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焦磊

论文摘要:消费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为缓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而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产品。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是在改革开放后伴随住房制度改革起步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本文在阐述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并同美国信贷模式的比较为基础,就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当前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深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个人住房消费;消费信贷;问题及对策

引言

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主要用来购买劳务、房屋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的信贷。消费信贷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加速资金周转,而资产证券化具有扩大消费信贷资金来源,化解信贷资金风险的功能。消费信贷是指以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快商品周转为目的,用贷款人未来收入做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的信贷行为和消费方式。它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孕育而生的。马克思强调消费信贷不仅可以加速生产,而且在加速消费的同时加速整个社会再生产。消费信贷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的即期消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投资,推动消费曲线和供给曲线双双向右移,进而使得GDP均衡点加速右移。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信贷可以缓解生产与消费脱节的矛盾。银行通过向居民发放消费信贷既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能力,促进剩余部分商品价值得到实现,又能促进银行生产信贷资金循环顺畅。资产证券化通过将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通过信用强化和流动性强化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从而达到吸收资金分散风险的目的。

1.我国商业消费信贷概述

1.1消费信贷的概念

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信贷作为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新事物,无论是对商业银行拓展业务领域,还是对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1.2我国商业信贷的发展

1977年以来,我国个商业银行开始介入消费信贷的经营领域,其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种类是由各地住房公积金中心委托银行发放的公积金贷款和银行自营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市场份额最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象主要是高收入群体。分期付款方式下的中短期消费信贷还处于试验阶段。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深圳市首笔同时也是全国首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但之后的十余年间发展一直缓慢,且业务品种只停留在单纯的住房消费信贷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至此了,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才开始蓬勃发展。同时,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也由之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如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形式。一些商业企业在汽车、家用电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销售方面进行了尝试。信用卡方式下的信贷消费,在个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在2003年以前,我国没有发行贷记卡,信用卡是先存款后消费的,而且允许的透支期限短、罚息重,所以,信用卡的消费业务要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对公信贷业务中独立出来,设立了专门经营、管理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和部门。

1.3我国消费信贷结构的特点

随着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优化信贷结构,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消费信贷的品种不断丰富,结构体系也日趋完善。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逐步形成了以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我国消费信贷结构的主要特点有:(1)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了42.46%,是1998年的27.64倍,这6年间,个人住房贷款的比重平均超过了75%。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较长,更主要的是个人还款意识普遍高于企业,所以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非常

低,只有0.5%。因此,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消费信贷中最受重视,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2003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总计1235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780亿元,占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79.14%。

(2)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品种。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提供汽车销售信贷主要的金融机构,其他如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中国加入WTO后,在汽车价格下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进下,汽车消费大幅度攀升,而且贷款购车比例已达20%以上,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到2002年末,已上升到945亿元。到2003年末,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超过1800亿元,几乎比上年增加了1.5倍。

(3)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从形式上来看,除了抵押贷款之外,信用卡透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从以前几乎没有信贷功能的借记卡发展成为“准贷记卡”和“贷记卡”,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足,使用机制尚未建立,以致信用卡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其消费信贷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低,无法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银行的资金主要投向生产领域,通过发放生产性贷款以支持生产需要,不可能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供需矛盾逐步得到缓解,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984年,我国首先开办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988年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标志着我国银行贷款业务步入消费领域。从1984一1997年,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主要集中于沿海和发达城市,在这些地区也只有部分银行开办了住房按揭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港澳台和外籍人士,贷款币种主要为外币。到1997年末,全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仅为172亿元,不足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998年以来,住房消费贷款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浮出.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国务院于199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将房地产

业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产业,并于1998年6月停止实物分房,逐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人民银行为保证住房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的精品业务,全力推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1年末,全国住房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598亿元,占GDP的5.8%,占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6.9%,其中2001年当年新增2282亿元,占银行全部贷款新增额的21.54%,较1997年末增长了32.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13.“%。图3一1展示了从1997一2001年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放量的情况,可以看出这几年住房消费贷款发放金额呈几何数增长。在2001年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开办消费信贷特别是住房贷款业务,1999年又将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由20年延长到30年,并将贷款利率降低到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以下。

