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管理0857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财务管理

政府财务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政府财务活动中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从狭义上看,政府财务管理是指公共财政管理,即政府为履行职能,对所需的物质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活动,简言之,就是政府筹集、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公共财政是政府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政府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的政府财务管理还包括政府自身内部的财务管理。

2、地方政府财政管理

地方财政管理是指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对地方财政收支活动所进行的计划、预测、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它是运用财政立法,司法,制度、政策和措施对地方各方面的财政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性管理。

3、公共安全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一、简答题

1、简述管家与政府的本质区别

答:两者概念:

政府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是维护国家安全、消除社会隐患、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生产能力、优化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现象的特殊机构。

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两者区别:

国家是由全体人民组成的,政府是由人民中的一小部分组成的;政府并不等同于国家,更无法代表国家的每一个人。

政府是由人民选出来,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服务人民,替人民管理这个国家;作用是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2、简述我国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

答:地方政府权限表明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法定范围。地方政府的权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地方政府权限由中央政府划定;(2)、地方政府的权限限于法定的地域范围;(3)、地方政府权限限于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部分事务。

3、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

答:(1)、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3)、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4)、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

4、简述我国特殊型地方政府的特点

答:特殊型地方政府,不论是政治性的还是行政性的,都有如下的共同特点:(1)、数量较少,在同一层级中,特殊型地方政府数量总是较少;(2)、设置上的必要性,特殊型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安排;(3)、稳定性较差,特殊型地方政府通常大都不稳定,一旦需要设置的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便存在问题,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甚至被撤销;(4)、特殊性明显,特殊型地方政府除政府单位名称不同于一般型地方政府外,在体制、组织、职能重点、权限等与一般型地方政府也有所不同。二、材料分析题

面对各类环境监测造假,综合所学课程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不仅直接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贻误环境治理时机,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严重损害环保部门和政府公信力。环保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风向标”,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新环保法已将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从行政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然而,依然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铤而走险。企业敢于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同时,由于认定难、取证难、程序繁琐,新环保法规定的行政拘留条款,还是难以起到很强烈的震慑作用。另外,在现有环保监管体制下,地方环保部门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有的地方政府抓GDP增速这一手硬,抓转方式、调结构这一手软,对于企业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弄虚作假,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红线”,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一方面,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要让造假者付出比环保政绩所可能带来的收益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引入媒体和公众对环保监测开展全程监督,让监测数据造假面临更多障碍。

对环保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只有让弄虚作假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得不偿失,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环保监测数据造假行为;才能让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监测数据“合拍”。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启示(1)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应主体。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同样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引入多元化主体共治,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挥不同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 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城市政府更应将其职能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而把非纯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性的机构。如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经营权、BOT、TOT 等多种形式,与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采用市场机制,将部分业务让渡出去,而政府则集中主要力量做好总体的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对城市管理来说,在城市政府内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将刺激政府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和密度 B. 人口构成 C.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满分:2 分 2.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为主。 A. 军事功能 B. 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满分:2 分 3.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 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 A. 企业资源基础论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地方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三)(90分)

地方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三)(9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第七次政府改革提出,在一届政府任期内要减少行政审批()以上,各地政府基本都按这个比例减少。 A.1/2 B.1/3 C.1/4 D.1/5 2. 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 A.直接管理 B.间接管理 C.直接登记 D.间接登记 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政府管理缺位的领域?() A.市场监管 B.环境保护 C.公共服务 D.经济调控

4. 本讲认为,社会组织要与()脱钩,引进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法机关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我国政府管理存在越位行为,主要体现在()。 A.干预微观经济 B.宏观调控 C.行政审批过多 D.盛行地方保护 2.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应当加强政府哪些方面的职能?() A.加强市场监管 B.创造发展环境 C.提供公共服务 D.完善社会治理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政府市场监管实行黑名单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从而减少市场违规行为。

正确 错误 2. 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律表明,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培育扶持。 正确 错误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正确 错误 4. 本讲认为,我国行政审批过多,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的活力。 正确 错误

