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_杜建中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_杜建中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_杜建中

综述文章编号:1009-0002(2008)05-0772-05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

杜建中,孙毅,曹秋芬,郝曜山,刘龙龙,贺健

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甘蓝型油菜的各种外植体经遗传转化、组织培养后可以再生为转基因植株,但再生频率会因外植体的基因型、年龄、培养基添加成分和农杆菌共培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花粉介导法、PEG介导法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在其品质改良、抗逆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和一些特殊性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简要介绍甘蓝型油菜的再生体系建立、转化方法及所取得的部分成就。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转化;无载体转化;农杆菌;性状改良

[中图分类号]Q943.2[文献标识码]A

GeneticTransformationofRapeseed(BrassicanapusL.)

DUJian-Zhong,SUNYi,CAOQiu-Fen,HAOYao-Shan,LIULong-Long,HEJian

Agri-BiotechnologyResearchCenterof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31,China

[Abstract]Transgenicplantscanbeacquiredfromvariousofexplantsofrapeseed(BrassicanapusL.)bytransformationandtissueculturetechniques.However,regenerationfrequencydependsonmediumsupplements,genoypes,ageofexplantsandAgrobacteriumcocultivation.TransformationmethodsincludedAgrobacterium-mediated,microprojectilebombardmenttransformation,pollen-mediatedtransformation,PEG-mediaedtransformationandetc.,andtheywereallpromising.AchievementsonthegenetictransformationofB.napusincludeimprovingquality,enhancingresistances,obtainingnuclearmalesterilitysystemetc..Inthisarticle,theprogressesonregenerationsystem,transformationmethodsandsomecontribu-tionsinthetransformationofrapeseedwerediscussed.

[Keywords]rapeseed‘genetictransformation‘vectorlesstransformation‘Agrobacterium‘geneticimprovement

长久以来,人们通过驯化和修饰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以使其适应日益变化着的需求。今天,甘蓝型油菜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有一系列的油菜品种可用于人类消费、动物饲料或用于食品或非食品业的加工。然而,甘蓝型油菜的生产时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如同翅昆虫蚜虫是一种最严重的油菜害虫,它通过饲用直接导致宿主植株生理功能的严重损坏;另一方面昆虫也可作为诸如烟草花叶病毒和花椰菜花叶病毒等重要病毒的载体间接引起油菜病害[1]。目前,控制病虫害的手段主要包括农药喷雾、栽培管理及生物防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病虫害取得最初的成功之后,由于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周期快、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对农药的抗性,会导致油菜病虫害再度泛滥。因此,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常规育种和遗传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力图提高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遗传工程技术提供了把新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受体植株基因组的机会和希望,尤其是那些能赋予受体植株抗虫性或抗病性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在受体植株中的表达及遗传方式就像孟德尔遗传性状一样可被观察到[2]。也就是说,采用遗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而赋予或提高受体植株抗病虫害性能。自从Ooms等[3]首次获得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植株以来,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并且成绩斐然。李学宝等[4]通过油菜子叶外植体-农杆菌共培养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Bt)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了抗甜菜夜蛾等幼虫的转基因植株。王新发等[5]用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亲本恢复系和保持系,获得了转基因恢复系和保持系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菌核病菌丝体接种和大田自然侵染鉴定,筛选得到高抗菌核病的转基因育种材料。在此,我们将介绍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转化方法,以及转化植株在品质改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强调甘蓝型油菜,是因为其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由于甘蓝型油菜容易进行组织培养操作,使得它成为探索以育种为目的的遗传转化技术的适合材料。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与配比,筛选最佳培养条件,结合后文将要介绍的各种转化方法,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较高的再生率。林良斌等[6]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3为试验材料,在优化培养基成分的基础上,用子房注射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油菜,

[收稿日期]2007-12-23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0109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新项目(YGX0703)

[作者简介]杜建中(1960-),男,硕士,副研究员,

(E-mail)dujianzhong1960@163.com

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获得频率达到12.8%。进而,甘蓝型油菜植株各部分组织都可以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成功得到了再生苗。这些外植体包括下胚轴[7]、子叶[8]、茎[9]、叶片[10]、表皮及亚表皮细胞的薄细胞层[11]、根[12]、花药[13]、小孢子[14]和原生质体[15]。组织培养涉及分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及资料。几乎所有的能被想到的参数都必须进行研究,如培养基、基因型[6]、不同外植体及所用生长调节剂数量的变化等[16],但都要求起步材料应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此外,用作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的油菜组织还有叶圆盘[17]、花柄[18]、花粉[19]、子叶节[20]、种子[21]、植株[22]和茎节间[18]。研究还发现,共试材料的年龄对再生率的影响也很大[23]。Ovesna等[24]还报道了甘蓝型油菜种内及种间在再生能力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有些材料易于再生,而另外一些材料则很难再生,甚至不能再生[25]。Narasimhulu等[26]报道,细胞质因子与再生能力有关。但是,即使再生困难的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乙烯抑制剂和硝酸银,也能得到再生苗[27]。有研究表明,硝酸银对苗的再生有很大作用,尤其当标记基因为卡那霉素时更是如此[28-29]。此外,在甘蓝型油菜的转化过程中,仍存在如下胚轴对与农杆菌的共培养非常敏感,甚至达到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坏死程度的问题,其解决办法是在转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预培养,推迟植物毒素选择的开始时间[24],或者选用保育培养方法[30]。预培养还有利于在DNA合成和分裂时期伴随着DNA整合而诱导细胞分裂[31]。但是Janssens等[32]报道,预培养时间过长会增加多拷贝转化体的频率,因此预培养的时间应尽量地短。

再生过程中玻璃化苗偶尔出现,直接影响转化过程。但deBlock等[33]和钟蓉等[34]先后报道,在培养基中降低细胞激动素和硝酸银的含量、增加琼脂粉含量可解决苗玻璃化的难题。

2转化方法

用于转化甘蓝型油菜的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吸收法,下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2.1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最初甘蓝型油菜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各种农杆菌菌株感染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能力。研究发现甘蓝型油菜对大部分胭脂碱农杆菌菌株比较敏感,转化效率较高,但这种敏感程度随品种而异;而对章鱼碱农杆菌菌株则不敏感,转化频率较低[35]。农杆菌介导法是利用外植体在与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共培养时,T-DNA序列可整合到受体基因组并表达的现象,将目的基因与T-DNA序列侧连,通过转化使目的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受体基因组。

王景雪等[26]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建立了油菜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Clough[36]把真空渗透转化法(vacuuminfiltration,Bechtold)[37]演变为更简便的农杆菌介导flo-ral-dip转基因方法,该法只须将农杆菌菌液与植株的花接触而不需要进行真空处理,所不同的是,在菌液中加入一种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并首次应用该法转化拟南芥获得成功。

用二价载体转化甘蓝型油菜,生根农杆菌和根瘤农杆菌可以同时使用,这样Ri质粒T-DNA诱导转基因植物生根,载体T-DNA携带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38-39]。

虽然用子叶柄作为外植体能得到最有效的转化体系,但实际操作时使用较多的还是下胚轴,这是因为使用下胚轴操作方便,也能够产生较多的转化植株[40]。

2.2DNA直接吸收法

转化植物的另一种方法是DNA的直接吸收。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不依赖生物载体,直接将工程DNA引进受体细胞,故部分解决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当然,导入的基因片段仍须带有标记基因,如β-葡萄糖苷酶基因[41]、潮霉素基因[42]等。DNA直接吸收法包括花粉介导法、PEG介导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激光微束穿刺法等。

杜春芳等[19]以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晋油7号为受体,以载有GUS基因的质粒pBI121为供体,将质粒和花粉在7.5%的蔗糖等渗溶液中超声波处理,再将花粉授粉到柱头上,随着花粉管的萌发进入胚囊,参与有丝分裂,将外源质粒转入受体材料。本方法可避免繁重的组织培养操作,简单实用,而且转化率比农杆菌介导法大幅提高,可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中。

