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案

第八章教案
第八章教案

第八章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既是上一章的延续,又是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高中课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教材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惯性有时利用,有时要防止。对于二力平衡,先从生活中物体受几个力时,也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引入,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进行应用分析简单的问题。

学生对摩擦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探究测量摩擦力大小是一个必做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侧重于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知识层面降低了难度,教科书没有提出静摩擦问题,并把滚动摩擦放到“科学世界”中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4.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5.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3.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课时计划: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

第二节:二力平衡1课时

第三节:摩擦力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

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考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

难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你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谁的观点正确?牛顿为我们提出了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究合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装置图8.1—2(课本第17页)

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来显示阻力的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状态。

2.理解:(1)“一切”表明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3)“或”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做。

3.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惯性:

阅读P18想想做做,回答对应的问题:

1、如图8.1—3,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填会或不会)随金属片一起飞出。

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填前或后)倾。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或“产生”了惯性。③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2.惯性现象及解释:

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往倾,是因为: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会向,是因为:开动时,乘客的脚由于随车运动,而乘客身体的上部由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

3.惯性的利与弊:

(1)在生活中,惯性对我们有用的是: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会落下来。跳远助跑,套紧锤头等。

(2)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交通事故,跑步绊倒等

4.与惯性有关的交通条例:限速行驶、系安全带、严禁超载、保持车距等,有关措施:头枕——追尾安全气囊——前撞安全带——紧急刹车

四、达标检测

(一)当堂训练

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开的瞬间,小车的速度将()

A、立即为0

B、不变

C、变大

D、变小

2.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3.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5.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乘客抬头看见他的头顶上方顶棚上有一滴水即将落下,水滴将()

A、落在乘客的正前方

B、落在乘客正后方

C、落在乘客头上

D、落在乘客左方或者右方

五、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节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说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1)通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概念;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考点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难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考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三、课前导学

1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2)放在桌面上的文具盒处于状态,受到力和力的作

(3)水平匀速前进的列车处于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和力的作用。

2预习引导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以下内容:

(1)二力平衡的条件:(2)二力平衡的应用:.

四、课堂导学

(一)课题引入

1、在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关系如何?

2、我们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力和手对它向上的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这两个力的关系如何?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做探究实验:课本P20二力平衡的条件

2、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应用:

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与之平衡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①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是N,方向向。

②用50N的力水平向左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小于)N,方向是。

③跳伞运动员和伞总重800N,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他们所受的阻力是N,方向是。

(三)成果展示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下图中,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五、达标检测

(一)当堂训练

1.吊在空中重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N。

2. 有一架质量为2 t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升力,这个力是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 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 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 N.

3.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

4.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5.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一定()

A.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原来静止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D.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6.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 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 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 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六、小结

七、教后反思

第三节摩擦力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及方向。

三、课前导学

(1)认真阅读地本节课本内容,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四、课堂导学

(一)课题引入

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刹车时,速度减小,最终会停下来,是什么力使它停下来了?(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B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六、小结

教后反思

有机化学答案第八章电子教案

174 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思考与练习 8-1 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3-甲基-2-丁烯酸 ⑵ 2-甲基-2-乙基丙二酸 ⑶ 3-羧基-3-羟基戊二酸(柠檬酸) ⑷ 2-溴环戊基甲酸 8-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⑴ ⑵ ⑶ ⑷ 8-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⑴ > > > ⑵ > > > ⑶ > > 8-4写出丙酸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主要产物。 ⑴ CH 3CH 2COCl ⑵ CH 3CH 2COBr ⑶ (CH 3CH 2CO)2O ⑷ CH 3CH 2CONHCH 2CH 3 ⑸ CH 3CH 2COOCH 2CH 2CH(CH 3)2 ⑹ CH 3CH 2COONa 8-5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8-6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异戊酰溴(3-甲基丁酰溴)⑵ 醋酸乙烯酯 ⑶ 苯甲酐 ⑷ N ,N -二甲基苯甲酰胺 ⑸ 2-甲基丁烯二酸酐 ⑹ 对氯苯甲酰溴 8-7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⑴ ⑵ ⑶ COOH O 2N O 2N COOH CH 3COOH CH 3CH 3CH 2CHCOOH CH 3CH 3CH 2C CH 3COOH CH 3CH 2CHCOOH Cl CH 3COOH CH CH Cl Cl COOH O 2N CH 3CHCH 2CHCOOH 3 3 CH 3C CH 3COOH CH 3CHCH 2COOH CH 2COOH F COOH CH 3O CO OH COOH H 3C ( )1CH 3CH 2COOH 2CH 3CHCOOH Br +HBr CH 3 CH 3 ( )2 25 Δ C C O O O CH 3CH 2COOH + H Δ( )3CH 3CH 2COO +H 2O ( )4CH 3 CH CH 3 CH 3CH CH 3 COBr CH 3 CH CH 3 COCl SO 2HCl H 3PO 3+++C C O O O C C OCH 2 2 O O CH 3CON(CH 3)2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意志及其品质的培养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意志、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掌握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控制自己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二、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意志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巨大影响 情绪情感既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对情绪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认识、情感和意志密切联系、彼此渗透。 三、意志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一定强度的意志品质是个人健康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意志行为是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意志与行为 一、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行动目的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是发动,二是抑制。 三、意志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目的、形成动机(动机冲突类型)、拟订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一、意志品质 (一)独立性 个体倾向于自主地选取决定和行动,即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易受周围人们所左右。 (二)果断性

