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制片人(侯鸿亮、霍汶希)

霍汶希

霍汶希,女,1972年7月17日出生于香港,香港著名演艺圈经纪人,英皇娱乐艺人管理部总监及唱片部总监、北京办事处营运总裁。[1]14岁时即被星探发现,邀请其参与电影《七兄弟》饰演林青霞童年的角色,16岁进入模特界接拍广告,21岁开始担任经理人。

[2]旗下著名艺人包括谢霆锋、张家辉、容祖儿、Twins、黄耀明、关智斌、郑希怡、古巨基、蒋雅文、泳儿等。09年阿娇成功复出,霍汶希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2013年5月11日霍汶希公布她已是一位女孩的妈妈。

基本信息

中文名霍汶希外文名 Mani Fok 别名霍宝珠,霍汶利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香港出生日期 1972年07月17日

职业经纪人、监制、总监

经纪公司香港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职务香港英皇娱乐艺人管理部总监代表作品我的骄傲之偶像必红方程式

早年经历

霍汶希曾任职售货员,之后做过模特,早年曾拍摄必胜客广告。2003年廉政公署的舞影行动,霍汶希亦牵涉其中。霍汶希曾写过博益出版的《我的骄傲-偶像必红方程式》及《我的骄傲2》,讲述作为经理人的经验,及爆旗下艺人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后第3集《偶像回到校园时》讲及她2006年往美国留学的经历。2010年9月3日,英皇娱乐集团艺人管理及唱片部总监霍汶希将于九月开始休假半年,到外国求学。2012年出演电影《超级经理人》。

演艺经历

这个经理人比所有旗下艺人都要漂亮,笑起来时像林青霞。回头太难,所以霍汶希不管做任何事都不会后悔,但在做决定之前一定会思前想后,不会贸然做出决定。从前是商场的售货员,她不甘心,加入日资电视制作公司,做制片、市场推广甚至MV的模特儿,累积经验后,又跳槽到飞图唱片(英皇前身),贵为英皇艺人管理部总监;手握谢霆锋、容祖儿、Twins、郑希怡、Sunboy、泳儿等等大批当红艺人。[

个人生活

霍汶希加入英皇10年只放过不到20天的假,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睡眠4到6个小时,常年有黑眼圈,无时无刻不在作战状态;其实霍汶希说:做这些无非是为了自己开心和满足。

侯鸿亮

侯鸿亮,中国内地影视制片人,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部副主任、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现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

主要作品有电视剧《一滴阳光》、儿童电视剧《冒险岛》、电视剧《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知青》、《温州一家人》、《到爱的距离》、《父母爱情》、《战长沙》、《北平无战事》、《琅琊榜》、《老农民》、《伪装者》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侯鸿亮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 1976年

职业导演、制片人

代表作品闯关东、生死线、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战长沙、北平无战事、老农民、琅琊榜等

个人经历

1992年入行,先后从事摄像、导演工作,后改行制片,现为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曾为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先后荣获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拔尖人才、山东省广播电视局经营管理拔尖人才。侯鸿亮担任制片人的作品包括电视剧《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知青》《中国故事》,电影《上学路上》《狩猎者》《北川重生》《伙伴》等。

鲁剧标准山东人看重人文情怀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今夜有暴风雪》等剧以及本世纪初的《大染坊》之后,近几年从《闯关东》开始,鲁剧佳作频出,包括已经播出的《闯关东》《南下》《沂蒙》《北方有佳人》《生死线》《钢铁年代》等。

侯鸿亮透露,收视率和口碑都非常好的《生死线》,是经过很多制片人的手转到自己这里来的,“很多制片人看了这个剧本觉得不错,但他们不拍,不拍的理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我看到了这个剧本就对自己说,这个剧必须拍。”侯鸿亮说,《生死线》是诸多知名鲁剧中的一部,它有鲁剧所共有的特点,“这部剧有浓重的人文情怀。”

侯鸿亮说,近几年的鲁剧作品都带有山东人的文化传统和人文情怀,“《闯关东》表现的年代是1931年…九一八?之前,《北方有佳人》《生死线》《沂蒙》的年代稍靠后,按年代再往下是《南下》《钢铁年代》《知青》,再到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故事》,把这些鲁剧连起来,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从事影视制作二十年,作为业界大腕,侯鸿亮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不是不会制作那些所谓的纯粹市场剧,“找几个俊男靓女,虚构一个历史故事,再来个穿越,这些我们不是不会做,但没有对人内心更深层次的触动,只是单纯的娱乐,不符合鲁剧的选择标准。”

