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外作业评价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但由于当前历史作业设计和反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课外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并未得到体现。

一、历史课外作业设计和反馈中的问题

历史学科的课外作业,功能上看可分为巩固型与拓展型两种,形式有书面练习和课外活动,其评价过程涉及到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几个环节。

案例1:无字碑上该"写点什么"的"标准答案"[1]

"一方无字碑,似在诉说武则天当年的功过得失。而今面对无字碑,你该在上面写点什么呢?"有学生以"感业寺中,忍辱负重"、"既任贤才,亦用酷吏"及"呈巾帼之雄,兴女权之风"等语句作为答案。当时,看到这个答案后,我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并把历史主观题的答题原则告知学生:尽量用课本上的话,尽量用直白的语言,按点答题。作为教师,我以为自己"尽责"了,可是,在学生点头的同时,那满含失望的眼神至今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这是一位初中老师评价学生的作业,展示了在作业评价探索中的迷惘和问题。

题目兼有巩固和拓展知识的功能,设计较为灵巧。"一方无字碑,似在诉说武则天当年的功过得失"的引导语指明了作业的内容,"该在上面写点什么"的提问规定了

作业的要求。要做好这道题,需要在回顾和分析武则天统治措施及其效果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人物评价的方法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概括和推测。这样的作业,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好处。

有关"武则天的功过得失",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学生的答案也是这样展开的,如:"既任贤才,亦用酷吏"是从用人角度对其历史功过的评价,"呈巾帼之雄,兴女权之风"是对其社会改革措施的看法。但这样的答案却被判为"不标准",反映了历史作业创新中的旧痕迹依然明显。这位老师在此后的反思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学生的答案'错'了吗?我的答案'标准'吗?我的'标准'答案和当年的八股文有何区别?"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作业评价确实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作业设计来看,内容大多围绕教材的知识点展开,形式单一、活动性作业少;从作业布置来看,脱离学习实际、忽视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等特点较为明显。作业批改和反馈的问题则更多,一是答案的制订不考虑内容和形式,即使是开放性题目也要有统一答案;二是作业的解释只有分数,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三是作业批改只有对错的标记、作业的信息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样的作业评价,会使学生有挫败感。

二、应对课外作业评价问题的策略

历史课应该拥有怎样的课外作业?好的作业标准是什么?怎样给学生反馈作业中的问题?如何利用作业评价改进教学?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其一,历史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运用问题。与课堂教学一样,课外作业也要关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已有一定的规范。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世界现代史》板块的课程内容就提出了多种"教学活动建议",教师可据此布置相关的作业。

一是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的作业,如针对"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老师可布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二是观赏历史电影的作业,可要求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基础上写出"观后感"和"影评";三是运用历史地图的作业,如通过观察和制作地图,了解国家疆域和地名等地图现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学习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和技能;四是历史调查的作业,如"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五是讨论和辩论的作业,撰写辩论词,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历史课的记忆性习题做得太多而历史书读得太少,造成了学生历史见识短、视野狭窄、历史底蕴不足的问题,建立在读书基础上的知识运用作业有利于弥补其缺陷。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美国高中4年(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大多开设有两年美国史的必修课程,其中,每个单元都有相当数量的课外作业,其形式以历史写作为主,主要有读书报告、电影观后感、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思作文、历史课堂演讲报告和调查研究等。作业在课程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一次作业"就占整门课成绩的20%"[2]。作业的设计与学习主题紧密结合,作业的布置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案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的"作业要求"[3]

巩昂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伊顿派瑞(EdenPrairie)高中,这是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一所公立学校。他在回忆十年级一战内容的作业经历时说道,历史老师先提供自己选编的材料,接着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回答问题,并从以下方面规定了作业的要求:

对下列的六篇文章,你有什么反应和反思?(1)美国的诗人波依思(DuBois)写的一首诗

(2)一个关于战争期间限制基本权利的演讲;

(3)法庭关于限制自由言论的决定;(4)美国威尔逊总统为了说服美国国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演讲;(5)苏联国家元首列宁关于反对战争的演讲;(6)关于很少讲到的阿米尼亚大屠杀的一篇文章;

读完其他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章,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美国应该不应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哪篇文章把你说服了或者对你的选择有最大的影响?(2)要是你参与了1919年巴黎的战后会议,你会不会对凡尔赛条约投赞成票?为什么?哪一篇文章说服了你这样做?或者哪一篇文章对你的选择有最大的影响?

