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作者:皮连生吴红耘

[摘要]教学论可分为哲学取向与科学取向两个范畴,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这两种取向的教学论的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表现为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科学取向教学观的争论。在中国,随着新课改实施和对课改成效的反思,类似的争论也在进行中。将“有效教学”置于两种取向的教学理论中考察可发现,相对科学取向的教学观而言,属于哲学取向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较少关心教学效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本是科学取向教学论这根藤上结出的果。如今,在研究有效教学时,却期待不关心教学效率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这棵树结出有效教学的果来。

[关键词]哲学取向教学论;科学取向教学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

[作者简介]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吴红耘,苏州科技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江苏苏州215009)

自2001年起,我国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兴起了“有效教学”研究“新课改”与“有效教学”研究之所以如此紧密结合,也许是因为两者的“教学理念”相同的缘故?近几年来,这些理念在学者和教师中产生了很大争议。本文将争议的双方置于两种教学理论的框架之中加以审视,以便作出科学的评价:

一、两种取向的教学论

现今,国内外存在多种多样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理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哲学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以下简称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另一类是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和实证研究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科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以下简称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一)两种取向的教学论评析

1.哲学取向的教学论

自古至今,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中国从孔子到陶行知的教学论都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西方从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的教学论也都部是哲学取向的。为什么哲学取向的教学论长期存在并处于统治地位呢?笔者之一皮连生在修订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时提出了如下三点理由:第一,它能对教育实践提供一般的原则性指导;第二,其中的许多论述反映了教育与教学规律:第三,能及时反映社会需要:同时,笔者也指出了这类理论的局限性:第一,它的许多概念未经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原理含糊不清;第二,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地具体指导教学实践:第三,用它去培训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慢。

2.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同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相比,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只有很短的历史:100年前美国著名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心理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近百年来,科学心理学家一直为建立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而努力、早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

科夫克,斯金纳和心理与教学测量专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但直到1969年才出现“教学心理学”这个专门术语。在美国或受美国影响的西方国家,教学心理学也就是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除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之外,对形成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体系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物与理论是:布鲁纳的“认知一发展”理论和发现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接受学习模式;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与生成技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与转化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教学技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和基于学习条件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技术。

同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相比,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有如下优点:第一,它的概念一般经过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原理含义清晰;第二.学习论是描述式的,而教学论是处方式的,它明确告诉教师做什么和如何做,可操作性强;第三,用这样的理论培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相对较快、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瓦尔特·迪克指出,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它虽然善于将复杂能力进行分解并分别进行教学,但局部的能力如何形成综合能力,其心理过程怎么样?由于心理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无重大突破,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这就为建构主义教学观留下观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两种教学观的争论及其影响

正当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取得长足进步并开始部分取代哲学取向的教学论时,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界出现了两种教学观的争论,即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争论。

1.建构主义兴起的原因及主要观点

据美国学者分析,建构主义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某些学者对以信息加加工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的客观主义观点不满。例如,持建构主义观的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认为,必须使教学设计的哲学范式来一次大转变,使之建立在建构主义哲学基础上。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其兴起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学生在国际比赛和州范围内的技能测验中的成绩不良。

建构主义在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设计中部有反映,其内部又分成许多小的派别,加涅的合作者德里斯科尔在其所著学习心理学中对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作了如下表中的概括。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主要观点

2.教学设计者对建构主义者批评的回应

瓦尔特·迪克在《教育技术学》杂志上发表《教学设计者眼中的建构主义》一文,分别回应帕金斯,库宁汉姆和斯皮罗等建构主义者的文章中提出的批评,他在文章结尾处指出,建构主义观点有以下主要缺陷:(1)没有说清楚其理论适用的范围,其理论似乎适用于一切学习领域;(2)未关心导致学生学习成败的起点技能;(3)对效率显得漠不关心;(4)关于学生的控制问题,建构主义者提供了几乎无限的选择权利。迪克认为,衡量一项活动是否被称为教学,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有针对目标的练习与反馈活动,通过评估确定所希望的行为(学习)变化是否出现。建构主义者所讲的教学没有具体目标,没有针对目标的内容和练习与反馈活动,所以不符合教学设计者所定义的教学。迪克指出,建构主义者所开发的教学有三个特征:代价很高、其实施需要专门技术支持和难以评价。他希望建构主义者与教学设计者交流,以鉴别他们提倡的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同时,迪克又向教学设计者提出如下忠告:建构主义回应了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局限,他们提出的有关学习情境和多方面的学习经验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教学设计者考虑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需要迁移到应用情境中去的话,不断接触这一领域的有关文献,在将来有可能出现令人兴奋的发展。

