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诚实和信任 教学11

20、诚实和信任 教学11
20、诚实和信任 教学11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

版块一:复习回顾

1、读题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根据提示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出示:

(1-3)一天夜晚,“我”……

(4-9)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

(10)深深印刻

指名说,相机点评,进一步明确方法:对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采取的是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概括(出示)的方法。

3、这个故事中的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来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指导突出读好红色字。

4、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

教师引导: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金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能带给我们享受,能满足人的愿望,但为什么小红车的主人却这么说呢?课题就隐藏在这句话中,它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深刻感受这句话背后的含义。齐读

5、教师点拨:是的,品读这句话,我们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出示:我的哪些举动让小红车的主人感到了诚实与信任?

版块二:学习1-3段

1、让我们先回到事情发生的那个夜晚。那天晚上发生了一起交通意外,请同学们读1-3段找一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在认为是原因的地方做标记。(出示)

2、自学后指名交流,相机出示: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

3、分析原因:从同学们找出来的原因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不少,并非全是“我“的错。如果是同学们呢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4、小结:一般人都会觉得双方都有责任,但文中我却这样这样认为——

出示:……但他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又是这么做的——指名读

出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火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5、同学们怎么看他的举动?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交流

结合讨论,板书关键词:诚实的人有良心的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信任别人的人。

6、小结:在一个没有任何旁观者的事故现场,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去挽救,这种诚实值得我们今天的每个人思考、学习。

7、过渡:故事并没有结束,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打来了电话,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的第二部分

版块三:学习4-10段

1、自读,同座合作读对话,你又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文中对话,指名分角色读,评议读的语气如何,并再次指名练读。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3、教师故意读不同语气的“噢”和第一段,引发对比:

4、师:作者道歉的心是真诚的,再读读我的话,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这种真诚。

重点出示“我”的话,指名结合句子说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标红关键词。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6、那小红车的主人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小红车主人的话。重点出示对方的话,标红表明态度的关键词,引导发现了小红车的主人根本不要“我”赔偿,讨论为什么还要打来电话。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数豆子教学反思

数豆子教学反思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下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会读写、估算一百以内的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教师抓一小把豆子放进透明的一次性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出来,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有多少颗豆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纯粹是“瞎猜”,答案是五花八门。针对这五花八门的答案,到底谁猜的是正确的呢?我又引导孩子们一起数杯子中豆子的颗数,数完之后判断谁猜得准,及时给予表扬。接下来,让孩子们想想办法,让自己的猜不再是瞎猜,猜出来的结果能和实际数出来的结果更接近一点。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我们发现在猜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一个与之相对比的参照物,猜出来的结果相对就准确的多了。在接下去的课堂中就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师生共同讨论出的方法对老师每一次出示的杯子中的豆子颗数进行猜测,此时的猜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估一估了。 从表面上看,这节课也顺顺利利地上了下来,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发现真是漏洞百出,还有很多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改进的: 首先,在本节课中,数豆子就浪费了老师很多精力,因为豆子本身比较圆润,在实物投影仪上容易滚动,若把豆子都换成瓜子或者其他的物品,就不会出现在实物投影仪上乱滚的搞笑场面。 其次,在让学生“瞎猜”杯子里有多少颗豆子之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我们来数一数,对刚才的猜测进行验证,若改成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办?善于思考的小朋友就会重新思考这个“猜”,就有部分同学由“瞎猜”转换成“有方法的猜”,或者也有同学会想出直接数一数的方法。针对“有方法的猜”,此时就可以直接让这部分同学来介绍他们猜的方法,而不用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实则是老师唱独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20 诚实与信任 教材分析: 金钱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诚实与信任》一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深夜,“我”在开车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坏了停在路口的一辆红色小汽车的反光镜。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我”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话,放在那辆车的雨刷下。这令那位车主很感动,他不但不要“我”承担损失,反而打电话向“我”致谢。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撞碎这起小事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道理,很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和领悟结合,理解“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和领悟结合,理解“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效地开展入情入境的朗读训练与合情合理的想象训练。 3.通过朗读、想象、感悟来深刻理解“我”与小红车主的言行,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驱车陌生搁下后悔歉意环顾居然

