混乱和丧失斗志的战法来打击敌人,使其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从而取得决定性优势。 (三)明确的指挥作战关系 美军讲的指挥关系不是指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是指四种不同职能的指挥权(即作战指挥权、作战控制权、战术控制权和支援权)。由于美军采取“分权” 指挥体制,平时联合司令部司令没有对部队的管理权,战时组建联合部队(由各军种部提供部队)时,联合司令部司令在国防部长的授权下,才能对军种部提供的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作战控制权、战术控制权和支援权”。但是,美军每进行一次战争,都要对联合司令部司令明确一次权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美国联合军事作战的战略,名义上是为了增强军事作战效率,实际上则为美国的霸权主义铺垫。而从美国整体国际战略来看,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冷静制定我国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摆脱美国的封锁,使新中国国力全面和平发展。加深战略对话,并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形式,使美中友好而非对立成为美国的主流民意,进而建立政治、军事等全方位的互信,以此来稳定美中这两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真正福音。 参考文献 [1]庄林.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体系发展浅析[J]. 外国军事学术, 2009(2):43-44. [2]刘学伟, 冯伟华, 白福州. 美军联合作战思想浅析[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3, 34(12). [3]王政, 沈堤, 屈虹,等. 浅析美军联合作战目标管理过程[J]. 飞航导弹, 2017(6):63-67.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摘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所需信息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军正在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进行转型。介绍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的提出背景、实 施战略、实施路线图以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联合信息环境,JIE,信息化战争,战略 1引言 未来作战的趋势是一体化,信息是关键,把握的信息越可靠、越迅速、越全面、越具有针对性,赢取作战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IE)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2013年,美军先后公布了多份与联合信息环境相关的文件,从概念、战略到实施逐步推进JIE。2013年1月,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hite Paper,简称白皮书);2013年9月,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战略);同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指导)。 2与联合信息环境的提出[1] 美军认为其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需要强大的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与损害,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JIE则是美军应对种种难题的战略性举措。白皮书以2020及2020年以后联合部队构想为背景,阐述对JIE的构想及其与作战行动的相关性。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国防大学外军外语教研室崔师增 美军联合作战的缘起与内涵 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联合作战”与“合同作战”的区别,是军种与兵种的区别。联合作战是指“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合同作战则是指“军种内部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美军长期实施联合作战,主要是由其时常在本土外作战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军种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美国在海外的所有作战任务。如果不是国外作战的绝对环境,那么联合作战就不一定是未来进行战争唯一的作战样式。 美军联合作战的内涵主要是“联合”而不是“作战”,联合的关键是协调和指挥体制问题。因为联合作战就像是一个多部门机关,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任务,但不能代替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所以联合作战条令不能取代军种作战条令。如何实施作战,则由各军种条令解决。 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三个阶段 美军《联合作战纲要》指出,联合作战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以指挥体制变化为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以前),联合作战时,美军在军事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建立“陆海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的协调实现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此时,陆军和海军分别在各自空间行动,联合的实质是“战争目的一致性”的联合作战。 第二阶段(1942~1986年),美国出兵欧洲,仿效英军指挥体制于1942年建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机构。通过参联会的协调,实现美国内部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和与盟军之间的联合作战。在这段时期,火器射程增大,当两个军种在相邻地区作战时,火力在接合部的浅近纵深可进行相互支援,由此,这一时期的联合作战被称为“有限火力支援”的联合作战。 第三阶段(1986年后),美军联合作战是指空、地、海、天、特种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美军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理论一体化———1991年首次颁发联合作战条令,用理论和法律的形式削弱军种的独立性,将军种置于联合部队成员的地位;指挥一体化———1986 年颁发新的《国防部改组法》,增大参联会主席、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司令的指挥权,规定联合司令部司令为完成作战任务拥有使用兵力的一切权力;建立三军通用的C3I系统,实现通信、情报一体化,该系统被美军视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知识一体化———通过训练,联合司令部司令通晓各军种的作战理论和知识。通过以上措施,美军逐步实现了由松散式的联合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转变。 形象地分析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阶段,可以这样讲:第一个阶段是“两个鸡蛋”放在一个碗里的联合;第二个阶段是“三个鸡蛋”(1947年成立空军)打开放在一个碗里的联合;第三个阶段是“三个鸡蛋”打开放在一个碗里搅拌后的联合。美军视C3I系统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其实质就是因为C3I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