PEG介导法效率高,转化频率高。Golz等[43]用PEG介导法将来自B.nigra的潮霉素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了潮霉素抗性植株。

显微注射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林良斌等[44]用子房注射法转化甘蓝型油菜,发现转化频率高达12.8%。

业已证明基因枪法是一种能转化甘蓝型油菜,且转化率较高的技术。熊兴华等[45]用基因枪法将反义脱饱和酶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激光微束穿刺法是利用激光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外源DNA能够导入细胞内的技术。侯丙凯等[46]首次报道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油菜,并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的研究结果。

目前,DNA直接吸收法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原生质体和小孢子的再生需要较长时间的组织培养过程。这就带来了产生亚克隆的潜在危险性。

乙酰丁香酮或类似酚类化合物可诱导农杆菌的毒力[47]。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共培养前或共培养过程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能促进甘蓝型油菜的转化,提高转化速度[39]。

3以育种为目的的转化

多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甘蓝型油菜转基因的成就及生物技术在该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下面就此简单介绍。

3.1提高油的质量和含量

通过转化,使转化植株中的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这方面具有商业价值的第一个结果是将来自加利福尼亚海湾油菜种子中的月桂酸(12∶0)载体蛋白引进受体植株,结果是转化体植株中月桂酸的积累量达到了50%以上[48]。Jones等[49]将软脂酸(16∶0)载体蛋白硫脂酶导入油菜,使转化油菜种子中软脂酸的比例增加,而硬脂酸(18∶0)的比例降低。Knutzon等[50]将种子特异性反义硬脂酰载体蛋白脱饱和酶导入油菜,转基因油菜中脂肪酸饱和程度会受到影响,硬脂酸(18∶0)含量增加30%。陈锦清等[51]将反义PEP基因导入油菜,转基因油菜植株中油的平均含量比对照提高6.4%~18%。

3.2提高种子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

用富含甲硫氨酸的白蛋白基因转化油菜,转化植株种子中储藏蛋白的生物学价值得到提高,甲硫氨酸含量增加33%[52]。Falco等[53]将赖氨酸合成途径中对赖氨酸反馈调节不敏感的二氢吡啶甲酸合成酶(DHPSH)基因和天门冬氨酸激酶基因插入油菜基因组中,这样转基因植株可绕过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反馈调节途径,从而使种子中赖氨酸含量提高5倍。

3.3降低芥子油苷

芥子油苷含量过高会降低其食用价值。传统育种技术可以去除脂肪族芥子油苷,但芳香族芥子油苷仍然存在。根据芥子油苷的色氨酸合成途径原理,将色氨酸脱氢酶基因导入油菜,转基因油菜种子中吲哚芥子油苷的含量降低到3%[54]。

3.4抗除草剂

通过遗传工程将除草剂抗性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后,转基因植株的特征之一是提高了对除草剂的抗性。deBlock等[29]将bar基因导入油菜,使得转基因植株的膦丝菌素(glufosinate)抗性提高。Miki等[55]将乙酰羟酸合成酶基因的突变体导入油菜,后者获得了硫脲(sulfonylurea)和咪唑酮(imidazolinone)的抗性。王景雪等[56]将编码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aroA-M12基因和编码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Btslm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优良品种湘油15号中,获得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植株。3.5抗真菌病害

几丁质酶能够分解真菌菌丝,因而含有几丁质酶的植物本身就具有了预防真菌侵害的天然机制。如何增加植物体内诸如这类酶的含量,提高植物对真菌病害的抗性,是遗传工程所要考虑的问题。用35S-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活性增高,同时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发的症状发生延迟[57]。王新发等[5]将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转化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亲本恢复系和保持系,获得了高抗菌核病的转基因育种材料。陈雁等[58]将葡聚糖酶基因和植物蛋白AP24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了抗菌核病的转基因植株。

3.6抗病毒病害

用来自病毒抗性材料的病原物进行抗性导入通常是很困难的[59]。Zaccomer等[60]将长度为100bp的萝卜黄叶斑病毒(TYMV)非编码末端序列插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下游,并用于转化甘蓝型油菜,获得了抗萝卜黄叶斑病毒的转基因植株。Karan等[61]用shpxoa基因转化烟草,转基因植株抗黑胫病的能力比对照提高25%~30%。王苏燕等[62]将锤头型核酶(RZ)和核酶突变体(mRZ)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湘油8号,攻毒试验证明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高度抗病性,75%的植株不表现任何症状。

3.7抗虫

合成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在植物体内能很好地表达,其转化甘蓝型油菜及后代均具有抗油菜菜粉蝶的能力[63]。林良斌等[64]用Bt毒性蛋白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湘油13,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提高了72%~99%。官春云等[65]将Bt基因导入油菜,获得了我国首个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

3.8授粉体系

对于甘蓝型油菜的F1代杂交种生产而言,控制好授粉体系是很重要的。应用花粉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的嵌合RNA酶基因、芽孢杆菌RNA酶基因和RNA酶T1可建立核雄性不育体系[66-67]。钟蓉等[28]将TA29-Barnase(芽孢杆菌RNA酶)雄性不育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浙优油1号和2133,90%的转基因植株转化为雄性不育植株,而且80%的植株在温度为25℃时为雄性不育植株,证明这些不育植株可能属于温度敏感型。

3.9特种用途的转基因油菜

Misra等[68]用人类金属硫蛋白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可在高浓度CdCl2土壤中萌发。用此方法可清除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Vandekerckhove等[69]用编码神经肽亮氨酸脑激素的序列取代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储藏蛋白基因的序列,并侧连于胰蛋白酶切点,构建载体后导入油菜,在转基因种子中分离储藏蛋白,用胰蛋白酶消化,可获得脑激素。

4结语

植物转化的概念是组织培养再生和农杆菌、外植体等相关参数的综合,包括毒力诱导、T-DNA激活转移和整合等。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一个最佳试验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非载体转化虽然可避免一些与农杆菌有关的变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变数。因此,选用哪种转化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工作条件而定。

植物的遗传转化仍处于发展和探讨阶段。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杆菌介导方面,以建立最佳再生体系,提高转化频率,特别是不易转化的材料;在非载体转化方面,将众多的转化方法简化、优化,使在不需要特别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在该领域发挥效用。

针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一方面需要研究人员确实负起责任,绝对不能滥用转化基因,并同时用科学知识去说服不了解情况的人们;另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研究工作,如转基因是否随花粉漂移,漂移距离如何,对人及动物有无毒害,对环境影响如何等。

参考文献

[1]唐桂香,周伟军.提高甘蓝型油菜离体培养再生频率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5)∶527-530.

[2]林良斌,官春云,周小云,等.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及抗虫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2,28(2)∶175-178.

[3]OomsG,BainsA,BurrellM,etal.Geneticmanipulationinculti-varsofoilseedrape(Brassicanapus)usingAgrobacterium[J].TheorApplGenet,1985,71(2)∶325-329.

[4]李学宝,郑世学,董五倍,等.甘蓝型油菜抗虫转基因植株及其抗性分析[J].遗传学报,1999,26(3):262-268.

[5]王新发,王汉中,刘贵华,等.导入双价基因的转基因杂交油菜亲本及其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22(3)∶292-301.[6]林良斌,官春云,李木旬,等.油菜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9,25(4):447-450.

[7]黄琼华,杨光伟,李德谋,等.农杆菌介导法将FPF1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初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124-127.

[8]董娜,林良斌,马占强.农杆菌介导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J].分子植物育种,2004,2(5)∶655-659.

[9]PuaEC,Mehra-PaltaA,NagyF,etal.TransgenicplantsofBrassicanapusL.[J].Bio/Technology,1987,5(8)∶815-817.

[10]王艳,曾幼玲,贺宾,等.农杆菌介导NHX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6,32(2)∶278-282.

[11]KlimaszewskaK,KellerWA.HighfrequencyplantregenerationfromthincelllayerexplantsofBrassicanapus[J].PlantCellTissueOrganCulture,1985,4(3)∶183-197.