3.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约束

3.1.1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动员起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商业银行用于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基金存款,资金规模十分有限。从居民存款来看,我国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且无政府贴息,5年以上住房消费信贷的贷款利率为5.58%,同期存款利率为2.88%,利差仅2.7%,除去相关的操作成本,银行的盈利空间非常狭小,因而银行不愿意将其资金用于发放收益相对较低的个人住房贷款。从公积金来看,缴存比例低,仅为工资的10%(国外为35一50%),一般双职工家庭至少要100多年才能按市价购买一套普通住房;规模小,全部公积金总量每年至多能满足 1.5%的职工家庭的融资需要;其次,公积金归集不到位,60%的单位有不同程度的拖欠公积金现象。从住房基金存款来看,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企业住房基金不能从企业留利中得到补充,而政府住房基金由于财政困难也难以追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发放抵押贷款后必须持有到期,已投入资金就无法再提供更多的贷款;此外,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存款,缺乏专门用于发放住房消费信贷的长期资金。

3.1.2贷款方式欠佳。

表现为:第一、贷款品种单一。为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消费贷款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还款方式为按月等额偿还,并且在发放贷款时就以贷款期限规定了贷款利率水平,如若贷款者提前还贷,利息必须照付。该种贷款方式的业务总额达到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总额的90%以上。第二、贷款期限短、贷款比例较低。限制贷款期限和贷款比例,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需要。期限越短、贷款比例越低,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但是,贷款期限越短,要求借款人所具有的还款能力就越高;贷款比例越低,借款人能获得的贷款就越少。1999年,为促进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人民银行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期限延长至30年,最低首付率降为20%。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期限一般在10年左右,首付率也远远大于20%。一套价值16万元的住房,即便首付率为20%,首付金额为3.2万元。截止2001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按每户3人计算,3.2万元的首付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半的可支配收入。现行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方式对解决借款人购买住房的资金问题所能起的作用较小,没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阻碍了住房业的健康发展。

3.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住房实物分配的停止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住房私有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很大,相应的对住房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应该很大,但居民对住房消费信贷的有效需求却不足,集中表现为贷款发放量远远小于理论需求量。2001年末,我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为559忿亿元,而空置商品房超过11576万平方米,其中2001年空置住房6773万平方米,比2000年新增185万平方米。若以2000为夕平方米的价格出售,并由银行提供八成按揭,要消化掉2001年新增的空置住房当年还需要发放296亿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若要消化掉2001年以前所有空置商品房至少还需要发放10836.8亿元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资金,而已发放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资金约为需求总量的53.89%。据人民银行估计,以每年1%速度增长来计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46%,城市人口将达到6.4亿人,净增加1.9亿人,每年新增人口1852万,以目前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标准20平方米计算,每年至少需要新增住房37040万平方米,若每平方米住房售价为2000元,银行提供八成按揭,则需要发放住房信贷资金5.9万亿元。截止2002年9月,我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不足理论需

求量的15%。

3.3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供给需求脱节

在供给与需求双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在供求结构上还存在不合理问题。表现为:中低收入者贷款需求量大,获贷比例小;高收入者承贷能力强,贷款需求小。在实际中,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贷款群体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该群体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对住房贷款需求非常有限的。而中低收入群体占我国居民总人数的90%,这部分人群人均住房面积小,对住房消费信贷的需求特别强烈,考虑到借款者的偿还能力,银行不愿向其发放贷款。以重庆市为例,全市缺房户1.69万户,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有8700户,而这一部分群体大多人均月收入在800元以下,他们急需住房消费信贷的帮助解决住房问题,但是这部分人的获贷几率与高收入群体相比小得多。银行在对贷款人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往往以风险过大、承贷能力弱将其拒之门外。相反银行更愿意把将贷款发放给高收入群体。高收入者承贷能力强,其贷款风险较小,自然成为住贷发放的重点对象。

3.4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过大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属于中长期贷款,期限一般在5-30年,且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采用固定利率还款,加上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多为居民和企业的短期存款,期限一般在0-5年,银行住房信贷资金在存贷上的“错配”,使得银行面临相当大的利率风险。长达数十年的贷款期限内,利率将会发生多次变动,只要利率发生变动,无论升降,银行都会遭受损失。这是因为,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遇法定利率调整,于下年1月1日开始,按相应利率档次执行新的利率。若利率上升,一方面银行要承担存款利率上升而造成的资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又不能及时享受到因利率上升而增加的贷款收益。若利率下降,贷款人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提前还款,使得银行过去预期的高利息收入无法实现。

4.促进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

4.1增强居民承贷能力

4.1.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贷款承受能力。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增强居

