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第26卷第12期2009年6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01.26No.12

Jtm.200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杨智勇1.一,覃锋2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12-0119-03

0引言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制订创新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SchumpeterE¨提出.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则由Bums等人[23提出。对技术创新的度量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Solow【3a首先建立了技术外生模型来测算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可分为创新绩效能力评价和创新过程能力评价两大类。前者主要有Arrow的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及学习理论、Romer的思想驱动内生增长模型、Porter的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集群理论、Nelson的国家创新理论以及知识论等。后者主要有Utterback的三段论、Zaltman等的两段论、Freeman的五段论、Robert的六段论t4JChiesa等的七大过程及Burbelma等的五维度创新能力框架。我国学者一般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将创新能力分解为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创新倾向、创新管理、制造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5】,具体测量指标有所不同。

基于创新过程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方法目前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BP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密切值法、多层次灰色评价、弱势指标倍数法、E—V模型和灰色聚类分析法等。在这些模型和方法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评价指标被认为是相互平行、相互独立的,忽略了评价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可能使评价结果失真.并导致企业无法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间的关系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具有多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注意研究分析评价指标相互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划分与选择因人而异,通常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过程能力作为主评价指标。影响构成要素与过程能力的因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出下级指标。

综合前人及本文研究结果。选取投入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及营销能力等能力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总体评价目标,一级评价指标为能力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维度,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对它们的测度必须借助二级评价指标进行;二级评价指标是能够直接测量的指标,指标值可由专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逐项打分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各个能力因素(即能力评价指标)问一般被认为是相互独立不相关的。事实上,某个能力评价指标对其它指标可能是存在影响的。研究显示,除各能力评价指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外。研发能力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能力及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创新管理能力则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收藕日期:2008-03一l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项目(10726070)

作者简介:杨智勇(1976-),男,江西上饶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信息工程及系统工程。万方数据

?120?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往

裹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能力均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评价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加以描述和求解。这对于客观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

2.1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是近几十年来应用统计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结构方程模型能够过滤误差及个体差异、同时考察变量间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并能够找出变量间存在的内在的结构关系或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是否合理。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按变量的可直接测量与否,将变量分为显变量(ManifestVariable.MV)与潜变量(LatentVariable,Lv)两类[6】。潜变量无法直接测量。它们的测量需要借助可测量的显变量来实现。显变量又称为指标变量(Indicator),是可直接测量的。同时,根据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还可以把变量分为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和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两类。外生变量即自变量,它的取值由外界因素决定;内生变量即因变量,它的取值由外生变量决定。

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可用通径图(图1)直观地显示,也可以利用结构方程(StructuralEquations)进行表示C73,这两种表示方法是等价的。

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方程(MeasurementEquation)、结构方(StructuralEquation)和模型假设。测量方程描述了潜变量与其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则描述了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测量方程:

髫叫善培(1)

y=纠4刀帽(2)结构方程:

刀钮+砌+聪《(3)其中菇是耽xl外源指标向量。f是nxl外源潜变量向量(设毒有蠡一个指标,i=l,…,n,则I|}。;魏一),A是膏在孝上的kxn因子负荷向量,89k。xl的测量误差向量,L是后。xl的常数项向量;y是kpxl的内生指标向量,叩是mxl的内生潜变量向量(设%有k个指标,i=1,…,m,则.|},=砜),A,是Y在叩上的后,×m因子负荷向量,s是kpxl的测量误差向量,L是kpXl的常数项向量;口是taxi的常数项向量,f是mxl的残差向量。B是田与叼之间的mxm系数矩阵,,是'7与手之间的mxn系数矩阵。

模型假设:

(1)8,s、/-均为零均值向量;

(2)8与孝、占与叩不相关;

(3)8与占无关,蠡与母无关、8,与岛无关(i≠矗i,j=l,…,g;r≠5;r,s=l,…,P);

(4)f与6和P不相关;

(5)f与,7、孝无关。

2.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基于表l中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构方程模型通径图,如图1所示。

围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构方程模型通径

其中,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为外源潜变量,投入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内生潜变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是模型的最终评价目标,它们都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对它们的测度需要借助相应的指标变量(即二级评价指标)来进行。模型中的潜变量可用表l中对应的希腊字母表示,相应指标变量的命名如表1所示。

模型的求解采用PLS(PartiMLeastSqua弛,偏最tb-'-乘)㈨方法。PLS采用迭代的方式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不需要数据分布假设,适用于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

万方数据

第12期杨智勇,覃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121?

