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
浙教版9上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练习

1、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

如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盐酸的pH ,则结果会 (填“偏大”、

“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②的a 物质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性质④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 (填用途)

【答案】(1)偏大;

(2)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3)HCl+AgNO3=AgCl ↓+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

(5)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

3、硫酸溶液中含有H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过

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 )

A .CaO

B .NaOH

C .Na 2CO 3

D .BaCl 2

4、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答案】DC ;5题:a,明显鼓起

5、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若试管内充满CO 2,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则试管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

夹,能使气球_______(填“a ”“b ”)明显鼓起

(2)若试管内为氢氧化钠固体,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水,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b _______(填“明显

鼓起”“无变化”“变瘪”)

6、将红色的铜丝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丝表面变黑,质量增加

B .变黑的钢丝插入稀硫酸,表面恢复红色

C .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铜丝质量不变

D .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A 、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质量增加,正确;

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表面恢复红色,正确;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有一部分铜进入溶液,铜丝质量减少,错误;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正确.

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答案】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氢氧化钡消耗尽,硫酸钡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开始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和水不具有导电性,故导电性会逐渐减弱,当恰

好完全反应,导电性为零,继续加入硫酸,导电性又回逐渐增强,故C错误;

D、有氢氧化钡时,加入的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硫酸存在,当氢氧化钡消耗尽,再加入硫酸,硫酸的

量会逐渐增多,故D正确;

8、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10、D

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

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Ⅱ:全部是NaOH;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写出ab两现象)。

【答案】(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

Na2CO3+2HCl=2NaCl+ H2O+ CO2↑(与所选的酸对应,合理均可)。

(2)CaCO3不能 (3)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变红色。

10、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有()

A.FeCl3B.HgCl2C.CuCl2 D.MgCl2

1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在AB段质量增加的比BC段要快,所以可以判断AB是中和反应,BC段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溶液质量增加放缓,两物质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NaOH+CO2═Na2CO3+H2O;有气泡产生;氯化钠和碳酸钠12、【相对原子质量问老师】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

淀质量关系如下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13、酸碱盐的溶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

①蓝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②黄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

③浅绿色溶液含有_____离子的溶液;④紫红色溶液含有_____(物质)的溶液;

常见的沉淀颜色: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是_____和_____;②蓝色沉淀_____;

③红褐色沉淀是_____

【答案】铜离子,铁离子、二价亚铁离子;高锰酸钾;氯化银,硫酸钡15、D

15、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碱性物质可减轻疼痛.该同学随身携带了下列物品,为减轻疼痛,在蜇伤处最好涂抹()

A.苹果汁(pH约为3)B.牛奶(pH约为6.5)

C.矿泉水(pH约为7)D.肥皂水(pH约为10)

16、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

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氩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铝做炊具是利用了铝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氩气的化学性质--能够支持燃烧;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用花岗岩铺地面是利用了花岗岩的物理性质--硬度大.C

17、酸的性质(共性):指化学性质

(1)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某些金属(不是所有金属)=== ____ + ____

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 HCl==___________ Mg+ HCl==___________ Al+ H2SO4==___________ Mg+ H2SO4==___________ Fe+ H2SO4==___________ Fe+ HCl==___________ (3)酸+金属氧化物=____ +____,

CuO + HCl ==___________ Fe2O3 + HCl ==___________

CuO+H2SO4==___________ Fe2O3 + H2SO4 ==___________

Al2O3+ H2SO4==___________ Al2O3 + HCl==__________

(4)酸+碱= ____ + ____,(中和反应)例:

Al (OH)3+ HCl ==___________(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

NaOH+H2SO4==___________ Al (OH)3+ H2SO4==___________

Fe (OH)2+ HCl==___________ NaOH+CH3COOH==___________

Fe(OH)3+ HCl==___________ Cu(OH)2+H2SO4==___________

(5)酸+盐=____ +____,例:

HCl + CaCO3=___________ HCl +Na2CO3=___________

HCl+AgNO3==___________ H2SO4 +Na2CO3=___________

H2SO4 +BaCl2 === ___________

碳酸氢钠与盐酸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碱的化学性质

区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_______溶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的是_______溶液;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1)(碱性)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酸+碱= ____ + ____,(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____ + ____,例:(与一氧化碳不反应)

Ca(OH)2 +CO2==___________Ca(OH)2+SO2==___________

2NaOH+CO2==___________ NaOH+SO2==___________

NaOH+SO3==___________

(4)碱+某些盐=新碱+新盐,例:

CuSO4+ NaOH==___________ FeCl3+ NaOH==___________

Ca(OH)2+ Na2CO3==___________ MgSO4 + NaOH = ___________

ZnSO4 + NaOH = ___________

【注意】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典型例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______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

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______,B现象为______,C现象为_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

种是

因为

CO2与

溶液

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出现液面上升的现象,故答案为:C;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软塑料瓶瘪掉,去壳鸡

蛋被吸入瓶中,气球涨大,故答案为:塑料瓶变扁了,鸡蛋进入到了瓶内,气球鼓起,A、B、C (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两种物质:氢氧化钠和水,因此试管内内的液面上升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故答案为:CO2被水溶解了;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8、盐

(一)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

(2)风化是_____变化(3)、与指示剂作用:呈_____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蓝

(4)、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烧碱)

(5)与某些盐反应:Na2CO3+BaCl2=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碱、Na2CO3+Ca(OH)2 =CaCO3↓+2NaOH ,2NaCl+B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

CaO + CO2 ↑

碳酸钙 (CaCO3)

(1)、碳酸钙与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2)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 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写出A物质的俗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

量,则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纯度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