民家庭的有效需求和提高购买力。国家在收入政策上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相对增加就业者的个人收入,保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要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并增加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支付能力。在分配政策上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改变居民的预期收入,以刺激消费贷款的合理增长。取消居民收入中的各种明补、暗补,使居民收入完全货币化,为建立个人信用查询体系创造条件。

4.1.2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降低房价是提高居民购买力,促进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降低住房销售价格,可以缩小居民收入房价比,增强居民的贷款承受能力。

首先,就政府而言,应通过落实相关政策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具体有:(1)政府降低地价。目前房价中一般包含很大比重的地价,降低地价可促使房价下降。

(2)规范各种税费。坚决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压缩房价中不合理部分,理顺收费标准。?引入竞争体制,打破市场垄断,降低房地产利润。(4)杜绝炒卖土地。对房地产开发用地,严格按招标挂牌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其次,就开发商而言,应确定一个适当的利润率,确定“薄利多销“的思路,减少开发利润率,使房价有所下降(也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得以实现),进而刺激居民对住房消费信贷的要求。

4.2 广辟信贷资金来源

4.2.1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

现行个人抵押贷款利率偏高,居民的还本付息能力有限,制约了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如果政府能够采取贴息措施,将有助于抵押市场的启动,减少被迫违约的风险。即使不考虑因贴息而新增加的贷款人的贷款能力,据估计贴息率1%相当于利率下降1%,而由此带来的消费存贷款能力可增加10%。贴息的资金可来自财政和房改基金增值部分两种途径。有关专家指出,财政贴息并不是一种净支出,通过财政贴息可启动大量的资产贷款,增加住房销售量,能带来更大的财政收入。贴息的时间也可选择,由于居民的家庭收入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长,还本付息的能力随之同步提高,只需贴息贷款最初的3-5年即可。

4.2.2加快贷款证券化步伐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道路,不仅可以增加信贷资金来源,降低信贷资金成本,还可以增强住房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化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银行本身不能发行债券,其抵押权转移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在这样的结构中,银行只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而业主以所有权作抵押、获得来源于证券市场的资金,这无疑减轻了银行的压力和风险、避开了银行本身存贷结构中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信贷能力,优化了信贷资金数量和质量。另外,由于信托公司本身具有较好的信用及一定的经济实力,易于将抵押权转化为债权,并实现一、二级市场流通。购房者在以后的还贷或者赎回所有权的过程中.如果拥有这种债券,可以冲消债务。由此可以看出,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良好的融资和分散风险的作用。社会闲散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流入房地产市场,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4.3健全住房金融体系

4.3.1简化商业银行放贷程序

面对日趋多元化的个人信贷要求,各家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住房组合贷款,二手房交易抵押贷款以及个人住房维修贷款都要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创造住房贷款新产品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应针对中低收入这个巨大的住房需求群体,重点推行住房抵押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组合贷款,在简化手续的同时又降低了贷款的利率。对采取存单制抵押方式申请住房贷款时应允许跨行存单或第三人授权存单。银行还可适应不同居民的需要分别采用递进还款、月均还款、递减还款的方式,根据职工年龄不同贷款期限不同,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人贷款期限稍短一些;年轻的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贷款期限可长达30年以上。

4.3.2完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西方消费信贷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包括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信用风险转嫁机制等多项内容。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建立零售客户与银

行间的充分信任和合作机制,实现消费信贷业务的突破性发展,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步伐刻不容缓。在己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个人信用体系。首先,应建立消费信用信息库。结合存款实名制的落实和个人信用卡、储蓄帐号的规范统一,由中央银行牵头,包括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融资机构共同参与,各金融机构信息子库相互联网。信息库通过所开发的个人资信评估系统,对有关个人消费信用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传送等处理。银行在贷款申请时,先查询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再决定是否与之发生信用关系。

4.3.3建立健全社会担保体系

借鉴美国的联邦住宅管理局(P玉IA)、退伍军人管理局(VA),由国家财政提供初始资本金,当贷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可通过该机构支付银行与未偿债务等额的信用债券,债券本息可由政府负担,从而积极为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担保,使房地产保险中的信用风险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这些机构担保的购房者可以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全部抵押贷款,可使首付款从房价的20%降到5%、提供担保的贷款偿还期限从早期的5一15年,发展到2于一30年。不仅可以增强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上金融机构的信心,降低呆坏帐的几率,还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住房抵押市场,大大扩展住房抵押市场的资金来源。待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一批私营抵押贷款保险公司,形成一个以政府机构为主的全国性贷款抵押担保网,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再担保保险机制。这种做法已成为国外为解决普通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其运作经验对分散一级抵押市场上贷款风险,提高贷款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促进住房信贷资产良性循环以及为金融机构在二级市场上顺利转让债权或发行抵押债券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应加强政府对住房金融的监管力度,通过审计部门对住房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效益的审计,保证其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金融业的自我积累能力,防范短期行为;通过人民银行与审计部门的监管合作,提高住房金融稽核与国家审计的力度和强度。