[12]XuZH,DaveyMR,CockingEC.PlantregenerationfromrootprotoplastsofBrassicanapous[J].PlantSciLett,1982,24(1)∶117-121.

[13]李根泽,寸守铣,万萌,等.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J].遗传,1998,20(增刊)∶132-133.

[14]林良斌,刘雅婷,董娜,等.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大田植株小孢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5)∶554-559.

[15]贾士荣,杨美珠.油菜的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24(5)∶7-12.

[16]李劲峰,郑树松,蒋海玉,等.油菜无菌苗最佳生长条件的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34-35.

[17]EimertK,SiegemundF.TransformationofCauliflower(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tis)-anexperimentalsurvey[J].PlantMolBiol,1992,19(3)∶485-490.

[18]徐光硕,饶勇强,陈雁,等.用inplanta方法转化甘蓝型油菜[J].作物学报,2004,30(1)∶1-5.

[19]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等.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J].作物学报,2006,32(5)∶749-754.

[20]张琦,李明春,蔡易,等.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463-469.

[21]FelldmannKA,MarksMD.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ofgerminatingseedsofArabidopsisthaliana:Anon-tissuecultureapproach[J].MolGenGenet,1987,208(1-2)∶1-9.

[22]张广辉,巩振辉,薛万新,等.大白菜和油菜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初报[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4)∶1-4.

[23]杜建中,王景雪,孙毅,等.植物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2)∶3-7.

[24]OvesnaJ,PtacekL,OpatrnyZ.Factorinfluencingtheregenerationcapacityofoilseedrapeandcauliflowerintransformationexperi-ments[J].BiologiaPlantarum,1993,35(1)∶107-112.

[25]MurataM,OrtonTJ.CallusinitiationandregenerationcapacitiesinBrassicaspecies[J].PlantCellTissueOrganCulture,1987,11(2)∶111-123.

[26]NarasimhluSB,PrakashS,ChopraVL.Comparativeshootregen-erationresponsesofdiploidBrassicaandtheirstntheticam-phidiploidproducts[J].PantCellReports,1988,7(7)∶525-527.

[27]ChiGL,BarfieldDG,SimG-E,etal.EffectofAgNO3andaminoethoxyvinylglycineoninvitroshootandrootorganogenesisfromseedlingexplantsofrecalcitrantBrassicagenotypes[J].PlantCellReports,1990,9(4)∶195-198.

[28]MukhopadhyayA,ArumugamN,NandakumarPBA,etal.A-grobacteriummediatedgenetictransformationofoilseedBrassicacompestris:Transformationfrequencyisstronglyinfluencedbythemodeofshootregeneration[J].PlantCellReports,1992,11∶506-513.[29]王景雪,杜建中,荣二华,等.油菜下胚轴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影响因素探讨[J].华北农学报,2005,20(2)∶12-15.

[30]RadkeSE,AndrewsBM,MoloneyMM,etal.TransformationofBrassicanapusL.usingAgrobacteriumtumefaciens: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expressionofareintroducednapingene[J].TheorApplGenet,1988,75(5)∶685-694.

[31]KartzkeS,SaedlerH,MeyerP.Molecularanalysisoftransgenicplantsderivedfromtransformationofprotoplastsatvariousstagesofthecellcycle[J].PlantSci,1990,67(1)∶63-72.

[32]JanssensJ,SonvilleAD,MoensT,etal.GeneticmodificationofBrassicanapusby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C]∥WorkshoponBrassicanapusL-4.EUCARPIAHelsingoe,1995.[33]deBlock,BrouwerD,TenningP.TransformationofBrassicanapusandBrassicaoleraceausingAgrobacteriumtumefaciensandtheex-pressionofthebarandneogenesinthetransgenicplants[J].PlantPhysiol,1989,91(2)∶694-701.

[34]钟蓉,刘玉乐,朱峰,等.TA29-Barnase基因导致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6,38(7)∶582-585.

[35]HolbrookLA,MikiBL.Brassicacrowngalltumorigenesisandinvitrooftransformedtissue[J].PlantCellReports,1985,4(6)∶329-332.

[36]CloughSJ,StevenJ,BentAF.Floraldip:asimplifiedmethodfor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ofArabidopsisthaliana[J].PlantJ,1998,16(6)∶735-743.

[37]BechtoldN,EllisJ,PelletierG.InplantaAgrobacterriummediatedgenetransferbyinfiltrationofadultArabidopsisthalianaplants[J].ComptRendAcadSciParis,1993,316∶1194-1199.

[38]BoulterME,CroyE,SimpsonP,etal.TransformationofBrassicanapusL.(oilseedrape)usingAgrobacteriumtumefaciensandA-grobacteriumrhizogenes-acomparison[J].PlantSci,1990,70∶91-99.[39]ChristeyMC,SinclairBK.Regenerationoftransgenickale(Brassi-caoleracea),rape(Brassicanapus)andturnip(B.campestrisvar.rapifera)plantsviaAgrobacteriumrhizogenesmediatedtransforma-tion[J].PlantSci,1992,87(2)∶161-169.

[40]MolonneyMM,WalkerJM,SharmaKK.Highefficiencytrans-formationofBrassicanapususingAgrobacteriumvectors[J].PlantCellReports,1989,8(4)∶238-242.

[41]JeffersonRA,KavanaghTA,BevanMW.GUSfusions:β-glu-curonidaseasasensitiveandversatilegenefusionmarkerinhigh-erplants[J].EMBOJ,1987,6(13)∶3901-3907.

[42]石东乔,周奕华,胡赞民,等.基因枪法转移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4)∶359-362.

[43]GolzC,KlhlerF,SchiederO.TransferofhygromycinresistanceintoBrassicanapususingtotalDNAofatransgenicB.nigraline[J]PlantMolBiol,1990,15(3)∶475-483.

[44]林良斌,官春云,李恂,等.子房注射法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的比较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0,4(3)∶231-236.

[45]熊兴华,官春云,李恂,等.基因枪法向甘蓝型油菜转移反义FAD2基因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3)∶188-191.

[46]侯丙凯,宋桂英,王兰岚,等.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1999,8(4)∶270-274.

[47]MelchersLS,RegensburgTuinkAJG,SchilperoortRA,etal.SpecificityofsignalmoleculesintheactivationofAgrobacteriumvirulencegeneexpression[J].MolMicrobiol,1989,3(7)∶969-977.[48]VoelkerTA,WorrellAC,AndersonL,etal.Fattyacidbiosyn-thesisredirectedtomediumchainsintransgenicoilseedplants[J].Science,1992,257(5066)∶72-74.

[49]JonesA,MaviesHM,VoelkerTA.Palmitoyl-acylcarrierprotein

(ACP)thioesteraseandtheevolutionaryoriginofplantacyl-ACPthioesterase[J].PlantCell,1995,7(3)∶359-371.

[50]KnutzonDS,ThompsonGA,RadkeSE,etal.ModificationofBrassicaseedoilbyantisenseexpressionofastearoyl-acylcarrierproteindesaturasegene[J].ProcNatlAcadSciUSA,1992,89(7)∶2624-2628.

[51]陈锦清,郎春秀,胡张华,等.反义PEP基因调控油菜籽粒蛋白质/油脂含量比率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7(4)∶316-320.[52]AltenbachSB,KuoCC,StaraciLC,etal.AccumulationofBrazilnutalbumininseedsoftransgeniccanolaresultsinen-hancedlevelsofseedproteinmethionine[J].PlantMolBiol,1992,18(2)∶235-246.

[53]FalcoSC,GuidaT,LockeM,etal.Transgeniccanolaandsoy-beanseedswithincreasedlysine[J].Bioyechnology,1995,13(6)∶577-582.

[54]ChavadejS,BrissonN,McNeilJM,etal.Redirectionoftrypto-phaneleadstoproductionoflowerindoleglucosinolatecanola[J].ProcNallAcadSciUSA,1994,91(6)∶2166-2170.

