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综述

怀化市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综述
怀化市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综述

怀化市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综述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区域面积2.76万平方公里,辖10县1市1区1管理区、287个乡镇、3855个村,总人口504.63万人。这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我国东中部通向大西南的结合部和桥头堡。湘黔、枝柳和渝怀3条铁路呈“大”字形在市区交汇;320、319、209这3条国道、12条省道、沪昆高速、杭瑞高速与正在建设的包茂高速、娄怀高速贯穿全境;芷江机场已开通至北京、长沙、广州的航班。这些共同构筑了怀化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这里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全市有侗、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4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8.7%。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拦门酒和合拢宴独具民族特色,苗族的盘瓠文化、巫傩文化与新晃的夜郎文化,极富神秘色彩。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时即置黔中郡,至今尚有遗址可寻;洪江古商城,曾在明清盛极一时;芷江受降坊,更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寇在此洽降而蜚声中外;这里还是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同时也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这里生态秀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7.14%,为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之一;水能蕴藏量499万千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362万千瓦,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茯苓、天麻等中药材产量和黄金、铜、磷、硅砂、重晶石等矿产储量均居全国或全省前列。独特的区位交通,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怀化由一个山乡小镇发展成为城区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2万的中等城市。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已突破了500亿元大关,达503.69亿元,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6.9%;财政总收入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77元。

一、60年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怀化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怀化的历史上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一)农业地位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初,怀化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稳步发展农业互助合作,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改革开放以来,普遍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加上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级领导班子结合怀化山区特点,掀起山地综合开发热潮,山区农业独具特色:竹木业——改革开放以来人工造林1105.6万亩,林木蓄积量为6691万立方米,占全省1/5,年采伐商品材8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14.7亿元,大林业产值达26亿元,居全省第一;草食畜禽—牛、羊年存栏数分别达到76万头和102万只,生猪、家禽分别发展到700多万头和5400多万羽,水产品总产量达4.91万吨,养殖业总产值达21.5亿元;中药材——已建中药材基地50万亩,年产20万吨,茯苓和天麻产量分别占全国、全省第一位;优质水果——已建水果基地108万亩,已挂果的约占60%,年产20多万吨,处于全省前列。近几年来,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户实行补贴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到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8.38亿元,比1949年增加107.19亿元,增长5.2倍,年均增长3.1%;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4家,初步形成了肉牛、山羊、雪峰乌骨鸡、水禽水产养殖和柑桔、茶叶、蔬菜、杨梅、葡萄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13个,建立“一线一圈”等高效农业园区5个。

(二)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建成64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达1.60万人,占全部手工业总人数的90%以上,全市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64年至1978年,怀化因作为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4亿元,为前20年总和的近20倍。其间,除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外,还有五一机械厂、五二机械厂、五三机械厂、湘西仪表厂、凤滩水电站、建南机器厂、华峰器材厂、红敏化工厂、湖南维尼纶厂等21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为怀化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怀化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加工业为主的特色发展之路。一是工业总量不断增加。到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7.26亿元,比1949年增加167.08亿元,增长254.2倍,年均增长9.8%。全市工业化率达到33.2%,迈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二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不断改善,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经济并存的工业经济结构,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9.2%。行业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竹木、电力、食品、医药、化工、矿业、建材、轻纺八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格局,支柱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6%。三是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以怀化工业园、怀化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平台,成功引进泰格林纸、汇源果汁等战略投资者。怀化工业园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开发园区”称号,2008年先后获批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8家,园区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第三产业不断突破

