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 分层评价——《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及推广

关注差异 分层评价——《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及推广
关注差异 分层评价——《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及推广

语文作业分层布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活动,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统得过死,只有统一作业,没有分层作业设计。事实上,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作业是高不可攀的,是“吃不了”的;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是“吃不饱”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饱吃了”。如何让分层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弘扬个性的园地呢?古人曾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学生特点,针对其个人能力分层布置作业,变“被动式做题”为“我要做题” 一;分层。 1.分层前: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在分层前必须做好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分层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缩小与他人的差距。 2:分层时:此时要坚持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制定方案,讲清意义,通过学生自我评估,自愿选择层次,再由老师进行合理性分析,可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做个别调整,以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二、布置 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选择B类应该是大多数学生。这类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 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学有所为。如A类的学生注重较多的是课外知识,因为这类学生学有余力,重复而不必要的作业,变得机械操作,让他们在完成了指定题的基础上,进行文章欣赏,资源收集等实践题,丰富他们的学识,为他们赢得充裕的学习时间,既是减负,也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B类学生,让他们选择性地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可自我尝试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只做认为适合的题目,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可有选择性地做,同时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C类的学生,通常基本能完成的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人,因此,对他们可指定一些题目,相对A、B类学生作业量要减轻,难度要降低,只要求做对,不要求做多,这样他们变得乐意接受老师的安排,学习变得主动。同时对于C类的学生,我通常安排一对一辅导,让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辅导,作业量设到最低的底线,根据情况,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边听老师评讲,边完成,这样总比他们反复订正或抄同学作业来应付老师好。三、评价与激励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三类学生的作业不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对优等生评价从严,对中下生评价放宽。对优等生的作业,采用分类竞争评价制。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质量,改变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给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对中等生的作业,在完成基本作业的情况下,超额或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做全对加2分,挑战不成功加0.5分给予鼓励。对中下生的作业,做对就可以给满分;超额或挑战B类学生的作业给予加分鼓励。作业做错了,暂时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有时,中下生订正后还不

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周国 (甘肃省会宁县大沟中学邮编:730790) 摘要:构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不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一节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关键,也是学生发展和进步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评价策略是值得每位科任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创建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前提,所有的评价应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正如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阳光,不管是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之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畅欲所言,发挥其聪明才智,同时,其他学生和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别人的尊重及存在感。 二、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 (一)评价语言要丰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评价主导者整堂课,它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催化剂。课堂语言使用的好,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抓质量,提成绩,而大大忽略了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科都有一个共性,即教师的评价怨言意识不强,甚至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的及时评价,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往往只是一句简单的语言,一语带过。比如用“很好”、“你真棒”、“正确”等之类的话,评价方式单一,主体多局限于表扬语,有针对性、激励性的语言很少。教师只重视结果评价,二对过程性的评价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为了丰富课堂评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多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运用诸多的、丰富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即时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师生双方都有其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即时性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管理和促进功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一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对话和交流中进行和完成的。只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即时性评价能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鼓励从而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即时性评价,往往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对我们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道德,自然现象,生活与劳动等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和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作为一种新生成的课程,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来与之相适应。即时性评价对激励学生进步、调节教学导向,起着很大作用。学生能从教师的即时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借助即时性评价,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说,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即时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把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作出迅速地改正和调整,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激活课堂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即时性评价都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四年级)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虽然在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去考虑,但实际授课时也不可能总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作业的布置却比较容易做到分层次。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持有一种“抢救”的态度,以满腔热情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对他们,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教师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我的分层作业设计 一、我会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必做题) 284—16—84 343+27+57 7200÷40÷9 12×24-12×14 1200÷25÷4 4×99+4 二、运来面粉和大米各40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每袋重35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必做题) 三、我会思考(选做题) 60000 ÷125 ÷5 ÷2 ÷8 222 × 999+333× 334 999+999× 999 9+99+999+999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横溪中心小学徐贤华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和实践意义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感愉悦并能便好地促进课堂学习,同时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新课程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关注结果评价,并以此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因而,我们开展对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形成并提高师生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使评价改革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以切实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是指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评价,包括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开展课堂有效性评价,就是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每个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建构和实践新型的课堂学习评价模式,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多向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的特点,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和激励功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是指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评价,包括对知识与技

