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月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类需要无限时,人们必须( )

A.作出选择

B.选择放弃

C.降低期望

D.自给自足

2.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 )

A.资本密集型企业

B.劳动密集型企业

C.技术密集型企业

D.劳动集约型企业

3.成本是指( )

A.购买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B.厂商为生产新产品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C.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D.厂商生产所有产品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4.由于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所形成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是( )

A.生产曲线

B.需求曲线

C.供给曲线

D.供求曲线

5.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等的时候,形成( )

A.均衡价格

B.资本价格

C.机会价格

D.成本价格

6.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最低限价,称为( )

A.福利价格

B.支持价格

C.均衡价格

D.补贴价格

7.当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是指( )

A.增量成本

B.显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8.在一个特定的收入水平上,储蓄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 )

A.平均储蓄倾向

B.平均收入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收入倾向

9.现代社会中最善于进行利益聚合的组织是( )

A.公司

B.智库

C.政党

D.议会

10.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经济体系划分为( )

A.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

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政府经济

C.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工业经济和混合经济

D.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11.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其特征是( )

A.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B.生产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生产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D.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2.提出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家是( )

A.帕累托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大卫·李嘉图

13.银行因客户要求买进未到期的票据,扣除一定的利息支付余额的业务是( )

A.放款

B.贴现

C.承兑

D.托收

14.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经济危机,最后促使自由市场经济演变为混合经济体系。其理论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出版

B.《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版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出版

15.在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种是(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房产税

D.屠宰税

16.由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自由商人、企业职员等自愿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是( )

A.工会

B.商会

C.学会

D.协会

17.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银行机构包含( )

A.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B.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

C.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和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18.我国的政府机构,按国家权力统一原则分为( )

A.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B.政治机关、法律机关和经济机关

C.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D.中央机关、地方机关和基层机关

19.公共决策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A.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和决策过程

B.决策目标、决策环节和决策人员

C.决策目标、决策依据和决策程序

D.决策主体、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

20.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A.自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B.主动性失业、被动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C.经常性失业、偶尔性失业和永久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21.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哈罗德—多马模型研究的角度是( )

A.供给

B.需求

C.储蓄

D.投资

22.在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主要分为两大类( )

A.政府购买和政府消费

B.政府采购和政府预定

C.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消费和政府工程

23.在政府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中,主要用来调整供给结构的政策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24.在国际分工的类型中,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划分标准是( )

A.分工的深度

B.产品的要素构成

C.生产关联性

D.参与分工的国家地位

25.以一个单位的外国货币折成若干本国货币单位的标价方法,叫做(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混合标价法

D.主次标价法

26.从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的标志是( )

A.牙买加协定

B.美国的“新经济政策”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侵越战争引发的抢购黄金风潮

27.标志着全球贸易协调机制确立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8.国际组织最初出现于( )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外交领域

29.运作方式以“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为特点的国际组织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统一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30.由于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和冲突性,在选择经济目标进行经济决策时,存在的两种原则是

( )

A.相机抉择和灵活规则

B.相机抉择和对等规则

C.相机抉择和固定规则

D.灵活抉择和固定规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内容。

32.中央银行的职能。

33.保险公司的主要作用。

34.实现收入政策目标的措施。

35.国际组织的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论述资源稀缺规律的内容以及解决资源稀缺的对策。

37.论述失业引起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措施。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背景材料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初爆发,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大量的次级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大量的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等连锁反应出现。随之,欧洲市场也出现了震荡。

危机发生以来,对各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股市债市剧烈波动。2008年9月,次贷危机向纵深蔓延,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也传来濒于崩溃的信号,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被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银行。美

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其诱发全球经济动荡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危机加剧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和金融系统崩溃,各国纷纷入市干预。欧元区15国财政部长10月6日誓言不会让任何一家大银行垮台,以期重振市场信心。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缺,各国央行连续向货币市场注入资金。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瑞士、加拿大、瑞典六大央行宣布,同时紧急减息半个百分点。知情人士透露,鉴于近来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非协调性的”举措应对危机,参与此次减息的各国央行官员希望,通过共同行动使此举获得最大效应。

中国几大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金融产品,这些金融资产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自2007年9月以后,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连续下降,至08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从07年上半年的20%下降到3%,十分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情况。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已经回落到4.9%,这是自2007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10%左右,但是对GDP贡献占到20%的外贸行业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萎缩局面,中国经济也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

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2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六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九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六大央行宣布降息的同一天,宣布下调利率与银行准备金率。事实上,2007年我国曾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4个月之内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请结合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8.国际信贷关系对我国国内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9.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40.什么是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为什么多国央行要联手降低利率?