联系 2.请你再读一遍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3.你能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学习汇报(交流展示) 1. 谁来读一读“名人名言”?读了名人名言你有什么感受?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文章。”(板题:诚实与信任) 2.齐读课题。《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读书情况,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句子停顿。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件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作者有什么反应?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要留下字条?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3)车子为什么会将反光镜撞碎?找出相关内容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四、精讲点拨 1.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作者所采取的措施。 (板书:无人碰撞留下字条) (2)无人撞车留下纸条,说明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诚实) (3)齐读课文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更重要”。 2.学习4~10自然段。 (1)指句读。 (2)主人为什么打电话给作者?(板书:电话致意不让赔偿信任) (3)分角色读。 (4)齐读中心句(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 (5)板书:比金钱更重要。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针对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的特点,主要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来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纵观整节课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激趣、导入设计关注学生巳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找准认知起点,使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制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的导入设计建立在本班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以“数青蛙的嘴”导出用字母表示数,找寻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法,例1是师生合作完成,学习字母表示一个数;例2、例3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以及自学课本独立完成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关注学生反思、内化的习惯 反思、内化与提升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核心,本节课有三处环节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 1、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环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选择表示运算定律的方法,在交流中感情字母表示比文字表述简明、易记。

2、省略字母之间的乘号,教师让学生在自学中内化、运用再进行反思,强调“·”代替“×”,不代替“+”、“-”、“÷”。 3、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本给学生自主尝试探索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年级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是新课标倡导的。 三、巩固练习的设计 新课标提出练习的设计要关注不同的学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达到不同目标。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

平均数教学案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平均数》教学案例 ----袁小林 一.教学内容及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P111—113 20.1.1平均数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数据的数字特征刻画数据的分布特征。对于数字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反应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应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应数据分布的形状。 本节课是章起始课,学生对于“加权平均数的背景”、“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研究平均数的权”等产生疑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权的意义和作用,又体现“权”产生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经历建构研究平均数的权内容,体会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教学难点:理解权的意义 四.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分析,独立完成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 六.教学过程 片段一 展示情景问题:遵义会议纪念馆打算招一名英文翻译。甲、乙两名应试者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播放了a bc字母歌,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境进入学习新课之中,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读写字母作了复习和铺垫。接着,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等活动,感觉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某一个运算定律,比一比谁写得快,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表示有很大的优越性,使学生体会到了字母的简明美。 本节课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当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学生还不习惯用省写的形式来书写。 2、不会用字母公式来计算物体的周长和面积。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要体现生活化,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按照情景创设—“玩跷跷板”引出“平衡”、组织学生实践“称重”体验“天平平衡”理解“等式”含义、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衡”—“不平衡”—“平衡”理解方程的意义、多层次练习、课堂总结评价五个主要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亲身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建立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表述、讲述等练习方式巩固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本教材通过等式的性质解答方程,这一方法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可教材编排却避开了a-x=b和c÷x=d的类型。而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列出上面两种方程,需不需要补充?我决定还是把这两种类型的解法教给学生。如45-x=23可以两边同时加x,转化成45=23+x,让学生把它再换成23+x=45基本的形式。36÷x=9的两边同时乘x,变成36=9×x,也换成9×x=36的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同样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方程,这两种形式也可以解答。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加权平均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设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展开,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课堂设四大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从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二、验证猜想,探索新知 通过计算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发展学生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实现对加权平均数和权的概念的建构,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三、点击生活,应用新知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权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对自己进行量化评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也是课堂评价的体现,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从而自律,自信、自强. 四、回眸课堂,自我提升 通过师生课堂小结,总结知识、提炼方法、升华情感,给学生启迪和鞭策.通过作业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均数这一节其实也就两个概念,一个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其中算术平均数是小学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很容易回想起来,801班的吴晓冬同学这节课回答得不错,准确地回答出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即各数之和除以总个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课堂中基本上是由学生阅读课本后建立起来了,由于课本中没有给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因为它实在是不好表示,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我采取类比算术平均数概念,给出字母表示形式,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只有少数学生明白,而对于课本上的举例式的概念,学生较容易理解。 后来反思这一课堂现象,发现我在平均数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概念忽略了,认为这一节内容只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即可,其实这不对,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平均数概念虽然简单,但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理解,一些稍变化一些的题型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这部分教材处理仍然要注意不能过于“一带而过”,学习平均数概念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 诚实与信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5)班陈晓虹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和合情合理的想象,理解“诚实和信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 2、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我”与小红车主的言行,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重难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蕴含。 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要求大家做到诚信,当一名诚实可信的好孩子,同学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每天都有感人的事发生,它们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的《诚实和信任》,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板书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内容回访 1、教师复述故事起因 那是一个深夜,我驱车回布鲁塞尔,虽然我已是小心翼翼,但由于天很黑,又有雾,能见度很差,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不小心把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撞坏了。 2、过渡:随之而来的也许是一场纠纷,也许是一场争吵……但是 这件事的结果却是令人感动而惊喜的。 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小红车主非但没有让“我”赔偿,反而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 4、质疑: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感受人格: 自读课文2至3小节。找一找在事情发生后“我”的哪些举动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让你也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个诚实善良的人,连同你的感受一起来交流一下。 1、学生快速阅读后交流:抓重点 Δ“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 Δ“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Δ“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