5.结束语

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能有效提高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是在住房建设贷款较为成熟,住房大量闲置,整个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起步的,因此其发展严重滞后于房地产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需求双不足,且供需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过大。我国住房消费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住房贷款二级市场尚未启动,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未能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使得住房信贷资金来源少、成本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住房价格是提高居民承贷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的有效手段,而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能有效调节一级市场价格过高的情况。此外,消费信贷外部环境的建设也能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加强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制建设,能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深化住房体制改革,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使贷款买房的思想深入人心。

目前我国住房消费信贷风险过大主要有: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抵押风险。住房贷款证券化能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既可降低住房消费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又能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降低利率风险。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可以加快抵押物变现速度,减小抵押风险。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可大大降低银行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贷款风险的降低能增强银行开展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积极性,促进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枫.发展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难点与对策研究[D]. 复旦大学2008

[2] 常国平.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D]. 湘潭大学2008

[3] 钟淑芬.建设银行广州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9

[4] 林文杰.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D]. 暨南大学2003

[5]赵怀勇: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2.17

[6]辛树人、彭江波:供求结构与配套制度:山东住房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5

[7]刘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金融研究》,2002.8

[8]娄荣民、汤钟尧、房世平:产品创新与信用制度建设: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研究,《金融研究》,2001.8

[9]姚长辉:论MBS对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金融研究》,2001.7

[10]张丽红: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障碍及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9

[11]敖惠诚、高玉泽:关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中国金融》,2002.4

[12]赵爱玲:论消费信贷与收入、经济增长的关系,《财经问题研究》,2000.10

[13]沈玲:对当前个人消费信贷的思考,《金融参考》,2002.5

致谢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我的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论文的写作期间,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诲,本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谨向XXX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有幸在XXX大学这块沃土上接受本科教育,在经济管理学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了系统学习,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三年多的学习可谓受益匪浅,在这里,向所有老师致以最深的谢意!

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本文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笔者将以加倍的努力,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师的教导与帮助。

消费信贷知识

消费信贷基础知识 (一)消费信贷概念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就是指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持其他消费的贷款,以解决消费价高和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从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一笔款用来购买汽车,就是一种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有着难以比拟的优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使消费者大大获益。用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二是消费信贷给银行也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信贷消费在西方国家很发达。比如在美国,居民1/3的消费都是通过贷款来实现的,截至1992年,其未偿还的贷款余额占全部银行贷款总额的25%左右。由此可见,消费信贷作为一种消费模式,正在许多国家大行其道。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还很不发达。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消费信贷的开展,我国居民可以利用消费信贷购买汽车、房子等耐用消费品,从而使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发展消费信贷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发展消费信贷也是完全可行的: 1.消费者的观念不断更新,这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传统观念认为,“寅吃卯粮”是一种“败家子”行为,是要不得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这种观念正受到巨大的冲击。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具备更成熟的消费观念,他们更容易接受借钱消费这种新的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融通是很正常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正是由于我国已拥有了相当一批成熟的消费者,才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开展消费信贷业务。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此措施一出台,便引起各大商业银行的强烈反响,它们纷纷表示,要利用好、利用足这一大好政策,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众所周知,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一个通病:坏账比率偏高,面临的金融风险较大。为了规避金融风险,优化信贷结构,各商业银行纷纷瞄准了消费信贷,这主要是因为消费信贷的借贷者是个人,因此贷款的风险很小。另外,通过消费信贷,还能密切银行和客户的联系,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存款。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开展消费信贷的力度,中国建设银行1998年末的住房贷款余额已达45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的这一数字更高,达到829亿元。由于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可以预料,消费信贷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3.从我国的市场态势看,发展消费信贷也是可行的,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消费信贷在未来5~10年里将获得很大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消费信贷占银行业务的20%,而我国这个数字还不到1%,这说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居民有7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余额,还有大量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居民已具备了购买住房、汽车的经济实力。我国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如果银行开展农机具的消费信贷业务,肯定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而一旦9亿农民的信贷热情爆发,将会带来无限的商机。、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 状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 析 金满涛 (新疆财经学院金融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一直以来,银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由于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经营高度同质化。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业务结构调整,零售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同质化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按其服务对象分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转账汇兑等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其特点是规模大,业务集中。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针对个人不同的金融需求,利用自身的信用和信誉优势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零售业务的服务范围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投资管理、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具体项目如图表l所示 表1:零售银行业务品种分类