读完老师布置的两篇现代文章("9·11"以后写的),回答下列的问题:

(1)在战争期间,反对政府政策的人算是叛徒吗?为什么?(2)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国人与反政府法案(AlienandSeditionActs)和当今爱国法案(PatriotActs)。

老师从材料出发布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第一种要求学生根据当时人们所记载或评论的材料发表看法,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过去。这些材料有的与战争限制民主的内容有关,有的与国家领导人对战争态度有关,有的与战争的危害性有关。老师要求学生看了材料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及时记录对这些事件的"反应"。第二种要求学生运用选读的材料对相关的重大事件做出判断,由此看出学生面临重大的选择时的反应,由此感受和体验历史。如,你怎么认识美国参战的问题、你如何对待凡尔赛和约的问题。这些作业比较关注学生读了哪些书、有怎样的反应,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一篇文章说服了你这样做""哪一篇文章对你的选择有最大的影响"。第三种要求学生在阅读当代人文章的基础上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视野、吸取历史的教训。

其二,通过作业评语促进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反馈教学情况的重要窗口。在作业批改中,有针对性地写上几句评语,不仅可以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指导意见,还能起到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案例3:历史作业的"眉批"[4]

眉批又称旁批。旧时作文竖着写,教师将批语写在作文上方空白处,相当于面部眉毛的位置,故称眉批;现在作文横着写,教师将批语写在作文右侧的空白处,故称旁批。这里所说的"眉批"专指作业的评语,批语之地可以在作业空白的上、下方也可以在旁边。

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可以多多运用表扬式眉批。如学生答题准确、规范、周密,可批上"很好"、"妙"、"高手"、"思路开阔,方法妥帖,具有综合解题能力"、"你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等等,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基础较差或比较懒的学生,运用这种眉批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有些学生对一些综合性难题一向空着不做,如果写了几行也应该充分肯定:"不错,有明显进步。"或写上:"你要是认真做,并不比别人逊色。"

与课堂理答受时间和节奏的限制相比,书面作业的批改在教学信息的交流上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对学生的反馈也更具针对性。同时,由于教师的口头反馈有时会使学生觉得尴尬,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喜欢与教师书面交流。教学实验研究[5]显示,评语式反馈是有效书面作业的评价方式。如果将作业的效应值定为1的话,布置了作业但没有批改的效应值只有0.28,给出分数时效应值增加到0.78,给出分数还做出书面评语的效应值就会达到0.83。

有效的评语不等于表扬,要明确说明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够提出改进建议。上例中写眉批一文的教师在仔细阅读学生作业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评语。其中,每种评语都对学生作

业的优缺点给出了准确的判断。他还总结了这样几个经验:眉批的"点"不能太多,应抓住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批语要从正面点拨,忌简单粗暴、讽刺苦;眉批要有启发性,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与教学实验的成果十分吻合,对作业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三,开发评价工具,预先告知作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某位教师在教学"隋朝的统治"后,布置了这样一份课后作业:杭州市近期准备举行一场关于大运河文化的研讨会,请你为这次研讨会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接着,这位老师不仅提出了与设计主题、撰写说明文字有关的具体要求,还设计了一份关于《大运河研讨会》宣传海报的评价量规[6]。这份量规,有"态度"、"主题"、"艺术性"和"说明文字"四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下列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和相应的赋分。如"主题"维度有两项要求,一是"积极、健康",二是"能体现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精神价值",赋分值均为10分。评价者根据这两条标准,对照相关作品质量给予0至10分间不同的分数,并以最后的合计均分作为其成绩。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不仅完善了学业评价的方法,还补充了评价的目标、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等内容。课程标准的修订为课外作业评价的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作业设计和批改方式的转型则是当前历史作业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20秋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在线作业二-0007参考资料

