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四节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导学案

第八章 第四节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导学案

第八章第四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

编号:26 制作人:高二物理组审核人:高二物理组

发散练习1.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

合作探究二:正确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气体压强的产生

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作用力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发散练习2.封闭在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

探究三、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1.玻意耳定律

2.查理定律

3.盖—吕萨克定律

例3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

C.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

D.温度升高,压强和体积都可能不变发散练习3: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

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

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不变

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

发散练习4.对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则()

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课堂小结: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参考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和元电荷. 5.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动画演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板书】 1、静电的产生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D )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E.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2、布朗运动虽然与温度有关,但布朗运动不能称为热运动(对) 3、空中飞舞的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经验之谈:布朗运动凭肉眼观察不到,得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分子运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得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布郎运动不会停止,而尘埃的飞扬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落回地面 4、观察布朗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B.大气压强的变化,对布朗运动没有影响 C.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悬浮颗粒的布朗运动,就是构成悬浮颗粒的物质的分子热运动 5.由分子动理论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 D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理想气体做等温变化时,因与外界存在热交换,故内能改变 D.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6.下列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物质的量

(1)m M v V N A ==即: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分子体积摩尔体积阿佛加德罗常数= (2)分子的个数 = 摩尔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密度 1.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 B.水的 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 D.水分子的体积 和水分子的质量 2.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 ),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 A (mol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M N A B.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ρA MN 个铜原子的质量为A N M kg 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A N M ρ m 3 3. 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 的一滴油 在 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 ,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则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答案:33 6V MS πρ 4.已知铜的密度为×103 kg/m3,相对原子质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铜原子所占 的体积为(B ) ×10-6 m 3 ×10-29 m 3 ×10-26 m 3 ×10-24 m 5.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 体积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D ) A.M N A M N ρ?A B.A N M ρM N A C. M N A ρ?A N M D. A N M M N ρ?A 6 .一热水瓶水的质量约为m=2.2 kg,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目为_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 字, 阿伏加德罗常数取×1023 mol -1) ×1025个) 7.某同学采用了油膜法来粗略测定分子的大小:将1 cm 3油酸溶于酒精,制成1 000 cm 3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微观反应

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6 一、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二、金属条件分析以下反应不能发生的原因 硫酸除去试管壁上的铜,锌与硝酸铝溶液 锌与碳酸铜,氢氧化钠与碳酸铜生成蓝色沉淀 碳酸镁与氯化钙溶液,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①金属与酸反应条件:②金属与盐反应条件 ③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 a)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是相等的,常见金属:钾钙钠镁铝锌铁铜汞银对应的离子 符号分别是 归纳其化合价:+1价有+2价有+3价有 生成+2价的亚铁离子是什么反应:生成+3价是: 符号的应用: 三、转化:CO2 与碱溶液、或水可以转化为CO32-, NH3与水可以转化为NH4+ 四、运用 1、镁在空气中点燃不仅和氧气反应,还能和二氧化碳生成氮化镁(氮元素显-3价)和一种 单质,该反应的方程式 2、硅元素的符号为,它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写出硅酸的化学式,二氧化硅 与烧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硬水中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碳酸氢钙,受热后分解生成一种盐、二氧化碳和另一种氧化物, 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4、用方程式解释1)、白磷要密封保存于水中 2)、稀盐酸会破坏铝锅表面的氧化膜(Al2O3) 3)、乙炔(C2H2)可以作燃料 4)、铁制品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硫酸铜与熟石灰混合物) 5、氢气和氯气(CL2)燃烧的方程式 6、铜可以和浓硫酸受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该反应方程式 7、铁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铁的表面出现白色物质的反应 铁的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的反应 8、写出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①② 9、有水生成的反应:小苏打受热分解碳酸分解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0、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10、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可能会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1)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鉴别是否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除去所含杂质的方程式 11、用方程式解释,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1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高温高压下可以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和水,写出该 反应的方程式

气体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微观意义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4节 一、教材分析 用微观解释宏观,离不开统计规律。本节教材有意识地渗透统计观点,提出什么是统计规律。教学时可以举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规律的意义,并理解压强以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通过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去学习压强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

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四、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完成“抛币实验”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家与评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领略到自然与社会的奇妙与和谐,增加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五、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练习、多媒体辅助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准备实验器材。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设问: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从微观方面如何解释?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统计规律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设问: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 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七) 微观实质模型