3.建构主义在美国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学设计中的影响

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自然关心建构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设计的影响。从我们的研究来看,美国主流的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对建构主义有所反映,接受了建构主义的某些观点。例如上面提到的德里斯科尔的学习心理学一书共12章,其中第6章从学习的角度介绍情境认知理论,第11章从教学的角度介绍建构主义。在美国最新出版的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如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2001年第8版)和RobertE.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8版)都设专门章节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但在笔者之一皮连生主持翻译的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三本教学设计书,包括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2005年第5版)、迪克等的《系统化教学设计》(2 005年第3版)都没有提到建构主义教学观。唯有史密斯和拉庚的《教学设计》一书(20 05年第三版)在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础”中把建构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并列作为教学设计的哲学基础。而且该书作者将哲学观点与理论作了区分,否认哲学观点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该书所列出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传播理论、系统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了理论)、发展理论和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三)我国的两种教学理论

1.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从无到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学理论历来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对我国的教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开发的“自学辅导教学”受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影响;上海市青浦县的数学教学改革受现代认知心理学影响;20世纪80,90年

代,中国涌现出一批著名特级教师,如魏书生、丁有宽、张富、钱梦龙等,他们的许多教改经验受到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思想影响。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和运用,是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典型事例。据瞿葆奎先生回忆,1986--1996年间,召开10次全国性研讨会,交流全国各地目标教学研究成果,其中在南宁召开的研讨会到会人数竟达7000人之多;研究一种教育学说参加人数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

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专业理论工作者初步提出了较系统的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冯忠良教授提出了“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原理”;笔者之一皮连生主持了“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研究,]在这个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育理论:智育目标论、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学心理学新视点》,对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作了系统概括。

2.新课程理念及其引发的争论

2001年,我国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改中推出“新课程理念”,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作了如下概括: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人经验、强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个人经验。并主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反对传授现成的知识”,“课程即体验”,“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合格的学生”等。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与郭华两位教授分别写文章,认为“新课程理念”有“轻视知识”、“否定知识传授”、“片面、偏激”等缺陷,甚至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弊端。

在我们看来,“新课程理念”和王策三与郭华等用于批评新课程理念的理论部属于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范畴,两者都围绕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开展争论,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不同的侧面,各有部分合理性,但对教学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难以带来实质性进步。然而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无论在理论层面上或实际操作层面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但遗憾的是,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在中国的研究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因新课程理念的强势宣传而被明显弱化了。

二、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有效教学研究

从上述迪克关于“教学”的定义来看,任何有效教学的理论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二个问题:一是带领学生去哪里?二是怎么带领学生去那里?三是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但由于回答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用它们指导教学,其有效性自然会不同。

(一)关于“去哪里”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结果是确定教学目标:我国传统教学论在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或智力、按新课程理念,教育目标被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把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其至教学过程相混淆,不仅概念含糊,而且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科学取向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学生的发展是有区别的,因为发展不都是学习的结果:因此,用“学生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唯

一”指标是不科学的,例如儿童智力测验.测量的是儿童智力发展。这里测量的发展是必须排除专门教学的。所以,考察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也就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

为了进行学习结果的科学测验与评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认知领域,为了避免测量注重知识的回忆,忽视高水平的能力,布卢姆在1956年公布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2001年,布卢姆理论的继承者们公布了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名称改为《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日标分类学修汀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这表明该分类学不仅能指导教学的测量,而且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其认知目标是由四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和每一类知识掌握的六级水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的。在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中设有能力概念,只有知识类型与它们的掌握的水平。由此可见,该分类系统是用广义上的知识概念来解释学生习得的能力的。