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 (三)坚韧性 在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理品质。 (四)自制性 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控制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心理品质。 二、意志的培养 (一)加强认识,树立正确人生目的 (二)多参加实践活动 (三)运用集体的力量 (四)加强自我培养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意志、随意运动、双趋式冲突、挫折、挫折承受力。 2.简述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有哪些?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5.试述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第八章意志教案

第八章意志 小游戏:试一试:你行吗?用肘关节夹住笔来写自己的名字体验一下,与用手写有何不同用肘关节能写出漂亮的字吗? 小故事:无手博士赵行良 13岁双手被炸伤硕士:华东师大博士:南京大学 他说“人类生活的意义不限于追逐物质财富一端,人类还应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 你们知道周杰伦吗?他有一首歌叫《蜗牛》谁能唱。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成长故事: ?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 王宝强: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人,著名“草根”出身演员。 意志的力量的很强大的 也许我们身边的同学,在座的同学,也是凭着自己那股不服输的意志,考上了大学的,因此,意志对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成长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许多的名人都对意志做出了自己的观点: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茅盾 林肯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看了解下林肯的一生,他怎么当上美国的总统的:?1831年,22岁,经商失败。接下来花了16年,才把这笔债还清。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进不去。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 ?1865年,56岁,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 坚强的意志是克服苦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林肯 史泰龙的1849次失败: 美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都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21世纪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霍金全身瘫痪,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 昨天下午开始就不断的受到各种短信,因为今天是光棍节,网上很多商家都在打折、都在秒杀。可是到现在我都没有所心动。 可能你们会说,在当今社会,像“愚公移山”这样的精神是否过时了?谈谈你的想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意志概述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特点和培养 第一节意志概述

2016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八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特征;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等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的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2.电子原子结构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理,会由原子序数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和外层电子构型;掌握元素周期系和各区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特征;根据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能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有效核电荷、屏蔽效应的概念;熟悉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主要氧化值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了解元素的有关性质。 二、学时分配: §8.1引言从19世纪末,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科学手段的加强,在电子、放射性和x射线等发现后,人们对原子内部的较复杂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清楚。1911年卢瑟福(Rutherford E)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的结构和电子运动的规律,特别是原子外电子层结构,就成为化学领域中重要问题之一。 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运动状态的研究以及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是从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开始的。 §8.2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8.2.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光压、光电效应则表现出光的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表示为λ= h/p= h /mυ式中,m是粒子的质量,υ是粒子运动速度 p是粒子的动量。 1924年,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依(de Broglie L V)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大胆假设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现象。他认为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德布罗依的大胆假设就由戴维逊(Davisson C J)和盖革(Geiger H)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图8-1是电子衍射实验的示意图。当经过电位差加速的电子束A入射到镍单晶B上,观察散射电子束的强度和散射角的关系,结果得到完全类似于单色光通过小圆孔那样得到的衍射图像,如图所示。这表明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电子衍射实验证明德布罗依关于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假设是正确的。

第八章 意志222

第八章意志 当前位置:首页-授课教案-第08章意志作者:山东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07-12-22 阅读:514次 一、本章主要内容 1、意志概述 2、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 3、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意志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意志在人们行动中的意义。 2、让学生牢固地把握意志行为过程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 3、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意志的特点及怎样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 三、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意志行为过程分析(2)意志品质及相反品质 2、本章难点 意志行为过程分析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心理测量 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使事物按照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为人类服务,这就是人所独具有的意志活动过程。全面了解和把握意志活动过程的心理规律,对于控制意志行动,提高活动效率,乃至对青少年素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要克服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困难。由于遇到困难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因而意志活动的表现也不同。例如,睡觉之前要完成必须及时完成的任务;胖人要克制自己进