专题训练(七) 微观实质模型 1.[2017·宁波]如图KZ7-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Z7-1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2017·河南]图KZ7-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Z7-2 A.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2017·葫芦岛]图KZ7-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KZ7-3 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2017·遂宁]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4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2017·临沂]图KZ7-5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图KZ7-5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填序号)。 图KZ7-6 (2)结合图KZ7-5,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 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KZ7-7所示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图KZ7-7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定性了解自然界仅有的两种电荷间的作用特点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电荷守恒规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规律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 感应起电的方法和原理/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感应起电的原理——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教学媒体】 1.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AB筒,摩擦起电机 2. 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来源:《新民晚报》】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我们不少同学觉得电既神秘又危险,对电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觉得带电就不能碰。其实不然,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反之在某节目中主持人说电流电死人大约要1A左右,其实只要几个mA就能电死人了。所以作为现代生活在电器时代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电学。因为这不仅是常识,还是生存的能力。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

化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新课内容】 (二) 研究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的成因(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 1.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 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种摩擦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物体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摩擦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失去一些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守恒的过程。即: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反之,如果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接触呢?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

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2.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三、教具 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仪;自制的显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计算机软件。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先设问: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特点是:(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今天我们就是要从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物理_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3.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和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教学难点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 课件;硬币若干。电子秤滚珠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从一个笑话引入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定义。播放伽尔顿实验的视频。 (二)进行新课 1.投掷硬币实验 教师:通过对分子动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物体是由数量极多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单独来看,运动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分子的运动遵守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 教师:实验表明:个别事物的出现具有偶然的因素,但大量事物出现的机会,却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教师:请大家列举生活中你所观察到的符合统计规律的现象。 列举实例。如考试时,得高分的人数和低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相对较少,接近平均分的人数相对较多。全班同学的身高分布,也有类似的规律。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

教师: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总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其他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 (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E成正比,即 (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 k E T =a k 式中a是比例常数。此式说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教师:知道了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就可以来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了。 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教师:从微观的角度看,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 类比:雨滴打在伞面上使伞面受到冲击力,雨滴动能越大,雨滴越密集,产生的压力就越大。 【视频演示】雨滴撞击伞面 【实验演示】滚珠撞击电子秤实验 或观看滚珠撞击电子秤的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得出结论: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是分子的密集程度。前者决定温度,后者决定体积。所以: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

税收效应

第四专题税收效应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即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对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称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本身。 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不干扰相对价格,仅仅削弱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减少其可支配收入,而不产生额外的效率损失。 税收的替代效应:当相对价格(即广义相对价格,它不仅指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包括资金价格――利率、劳动的价格――工资率、外汇价格――汇率,以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由于政府征税而发生变化时,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发生改变。这种效应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或无效。 长期以来,税收学界一直信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税收中性观点”。但是,税收中性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上描述,或者说是建立完善税制的努力方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国家占有社会产品,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作用。也就是说,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对税收“非中性”的情况的分析研究正是税收对经济影响的构成内容的研究。 考察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应分别置于微观主体层面和国民经济宏观层面来考察。在微观层面中,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分析税收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投资以及个人储蓄等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主要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税收的“非中性”特征使得国家征税行为对纳税人带来超额经济负担和决策行为的变化。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分析税收如何影响微观经济主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微观实质专题

物质的反应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的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粒变化,其中分别表示X 、Y 、Z 三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 、Y 、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 B 、1∶2∶1 C 、2∶1∶2 D 、4∶1∶2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 .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3、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 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可再分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5、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 B . C .

6、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 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 4是一种单质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7、右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 .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所得生成物(按图中顺序)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二、填空题 8、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 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b 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下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 2O ”的实验现象是 。 9、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2H2O2H2↑+ O2↑ B.2HI + Cl2 2HCl + I2 C.CO2 + C 2CO D.CuO + 2HCl CuCl2 +H2O 2.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写出一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组成。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物质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分子由构成。 ⑵生成M和N的分子个数比为。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⑸X和M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反应前反应后 X Y M N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2)一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该物质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 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7、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A B C D——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8.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 的本质。 (1)氧和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原 子结构中的数不同; 碳(原子序数6)与硅(原子序数1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数相同。 (2)右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构成氢氧化钠溶液的粒子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 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 g C和72 g D。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纯净物 一定条件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知识讲解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编稿:张金虎 审稿:李勇康 【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知道气体分子的运动遵循统计规律. 2.知道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3.知道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4.了解气体压强公式和推导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统计规律 1.统计规律 由于物体是由数量极多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动步调,单独看来,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2.分子的分布密度 分子的个数与它们所占空间的体积之比叫做分子的分布密度,通常用n 表示. 3.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失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除了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气体分子不受力的作用,在空间自由移动. (2)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每个气体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在数量级上相当于子弹的速率. (4)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k E 成正比,即:k T aE (式中a 是比例常数),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要点诠释: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其内能仅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要点二、对气体的微观解释 1.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气体压强的大小等于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而产生. (3)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T 和体积V 2.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1)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的总数是一定的,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气体的密度就增大到几倍,因此压强就增大到几倍,反之亦然,所以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而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而气体压强增大,温度降低时,情况相反,这就是查理定律所表达的内容. (3)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要保持压强不变,只有增大气体体积,减小分子的分布密度才

