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立和发展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潘奇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统治者巩固边疆的措施。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初步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明确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和秦汉统治者巩固边疆的措施。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和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视频《大汉天子》出征匈奴

提问:在秦朝时,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是什么民族?。(学生"匈奴")

提问:匈奴是怎样兴起的?

(学生据课文回答)

提问:匈奴兴起南犯,秦始皇如何应对?

(派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防御)

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结合地图)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再次南犯。汉高祖刘邦即位不久,率军抵御,结果如何?

(被围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

战争失败后,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

(“和亲”政策)

学生活动:书59页阅读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提问: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善于用人、卫青、霍去病才能出众等)

提问: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匈奴部分开始西迁,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西汉边境安定,经济发展。)

提问:你认为决定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西汉国力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看书59页《昭君出塞图》

讲述: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汉与匈奴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观上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提问:东汉时,匈奴状况如何呢?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友好,逐渐南迁;北匈奴为东汉所败,部分西迁。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

讲述:因为匈奴,在西汉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大家猜一下是谁?

(张骞)

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请问:西域在哪里?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介绍:汉武帝时的西域国家。

学生活动:书60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提问:(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受谁的派遣?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汉武帝、大月氏)

(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了吗?(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他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的愿望。)

(3)看《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说一说大致路线。张骞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他途中会经过哪些高山和沙漠?(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学生活动:书61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提问: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西汉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讲述:西域归属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提问: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加强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请问:丝绸之路是何时由谁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处在哪里?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什么商品?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哪些影响?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②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讲述:西汉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的聚居地,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汉武帝赐滇王之印)。此外,汉朝还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小结及作业】

关于加强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的意见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科技组织工作的需要,配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期间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在发掘人才、联系服务、培养能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统筹管理与开放治理相结合,探索人才培养与推送的新路径和新体制的工作要求,针对国际科技组织工作任职有届期限制,更换速度快,竞争性强等特点,为扩大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人员数量和提升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层次,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保证任职队伍持续发展,现就加强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工作体制机制 1.建立国际科技组织工作领导机制,全面规划和指导中国科协系统国际科技组织工作,制定“十三五”期间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重点推送工作计划。 2.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统筹管理与开放治理相结合、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模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机制。中国科协直接加入的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推送由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负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及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加入的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推送由各加入单位分工负责。中国科协根据不同阶段工作目标,对相应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进行重点支持。 3.鼓励开展创新性、引导性的国际科技组织工作。在我国科技领先或具有竞争力的领域,积极新建或引导国际科技组织在我国登记并设立总部,将在我国登记的国际科技组织作为人才和培养推送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在我国已登记的国际科技组织运用国际规则、增强国际影响、凝聚行业共识的能力。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参与或发起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科学计划。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思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近期工作思路 一、对国际化的认识: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高校国际化的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办学方式的国际化等。高校国际化发展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专利,地方普通高校同样重要。对一所大学来讲,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可以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迅速改观,但难以迅速提高学校的内在实力。而如果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则可以迅速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样的内在质量。 以鲁东大学这样的省属地方性高校为例,在投入方面与其它高校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可以说,国际化不但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迅速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手段。通过引进资源能够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借势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能够使教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先进的研究手段;通过海外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和开阔眼界,在就业、升学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又加速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等等,所以说,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仅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现状:

留学生教育情况:整体规模能够达到全省高校第四位,去年年底达到594人。这个成绩是在我校硬件基础设施,特别是住宿条件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取得的,很不容易,应该说与国际交流学院、后勤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其次,通过我们的努力,鲁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汉办、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首批奖学金生将于今年9月来校学习。目前,我省具有接收国家汉办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省属院校只有4所,分别是山师?、青大、鲁大和曲师;在接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方面,我校也排在省属高校第三位。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去年成功申请到HSK和BCT 两个国家级考点,使我校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个考点的26所大学之一。今年又经过努力,申报的“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汉语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已经获批,近期将下发文件。截至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体系构建较为完善、教学方面特色鲜明、学术研究居全省前列,留学生教育评价方面,同时设立了两个国家级考点;留学生国别也逐渐打破了韩国一枝独秀的局面,来源国家扩展到十几个国家;留学生学历层次也形成了覆盖语言进修生、专业进修生乃至本科生、硕士生的比较完善的学历体系。总而言之,以目前掌握的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后劲很大,总体实力应该能进入省属高校前三位。 国外友好学校、机构交流情况:目前与美、加、英、法、俄、澳、日、韩等12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基本能满足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2009年,我校与法国高校成功开办卢瓦尔孔子学院,紧接着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授权单位,此授权点的获批就得益于孔子学院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学习资料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一)从认识事物基本特性角度,提出问题—是什么 (二)从探索事物因果联系角度,探究问题—为什么 (三)从研究事物作用影响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样 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一) 用史料证明观点 (二) 从史料得出观点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概况 A 组: 1、 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起止点)。 2、对照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山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现代国家有: 二、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史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丝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如悬泉置。 史料二:两汉时期,政府通过海上路上丝绸之路,加强同西方的联系;通过海路,加强同朝鲜、日本的联系。两汉时期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广州汉朝造船工场遗址东汉陶船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史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三、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请你利用手中的史料印证该观点。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不久, 又经中亚传入疏勒。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 莎车、库车、阿克苏、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 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之后波斯的魔术, 歌舞等也传播到新疆。 自西汉起,汉之军人、商人往来于中原与西域,在这种情况 下,汉文化进入新疆。新疆各地的考古挖掘出的木简、绢上记录 了西汉的历法、占卜、药方、兵学、算学等信息。 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后,希腊文化经西亚、中亚传入新疆地 区。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艺术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所反映,那里的裸体人像的数量之多,在全国石窟中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男性裸体人像几乎随处可见。例如,克孜尔石窟188号。 学习单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一)派遣与接收期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起始,主要是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我们把它理解 为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派遣与接收期,是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 发展初期。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派遣与接收留学生的主体是国家,对 方学校以承担国家任务的形式对留学生实行培养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吸 收主要依靠留学生个体实行。虽然这个阶段中后期国家增大自费留学 生出国和接收力度,下放了留学生招生的管理权限,学校成为留学生教 育的主体。但是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国外先进科 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交流还停留在留学生之间发生。 (二)吸收与融合期 随着留学生学成回国,带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 促动了中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到吸收 与融合期,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繁荣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国际 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国内外高校,在国内外高校的推动下,优质教育资 源持续相互吸收和融合。这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一些高校与国外培训机 构展开的非学历培训工作蓬勃展开。各承办高校在展开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持续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融合。 1.国际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下,管理人 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持续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 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促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的现代化。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