[55]MikiBL,LabbeH,HattoriJ,etal.TransformationofBrassicanapuscanolacultivarswithArabidopsisthaliacaacetohydroxyacidsynthasegenesandanalysisofherbicideresistance[J].TheorApplGenet,1990,80(4)∶449-458.

[56]王景雪,赵福永,徐培林,等.油菜转抗草甘膦、抗虫基因获得双抗植株[J].遗传学报,2005,32(12)∶1293-1300.

[57]BroglieR,BroglieK.Chitinasegeneexpressionintransgenicplants:amolecularapproachtounderstandingplantdefencere-sponses[J].PhilosTransBiolSci,1993,342(1301)∶265-270.

[58]陈雁,饶勇强,孟金陵.转双价广谱抗病基因创造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新品种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3,1(4)∶457-463.

[59]ScholthofKBG,ScholthofHB,JacksonAO.Controlofplantvirusdiseasebypathogenderivedresistanceintransgenicplants[J].PlantPhysiol,1993,102(1)∶7-12.[60]ZaccomerB,CellierF,BoyerJC,etal.Transgenicplantsthatexpressgenesincludingthe3'untranslatedregionoftheturnipyellowmosaicvirus(TYMA)genomearepartiallyprotectedagainstTYMVinfection[J].Gene,1993,136(1-2)∶87-94.

[61]KazanK,CoulterKC,WayHM,etal.Expressionofapatho-genesis-relatedperoxidaseofstylosantheshumilisintransgenicto-baccoandcanolaanditseffectondiseasedevelopment[J].PlantSci,1998,136(2)∶207-217.

[62]王苏燕,叶寅,赵淑珍,田波.转基因油菜中核酶介导的对花椰菜花叶病毒的高度抗病性[J].中国科学(C辑),1997,27(5)∶426-431.[63]MetzTD,RoushRT,TangJD,etal.Transgenicbroccoliex-pressingaBacillusthuringensisinsecticidalcrystalprotein:implica-tionsforpestresistancemanagementstrategies[J].MolBreeding,1995b,1(4)∶309-317.

[64]林良斌,官春云,周小云,等.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20)∶100-102.[65]我国首个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诞生[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6)∶24.

[66]MarianiC,deBeukeleerM,TruettnerJ,etal.Inductionofmalesterilityinplantsbyachimaericribonucleasegene[J].Nature,1990,347(6295)∶737-741.

[67]DenisM,DelourmeR,GourretJP,etal.ExpressionofengineerednuclearmalesterilityinBrassicanapus(Genetics,Morphology,Cy-tology,andSensitivitytoTemperature)[J].PlantPhysiol,1993,101(4)∶1295-1304.

[68]MisraS,GedamuL.HeavymetaltoleranttransgenicBrassicana-pusL.andNicotianatabacumL.plants[J].TheorApplGenet,1989,78(2)∶161-168.

[69]VandekerckhoveJ,DammeJV,LijsebettensMV,etal.Enke-phalinsproducedintransgenicplantsusingmodified2Sseedstor-ageproteins[J].Biotechnology,1989,7(9)∶929-932.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甘蓝栽培技术

甘蓝栽培技术 (一)育苗移栽 1、品种选择 春甘蓝选用抗逆性强、冬性强、耐抽薹、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夏秋甘蓝选用抗病性强、耐热的品种。 2、栽培季节的划分 春甘蓝:春季直播或育苗移栽,夏季收获。 夏秋甘蓝:春夏育苗,夏定植,秋收获。 3、育苗 (1)育苗土配制:育苗土的好坏与蔬菜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床土必须肥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通气性好,保水力强,这样的床土称营养土,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营养土应人工配制。营养土按此配制:土壤、腐殖质、肥料按4:4:2的比例配。土壤最好选用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大田土,取土时要用13~17厘米内的表层土。 肥料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最好是厩肥,又叫圈粪,它的有机物含量高,不但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有疏松土壤作用,包括:如牛粪、马粪、驴粪、羊粪等,以牛粪最好。也可用腐殖质或经过沤制的树叶或桔杆等,有营养且能疏松土壤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厩肥必须充分腐熟发酵,一是有利于作物吸收,二是发酵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减少苗期病害。配制营养土的速效肥有草木灰,人粪尿,化学肥料等草木灰中含钾并能加深土壤颜色,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尤其对早春育苗有利,其用量约占营养土的5~10%。人粪尿的营养元素全面,使用前应充分腐熟,施用量占营养土的5%~10%,如果营养土中速效肥料不足,应施入0.1~0.2%的过磷酸钙或0.1%的复合肥。一般不能使用氮素肥料以免造成氨害,营养土配好后要过筛。 (2)育苗土消毒: 药剂消毒:①50%多菌灵按每100公斤营养土需2.5~3克多菌灵,将其配成水溶液后向土上喷洒,边喷边翻,将药和土充分拌匀,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后揭去塑料膜,晾2天便可播种了。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

烟草遗传转化实验

烟草遗传转化实验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实验八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实验器材: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室、高压灭菌器、冰箱、恒温培养箱、培养瓶、250 mL 、500 mL三角瓶、镊子、酒精灯等。 配置MS液体培养基(2,4-D 2 mg/L+1%甘露醇 +3% 蔗糖,pH 5.8)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50ml。 实验材料:烟草叶片愈伤组织。 实验方法: 1.70%乙醇净化工作台并擦洗干净,将所用的材料、工具、培养基等放入 工作台。打开紫外灯和风机,15分钟后关闭紫外灯开始方可操作。 2. 在超净台上用无菌镊子夹取出生长旺盛的松软愈伤组织,放入150ml 三角瓶中并轻轻夹碎,每个三角瓶加入培养基20-30ml,每瓶接种1-2g愈伤组织,按愈伤组织与液体培养基1∶10的比例,以保证最初培养物中有足够量的细胞。 3.接种后的三角瓶用天平称取重量并记载,然后置于摇床上,在转速 100-120rpm,25℃下培养以及散射光条件下,进行振荡悬浮培养。4.每周更换新鲜液体培养基两次,每次更换1/3。每次更换新鲜培养基时 称取重量。 5. 每个人接种悬浮培养细胞1瓶,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6. 培养7天后,制作细胞生长曲线:为了解县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动态,可用以下方法绘制生长曲线图: 鲜重法:在转代培养的不同时间,取一定体积的悬浮培养物,离心收集后,称量细胞的鲜重,以鲜重为纵座标,培养时间为横座标,绘制 鲜重增长曲线。 烟草遗传转化实验 实验目的

大棚甘蓝种植技术

大棚甘蓝种植技术 1茬口安排 莴笋12月中下旬在大棚内育苗,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移栽,4月下旬收获;甘蓝3月下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7月收获上市;蒜 苗7月下旬播种,可在冬前收获,也可扣棚保温到年底供应春节市场。 2大棚莴笋栽培要点 2.1品种选择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耐寒二白皮等品种。 2.2育苗12月中下旬育苗。播种前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4h 左右,然后洗净保湿催芽。种子出芽达80%左右,即可将种子掺在 少量的细土中拌匀撒播。播后育苗床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覆土0.5~1cm,盖上薄膜。苗期控制浇水,以免幼苗徒长。 2.3定植与管理定植前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7.5万kg、复合肥1500kg作基肥。定植垄宽120cm,高15cm,垄沟宽30cm,扣上大棚 棚膜。苗龄40d左右时进行定植,株行距35cm×30cm,定植后浇缓 苗水。定植初期注意通风降湿,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棚温控 制在15~20℃,大于20℃时可摘去棚膜,并浇水追肥,保持土壤湿润。 2.4病虫害防治大棚莴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 在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50%速克 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与50%多菌灵胶悬剂500~600倍液喷2~ 3次。隔7d防治1次。2.5收获莴笋收获的最适时期是主茎顶端与 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了提早上市,可适当早采,收大留小, 分批上市,以提高产量。 3甘蓝栽培技术要点