小学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1,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师: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他们收集瓶子的个数,你能移动小棒使他们每个人的收集的数量相等吗?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小明给小亮2个瓶子,小红给小兰1个瓶子后,他们四个人的数量相等。 课件演示: 师小结: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通过移多补少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21教育网 提问: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师生归纳总结:13就是14、12、11和15这4个数的平均数,求4个人的平均数,相当于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https://www.360docs.net/doc/8c6155330.html, (14+12+11+15)÷4 = 13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3篇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数,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慢慢去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一年级的小孩,有着自身年龄小的特点,对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同时也有好动的一面.结合小孩的童真,还有从小孩的兴趣出发,一开始教学,我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卡通动物青蛙王子带着学生进入数学王国,而数学王国里住着是小朋友学过100以内的数,这些数是我们认识的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內容,用卡通动物100以內的数”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且可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学着去解决问题.利用课件中四位同学的话来抛砖引玉,并伴有相应的图象,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记忆中搜索有关的数学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说得更多更好.安排学生把话中的数去掉重说一遍,体会数在描述事物时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猜年龄的教学环节是以一个智力游戏的形式出现,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年龄的特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中有猜一猜的游戏,先数一把蚕豆,接着猜一把花生后数猜的那把花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抓一把花生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蚕豆的粒数多?这里就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增强估算的意识,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还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肯定自己,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自信;通过激励的措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这一环节教学中,给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活动的秩序不够圆满,作为组织者的我,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究,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走出教室,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数学,感受数学就在生活

16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16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要求 1.会认“驱、检、查、厘、责、歉、购”7个生字,会写“驱、尔、检、查、镜、左、厘、责、顾、周、隔、歉、据、姓、址”15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3.体会课文主题“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4.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的语气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的看法或感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钱有什么作用?(学生说话交流) 2.师导言:在学习、生活上,钱的作用的确很大,但是什么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等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看图质疑,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插图,问: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自由表述。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驱检查厘责歉购尔检 查镜左顾周隔据姓址 (2)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正音。 (3)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驱车咔嚓检查责任陌生歉意 后悔姓名地址购货单据环顾四周 驱车:拼音qū chē解释:乘车或驾车。 歉意:拼音qiàn yì解释:抱歉的心意。 后悔:拼音hòu huǐ解释: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环顾四周:是观察周围的地方。全面观察。朝四处看。顾是看,望的意思。(4)指导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一个“我”的故事:“我”不小心把别人停在路边的车碰坏了,因找不到车主留下了字条,许诺为车主赔偿。事隔三天却接到了车主的电话,并没有向“我”索要修车的费用,而是对“我”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2.理清条理。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我”不小心把别人停在路边的车碰坏了,因为找不到车主,留下了字条,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一天深夜),地点(布鲁塞尔)和人物(我),及天气条件(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字母表示数”教学从下面三个维度层层推进:一是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三是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根据学生使用字母水平的不同,教学预设分为三个层次:学生曾接触过的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学关系。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来,教学策略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当的,达成了教学预期效果。 1.创设情境,注重感悟。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开始的字母标志,到练习中的快乐广场、行走路线以及姚明身高和投篮的相关数据,现实性很强;注意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从数列中字母表示特定的数,到练习中智慧小屋的壁画,“数学味”很浓;注意创设趣味情境,从神奇的魔盒,到儿歌“数青蛙”,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关注生成,着眼发展。教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中,学生在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后,产生的想法是多样的;面对魔盒中的“a + 10”,学生的认识是不同的;“5a”与情境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这些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3.优化语言,多样评价。正如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这节课,我非常重视教学语言的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激励的评价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比如,“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赞赏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比如,“你创造了用字母来概括表示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化,必定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自觉使用含有字母的乘法简写形式。我以为:一要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地小结,增加简写的训练;二要理解学生,包容学生。这种省略乘号的写法以前没有接触,虽然通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的学习,知道如何简写,明白这种写法的简洁,但仍觉得不习惯,因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19课《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19课《诚实与信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人间这种难得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指名汇报“什么事诚实?什么事信任?”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为什么要诚实与信任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3、指名朗读课文 纠正错音 4、录音范读 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5、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1)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分 (2)指名汇报,讲解并全班交流 (3)分为三个部分,指导学生学习分段 将写同一个内容的段落划分为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 3、我为什么撞上辆小红车?原因全在我吗?

