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环涵【2010】139号)

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环涵【2010】139号)
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环涵【2010】139号)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

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环涵【2010】139号)

为规范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查清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

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制定本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所有已建和拟建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2.总则

2.1考察程序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包括前期准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四个程序。

2.2考察周期

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应对拟建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科学考察。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原则上每10年应开展1次综合科学考察。拟进行范围或功能区调整的自然保护区,应在调整申请之前进行一次综合科学考察。

当遇到突发性重大特殊事件,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或物种造成严重影响时,应及时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了解相关情况。

2.3考察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必须坚持严格的科学性,尽可能获取第一手的实测数据,调查、分析、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2)定量定位与定性定向相结合原则

数据收集以定量定位为主,对于无法定量定位获取的数据,可进行定性定向分析。

(3)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原则

调查应以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区域为重点,同时兼顾各种生境类型和各功能分区。

(4)保护优先原则

考察过程中尽可能不损伤野生动植物,严禁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损伤性采样。

3.考察前期准备

3.1资料收集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单位应收集自然保护区各类数据资料,包括地形图、水系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片、功能区划图、物种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基础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初步判断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水域利用类型(捕捞、养殖、增殖放流水域)、植被分布范围、动物分布范围、交通线路、居民点分布等情况。

3.2制定考察方案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单位应于科学考察前制定详细的考察方案。

考察方案内容包括确定考察时间表、调查线路、任务分工等。

3.3考察队伍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由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具体实施,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综合科学考察。

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前需根据自然保护区特点,组建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组,并对参加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方法的统一培训。

4.实地调查

4.1基本内容

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等专项调查。

调查内容可依据保护区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2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

(1)调查范围及指标

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范围主要包括植物、动物、遗传资源与生态系统调查。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展微生物、昆虫调查。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可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与大型藻类等,调查方法依据《海洋调查规范》。

植物调查范围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等高等植物以及地衣、大型真菌、藻类等低等植物,以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位置、种群数量、群落优势种、群落建群种、盖度、频度、生活力、物候期等。

生态系统类型依据《中国植被》,根据群落建群种来确定。

动物调查范围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脊椎动物以及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等低等无脊椎动物,以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为调查重点。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动物地理区系、种类组成、分布位置、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境状况、生态位、重要物种的生态习性等。

遗传资源调查范围包括畜禽特色乡土品种资源、果树、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等。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品种组成、品系特征、资源存量等。

(2)调查方法

植物区系可采用专家咨询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植被类型可采用群落优势种直接观测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

植物调查应首先在地形图与植被分布图上选设调查线,进行线路踏查,记载所见的植物群落与珍稀濒危种,并对有代表性的群落刺点,然后作群落样地与样方的详细调查。样地和样方的设置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生境、气候带、调查对象(乔、灌、草)和生态系统类型灵活选择,但必须遵守典型取样、完整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样地不能小于群落最小面积。

动物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大型兽类和鸟类采取线路调查法,啮齿类等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采取食物诱捕或直接捕捉法,鱼类采取渔获物法,昆虫、软体、环节等低等无脊椎动物采取直接捕捉法。

遗传资源调查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检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表1 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4.3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

(1)调查范围及指标

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范围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地利用、土壤、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等。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必须对区域地质背景、自然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自然遗迹类型和分布范围、自然遗迹的价值意义等内容进行重点调查。海洋自然保护区调查范围包括岸滩、海域与海岛自然地理条件、海域环境质量等。

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分布地点、海拔高度(尤其最高与最低海拔高程点)、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年均温、绝对最高与最低温、活动积温、气候突变、年均降水量、洪旱灾害、河流分布与年径流量、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湖泊水位变化与水源、河床地形地貌、水质状况等。

(2)调查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专项调查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气候、水文等资料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资料年份和该站的地理位置。

以自然遗迹(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采用野外调查法对自然遗迹、

地质、地貌等内容开展详细的调查。

表2 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方法

注:实地调查中,指标与方法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选择。

4.4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

(1)调查范围及指标

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等。

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总人口、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状况、水域利用类型及面积、水域权属等。除常规指标外,也可选取年人均收入、保护区内土地权属与国有、集体土地各占面积数、河流与湖泊受污染情况、污染源、区内与周边工厂、矿山分布情况。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包括海域使用类型与面积、海域使用权属等。