国外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范围较广,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业务和股票业务。在证券、保险、信托和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零售业务主要有:居民储蓄、代收代付、转账汇兑、信用卡服务、个人消费贷款、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客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客买卖外汇、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零售负债业务现状:以储蓄业务为主 长期以来,零售业务作为我国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的地位正日益显现,但大多数的银行,仍旧把零售业务中吸收存款的任务放在了首要的地位,从表2可知,个人储蓄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负债业务中发展最完善,比重最大的零售业务品种。目前,存款等负债业务 表2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推进零售业务发展

推进零售业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客户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形式,结合我行网点布局相对稀疏等情况,本人就如何加快推动我行零售业务发展,发挥我行城区联动,努力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零售团队建设加快转型升级 1、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既是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代表,又是银行对外业务的代表。客户经理的职责其职责是开场,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并向其营销产品、争揽业务,同时协调和组织全行各有关专部门及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建立和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密切联系。不管是对公客户经理还是零售客户经理都是零售业务发展的核心,业务的来源大多是依靠客户经理。但大多数银行都只有对公客户经理,并没有专门的零售客户经理,零售业务的发展必须有专门的零售客户经理。 2、理财经理。理财经理是为人理财,专业性很强,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对经济形势准确研判和对产品的精通,去实现客户财产的增值和保值。其工作重心在于站在支行的角度上维护客户,客户的潜力是无法预料的,一个客户可能多个银行结算,挖掘一个新客户比维护一个老客户更难,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老客户的维护。理财经理的目标是老客户新增总资产以及以老带新,客户介绍客户过来。 3、储备人才。人才储备是每个企业的理想状态,银行人才储备库就是当银行发展到急需专业水平人才的时候提供的专业人才。可是,如果银行没有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肯定会给银行带来损失,这就需要在银行内部做好合理安排。储备人才由大堂引导员、实习生、理财助理等组成,工作重心为:专门针对零售业务产品进行宣传营销,电话营销。 以上三种人员组成一个完善的零售团队,零售工作指标复杂多变,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共同达成目标。目前我行正在组建对私零售业务团队,起步相对较晚,管理上还待续完善。所以加快零售团队建设,使业务运作制度化、标准化要成为今后工作重点。任何一个人公司、一个区域、一个渠道的业务发展,都离不开加强队伍建设这个基础,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初期,客户经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银行理财领域竞争态势的深刻变化,随着客户对理财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客户经理队伍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

个人消费贷款的种类及申请条件

个人消费贷款也叫消费性个人贷款,是个人因买车、旅游、装修等消费用途,而向银行申请的一类人民币贷款。在近几年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各大银行竞相推出特色消费贷款产品。据统计个人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的比重已经超过10%,成为了继房贷之后的又一个“香饽饽”。而对于借款人来说,个人消费贷款相比于其他贷款产品,申请门槛更低、审批也更方便快捷。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来详细了解个人消费贷款申请事宜,有意申请消费贷款的朋友可作参考。 个人消费贷款的种类 首先个人消费贷款,一般是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而发放的一类人民币贷款,主要用于个人或家庭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与个人消费相关费用。目前来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可分为以下7个种类: 1.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消费者发放的不指定消费用途的贷款,该贷款申请需要提供银行认可的质押/抵押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万。 2.汽车按揭贷款,借款人在特约经销商处购置汽车,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该贷款属于专项人民币贷款,只能用于分期付款买车。申请时借款人需支付3成购车首付款,经审批后可获得最长5年的贷款。 3.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因购买普通自住房或自建住房,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或保证后,而申请的最长30年的专项贷款。 4.个人旅游贷款,因借款人及其家人因参加国内、外旅游项目,而向银行申请的一类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用于支付旅游过程所需的费用。 5.个人教育贷款,是指银行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读学生,发放的一类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学费及生活费。又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有一定的贴息政策。 6.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比如家用电器、电脑、家具、厨具、卫生洁具等等的一类贷款。 此外还有装修贷款、个人消费额度贷款、结婚贷款等及其衍生贷款产品,各大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不仅叫法上不同,申请、办理上也有所差异。 个人消费贷款申请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 2.具有贷款银行所在地的常住户口或能提供有效居住证明; 3.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 4.信用记录良好,有按时偿还贷款的意愿及能力;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原因和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消费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提出具体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个人信用体系 1 消费信贷的概述 消费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消费者信贷,也被称为消费信贷,它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有能力支付消费者的信用。消费信用是一个古老的信用形式,零售商人或典当主对消费者的商品赊销和高利贷等都是消费信贷的原始形态。目前,消费信贷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受欢迎,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个是赊销,赊销主要是通过信用卡或支付方式,商业机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信贷。西方国家的信用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信用卡,从金融机构或企业对消费者的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定期结算结算,