3.1品种选择选用中熟品种,如京丰1号、中甘8、夏光等。 3.2育苗3月下旬育苗。播种前将种子用55%温水处理15min, 然后常温条件下浸种3小时左右,捞出甩干置于22~24℃条件下催芽,待80%左右种子出芽即可播种。将育苗床浇透底水,待水下渗 后撒播种子。播种后均匀覆土1cm左右。为防止立枯病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土壤杀菌,每平方米7~10g拌于覆土中。 3.3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3~15℃。 幼苗出土后开始适当放风,降温降湿蹲苗。白天12~15℃,夜间 5~8℃,然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白天15~20℃。夜间8~10℃。当 幼苗长到2叶1心时进行移苗。 3.3整地施肥及定植定植土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6.0万kg,过磷酸钙750kg。5月上旬定植,定植前5~7d对苗进行低温锻炼,使之 适应外界条件。定植后浇缓苗水,缓苗后及时通风,降温管理,防 止徒长。定植株行距40cm×40cm。 3.4肥水管理莲座期进行1次追肥,施尿素225kg/hm2。及时中 耕除草,莲座末期适当控制灌水,防止田间积水。 3.5病虫害防治软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200mg/kg浓度的药液灌根。黑腐病发病初,用60%抑霉灵或35%瑞毒霉,加50%福美双1:1 混合拌匀,加水配制500倍药液。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陛粉剂1500倍液喷雾。菜青虫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一 般6~7d喷雾1次。连喷2~3次。 3.6收获7月上中旬当叶球基本包实时就可收获。 4蒜苗栽培要点 4.1播前处理选用优良早熟多瓣蒜种,栽种前将蒜苗盘分开,按大、中、小瓣进行分级,放入冷水中浸泡12~14h,打破蒜种休眠。 4.2适期播种,合理施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播种前每公 顷施腐熟农家肥22.5万kg,尿素300kg,过磷酸钙750kg,钾肥 225kg。每隔30om开1条30~40cm宽的垄沟。在垄沟内按行距 10cm、株距5cm点播蒜种,然后覆盖1~1.5om细土,播完浇透水1

甘蓝栽培技术

甘蓝栽培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甘蓝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 1、品种选择 春甘蓝选用抗逆性强、冬性强、耐抽荃、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夏秋甘蓝选用抗病性强、耐热的品种。 2、栽培季节的划分 春甘蓝:春季直播或育苗移栽,夏季收获。 夏秋甘蓝:春夏育苗,夏定植,秋收获。 3、育苗 (1)育苗土配制:育苗土的好坏与蔬菜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床土必须肥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通气性好,保水力强,这样的床土称营养土,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营养土应人工配制。营养土按此配制:土壤、腐殖质、肥料按4: 4: 2的比例配。土壤最好选用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大田土,取土时要用13?17厘米内的表层土。 肥料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最好是厩肥,乂叫圈粪,它的有机物含量高,不但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有疏松土壤作用,包括:如牛粪、马粪、驴粪、羊粪等,以牛粪最好。也可用腐殖质或经过泯制的树叶或桔杆等,有营养且能疏松土壤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厩肥必须充分腐熟发酵,一是有利于作物吸收,二是发酵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减少苗期病害。配制营养土的速效肥有草木灰,人粪尿,化学肥料等草木灰中含钾并能加深土壤颜色,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尤其对早春育苗有利,其用量约占营养土的5?10%o人粪尿的营养元素全面,使用前应充分腐熟,施用量占营养土的5%?10%,如果营养土中速效肥料不足,应施入0.1?0.2%的过磷酸钙或0.1%的复合肥。一般不能使用氮素肥料以免造成氨害,营养土配好后要过筛。 (2)育苗土消毒: 药剂消毒:①50%多菌灵按每100公斤营养土需2.5?3克多菌灵,将其配成水溶液后向土上喷洒,边喷边翻,将药和土充分拌匀,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后揭去塑料膜,晾2天便可播种了。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抱子甘蓝种植方法

抱子甘蓝 一、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 用50℃温水浸种(两份开水兑一份凉水)边倒边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持续15~20分钟,水温降到30℃,继续浸种1~2小时。浸种后,取出种子,用湿布包好,放置在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20-30℃水淘洗一次,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基质处理: 草炭、蛭石1:1或草炭、蛭石、蘑菇废料1:1:1,覆盖料一律用蛭石,每立方米基质加入 1.2公斤尿素和 1.2公斤磷酸二氢钾,肥料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 3、穴盘育苗或营养钵育苗,幼苗5~6片真叶时定植。 二、苗期管理 温度: 早春育苗要注意保温,控制在20~25℃的温度下,齐苗后注意放风。夏季育苗要防高温(60%~65%)。3叶1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如果用苗床育苗,一般需二次成苗。苗床要选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亩大田用种量20~25克,播种面积约4平方米,播种后浅覆土。夏秋季育苗,播种后要用黑色遮阳网在床面直接覆盖,再浇透水,保持湿润。种子开始出苗后及时撤去遮阳网,降温防雨。高温炎热的晴天要日盖晚揭,小苗2~3片真叶时,分苗一次约需苗床10~13平方米。 三、移栽定植 1、整地:

用腐熟的有机肥,每亩2000~3000kg,磷肥20kg。整碎土块,深沟高畦,开好排水沟以防涝害。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定值。 2、定植密度: 早熟品种 1.2宽每畦种2行,株距30~50cm,每亩植2000~2500株;高生品种每畦种1行亩栽1200株。(早期行间可种植短期蔬菜-樱桃萝卜、油菜)带土定植,尽量少伤根,提高成活率。 四、田间管理 1、浇水: 幼苗定植后需经常浇水,以保证小苗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定植后4~5天结合浇水点施提苗肥,每亩用尿素约5公斤,以促苗快长。第二次追肥可在定植后1个月左右,以后在小芽球膨大期以及小叶球始收期分别再追肥一次,每次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或用农家经腐熟的稀肥追施。植株生长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宜。当下部小叶球始成时,又要经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分的水分。雨天要做好排水。 2、xx松土、除草: 每次灌水施肥后要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整枝: 当抱子甘蓝的植株茎杆中部形成小叶球时,即要将下部老叶、黄叶摘去,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小叶球发育。随着下部芽球的逐渐膨大,还需将芽球旁边的叶片从叶柄基部摘掉。在气温较高时,植株下部的腋芽不能形成小叶球,或已变成松散的叶球,也应及早摘除。 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到一定时候摘去顶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下部芽球生长充实。一般矮生品种不需摘顶芽。摘芽时间看需要而定。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 是否保密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蝴:到怨帆汐/,9年乡月罗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和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同意华中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力.注:保密学位论文(即涉及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等潜在需要提交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 学位敝作者签名:割超导师张壕、趁 签名日期:.zofo牟-、乡月9日签名日期如p年彳月,6日。 注;请将本表直接装订在学位论文的扉页和目录之间

一—————————————————————————————————————————————一——一——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I 缩略语表VI 第一章文献综述.1 1.1禾本科作物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1 1.1.1水稻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l 1.1.2小麦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2 1.2油菜矮杆突变体遗传研究现状.3 1.3高等植物矮杆性状的机理研究5 1.3.1赤霉素与植物矮化5 1.3.1.1 GA生物合成途径与植物矮化.5 1.3.1。2 GA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矮化7 1.3.2油菜素内酯和植物矮化12 1.3.2.1 BR生物合成和植物矮化..13 1.3.2.2 BR信号转导途径和植物矮化..15 1.3.3生长素与植物矮化..1 5 1.3.3.1生长素生物合成和植物矮化15 1.3.3.2束缚型生长素的形成和植物矮化16 1.33.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矮化16 1.3.3.4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和植物矮化.17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第二章材料和方法一19 2.1植物材料.1 9 2.2矮杆基因的定位19 2.2.1定位群体的构建19 2.2.2基因组DNA的提取..19 2.2.3 BSA法和SSR分析..20 2.2.4 PAGE凝胶制备和电泳检测..21