食的生理需求而采取减肥活动;学生的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等,这些行动之中都有意志活动。 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人在行动之前总要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并按照考虑好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在行动之中遇到的困难。通常把这种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人们在改造主客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人的意志行动的结果。例如,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起作用的不仅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和勇气。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在战胜挫折和失败中得到运用和发展。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所以,无论是创新者的毅力,还是革命者的刚毅气节等,这一类的优秀品质和行为,都凝结着一个重要成分,即意志。因此,意志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一)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并感到有一定需要的时候,就会组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客观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是说,人在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已经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并以此为前提,拟定计划,选择方法,调节行动,使之服从于预定目的。动物的行为虽然也作用于环境,但动物行为是无意识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也是偶然的。例如,羊群到草地去吃草,羊的代谢物,无意识地供给牧草以肥料,使牧草长势更好,在某种意义上,羊的行为维护了生态循环。但是当代谢物过多,致使牧草枯萎时,它却意识不到这个后果,也不能改变这个后果。所以,动物只能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只有人类才能积极主动地影响环境、改造环境。因此说“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或者说“一切动物的一切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而且“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人才有意志行动。 (二) 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它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人在活动以前,活动的目的与结果,就以意识到的观念或表征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并以此为前提,拟订计划、

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

第八章意志 一、单项选择题 1.意志最重要的特征是()。 A.有确定的目的B.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C.坚韧D.随意动作 2.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属于动机斗争的()。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3.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4.小明在择业时面临多重选择,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5.“进退维谷”是一种()式的动机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 6.教师鼓励学生要克服和战胜重重困难,别惧怕困难,这是指意志的()。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 7.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意志的()。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 8.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 9.遇事没有主见,是因为缺乏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10.有的人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11.“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意志()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12.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独立性 13.“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意志缺乏()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 14.与动摇性和执拗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15.一个男人想结婚,但又怕结婚后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多重趋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避冲突 16.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 17.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A.意志的坚韧性B.遗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 18.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有很多人吸烟,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有()。 A.任性B.优柔寡断C.动摇性D.盲从E.怯懦 2.意志行动的过程有() A.准备阶段B.动机斗争C.确定目的D.选择行动方法和方案E.执行决定 3.关于意志与认知、情感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B.意志不能够调节情感 C.人们在认知世界过程中,需要意志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第八章意志

第八章意志 一、填空题 1、( )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2、动机有( )、( )、( )三种功能。 3、想参加队又怕影响学习,这类矛盾心理是( )。 4、在意志行动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信号系统。(2000年填空题) 5、在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人类的行为是在( )的指引下进行的。 6、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随着( )发生而变化的。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7.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往往与( )相联系。 8.“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一种( )冲突。 9.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 )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 10.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之为( )。 11.最早进行归因理论研究的是心理学家( )。 12.韦纳在使归因理论系统化的同时,把影响成败的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稳定性和( )。 13、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的意志的( ) 14、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 15、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2001年、2002年选择题) 16、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17、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18、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19、在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强调( )的作用。 20、主张归因决定动机的是( ) 21、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那种冲突的表现( ) 22、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 23、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那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 ) 24、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就注意培养他的( ) 25、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具备( ) 26、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体现在动机理论中属( ) 二、名词解释 1、意志: 2.动机: 3.双趋冲突: 4.双避冲突: 5.趋避冲突: 6.意志的自觉性: 7.意志果断性: 8.意志的自制性: 9.意志的坚韧性: 10.归因: 11、自我效能感:

第八章学前儿童意志_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意志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意志的概念,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以及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了解学前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意志 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教学过程:讲授法观察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意志 (一)定义 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 的心理过程。 (二)基本特征 1、明确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一是发动,二是制止,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3、克服困难 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 1、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与情绪 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使人的情感服从意志的要求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态度兴趣 态度是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二)需要 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以及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四)抱负水平 主要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评价 (五)意志品质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四、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有意运动的发生及特点 (二)萌芽时期的表现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需要发展的特点 l 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l 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动机发展特点 l 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l 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l 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自觉行动目的的发展特点 逐渐能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4、坚持性的发展 行动过程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 四至五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五、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二)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三)启发自我锻炼 (四)鼓励孩子做的每一件事 (五)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第八章:组合逻辑电路电子教案

第八章:组合逻辑电路电子教案

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教研室: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 任课教师: 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制