侯鸿亮说,那些不能深层次触动人心的作品只能风光一时,比如谍战剧,“谍战剧一开始确实有几部好作品,但现在越做越滥,纯粹就是编故事。”

鲁剧的选择标准,不仅造就了一批好剧,还引发了业界的跟风效仿,侯鸿亮说:“比如《闯关东》之后,国内出现了多部类似题材的创作。《生死线》播出后,就有许多投资方找到我,说你就给我们做《生死线》那样的作品。”

主旋律《知青》是高端产品

说到鲁剧,业内提到比较多的一个词是主旋律。谈到这个问题,侯鸿亮说,大部分鲁剧都是主旋律作品,但主旋律并不意味着不好看,并不意味着不被市场接受,“在很多人看来,主旋律作品好像宣传的功能多一些,这是一种片面化和庸俗化的理解。在我的理解里,主旋律就是表达主流意识,表达主流价值观念的,是表达真、善、美的,它当然也是市场所能接受的。”

由《闯关东》制作班底打造的史诗大剧《知青》,侯鸿亮是这部剧的制片人。他透露,《知青》前段时间在北京影视展上播放了片花,有许多电视台在抢,“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知青》是高端产品,不是那种纯市场化操作的东西,和目前市场上已经泛滥的某些剧根本不是一回事。”

侯鸿亮透露,《知青》从立意上看就是主旋律作品,它是积极向上的,知青身上确实有现代年轻人缺失的东西,“我们不反对突出个性,但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忽视了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集体主义,所以,《知青》的立意是很高的。”

野心之作《老农民》要精耕细作

《中国故事》即将开机拍摄,《知青》有望作为央视或卫视2012的开年大戏播出,被无数网友推崇的《琅琊榜》也在筹备中,这些都是侯鸿亮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还有个筹备多年的野心之作——与高满堂合作史诗大剧《老农民》。

从《闯关东》到《钢铁年代》,侯鸿亮所在的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金牌编剧高满堂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从《闯关东》开始,高满堂就一直在筹备写一部《老农民》,高满堂说,《老农民》讲述的是上世纪40年代末到2007年中国农村的故事,时间跨度60年,“这将是一部完整的农民史,男一号已经确定是陈宝国。”高满堂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部剧只能由山东来做。”

侯鸿亮透露,自己就《老农民》与高满堂有过多次讨论,“高满堂对农耕文明的写作有一种情怀,《闯关东》里农耕部分特别出彩,我很期待这部作品,高满堂也信心十足,他曾说过,写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故事的,首推陈忠实的《白鹿原》,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故事,由《老农民》来展现。”侯鸿亮说,《老农民》必将是一部史诗大作,“这部剧的筹备不会设定时间表,一定会精耕细作。”

理想主义梦想照进现实

制片人是一个剧组的大总管,从投资到人员管理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实用主义是许多制片人的自动选择,不过在许多业内人看来,做过很多大剧的侯鸿亮,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貌似很风光的影视剧组,实际生活非常艰苦,不少剧组几个月在大山里生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庆幸有一个支持我的太太,我在外忙碌,她支撑着家。我希望剧组生活条件可以更好一些,演职员生活能有保障,说真的,不要说一周休息

担任摄像

导演作品

发行作品

人物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鲁剧可以说是电视剧市场上的高端产品。”说这句话的,是电视业内名头颇响的著名制片人侯鸿亮。

尽管被许多人称为“小侯”,但今年已是侯鸿亮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的第20个年头,由他担任执行制片人或制片人的鲁剧作品引来诸多好评,其中包括《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以及即将播出的史诗大作《知青》。

侯鸿亮致力于打造行业标杆,注重作品的精神实质和专业品质,坚持高素质的团队产生高质量的精品,所带领的制作团队曾创下过连续三部作品在央视和多家一线卫视开年的好成绩,多次荣获各项电视剧类国家级奖项。

张伟平

张伟平,男,1958年10月8日生于山东。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电影制片人,监制。曾与张艺谋合作16年,电影作品有:《金陵十三钗》、《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

个人履历

1958年10月8日生于山东,沈阳长大,现居北京。

1977年在北京药剂学院药剂专业学习,后在北京普仁医院任药剂师。

1987年在北京外企工作。

1989年开始从事房地产、航空食品及药品代理等经营活动。

1996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有话好好说》。

1998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

1999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

2000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幸福时光》。

2002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英雄》。

2003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十面埋伏》。

2004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千里走单骑》。

2006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9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

