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逆境应对与高校育人理念的思考

2008年4月号

大学生逆境应对与高校育人理念的思考武汉工业学院计算机系刘竞向玲赵双喜李景玉

[摘要]当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时,其个人的心理调试能力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遭遇逆境时不知如何正确应对,大学生群体中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载体,理应将逆境教育融入到育人理念中去,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定位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加强大学生应对逆境、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得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逆境育人理念

大学生所面对的逆境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进行某种目的性活动时预期目标不能实现的状态。它既是一种对大学生造成困扰的客观事实,又是一种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层面的负面情绪。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逆境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个人生态环境变化,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资源支配模式逐渐被生活学习中的激烈竞争所替代,个人色彩淡化,每个大学生都被置于平等的起点。第二,教学关系趋向平等化,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互动式发展。中学学习中带有浓烈家长色彩的半封闭教学方式在大学被彻底打破,大学生被要求摒弃过去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转而积极提升自身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主动和教师交流,发展形成互动式的教学关系。第三,人际关系复杂化,多元化。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包括师生、同学、朋友甚至情侣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些角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复杂的人际网络。大学生能不能理顺人际网络中的各种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其学习生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第四,对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极大考验。大学生不但要面对学习的压力,更要学会生活自理,这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

以上四个因素和学生自身的生理差别、性格特征、经济状况等先决条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大学生的逆境心理。逆境心理是大学生遭遇逆境时主观上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主客观状态共同作用的外在表现,通常为失望、痛苦、焦虑、恐惧等多种情绪的集合。当大学生产生逆境心理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我们将其称之为逆境应对。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质量。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在面对逆境时会表现出较高的意志水平,他们能够适时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并不断强化自我。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低下现象较为普遍,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各种困境中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些学生在遭遇逆境时容易造成心理波动,思想容易极端化,当在困境中无法正常调节时会带来很深的挫折感,从不知所措到行为失格,甚至是过激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给大学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使大学生能够以健康稳定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高校育人理念在嬗变过程中,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逆境的教育方式。因此,从育人理念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高校育人理念在提高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直以来,大学生意外事故的频发使高校对逆境应对问题的关注度颇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育人理念与大学生逆境教育脱节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归结起来,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当前大学生生存模式下,高校育人理念尚未完成科学定位。育人理念是高等教育中具有指导性的意识,是完成教育使命的思想保证,也是科学教育机制建立的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大学生生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压力分布的不均衡。在

视野

教育与社会

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

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

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

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

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

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

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

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

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

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

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

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

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

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

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

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

业资料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版.

?27?

2008年4月号

现实中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科学地为自己设计压力环境和有效疏解压力,这经常会导致在压力面前的不适,这些不适又形成了逆境困扰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学会面对压力、克服逆境是极为紧迫的课题。但我国高校育人理念在这方面的定位仍然模糊,主要问题在于日常教育中过多的重视了智力教育的内容,实用性趋向明显,对学生思想教育层面的课题研究和关注得不够。虽然近几年这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尚未根本改变目前高校重学业轻素质的现实状况。对大学生的教育把考研、就业当成了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衡量标准,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胜过对健康心理的关注,没有很好地去思考成长成才的问题。当教学目的被物化后,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被弱化到了支配地位,这是目前学生无法应对逆境的根本原因。可以说,育人理念科学定位的尚未成型直接导致了育人理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逆境教育。

第二,高校现有教育机制中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脱节影响了逆境教育水平的提高。育人模式是育人理念的外在化表现,是为诠释育人理念对育人全过程的解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日益重视德育在日常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育人理论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重点提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思政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结合起来。虽然目前的育人理念体系尚不能完全契合逆境教育的整体要求,但是它却为现阶段逆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理论基础。问题在于,育人理念实践化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配套的育人机制,也就是在育人环节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大大影响了逆境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把其科学地贯穿到育人过程的始终,致使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不能有效结合成科学的培训机制,从而影响了大学生逆境教育的发展。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育人理念的内涵,以创造性的思维来构建合理的育人模式是全面提高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载体来加强逆境教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育人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育人理念形成的直接渊源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的科学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逆境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内容之一,其内涵理应透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反映到高校育人理念中去,进而在高校日常化运行中体现出来,指导现实工作。育人理念的定位决定了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的高低。而育人理念科学合理的定位又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把大学生逆境教育明确地纳入思政工作的范畴是形成科学育人理念的需要,也是利用科学育人模式推进逆境教育的有效思想保障。

第二,将人格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改变教学管理中价值取向偏离的现状。加强大学生逆境应对能力,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智力教育的成果必须依附于健康的人格才能显现出来。只重视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最终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必然要求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变更,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造坚忍不拔的意志。高校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面对逆境的应对策略,还要适时地用现有教学条件去创造“不利”的环境让大学生在其中锤炼人格,逐渐提高逆境应对水平。

第三,注重多学科结合,构建多点支撑的育人模式。大学生逆境教育必须有多学科互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育人过程中的长期缺位,很多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教育内容都被归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因此,在缺乏多学科互补支撑的状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自身的局限性便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逆境教育必须跳出固有的框架,向综合化转变。具体而言就是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按照交叉互补的原则形成一个平台,让大学生逆境教育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发挥效果,从而不断调高大学生逆境应对水平。

第四,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将其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创造具有长效性的育人体系。校外教育包括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大学生在学校范围以外交往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观点的碰撞和交融。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把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而青年学生往往由于认知的局限不能科学地辨别良莠,这就需要高校为其提供科学的引导。如果能将校外教育与高校常规教育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就一定可以形成一套具有长效性的育人体系,将大学生逆境教育延伸至校园外和毕业后,在时空上大为扩展。反之,大学生缺少了科学引导,就容易接受歪曲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这样就会影响常规教育的效果,对逆境应对水平的提高造成阻碍。

综上所述,从高校育人理念的角度对大学生逆境应对课题进行探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把逆境教育放到育人这个大命题下进行考量,力图通过科学育人理念这个完整的体系来为大学生逆境应对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从而对大学生逆境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乐玫.高校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J].江西教育科研, 2004(12)

[2]周湘浙.对高校育人工作若干问题的新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1)

[3]黄希庭等.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闫顺利.对逆境的哲学反思[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5]潘宏.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大学新生逆境心理探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6)

视野教育与社会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