10春学期《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

10春学期《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地方政府是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 A. 民族区域型 B. 城镇型 C. 特殊型 D. 一般型 2. ()要执行议决机关的决定,其承担者宜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其行使要求及时高效。 A. 立法权 B. 决议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3. 地方政府既有义务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又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并处理地区公共事务,这说明地方政府具有()。 A. 双重性 B. 差异性 C. 服务性 D. 规范性 4. 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的权力的是()。 A. 决议权 B. 立法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5. 由议决机关依法选举产生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产生后依法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种体制成为()。 A. 议行合一体制 B.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C. 议行分离体制 D. 相对议行分离体制 6. 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A. 影响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 B. 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C. 为军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 D. 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7. 下列属于中央或联邦政府职责的是()。

A. 国防 B. 公安 C. 市政管理 D. 社区服务 8. 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中层地方政府的是()。 A. 自治州 B. 地级市 C. 县 D. 乡 9.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并且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A. 行政体地方政府 B. 自治体地方政府 C. 混合体型地方政府 D. 城镇型地方政府 10. ()是由全体居民依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承担的。 A. 立法权 B. 决议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11. 当代中国的基层政府不包括()。 A. 乡 B. 民族乡 C. 街道办事处 D. 市辖区 12. ()是中国持续最久的地方政府单位。 A. 省 B. 市 C. 县 D. 乡 13. 政府从狭义上使用时是指国家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下列不属于狭义政府的是()。 A. 国务院 B. 内阁 C. 政务院 D. 军队 14. 自治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57地方政府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地方政府管理课程的目的在于教授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理论,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文献与现场展示,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使之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大致的了解。本课程应指定学生有计划的阅读相关教材,以及精读重要文献。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高年级学生的短学期课程,分为讲授与学生展示两个组成部分。计划两个星期讲授,介绍地方政府的基本界定、历史、组织方式、职能、权力关系、财政制度等基本内容。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一篇主要文献,进行展示的准备。文献集中于中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在后两个星期中,由学生轮流进行展示,并在展示之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二、课程目标 地方政府管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与专业水平。学生应能: - 5 -

(1)掌握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知识 (2)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学中的主要理论有大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 (3)能够较好地在固定时间内展示文章内容。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并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5 -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以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鸿尾乡人民政府吴依俤 摘要: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对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进全社会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