PLS能够估计测量变量的权重,使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解释能力最大化,评价以最终的内生变量或因变量的形式出现在模型中,估计出的权重用于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值。评价得分计算如下:

妇盏鹄×100(4)

其中Q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值,考是创新能力评价潜变量,E(f)、min(f)、max(手)分别代表变量的期望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由相应的观测指标值决定。即:

min(手)=艺wlnfin(xf)(5)

m懿(f)=艺幻棚x(瓤)(6)其中。xi为潜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观测指标,w;为权重。/'t为观测指标个数。

3实证研究

某交通电子设备公司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注册资本金由2000年公司成立时的100万元增至2005年的3000万元.其生产的汽车牌照识别系统及高速雷达测速系统在全国20余省(自治区)得到广泛应用,年销售额近亿元,并于2005年10月成功引入美国投资,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产品的香港、澳门及韩、日版本。为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开拓欧美等海外市场,需要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根据前文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并面向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普通职员及外聘专家分发调查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利用PLS结构方程模型估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模型结构方程各参数估计值及统计量,如表2所示。

衰2模型参数估计值及统计■

结果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管理能力、投入能力和研发能力(y3:zO.39,B:--0.59,陬却.72),营销能力与生产能力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良--0.20,3'4--0.12)。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应当通过加强创新管理、提高创新投入水平及提升研发能力等途径来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投入水平(1.:o.31)和技术研发能力(w--O.45),而创新投入则对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8。=0.62)。

依据式(4)计算可得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得分为87,显示该企业仍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类似地,利用相同公式可得该企业管理能力得分为73、投入能力得分为91、研发能力得分为82、营销能力得分为89、生产能力得分为95。可见该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与其投入能力、营销能力和生产能力并不完全配套。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余地。

上述结果表明。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若能够在保持现有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技术研发能力可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并最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及引进外部资金打下坚实基础。

4结论

本文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问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求解。实证研究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片面提高单个能力指标的水平并不一定能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相反,把握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因果关系。准确定位关键指标和影响因素。才是有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J.,11l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12.

[2】BURNST,STALKERGm圮managementofinnovation[M】.London:TavistockPubhcation.1961.

[3】SOLOWR.Technicalchangeandtheq赠陀弘teproductionfunction[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7,39(3):

312-320.

[4]张国良,陈宏民.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5]唐炜,蒋日富,鹿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研究综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195—200.

[6】孙尚拱,隐变量分析简介(1)[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1):52—56+13.

[7】JOHNCLoEHuN.LatentVariablemodels:AnIntroductiontoFactor,Path,andStructuralAnalysis[M].Mabwah: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NJ,1998。l一37.

[8】JAN-BERNDLOHMOELLER.LatentVariablesPathAnalysiswithPartialLeastSquares[M].Heidelberg:Physicaverl,1989.

(责任编辑:王尚勇)

万方数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作者:杨智勇, 覃锋

作者单位:杨智勇(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覃锋(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刊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2009,26(12)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2

2.BURNS T.STALKER G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1961

3.SOLOW R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don 1957(3)

4.张国良.陈宏民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5)

5.唐炜.蒋日富.鹿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5)

6.孙尚拱隐变量分析简介(一)[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1)

7.JOHN C LOEHLIN Latent Variable models:An Introduction to Factor,Path,and Structural Analysis 1998

8.JAN-BERND LOHMOELLER Latent Variables Path Analysis with Partial Least Squares 198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刘可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客观、科学、有效、定量的制定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及时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对于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中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采取适当的技术创新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