怀化解放后,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恢复和发展全区工商业,扎实推进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1年10月,创办了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洪江植物油制炼股份有限公司。到1956年5月底,全区私营工商业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怀化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交通为依托抓流通,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提出“三让一优”(让码头、让资源、让税利,优化服务),广建商贸市场,加大商业投入,使怀化的商贸物流业飞速发展。近年来,围绕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调控,加快改革改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已形成建材、百货、家电、粮油、生资、汽车摩托车等十二大类专业批发市场,成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结合部重要的商贸活动中心,在商品流通上呈现了“买全国,卖西南”的经营格局。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9.89亿元,比1949年增长163.9倍,年均增长9%,占GDP的比重由1949年的14.8%提高到4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5亿元,比1949年增长2372倍,年均增长14.1%。金融、保险事业得到发展。到2008年,全市共有银行机构7家,营业网点687个,干部职工人数由2207人发展到7000人,形成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54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336.14亿元,企业存款余额69.4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20.80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7.65亿元,下降47.3%;商业贷款余额15.13亿元;消费信贷贷款余额13.08

亿元。全市股票交易成交额275.74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6.02亿元。

(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当前“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的实施,怀化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1个机场、3条铁路、3条国道、4条高速公路、12条省道纵横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通公路。邮电通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建成7大现代化通讯网络。为了更好地促进怀化成为五省周边交通、流通中心,全市还加强了市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商品市场349个,其中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19个。方便的交通、发达的电信、辐射五省周边的市场、优美的环境,加上各项优惠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使怀化具备了优良的投资环境。怀化城区由不足1平方公里发展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不足4000人增加到42万人。城市道路形成了“三环五横六纵”骨架。

目前,怀化正按照对内打造宜居城市,对外建设区域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城市品位迅速提升。2008年,全市共有建制镇87个,城镇化率达34.6%,即将达到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35%的标准值。

(五)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在铁路方面,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1970年9月后,全省各地抽调100万民工和一大批干部汇聚湘西参加铁路建设。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怀化及周边地区前所未有。1972年湘黔铁路建成通车,1983年枝柳铁路全线贯通,湘黔、枝柳两条干线铁路成“十”字形于怀化市区交会,怀化成为西南地区沟通全国东西南北的铁路运输枢纽,打破了怀化山区的闭塞状况,沟通了怀化地区11个县市,创造了怀化经济腾飞的交通条件。1995年每平方公里有铁路1.8公里,高于全国0.53公里和全省1.21公里的水平,从而使怀化成为全省交通发达的市州之一;2006年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怀化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拥有3条铁路交会、5个铁路出口的铁路枢纽。在公路方面,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公路通车总里程16398公里,比1987年增加里程10082公里。2007年11月,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怀化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目前,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包茂高速公路吉怀段正在建设。在航空方面,2005年12月,芷江机场通航,可直达长沙、广州、北京等地,进一步完善了怀化立体交通网络,辐射面涵盖了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44个县、约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口的广大区域。

(六)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怀化教育卫生方面仅有公、私立中等学校41所、小学347所、教员1091人,医院3所、病床112张、卫生工作人员200名。经过艰苦努力,教育卫生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较快发展,到1956年,已建立全日制中专3所,在校生1581人。普通中小学816所,在校生44526人,分别比1956年增长1.8倍和47.1%。卫生医疗机构658个,卫生技术人员4075人,病床3240张,病床增长62%。这些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全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取得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教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改革开放后,各项社会事业很快回到健康发展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方面:从1985年开始逐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2349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6所,普通中学375所,小学1651所(其中教学点772个),特殊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267所。全市在校学生64.46万人,拥有教职工4.82万人,专任教师4.17万人。全市综合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由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卫生方面:加快基层卫生院建设步伐,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152个,其中医院58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卫生院31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34个,采供血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实有床位15409张,卫生工作人员19868人,卫生技术人员16600人,其中执业医师4489人,执业助理医师1951人,注册护士48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2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05张。建成乡镇卫生院5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卫生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逐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疾病防控网络,加强了农村卫生院建设,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科技方面:涌现了两系杂交棉、无核大红甜橙、无核椪柑、金秋梨等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出现了正清风痛宁等全国知名品牌。旅游方面:目前形成了以中部五城(山水怀化城、洪江古商城、古黔城、民族文化城、芷江和平城)为核心,以北部历史文化游和南部生态民俗游为特色的发展格局。旅游业从零起步发展到2008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已形成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截至2008年,全市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达到173万人,增加51.3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5亿元,增加1.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68万人,征缴基金5.6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征缴基金6.1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5.32万人,征缴基金4.09亿元;