关于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论文关键词:区域区域行政区域公共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在区域公共竹理的研究上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行政有没有区别?如果有,什么是区域公共管理?为什么区域行政会向区域公共管理发展?区域行政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的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而相互协调关系,才求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区域公共竹理是区域内的多元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问交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 区域公共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学与区域科学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实践中有机结合的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然而理论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实践的步伐,区域公共管理理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基本概念的界定、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理论所具有的意义等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反映实践和服务实践,对区域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如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来源于积累一样,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区域的空间有限性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区域经济概念的提出,此后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如地理学家、理论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家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这一实践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主要发展成为两大不同的学科群:一是区域经济学;一是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焦点都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然而由于国家学科设置等历史原因,政治学和行政科学一直没有能在区域发展领域内开辟自己有特色的研究路径。虽然在20世纪90 年代国内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涉及到“区域行政”,但该领域学者侧重的是从行政区划改革的角度来研究区域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问题,这里的“区域行政”并不是实际意义上从行政学科角度对区域发展进行研究的新的途径,主要是从管理学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的原则出发考察中国行政区划存在的种种问题。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发展,政治学和行政学在区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途径:一是区域政治研究;一是从行政科学角度出发的区域行政。区域公共管理正是在区域公共行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区域行政的一种深化。本文试从我国区域行政研究已有理论成果基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置与中央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设置与中央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东汉末年因外戚宦官过多的操权,天朝内部争权斗争激烈,对外用兵增多,加上自然灾害不断,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农民起义不断,东汉政权虽联合名地军事力量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各军事势力依靠自身的封建权势和所掌握的兵力,割据三十多年,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分兵鼎立。由于三国鼎立,也促使了东汉王朝的过早灭亡。 东汉末年,曹操在北方削平各种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当时权威最大的东汉权臣。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后,曹、孙、刘三个军事集团各据一方,形成对峙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长于曹五废汉献帝,延曹操魏王封号,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挽政权。割据巴蜀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蜀国或蜀汉政权。割据江东的吴王孙权也于222年在建业城(今南京市)建立东吴,也称孙吴政权。 中央官制 三国基本上沿袭东汉。曹操在掌东汉政权时,“罢汉台司,更置丞相”,另设秘书令,掌机要。曹丕称魏帝后,改相国为司徒,改秘书为中书,置中书监及中书令,以掌机要,不另设巫相。监、令之官从此开始设置。此时尚书台之权大减,而中书之权则加重。以后有时也置相困,但非一般大臣之位。机要大权实际上在中书。尚书则设有五曹尚书。曹魏的政体,大权在中书,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改变。中书成为决策机构以后,尚书则成为办事机构。这个改革,是由“三公”制向“三省”制发展的关键。曹丕时定九品官人法.设大中正及中正之职,以评定各州、郡的军、政、民诸务及官员情况。 蜀汉大体是沿剐东汉末年之制,设有亟相,蜀汉僻居一隅,国小力弱,政局不稳,各种典章制度也不完备。在历史上的影响并不大。 孙吴兼用汉魏之制,设丞相,有时又分置左右丞相,也设有中书令、尚书令等官。设置杂乱,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制制度。 官分九品始于曹魏,但当时也兼用汉代禄秩之制。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网罗了一些受到农民战争和稍后的豪强兼并战争打击的豪强地主,重用了一些丧失门第又得不到乡举里选机会的士人。他的迷宫准则是“治乎尚德行有事货功能”,并发布和屡次重申“唯才是举”的教令。这些,对于他重建专制统一的统治,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曹魏的选官制度,不能回避东汉末年以来地方门阀势力的发展。换言之,要巩固封建政权,就必须处理政府和地方门阀之间的矛盾。曹魏用以处理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实行“九品中正制”。从另一方面讲“九品中正制”也是针对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户籍混乱的情况提出来的。《晋书·卫灌传》说:“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动,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举之本耳。”士人脱离了自己的本籍,必须有适当的人来主持评定他们做官的事。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称帝,“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降世,然后授任。”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是;中央政府选择“贤有识鉴”的现中央机构官吏出任州郡的“小正”,州为大中正宫,郡为小中正官。他们的职责是根据家世、才、德将辖区内的人才列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报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按品级任官。这个制度,表面看来,权在中央,也多少选出过一些有才干的人。但实际上,由于担任中正的基本上部是门阀土族的代表所以官吏的选任权越来越为门阀士族所掌握。这种状况,到西晋时更为严重。“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昆弟也。”西晋一、二品列为上品,几上品出身者均享有最优越的政治特权。如果说曹丕称帝后选任官吏除主要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地方政府管理》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当代中国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种。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的思想指导了“福利国家”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哈耶克 D: 布坎南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的地方政府是()型地方政府。 A: 行政体 B: 自治型 C: 混合型 D: 特殊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政府预算收支数字必须正确估计,不能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因收入数不落实而支出无法执行等情况,这体现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 A: 完整性原则 B: 公开性原则 C: 统一性原则 D: 可靠性原则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下列不属于中国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是() A: 常务委员会 B: 主席 C: 副主席 D: 主席团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下列国家属于分权模式的单一制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2001年底,中国的特殊型地方政府有()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要执行议决机关的决定,其承担者宜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其行使要求及时高效。 A: 立法权 B: 决议权 C: 执行权 D: 行政权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称为人民自治论,认为自治权利属于天赋,为人民所固有,先于国家而存在,国家不但不能干涉,而且应予以保护。 A: 保护说 B: 钦定说 C: 传来说 D: 固有权说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其行使要求在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在行政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职权明确、权责一致、追求效率,其承担着大多是行政首长个人。 A: 立法权 B: 行政权 C: 议决权 D: 执行权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由议决机关依法选举产生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产生后依法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种体制成为()。 A: 议行合一体制 B: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C: 议行分离体制 D: 相对议行分离体制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一直都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内容。 A: 财政关系 B: 人事关系 C: 行政关系

3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我国首届MPA学员,笔者在系统接受MPA教育和对公共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 式主要有 篇一: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1. 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 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 西蒙、斯密斯堡)。 3.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X理论时期)。 4. 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 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5. 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6.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 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 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8.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