2010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山楂树之恋》。

2011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金陵十三钗》。

主要作品

1997年的《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拍摄的第一部都市片,影片票房4600万元,仅在北京一个城市票房已达800多万人民币;

《一个都不能少》又创1999年国产片票房记录,观众人次高达500多万;

2002年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大片商业化进程的大幕,其国内票房破记录地达到2亿5千万(占全年票房收入的4分之一),观影人次1200万,音像版权销售高达1780万元,全球票房更是高达1.77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以前国产电影从未有过的。它在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提高了国产电影投资方的票房分配比例,从而增加了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之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大片如潮,每年的年度票房和银幕数量得到迅猛增加。

2004年,《十面埋伏》国内票房1.53亿,全球票房9800万美元;

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内票房近3亿元,再创国产影片票房新高,全球票房8600万美元;

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国内票房2.5亿元;

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又以1.6亿元的国内票房成绩创造国产电影文艺片的新纪录

个人经历

前期积累

张伟平出身军人家庭、祖籍山东,1958年,他出生于北京,在沈阳长大,一直到1977年,张伟平19岁,他才从沈阳回到北京,顶替母亲在北京第四人民医院当了一名药剂师,后来又学了4年药剂专业,使他对医药行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他从中药临床到西药临床,凡是跟药材有关的事,他全都做过。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份职业,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改行从事别的行当,更别说成为新画面影业的老板,拿出大把的钱来拍电影。

张伟平的生活发生变化,是源自一个偶然的机遇,1989年,他被西门子公司驻北京代表处看中,让他去当经理,只给了他10天时间考虑。就这样,张伟平辞掉了工作,由药剂师摇身一变当上了这家外企商务行政部的经理。一年后,张伟平决定经商,他辞去西门子公司的职务,利用这两年的积蓄,与两位朋友合资40万元,下海成立公司,最初的生意是做航空食品,他们包揽了整个首都机场和广州机场的盒饭,省心又利润丰厚,加上后来的药品和房地产生意,张伟平的资本日渐增长,在90年代初大款暴增的年代,他终于以自身的才智与勤力成为了这个族群里的排头兵。对那段资本积累时期,张伟平曾经对媒体这样描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中国的房地产都是草寇式操作,同时绝对暴利:首先拿土地不要现金,你有一个计划书,完成一个审批手续,你的地就可以批下来;拿到土地使用证后,就可以请设计师,设计师的钱也是秋后结账;图纸一画出来,你再盖一个样板间,就可以卖楼收钱了。”

黄金搭档

张伟平和张艺谋的交往始于1989年的一次圈内饭局,当晚张伟平开着自己的夏利送张艺谋回家,二人一路上天南海北随意闲聊着,什么都聊,就是没有聊到电影,对电影一窍不通的张伟平,甚至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因此,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伟平一概不知,也没有兴趣去问。也许两人做梦都没

想到,这次平常的相识,竟为后来的中国电影埋下一个如此大的伏笔。1997年,张艺谋和张伟平的“二张”组合刚开始合作,结果第一部成品《有话好好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一炮打响,却赔掉了一千多万。好在张伟平有胆略,仍旧延续着起初的思路将与张艺谋的合作继续下去,没有如大多数短视投资人那样轻言放弃。而事实上,他的坚持注定了他此后的成功,在《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相继投入市场之后,丰厚的商业利润以及接踵而来的艺术成就迅速助其挽回了此前的损失,将两人的联袂带到了一个高峰。张伟平的胆子大,若不是如此,想必他无法获取而今这丰盈的商业地位。从当年他敢于丢掉铁饭碗而下海从商开始,他就以敏锐的眼光与决断立足于社会,新鲜的尝试对他而言从来都具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对生意如此,对朋友对张艺谋,也不外如此。张艺谋要拍大片,张伟平就敢融资几亿陪着他一起走下河,这样的胆略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他在众人的怀疑与不屑中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第一。《英雄》赚了大钱,它的成功取决于投资人的胆识与朋友

之间的信任,是它开启了直到今

天长盛不衰的大片潮流。《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一跃近六千万美元,海外总票房11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商业大片当之无愧的典范,一下子激起国内投资人拍大片的热情。《英雄》在国内的成功,张伟平的营销策略是占有绝对意义上的主导地位的。他大胆地运用了很多极端的拍摄和营销方式,第一次拍卖音像版权、第一次包租公务机宣传,第一次拿出1000多万元做轰炸式宣传。这样的营销策略一直到现今,仍旧被无数电影发行公司竞相效仿着,后期宣传的作用,也正是在他的实践下才被国内影视机构纷纷当作经验而反复运用。到了《十面埋伏》时,这一套立体式宣传策略俨然已经被张伟平发挥到了极致,让影片在尚未问世之前就已经掀起了如潮的声势与热浪,这一切,都为影片最终的火暴票房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军人物