41.请结合国际国内因素说明中国为什么在短期内连续下调利率。

答案:

1—5.ABCCA 6—10.BCAAD 11—15.DBBCB 16—20.BDCDD

21—25.BCDCA 26—30.ABACC

二、31.答:(1)公开市场操作;(2)法定准备金;(3)贴现率;(4)选择性信用控制

32.答:(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①集中银行存款准备金;②银行的最后贷款者;③金融业票据计算中心;④银行的监督和管理者。

(3)国家的银行

①中央银行是政府的财政顾问;②代理国库;③代理国家证券发行;④给国家以信贷支持;⑤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⑥指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⑦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会议。

33.答:(1)为投保的个人,企业。组织分散风险,提供保障。(2)将储蓄化为投资的金融中介。

34.答:(1)立法规定最低工资;(2)采取税收调节措施;(3)采取物价—工资指导线;(4)实行工资—物价管理制;(5)采取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

35.答:(1)论坛功能;(2)协同功能;(3)沟通功能;(4)规范和管理功能;(5)资源配置功能。

36.答: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是不足的。两重意识:(1)稀缺是相对的;(2)稀缺又是绝对的。

解决资源稀缺的对策:选择。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选择,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获得最大效用。(1)生产什么;(2)怎样生产;(3)为谁生产;(4)谁做出上述决策。

37.答:(1)引起产出减少;(2)严重社会后果。

降低失业率政策:(1)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2)扩大政府就业计划;(3)排除政府障碍;(4)提供培训。

38. 答:当世界的其他国家发生经济衰退时,一国从国外借入的短期信贷被抽回,企业发生支付困难,本国金融市场同样开始紧。政府不得不采取对利率上升进行干预,以延缓经济衰退蔓延至本国。

39. 答:当乙过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其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利率低,信用较松,资本流往国外,比如流入甲国,则甲国资本流入可能引起国际收支顺差,为了避免过多资本流入本国,甲国便扩大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使国内通胀与乙国一致,则乙国的通货膨胀便传到甲国。

40. 答: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是指在有关国家解决经济政策目标选择发生冲突时,在相互让步的基础上,就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国际协调,并达成某种妥协或默契,选择一个符合参与协调的各国整体最大经济利益的均衡点,尽管这种协调结果可能对某个国家或许并非是利益最大的政策选择。

因为国家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全世界,因此国家之间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采取国家间协调的机制,能够克服“囚徒困境”。是解决国际因素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困扰的途径。

41. 答:(1)如材料中所说,由于中国几大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债券,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金融资产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中国调低利率有助于减少这种风险。因为如果中美利差大的话,国际资金会流入利率高的国家,进而加速美元贬值,我们所持有美国金融资产将严重缩水。

(2)我国出口增速下降,降低利率能够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根据上题中的“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可知,降低利率是利人利己的互惠性经济政策,这样有助于使劲儿经济摆脱衰退,尽快复苏。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学习笔记