(2)调查方法

社会经济状况专项调查采用资料调研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主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记录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和本地社区内的乡镇、行政村名称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土地面积、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及范围、土地权属、人口、

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社会经济状况应注明统计资料年代。

表3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方法

4.5保护区威胁因素专项调查

(1)调查范围及指标

自然保护区威胁因素专项调查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内生境退化、外来物种入侵、生态旅游活动、资源利用状况等。

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等)、村镇建设、环境污染、土壤沙化、盐碱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组成、传入途径、种群数量、危害程度;旅游规模、开展方式、旅游影响;围垦(湿地或草原)、过度放牧、采集、滥捕乱猎等。

(2)调查方法

保护区受威胁因素专项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

表4 威胁因素调查方法

5.数据处理分析

5.1数据记录

综合科学考察调查记录的相关数据,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计量器具的精度的示值确定,不得随意增添或删除,有效数字的计算修约规则按GB8170执行。采样、计算失误造成的离群数据和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执行GB4883。平行样品的测定结果用平均数表示,并给出标准差和标本数。

5.2数据处理

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汇总、信息管理和制图必须通过数据库和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格式为ArcGIS的Shapefiles。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需建立包括全部调查因子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记录,各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资料数据及统计结果应以统一格式输入数据库。

5.3综合评价

综合科学考察结束后,必须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和保护成效应进行专门评价,分析其威胁因素、功能区划的合理性、管理的有效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内容。分析应尽量做到定位、定量。

6.报告编写

综合科学考察结束后,编写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编写提纲参见附录。

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必须附有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名录和相关成果图。

(1)野生动植物名录

野生动植物名录必须按照数据库要求,注明物种中文名、拉丁名、发现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数据来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等级与种群数量等内容。其中,数据来源指该条物种数据是否来源于活体生物、标本、照片摄影、文献资料等等。文献资料应注明作者、资料名称、刊物名称、出版时间等。

(2)成果图

相关成果图应根据调查成果,利用计算机和GIS软件制作。相关成果图的底图应得到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带有准确的经纬度网格,标注保护区及其周边城镇村庄、交通线路、河流和山峰等地理特征,图面投影应符合国家规定,专题图比例尺一般应大于1:25万。

专题成果图包括:

①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②自然保护区地质分布图;

③自然保护区水文水系图;

④自然保护区地形图*;

⑤自然保护区植被图*;

⑥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动物、植物)分布图*;

⑦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⑨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分布图;

⑩自然保护区海域使用现状图。

注:*表示必须提交的成果图。

7.标本保存

除珍稀濒危植物外,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的野生植物应采集一份腊叶标本作为凭证标本,同时拍摄数码照片,归档保存。区内有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含国家重点保护和数量极其稀少的小种群野生植物)原则上不得采集标本,仅拍摄数码照片作为凭证标本,并用GPS定位,归档保存。

除珍稀濒危动物外,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的野生动物可制作一份剥制标本或浸制标本,并拍摄数码照片,归档保存。区内有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含国家重点保护和数量极其稀少的小种群野生动物)原则上不得采集标本,仅拍摄活体或痕迹照片作为凭证标本,并用GPS

定位,归档保存。

综合科学考察中采集的动植物的标本至少应有一份保存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附录1: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前言

第1章总论

1.1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1.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3自然资源概况

1.4社会经济概况

1.5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1.6综合评价

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

2.1地质概况

2.2地貌的形成及特征

2.3气候

2.4水文

2.5土壤

第3章植物多样性

3.1植物区系

3.2植被

3.3植物物种及其分布

3.3.1被子植物

3.3.2裸子植物

3.3.3蕨类植物

3.3.4苔藓植物

3.3.5大型真菌

3.3.6其他植物资源

3.4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

第4章动物多样性

4.1动物区系

4.2动物物种及其分布

4.2.1哺乳类

4.2.2鸟类

4.2.3爬行类

4.2.4两栖类

4.2.5鱼类

4.2.6昆虫

4.2.7其他动物

4.3珍稀濒危及特有动物

第5章自然遗迹*

5.1自然遗迹形成条件与过程5.2自然遗迹类型与分布

5.3自然遗迹的价值意义

第6章旅游资源

6.1自然旅游资源

6.2人文旅游资源

第7章社会经济状况

7.1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7.2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7.3产业结构