20年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学习运用布卢姆1956年公布的带有明显缺点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指导教学与科研。修订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学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有了重大改进。然而,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分类学对学习、教学以及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指导作用。回答“去哪里”问题的另一个国际公认的理论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结果分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两个目标分类理论有什么关系?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这两个理论来指导学习、教学和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在这些问题未被弄明白之前,谈有效教学恐怕只能是经验之谈。当然,有许多经验是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一致的。

(二)关于“如何去那里”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结果是确定达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现在也称教学策略。“过程与方法”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不应放在作为学习结果的目标中讨论:关于教学过程与方法,钟启泉和王策三俩人开展了激烈的争论。钟教授依据建构主义观点,提倡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王教授根据人类经验传递说,认为“注重知识传授”根本、永远没有“过于”的问题。俩人的观点都有部分合理性,但都难以适当解决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不同形式和水平的能力的问题。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不同于哲学取向的教学论之处是,在决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之前,先做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随着学习理论发展而发展。其要点是:第一,确定学生学习新任务之前他们的起点能力是什么;第二,分析教学目标中蕴含的学习类型;第三,分析从学生的起点到达到教学目标(终点)所需要满足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正如医生给病人开处方,只有在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与分析之后才能开出正确的处方。教学策略的确定也一样,只有进行正确的任务分析之后,才能选择正确的策略。也就是说,教学策略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如果是传授知识,讲授法效果较好;如果是学习动作技能,最好的方法是教师讲解加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给予反馈与纠正;如果是智慧技能,单纯“讲授加模仿”是不可行的,因为智慧技能以概念掌握为

核心。概念分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前者的学习方法是从例子中学习,运用发现法教学;后者可以用发现法,也可以用接受法进行教学。不过发现法比较费时,接受法效率较高。如果是价值或行为准则,说教的方法无效,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沦最适合解释此类学习。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获得智慧技能。例如语、数、外二门课主要是学习读,写、算的技能。这些技能主要是智慧技能,当然也包括部分动作技能,如语文与外语中的朗读、书写技能。技能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最后做到技能的执行自动化。无论是新课程理念还是传统知识传授理论都难以解释学生的这些技能是怎样形成的,所以,教师抱怨“新课程理念听起来很好,但难以操作”,这是有道理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上发表《训练——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的文章,就代表了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正在向教学的基本规律回归。

(三)关于“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那里”的问题

对于“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那里”的问题的回答,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一个“生成”过程,生成的内容会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反对“预设”目标,提倡随机形成的目标。这就给教学测量与评价出了难题。“新课程理念”强调个人建构的意义是不同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否则,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王策三和郭华强调:“教学评价必须要有统一而确定的标准”[18],“没有特定的标准,或标准多元化、不确定,评价便无从展开”[19]。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要使教学评价有效,必须强调两点:一是教学目标对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的导向作用;二是教学目标分类对测量与评价有效性的重要价值。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符合如下原则:

第一,必须采用目标参照的测量与评价,而不能采用常模参照的测量与评价。这也就是说,必须保证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测量教学前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来判断教学有效性水平。

第二,根据《修订版》,教学的水平应适当超过测量的水平,如要测量学生的理解,教学应达到分析水平;不能倒过来,教学处于理解水平,而测量却要求学生达到分析水平。

第三,对于可以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来说,如果学生已经达到理解与运用水平,就没有必要测量记忆水平的知识了。

关于测量与评价中如何处理目标“预设与生成”、“统一与多元”的问题,《修订版》指出,“记住如下事实是重要的:学生能够而且常常运用它们可以利用的信息来建构意义,但其意义与现实的真实方面或者与信息的公认的、规范的观念并不一致。事实上,大量有关概念变化和有关学生学习的文献关注学生如何建构诸如热、温度和引力这样的日常现象的概念。这些概念与普遍接受的科学知识和这些现象的模型并不一致。当然这些概念表现为‘个人的’、‘朴素的’或‘错误的’等不同情形。在我们看来,教育者应指导学生努力获得真实的和规范的概念,因为它们反映学科和教材领域最普遍接受的和最通用的知识与思维。”[20]相应地,我们完全意识到,学生和教师从教学活动和课堂事件中建构自己的意义,而且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建构可能与事实的和规范的概念