多属于短期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付款或支付一段你可以拿起,然后根据合同分期偿还利息的贷款,多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和其他高档耐用消费品,属于长期消费信贷。第二种是消费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消费信贷,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贷款或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由于一个或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狭义消费信贷即指上述消费贷款,是以消费者的未来购买力使贷款的依据,旨在推进通过信贷消费能力,刺激或满足个人消费需求,消费者的不足,用贷款购买消费品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消费。消费贷款属于金融机构业务的零售部分。 2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2.1国内个人信贷业务的初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 国内个人信用业务开始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多样化,个人信贷业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国内市场。最早的个人信贷业务是产品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促进国内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流通手段,被引入国内市场。1985年,为支持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国建设银行开办了住宅储蓄和住宅贷款业务。1987年,为加强管理,更加规范这项业务的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制定颁布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住宅储蓄存款和住宅借款试行办法》。从此,中国建设银行住房贷款将被正式列入信贷计划。但是在房改初期,没有拉动市场需求的内部压力,和居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金满涛 (新疆财经学院金融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一直以来,银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由于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经营高度同质化。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业务结构调整,零售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同质化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按其服务对象分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转账汇兑等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其特点是规模大,业务集中。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针对个人不同的金融需求,利用自身的信用和信誉优势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零售业务的服务范围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投资管理、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具体项目如图表l所示 表1:零售银行业务品种分类

国外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范围较广,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业务和股票业务。在证券、保险、信托和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零售业务主要有:居民储蓄、代收代付、转账汇兑、信用卡服务、个人消费贷款、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客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客买卖外汇、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零售负债业务现状:以储蓄业务为主 长期以来,零售业务作为我国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的地位正日益显现,但大多数的银行,仍旧把零售业务中吸收存款的任务放在了首要的地位,从表2可知,个人储蓄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负债业务中发展最完善,比重最大的零售业务品种。目前,存款等负债业务 2 表

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7620644.html, 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严兴权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0期 [提要] 通过对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当今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情况,总结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信贷平台 本文系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网络消费信贷发展潜力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10223062);通讯作者:董影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9日 一、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发展背景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应运而生。为了满足人们在消费上的超前需求,大学生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花销主要来源于父母,又有超前消费意愿,新兴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出现,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在超前消费时所产生的资金短缺问题,大学生成为推动网络消费信贷平台的重要群体之一。 二、我国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历程 2010年浙江阿里小贷和2011年重庆阿里小贷的创立,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开始兴起。由于当时阿里小贷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服务,服务范围比较小。在2013年我国第一个消费信贷分期购物平台佰潮网的诞生,最早是为了满足广州区域的大学生对于电子数码产品的需要而创立,但却扩宽了网络消费信贷的服务人群,是我国消费信贷分期型的开端,标志着网络消费信贷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次年2月,电商京东也开始向网络消费信贷行业进军,随之推出了“京东白条”,电商在网络消费信贷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即将来到我们生活之中。根据《央行公布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539.70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570.13亿笔,金额2,126.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6%和2.47%;移动支付业务共发生605.31亿笔,总金额达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而2018年,非银行 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10亿笔,金额208.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05%和45.2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模式。 三、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议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的加快发展,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内容。试从营销观念、目标客户定位、产品研发、流程整合等方面分析国内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