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 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9. 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 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 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 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 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 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 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 著名经济学家萨繆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 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 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

自媒体时代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自媒体时代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技术的发 展脚步,同时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归类相关文献资料,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最基本的概述。并针对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围绕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等三个方面,建立起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特点路径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实现腾飞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象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自媒体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政府信任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因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信任的建构方式,在宏观上冲击了公共管理的信任基础。就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要面对新的压力,需要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这样才能建立一条适合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指的就是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向不确定的大多数人群或者确定的社会个体传播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成为“记者”、新闻传播者、评论家,将自身持有的信息源或者观点通过麦克风、社交媒体公众号传递出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有着明显的交

互性、自主性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WeMedia)是由普 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言论的自由度极高,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在自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流传速度、广度都有着极大程度上的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随之增加,能够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政府必然会有社会民众的坚强后盾,社会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普遍提升是自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社会个体广泛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造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信息、观点、态度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信息泛滥、难以甄别、难以管控的现象由此生成,“信息爆炸”就成为自媒体时代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该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以强制执行命令的公共管理工作开展思路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在该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认识到应该面对哪些挑战已经是路径建设的基础。 (一)行政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 行政方式指的就是以行政机构或管理者的权威为基础,通过行政体系采用强制性的政令,针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更为直观的讲就是以命令式为主的行政方式。在自媒体时代的驱使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机构的命令式行政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不是处于被动接

地方政府治理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从理论上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从而对中国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职能和结构以及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有较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 计划学时:36学时 三、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除了课堂讲授知识,教师还按各章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参考阅读材料,目的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考,学生们可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扩大知识面。 2.课堂讲授与课堂随机提问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抓住重点或难点向学生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要求及内容 地方政府治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把治理理论引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地方政府治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方政府概述 一、国家、政府与社会 (一)什么是国家 (二)政府:国家主权的执行者 (三)“社会”的概念 二、地方政府的内涵和特征 (一)地方政府的内涵 (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三、地方政府的类型 (一)按地方制度划分的地方政府 (二)按设置目的划分地方政府 (三)按行政层级划分的地方政府 四、地方政府的价值 (一)政治层面的价值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 第二节地方政府研究 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 (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基本现状 二、中国地方政府研究 第三节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对象与方法 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梳理地方政府相关的基本问题

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 垂直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理顺和依法规范 内容提要: 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我国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大报告将“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的界定、依据和利弊,并着重对理顺和依法规范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作了法学思考。 一、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界定、依据和垂直管理体制利弊分析 (一)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有的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设置了若干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如1950年、1956年先后成立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 改革开放之后,为处理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的事务,有些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在地方设置了若干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如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设出入境检验检疫直属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分支局,实行垂直管理。 由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与其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是垂直领导关系,而地方政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这些机构、单位没有管理关系,因此这类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单位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叫做“垂直管理机构”,也称“条管机构”。 垂直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财务、物资供应等均由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有的垂直管理机构的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由地方党委领导。 垂直管理机构主要有中央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两种。中央政府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由中央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尽管该机构设在地方并从事带有一定地方性的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由省政府工作部门直接领导。 与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样,中央或上级政府部门及其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被形象地称为“条条块块关系”,它历来是中央或上级与地方政府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地方组织法》)和国务院各机构、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规定”),我国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之间的“条块关系”,主要有四种情形:

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的分配,由志愿者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和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 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过程。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那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那一级或者那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那些特定监察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 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简单题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环境的差别。 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点: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利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那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345 行 政 管 理 INTELLIGENCE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徐晓晨 摘 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威性危机和管理危机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矛盾不断。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利益的捍卫者,在面对社会普遍怀疑时必须认真扮演其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角色,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满足中国民主与法治要求,推动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加深政府对自己角色重要性的理解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关键词:公共管理 社会转型 政府职能转换 公权力 一、政府公共管理发展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西方学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权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历经几次经济危机的实践考验,从最初的自由放任管理阶段到后来的福利国家与政府的全面干预阶段,再到现当代的新古典主义与新公共管理阶段。其职能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政府自身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内域;对外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外域。本文所探讨的仅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外域。外域方面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一)西方学界定义的三大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1、里格斯行政模式三分法:来自于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说,将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划分为融合模型、衍射模型、和棱柱模型。 2、韦伯-威尔逊模式:威尔逊提出了建立专门行政管理学的构想以及政治和行政二分的理论原则,将行政管理作为专门的技术领域来看待。 3、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则包括效率驱动模式、小型化和分权模式、追求卓越模式和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二)中国政府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模式 1、苏南模式:又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通常是指费孝通提出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2、珠江模式: 指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 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我国实践中形成的这几种模式,虽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仍旧存在着整个中国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通病:如官治金融、官员寻租、官商勾结等等现象。 二、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代表,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占据强势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保证自身权力的平稳运行,时刻牢记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居中地位,不能运用行政权力过度干涉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规范社会秩序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来实现其公共管理职能。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类: (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应从微观领域转变为宏观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活动中,通过政府公权力来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产权模糊等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区分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财权和事权,改变国有资产条块分割、经营责任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规范社会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掌握国家公权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处于强势主导地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运用自身权力和地位,从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地方百姓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三、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在公共管理定位中的问题 (一)政府自利化 部分地区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未能正视自身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居 中公益位置,经常不当使用自身权利,在管理中找寻制度空隙从而实现谋求部门机构自身利益。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部门自身私利是相对立的,政府部门理应自觉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政府部门过度谋求自身利益时,地方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不满。破坏了政府公权力的权威和地方政府政权的合法性地位。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地方利益捍卫者,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公权力的实施来协调中央政策和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地方利益的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在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指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身管理者的地位,换句话说,必须注意自身公共服务者的地位,预防市场出现排斥、歧视外来企业和资金或者过度保护地方企业的不良现象,推动地方市场自由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 地方政府机构部门间未曾发现团队协同合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公共管理活动的实施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工作,而地方政府由于各方利益错综复杂,部门间利益存在对立情况,加之同级政府部门中缺少一个核心领导部门,这就造成了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部门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争夺利益瓜分或者互相推诿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严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公共管理水平低。 参考文献: [1] 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行政论坛》,2008.1。 [2] 李雪梅:《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惯性危机及治理对策

[摘要] 21世纪初始,经济全球化的不争事实已悄然临近,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竞争,再次把我们导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格局和多元并存的价值理念当中,无情地影响并改变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作为正在深处转轨变型背景中的中国地方政府,将直接面对来自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固有的惯性力量,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职能、组织结构、行政能力、政府信用和公共道德等方面出现极大的不适应性,有的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公共管理惯性危机,这种潜隐着的惯性危机,不被人们广为注意,受特殊利益所驱使,正在成长为影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越往下走越更加突出,有的已经公显化,使得变革和创新政府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惯性危机 一、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出现的惯性危机 当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得到日益的深化和发展,正处于深刻转型发展的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公共政策的代言人和当地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从国内因素看,首先面临着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对于西部就是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其次是面临着如何深入持续推动市场化发育和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 从国际因素看,首先是面临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政府加入WTO以后,全球范围之内的资金流动和日益扩大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各国经济将会更加开放,这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政府来说,要?与狼共舞?,无疑是其面对的巨大挑战;其次,是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对政府自身的公共管理方式,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管理及运行方式,至今仍滞留着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少管理者的‘身子’已进入了市场经济,而‘脑袋’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在这一思维惯性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技术环境和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其来自于上述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已越来越演化为传统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惯性危机,这同时也是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管理模式转换的动力。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惯性危机主要集中再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职能危机政府从集权管理向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主旨。然而,政府职能的强大惯性往往使职能转变表现得相对迟缓,效果不明显,缺乏相应的法规规范和巩固。 从党政关系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党的机关承担了许多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党的组织过多地陷入行政性事务的工作中,削弱了党组织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职能;从政企职能来看,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和?权力?的扩张需要,直接管理经济的惯性?欲望?仍特别强,这虽然已被明令禁止。而许多企业治理也同样表现出高度的官本位和?行政化?,缺乏相应的自我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创新能力;地方政府的职能惯性危机,在地市县乡一级政府中就尤为突出,即上一级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从自身的部门利益出发,不断扩张自己的管制范围,纷纷归口设臵各自的派驻机构,使各级政府职能出现惊人的?同构?;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和肢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