20秋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在线作业二-0007-参考资料 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 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 第1题(判断题)“电脑多媒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教学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媒体进行教学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2题(判断题)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中学历史教学规律.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3题(判断题)讲解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考核。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4题(判断题)组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三要素”主要是:人物、地点和事件。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5题(判断题)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6题(判断题)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导,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7题(判断题)我国古代,最早的教学模式就是“口耳相传”的直接教学模式。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8题(判断题)讲授新知识前的复习是单元复习的主要形式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9题(判断题)中学历史教学的评估是针对教师的评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10题(判断题)欧美资产阶级教育家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影响较大的是德国的J.F赫尔巴特和美国的J.杜威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逻辑性直观教具包括再造性历史地图、图解、图示、讽刺画、漫画,历史年表,统计数据表等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纲要图示是一种由字母,字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教学辅助工具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一般来讲,学习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讲读法是师生双方诵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5题(判断题)一节课的时间内要完成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课称为“综合课”。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6题(判断题)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包括年代记忆方方法、空间记忆方法等.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7题(判断题)制定教学目标可以不用满足整体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18题(判断题)中学历史教师的进修是教师终生学习的一种形式,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的补充更新和完善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9题(判断题)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20题(判断题)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教师讲授的凭借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A、错误 B、正确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 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 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 什么问题。 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 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 和教师的感受等等。 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 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 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 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

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 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 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 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地?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哪些思想观念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①活动主题:调查道教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②活动目标:学会调查和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活动动准备:笔纸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

用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我看拿破仑》一课的教学叙事 评价内容: 我上了一节《我看拿破仑》,尝试了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属于初三历史《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一课中第五子目的内容。 评价目标: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是一节主题活动,特点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一次辩论会,既能让学生了解1799 — 1815 年的法国历史,尤其是这次席卷欧洲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革命,又能使学生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的认识。 评价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法的教学方式。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部分学生对拿破仑比较感兴趣,爱好军事的学生兴趣更浓。因此,我想,对这个历史人物,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应该比较强烈,通过评价培养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用书面语言、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的表达能力,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能力 第一部分问卷调查 问卷: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你还想了解什么? 建议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上网查找拿破仑的相关资料,了解拿破仑的基本情况后,再完成调查问卷,建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探讨的价值。在引导下,同学开始翻书阅读有关内容, 填写调查问卷情况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1.列举有关拿破仑的一件事。() 2. 看有关拿破仑的影视资料。() 3. 读有关拿破仑的书籍。() 4. 浏览专门介绍拿破仑的网站。() 5. 知道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

你还想了解什么?6. 至少提出一个有关拿破仑的问题。() 7. 所提的问题表述清楚,没有错别字。() 8. 所提的问题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 9. 提出的问题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深入思考。() 备注:根据情况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本评价表中共有9 项评价内容,每 项1 分,共计9 分。评价结果:8-9 分为优秀,6-7 分为良好,4-5 分为合格。 我拿着新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自己所提问题。问卷发下去后,发现学生对新增加的评价量规很关注,每个人都在逐字逐句地阅读,有的学生很兴奋,一边读着评价量规,一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有的说自己知道滑铁卢战役,有的说看过电影《奥斯特里茨战役》,有的说自己知道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从学生调查问卷看,评价表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增强,而且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一番思考的,比较有深度。 把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类,并按提问人次统计问题所占的比例。从分析结果看,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主要来自教科书,14% 的学生课前读过拿破仑的相关资料,92% 的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较支离破碎,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关于拿破仑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2.6% );二是拿破仑政权(23.7%) ;三是拿破仑战争(38.2%) ;四是拿破仑的轶闻趣事(18.4%) ;五是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14.5% );六是其它( 2.6% )。学生们所提问题主要集中在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政权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只要课堂教学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围绕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上这节课了。课前,我让历史课代表把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印发给每个学生,以便让同学们既了解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了解全班提出的问题。上课一开始,课代表概述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丰富的资料,主动探究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的思维一直非常活跃,出现了兴趣盎然的学习探究氛围。 从学生填写的学习活动过程记录卡看,87% 的学生能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并对他的历史作用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认识;80% 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还有20% 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及时向他们提供了相关网站和书籍,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探究。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如释重负。 第二部分一些思考 1 、评价是指挥棒,是学生努力的方向。