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

xx年银行零售业务工作计划与措施.doc

2010年银行 零售业务工作计划 2010年的个金工作我们认为要围绕着储蓄、个贷、三方存管等考核重点,在行长室的领导下,区分轻重缓急有重点的展开个金条线上的营销工作,做出我们除个贷业务以外的新的亮点来,我们总的工作思路主要有五点: 1、延续09年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联动的合作思路,发掘公司业务中潜藏的个人业务的商机。如代发工资业务、信用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代理保险、代售基金业务等等。依托对公客户资源,实现行内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客户资源共享,带动个人业务的发展。 2、加强营业部、大堂、个金科的团队协作,发挥营业部在一线与客户现场接触的优势,强化主动营销的观念,提升柜面营销能力,上下形成合力,促进各项业务均衡发展。 3、借鉴去年做二手房按揭与房产中介合作的成功经验,与各类房产中介、售楼处、评估机构及产权登记中介机构甚至于要加强与证券、保险等单位的合作,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 4、立足区域,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我行个人银行业务品种的宣传与推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或尝试尝试利用我行的电子显示屏、邮政广告、柜面资料、街头咨询等手段,全方位进行宣传、介绍特色业务品种,提升我行在区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5、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更进一步的强化全员营销意识,并转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象整个机械装置中的一个齿轮,哪个部件出了故障就可能会影响到机器的高速运转。 下面我分六个方面对各项个金业务的具体计划和措施作一个汇报。对于储蓄存款业务我认为这是一个贯穿我们所有业务始终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下面相应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会有所说明,对这一项工作就不再单列出来向大家汇报了。 1、个贷业务:这项业务09年度在全行上下各条线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公私业务的联动和优势互补再加上全行上下的兢兢业业工作。在2010年,我们认为这项业务应该往纵深发展,尽管在09年设想以个贷业务带动的其他个金业务的发展的理念已经有所显现,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多种原因的制约,成效还不是太大,今年,我们准备个贷综合贡献度要围绕着各项个金业务的轻重缓急来做,对各类档次的按揭业务要有所侧重:高端——着重开拓以存抵贷,代发工资、储蓄业务。而对中低端的楼盘去谈以存抵贷和代发工资业务就有点对牛谈琴了,而应着重营销信用卡和三方存管业务。 今年的个贷业务的增长,由于宏观政策及楼市低迷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还是应抱谨慎从事的态度。2010年国务院定的基调虽然是要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国务院也出台了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整体上来讲,在消费领域会出现一些机遇,比如车贷、留学贷。09年一线、二线甚至于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很活跃。在今年,住房政策备受受关注,政府鼓励改善型住房需求,舆论普遍认为中低档住房将是2010年发展的重点。但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要求房地产保持稳定,将难以出现去年房价与销量一哄而上的局面。我们今年的个贷还款压力将会很大,这个问题在节前及近期也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近期有许多个贷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一)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多样化,透明度低,使得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只能表 明当期情况,社会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现实又使得未来预期支出变得 不可测,很难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认未来的状况,因而贷款期越长,发生变故的几率越大。再加上现在社会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渠 道不畅,没有个人信用优、劣迹的记录,则无从判断借款人的资信 程度,也没有个人破产的制度,这给许多信用意识薄弱的借款人留 下了可乘之 机,因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在目前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的状 况下,使得银行信息不对称,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薄弱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缺乏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对同一个借 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 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 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 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 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 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加上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人员紧、网点少,往往不能做到 每笔贷款的审查都与借款人当面调查核对,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质 不高,审查不严,难免有疏漏。同时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 (三)银行授信品种不能满足各收入阶层人群的需要

浅析互联网消费金融:1个定义、3个趋势及4大机遇

浅析互联网消费金融:1个定义、3个趋势 及4大机遇 消费金融的异军突起想必让不少人云里雾里,本文从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机遇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入手,分析了消费金融。 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广义可理解为与消费相关的所有金融活动,狭义可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来向个人或家庭提供与消费相关的支付、储蓄、理财、信贷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主体日渐丰富,目前已有15家消费金融机构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企业、

传统商业银行、P2P网络借贷平台也都积极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业务。 随着消费支出的逐渐增长,消费金融行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18.96万亿元,截至2015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在总贷款规模中占比18.8%,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占比为4.8%,这与国外成熟市场超过30%的比重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由于我国房价情况特殊,且在国家GDP核算中作为投资项,为了更加客观地研究分析消费金融业态,笔者更赞成以剔除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规模作为衡量我国消费金融业发展情况的依据。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机遇 NO.1政策方面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消费金融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

【精品】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关键字】精品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保守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守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置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