7.4保护区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8章自然保护区管理

8.1基础设施

8.2机构设置

8.3保护管理

8.4科学研究

第9章自然保护区评价

9.1保护管理历史沿革

9.2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9.3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9.4管理有效性评价

9.5社会效益评价

9.6经济效益评价

9.7生态效益评价

9.8保护区综合价值评价

附录1: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名录

附录2: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

附录3: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名录

附录4: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名录

附录5: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

附录6: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

附图(略)

注:*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应将第5章作为重点,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可不编写此章。海洋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特点编写。

附录2: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相关附表

附表1 ××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表

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

附表2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科属种统计表

附表3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名录

者、资料名称、刊物名称、出版时间等。

附表4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目科种统计表

注: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可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附表5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

2. 数据来源指该物种数据是否来源于活体生物、文献资料、标本、粪便毛发等痕迹、照片摄影

等。文献资料应注明作者、资料名称、刊物名称、出版时间等。

附表6 ××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表

附表7 ××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汇总表

附表8 ××自然保护区受威胁现状调查表

附录3:

术语定义

1自然保护区

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综合科学考察

指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某一区域内的地学(地理、地质等)、生物学(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科学、系统的实地调查。

3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

指与自然保护区相接壤的所有乡镇。

4自然保护区当地社区

指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行政村。

5优势种

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物种。

6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7频度

指某物种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

8密度

指单位面积上某物种的个体数目。

【通用文档】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doc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一、总则 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 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套型dwelling size: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4、卧室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5、起居室(厅)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6、厨房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7、卫生间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8、使用面积usable area: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9、标准层typical floor: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0、层高storey height: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阳台balcony: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13、平台terrace: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14、过道passage: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15、壁柜cabinet: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19、中间层middle- floor: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住宅设计规范2006年版

*****住宅设计规范---2006年版************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l.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l 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 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l.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 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l.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住宅设计规范强条整理