甘蓝栽培技术

1. 茬口安排 选择3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的田地最佳,最好选择与瓜类、豆类、葱蒜类、茄果类及粮食作 物轮作,并选择无根肿病的田块。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 亩施有机肥500kg,复合肥100kg及6-7斤硼砂。 2.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3. 苗期 无论在塑料大棚或露地定植的结球甘蓝都在温室内育苗。 现在一般选择苗床育苗或穴盘育苗。 苗床应选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苗床畦面宽1米,浇透水后稍晾干即可播种。6~ 7平方米播种子25~30克左右,播后盖细土1~1.5厘米,并在畦面盖稻草、松毛或遮阳网。 雨季可用小拱棚避雨育苗。出苗后逐步揭去稻草或松毛等覆盖物,2~3片真叶时进行匀苗, 拔除弱苗及病苗,保持苗距3~4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 穴盘宜采用128孔,播种前根据播种量确定穴盘数量,用十字花科蔬菜专用育苗基地。反复 浇水直至基质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55%-65%,即手握基质后有水印且无滴水。将种子点在 压好穴的盘中,每穴1粒,播深0.5-1.0cm,每盘多撒10粒种子用于补苗。播后用基质覆盖,再浇1次透水,使基质与穴盘格相平,盖一层塑料薄膜,傍晚加盖草帘,以增温保湿。注: 采取穴盘育苗必须在定植前进行炼苗,壮苗。 4. 大田整地及定植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 ~3000公斤,翻地后亩施50公斤生物有机肥,按1.5~2米作畦。 提倡用地膜覆盖种植,使用黑色地膜或除草膜可控制杂草生长。当苗有6~76片真叶时可定植。上午浇水,下午精心起苗,多带土少伤根,缩短缓苗期。小甘蓝行珠距40×40厘米或 40×45厘米,每亩地定植4000株-5000株。定植后及时查看苗情,死苗的应及时补栽。 5.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注意进行蹲苗,适当控制浇水,中耕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防止茎叶徒长, 但春、冬甘蓝不进行蹲苗。蹲苗结束(约10天左右)追肥灌水,用尿素8~10公斤、普钙 10公斤、硫酸钾5公斤追施提苗肥,促进营养生长。进入莲座期是吸收肥水最多的时期,此 时应重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普钙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追肥后灌水。甘

包菜种植技术教学教材

包菜种植技术

叶类蔬菜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是结球甘蓝(简称甘蓝)有俗称,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有栽培。是一种生产量大,产量高,可鲜食可加工及下部脚叶可作饲料的用途广泛的大宗蔬菜。包菜可在夏、秋季及越冬栽培,下面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是结球甘蓝(简称甘蓝)有俗称,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有栽培。是一种生产量大,产量高,可鲜食可加工及下部脚叶可作饲料的用途广泛的大宗蔬菜。包菜可在夏、秋季及越冬栽培,下面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 1.夏光甘蓝:表现为早熟,耐热、丰产、结球紧,正祁度高。是作为夏季甘蓝栽培的主要品种。该种亩产2000—2500公斤。为小平头包,系杂交一代品种。 2.京丰1号:表现为早中熟,较耐热,耐寒、耐肥、忌渍水和干旱,叶球紧实,中平头型,成熟一致,品质好,是近年来广为推广的秋栽甘蓝杂交一代良种,亩产3000公斤左右。 3.鸡心包:表现为早熟,冬性强,不易抽苔,耐寒、耐肥,不耐热,忌渍水和干旱。植株紧凑,尖头型,是多年的越冬春包菜主栽品种,亩产1000—1500公斤。 4.春丰:系杂交一代品种,表现为早熟,丰产,耐寒,越冬不易抽苔,外叶少,叶球胖尖形,结球紧实,亩产3000一4000公斤。系近年来越冬春包菜栽培的新优品种。

5.昆甘一号:系杂交一代品种,表现为叶球紧,牛心形,冬性较弱,品质好,抗病性较强,抗寒性较差,主要作早春甘蓝栽培。亩产2000公斤左右。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期:夏光甘蓝,3月至7月上旬播种;京丰一号、秋甘蓝7月上、中旬播种;越冬甘蓝、鸡心包、牛心包、春丰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50—75克。 2.育苗:选择肥沃、爽水的菜土,播种前翻耕烤晒过白,然后正细正平,每亩施1500公斤腐熟人粪尿液作基肥,干后耙匀,使土肥融合,再行播种,每平方米播种子10克。然后盖上一层过筛后的发酵煤灰土(细土杂肥亦可),干旱时,搭平棚进行遮阳(用遮阳网较好),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除杂除草,喷施药剂防治病虫。 (三)大田栽培: 1.苗龄:在25—30天之间。 2.移栽:选择健壮无病叶、无残破叶、长势一致、根脚好的苗子,带士进行移栽。栽植密度为:夏光甘蓝,株行距35×45厘米;秋甘蓝京丰L号,株行距40×45厘米;鸡心、牛心、春丰越冬春甘蓝,株行距35×40厘米。 3.大田正土:施基肥,移栽前15—20天左右,先将大田上翻挖转来,任其烤晒10天左右,再行正土,粗正一次,移栽前2天再行细正一次,然后施入基肥,每亩施腐熟人粪尿液2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草木灰或火土灰1 50—200公斤。为使肥效集中,可将基肥直接施于植楔内,待干后再将穴土拌匀,以待移栽。移栽后每株苗子都浇一点压兜水,每株0.5公斤,以后每天浇一次复水直至成活。

抱子甘蓝生态种植技术

抱子甘蓝生态种植技术 抱子甘蓝有什么特点? 抱子甘蓝,别名芽甘蓝、子持甘蓝,十字花科芸蔓属甘蓝种二年生草本植物,为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以鲜嫩的小叶球为食用部位,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欧洲、北美洲国家的重要蔬菜之一,近几年成为风行日本市场上的名菜,其外形奇特,玲珑可爱,质柔嫩、纤维少而味甘,风味、营养等均优于结球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以前仅在台湾省有少量种植。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中城市郊区引种,并逐渐供应宾馆、饭店、友谊商店和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用餐。90年代中期以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逐渐引种,在大、中城市郊区的特菜基地和示范区小面积种植。 抱子甘蓝在众多蔬菜种类中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每100克鲜菜中含蛋白质4.9克,在结球叶菜中含量最高,含脂肪0.4克,糖类8.3克,维生素A 883国际单位,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20. 16毫克,维生素C100-150毫克,含钙42毫克,磷80毫克,铁1. 5毫克。近几年在宾馆、饭店、节日装箱礼品菜、超级市场包装净菜等消费群体中很受欢迎。目前尚属珍稀特菜品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百姓餐桌。 抱子甘蓝性平、味甘。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异硫酸氰酸丙脂等。据最新研究表明,叶球内含有微量元素硒,经常食用有

防癌作用。 抱子甘蓝的特征特性和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什么? (1)特征特性抱子甘蓝的茎直立生长,分高、矮两种类型,高生种茎高100厘米以上,球芽疏生而较多,叶球大,多为晚熟;矮生种生长快,茎高50厘米左右,芽球密生,球形小,适于早熟栽培。抱子甘蓝叶片与结球甘蓝相似,近椭圆形,叶缘上卷呈勺形,叶表面皱褶不同,叶柄长,顶芽开放,不断抽生新叶,在茎周围叶腋处自下而上不断生出小叶球,商品球似乒乓球,直径2-v4厘米,外形小巧紧实,属微型蔬菜。 《2)环境条件 ①温度。抱子甘蓝喜冷凉,耐霜冻,不耐高温。在秋季冷凉条件下,白天阳光充足,夜晚有轻霜冻,品质好。在高温下其小叶球易腐烂,会开裂,品质变劣。在高温强日照时,生长发育不良,易发生病虫害。在植株叶生长期要求温度稍高,即平均20℃左右,有利于营养生长。温度降低到5-6℃,则茎叶生长受抑制。结球期要求较低温度,适温为10-13℃,有利于叶球形成和养分积累,温度高于23℃以上,不利于叶球形成。 ②光照。抱子甘蓝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小芽坚实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温和强光,则不利于芽球的形成。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长,节间长,叶球变小。