生育保险新增4.26万人,征缴基金161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21万人,征缴基金4952万元;工伤保险新增5.2万人,征缴基金2169万元;失业保险新增2.06万人,征缴基金3257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到346.62万人,参合率为88.2%。人口计生方面:2008年,依照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年末在册总人口为504.63万人,比上年增加2.31万人,增长4.6‰;常住人口为464.14万人,比上年增加8.34万人,增长1.8%。男女性别比为105.7∶100。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74‰,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7.96‰,计划生育率达到91.3%。人们生活方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同比增长8.0%。全市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120万人减少到2008年0.94万人。

二、60年实践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怀化经济建设成就催人奋进,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事业蒸蒸日上。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原黔阳、怀化地委、行署、人大、政协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的基础,离不开新的怀化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离不开怀化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和奋发进取。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伟大实践,最重要的启示是: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在准确把握形势和民意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完善发展思路,带领全市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怀化实际的、加快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思路进一步科学和明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7年,立足怀化山地优势,提出实施“八亩山地做文章、综合开发奔小康”战略,致力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格局。从1998年至2000年,以撤地设市为新起点,根据叶大年的“空洞”理论,提出实施“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两大优势、努力建造五省(市、区)周边中心城市”战略。2001年至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即以建造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山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从2006年至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张春贤考察怀化时提出的“把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作为怀化发展的

战略取向”的讲话精神,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遵循发展规律,结合怀化实际,提出并逐步完善了“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确立了“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并对工业、商贸物流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进行了总体布局。这些思路充分发挥了怀化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既前后衔接又层层推进,既传承历史又开创未来,使怀化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发展举措更具实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强力支持,成为推动怀化后发赶超的战略方针。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活力之源。怀化60年发展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活力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正是扎实推进了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国民经济才得以很快恢复,各项事业才得以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怀化历届领导班子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市委、市政府先后对工业、商业、农业、林业、财政、城市管理、政府机构和要素市场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实现了战略意图,收到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一是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效展开,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二是以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为重点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大为减少。三是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城区规划与土地实行高度统一管理,城市综合执法与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分离,城市建设融资能力大为增强。四是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土地、矿产、技术、产权等交易行为逐步规范。培育资本市场取得突破,辰州矿业成功上市。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打改革牌,走开放路,立足怀化,放眼世界,就一定能够破除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利用一切国际国内有利因素,整合一切有利发展的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发展阻力,激发发展活力,壮大发展实力。

第三,加快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怀化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陆续成立了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学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推动加快教育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养大批建设人才,产生了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地膜覆盖、良种选育技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畜种改良和良种畜引进以及饲养方式的转变,使畜牧业连年丰收。技术引进、开发、改造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使金大地、辰州矿业等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当前,市委、市政府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将“科技引领”作为首位的发展战略,致力推进怀化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后发赶超。全市各级都要牢固树立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技术跨越,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第四,始终不渝改善民生,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使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面发展,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所在,也是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策略。怀化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重视民生当做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当做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当做最大的责任,致力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下工夫,既取得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重大成就,也在500万怀化人民支持拥护下不断开创怀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在为民办实事工作方面,努力扩大城镇社保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抓好农村扶贫、“五保”、低保、移民开发、合作医疗、农网改造、饮水工程、“村村通”、“通达、通畅”工程、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等工作,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大力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与此同时,高度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社会新阶层的培育。积极鼓励支持群众的创业热情,引导规范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将之培育成怀化的龙头企业和参政议政的合作伙伴,使之成为怀化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推进富民强市的强大合力。