中学作业评价标准

中学作业评价标准 为加强作业管理,完善作业评价,提高作业效能,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内容 1.作业数量。作业次数是否符合规定,每次作业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或选择性作业。 2.作业质量。作业内容是否典型,题型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当;能否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布置开放性、探究性或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3.作业批阅。 批阅次数是否符合规定,批阅量是否符合要求;批阅过程是否认真细致,有没有面批;批阅符号是否规范,有没有恰当的批语。 4.批阅记录。记录次数是否符合规定;记录内容是否全面,有没有错例记录或错因分析;有没有矫正措施或矫正训练设计。 5.作业矫正。作业能否及时讲评;学生能否及时矫正错题,并建立错题集;教师能否及时批阅矫正作业。 二、等级标准 1.作业量(15 分) 作业次数符合学校规定,每次作业量符合规范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每次能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灵活布置分层作业,评定等级为“优秀”。作业次数符合学校规定,每次作业量符合规范要求,部分能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灵活布置分层作业,评定等级为“良好”。作业次数符合学校规定,每次作业量符合规范要求,评定等级为“及格”。作业次数少于学校规定,或部分作业量过少(或

过多),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2.作业质量(30) 作业内容典型,符合教学重难点或高频考点;题型合理,主客观比例适宜;难度适当,符合课程标准或考纲要求;绝大多数作业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或实践性;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没有抄袭作业现象,评定等级为“优秀”。作业内容典型,符合教学重难点或高频考点;题型合理,主客观比例适宜;难度适当,符合课程标准或考纲要求;部分作业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或实践性;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没有抄袭作业现象,评定等级为“良好”。 作业内容典型,符合教学重难点或高频考点;题型合理,主客观比例适宜;难度适当,符合课程标准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作业内容欠典型,或题型欠合理,或难度欠适当,或利用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或有学生抄袭作业现象,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3.作业批阅(30 分) 批阅次数符合规定,每次作业能按时完成批阅;批阅量符合要求,能按要求组织学生面批;批阅过程认真细致,能及时标出学生的错题或错处;批阅符号规范,有批阅等级,部分有激励性批语,评定等级为“优秀”。批阅次数符合规定,每次作业能按时完成批阅;批阅量符合要求,能按要求组织学生面批;批阅过程认真细致,能及时标出学生的错题或错处;批阅符号规范,有批阅等级;但缺少激励性批语,评定等级为“良好”。 批阅次数符合规定,每次作业能按时完成批阅;批阅量符合要求;批阅过程认真细致,能及时标出学生的错题或错处;批阅符号规范,有批阅等级;但不能按要求组织学生面批,评定等级为“合格”。批阅数量不符合要求,有错批、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摘要]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关键词] 毛泽东;孙中山;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a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1)09-0014-007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6卷。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1](p667)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性质所作的科学判断。但是,在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时,一部分党外民主人士对共产党人讲“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觉得不妥,在感情上有些过不去。为此,毛泽东在宪法草案通过后发表了这个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 《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发表在1956年11月12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7卷。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对孙中山始终怀有崇高的敬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多次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 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一生酷爱历史,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诸多评说。《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和《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两篇重要的代表性著作。 一、人类历史上几次性质不同的大革命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总趋势。为了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到了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不同性质的大的革命。 1.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毛泽东指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的革命,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

历史教学期刊汇总

1.《历史教学》 半月刊,每半个月发行一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注重史学研究(高校版),另一个是注重教学研究(中学版)。在每期期刊封面的左上角会注明。一般的规律是上半月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文章多来源自中学老师;下半月针对史学研究,文章多来源自大学老师。 高校版(注重史学研究)为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服务,刊发具有原创性的专题学术论文,以及反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文章。专题研究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史学理论、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党史研究等。教学研究主要栏目有:高校教材研究、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教学研究、教育改革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等。其他还有读史札记、考证、学术动态、史学评论等。面向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及社科类科研机构。 中学版(注重教学研究)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教法探讨、讲经说法、听课随笔、资源共享、案例分析、备课笔记、关注高考、质疑教材、进修资料、新书评价等。在注重中等历史教育研究的同时,密切配合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历史杂志,该期刊主要反映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最新动态。 本刊目前共设有8个栏目: 学术茶座:约请专家解答中学老师提出的疑问,或就某一问题展开讲座。 高中新课程探索:及时反映高中课程改革的动向,探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研究: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教材分析: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与整理。 高考研究与试题集锦:高考动向及复习指导。 初中园地: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与教材分析。