不同。然而采取这种认知和建构主义观并不意味着,学习没有价值的知识或一切知识都是同等价值的、教师能够而且应该就‘什么是值得在课堂教授的知识’作出决定。正如我们在第l和第2章所指出的,关键的问题涉及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习什么;当教师试图决定教什么时,教学目标便为教师提供了指导?”

从当前教师的实际来看,重要的不是争论目标“预设与生成”或“统一与多元”,而是对照《修订版》提出的四类知识与六级掌握水平,编写适当的测验题,有效测量学生学习各类知识所达到的不同水平在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中,学习的分类思想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用测量陈述性知识的方法来测量智慧技能这种现象并非少见、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本是科学取向教学论这根藤上结出的果。如今,在研究有效教学时,忽视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这根藤,却期望不关心教学效率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这棵树结出有效教学的果来。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04--407.

[2][6][7][8] W. Dick. An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View of Construetivis m[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1, (5).

[3]D.H.Jonassen. Objeetivism versus Construetivism: Do We Need a New Ph ilosophical Paradigm.?[J].ETR&D, 1992, (3).

[4][5]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38,40 9.

[9]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2]张大均,王映学.教学心理学新视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19]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1).

[14][17][18]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15][20][21]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36、35—36,35—36.

[16]钟启泉.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音乐教师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成型的标志。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的艺术。 3、三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二等分)。 4、五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五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等分)。 5、三和弦共有三个音,以根音为低音时叫(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时叫(六和弦),即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用数字(6)标记,以五音为低音时叫(四六和弦),即第二转位用数字(4 )标记。 6、《卡门序曲》的作者是(比才),《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7、五种不同类型的切分节奏:(×××│,××. │,××—×│,××│××│,×××│)。 8、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9、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喜欢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0、我国民歌一般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1、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传统习惯分为(拉弦乐器、管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 12、音乐学科具有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3、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独奏曲,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华韵均))。 14、(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按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18分) 1、请写出在《课标》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部分对音乐基本技能的表述。 答: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

音乐教育学复习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1、音乐教育学名词解释 音乐教育学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的是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3、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文与艺术的综合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4、音乐教学论的学科任务? 1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 2熟悉音乐教学过程、方法、领域,能独立设计各种类型的音乐课。 3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近现代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 5、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 课堂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课堂内:授课内容教师的言行、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课堂环境 6、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学? 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 7、受欢迎的音乐教师具备什么特征? 教学方法灵活、幽默诙谐、唱的好、知识渊博、耐心平易近人、活泼大方 8、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品质? 高尚的职业理想现代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知识技能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9、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义 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并达到的目标和准则,它是一份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指令性文件。 1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公布,同年秋季开始实验试行。 11、音乐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构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13、将中小学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并拓展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14、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15、领域二: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16、领域三: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7、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8、《音乐课程标准》确定的新的课程目标是三维度立体构成:第一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第三维度是:知识与技能。 19、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 20、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一)音乐教学方式转变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