张伟平遭遇的非议,似乎多半来源于他那极端的宣传攻势,与极为巧妙的宣传口吻。这一切,曾被人诟病、遭人讨伐,然而,冷静下来仔细瞧上一瞧,这一切被媒介口诛笔伐的现象,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圈新生的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大家无论大小老少都来效仿一二,纷纷跟随跳水,并乐此不疲。张伟平显然没有错,他不该为这样的结果而承担怎样的责任,因为,他只是个商人,举手投足都透露着一种商者的眼识与精明,他不是什么电影人,也不是什么艺术工作者,他的身份只是新画面影业的董事长,他所考虑的决不是影片的美丑好坏,而只是赢利。自1997年他与张艺谋合作以来,他的大胆给予了中国电影以一个尚可谋生的空间,不仅带动了商业潮流的迅速到来,更为电影界乃至文化界带来了新一轮的传媒革命。宣传力量的被重视,决定了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暂时性趋势,更引发了此起彼伏的传媒竞争。张伟平这个名字以其简洁的笔划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大条承上启下了最为复杂的一笔,是好是坏是功是过,而今都无法断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是中国影视制作团队当仁不让的领军人。

事件意义

事实上,“二张”在分手之前,一直对外表现得亲密无间,如同一人。大多数时候,张伟平就是沉默的张艺谋的代言人,而张艺谋在电影上的作为就等同于新画面公司的作为。周冬雨等艺人与新画面公司签约时,“二张”并未分手,还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共同体。张伟平所称“12个艺人此前由张艺谋工作室直接负责”中的“此前”,显然是指“二张”分手之前。那时张艺谋工作室的作为,或许未必得到新画面公司正式的书面认可,但新画面公司一定是知情并默许的。正如张伟平“此前”在公开场合的各种表现,张艺谋也知情并默许的一样。若张艺谋工作室真如张伟平所说的“误人子弟”,那也是在新画面公司默认下的“误人子弟”。“二张”在一起的时候不说“误人子弟”,分手之后才说,显然不是为了拯救“被误”艺人于水火,而是“伟哥舞剑,意在艺谋”。

最新动态

2012年8月22日,流传已久的张伟平和张艺谋这对黄金搭档拆伙的消息终于得到了当事人的证实———张伟平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正式承认,“我和他(张艺谋)已经没什么关系了”。[3]

张伟平表示自己自从今年三月份到现在,他就一直联络不到张艺谋。“不过我想这也是正常,这可能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呗。不正常的就是,什么事儿不能当面说啊?有什么不满意当面说啊。我现在都蒙在鼓里呢。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我都找不着人”。张伟平表示希望张艺谋最起码给他一个说法,躲着不是个事儿,“但到现在他也没信儿。所以我想,算了吧”,他也不想预测张艺谋今后的发展方向,“我现在跟他没啥关系了”。

张伟平突然开口向多年老搭档张艺谋讨说法,一方面将二人散伙的事实公告天下;另一方面又将二人看似合作无间其实暗涌多多的关系摆上台面。1990年,商人张伟平在一次酒会上

结识了恰逢导演生涯低谷的张艺谋。1996年,张伟平投资2600万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有话好好说》,到2011年《金陵十三钗》上映,张伟平充当张艺谋御用制片人的角色已经16年。其间,二人联手打造的《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11部电影。此前公开亮相时,张伟平和张艺谋似乎是推心置腹的好哥们,但这次从张伟平的话里看来,两人之间仍然是谁都有秘密。

2013年1月13日,张伟平应邀出席了第7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

张伟平和张艺谋“二张自去年8月正式分道扬镳后,张伟平一直沉寂,未有新电影推出。昨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在微博爆料,称“张伟平重新出山已找到新搭档”——他与导演张加贝合作担任电影《绑架大明星》总监制,新“二张”组合曝光引起了网络热议。[4] 2015年7月7日,备受关注的张艺谋诉新画面影业索要《三枪拍案惊奇》1500万收益纠纷案,在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开庭了。

由于此案涉及张艺谋,大批媒体记者赶往现场采访。华西都市报记者刚刚在朝阳法院现场采访获悉:收益纠纷案已于9:30在朝阳法院三层法庭已开庭审理。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曾与张艺谋合作16年,两人一度以兄弟相称,并没有出现在法庭现场,而是由各自的律师代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