三、新阶段发展愿景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强劲增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省内“一化三基”、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强力实施,怀化已进入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怀化市委、市政府集中群众智慧,把握时代脉搏,遵循客观规律,提出了“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宏图已经绘就,轮廓已经清晰。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怀化完全有可能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奋蹄疾驰,奔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2010年跨上600亿元台阶(按2007年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13.5%,为下一步后发赶超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将达1160亿元,年均增长14%,力争使怀化的经济总量在市州中排名前移1—2位。2020年将接近2300亿元,年均增长14.6%,实现后发赶超的重大跨越,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

全市工业增加值2010年将达230亿元,年均增长23.5%,工业化率达38.6%。2015年达520亿元,年均增长17.7%,工业化率达45%。2020年将接近1100亿元,年均增长16.2%;重点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工业化率达47%,基本实现工业化。

(三)现代商贸物流业出现新突破

全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2010年将达136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5%;第三方物流在全部物流业务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怀化作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构架基本形成。2015年达285亿元,年均增长15.9%,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2020年全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0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方物流在全部物流业务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怀化将建成全国重要物流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之一,现代商贸物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全面建成。

(四)新型城市化谱写新篇章

围绕建设“交通便捷、生态优美、生活方便、适宜创业、和谐安全”的生态宜居城市,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达38%,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生态宜居城市特色初步显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城市化率达44%,中心城市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更加突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以上,城市化率突破50%,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生态日益优美,城市文化成熟发达,中心城市的吸纳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财富积聚中心初步形成。生态宜居成为怀化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基本确立。

(五)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0年市区和半数县城建成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建成一批全国生态模范县,生态城镇不断涌现,生态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模范市,“两型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六)人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分别达到13000元和3400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1%。2015年分别突破24000元和接近6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2020年分别突破40000元和10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0.8%。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关键字】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s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着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 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 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 他附件的文章中研究了公共经济学30年(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角色的一门学问。因为这一角色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成为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一些核心问题被持续关注,例如对不同商品的税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而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才是最优等等,最近才成为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其他一些分支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推动了对其中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研究。反之,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又推动了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30年是公共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理论和经验上的重要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诸如各个税种的效率和归宿这样的核心问题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济效应以及最优的制度安排的认识。在公共经济学相关经济理论以及支持复杂政策评价的实证分析等两个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过去的30年间,公共经济学的各个不同部分的进展有快有慢。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的研究进展是经济理论在次优税制设计问题上的应用。在70年代晚期以及80年代,家庭和企业数据库的出现促成了人们对税收激励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代理人行为问题的探索。继而公共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应用计量经济学家也把他们的研究兴趣转向公共财政问题。90年代,实证政治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迅速扩张尤为显著。 公共经济学中的很多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促使了这一领域里几个二级专门学科的兴起,诸如老年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这些领域中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不仅关注那些广布于公共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也利用其他分支领域发展起来的真知灼见和方法技巧,例如医疗经济学、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以下是关于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商都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市建设"五区"战略部署,立足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构筑"一条通道"、夯实"两个基础"、发展"三个特色产业"、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即立足商道文化,积极构筑北接二连、通达蒙古,东联**、面向京津**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通道;夯实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基础;突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自生釉陶瓷和高新医疗科技特色产业;打造全市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区首个自生釉陶瓷产学研基地和华北地区首个高新医疗科技产业基地,积极构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亮点。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分 ·

别同比增长15%。 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加速发展 商都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集中全力抓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始终把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作为扩大投资、强化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引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认真落实"三三制"工作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招商机制,组建了6个招商分局,聘请了38名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局副局长,发挥了以商招商的优势,加大了"点对点"招商力度。2013年,全县引进并开工建设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106.5亿元;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41个,到位资金6.76亿元。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商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化措施育产业,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建设了太美和希森马铃薯加工、恪青蔬菜加工、冷山糖业甜菜加工、奥淳酒业粮食加工、大北农生猪养殖、中谷奶牛鲜奶加工"七大龙头",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田间地头变成了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专用薯7万亩、脱毒种薯6万亩;蔬菜 ·