课题研究 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有效教学研究 教研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有效教学研究 任何有效教学的理论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二个问题:一是带领学生去哪里?二是怎么带领学生去那里?三是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但由于回答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用它们指导教学,其有效性自然会不同。 (一)关于“去哪里”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结果是确定教学目标:我国传统教学论在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或智力、按新课程理念,教育目标被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来看,把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其至教学过程相混淆,不仅概念含糊,而且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科学取向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结果与学生的发展是有区别的,因为发展不都是学习的结果:因此,用“学生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是不科学的,例如儿童智力测验.测量的是儿童智力发展。这里测量的发展是必须排除专门教学的。所以,考察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也就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 为了进行学习结果的科学测验与评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认知领域,为了避免测量注重知识的回忆,忽视高水平的能力,布卢姆在1956年公布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2001年,布卢姆理论的继承者们公布了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名称改为《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日标分类学修汀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这表明该分类学不仅能指导教学的测量,而且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其认知目标是由四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和每一类知识掌握的六级水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成的。在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中设有能力概念,只有知识类型与它们的掌握的水平。由此可见,该分类系统是用广义上的知识概念来解释学生习得的能力的。 20年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学习运用布卢姆1956年公布的带有明显缺点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指导教学与科研。修订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学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有了重大改进。然而,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分类学对学习、教学以及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指导作用。回答“去哪里”问题的另一个国际公认的理论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结果分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两个目标分类理论有什么关系?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这两个理论来指导学习、教学和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在这些问题未被弄明白之前,谈有效教学恐怕只能是经验之谈。当然,有许多经验是与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一致的。 (二)关于“如何去那里”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结果是确定达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现在也称教学策略。“过程与方法”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不应放在作为学习结果的目标中讨论:关于教学过程与方法,钟启泉和王策三俩人开展了激烈的争论。钟教授依据建构主义观点,提倡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王教授根据人类经验传递说,认为“注重知识传授”根本、永远没有“过于”的问题。俩人的观点都有部分合理性,但都难以适当解决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不同形式和水平的能力的问题。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不同于哲学取向的教学论之处是,在决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之前,先做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随着学习理论发展而发展。其要点是:

初中音乐试题及答案

初中音乐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4年初中音乐理论考试题】 txt>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七子之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 3、《东方之珠》词曲作者(罗大佑),表达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4、《青春舞曲》曲作家(王洛宾),告诉我们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大好时光)。 5、《桑塔露琪亚》是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 6、《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歌曲主题思想:(踏平世上的不平路)。 7、《我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独唱)歌曲,由世界着名的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担任原唱。 8、世界三大男高音简介: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 9、吉他:欧洲的一种(拨弦)乐器。 10、进行曲的特点:(铿锵有力,节奏鲜明)。 11、《婚礼进行曲》它由(管风琴)演奏。 12、钢琴的分类:(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 13、被誉为“音乐神童”的是(莫扎特);被誉为“田园作曲家”的是(贝多芬)。

14、《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作者(华彦钧),又名(阿炳)。 15、《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其中歌曲(《哆来咪》)也非常有名。 16、《我心永恒》,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该影片 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11项大奖。 17、《歌唱祖国》王莘词曲,速度为(进行曲)。 18、《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冼星海)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19、《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20、组歌,是由若干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 乐套曲)。 21、《龙船调》为(湖北)民歌;《十送红军》为(江西)民歌。 22、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歌曲之王”)。 23、器乐的演奏形式:(独奏、合奏和重奏)。 24、歌曲(《手拉手》)为24届奥运会会歌。 25、(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 26、《溜冰圆舞曲》它的特点是:(三拍子)。 27、《渔舟唱晚》它是一首(古筝曲)。 28、《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29、《梁祝》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30、《蓝色多瑙河》,它是一首管弦乐,它是(圆舞)曲,又译为 华尔兹。 31、《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2019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科学教学论考研真题

2019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科学教学论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下列属于此类植物的是 A.大麻 B.天麻 C.蓖麻 D.亚麻 2.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3.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4.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5.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6.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7.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像为

中学科学教学论

中学科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教育类专业课程。它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基础知识是科学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教学论、心理学、课程论、哲学等是科学教学论的理论指导。中学科学教学论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由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科学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根据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经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教育理论,是直接用以指导中学科学教学的有力工具。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的特征: 1、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 3、科学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教育统一 4、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结合 5、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一致 科学素养: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科学技术的性质、概念、原理、过程;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补充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 科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一、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地位,并把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和统一起来。二、既强调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注重科学教育的普及。三、更新科学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凸显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确立科技教育的课程理论框架。 五、加强科学教育理论研究,重视以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改革。 六、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注重提高科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七、注意科学教育内容的更新,重视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八、重视评价改革,构建与科学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STS教育是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STS教育的特征:1、强调参与。2、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技术得到比过去更多的重视。 3、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决不允许忽视价值取向。