(1)但作者怎样认为? (2)“我”决定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意味着什么?、4、齐读 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第一段讲了什么? 二、新课 1、教学第二段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1)三天后,那位男子打来电话怎么说? 指名分角色朗读 (2)从小红车主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相应的内容 (3)为什么车主没有要“我”赔钱?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小结段意 2、齐读第三部分 (1)那么,“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指的是哪句话?(2)小结段意 三、总结、拓展 1、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讨论:课文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 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留下联系方式 撞到一辆小红车 表示给感谢表示歉意 打来电话感动赔钱 诚实与信任

关于“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四次课题会上,山西省阳泉市赵军才老师承担了人教版“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研究课.结合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授课情况,现写出几点反思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引导学习,揭示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抽象出来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课堂教学中,要全面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紧抓概念的核心,通过适当的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数学形式体会概念的特征,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核心概念是“加权平均数”,概念的核心是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权即权数或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出示了两幅山西、北京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在班内学习的情景照片,通过这两幅照片,教师设计了计算这两个班的平均人数和平均成绩的问题,激发学生动手活动的热情,从而引入平均数的学习.当学生在计算两个班级的平均分数的问题上出现不同的解法分歧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之后,认为在两个班级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能更好地反映这两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当其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变化时,让学生观察班级人对平均成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图1中,显示2班人数为54人时两班的平均成绩,表示平均数的点位于80和86的等距离线83的下方位置,使学生初步感受2班的人数多于1班,平均成绩会偏离83分且靠下一些; 图2中,显示当2班人数减少到与1班人数相同时,平均数等于83,表示平均数的点向上移动到水平等距离线83上,体会当两个班级人数相同时,计算结果等同于算术平均数; 图3、图4中,显示2班人数再次增大到60人、70人时,平均成绩随之而减小,表示平均数的点会逐步向下移动,大幅度地向下偏离等距离线83,然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踊跃发言:“随着2班人数的增大,2班的平均成绩对总平均成绩的影响也在增大”. 本环节教学,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软件“几何画板”的数据处理、作图分析、动画演示等功能,呈现出在班级人数不断变化的情形下平均数的变化趋势,让学生在本课上第一次体会到平均数随人数(权)的变化趋势,体验数据权的作用──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 接着,教师给出“问题2:求三郊县人均耕地面积”.这个问题是课本的引例,但是教师在处理此问题时已经超越了教材的高度,因为前面学生已经通过问题1的学习有了对加权平均数和“权”的意义的认识,于是教师给出三个问题: 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求三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合理吗?为什么? 追问2:0.15、0.21和0.18这三个数中,那个数对总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三个数的权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计算该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的?

第1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其主要知识点: 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4.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物品的数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1快乐的家园1课时 2玩具 1课时 3小猫钓鱼 1课时 4文具 1课时 5快乐的午餐1课时 6动物乐园 1课时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二.doc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二-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第七册19课的课文,课文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这起小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以下是我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钻研教材重识文本的美丽。 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回归语文,练好内功,教师应该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如果对于文本的解读与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于钻研本课教材有这样的尝试。 1、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为什么以此为题呢?《教学参考用书》上就是这样解释的:只有诚实才能获得了他人的信任。我读后总觉得不准确,熟读课文,再一琢磨,恍然大悟,事实上,是因为作者的诚实(主动留下字

条要承担责任)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的。正因为这样,让学生理解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就成了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首先抓诚实,让学生找出能表现我诚实的语句并认真品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诚实以后,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他不怕对方贪财吗?不怕对方敲诈他吗?不怕对方狮子大开口吗?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因为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学生一语道破,理解了信任在这里的涵义,同时也理解了小红车的主人为之感动的是我的诚实,更是我对他的信任。这样,以题目为突破口,围绕着题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 2、深入挖掘语言文字所蕴藏的涵义。 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应该认真推敲,反复琢磨,逐句体味。初读《诚实与信任》,觉得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什么读头,可是一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就发现了不少可以挖掘之处。教学1 3节时,我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我在留下纸条时,有没有犹豫呢?学生立刻回答没有犹豫,我请学生再次读书说说从哪儿看出我的毫不犹豫,学生通过读书,有所发现:从毕竟、应该、便能看出我毫不犹豫,从而更加凸现了我的诚实。在学习第三节时,我请学生再读本节,让学生思考:你能看出作者不光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从环顾四周、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写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材分析 “数据的集中程度”是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继小学初步接触之后,感受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数据的整理过程的进一步延伸,是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做出判断和预测,平均数是人们常用来刻画“平均水平”,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的一种重要的统计量,对描述和分析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具体问题,更进一步地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认识“权”的重要性,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这一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重要统计量,对描述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具体问题,更进一步地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从多角度体会中位教、众数与平均数的差别作为参考,提供工平台,也为九年级“随机事件概率”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