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Na2CO3,纯碱(2)Na2CO3+2HCl===2NaCl+H2O+CO2↑

(3)使氯化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没有(4)增大

一、离子的鉴定

1、Cl-的检验:先向待测液体中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检验盐酸和其他能电离出Cl-的化合物。)

【例如】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

2、SO42-的检验:先向待测液体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检验硫酸和其他能电离出SO42-的化合物。)

【例如】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Cl2+H2SO4=Ba SO4↓+2HCl

3、CO32-离子的鉴别:向待测试剂中加入稀盐酸,如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盐中一定含有CO32-。

4、氨水特性

常称为氢氧化铵,指氨气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的液体,溶解度很大,具弱碱性。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

分子式:NH4OH

【继续练习】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

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

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总质量为_____g,生成

的沉淀总质量为________g.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C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产生白色沉;(2)2.2克,19.7克;(3) Na2CO3、NaCl;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2)称取10.6g 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

解析:这一题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同时有较好的梯度,第(1)问只要抓住能与氯化钡溶液

反应生成沉淀肯定原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肯定原物质中含有氢氧化钠,最后得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第(2)问同学们看答案解析。第(3)问从图像中可看出反应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则说明首先参加反应的是氢氧化钠。第(4)问只要抓住不管怎么反应,最后都是得到氯化钠溶液,只要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不变,则需要的盐酸也就不变,即相等。

答案:(1)NaOH 和 Na 2CO 3的混合物

(2)解:生成CO 2的质量:148.5克-146.3克=2.2克

设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x

Na 2CO 3+2HCl = 2NaCl+H 2O+CO 2↑

106 44

x 2.2g

g

2.244 x 106 x = 5.3g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克

克6.103.5×l00%=50% 答: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50%。(3)NaOH (4)等于

(二)【盐的补充】

5、氮肥制取:工业上常用酸与氨气反应制取氮肥(铵盐),比如:

碳酸氢铵的制取:NH 3+ H 2O+ CO 2 = NH 4HCO 3

硫酸铵的制取:2NH 3+ H 2SO 4=(NH 4 )2 SO 4

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注意:碳酸铵、氯化铵、硫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碳酸铵常温下可以分解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铵盐(即铵根离子)的检验:加入碱(NaOH 、Ca (OH )2 等)

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NH 3 )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典型例题】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 ②NH 4HCO 3; ③Ca 3(PO 4)2。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 。

(3)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1)样品2. 0g ,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 2SO 4+BaCl 2=BaSO 4↓+2KCl ,杂质不参加反应。)

图1 图2

解析:(1)只要找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氮肥,(2) (3)看答案解析:

答案:(1)②

(2)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土壤污染,答案合理均可)

(3)设2. 0g 钾肥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的质量为x

K 2 SO 4+BaCl 2=BaSO 4↓+2KCl

174 233

x 2.33g

g

33.2233 x 174 x =1. 74 g 则这种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克

克0.274.1×l00%=87% 87%>85% ,因此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巩固练习】

1、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其使用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2、将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钡溶液两两混合后,产生的沉淀有(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3、为了对KCl 样品(含少量KNO 3)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所得

(1)三位同学中,哪一位所用的KCl与AgNO3刚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含K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一)物质根据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组成

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无固定组成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Fe、S等

强调:定义中的纯净物,不然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错误的。

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一)碳的单质

(1)碳的物理性质

②木炭、活性炭等

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⑶焦炭:用于冶铁,

⑷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③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单质),碳的各种单质等。

(2)碳的化学性质

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应用:解释古代字画为什么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

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

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⒊碳的还原性(以木炭还原CuO为例)——用于冶炼金属

⑴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⑵化学方程式:⑴C + 2CuO 2Cu + CO

2

⑵C + CO22CO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P2O5、烧碱、纯碱等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CO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为无机化合物。

①氧化物:由_______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P2O5、Fe2O3、CuO,H2O2等

②酸:电离时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OH)化合物叫做碱.

③碱:电离时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氢氧离子(

注意:酸和碱的概念。不是电离出氢离子的就是酸,电离出氢氧根的就是碱。

NaHSO4=Na++H++SO42-NaHSO4是不是一种酸?

④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合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二)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形成条件: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_______。

(2)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_低____,硬度比各成分____大__,抗腐蚀性能更好

4.几种常见合金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_,生铁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

(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哪些物质是金属: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请举出几种常见金属的实例。――金、银、铜、铁等。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4)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3、金属的用途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而金属的用途是

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

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

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

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

铁磁性―――永久磁铁等。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我们已学过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铁会生锈、锌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这些都是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练一练】 1、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D ;2、C ;3、C ;铁》镁》铝 2、质量相同且过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跟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A 、铁多

B 、锌多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3、质量相同的两份铁,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则生成的氢气的是( )

A 、跟盐酸反应的多

B 、跟硫酸反应的多

C 、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所需镁、铁、铝三种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注意】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通式:A +BC =AC +B 或 A +BC =BA +C

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思考: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2 ,这是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

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试管壁发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

溶液质量 镁条质量 盐酸质量

分数 氢气体积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D

C B A

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应用:

(一)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考点】例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中OA段所示),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也就是越陡)。“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3,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

①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

②如果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如同为+2价等)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2: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那么它们生成氢气的体积(或质量)相等,如图4所示。

例3.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很感兴趣,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取等质量的A、B 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1.由图6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甲:时间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2.结论:金属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解析】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如果酸足量,由于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中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不相等,属于第一种情况。

解答:1、甲、丙 2、 A<B

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图10所示。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这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

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产生等质

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数值越小,

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少(相对分子质量越

少);

2、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纵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数值越小,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少(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线条C表示的金属是铁,b表示镁,a表示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