自考音乐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 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一、,其体现在:1、美化心灵的作用。2、调节情感的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二、,其体现在: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3、信号象征的作用。三、,其体现在: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四、,其体现在:1、愉悦养性作用。2、怡情健身作用。3、参与自娱作用。 12、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 13、《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音乐教育具有、、、的作用。 (二).简答题 14、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15、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 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音乐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谱例中,D.S.记号的正确表述是()。 A.歌曲演唱至此结束 B.歌曲演唱至此要从头反复 C.歌曲演唱至此要从记号处开始反复 D.歌曲演唱至此要跳至尾声 2.下面谱例出自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蝴蝶》,描绘了蝴蝶轻盈欢快地在花丛中穿梭起舞的情景。下列哪个速度标记适用于此乐曲?()。 A.Lento B.Adagio C.Andante D.Allegro 3.下面谱例中,不协和音程有几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4.下列谱例采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A.完全重复B.变化重复C.模进D.再现 5.下面谱例出自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摇篮曲》,其适合的钢琴伴奏织体是()。 6.下面谱例是今人翻译的宋代姜夔创作的词调音乐《杏花天影》,其原谱是由哪种记谱法记录的?()。 A.俗字谱B.律吕字谱 C.古琴减字谱D.简谱 7.下列哪首作品是由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 A.《共青团员之歌》B.《酸枣刺》 C.《卖报歌》D.《歌唱二小放牛郎》 8.下列哪部歌剧描述了韩英和刘闯率领当地人民消灭白极会首领彭霸天的故事?()。 A.《江姐》B.《白毛女》

C.《洪湖赤卫队》D.《红珊瑚》 9.下面谱例出自刘天华哪部作品?()。 A.《光明行》B.《病中吟》 C.《良宵》D.《空中鸟语》 10.下面谱例是一首民歌片段,它是()。 A.青海民歌B.内蒙民歌 C.云南民歌D.陕北民歌 11.下图所示是哪个乐种的演出形式?()。 A.福建南音B.西安鼓乐 C.北京智化寺音乐D.河北笙管乐 12.下面谱例选自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它融入了哪种传统曲艺元素?()。 A.三棒鼓B.京韵大鼓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标准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推动科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 A.教育、科学、心理 B. 教育、科学、社会 C.教育、历史、科学 D. 教育、哲学、科学 2、科学的社会价值最大地表现为它的(A ) A. 社会性 B. 创新性 C. 人文性 D. 发展性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多为( B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特殊注意 D. 专一注意 4、小学低年级学生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A. 由随意游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转化 B. 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独立的自主活动 C. 由书面表达到言语表达 D. 由接受别人的照顾到照顾别人 5、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D ) A.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态度 B.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习惯 C.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道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D.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6、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B ) A. 注重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B. 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方法的初步了解 C. 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高技能课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高级技能课《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贡献,就是它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学习与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该教学论可将现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分为如下几类课型:元素化合物课、概念课、原理课、基本技能课、高级技能课、复习课等。 1. 高级技能课显性教学任务:形成解决某些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分析、评价、创造)。 2. 高级技能课一般教学结构: (1)对问题形成表征,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创设任务情境,指导学生形成对特定问题的表征,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反思、描述、评价、提炼。(教师指导学生对思维进行监控,而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3)运用策略解决新问题:通过情境变化但本质相近的新任务,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产生迁移、发展。(长期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复习再现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建构转化关系网络,运用逆合成法等策略,力图帮助学生在解决有机合成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有机合成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最终能运用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1. 定位与功能 有机合成安排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性质、转化。从本节课的安排来看,本课承载的价值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学科价值角度看:一方面,有机合成承载了整合有机反应的任务,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进一步建立起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本节课兼有复习课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合成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特别是逆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目标产物的结构特点,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断键的位置,还原出中间体及基础原料,并从目标产物与各中间体的组成变化找到辅助原料的思维方法,以使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 (2)从其社会价值来看,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合成在医药、化工、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机合成的发展及现阶