《住宅设计规范》实施 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 水平和切身利益,为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 城镇住宅建设健康发展,落实好国家建设节能省地型 住宅的要求,贯彻高度重视民生与住房保障问题的精神,住建部组织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修编工作,近日予以发布公告。编号为GB50096-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5.1.1、5.3.3、5.4.4、5.5.2、5.5.3、5. 6.2、5.6.3、5.8.1、6.1.1、6.1.2、6.1.3、6.2.1、6.2.2、6.2 .3、6.2.4、6.2.5、6.3.1、6.3.2、6.3.5、6.4.1、6 .4.7、6.5.2、6.6.1、6.6.2、6.6.3、6.6.4、6. 7.1 、6.9.1、6.9.6、6.10.1、6.10.4、7.1.1、7.1.3、7 .1.5、7.2.1、7.2.3、7.3.1、7.3.2、7.4.1、7.4.2 、7.5.3、8.1.1、8.1.2、8.1.3、8.1.4、8.1.7、8.2 .1、8.2.2、8.2.6、8.2.10、8.2.11、8.2.12、8.3.2、8.3.3、8.3.4、8.3.6、8.3.12、8.4.1、8.4.3、8. 4.4、8. 5.3、8.7.3、8.7.4、8.7.5、8.7.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同时废止。现将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 5.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 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 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1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两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面上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受聘单位申请。 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能领导一个研究组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依托单位应当具备必要的实验研究条件;申请人应当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申请的项目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可行。面上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资助期限一般为4年。 2014年度面上项目共资助15 000项,资助经费1 193 487万元,平均资助强度为79.57万元/项,比2013年度增加了5.47万元/项;平均资助率为25.35%,比2013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资助情况见下表)。2015年度面上项目资助规模、资助强度与2014年度基本持平,着力资助有创新思想的项目申请,为科学技术人员在广泛学科领域自由探索提供有力支持。申请人请参考相关科学部的资助强度说明,实事求是地提出经费申请。 关于面上项目资助范围、近年资助状况和有关要求见本部分各科学部介绍。 2014年度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金额单位:万元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物联网相关项目资助情况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联网相关项目资助情况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1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项目起止年月61070204/ F020809 物联网中基于网络编码的WSN数据传输技术郑康锋北京邮电大学 34 2011-01至2013-12 61003250/ F0208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赵东峰北京科技大学 21 2011-01至20 13-12 31070883/ C100401 高集成磁生物分子传感器的研究章伟南京工业大学 33 2011-0 1至2013-12 71001019/ G010301 物联网环境下信息实时更新的集装箱调运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张瑞友东北大学 17.7 2011-01至2013-12 61074149/ F0302 基于物联网的办公楼用电设备节能Nash均衡控制策略研究张桂青 山东建筑大学 36 2011-01至2013-12 61074025/ F030103 物联网环境下基于物物感知驱动的协同控制研究岳东华中科技大学 39 2011-01至2013-12 61004112/ F030209 基于RFID的车联网在ITS上应用的基础问题研究汪成亮重庆大学 22 2011-01至2013-12 61070206/ F020809 基于SoC的智能感知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孙岩北京邮电大学 1 2 2011-01至2011-12 61003231/ F0207 面向个性化隐私保护的"物联网"多方协同挖掘模型研究佘莉电子科技大学 19 2011-01至2013-12 61001125/ F010104 基于语义的物联网信息标引、计算和智能管理机制研究彭保西南科技大学 18 2011-01至2013-12 61001079/ F010202 基于可重构传感器天线的物联网无线频谱感知技术研究吕文俊南京邮电大学 22 2011-01至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篇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模板(可编辑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结题报告 填表日期:XX年12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XX年) 报告正文(按以下提纲撰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撰写提纲与说明 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总体结构上分为:1)报告正文、2)成果目录表、3)成果数据统计表、4)项目负责人签字及部门审核意见表、5)附件材料,请项目负责人参照以下提纲及其说明认真撰写,并可根据需要自行增设栏目或补充必要的图表。 《结题报告》要求全面地反映资助项目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如实地体现资助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研究计划调整等情况,重点描述研究进展与重要的研究成果。请

精心撰写并认真核对,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在撰写风格上请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准确”,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题突出,条目清晰”,必要的地方可图表、图文并茂。 《结题报告》撰写完毕后,请删除不再需要保留的说明,如填表说明等,使最终的版面更加简洁、美观、大方。 一、报告正文。参照提纲格式自由撰写,并可以根据需要分解或增设栏目。 要求层次分明、条目清晰、内容准确。主要栏目为: 1、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 括出项目的精华,如背景、方向、主要内容、重要结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和keywords各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2、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 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 部分,也是基金资助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教〔2015〕1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和国家财政财务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资金,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用于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财政部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需求和国家财力可能,将项目资金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并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法负责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并对项目资金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依托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依托单位应当落实项目承诺的自筹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对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法据实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并按照项目批复预算、计划书和相关管理制度使用资金,接受上级和本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实行定额补助资助方式。对于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研究目标明确,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应当按项目实际需要予以保障的项目,实行成本补偿资助方式。 第二章项目资金开支范围 第八条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九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最新住宅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20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2.0.21塔式高层住宅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0.22通廊式高层住宅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名单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名单(生命科学部)-5(2011/06/28 15:35) 目录:网商感悟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名单(生命科学部)-5,灵异 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项目起止年月 31070311/C020604 黄莞花中抗肿瘤二萜活性成分及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张勇慧华中科技大学 35 2011-01至2013-12 81011120047/C1106 mtDNA多态性与纯种赛马运动耐力运动能力的关联研究张勇天津体育学院 9 2010-01至2012-12 31072196/C190102 一种新型鱼类生殖负调控因子的发现与功能研究张勇中山大学 35 2011-01至2013-12 31072187/C180803 双峰驼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张勇甘肃农业大学 8 2011-01至2011-12 31071114/C060503 基于表观遗传组识别驱动细胞状态变化的核心转录因子张勇同济大学 40 2011-01至2013-12 31071040/C1106 线粒体移动参与骨骼肌有氧能量代谢调节的分子机制张勇天津体育学院 33 2011-01至2013-12 31071268/C120101 线粒体DNA有害突变在动物世代传递中被淘汰的机制张永忠聊城大学 8 2011-01至2011-12 31071694/C140205 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基因鉴定及分子识别功能张永军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3 2011-01至2013-12 31000008/C010103 黄河三角洲耐盐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新结构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与生物活性研究张永刚山东省科学院 19 2011-01至2013-12 31071537/C200102 食品类黄酮化合物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安全有效剂量及其与抑制磷酸化的相关性张英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1 2011-01至 2013-12 31071002/C110201 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通过调制压力感受性反射抗高血压机制的研究张翼河北医科大学 35 2011-01至2013-12 31070996/C11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Jagged-1依赖的调节性DC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张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33 2011-01至2013-12 31028013/C0606 染色质修饰的分子机理研究张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 2011-01至2012-12 31070599/C161002 马尾松感知异质低磷胁迫的根构型与磷效率研究张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34 2011-01至2013-12 31070493/C160301 蒸汽力开启木材细胞通道机理及可控性的研究张耀丽南京林业大学 33 2011-01至2013-12 31070492/C160301 酶对速生木材和秸秆微/纳纤丝的分离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调控研究张洋南京林业大学 33 2011-01至2013-12

