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4)轴交(A-G)轴一层墙柱

8(4-14)轴交(A-G)轴一层墙柱

旁站监理记录表

工程名称:古田县富昌大厦编号:10-008T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

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

构造柱设置和注意事项

.砖混中构造柱所起的作用。 2.砖混中构造柱的配筋是按计算还是构造。 3.PKPM建模时是否将构造柱建入。 个人意见: 1.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保暖、支撑、抗震等重要作用。 2.对于6度区及不设防的建筑物的部分构造柱可按构造要求,如果是7度区以上,需要计算确定。对于建筑物中由于洞口较大,墙体局部承压不够,需要借用构造柱的支撑作用时需要计算确定。 3.PKPM建模时视情况而定,对只需要构造要求的枸造柱不建,对计算确定的,建入。 我对构造柱的作用再说明几点,对于楼主,有关构造柱起保暖、支撑的作用,我觉得是可以忽略不 记的(也就是它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有一下三点: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 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稍微补充一点: 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做法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 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还有,《砌体规范》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范》8.2.7吧!我这里只提示一点,构造柱不能随便设置,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应当明白,砖砌体和砼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虽然砖砌体与构造柱和圈梁可以协同工作,增加房屋 的延性,但是它们不能同时段进入工作状态,在“中震”阶段的抗震承载力主要由砖砌体承担。因此,砌体结构中过多配置砼的 杆系构件,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于liufengvv 所说的构造柱按计算确定,就输入,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认为此时不应该叫构造柱了,而应该叫承重柱,如果把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的位置必然会造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他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薄弱部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构造柱什么是承重柱。 构造柱的做法和承重柱应该是不一样的,在240mm墙承重不够的时候,在梁下设的应该是构造柱还是承重柱(规范里叫壁柱)?如果是构造柱,那梁应该是可以当简支支座计算(我们一般做法也是如此),但是这么一来,梁的上部钢筋是很小的(仅仅按构造配);如果是承重柱(一般宽度取梁宽,长度取支座长度),那是不是有点像一个小框架的计算?但是这又违反了抗震的基本要求(强柱弱 梁),是不是因为是壁柱的原因,所以不用很大截面柱?迷惑。。。。。。 对八楼问题的一点看法: 构造柱的做法与承重柱不一样,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围,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

(整理)八字墙计算公式.

路斜交涵洞斜八字式洞口布置图及尺寸表进行分析整理: 已知:γ—涵洞轴线与路线前进方向的夹角(右侧顺时针方向) θ—水流扩散角,即八字墙与涵洞轴线的夹角 a —涵洞斜度,即涵轴线的法线方向与路线的夹角(锐角) H —接涵洞洞身部位八字墙墙身高度(等于涵洞墙身高度+板厚) h —接出口部位八字墙墙身高度(根据实际可不同,常取0.2) m —路基边坡坡比 n —八字墙墙身正背坡(常取4.0) α—八字墙顶面垂直宽度(常取0.4) e —八字墙基础襟边宽度(常取0.1或0.2) d —八字墙基础厚度 正翼墙(常称大八字墙): 反翼墙(常称小八字墙): а+= βθ正 а -= βθ反 正βαcos /c =正 反反βαcos /c = γsin /m m =0 γsin /m m =0 ()正正正ββcos m /sin n n 0+= () 反反反ββcos m /sin n n 0-= 八字墙墙身体积:

()()3300220h H n 6m c h H m 21 V -+ -= 正 身正 ()()3300220h H n 6m c h H m 21V -+-=反身反 八字墙墙身体积计算示意图 ()正正正0mn /1tan arctan δ-=β () 反反反0mn /1tan arctan δ+=β 正正βcos /e e 1= 反反βcos /e e 1= 正正δcos /e e 2= 反反δcos /e e 2= ()正正正ββcos /sin 1e e 3 -= ()反反反δc o s /δs i n 1e e 3  -= 八字墙基础体积: ()()() ()ed n h c 21e e e d h H n 2m d h H e e c m V 03122 200210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 ()ed n h c 21e e e d h H n 2m d h H e e c m V 0312******* ??? ?? ?+++++-+ -++=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反 附图: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 推导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注:因为常用平均面积法、切分法、棱台算法等计算法计算翼墙体积(砼用量),在长大翼墙计算过程中会随着长度增长误差也随着增长,若求精确故不可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均能精确到左右。 一、墙身体积计算公式 如下图所示的涵洞翼墙 、低令翼墙的顶宽为K、墙背坡为B、填土坡为T、墙高为X、(注:高的一端为X 高 的一端为X )、翼墙低端基础宽J、基础的厚度为 H, X变量从翼墙的低端变化到翼低 墙的高端(如图中从1米变化到米),墙长与填土坡T相关,它随墙高增高而增长。 即:墙长=T(X高-X低)。墙身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将(2)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二、墙身体积计算例 上图中K=、B=、T=、X 低=1、X 高= 339.875.36182.35.12182.346.05.113322=?-?+-??=)()(、体积 339.875 .36182.35.1246.023.4182.3233=?-?+??+=)()(、体积 三、基础体积计算公式 )()(基础体积低高40dx X x x B TH TJH ?+=- 将 (4)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其实八字墙基础是底面为梯形的一个棱柱体 基础体积=梯形面积乘以高 四、基础体积计算例 上图中 T=、J=、H= 、X== 949.382.275 .326.05.182.26.018.15.112=???+???=、基础体积 947.36.02 23.418.193.12=??+=)(、基础体积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10-10 09:03:03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 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 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 ,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 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 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涵洞八字墙计算公式

涵洞八字墙计算公式 帽缘缘石砼=(Q6+R6+涵长计算!E6+0.1)*0.2*0.35*2 隔水墙=(Y6*TAN(RADIANS(K6))+Y6*TAN(RADIANS(ABS(L6)))+涵长计算!E6+0.4)*F6*0.4*2 洞身铺砌=涵长计算!Y6*涵长计算!E6*J6 洞口铺砌=(Y6*TAN(RADIANS(K6))+2*涵长计算!E6/COS(RADIANS(涵长计算!C6))+Y6*TAN(RADIANS(ABS(L6))))*Y6*J6 V =Z6+AA6 V基= =(D6*(Q6+U6+W6)*(N6-M6)*G6+D6/(2*O6)*(N6^2-M6^2)*G6)*2+(D6*(R6+V6+X6)*(N6-M6)*G6+D6/(2*P6)*(N6^2-M6^2)*G6)*2 V身= =(1/2*Q6*D6*(N6^2-M6^2)+D6/(6*O6)*(N6^3-M6^3))*2+(1/2*R6*D6*(N6^2-M6^2)+D6/(6*P6)*(N6^3-M6^3))*2 G= =D6*(N6-M6) e2正翼墙= =I6/COS((A TAN(TAN(RADIANS(K6))-1/(D6*O6)))) e2反翼墙= =IF(L6<0,I6/COS((A TAN(TAN(RADIANS(ABS(L6)))+1/(D6*P6)))),I6/COS((ATAN(TAN(RADIANS(ABS(L6)))-1/(D6*P6))))) e1正翼墙= =I6/COS(RADIANS(K6)) e1反翼墙= =I6/COS(RADIANS(L6)) c1正= =Q6+N6/O6 c1反= =R6+N6/P6 c正= =H6/(COS(RADIANS(K6))) c反= =H6/(COS(RADIANS(L6))) n0正= =(E6+SIN(RADIANS(K6))/D6)*COS(RADIANS(K6)) n0反= =IF(L6<0,(E6-SIN(RADIANS(ABS(L6)))/D6)*COS(RADIANS(L6)),(E6+SIN(RADIANS(ABS(L6)))/D6)*COS(RADIANS(L6))) H= =涵长计算!F6+涵长计算!G6+F6-G6 h= =F6-G6+0.2 β1= =IF(C6<10,30,IF(C6>=30,55,35)) β2 =IF(C6<10,30,IF(C6>=30,-20,0)) 涵长计算 净跨径L0= =IF(D6<3,D6-0.4,D6-0.6) 路肩标高左侧= =IF(N6=0,K6+(B6-S6*TAN(RADIANS(C6))-J6)*L6-P6*(S6-R6/2),K6+(B6-S6*TAN(RADIANS(C6))-J6)*L6+(M6-ABS(B6-S6*TAN(RADIANS(C6))-J6))^2/(2*N6))-P6*(S6-R6/2) 路肩标高右侧= =IF(N6=0,K6+(B6+T6*TAN(RADIANS(C6))-J6)*L6-Q6*(T6-R6/2),K6+(B6+T6*TAN(RADIANS(C6))-J6)*L6+(M6-ABS(B6+T6*TAN(RADIANS(C6))-J6))^2/(2*N6))-Q6*(T6-R6/