音乐试题及答案

2014级继续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特别提示: 1、请把试卷结尾处的答题卡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2、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必须以附件的形式上交。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本位原则就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药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中心位置,这就是一个最重要 的基本音乐教学原则。 A、正确 B、错误 2、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与分析,让她们尽可能的掌握多的音乐基础知 识。 A、正确 B、错误 3、演示法就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等操作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A、正确 B、错误 4、练习的效果受到重复的次数、练习类型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5、歌唱模块就是供准备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歌唱技巧准备的。 A、正确 B、错误 6、在对学生创作作品修改中,主要要注意乐理知识的应用问题。 A、正确 B、错误 7、在歌曲创作中,原则就是尽量不倒字。倒字指的就是汉字的声调与旋律的音调不统一。 A、正确 B、错误 8、终身学习理念,就是 1965 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9、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同学。 A、正确 B、错误 10、柯达伊的主要教育思想中包含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这一条。 A、正确 B、错误 11、歌剧《白毛女》运用民歌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喜儿的主题音乐就是河北民歌《小白菜》发展而来的。 A、正确 B、错误 12、美国教育家凯洛夫的主要教学思想就是强调以学生、实验、在做中学位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流派。 A、正确 B、错误 13、音乐的基本要素就是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等。 A、正确 B、错误 14、短、快的声音节奏会让人产生大、重、兴奋、急躁、激动等联觉。 A、正确 B、错误 15、动画导入指的就是利用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导入新课,优点就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A、正确 B、错误 16、课的类型可以分成单一课与综合课两种。 A、正确 B、错误 17、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A、正确 B、错

音乐教学法习题汇总【附答案】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理论部分。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音乐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主体性。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一、音乐的审美功能,其体现在:1、美化心灵的作用。2、调节情感的作用。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二、音乐的认识功能,其体现在: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3、信号象征的作用。三、音乐的教育功能,其体现在: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四、音乐的娱乐功能,其体现在:1、愉悦养性作用。2、怡情健身作用。3、参与自娱作用。 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辅德、益智、健体。 《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选择、整理、发展文化的作用。 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乳儿期:出生到一岁 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幼儿期(学龄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课程与教学论》

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A) ? a 纵向组织 ? b 连续组织 ? c 横向组织 ? d 序列组织 1.2 5 杜威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但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 B ? a 经验概念 ? b 连续性原则 ? c 主动作业方法 ? d 课程教学概念 1.3 5 下列不属于泰勒提出的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的是( B) ? a 连续性 ? b 实践性 ? c 序列性 ? d 整合性

“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 A ? a 忠实取向 ? b 实践取向 ? c 创生取向 ? d 相互适应取向 1.5 5 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B ? a 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b 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c 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d 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1.1 5 目标游离评价是下面哪位学者提出来的( A ) ? a 斯克里文 ? b 泰勒 ? c 布卢姆 ? d 古巴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是下列哪位学者首先提出的( C ) ? a 斯克里文 ? b 斯腾豪斯 ? c 斯太克 ? d 泰勒 1.4 5 第四代评价在本质上认为评价是( D ) ? a 测量 ? b 描述 ? c 判断 ? d 协商 1.5 5 把课程称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一观点属于( B ) ? a 课程开发研究 ? b 课程理解研究 ? c 课程评价研究 ? d 课程实践研究