《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 1999 ),经建设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建标 [1999]76 号文批准,业以发布。本规范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参加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委综合设计院、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市住宅设计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四川绵阳 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 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住宅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 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1总则 1.0.1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 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权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 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 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 86 是国家计委于1986 年颁布实施的, 执行已有 12 年。原规范是在1983 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 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 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个性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 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 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 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 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档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 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层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 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层 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修订后,高层建筑已 突破 100m 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 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 GB50045 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 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 防火设计仍须符合 GB50045 的要求。 1.0.4 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 了城市住宅建设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 住宅建设关系特别密切,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出“从1996 年起到 2000年,新设计的 采暖居住建筑应完成 1980 1981 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 ”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用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 本规 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出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 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 好的居住环境。困此,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创造方便、 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当然还包括前条规定的安全、卫生等要求。 1.0.6 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因此, 建筑构配件需要标准化、模数化,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也需 模数协调,有得于商品化生产;目前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国家正在实行住宅产业现代 化的政策,改变以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的局面,采取集约化规模经营,提出高产品质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介绍

2014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术语 2.0.8 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的面积。 2.0.9 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坡屋面,屋顶层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坡屋面的结构面层(上表面)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所计算的垂直距离。 2.0.10 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5 凸窗bay-window 凸出建筑外墙面的窗户。 2.0.16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越两个楼层且设有套内楼梯的住宅。 2.0.17 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8 中间层middle-floor 住宅底层、入口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19 架空层open floor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2.0.23 地下室basement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的空间。 2.0.24 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空间。 2.0.25 附建公共用房accessory assembly occupancy building 附于住宅主体建筑的公共用房,包括物业管理用房、符合噪声标准的设备用房、中小型商业用房、不产生油烟的餐饮用房等。 2.0.26 设备层mechanical floor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的设备和管道施工人员进入操作的空间层。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计划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计划 一、渤黄海航次 (1)科学目标: 以渤黄海海域及黄河河口的海洋环境变化研究为主线,通过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获取区域海洋样品和环境参数变化记录,以期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渤黄海区域的响应过程和机理。 (2)调查区域: 渤海和黄海 (3)调查时间: 2011年8月和2011年10月(夏和秋季)各1个航段,共计2个航段,分别为20天和15天,共计35天。 (4)调查内容: 按设计的重点断面和研究区域采集大气(气溶胶)、海水(CTD)、生物(浮游和底栖生物拖网)和底质沉积物(箱式或柱状)样品;进行海洋水文(温度、盐度、浊度和流速流向等)、海洋化学环境参数等。 二、东海(含长江口)航次 (1)科学目标: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本开放航次将依据高效和一船多用的原则,开展区域内的水动力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以及沉积环境的综合科学考察。科学主题为“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的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响应”。 (2)调查区域: 东海(含长江口) (3)调查时间: 出航时间初步定在2011年6月份(春夏季)和10月(秋季)各一个航次,每个航次25天,总工作时间约50天。 (4)调查内容: 航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海洋水文和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生态和底质环境参数的观测,采集相应的生物、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三、台湾海峡航次 (1)科学目标: 揭示台湾海峡冬夏两季水文动力及其相关的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台湾海峡地质地貌;九龙江-厦门湾-台湾海峡的耦合和相互作用。 (2)调查区域: 台湾海峡,重点是厦门湾口以南海域(22-25 N,116-120 E) (3)调查时间: 2011年夏季和冬季,总计航时25-30天 (4)调查内容: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人模板