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 1 经济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最基本的) ②安全需要 ③社会需要 ④尊敬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 ①需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②必需品与奢侈品的界限是模糊的 ③人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 4、需要的无限性: ①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限的。 ②欲望的增长速率远远高于物品的生产增长率。 5、资源可分为:①自由取用资源;②经济资源 6、经济资源可分为:①时间和信息;②土地;③资本;④劳动力;⑤企业家才能 7、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 ①企业家是组织其他要素进行生产的原动力。 ②企业家是制定商业决策的核心。 ③企业家是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创新者。 ④承担风险。 8、生产要素: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分类: ①地租:提供土地或原材料所得的报酬。 ②利息:资本的报酬。 ③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④工资或拥金、奖金:劳动力的报酬。 9、需求既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 10、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11、供给有限性具有两重意义: ①这种稀缺是相对的。(是针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 ②这种稀缺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 12、经济运行的四个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②怎样生产 ③为谁生产 ④谁作出上述决策 13、不同国家如何决定生产什么:①资源和要素禀赋;②价格体系的作用(收入是产品销售价格的函数;成本是 所消耗的要素价格的函数) 14、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①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 ②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的说明 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济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 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408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12)020201 学(12) 01国民经政策 辜胜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邹东涛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李连仲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曾培炎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崔民选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杨建龙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文学国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赵芮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马建堂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谢伏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张承惠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A.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 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 ...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 B.资本 C.企业家才能 D.生活必需品 3.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称为 ()A.选择成本 B.机会成本 C.选择利益 D.机会利益 4.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 A.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 B.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过程 C.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成本 D.生产的选择和生产的目的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决定厂商如何生产的问题是() A.现有资源条件和企业生产成本 B.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企业生产成本 C.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机制 D.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 6.商品的需求量同它本身价格之间的关系,使正常的需求曲线表现为一种()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7.会计成本、隐成本和正常利润之和,被称为() A.边际成本 B.总成本 C.机会成本 D.总固定成本 8.企业的经济利润,等同于() A.正常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边际利润 9.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等时,该商品的价格被称为() A.一般价格 B.市场价格 C.平衡价格 D.均衡价格 10.市场与计划结合在一起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被称为() A.整体经济 B.灵活经济 第 1 页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政府、 专题 1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1.1 稀缺性与选择一、欲望与需要物质需要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需要的差别需要无限性的原因二、资源稀缺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三、选择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稀缺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四、生产什么不同的国家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的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消费品与服务生产和资本品生产之间的现实选择五、如何生产市场经济中生产时如何组织的六、分配商品与服务的不同分配方法识记需要与物质需要;需要的不同层次;资源的类别;生产要素的种类;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对生产的作用及其报酬;资源的稀缺规律的含义;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商品与服务分配的不同方法;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领会第 1 页共 22 页价格体系如何决定产品分配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 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需要的差别需求无限性和供给的有限性的原因消费者无限的欲望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为何凹向原地;为什么不同国家对于生产什么会有不同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经济组合在市场经济中,总产品的分配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应用在特定情景中,如何在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和资本品德生产之间取得平衡;不同国家占有不同的资源,在特定经济环境中,如何选择建立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平衡的收入分配原理应用于不同情景中。关键名词:关键名词:买意愿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为什么说经济学的所有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 2.什么是机会成本?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一国经济如何平衡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的生产。 3.为什么有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而另一些国家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多? 1.2 价格机制与市场一、需求需求的定义及其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需求表与需求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需求表如何画出并解释需求曲线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第 2 页共 22 页需要物质需要生产要素资源经济资源选择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分配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支付能力购 二、供给供给的定义及其与生产者的关系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供给表与供给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供给表如何画出并解释供给曲线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三、市场市场均衡的含义以及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市场均衡的变化及其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市场非均衡:需求或供给过剩政府的价格管制识记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其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关系;效用的概念;需要与需求的区别;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的区别;均衡、非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概念。领会需求曲线为何向下倾斜;为何供给曲线向上倾斜;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的不同;市场均衡过程中供求的变化;市场均衡的变化;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应用分析不同情景下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供与求、价格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情景下市场均衡的过程;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与后果。关键名词:关键名词: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效用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第 3 页共 22 页 思考题:思考题: 1.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试分析它们各自的重要性。 2.试解释是造成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各自形状的原因。 3.试述市场的均衡过程。 1.3 一、成本各种成本的定义短期成本的函数关系、变动规律及其曲线长期成本的函数关系、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189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9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4:00至15:30;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3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私人财产所有权 B.社会公共权力 C.道德劝说 D.法律制度 2.(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 B.自由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按照公共物品的(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 C.科斯 D.屁古 5.按照(A)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6.(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D)。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8.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 B.民政部 C.国务院 D.财政部 9.根据(A)的不同,债务可以划分为公债与私债。 A.债务人 B.债权人 C.资金来源 D.债务币种 10.按照(B)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A.预算组织形式 B.预算编制方法 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预算收支平衡的状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C)需要。 A.部分企业 B.单独个人 C.社会公共 D.政府部门 12.下列项目中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3.下列项目中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B)。 A.城市供电 B.国防 1