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始建于1947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改革,现在部门比较齐全, 功能比较完善,运转比较顺畅。美军联合作战指挥 机构主要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下称“参联会”)、 战区/职能联合司令部(下称“联合司令部”)和联 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前两者为常设联合作战指挥 机构,后者视需要临时建立。本文仅探讨常设联合 作战指挥机构及其运作。 一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军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 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陆战队司令组 成。参联会主席由军队高级将领担任,是美国总 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参联会其他成员是各军种中军衔最高的现役军 人,一方面他们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 防部长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的军事顾问,另一方面 他们又负责本军种的行政管理,对本军种部长负

责。按照惯例,军种副参谋长在大多数日常事务中 代行参谋长职责;军种参谋长作为参联会成员的 职责优先于所有其他职责。 参联会的主要职责是:在平时向总统、国家安 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提出关于军队建设、国防发 展项目与预算、采购需求评估、联合作战条令、联 合训练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在战时协助国家指挥 当局对美国武装力量实施战略指挥,监督各联合 司令部的军事活动。 联合参谋部是参联会的常设机构,由参联会 主席全权领导。联合参谋部对作战部队没有指挥 权,其职责仅限于向参联会提供建议和协助参联 会主席履行其职责。联合参谋部的编制员额为 1781人,其中军人1367人,占77%;文职414人,占23%。在1367名军人中,军官1063人,占78%,士兵304人,占22%;陆军486人,占35.6%;海军335人,占24.5%;空军451人,占33%;陆战队95人,占6.9%。由此可见,联合参谋部在人员组成上陆、海、空三军各占三分之一左 右。联合参谋部包括联合参谋部主任办公室、管理部、人力人事部、情报部、作战部、后勤部、战略计划与政策部、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指挥/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综述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综述 译自:美国《陆军》杂志2013年1月刊 作者:斯科特·R·古尔利 编译:知远/吴新建 [知远导读] 本文概述了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的发展情况,包括重型旅战斗队现代化进程、新型多功能步兵战车采购、“斯瑞克”旅升级以及机器人系统。文章编译如下:在美国陆军协会(Association of the US Army ,AUSA)2012年度年会暨展览会上,美国陆军代表概述了载人以及无人地面作战系统(Ground Combat Systems ,GCS)发展计划。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说:“为了应对预算削减,目前项目执行办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PEO)正在认真审核整个地面作战系统发展计划的资金使用情况。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战车的任务角色能力及其相对的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支持保障费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行取舍。” 重型旅战斗队(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 ,HBCT) 重型旅战斗队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比尔·希伊(Bill Sheehy)上校介绍了重型旅战斗队地面作战系统即将面临的现代化升级问题。 希伊说:“重型旅战斗队现代化升级的首要任务是网络化,我们一直在努力确保我们的作战平台可以承载网络。”美国陆军于2013年1月发布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以及‘布拉德利’装甲战车“工程变更建议”(engineering change proposals,ECPs)。陆军已经与我们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和BAE系统公司签订了合同,这些“工程变更建议”的首要任务是在我们的作战平台上承载网络。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调研作战平台承载网络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电力,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等。网络化升级将为重型旅战斗队现有车辆提供升级的态势感知和通信能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将安装一套网络综合设备,包括综合计算机系统、系统集成通用操作环境和战斗指挥与网络管理软件。新的通信设备将包括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地面机动电台以及战术与城市自动地面传感器,这是专为作战人员提供辅助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非瞄准线发射系统(NLOS)设计的,它们可以增强作战人员对环境中隐藏危险的预警能力。同时,系统中的非瞄准线发射系统可以让炮兵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