历史百花园:对教材历史知识的引申和扩充。 图说历史:对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历史图片、漫画等所作的探讨和说明,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手工制作。 3.《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直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是江苏省唯一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杂志。本刊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多年来办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栏目主要有:新课程研究、高考研究、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学参考、课程实验等。 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历史教育教学类期刊。 期刊的主要板块有以下几个: 环境与课程板块:本板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中学来说,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历史知识才是好的有价值的课程知识,究竟怎样实施课程才能把历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内容包括: (1)专家视点:反映专家(名师)对历史教育的独特认识和建树,可以是专家(名师)自己的笔谈,也可以是访谈录等其他形式。 (2)课程论·教学论:对历史课程和教学进行价值观和方法论思考。 (3)公民守望:本栏目的宗旨正是要在信念层面对人性和人文进行历史考察,探讨古今中外人类共守的、必须守住的、不能动摇的信念,反思历史上的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又是怎么做的。 (4)思想之旅:刊登对中学历史教育改革颇具思想启迪意义的佳作。 (5)焦点观察:用调查报告、座谈会纪要等多种形式,聚焦历史教育的重大热点问题。 (6)他山之石:介绍外国先进的历史教育理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事例。

初中考核评价标准

2013年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工作任务与考核标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 1、 指导教师工作任务与评价标准 (一)指导教师工作任务 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协助省专家团队,组织好本区域学员的协同研修,做好助学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节点见下表:

(二)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标准 1.合格指导教师考核标准 (1)全程参与课程学习; (2)对自己负责的学员三份案例作业做到全浏览、无遗漏。 (3)对所负责的学员三份案例作业的点评达50%以上并且不少于30人(上交作业少于30份的全部点评); (4)在问答区回应学员的提问答问不少于10次; (5)全程参与在线研讨,至少各发表1条自己的观点; (6)参与学习园地学习与话题研讨,归纳总结学员在学习园地学习研讨情况; (7)配合省专家团队做好助学的其它工作。 2.合格指导教师评价办法 由平台反馈达到上述标准要求的指导老师名单,各县(市、区)教育局项目办结合指导老师做好指导组其它工作情况以及学员反映,确定合格指导教师名单。来自教学一线的指导教师考核合格,按合格学员同样标准记A类学分和校本学分。研修结束后,省项目办按合格指导教师标准下拨各市指导教师工作补贴。研修期间无故脱岗,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视为不合格。 二、研修组长与研修组考核评价标准 (一)研修组长工作任务 负责组织本校本学科的课程研修活动,配合指导教师和校级管理员完成培训相关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节点见下表:

(二)研修组长评价标准 1.合格研修组长评价标准 (1)本组学员作业阅读点评率达到100%; (2)组织研修组参与每期学习园地的话题讨论,并带头发表意见; (3)研修期间各类发帖数不少于100个; (4)组织好全组教师参加在线研讨和线下各项活动; (5)带头参加研修学习,完成合格学员除模块作业之外的其它项学习指标。 2.优秀研修组长评价标准 本组被评为先进研修组 3.优秀研修组评价标准 (1) 全组学员各模块上线学习率达100%,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2) 全组学员研修合格率达100% (3) 组长对全组学员作业的批改率达100% (4) 本组点评修改的共建共享作业获得县(市、区)推荐 三、 学员学习要求与考核评价标准 (一)学员学习要求与考核评价标准 学员个人的考核评价包括对于课程内容学习及学习活动参与情况的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考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考试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汇总【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一、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思想性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基础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3.人文性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综合性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中学历史课程的理念★★★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长期以来广大历史教师不段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历史教学的实践的特点,从新学期学生思想实际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突出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本文探索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做法,强调在教学中,以史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榜样鼓舞人,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使之落在实处。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教育教学主旋律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培养和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在青少年,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长大了为国尽责,是十分重要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人心中,不是充满着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不是怀有对祖国最无私最质朴的情感,即使他有睿智的头脑,健康的肌体,又怎能为国家兴亡燃烧起一份质朴的激情?又怎能保证自己的民族不再落后,倍受欺辱?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科教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于历史教学之中是每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如何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因素,使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好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 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史育人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始终轰鸣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历史教学中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在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 首先,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史向学生展现了一幅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画卷。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有着远在一百七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所留下的遗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代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一.国外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诸种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状况 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课程和其他教育方面的决定,都是在州、学区和学校等层面作出的,从而导致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89年,美国50个州的州长联合发出呼吁,要求联邦政府出面,制定全国性的教育目标,在中小教育的重要科目中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由此各重要学科都制定了全国教学标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是在1994年颁布的。 《标准》一颁布,人们便展开了有关《标准》的全国性辩论,并因此而促进了美国社会对历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1997年,要求尽快实施全国性的教学标准的呼声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为强烈,连《纽约时报》也疾呼:改革美国教育的出路在于建立全国性的教学标准。与此同时,各州纷纷开始制定新的或改进原有的历史教学标准。1997年以后,除艾奥瓦州外,所有州都已开始制定和实施州的教学标准。虽然各州制定的历史教学标准不尽一致,但大多以《全国历史教学标准》为蓝本或请全国知名的历名学家作顾问。威斯康星州制定的标准,其历史分期即照搬了《全国美国史教学标准》。在《全国历史教学标准》的修订版即将发行前,原版的定购量突然大增。据NCHS的统计,定购原版的人主要是中小学的历史教师,他们显然认为原版对他们的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认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因为在历史教学的评估中采取了“加强推行高标准的统一考试”。尽管这种统一考试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引发了一些作弊现象等,但美国政府依然重视这种高标准统一考试的作用,认为不能因为学校质量低下就降低考试标准,而是要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以使每一个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用低标准来要求处境不利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政府和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所有的学生达到高标准,因此统一考试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评估与标准开发中心主任Srijati Ananda 分析了这种统一考试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她认为: 统一考试的长处在于:(1)能向学生、教师和学校澄清和确立富有挑战性的成绩期望。(2)能突出富人区与穷人区之间,以及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成绩差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第一课: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 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 二、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 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 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

2、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 3、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4、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 第二课: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教材与教科书 1、教材: 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2、教材的种类: A.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联系册、学生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资料、当代历史著述及读物、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文学作品。 B.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 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 3、历史教科书 即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和编写原则 1、审定制度; 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

2、编写原则: (1)科学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精选性原则(6)可读性原则(7)适用性原则 三、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1、历史教科书的功能 (1)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 (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 (5)主体自学的功能(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 (7)复习巩固的功能 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1)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 (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4)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 (5)处理好教科书中的大字与小字、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文字与图片、课文与补充资料、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等各项关系问题。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拥有现代技术文 与科学的人才,也要求拥有强壮的体格、良好的性格、较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身心迅速发展的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竞争异常激烈,时代变化给高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他们不能够被正确的指导,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进行高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主题。高中那个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并且能满足现状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概念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高中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主要依据,有意识地、主动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以及当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来探索教学内容中的精神有效资源。并和历史教学有效结合,教给学生历史的识记和知识的运用方法,发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高中生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有效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段培养的必要性 (一)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是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历史教学方面,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学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一是让中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历史教学中渗透枪杆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而且是现代课程开展的必然要求,教学策略的提高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一)历史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问题的存在,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在他们的身

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是传统的. 评价方式。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个人作品档案通常收集经过学生选择的历史作品,也可以收集和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件作品最好有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应该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师生在建立此类档案时应确定起止时间,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为单位收集历史作品。档案可以保留在相应的文件夹或档案袋内,也可以保留在学生作业本里。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师生通过协商来确定档案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是一种可以广泛推行的评价方法 2.观察法。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察法有自然观察、选择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几种。观察记录也有各种方法,如设计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观察的项目可以预先设计在表格里,也可以随时择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例如:对学生在抗美援朝专题讨论会上的各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对抗美援朝的态度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依据。 3.活动法。 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