2004年1月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真题和答案1

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生产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没有影响 B.水是一种经济资源,进入生产过程后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C.职业经理人年薪中按企业效益分配的奖金是其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D.资本要素就是指厂商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金 2.当我们得出某市对某品牌汽车的需求曲线时,需假定除哪种因素外其余均为常数()A.该市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的偏好程度 B.该品牌汽车的价格 C.该地区车辆使用费用的高低 D.该市人均收入水平 3.关于短期成本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是相同的 B.边际成本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大 C.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与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二者的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分别与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二者的最低点 4.在一定时期内,当社会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造成投资规模过少时,可能引起()A.经济紧缩B.通货膨胀 C.利率上升D.可支配收入增加 5.假设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为5%,某居民将出售国债的1万元存入银行,则银行系统可据此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为() A.5万B.10万 C.20万D.40万 6.根据IS-LM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正确的是() A.投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消费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D.货币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7.“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是哪位经济学家的思想?()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凯恩斯D.科斯 8.政府制定最低工资线的政策是由于哪种组织的影响?() A.金融机构B.工会 C.国有公司D.商会 9.我国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不拥有的权力是() A.立法权B.终审权 C.行政管理权D.防务权 10.我国的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的关系是() A.前者隶属于后者,是后者的派驻机构 B.前者是自治组织,但接受后者业务指导 C.前者完全自治,与后者无关系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单选题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1-5 14:17 1.当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类需要无限时,人们必须() A.作出选择 B.选择放弃 C.降低期望 D.自给自足 2.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 A.资本密集型企业 B.劳动密集型企业 C.技术密集型企业 D.劳动集约型企业 3.成本是指() A.购买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B.厂商为生产新产品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C.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D.厂商生产所有产品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4.由于商品的数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所形成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是() A.生产曲线 B.需求曲线 C.供给曲线 D.供求曲线 5.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等的时候,形成() A.均衡价格 B.资本价格 C.机会价格 D.成本价格 6.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该行业产品的最低限价,称为() A.福利价格 B.支持价格 C.均衡价格 D.补贴价格 7.当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是指() A.增量成本 B.显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8.在一个特定的收入水平上,储蓄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 A.平均储蓄倾向 B.平均收入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收入倾向 9.现代社会中最善于进行利益聚合的组织是() A.公司 B.智库 C.政党 D.议会 10.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经济体系划分为() A.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和政府经济 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政府经济 C.传统经济、计划经济、工业经济和混合经济 D.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11.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其特征是() A.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B.生产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生产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D.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2.提出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家是() A.帕累托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大卫?李嘉图 13.银行因客户要求买进未到期的票据,扣除一定的利息支付余额的业务是() A.放款 B.贴现

政府经济学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一、什么是市场机制?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1)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练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市场机制功能主要有: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理解我国的市场主义经济? 答:(1)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中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类型是什么? 答:(1)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2)类型:宏观性失灵、信息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外在性失灵、分配性失灵。 五、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1.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2.作用: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作用: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二、简述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答:(1)含义:管理的主题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不问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也有公共性意义。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2)内容: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市场管制职能。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容。 答: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模式,建立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将政府职能转化为实现宏观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四、简述政府经济管理有限性和有效性的内涵。 答:(1)有限性:1.在政府目地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现透明行政的政府。4.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制的政府。(2)有效性: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 五、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 答:表现: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 六、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 答: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建立公开行政制度。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信息和咨询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与标准答案

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进展规划(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宏观经济治理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C.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不多平衡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出现()等现象。 A.市场供应紧张、通货紧缩 B.失业增加、物资匮乏 C.生产能力闲置、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物资匮乏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资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资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4.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要紧反映()。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 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各国经济进展经历表明,经济持续增长的全然源泉是()。 A.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各项要素投入量增加 B.提高要素生产率 C.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 D.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以下关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是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是第二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是第三产业 B.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

业构成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7.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差不多实现()。 A.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B.经济社会信息化 C.工业化 D.农业产业化、商品化 8.依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为提高工业整体素养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应依据()的原则。 A.产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 B.比较优势和优胜劣汰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D.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 9.当总需求过旺时,财政当局通常采取()等措施,以关心经济恢复稳定。 A.减税、增支、扩大财政赤字 B.增税、减支、增加财政赢余C.减税、减支、缩小财政收支规模 D.增税、增支、扩大财政收支规模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 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1.稳健性政策 ·2.积极性政策 3.紧缩性政策 4.中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是()。

2018年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必答题 (必答题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不同,我们将经济体系划分为( ) A.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 D,传统经济和新经济 2.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这种变动通常被称作( ) A.需求的变动 B.需求的变化 C.需求量的变动 D.需求量的变化 3.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产生分工的原因首先是( ) A.分工的经济性 B.生产活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操作 C.劳动的熟练性 D.追求利益性 4.经济规模变动引起成本的变动,关于这种变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成本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而增加,即规模收益递增 B.平均成本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而增加,即规模收益递减 C.平均成本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而出现波浪式的递增 D.平均成本不随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5.一般情况下,人们将现代企业主要划分为三种法定基本形态,下列哪种形态不属于其中之一( ) A.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外资企业 D.公司 6.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产、独立核算、自己的组织章程和场所,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组织,一般称为( ) A.合伙人 B.法人 C.出资人 D.法人代表 7.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阶段,行会承担着很多职能。下列不属于行会职能的是( ) A.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依据 B.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并提出建议事项 C.开展咨询服务,为会员提供国内外政治情报和技术情报 D.发展本行业的公益事业,开展有益于本行业的其他活动 8.西方国家工会的主要武器是( ) A..怠工 B.出工不出力 C.辞职 D.罢工 9.一般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从三种学科途径来研究,这三种学科是( ) A.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 B.宪法学、政治学、经济学 C.政治学、哲学、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宗教学 10.一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应当是( ) A.物价平稳上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