,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具体,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仅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外部社会和环境等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这导致在评价活动中,没有一套合理、统一、全面的评价标准。本文主旨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首先,对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联系,为下面的机理分析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打好理论基础。

其次,详细地阐述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影响机理。通过前面的理论准备,本文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确定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构建评价概念模型、筛选指标和确定权重等过程,在指标筛选与确定权重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最后,以清华紫光古汉集团等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查询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资料,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转换成评价矩阵,结合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6.5软件快速准确地得出了评价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状况,从而验证了本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证中采用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

2.期刊论文孟宪文.丁晋中.李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性评价-生产力研究2009(8)

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关系及其协同关系构成的协同效应,集中讨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性涉及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协同评价的评价方法.

3.学位论文杨斌国有纺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对策2006

本文选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结合典型国有大型纺织机械企业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首先界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对纺机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从“过程”的角度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结构,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次,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再次,运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法对典型的国有大中型纺织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的加权平均法进行验证,将两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提出培育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4.期刊论文金玉国.王鸿禄全国副省级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兼论济南、青岛两市技术创新能力落后

的原因-山东经济2004,20(6)

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在城市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将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的能力.对一个城市而言,技术创新能力是对城市知识、技术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对15个副省级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量化测算,最终评价结果,我省的两个副省级城市济南、青岛分别名列第12位和第10位.

5.学位论文李夕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以X电力技术公司为例200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及归宿,对其所拥有的用于技术创新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生命周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是伴随着整个企业生命周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最后消亡的过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演变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培育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演进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生命周期内成长轨迹的分析,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原则,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模型在X电力技术公司中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提出提升X电力技术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与实施建议。

6.期刊论文白俊红.江可申.李婧.林雷芳.BAI Jun-hong.JIANG Ke-shen.LI Jing.LIN Lei-fang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中国软科学2008(3)

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_用该模型探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7.学位论文裴洪志基于官产学创新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2009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提高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客观、科学、有效、定量的制定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及时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对于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中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采取适当的技术创新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具体,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仅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外部社会和环境等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这导致在评价活动中

,没有一套合理、统一、全面的评价标准。本文主旨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基于官产学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文章对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在官产学网络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联系,为下面的机理分析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打好理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影响机理。本文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确定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构建评价概念模型、筛选指标和确定权重等过程,在指标筛选与确定权重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企业A等15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查询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资料,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转换成评价矩阵,结合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6.5软件快速准确地得出了评价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状况,从而验证了本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证中采用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

本文只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了一些探讨,鉴于数据收集的条件所限,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尚需更多的实践来检验,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8.期刊论文李守伟技术创新能力的数据包络分析与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

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动力.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能判断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高低,而且能为制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参考.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为指标,以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目标,对江苏省沿江8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苏州、无锡和南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DEA有效的(最高),也即是专利申请与授权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了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提高;其它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镇江、泰州、常州、南京、扬州,在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给出了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建议.

9.期刊论文齐孝福.高国力.Qi Xiaofu.Gao Guoli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评价方法——兼对山东制造业行

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国科技论坛2006(5)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特征出发,基于可比较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设计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山东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评价,并简要给出了政策建议.

10.学位论文宫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2004

本研究从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根据被评企业技术创新数据资料的特征,参考科技评价工作积累的经验,并充分依靠科技和管理专家,选择基于多种不同理论及原理的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赋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并且首次将算术均数及连乘累积组合评价方法推广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择了较为适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和五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以及较为适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的方法,为各企业、各地区、各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紧密联系实际,对1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对其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做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创新项目参与者的素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完善技术创新统计的合理化建议,为决策服务。

本研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首次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通过对不同组合评价方法与其组合的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具有较好一致性的评价结果,反映了组合评价具有合理性;第二,通过比较研究,为各企业、各地区、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筛选出适宜的评价方法(包括组合评价方法),也为其他种类的科技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第三,为技术创新的有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76693313.html,/Periodical_kjjbydc20091203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