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 29次课 2学时 章 节 第8章组合逻辑电路8.1集成门电路讲授 主要内容1.基本逻辑门电路; 2.三极管—三极管逻辑门电路(TTL)。 重 点难点1.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 2. TTL门电路的原理; 3. TTL门电路的应用。 要求 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1.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 3.掌握TTL门电路的原理; 4.了解TTL门电路的应用。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现实生活中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播放展示基本逻辑门电路,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动画说明TTL门电路的原理及TTL门电路的特性。通过表格讲解TTL门电路的参数。利用视频动画说明TTL门电路的应用。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形式和原理及TTL门电路的原理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实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举例,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举例说明TTL门电路的应用。 作业 布置 总结TTL门电路的应用。

第八章意志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意志 教学要求:1.了解意志的一般概念、青少年意志品质及特点 2.掌握意志行动的结构、意志过程的障碍与克服、青少年良好意 志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意志概述 引入案例:张海迪、林肯、桑德斯上校 思考:成功的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过程?(意志) 一、意志的一般概念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意志行动过程是由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两个阶段构成的。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是行动前头脑中确立目标、考虑计划并引向行动的一种酝酿活动,它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它使头脑里的意图、愿望、计划和措施在行动中加以实施,从而达到目的。在这两个阶段中又包含着许多复杂的互相联系的心理成分。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开展动机斗争

由于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需要而产生的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其间有些可能是相互矛盾的。当动机发生矛盾冲突时,便产生动机斗争。动机斗争解决后,才能确定行动的目的。 动机冲突有三类: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 动机斗争后,行动的目的也就确定下来。 例:就业与考研,最后确定考研 3.选择达到目的行动方法 在确定目的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的的行动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达到近期目的决定了立即执行;另一种是长远的目的,决定以后不立即施行,只是心理上的定向,要为今后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而做长期的准备工作。 但制定了计划而不去实施,却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例:《方与圆》作者丁远峙所举的案例。 三、意志过程的障碍与克服 (一)动机冲突与对待 1.了解你的动机 2.了解你的动机所处的位置

意志的概述及培养

意志的概述及培养 一、什么是意志 所谓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按目的支配、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科学家攻克科研项目,学生努力学习,公民遵纪守法,司法人员秉公执法,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的发展等活动,都有意志过程的参与。 意志总是与行为紧密相联,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我们称这种行为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即受目的支配、调节的行动。比如,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始终如一地坚持锻炼身体等; 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动物在它们的活动中也作用于客观世界,但是不管它们的行为和动作再怎么精巧与复杂,都是偶然的和自发的,不属于意志行动。如果说感知和思维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那么意志则实现着内部意识向外部行为的转化,是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是意识的外化结果。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每一步改造都离不开意志的作用。意志是成才和成事的重要条件,同时,它对主观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浪字回头金不换”,说明需要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一、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二、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意志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任何意志行动总是有它的具体内容,如确立行动的目的,决策行动的方案、计划等,这些目的是否正确、恰当,方案、计划是否切实可行,都取决于一个人对客观规律以及自身能力与素质的认识,如果目的与计划不符合客观规律,或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意志行动将最终失败;另一方面,当人的意志行动在执行过程中,认识也会帮助人及时地反馈到原有计划、方案的执行效果,以便修改一些不恰当的地方。除此而外,认识还可帮助人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已经不适时的目的与计划进行及时地调整,使意志行动真正有效。当人在意志行动中认识模糊、片面时,往往会使意志行动犹豫、退缩、方向不明或极端;而认识的全面与深刻,则会使人的意志行动变得坚决、果断和目标明确。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意志过程,因为他对周围环境缺乏最起码的认识。同样,与儿童相比,成年人的意志行动更坚决、果断、有力,其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年人具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说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行动也就无从产生。 2、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要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还是思考、想象等认识活动,都需要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一定的控制与努力。而且,随活动任务难度的增加,所需的控制与努力程度也会增强。这种控制与努力正是人的意志过程。例如,意志坚强的学生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心理学中有关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似乎从反面证明了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认识,