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模版

xx 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2015-2017)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xx 银行零售转型发展战略,加强零售银行业务的统一规划、统一资源配置和横向协调联动,增强 xx 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借鉴先进同业的管理经验,并综合考虑我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零售业务新模式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定位 拟建设的零售业务新模式就是零售银行部拥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既是利润中心,又对产品设计、开发及销售活动具有统一领导的职能,类似于同业的零售事业部,其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有利于加强横向的协调和纵向的集中。其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转化为日常价值创造行为的需要。我行目前的总行-分行-支行、总行-直属支行两种结构,在贯彻落实全行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上非常奏效,但在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让客户在不同网点得到同质的服务却存在体制上的障碍。要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化为日常的价值创造行为,就应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新模式,弥补总-分-支架构的不足,把握客户需求,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2.统一规划和标准,创造一致的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需要。 根据美国富国银行的经验表明,零售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提供“一致的、持续的和可预测的”客户服务。唯有如此,才能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零售业务新模式建设有利于实现全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组织体系、服务标准等的统一,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借鉴先进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加强横向协调联动,提升综合管

2021年中国个人住房信贷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业的贷款业务逐渐向个人全面开放,个人贷款的业务品种和业务范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更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其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及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要持续快速发展,须理顺和解决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现状入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针对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提出思考及相应对策,以促进这一业务的良性快速发展。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现状问题策略 一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现状 个人住房贷款是在银行传统业务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是银行的业务特色和一个重要品牌,目前约占全国70%市场份额,是其信贷资产中涉及面最广、质量最好的品种之一。目前各商业银行争相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纷纷提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争夺分享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一杯羹。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前景和空间十分乐观和广阔。 1 个人住房贷款与公司贷款业务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住房贷款期限最长达30年,利率低,手续简便,不存在转贷、贷新还旧的问题,客户负担费用少,银行综合经营成本低;公司贷款一般则在5年以下,利率高,经常办理转贷、贷新还旧,每转一次,都要支付相应的评估、保险、抵押登记、公证等费用,手续繁琐,客户支出的费用大,银行从经办部门到审批部门,都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资源,综合经营成本高。 (2)个人住房贷款涉及面广,风险分散且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社会效应大,有利于扩大银行辐射影响和广泛吸收存款,也有利于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给银行带来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长期稳定的效益;公司贷款的风险则相对集中,一旦出现风险,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惨重。 2从2000年开始,国家实施新的个人住房分配政策,正式停止福利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这一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业务产生深远影响,国家鼓励个人买房和建房,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可以刺激房地产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 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解决,对贷款需求很少,但银行对此争夺十分激烈;一般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管理、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传统贷款业务有面临萎缩的趋势。目前个人贷款业务如耐用品消费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个人住房贷款、装修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纷纷出台,发展势头迅猛,社会效应大。所有这些,在目前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业务的龙头;谁抓住了这个龙头,谁就占领了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的制高点。

浅议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浅议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的加快发展,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内容。试从营销观念、目标客户定位、产品研发、流程整合等方面分析国内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之研究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之研究 内容提要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比重与日俱增,逐渐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来源。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从实际操作来看,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发展银行零售业务,既是金融经济在我国个人经济领域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着重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制度变迁对我国个人收入乃至个人金融需求产生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明了我国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必要性。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观点,遵循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特有规律,通过国际比较总结出几点对我国发展银行零售业务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结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银行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初步思路。 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概论,第二部分为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客观背景,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银行零售业务个人金融需求个人信用制度 目录第一部分概论 一、银行零售业务产生与兴起的背景(一)商业银行批发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二)零售金融市场需求增加。(三)西方国家七十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为零售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四)信息革命拓展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空间。二、九

十年代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一)业务模式由分支机构转向以电子化为主的多渠道服务方式。“客户中心型” (二)经营理念使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私人业务部门纷纷成立。(三)业务重点由资产业务转向中间业务。(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和个性化。 第二部分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客观背景一、个人金融需求的推动(一)改革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变化的特点(二)我国个人金融需求发生的相应变化二、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三、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一)来自直接融资方式的冲击。(二)银行业内竞争程度上升。(三)面临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 第三部分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发达国家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启示(一)零售业务的开展与扩大离不开发达的个人信用制度。(二)现代科技革命使银行多渠道零售服务方式成为可能。(三)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求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进行细分(四)银行卡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载体二、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问题(一)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三)我国消费信贷现状及问题(四)我国银行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部分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思路一、注重个人金融运行体系的基础性构建。二、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激发商业银行内在的创新动力。三、建立客户经理制度,以有效配置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