除非特殊说明,请勿删除或改动简历模板中蓝色字体的标题及相应说明文字 参与者简历 格式: 目前所在机构, 部门(指二级单位), 职称 例如: 北京大学, 医学部生物化学系, 教授 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序;请列出攻读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格式: 开始年月至结束年月, 机构, 院系, 学历, 研究生导师(仅指攻读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例如: 1991-09至1995-06, 北京大学, 医学部生物化学系, 博士, 导师: ×××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曾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格式: 开始年月至结束年月, 机构, 部门, 职称, 博士后导师(仅指博士 后研究阶段导师姓名) 例如: (1)2003-07至现在, 中山大学, 高分子化学系, 副教授 (2)2003-07至现在, 中山大学, 高分子化学系, 博士后, 导师: ××× 曾使用其他证件信息(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此列明) 格式: 证件类型, 证件号 例如: 护照, ×××××××××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 格式: 资助机构, 项目类别, 批准号, 名称, 研究起止年月, 获资助金额, 项目状态(已结题或在研等), 主持或参加 例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21773999, ××××××× ××, 2018-01至2021-12,30万元, 在研, 主持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 (请注意:①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②对期刊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③对会议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部

2015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名单

?磁性异质金属纳米材料的界面调控和磁电耦合特性研究 批准号:5157100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负责人:崔益民 资助经费:62(万元) 关键词:磁性金属纳米材料;异质界面调控;磁学性质;电学性质;磁电耦合 结题项目: ? 高性能软磁铁基非晶合金成分、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5157100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负责人:张涛 资助经费:75(万元) 关键词:铁基非晶合金;软磁材料;计算模拟;力学性能;腐蚀性能结题项目: ? 酸性介质中非贵金属合金氮(硫)化物氧还原电催化剂的构建与性能 批准号:515711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胡征 资助经费:62(万元) 关键词: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氧还原;酸性电解液;合金氮化物;合金硫化物 结题项目: ? 高质量人工斯格明子晶体制备、动力学及操控研究 批准号:5157110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丁海峰 资助经费:62(万元)

关键词:斯格明子;磁性动力学;磁性翻转;拓扑 结题项目: ? 一级磁相变合金薄膜/铁电衬底异质结构中的电控磁效应研究 批准号:515711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王敦辉 资助经费:62(万元) 关键词:电控磁;磁相变合金;磁电耦合效应 结题项目: ? 离子轰击诱导非晶合金晶化机理及其高频软磁性能研究 批准号:5157108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湖南大学 项目负责人:彭坤 资助经费:75(万元) 关键词:纳米晶软磁合金;磁导率;纳米晶合金 结题项目: ? 阳极表面微弧诱发及其自组织反应动力学研究 批准号:5157111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蒋百灵 资助经费:62(万元) 关键词:阀或非阀金属;微弧;诱发;自组织反应;动力学 结题项目: ? 金属集流体表面MoS2-C耦合多层薄膜电极的构筑及其电化学储锂储纳机理