音乐试题及答案

2014级继续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特别提示: 1、请把试卷结尾处的答题卡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2、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必须以附件的形式上交。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本位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药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中心位置,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 本音乐教学原则。 A、正确 B、错误 2.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分析,让他们尽可能的掌握多的音乐基础 知识。 A、正确 B、错误 3.演示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等操作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A、正确 B、错误 4.练习的效果受到重复的次数、练习类型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5.歌唱模块是供准备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歌唱技巧准备的。 A、正确 B、错误 6.在对学生创作作品修改中,主要要注意乐理知识的应用问题。 A、正确 B、错误 7. 在歌曲创作中,原则是尽量不倒字。倒字指的是汉字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不统一。 A、正确 B、错误 8. 终身学习理念,是 1965 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9.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同学。 A、正确 B、错误 10、柯达伊的主要教育思想中包含身体是最好的乐器这一条。 A、正确 B、错误 11、歌剧《白毛女》运用民歌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喜儿的主题音乐是河北民歌《小白菜》发展而来的。 A、正确 B、错误 12、美国教育家凯洛夫的主要教学思想是强调以学生、实验、在做中学位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流派。 A、正确 B、错误 13、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等。 A、正确 B、错误 14、短、快的声音节奏会让人产生大、重、兴奋、急躁、激动等联觉。 A、正确 B、错误 15、动画导入指的是利用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导入新课,优点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A、正确 B、错误 16、课的类型可以分成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 A、正确 B、错误 17、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A、正确 B、错

科学教学论全

《新编科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释义: 1.科学本质:德莱弗(R.Driver)等认为理解科学本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解科学内容;理解科学探究的进程;理解科学为一种社会事业。 2.科学知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指出科学知识具有两个层面:它可以是暂时的、可被修正的,或者是持久的。 3.科学共同体:是探索目标大体相同的某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工作者。 4.科学素养: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段落: 1.传统科学哲学与当代科学哲学都认为科学新知识的发现须依赖①事实的观察、 ②证据的搜集、③资料的分析、④假说的建立、⑤逻辑的论证。 看看: 1.英国在其颁布的课程指导文件《全国学校课程》中提出的科学素养标准中的能力培养标准,包括:科学应用能力、科学调查能力、科学交流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科学教育总目标: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科学与科学教育 名词释义: 1.科学:至少包含五层含义: ①科学是一种建制;②科学是一种方法;③科学是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④科学是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⑤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和精神因素,是构成我们诸信仰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段落: 1.对科学的认识: ①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体系,这种精神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②科学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从事知识生产的人类的实践领域,它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③科学及其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构成整个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科学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方式和精神尺度,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2.科学的特征(p12):①客观性②理性③可检验性④可重复性⑤增长性⑥批判性。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3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圣才出品】

第13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13.1 复习笔记 一、两种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应用价值 1.教学论及其研究取向 教学论,又称教授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和评价等。学习论与教学论研究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学习论侧重于研究学生学的方面;而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教师教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等。 2.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 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简称哲学取向教学论)是指主要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教学论。 (1)哲学取向教学论的起源与发展 ①哲学取向教学论的起源 a.孔子在公元前400多年就探讨了人性问题,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由后天学习造成的。这种认识决定了孔子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并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 b.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据此他提出被称为“产婆法”的启发式教学法。他认为,老师类似于接生的助产婆。助产婆的责任是帮助产妇把孩子生下来,而老师的责任是启发学生使他心灵中本来就

c.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班级授课制出现。此时的教学不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教师面对由许多相同年龄儿童组成的教学班。夸美纽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论主张,其中包括一系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自觉性原则。而最重要的是“教育适应自然秩序原则”。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作为一门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学科正式诞生。 ②哲学取向教学论的发展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至今,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论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自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科学心理学发展经历了100余年,其研究结果对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教学论主要依赖哲学和经验的状况并未改变。我国的教学论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受杜威的思想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受苏联凯洛夫教学论影响,所以也主要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 (2)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①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应用价值 第一,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能对教学实践提供一般指导。教学是人类的重要实践之一。人类的许多实践往往走在理论的前面。在科学发展之前,人们总是依据哲学来指导实践。 第二,许多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观点反映了教学规律。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能高瞻远瞩,提出符合学习和教学规律的观点。当科学心理学产生以后,有些复杂的心理学问题,科学心理学无法回答,但哲学家根据经验和他们过人的思辨能力,能较好地回答。 第三,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能及时反映社会需要。任何社会或国家的教学目标、内容、制度、组织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社会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离政治近,能适时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能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持。而且许多理论又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