表面工程摩擦学研究进展

第20卷 第2期摩擦学学报V o l20, N o2 2000年4月TR I BOLO GY A p r,2000表面工程摩擦学研究进展3 张绪寿,余来贵,陈建敏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综述了第二代表面工程技术和表面工程摩擦学的研究进展,展望了21世纪表面工程摩擦学研究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表面工程摩擦学;表面涂层;复合表面工程;多层涂层 中图分类号:TH11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0595(2000)022******* 随着表面科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近廿年来表面工程摩擦学(改性表面摩擦学)获得了迅速发展.80年代初,表面工程摩擦学研究在英国和德国摩擦学各研究领域中已分别上升到了第一位和第二位. 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表面工程研究所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1985年《SU R FA CE EN G I N EER I N G》创刊,1988年《表面工程》创刊.资料表明[1],1990年到1994年仅德国就有近1000家新的表面工程公司成立.1994年北美、日本和西欧各国在表面工程研究领域的总投资达400亿美元.目前表面工程摩擦学已成为摩擦学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分支[2,3].这从1997年第一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的有关论文情况亦可得到佐证[4].表面工程摩擦学领域所获得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仅促进和丰富了摩擦学的基础研究,而且为开发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所必需的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蚀性的摩擦学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1 表面工程摩擦学研究现状 1.1 表面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1997年B ell根据表面工程技术(涂层和表面处理)发展历程把表面工程分为两代[5]:第一代主要采用单一技术,包括电镀、化学镀、热喷涂、热化学处理、CVD、PVD沉积以及载能束改性等表面工程技术.20多年来,该类表面工程及其摩擦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已获得了应用.随着新型工艺如PA PVD、PA CVD和PS II等的采用,具有低摩擦高抗磨性的新型涂层如C3N4等应运而生[6,7].但是,只有采用第二代表面工程即复合表面工程才有可能从经济和技术上不断满足高性能新材料的要求[5,8].Sub ram an ian等[9]根据涂层的发展历程把涂层技术分为3代:第一代涂层指传统的单组分涂层如T i N;第二代指二元复合涂层如T i(CN)和(T i A l)N;第三代指新近出现的多层及多组元涂层.近年来针对复合表面工程及多层涂层的研究更为活跃[10],其代表了表面工程技术90年代以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复合表面工程和多层涂层摩擦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2 复合表面工程的定义和分类 复合表面工程的特点在于采用2种或2种以上表面技术以获得任何单一技术不能达到的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复合物表面.按照两种不同技术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表面层综合性能的贡献,可以进一步将复合表面工程分为2类[5]:第一类指2种不同工艺技术互相补充,其最终性能是2种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类指一种工艺补充和增强另一种工艺,前者作为预处理或前处理,最终性能则主要取决于后一种工艺.采用复合表面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①通过对底材进行强化预处理以提高底材对涂层的支撑能力,从而防止在给定负荷下由于底材的塑性变形而导致涂层的过早失效[5];②利用多种涂层或处理技术复合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在表面上获得更高性能的复合改性层[8].从技术上说,2种或多种表面技术的结合是没有限制的,但实际上复合表面工程不是每种表面技术的简单混合.由于复合处理的结果组成了一个典型的多层复合体系,复合体系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2种不同处理技术的综合效应,其中2种处理间的协同效应对改善复合体系的性能有利.因此,选择复合表面处理技术时,必须仔细考虑不同处理工艺在冶金学、力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严防 3国家杰出表年基金资助项目. 1999210212收到初稿,2000201228收到修改稿 通讯联系人张绪寿.张绪寿 男,65岁,研究员,主要从事摩擦学表面工程研究工作.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2016年5月