住宅设计规范标准设计GB5009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专题论证报告、答疑 专题简介: 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 2、与“强制性条文”及《住宅建筑规范》的关系 3、小套型与低限面积 4、住宅设置凸窗的有关问题 5、窗台与阳台的防护高度 6、从“可踏面”的规定看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关系 7、关于高层住宅配置可容纳担架电梯 8、日照计算与住宅套型设计 典型问题答案: 1、底层公建(商住楼)适用标准? 2、净尺寸及窗地比指标的计算方法? 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住宅的设计? 4、电线回路截面与负荷匹配?(相关标准改版) 5、开敞式厨房与燃气安装技术条件? 6、本规范的“实施时间”问题? 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 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住宅的两个关键概念“房子”和“家庭”。《住宅设计规范》的定义说明:规范主要是按照家庭的居住使用要求来规定的。未成家前或离散后的单身男女以及孤寡老人作为家庭的特殊形式,居住在普通住宅中时,其居住使用要求与普通家庭一致的。作为特殊人群,居住在单身公寓或老年公寓时,应另行考虑其特殊居住使用要求,在《住宅设计规范》中不特别考虑。 公寓: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筑。一般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公共服务设施。

公寓经常以其居住者的性质冠名。学生公寓;运动员公寓;专家公寓;外交人员公寓;青年公寓;老年公寓。公寓中的居住者的人员结构相对住宅中的家庭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周期中较少发生变化。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而公寓一般以栋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楼群为单位配套。例如,不必每套公寓设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空间,而且可以采用共用空调、热水供应等计量系统。 不同公寓之间的某些标准比公寓与住宅之间的差别还大。如老年公寓在电梯配置、无障碍设计、医疗和看护系统等方面的要求,比运动员公寓要高的多。因此,不应编制通用的公寓设计标准,必要时可分别制定相应的专用公寓设计标准。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公寓标准,某些设计项目如果准备不执行《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则应执行相关公建设计标准的规定。如:酒店公寓应执行《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关于名词定义的论证结论: 在执行《住宅设计规范》中,关于明确“公寓”、“廉租房”的呼声很高,但是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办法规定,条文中没有的词不必定义。因此本次特别给“住宅”的定义写了“条文说明”并在专题论证报告中详细论证。 实际是明确提出《住宅设计规范》中有许多条款不适合各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 。 2、与“强制性条文”及《住宅建筑规范》的关系 《住宅设计规范》1999年颁布实施时,明确“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但这是针对整本规范的属性的,所谓“强制性标准”的概念是相对于“推荐性标准”而言,这就是编号“GB 50096”而不是“GB/T 50096”的原因。如果问《住宅设计规范》是不是“强制性标准”,答案是肯定的。 2000年4月建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收录了《住宅设计规范》中1/3的条文,作为强制性条文,但还有2/3的条文没被列入其中。如果问《住宅设计规范》的某条规定是不是“强制性条文”,需要针对具体条文。(是否黑体字) 2005年《住宅建筑规范》改写了《住宅设计规范》的50多条条文。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模板汇总

报告正文 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5000-10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4、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500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 (三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简介(在读研究生除外 按以下格式填写: 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称 格式:机构名,院系,职称 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受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排序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机构名,院系,学历 例如:1991/09 – 1995/06,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博士研究工作经历(按时间倒排序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大学,院系,职称 例如:1991/09 – 1995/06,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主要论著(近5年来已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按以下格式填写 1.期刊论文:所有作者(通讯作者以“*”标出,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卷(期, pp起始页码,发表年份 例:郑丹、中国癌症地图解析, 决策与信息,第2卷,第3期, 120-125页,2010

GB500961999版住宅设计规范全文

GB50096-1999 (2003年版)住宅设计规范(全文)1 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storey height 2.0.11 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 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2.0.13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 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 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 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 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 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20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住宅设计规范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 1999),经建设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建标[1999]76号文批准, 业以发布。本规范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参加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委综合设计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市住宅设计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四川绵阳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 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住宅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1总则 1.0.1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权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 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 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 执行已有12年。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个性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 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档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层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层 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修订后,高层建筑已 突破100m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 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防火设计仍须符合 GB50045的要求。1.0.4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城市住宅建设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住宅建设关系特别密切,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岀“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 采暖居住建筑应完成1980 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 ”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用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本规 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岀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困此,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当然还包括前条规定的安全、卫生等要求。 1.0.6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因此, 建筑构配件需要标准化、模数化,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也需模数协调,有得于商品化生产;目前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层岀不穷,国家正在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改变以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的局面,采取集约化规模经营,提出高产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