填充墙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

填充墙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 在框架、框剪、剪力墙等结构型式填充墙砌体的构造柱施工中,目前均采用顶部模板为喇叭式,这样具有施工便捷性,但是在材料浪费和顶端混凝土密实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构造柱顶部混凝土定型模板施工工艺,其采用内衬滑动模板配合喇叭进料装置,解决了材料大量浪费和顶端混凝土密实度问题。 标签:构造柱;内衬滑动模板;施工工艺 在框架、框剪、剪力墙等结构型式填充墙砌体的构造柱施工中,构造柱顶部模板大多支设为喇叭式下料口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喇叭口处混凝土进行錾除,然后再二次修补。采用这种方法柱顶端混凝土密实性难以保证,喇叭口处錾除的混凝土成为建筑垃圾,并且造成了对人工、材料、时间的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改进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缺陷,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经过对构造柱模板的改进、优化,总结形成了改进的施工工艺。 该施工工艺采用在构造柱侧模上留设滑槽的方式,安装焊有螺栓操作杆的钢质可滑动内衬模板,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滑动内衬模板切削构造柱顶端喇叭口混凝土,减少构造柱喇叭口混凝土凿除量,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效。 1、构造柱模板 构造柱模板主要有框架梁、楼板、侧模板、内衬模板、喇叭式进料装置、滑槽、抱箍、支杆、螺杆、紧固螺母和卡板组成,具体如图1。滑动内衬模侧立面图详见图2。 2、施工工艺 该工艺主要流程为:绑扎钢筋、安装侧模、安装内衬钢模、加固模板、支设喇叭口、浇筑混凝土、将钢板模推至梁底、拆除喇叭口、拆除所有构造模板。具体的控制要点如下: (1)测量放线 按照常规的施工测量放线方法,对填充墙构造柱进行定位放线,并确保定位准确。 (2)钢筋笼安装 根据测量放线结果,将预先绑扎好的填充墙构造柱的钢筋笼安装到位,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和水平符合要求。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涵洞八字墙工程量计算公式推导 *注:因为常用平均面积法、切分法、棱台算法等计算法计算翼墙体积(砼用量),在长大翼墙计算过程中会随着长度增长误差也随着增长,若求精确故不可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均能精确到0.01m3左右。 一、墙身体积计算公式 如下图所示的涵洞翼墙 令翼墙的顶宽为K墙背坡为B填土坡为T、墙高为X、(注:高的一端为X高、低的一端为X 低)、翼墙低端基础宽J、基础的厚度为H, X变量从翼墙的低端变化到翼墙的高端(如图中从1米变化到3.82米),墙长与填土坡T相关,它随墙高增高而增长。 1:100I i _i 1:100 1''1:100 t:100

即:墙长二T(X高—X低)。墙身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面积=~I'2 x = KX +7? (1)注1:面积=(上底{底"高 体积:: (TKX+^X2) (2) 将(2)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二、墙身体积计算例上图中K=0.46、B=3.75、T=1.5、X低=1、X高 =3.82 卞体积=15 0.46(3.822 -12)1.5(3.823-13)= 8.339 2 6汉3.75 2、体积=( 3.82 1)扌23 0.46 1.5633 75 1)8.339 三、基础体积计算公式 基础体积二0x高以氐(TJH TH X)dx(4) 将(4)式脱出积分公式整理得 TH 体积= TJHX +詣X? (5) Z D ?t 其实八字墙基础是底面为梯形的一个棱柱体 基础体积二梯形面积乘以高 四、基础体积计算例上图中T=1.5、J=1.18、H=0.6、X=3.82-仁2.82 。2 1基础体积=1.51J8 °6 282+ 黑06 2^ =泅9 2、基础体积(倔1:8)4.23 0.6 = 3.947 T(驾- 曝〕 体积=