马铃薯遗传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Steve Millam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作物,其块茎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产量很高。马铃薯之所以成为大量研究的焦点,是因为它既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又能作为所关注的化合物的潜在重要来源。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用于马铃薯上,并以此来引进基础且实用的新奇目标特征。本文描述了一个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与平常的转化相比,其转化效率可超过40%。基于核酸印迹法的平均值计算,证实了每个外植体切片在转基因上的独立性。将节间切片与农杆菌一起培养,然后在卡那霉素的筛选下,经历一个双阶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出芽系统。用这种描述的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幼芽再生率,而且经过2次继代培养后,离体茎段从伤口末端生根,保证有95%的外植体被转化。这种转基因状态可以通过分子分析来证实。马铃薯的块茎生长也促使了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研究。 1.介绍 马铃薯是最早用于遗传转化的植物之一。Ooms等人在1986年用农杆菌浸染马铃薯Desiree品种的组织并使组织再生,这成为马铃薯转化的直接证据。转基因品种Desiree和Bintje所用的农杆菌由Stiekma等人提供。de Block报道了一种以叶圆片作为靶组织,且与基因型无关的转基因方法。Visser等人以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提出了包括再生和转化在内的两步法,并作为目前众多已使用的实验方案的基础。各种马铃薯组织相对容易的根系再生也支持了这些已经报道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 目前许多正在使用的实验方案都报道了一个两步再生法,及先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进行根系再生。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通常会尽可能避免马铃薯体细胞突变。第一步通常是加入1-5mg/L的玉米素(zeatin)或者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并结合低浓度的生长素(通常是的萘乙酸(NAA)或者吲哚乙酸(IAA)),以此促进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第二步,将玉米素浓度降低20%,将生长素浓度降低10倍,同时加入赤霉素来刺激根系再生。每个外植体的再生速率都很高,经过4-6周可生出第一批根,培养10-12周后可每个外植体都会长出至少10条根。以卡那霉素(kanamycin)或者潮霉素(hygromycin)作为筛选标记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进行分析,然后切除可能与转化无关的根。那些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苗将会很明显从茎的切口处长出根,而那些非转基因的苗将不会生根或者从不定位点生根。使用不同的栽培品种或者组织,其转化效率也不同。但是根据重复实验的记录显示,从最初的外植体到确定的转基因单株的比率在40%到100%之间。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蔬菜(栽培管理)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蔬菜,栽培管理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概述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顶层设计为基础,着力解决我国北方露地甘蓝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农艺技术要求、农机装备配备、园区地块整体规划设计三方面问题,涉及不覆膜平畦移栽与小高畦覆膜移栽两种种植模式,涵盖了集约化育苗、耕整地、撒施肥、移栽、田间管理、收获、采后废弃物处理七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其中耕整地、集约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机械化收获为主体技术。目前主要在北京市和北京市“菜篮子”产品外埠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增产增效情况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北京市和北京市“菜篮子”产品外埠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应用,采用该技术进行机械化生产能够确保甘蓝栽植密度,保障甘蓝产量,平畦移栽平均每亩栽植中甘21号甘蓝4500株以上,平均亩产可达4500千克以上,小高畦移栽平均每亩栽植中甘21号甘蓝4100株以上,平均亩产可达4000千克以上,采用该项技术进行机械化作业,与传统人工生产技术相比较,可节省劳动用工成本70%以上,具有较好的节本省工及增产增收效果。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七大环节26个技术节点,重点环节为耕整地、育苗、移栽和收获,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翻耕整地

1.地块准备。对于新增菜田,需要准确测量坚实度、平整度等原始地块基本参数。 2.激光平地。对于基础条件较差、颠颇不平的地块,先开展激光平地作业,以原始耕地情况为基础,在保持土方量一致、减小耕层破坏、满足排涝要求三个限制条件下,优化形成最佳激光平地方案,采用激光平地机,调整倾斜角度,开展水(斜)平面激光平地作业,保障菜田在同一水(斜)平面。 3.深松、旋耕、镇压等作业。保证开展耕整地作业后,耕作层碎土率≥85%,尤其要实现表土细碎,以便于机械化移栽。 4.起垄。对于小高畦覆膜移栽,选用起垄机开展作业,垄顶宽60cm,垄底宽75cm,垄沟宽25cm,垄高15cm,保证起垄笔直,垄形整齐。 (二)育苗 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 1.种子选择:在适宜当地露地种植的甘蓝品种中综合选择耐抽薹、丰产性好、结球相对紧实、开展度小、短缩茎较长、不宜裂球的甘蓝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保证种子纯度及发芽率。 2.穴盘选择:采用吊杯式移栽机开展移栽作业,建议采用72穴左右的苗盘进行育苗;采用链夹式移栽机开展移栽作业,建议采用105穴左右的苗盘育苗。此外,应注意国内外部分移栽机移栽作业对育苗环节有其他方面特殊要求,如洋马全自动移栽机需配专用苗盘。 3.播期选择:按照种植甘蓝品种要求及拟定移栽日期倒推播种日期,适当早播,合理安排炼苗。

甘蓝栽培技术

甘蓝栽培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甘蓝栽培技术 (一)育苗移栽 1、品种选择 春甘蓝选用抗逆性强、冬性强、耐抽薹、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夏秋甘蓝选用抗病性强、耐热的品种。 2、栽培季节的划分 春甘蓝:春季直播或育苗移栽,夏季收获。 夏秋甘蓝:春夏育苗,夏定植,秋收获。 3、育苗 (1)育苗土配制:育苗土的好坏与蔬菜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床土必须肥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通气性好,保水力强,这样的床土称营养土,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营养土应人工配制。营养土按此配制:土壤、腐殖质、肥料按4:4:2的比例配。土壤最好选用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大田土,取土时要用13~17厘米内的表层土。 肥料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最好是厩肥,又叫圈粪,它的有机物含量高,不但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有疏松土壤作用,包括:如牛粪、马粪、驴粪、羊粪等,以牛粪最好。也可用腐殖质或经过沤制的树叶或桔杆等,有营养且能疏松土壤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厩肥必须充分腐熟发酵,一是有利于作物吸收,二是发酵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减少苗期病害。配制营养土的速效肥有草木灰,人粪尿,化学肥料等草木灰中含钾并能加深土壤颜色,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尤其对早春育苗有利,其用量约占营养土的5~10%。人粪尿的营养元素全面,使用前应充分腐熟,施用量占营养土的5%~10%,如果营养土中速效肥料不足,应施入0.1~0.2%的过磷酸钙或0.1%的复合肥。一般不能使用氮素肥料以免造成氨害,营养土配好后要过筛。 (2)育苗土消毒: 药剂消毒:① 50%多菌灵按每100公斤营养土需2.5~3克多菌灵,将其配成水溶液后向土上喷洒,边喷边翻,将药和土充分拌匀,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后揭去塑料膜,晾2天便可播种了。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X X 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年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

摘要 摘要 最近几年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发展快速。自报道第一株转基因小麦以来,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转基因技术实现的小麦遗传转化进一步补充了经典小麦育种的不足,可利用基因库的限制被有效的降低了,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了实现小麦转基因工程育种更好更快的发展,人们尝试了利用基因枪、花粉管通道、超声波、离子束注入、激光穿刺和农杆菌介导等方法转化小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究者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目前,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是主要的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研究涉及小麦各种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等方面。本文介绍、比较,分析了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其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本文人们能更好的了解小麦遗传转化技术及其进展,促进其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小麦,遗传转化,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 Ⅰ