目录 1.引言 (1) 2.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1) 2.1摩擦学教育 (2) 2.2摩擦学研究 (2) 3.现代摩擦学的发展 (3) 4.70~90年代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 4.1磨损研究 (4) 4.2流体动压轴承 (4) 4.3流体静压支承和动静压支承 (4) 4.4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5) 4.5固体润滑材料 (5) 4.6润滑油脂材料 (5) 4.7摩擦学测试技术及共况检测 (5) 5.90年代后至今摩擦学的发展方向 (5) 6.工业界的摩擦学研究 (6) 7. 摩擦学工业应用举例 (7) 8对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几点认识 (8) 9.摩擦学面临的挑战 (8) 10.结束语. (9)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摩擦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其在机械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当今摩擦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回顾了我国摩擦学发展的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分析了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节能、节资应该是摩擦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摩擦学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显然,国内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即摩擦学除了继续发挥它对高新技术和许多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技术支撑作用之外,还应成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引言 按照当今的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实践的科学与技术,以摩擦、磨损和润滑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这个概念,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技术应该是比较早的摩擦学技术,在公元前几千年的制陶工具———陶轮中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轴承;战车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夏代。诗经里的“载脂载辖,还车言迈”是我国早期使用润滑脂的文字记载,说明最晚在2 5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润滑剂了。我国摩擦学技术的早期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摩擦学(Tribolgy)一词是在1966年以后才开始使用并收入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这个新词是英国HPeterJost先生于1966年3月9日首先提出的。摩擦学包括摩擦、磨损与润滑。摩擦学被定义为“研究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表面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与技术”。摩擦学是当今国际上研究十分活跃和受到各国普遍重视的交叉学科领域。摩擦学涉及材料科学、表面工程、流体力学、化学、物理及机械工程等学科。目前,摩擦学的研究不仅存在于机械系统中,而且存在许多领域中,如计算机工业中的磁性信息储存器、核反应堆中的摩擦学问题、医疗工程中的生物摩擦学等。 由于过去没有摩擦学的概念,各项研究工作都是在自然形成的各自的技术领域(如摩擦、磨损、润滑)中进行的,摩擦学科学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66年,以H PJost博士为首的专家小组,提出了著名的《英国教育科研部关于摩擦学教育和研究的报告》(Jost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摩擦学”这样一个学科术语,它把摩擦、磨损、润滑及其相互作用的表面科学联系起来。摩擦学的提出对于促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2006年中国工程院专门立项进行了《摩擦学科学与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徐匡迪院长担任顾问,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张彦仲院士任组长,谢友柏、薛群基、徐滨士院士任副组长,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和军事部门的33个单位的15位院士、63名专家直接参加了调研工作,另有200余位各个行业的摩擦学专家教授、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协助参加了调研工作。项目组按照调研对象(行业)成立了冶金、能源化工、机车、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军事装备和农业装备等8个课题组,结合我国实际,采用面上调查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若干有代表性、专业人员基础较好、统计资料较完整的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组织座谈和专题讨论,以及深入现场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认为, 20年来我国在摩擦学教育、科研和工业应用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公共经济学论文题目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摩擦学的现状与前沿

摩擦学的现状与前沿 ——机自09-8班姚安 03091131 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摩擦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在以往分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掌握机械、材料和化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研究队伍,有利于对摩擦学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了摩擦学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由于摩擦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知识普及,以及摩擦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当今工业界有大量的工程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研究,促使摩擦学应用研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随着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完善,摩擦学研究模式开始从以分析摩擦学现象为主逐步向着分析与控制相结合,甚至以控制性能为目标的研究模式发展。此外,摩擦学研究工作从以往的主要面向设备维修和改造逐步进入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领域。 (4)交叉学科的发展。摩擦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学科往往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摩擦学发展的显著特点。主要的交叉学科如下: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及微机械学等。 当今,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对摩擦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流体润滑理论 以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简称弹流润滑)理论的建立是润滑理论的重大发展。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数值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许多复杂的摩擦学现象都可能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目前薄膜润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将成为今后润滑研究的新领域。 1.2 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 现代材料磨损研究的领域已从以金属材料为主体扩展到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表面处理技术或称表面改性是近20年来摩擦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使材料表面层获得特殊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以适应综合性能的要求。就学科发展趋势而言,复合性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重点方向,而表面改性技术实质上就是研制表里具有不同材质的复合性材料,因而受到摩擦学者广泛的重视。 1.3 纳米摩擦学 纳米摩擦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即从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损与润滑机理,从而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的构性关系,这将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目前,纳米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微观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以及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即通过材料表面微观改性和纳米涂层,或者建立有序分子膜润滑,以获得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当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磁记录装置以及超精密和微型机械。纳米摩擦学是摩擦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发表,并出版了专著。