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

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 砌体施工验收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总共有5条 1、墙长:墙高大于等于2时,中间加构造柱 2、墙高:墙长大于等于2时,中间加腰梁 3、墙长大于等于5米,中间加构造柱 4、墙高大于等于4米,中间加腰梁 5、悬端墙在端头加构造柱 你看是否满足上面的其中1条,满足就是临空墙。 临空墙还有几个要求 1、有门窗墙,腰梁加在门窗顶 2、转角必需加构造柱(必须是临空墙,电梯井只要是砖,就是) 3、窗长在2米以内,窗边加构造柱,大于,在窗中间加,注意,这时,构造柱是被窗断开 工程背景:本交底针对之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之填充墙砌筑,工程建筑面积46527平方米,33层。 交底部位:填充墙 交底时间: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1、材料: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蒸压加气砼砌块,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 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砂:特细砂,含泥量不超过5%,细度模量大于0.5,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等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2、主要机具;垂直运输机具、大铲、瓦刀、托线板、线坠、小白线、钢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砖夹子、扫帚、百格网、手推车等。 1.3、作业条件:基础、主体、垫层已施工完毕,且经验收合格;按标高

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根据室内标高及窗台、窗顶标高已弹出控制线;墙面已予埋预拉结筋,且经验收合格;排出砖砌块的皮数线,标明拉结筋、圈梁、边梁的尺寸,经检查合格并办理手续;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计量设备经检验,砂浆试模已经备好(6块为一组);框架外墙施工时,外防护脚手架应随楼层搭设完毕,且经验收合格。 2、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墙体弹线→复检→见证取样、拌制砂浆→复试→排砖撂底、墙体盘角→检查→ 立杆挂线、砌墙→构造柱、拉筋、浇筑混凝土→检查→验收、养护 3、操作要点 3.1、基层清理:剔出高于楼面的砼,水泥锅巴,并清扫干净。砌块砌筑前,应清理砌块表面,检查砌块外观质量,不得使用断裂砌块。 3.2、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3.3、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1.5min。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稠度一般控制在50~70mm为宜,砌筑砂浆必须拌合均匀,随拌随用,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当气温超过30℃时必须在3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3.4、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按实际尺寸和砌块规格尺寸进

八字墙墙身的计算公式

八字墙墙身的计算公式 涵洞与路线右交角为120°(α=90°-120°=-30°),路基边坡m0=1.5(即1:1.5),冀墙正截面背侧坡比n0=4(即4:1),正截面顶宽c0=40cm,洞口截面高H=479cm,冀尾截面高h=70cm,正侧面线转到 涵洞轴线转角β=-20°(绕O点逆时针取负),涵洞轴线流水坡度i=2%。相关计算如下: 1.墙身计算考虑流水坡度i合成:m=m0/(1±m0i/cosα),在上游取正,在下游取负, m=1.5/(1+1.5*2%/cos30°)=1.4498; 2.涵洞轴线冀长:L=(H-h)m/cosα=(4.79-0.7)*1.4498/cos30°=6.847m; 3.洞口截面墙顶宽:c= c0/cos(β-α)=0.40/cos(-20°+30°)=0.406m; 4.洞口截面墙背侧坡比: n=[n0+signβsin(β-α)/m]cos(β-α),sign为取符号 函数signβ=sign(-20°)=-1,n=[4-sin(-20°+30°)/1.4498]cos(-20°+30°)=3.8213 忽略流水坡度i影响, n’=[4-sin(-20°+30°)/1.5]cos(-20°+30°)=3.8252 5.洞口截面底宽:a=c+H/n=0.406+4.79/3.8213=1.660m,(n’→1.658m); 6.冀尾截面底宽:b=c+h/n=0.406+0.70/3.8213=0.589m,(n’→0.588m); 7.墙身体积计算(任取与洞口截面平行的一超薄dz段分析,如立面图阴影部分),其体积为: dV≈[(c+x) y /2]dz,其中x=c+y/n,dz =mdy代入得: dV≈ [y2/2/n+ cy]mdy,对y从h~H积分并整理得:V=0.5[(H3-h3)/3/n+c(H2-h2)]m V=0.5*[(4.793-0.73)/3/3.8213+0.406*(4.792-0.72)]*1.4498 =13.536m3 (n’→V=13.529m3) 令(H-h)m=Lcosα代入得:V=0.5[(H2+Hh+h2)/3/n+c(H+h)]Lcosα 八字墙墙身计算公式 设八字墙顺水流长度为L,两个截面积为a和b(即靠洞口的截面和离洞口最远的截面,这两个截面都是梯形,内坡是0,外坡是3:1),体积=(a+b)*L/2(一边八字)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地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 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 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

框架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框架结构中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编辑本段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 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编辑本段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 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