小学英语课堂优秀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大岭山中心小学梁玉娥 摘要: 《新课标》指出: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由此产生相应的教育评价。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实效性、主体、形成性 一.问题: 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区: 问题(一):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在课堂评价上的不足最为明显的是因评价而评价,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对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理解不清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他们以为课堂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立,在课堂上设置了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作用。部分教师为鼓励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了过多的奖励,这也是对新课标所要求的评价的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和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过多和过分的夸奖往往会导致鼓励的贬值。 问题(二):忽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 精彩激烈的小学五年级英语优质课比赛完满落幕了,脑海里依然有选手们精彩的一幕一幕和闪光点。但也有大家值得讨论和深思的地方。如课堂评价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方面就是许多选手们忽略的。这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是教师的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永远是被评价的身份,这就违反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了。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教师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问题(三):忽略了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运用。 评价即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我们理解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孩子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教师英语课程评价局限于课堂评价形式和终结性评价上,忽略了针对这节课和课后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若我们的评价能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喜好,一定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评价真真正正地发挥其激励和促进的功能。 措施(一):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评价实效性。 1. 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性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状态,体验进步

浅谈如何分层布置语文作业

浅谈如何分层布置语文作业 景县任重完全小学王丽丽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作业分层比较科学以及生物作业怎样布置才能使学生饿的吃饱,饱的吃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发挥作业的真正目的——巩固基础、强化技能、发展思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新的作业关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 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千篇一律,所有学生的作业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课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的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去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于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语言潜能和智商的差异,学习风格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及情感态度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作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要求。国家教委规定的小学生作业量: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六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 以下谈谈我在分层布置作业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树立新的作业观 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头脑中充满着“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开拓视野、自由自主、驰骋思维的广阔空间,并享有足够的时间.布置并组织指导学生完成适当的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后作业过程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每一次作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作者:先兰 摘要: 评价指的是评定价值,是价值的判断,是对客体满足主题需要程度的判断。我们生活中经常在对人、事、物做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评价。同样教育也要评价,而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三种重要的评价类型;在学前教育评价中也是缺一不可。学前教育评价是在系统的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现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前教育评价在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因为这种意义的存在,所以我们学前教育者要明确的认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且加以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评价幼儿发展评定价值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正文: 通过在幼儿园两周的见习,使我对教育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教育评价的分支即学前教育评价和重要性更是受益匪浅。 据见习浅谈我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者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级鉴定。在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中,这种形成性评价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如健康、社会、科学里幼儿对事物错误认识;语言、艺术里发展的不全面等。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及时对其矫正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同时对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也可以

完善。我见习时就感受到了,一次老师在教孩子们认识蔬菜,有许多孩子虽然知道了许多蔬菜的名字,但是往往会张冠李戴。有的把辣椒说成了南瓜,把马铃薯说成白菜等等。其实这个就是他们对蔬菜的认知过程中没有形成很好的认识。教师带他们去了菜市场进行的摸一摸,看一看,及时的纠正,使他们对蔬菜认识提高了。形成性评价对幼儿教育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可以及时的得到关于学生学习进展方面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能够指导方针更加明确,指出错误位置。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的它与分等级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资源分配的决策等相联系。终结性评价更多地与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等联系在一起。在幼儿园中,终结性评价也应用十分的广泛。学前教育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大到对一个幼儿园进行阶段性的等级性评价,小到对一个幼儿在某一段时期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如在我见习的两周里,我就见到了老师对幼儿的艺术(美术)进行了评价。那老师是安排了一个星期教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绘画指导学习,一周后进行终结性的评价,把优秀的都在表扬栏中刊出来了。再如我们见习即将完成,我们也要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做出一个评价,这个评价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即终结评价。又如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是儿童欢快的节日,教师对幼儿组织活动学习(唱歌、跳舞等),在六一节进行表演,往往家长作为观众者,无意识的就会谈到某某跳的很好,某某不好等,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幼儿在这个时间段做出的终结评价。终结性评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育评价中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学前教育评价也如此!但是过度的重视终结性评价也会导致负面的后果。亦如拿幼儿园分等级为例,最后等级定的高的幼儿园,可能积极的对待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但是以分等级低的,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未起改进功能,在检查时也是应付评价。所以它是双面的,我们应该用合理的评价类型来评价,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的心灵是洁白的一张纸,教育者不应该添加斑点。