奋力东向奏新曲——滁州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学员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奋力东向奏新曲——滁州市近几年经济社 会发展综述 姓名: 单位: 时间: 2015年3月1日

奋力东向奏新曲——滁州市近几年经济社 会发展综述 滁州,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历史上曾演绎过无数神奇的故事,有着传奇的辉煌。滚滚长江东逝水,当与之毗邻的苏浙沪地区人民率先富足后,滁州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让人欣喜的是,过去几年里,滁州准确定位,瞄准了发展方向。 一、“桥头堡”实施前沿战略 近几年,继中央作出“中部崛起”战略决策后,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出“抢抓机 遇、乘势而上、奋力 崛起”号召,并明确 提出大力推进东向 发展战略,加快融入 长三角。 在这个历史时 刻,一向被称作安徽“东大门”的滁州,感觉到身上承载的责任。 “过去,我们只从本省角度看。滁州位置的特殊性无法充分显现出来。现在要把滁州放在全国坐标系里看,滁州则是安徽接轨长三角的最前沿,在安徽东向发展战略中,滁州理应率先发展。”滁州市委书记汪国才说。

2005年3月,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在滁州调研时,要求滁州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实施“前沿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在全省发展中走在前面,为安徽奋力崛起作出应有贡献。这无疑给滁州市广大干群以极大鼓舞,更坚定滁州实施东向战略的信心。 二、全面出击接轨长三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针对与长三角地区在观念、思路、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滁州市提出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接轨前沿。他们开展一系列大讨论,引导广大干群彻底摆脱思想上、心理上和时空上障碍,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融入意识,开展多领域、多空间、多层次合作。 滁州与南京一江之隔,两地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很大。2000年,南京市提出构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设想后,滁州市积极响应。今年国庆前夕,蚌宁高速公路滁州段正式建成通车,滁州与南京车程缩短到半小时左右。另外,京沪铁路、合宁高速等贯穿滁州,滁宁一级公路这条快速通道正加快建设,滁宁间4条渡口实施渡改桥,滁州各地与南京的公路客运班线正在编排,两地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为向长三角地区推介自己,滁州市连续几年组团参加南京重大项目洽谈会,并将醉翁亭文化旅游节办到上海,南京华瑞、苏果,浙江德力西,上海华威等大企业集团纷纷来滁投资兴业。“十五”期间,滁州共引进国内资金超过140亿元,其中有70%左右来自长三角地区。由于主动承接长三

公共经济学发展综述

马骁等/现状与未来:国内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马骁、冯俏彬/西南财经大学日期:2010-11-8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国外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情况,分析了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我国公共经济学近期研究重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经济公共支出公共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大有锐不可挡之势。系统梳理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路径、现状,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公共经济学的建设。本文将在综述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近期研究重点。 一、国外公共经济学研究评述 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标志着公共经济学的形成。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这部经典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这一词语。随后,在1964年和1965年,他又以法文和英文分别出版了《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理论概述》和《公共经济学》,直接把“公共经济学”用作书名,他也因此被称为“公共经济学之父”。在马斯格雷夫之后,斯蒂格利茨、费尔德斯坦、布朗、杰克逊、阿特金森等人相继出版的著述都开始把财政学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1966年开始,又有了在公共经济学名义下召开的定期会议和阿特金森主持的公共经济学会及会刊,1972年,美国《公共经济学杂志》出刊。在此之后,公共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水平的公共经济学著作也不断涌现出来。 (一)历久弥新的税收理论与应用研究 自亚当·斯密以来,税收始终是财政学领域的第一重要问题。马斯格雷夫以前,对于税收的研究主要是文本性的、描述性的,如税收原则、税收职能等,正是马斯格雷夫第一次将标准的经济分析引入税收研究,分析了税收的局部均衡、税收激励、税收的经济效率以及对买方卖方行为的影响,以至于后人认为其《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更像是一本标准的价格理论书籍”(马丁·费尔德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中国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 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 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