数据结构电子教案 第八章

第八章习题 一、判断题 1.求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在边较少、结点较多时效率较高。() 2.图的最小生成树的形状可能不唯一。() 3.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图时,在不考虑压缩存储的情况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只与图中结点个数有关,而与图的边数无关。( ) 4.邻接表法只用于有向图的存储,邻接矩阵对于有向图和无向图的存储都适用。( ) 5.任何有向网络(AOV-网络)拓扑排序的结果是唯一的。( ) 6.有回路的图不能进行拓扑排序。( ) 7.存储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故只存储邻接矩阵的下(或上)三角部分即可。( ) 8. 用邻接矩阵A表示图,判定任意两个结点Vi和Vj之间是否有长度为m的路径相连,则只要检查A m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否为0即可。( ) 9.在AOE网中一定只有一条关键路径。( ) 10.缩短关键路径上活动的工期一定能够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 11.连通分量是无向图中的极小连通子图。( ) 12.强连通分量是有向图中的极大强连通子图。( ) 二、选择题 1.N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的存储中,边表的个数有()。 A)N B)2N C)N/2 D)N*N 2.N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的存储中,边表的个数有()。 A)N B)2N C)N/2 D)N*N 3.最短路径的生成算法可用()。 A)普里姆算法B)克鲁斯卡尔算法C)迪杰斯特拉算法D)哈夫曼算法4.有拓扑排序的图一定是()。 A)有环图B)无向图C)强连通图D)有向无环图5.图的邻接表如下图所示: vertex firstedge (选择题5图) (1)从顶点V0出发进行深度优先搜索,经历的结点顺序为()。 A)V0,V3,V2,V1 B)V0,V1,V2,V3 C)V0,V2,V1,V3 D)V0,V1,V3,V2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①困难按性质分: 内部困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难。(指人在行动中有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举例:新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意志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为努力克服内心的障碍,督促自己去做应该做的工作。(可作判断题) 外部困难——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指人在完成预定目的采取行动时所遇到的客观环境中的障碍。)举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家长的不合作,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反复,或者学生智力发育不良或学习习惯不良等,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孩子的任务,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顺利完成。 ②内部困难要比外部困难难以克服,同时,内部困难又常常以外部困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内部困难得到解决,外部困难也容易解决。

第八章 意志

第八章意志 教学目的: 1、识记意志的概念、特征、品质。 2、掌握意志行动的分析。 3、了解青少年意志的特点及培养。 教学重点:意志行动的分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如下: 当学生围绕教学材料进行认知信息加工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表现出主体实现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的决心和力量。这就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意志。意志是心理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却又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心理现象。意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是什么?青少年学生的意志特点何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便是意志这一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实质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例如:学生为了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而认真听课,刻苦学习;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工人、农民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忘我地劳动;科技人员为了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呕心沥血、刻苦攻关;战士为了保卫国家,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等等。人在这些活动中所进行的确定目的,按照所确立的目的去调节、支配行动,并在行动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使预定目的得以实现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反映了人在认识和变革主、客观现实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的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意识能对来自客观现实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这是意识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表现;二是人的意识能主动地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动作用于客观现实,构成人所特有的意志行动。恩格斯说“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这说明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意志总是和行动联系在一起。意志调节、支配行动,又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做意志行动,意志与意志行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首先,意志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心理过程,而意志行动则是显露于外的;其次,意志调节支配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必须包含意志因素,没有意志就没有意志行动。同时,意志又必须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没有意志行动的意志不是意志,只能是一种空想。 (二)关于“意志自由”问题 关于意志的实质,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尖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人类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意志自由”。 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完全否认意志的存在,他们把人的行为归结为“剌激一一反应”(S-R)的简单公式,认为人的反应是机械地被外界刺激物所决定的。他们不但否认意识,而且否认人的意志自由,因而是错误的。

第八章意志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八章意志 2007年06月19日星期二 08:21 第八章意志 【考试要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动机的功能、分类;熟悉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识记驱力、诱引、期望、归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懂得意志行动的过程分析,正确区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掌握意志的品质的内容,识记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的概念;熟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相互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如何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在人类变革现实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对行为活动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和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词在人的意志中起重要的作用。一 二、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但不是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例如,手遇针刺就会缩回,吹口哨,摇头摆脑等一些无意的动作,都不是意志行动。也就是说,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和预定的目的分不开,没有目的,就没有意志行动。人的意志行动,需要根据预期的目的,形成一定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读书看报、打球下棋等都是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表现在随意运动中。换句话说,意志行动必然是随意行动,但是,随意行动并不总 是意志行动。因为,意志行动除了具有随意行动的特征之外,还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困难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只有

第八章 意志

第八章意志 第一节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1、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态度的反映。意志过程是人脑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反映。 2、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属性(本质属性)的反映,情感过程是对自身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 联系: 1、(客观世界与社会实践)是意志力量的源泉,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基础,离开认识,意志无法产生。 2、情感对意志有重要作用,它既可能是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人的意志能影响或调节人的情感。 3、第二信号系统在意志行动中,起着调节作用。 二、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特点: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1999年论述题)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的观念形成存在于自己头脑中。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简意志对行动的支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即推动人从事有预定目的的行为。二是制止,即制止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行动。这两方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那些由情绪冲动支配的行动,或目的不明确的行动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现,都不能算作意志行为。 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会把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上,排除各种对学习行为的干扰。而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往往禁不住上网打游戏等娱乐的而影响正常的学习。(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