学生作业评价制度

学生作业评价制度 西泽初级中学 为落实省市关于素质教育实施要求,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积极推进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对我校学生学习评价规定如下: 一、平时作业: (一)作业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作业量要适中,对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类型题目,提出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布置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即:巩固性、拓展性和实践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作业分必做、选做和推荐作业。 (二)作业设计:语文设大小作文、语文知识和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数学和英语设作业本和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物理和化学设作业本、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和实验报告册。历史、地理、生物设课堂练习本和伴你学,但不能课外书面作业。不得使用其它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练习册作为作业。 (三)作业数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节课后可以留课外书面作业,但各科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一律不得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可以根据学科实际布置预习、复习、实践活动等活动作业。语文作文每学期大小作文不得少于8次。

(四)作业内容通过各学科集体备课确定并报教导处,经教导主任批准后执行。 (五)作业批改: 1、凡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批改。 2、作文批改详批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大作文详批要有详细有针对性的批语。 3、基础训练、伴你学和配套练习册要按正规作业对待,全批全改。 4、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等级(评语)、对错符号和批改时间。批语不得使用分数,一律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甲、乙、丙、丁”或“A、B、C、D”四个等级。 5、作业批改要及时,不得让学生代批,讲评要及时。 二、单元考试(平日质量检测) (一)单元测试等平日质量检测主要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测验题体现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以考察能力为主,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控制机械记忆性题目的比例。考试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 (二)考试次数根据单元数量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并确定。单元考试的次数不得随意更改,两周不能超过1次。 (三)单元考试时间在集体备课时同年级一同确定。 (四)单元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制,不得使用分数。成绩分ABCD 等级。A(优秀或甲,成绩约90分以上)B(良好或乙,成绩约80分以上)C(及格或丙,成绩约60分以上)D(需努力,成绩不及格或丁)。

中学历史学习与教学优秀期刊推荐

中学历史学习与教学优秀期刊推荐 1.《历史教学》 半月刊,每半个月发行一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注重史学研究(高校版),另一个是注重教学研究(中学版)。在每期期刊封面的左 上角会注明。一般的规律是上半月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研 究,文章多来源自中学老师;下半月针对史学研究,文章 多来源自大学老师。 高校版(注重史学研究)为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服务, 刊发具有原创性的专题学术论文,以及反映高校历史教学 改革的文章。专题研究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史学理论、 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党史研究等。教学研究主要栏 目有:高校教材研究、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教学研究、教 育改革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等。其他还有读史札记、考证、 学术动态、史学评论等。面向高等院校 文科师生及社科类科研机构。 中学版(注重教学研究)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教法探讨、讲经说法、听课随笔、资源共享、案例分析、备课笔记、关注高考、质疑教材、进修资料、新书评价等。在注重中等历史教育研究的同时,密切配合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历史杂志,该期刊主要反映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最新动态。 本刊目前共设有8个栏目: 学术茶座:约请专家解答中学老师提出的疑问,或就 某一问题展开讲座。 高中新课程探索:及时反映高中课程改革的动向,探 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研究: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 教材分析: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与整理。 高考研究与试题集锦:高考动向及复习指导。 初中园地: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与教材分析。 历史百花园:对教材历史知识的引申和扩充。 图说历史:对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历史图片、漫画等所作的探讨和说明,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手工制作。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最新中学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实用版)

最新中学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 (实用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中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学各学科教学常规》、《中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整体优化实施办法(试行)》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能力,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作业的科学规范管理,明确作业规范要求,形成得力高效的运行措施,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作业管理体系,助推我县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三、规范要求 1. 作业设计与布置 (1 1 )总量控制。七至九年级书面课外作业控制在每天 1 小时以内。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当天可布置适量的书面课外作业外,其他学科原则上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 (2 2 )精选精编。作业选择与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体现学科性质。要精选精编具有针

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页成册布置作业。 (3 3 )分层设计。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作业。书面作业层级一般分基础层和提高层两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只做基础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只做提高层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2(4 4 )形式多样。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应设置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软性”作业。作业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既要有长作业,又要有短作业;既要有个性化作业,又要有小组合作型作业;既要考虑前置性作业,又要设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 (5 5 )教师下水。设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在充分掌握作业的完成思路、所需时间、难易程度、容易出错的地方及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数量适中、难度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 (6 6 )规范完成。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做到页面整洁、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按时完成、及时订正。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等“软性”作业,要以适当的形式呈现“软性”作业的过程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