安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安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999年,安溪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连续第三年列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之一。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7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4.4亿元,增长22.0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在自然灾害较多之年,粮食总产量仍达19.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7.6%。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五大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茶果、林竹、肉禽蛋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茶叶农残降解取得阶段性成果,茶叶质量和价格明显提高。农业投入有所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电“两改”工作取得成效,完成城区西大桥至南门大桥左岸防洪堤排险加固工程,6座病险水库得到排险加固,经受了强台风正面袭击的考验,并在抗御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晋江西溪安溪段竹林带建设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两路两溪”两侧一重山造林绿化得到较好落实。农业科技有较大发展,慈山农中农科教示范基地和六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安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取得新成果。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取得突破,树立了几个先进典型。面对9914号强台风的袭击,全县奋力抗灾救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工业增长较快,结构和效益得到改善】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乡镇企业取得较大突破,总产值达到107.5亿元,增长21.9%,其中工业产值77.9亿元,增长24.4%。国有工业稳步发展,经贸系统国有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得到重点扶持正在加快成长,工业小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一批项目实施技改升级,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新提高,一批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及产品质量双认证,全县通过国家级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县达标验收。 【财政预算执行良好,金融形势平稳】 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县级预算内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15.5%;财政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之内,全年财政支出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连续第五年实现当年收支平衡。金融形势平稳,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7.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 2013年春季学期 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 上课地点:理教314 任课教师:李力行 联系方式:lili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865037622.html,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 20%-出勤与课堂参与; 25%-文献报告(1-2次); 25%-审稿报告(1篇); 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 课程提纲: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 1.3 Application to China 2. Expenditure 2.1 Social security 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 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 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 阅读材料: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 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Tony Sheldon(2003)认为,现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强制责任保险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只有在某些关键领域和高风险领域实施相应的强制责任保险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成功实施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并且在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实施和监管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运作模式,这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尤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成为华夏文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宋代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葛金芳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①。 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学术界成功颇多。有关论文、著作数量十分丰富。有关的论文如《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②、《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③、《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④等,相关著作有漆侠的《宋代经济史》⑤,以及和邓广铭合编的《两宋政治经济问题》⑥等。另外,在古人留下的文章和著作中,亦能对宋代经济状况有个直观了解。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⑦、洪迈的《夷坚志》⑧,除此之外,日本人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⑨等都可做参考。 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下面我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三个方面对宋代经济发展做简要介绍。 一、宋代的农业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耕地面积是经济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宋代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商品化程度提高。厉文君在《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一文中将宋代农业与唐代做了一系列的比较,介绍到:“宋代国土小于唐代,但由于围田、 ①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年第1期 ②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 ③徐志新《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 ④易彪《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3期 ⑤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⑥漆侠、邓广铭《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库全书本 ⑧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雍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第2版 2. 《公共经济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赵建国、吕丹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3月第1版 3. 《公共部门经济学》,理查德﹒G﹒特里西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1版 4. 《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著,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3月第1版

(二)阅读文献 第1章:《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齐守印,《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第2章:《权责发生制视角的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评述与优先议程》,王雍君、谢林,《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周碧华,《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2期 第3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沈满洪、谢慧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与新思考》,夏永祥,《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邹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陈振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章:《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程启智,《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张曦,《管理学刊》,2011年第5期 第6章:《公共支出的结构性特征与社会契约形式的转变:一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李钧,《南方经济》,2017年第6期 《中国式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郑尚植,《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张东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大国转型增长与供给侧发力策略》,何代欣,《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9期 第8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王延中、龙玉其,《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