我的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我的分层作业设计 我根据英语摸底考试的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学生,C层学生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 B层学生。以A层学生的作业为基准,适当减少中等生难度大的题,用难度中等的题目补足其作业量,大量减少学困生的难度大的题,用容易的非常基础的题目补足其作业量。无论哪一层学生,基础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并尽量做到各层学生的作业总量相当。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主;二类题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超前学习。而同样一道题,可以在要求上进行分层要求。比如布置英语问答题和讨论题,对于C层学生只要求其正确、完整回答: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就行了;对于B层学生要鼓励其向拓展性方面延伸;对于A层学生还需要要求其超越课文,联系实际,进行全面拓展和发散性思维。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以前我布置作业总是说:“翻到第几页,今天我们做第几题到第几题”,不管学生学习程度如何都是千篇一律的作业,这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利于教育和培养学生。现在我布置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分层作业后,每次我都要做记录,对学生做作业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切实帮助他们进步。A层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B层学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C层学生则确保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英语水平上有所提高。 英语教学不外乎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能力的运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传统的英语家庭作业一直是读、抄、默、背。A层学生觉得是小菜一碟,没有挑战,C层学生就是背不出来。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对每一层的学生都有最低限度的要求。例如,在学完课文、对话后,要求 A 层学生全篇背诵,B层学生能先模仿,然后背诵短篇,长篇按老师指定的重要段落背诵。让C层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只要求背诵重要词组和句子,课文部分流利朗读即可。鼓励有条件的A层学生听唱英语歌曲,观看英语电影等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鼓励A层的学生将课文中的对话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改编为文章,B层学生要求默写课文,C层学生要求填空。A、B层学生能够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C层学生也能读懂文章的基本意思,提高了信心,希望更进一步的学习。如果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适合A、B层的学生完成。C层学生做文章的细节题,或者是true or false类型的题目。 在具体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是要求所有学生掌握的。但是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我会因人而异。给 A 层学生布置比较难的、高于课本的文章,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或让他们写周记使其写作内容具有真实意义;给 B层学生布置一篇和已学课文内容或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作文,允许他们模仿和套用课文里的一些句子,鼓励他们去模仿和套用,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 C 层的学生翻译任务,但这个翻译任务肯定与课文内容、主题、句式、词组等是一样的或相近的。每次“翻译性”的写作任务都很好完成的话,这样的积累也是相当可观的。 比如在6年级上学期教“Family and friends”这一课,对C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回答:“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Do you like your family? Why? ”,要求他们能正确、完整地回答即可。B层学生写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庭。让A层的学生以多人的形式脱稿表演一段有情景的短剧来介绍自己的家庭。 同样一篇阅读,我让C层做True or False,让B层的学生简单回答问题,而让A层的学生做完型填空。例如在6年级下学期Unit4 Staying healthy这一课后,我布置了一篇简短的阅读。 Four ways to staying healthy 1.eat breakfast Breakfa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day. Children who eat breakfast do better in school 2.join in sports in school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者:朱爱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教学现状背景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不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得不到正确评价,而且还不时产生误评,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生源背景 近年来,我乡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乡。目前,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人数已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而绝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来都自于山区,另一部分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村孩子,这些学生诚实而又朴实,但基础等问题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特别是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困难。这在客观上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正确的策略,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行正确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策略,推进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重点,在数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通过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2、研究的内容 《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反思与提高,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要借鉴相关研究理论为铺垫,联系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拓思维,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方法,从而在研究、实践、再研究、提炼中充分运用各种可操作的相对科学的手段,改变我们的陈旧的评价体系。在前期对课堂评价范畴课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并联系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汇总报告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确定我们研究的内容为以下两大方面: (1).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模式。 (2).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的评价模式。 ①课堂上针对能力较强孩子的一般评价方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四年级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一、本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3、掌握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4、能用习得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初步进行迁移阅读。 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拼一拼,写一写。 náng yíng gōng qín ()()夜读 ( ) 敬()劳 bó pín féng zú ( )学()穷相()兵() 2、比一比,再组词。 博()贫()卒()焉() 傅()贪()率()嫣()

3、根据课文内容,用加字成词的方法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 ) (2)家贫.不常得油。( )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4、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胤,。家贫,夏月则以照书,。 B类提升性选做题:(3选2)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囊萤夜读》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铁杵成针》中老媪的行为,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类拓展性挑战题:(2选1) 1、阅读一则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小古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理论探究汇总