专题训练(七) 微观实质模型考试题及答案 .doc

专题训练(七) 微观实质模型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3题) 1.如图KZ7-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Z7-1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2.图KZ7-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KZ7-2 A.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3.图KZ7-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Z7-3 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评卷人得分

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4题) 1.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4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N2 (2)C、N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2.图KZ7-5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图KZ7-5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填序号)。 图KZ7-6 (2)结合图KZ7-5,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分子原子 (3)2H2O22H2O+O2↑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3.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KZ7-7所示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初中化学小专题 微观实质模型

类型一 1.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类型二 2.如图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2 (1)写出图2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如图表示的微观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1∶3 类型三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据图KZ7-8回答问题。 图KZ7-8 (1)钠原子和氯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过程①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则②的微观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甲可知氯化钠由________构成。 (3)在图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教案1

第4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复习预习引入 知识探究过程 一、投掷硬币实验 实验表明:个别事物的出现具有偶然的因素,但大量事物出现的机会,却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其他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 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E成正比,即 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 k E T =a k 式中a是比例常数。此式说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模拟情景:雨滴打在伞面上使伞面受到冲击力,雨滴动能越大,雨滴越密集,产生的压力就越大。 【视频演示】雨滴撞击伞面 【实验演示】滚珠撞击电子秤实验 总结结论: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是分子的密集程度。前者决定温度,后者决定体积。所以: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四、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其分子总数(N)是一个定值,当温度(T)保持不变时,则分子的平均速率(v)也保持不变,当其体积(V)增大几倍时,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气体的压强也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之若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则压强增大几倍,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书面符号简易表述方式: 总结:基本思维方法是:依据描述气体状态的宏观物理量(m、p、V、T)与表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的微观物理量(N、n、v)间的相关关系,从气体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所述的宏观物理量(如m一定和T不变)推出相关不变的微观物理量(如N一定和v不变),再根据宏观自变量(如V)的变化推出有关的微观量(如n)的变化,再依据推出的有关微观量(如v和n)的变与不变的情况推出宏观因变量(如p)的变化情况,结论是否与实验定律的结论相吻合。若吻合则实验定律得到了微观解释。 2.用分子动力论解释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m)的气体的总分子数(N)是一定的,体积(V)保持不变时,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也保持不变,当温度(T)升高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也增大,则气体压强(p)也增大;反之当温度(T)降低时,气体压强(p)也减小。这与查理定律的结论一致。 用符号简易表示为: p ↑( 或↓ )

第6章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第六章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在现代税制体系中,所有税种都影响经济行为。它们在把资源从个人和企业那里转移到政府的过程中,会以某种方式改变各行为主体的决策和行为。当然,不同的税种将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税收政策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也不会相同。本章主要考察税收对家庭储蓄、私人投资、劳动供给等微观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我们在详细分析税收对各种经济行为的影响之前,首先要理解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说,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理解税收影响经济行为的关键。 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一般含义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变动情况下商品购买调整时使用的两个概念。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将会导致(1)你能以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发生变化;(2)你的收入的全部购买力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商品A的价格下降了,这意味着你为购买商品A可以少放弃一些商品B;同时,还意味着你的货币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A。前者指的就是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后者指的就是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具体来说,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一种商品购买量的增减,是因价格引起的某一固定收入购买力的变化造成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就会使人们以既定的收入购买的商品减少了。简单来说,收入效应是指因收入的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对商品消费所作的调整。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化,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价格保持不变的商品,增加对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的需求。换言之,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对其开支结构所作的调整。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简要回顾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基本含义之后,我们用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即一种税完全由消费者负担的情况来说明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假定一个人的收入是固定的,他在衣服和食品这两种商品之间作出选择。他的预算约束线是图6—1中的FC,给出了此人能够购买的食品与衣服的各种组合。倘若他把收入都花费在食品上,他能购买的数量是F;倘若他把收入都花费在衣服上,他能购买的数量是C。 图6—1 对衣服征税后的均衡 假定政府对衣服征税,且消费者价格上升的幅度等于该税额,也就是说,消费者承担这种税的全部负担(如果衣服和食品的供给曲线都是无限弹性的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对衣服征税使预算约束线向内转动

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题

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题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 .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3、右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其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该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均为化合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 、该示意图可以表示反应2CO+O 2====2CO 2 D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4.“●”“○”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O 2=2H 2O + O 2=2CO 2 + 3 H 2=2NH 3 + CI 2=2HCl 5.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 A 2和 B 2 的分子,A 2和 B 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过程中 A 2 和 B 2 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 2与 B 2 分子数之比为 3 : l D .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6.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B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反应前) (反应后) → 催化剂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