Abstrac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 developing so fast.Since the first reports of transgenic of wheat, wheat transgenic breeding research has achieved great things.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to further complement the classic deficiencies of the wheat breeding,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gene libraries, has made encouraging progres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wheat genetically modified engineering breeding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people try using gene gun, pollen tube channel, ultrasonic, ion beam injection, laser puncture and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such as wheat. After ten years of hard work, the researchers on wheat transgenic technology research made real progress. At present, the gene marksmanship, agrobacterium-mediated technique and pollen tube channel is the main method of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 research involves the wheat all resistances, quality improvement, increase production,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arison, analyzes the main method of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its basic principl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through this article, peopl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ogress, and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Key words:Whea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gene marksmanship, agrobacterium-mediated technique, pollen tube channel method Ⅱ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Protocol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Protocol Introduction 1.水稻的遗传转化研究历史与现状 20 世纪80年代末, 水稻的遗传转化首获成功。1988 年, 3 个不同的研究小组以水稻原生质体为受体,采用“电击法”或“PEG 介导法”等方法将外源 3]。1991 年, 基因枪转化的方法在水稻中基因导入到水稻中并获得再生植株[1 ~ 获得成功[4],随后成为水稻遗传转化的常用方法之一。1993 年,Chan 等人[5]首先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Hiei 等人[6]以水稻成熟种子诱导的愈伤为受体,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粳稻高效转化体系, 使得农杆菌介导法逐渐成为了水稻转化最常用的方法。此后, 粳稻的转化方法被进一步优化, 使粳稻的遗传转化周期大幅缩短[7]。虽然Hiei等[6]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使得粳稻的转化不再困难, 但是许多籼稻的转化依然存在障碍, 主要是转化效率低下。因此, 一些研究者对籼稻的转化体系进行了一些优化, 使得籼稻的转化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9]。最近, Hiei 和Komari[10]发表了一个粳稻和籼稻均适用的农杆菌高效转化的方法.根据他们的结果, 采用幼胚作为外植体, 籼 13 个稻的转化可以在两个半月内完成,且转化效率非常高(一个幼胚可以得到5 ~ 独立的转化植株)。 2.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研究与应用[11] a. 转基因抗虫水稻 对于水稻最主要的害虫——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在水稻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抗性种质资源. 目前,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方法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外源抗虫基因引入水稻中创造出新的抗虫品种。虽然水稻中已经发现和鉴定了19 个抗褐飞虱的基因[12], 但是由于褐飞虱有多个生物型且易产生变异, 抗性品种往往推广数年后就会失去抗性。 b. 转基因抗病水稻 见抗水稻病毒研究 c. 转基因抗旱水稻 d. 转基因营养高效利用水稻

[甘蓝高产栽培技术]甘蓝每亩种多少棵

[甘蓝高产栽培技术]甘蓝每亩种多少棵 1.选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微酸性或中性,前茬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壤土或黏壤土种植。种植前每1/15公顷施有机肥2500千克,复合肥15千克作基肥。 2.品种选择 选用抗寒性强、抽薹迟、圆头型的早熟品种,如8132、中甘11、绿冠早生、8398等生育期在70~80d左右的品种。 3.育苗 3.1 播种 秋末在苗床上施入腐熟的有机粪肥,修整床面,耙细、耧平,深20cm、长宽适宜,待用。1月底扣棚,在扣棚前2d依次用稻草和稻壳覆盖棚土表面,厚50~70em,点燃稻草和稻壳化地。通过2d的化地,土层可化到50~60cm,扣棚点炉火。点火第2天即可播种,但棚内白天温度应在20~25℃,夜间保持15℃。播种前先浇透苗床,再喷施1遍1 000倍液的敌杀死,防治蝼蛄。水渗透后均匀散籽6g /m2左右,播后用拌有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g/m3)的细土覆盖1cm,刮平床面,覆薄膜保湿。

3.2 出苗 甘蓝在15~25℃下5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膜。在第1对基生叶展开后,如苗床见干,可浇1遍透水,除去杂草。要注意及时放风降低温度,温度逐渐控制到10~20℃,以防止徒长。 3.3 移苗 春甘蓝在3叶1心时移苗,株、行距均为10cm。缓苗后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15℃左右。及时除去杂草,苗见干即浇,选择晴天上午,1次浇透。5叶1心开始炼苗,主要方式是通风,进行低温锻炼,温度可以逐渐降到5~10℃,以适应露地。但要注意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15%,以防止春化。 4.定植 定植密度:早熟品种行株距为70~80厘米×45~50厘米;晚熟品种110厘米×50~70厘米或200厘米(双行)×50~60厘米。定植时开沟栽苗,栽后浇水。第二天再浇1次缓苗水,若缓苗不好,3~4天后需再浇1次。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2009级 指导教师 摘要:植物遗传转化是一项农业生物技术,它通过某种途径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全基因组中,并使之在受体细胞中得以充分表达。目前一些重要农作物转基因品种已经或即将投入到实际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对植物遗传转化的技术作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遗传转化;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应用;进展 Abstract: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It delivers to the whole-genome of receptor cells through a certain approach or technique to make the exogenous genes fully expressed in receptor cells. At pres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varieties of some important crops have been or are about to put into the practical us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this paper makes a new outlook of the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he approaches of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gress 植物遗传转化是指以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作为受体,通过某种技术或途径转入外源基因,获得使外源基因稳定表达的可育植株。遗传转化也称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基因操作技术的提高和目的基因构建模式等内容的基本完成,植物转基因技术便应运而生。1983年获得了第一例转基因烟草,使植物基因工程发生了质的飞跃,植物转基因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开始对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进行大量的探索,建立了多种方法用于植物的基因转化。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植物基因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转入法[1,2]。

包菜种植技术

叶类蔬菜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是结球甘蓝(简称甘蓝)有俗称,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有栽培。是一种生产量大,产量高,可鲜食可加工及下部脚叶可作饲料的用途广泛的大宗蔬菜。包菜可在夏、秋季及越冬栽培,下面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 包菜是结球甘蓝(简称甘蓝)有俗称,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有栽培。是一种生产量大,产量高,可鲜食可加工及下部脚叶可作饲料的用途广泛的大宗蔬菜。包菜可在夏、秋季及越冬栽培,下面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 1.夏光甘蓝:表现为早熟,耐热、丰产、结球紧,正祁度高。是作为夏季甘蓝栽培的主要品种。该种亩产2000—2500公斤。为小平头包,系杂交一代品种。 2.京丰1号:表现为早中熟,较耐热,耐寒、耐肥、忌渍水和干旱,叶球紧实,中平头型,成熟一致,品质好,是近年来广为推广的秋栽甘蓝杂交一代良种,亩产3000公斤左右。 3.鸡心包:表现为早熟,冬性强,不易抽苔,耐寒、耐肥,不耐热,忌渍水和干旱。植株紧凑,尖头型,是多年的越冬春包菜主栽品种,亩产1000—1500公斤。 4.春丰:系杂交一代品种,表现为早熟,丰产,耐寒,越冬不易抽苔,外叶少,叶球胖尖形,结球紧实,亩产3000一4000公斤。系近年来越冬春包菜栽培的新优品种。 5.昆甘一号:系杂交一代品种,表现为叶球紧,牛心形,冬性较弱,品质好,抗病性较强,抗寒性较差,主要作早春甘蓝栽培。亩产2000公斤左右。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期:夏光甘蓝,3月至7月上旬播种;京丰一号、秋甘蓝7月上、中旬播种;越冬甘蓝、鸡心包、牛心包、春丰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50—75克。 2.育苗:选择肥沃、爽水的菜土,播种前翻耕烤晒过白,然后正细正平,每亩施1500公斤腐熟人粪尿液作基肥,干后耙匀,使土肥融合,再行播种,每平方米播种子10克。然后盖上一层过筛后的发酵煤灰土(细土杂肥亦可),干旱时,搭平棚进行遮阳(用遮阳网较好),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除杂除草,喷施药剂防治病虫。 (三)大田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