2011年第 5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一、引言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评价受到极大的关 注。多年来, 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根据《英语课程 标准》 [1] 提出的评价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实验和尝试, 出版相关著作 (徐恒汉, 2001;徐勇, 2001;沈玉顺 2002, 2006; 金娣, 王刚, 2002; 董奇, 2003; 张向葵, 吴 晓义, 2004 , 撰写相关的论文 (唐雄英, 2006; 张生, 2008等。国际上也有许多学者发表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 , 如 Rea -Dickins (2001 、 Taras (2005 、 Black &Wiliam (1998 、 Sadler (1989 等。根据国内的一些评价论述和现实的一些做法, 发现人们对评价的认识相差甚远, 尤其是对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看法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认为平时考试、测验等是形成性评价, 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 二是把两者对立起来, 重形成 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三是把简单的反馈 (feed -back , 如 Good , Well-done 等, 当作是形成性评价, 忽视评价的过程性。因此, 重新审视评价理论, 让更多的人深入理解评价的涵义、内容与方法, 了解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 从而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二、评价的涵义 英语界一般使用

“ Assessment ” 来指对学生学习的评判或评价。早在 1967年斯克里文(Scriven 就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 评价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目标, 用可比较或可量化的尺度进行合理的评判。他在文章中说到, 评价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与评价咖啡机、 建筑方案或课程方案一样 [2] , 因此, 评价是日常生活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斯克里文当时进行的是一项课程评估, 但他讨论的评价原则对所有评价都有关联 性。 斯克里文提出的“ 评价是一个单一过程” 的说法产生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说法容易产生歧义, 给人一种“ 终了、结束” 的感觉。事实 上, 英语的 summative 本身就有概括、总结的含义, 指执行前和执行中的经过改善的绩效。总结性评价有 不同的作用, 但这些作用不会影响评价的过程。既然评价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即对学习确定的标准或目标做出评判, 那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一个相同 的过程 [3]468。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过程, 总结性评价强调的是结点或起点。此外, 评价要显示其形成性的 过程, 就必须通过 “ 反馈” (Feedback , 说明评价内容与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说明如何达到目标的

教学评价策略的几点看法

教学评价策略的几点看法 【陈家十二叔】 课堂教学评价是动态的,它要根据每一时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标准,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应该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导航器、助推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自觉改革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文化等,都是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文仅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

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章节知识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一些教师忽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倾向。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要做到既实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反对单纯地强调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不追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片面做法。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否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不搞生硬的思想教育,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材是一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各种

小组评价与策略研究方案

初中生物小组评价与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和“ 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生物学习方式,受到许多生物教师的青睐。然而由于小组合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如果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一种有形式而无实质的方式。通过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出:如何搞好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核心。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尝试,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技能和行为习惯,并促进学生勇于探索、大胆管理、各负其责的精神,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使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生物组提出《初中生物小组评价与策略研究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初中生物小组评价与策略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小组评价的策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缩小两极分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大的收获,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实质上是比

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意义: 1、通过小组评价培养学生互帮互学,体现团结合作精神,对他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心。 2、学生相互间合作友爱,取长补短,缩小两极分化,提高自己。 3、学生通过小组评价借力提高自己,促使学生通过自主评价、教师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并成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管理、学会学习。 4、通过合作式评价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 四、小组评价有效策略的研究内容 笔者通过半年来对小组评价活动的具体指导,总结出以 下四个指导策略: 第一指导策略:指导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促进组员发展相互依靠关系。合作学习小组组员的相互依靠关系是小组评价机 制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在进行小组评价机制设计时,教师要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通过指导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使不同的成员拥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课程标准的一个支撑理论(即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真正让作业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并且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刀切”这一传统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这也导致了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下面谈谈我对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丰富作业类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之语文素养?即: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作业做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更应该着眼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练习,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从以下几类着手: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和摘录“好词、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问号、资料袋”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预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把握课时目标,布置作业紧紧围绕目标。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 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 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 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在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布置学生提前观察家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体会浓浓的亲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抓住生活细节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 1)推荐书目,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的家庭教育一对一因材施教的特长。 3)写心里话读给家长听,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了解学生“消化能力” 1、了解学生知识基础。 同一个班集体内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由于受字、词掌握漏洞,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接受新知识较为困难,如果布置作业时一把尺子衡量,无异于揠苗助长。根据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分为四类。基础C层:没有掌握学过的生字词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新知识较为困难。基础B层:学过的生字词语掌握情况良好,句子的理解能力及语文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基础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评价是对某一事物依据某些标准而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好是坏,是达标还是没有达标。 过程性评价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是一直动态评价,可以说是流线型的,针对某个点都做出评价,而所以点都汇成一条线而构成整体的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这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而且在实施评价时,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可以共同参加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的问题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分析、判断和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