涉外人才培养

谈涉外人才 伴随着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涉外交流已渐成为人类进行商业活动时最为普遍也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涉外人员的培养备受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商业人员的关注和密切注视。在21世纪,培养涉外人员将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并担负着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涉外商业谈判的重任,世界和中国必须回应人民对涉外人员的呼唤。 邓小平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它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涉外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主要是指我国的教育必须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21世纪中国将如何顺应这一要求而发展?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有必要思考和作出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诸多业内业外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河北省应更注重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需要涉外型人员,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在培养涉外人员时,面临着一些普遍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涉外人员?二、涉外培训的必要性?三、涉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四、目前想要培养涉外人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五、如何克服培养涉外人才所出现的问题?六、涉外培训的具体做法?七、涉外人才培养的意义?在此,仅就自己的拙见,做一番理论上的探讨。 一:什么叫涉外人员? 涉外人员就是指从事外交、外贸、外事、外联的人员(外事秘书当然是此属之内)。涉外与涉内相比较而存在,涉取、涉足、交涉,意即参与。外与内相对而言,外一般指国外,涉外就是与外国人办理交涉、贸易、事务。涉外人员有人称之为外向型人员,这一提法来源于外向型企业,外向型企业是指专门人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参与外向型企业的人员,泛称外向型人员。外向型,不言而喻即专指涉外型人员了。改革开放为涉外人员的茁壮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开放大潮呼唤着涉外人员的诞生的成长。恩格斯说过:一旦社会需要,就比办十几所大学能更快的催促着人才的诞生。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催促和孕育着一代新的涉外型人员的涌现。 二、涉外培训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企业培训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必须极早地、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没有成功的涉外培训,不可能有成功的对外国际合作。 从国内形势看,加入“WTO”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一旦加入,必然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涉外合作人员的培训刻不容缓。 从企业内部看,既懂外语、又懂技术、还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太少,特别是高级复合型人才尤为匮乏,既懂外语、又懂技术且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更是凤毛麟角。这部分人才的培养时不我待。 从培训本身看,涉外培训基地的建立、培训设计的开发、培训教材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涉外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比较狭窄,根本满足不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涉外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涉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就智能方面,涉外人员应具备: 1.懂得国际形势,国外市场,生态环境,历史地理,宗教与风俗习惯以及工业、农业、商业、贸易、交通、法律、科技需求状况,简言之了解外国,了解世界,了解对手。因而具备有国际知识,能够把国际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决策的能力。 2.通晓外国语言文字,能够甄别信息,并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懂得战略与策略思想,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对手进行谈判,与不同的对象打交道,以达到自己的思想。 较好的语言沟通是涉外人员诸素质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包括外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是同外国朋友交流思想,进行工作的必要工具,所以涉外人员须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几门外语,否则很难进行工作,这就要求涉外人员努力学习外语,很好地掌握汉语,达到中西文字转换迅速、准确,在撰文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8.4.2.3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2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拥戴他为“”,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2.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逐渐兴起,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嫁给他。 3.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4.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多个府、州、县,疆域东到,西达、等广大区域,北低,南及,国家空前繁盛。 5. 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不远万里去天竺求法。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游历了年根据西行的见闻写成《》。 6. 以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 7.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著名的是高僧,他第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他除了传播外,还将盛唐的、、、等技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 【合作探究】 一、民族和睦开明的民族政策 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并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思考:这些拓展的 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与网络软件开发,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维护的职业能力,能从事各类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开发的复合型、国际型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的基本训练。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具备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软件、网络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学习网络与软件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 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岗位分析 1.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能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熟练的架设及操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书写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 2.能在IT行业、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应用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 3.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及网页设计的能力,能设计和实施企业级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的能力以及具有构筑、管理和维护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材料题 北师大版

材料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出“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的史实根据。 (2)“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在汉武帝和昭君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位?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请回答: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谈谈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冒顿单于对历史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一带一路视角下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17年第12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事实上,文化交流是常态化内涵,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作为融入 文化,就值得思考。当然,在整个茶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成熟背景下,文化差异具体根源和本质在于语言习惯与文化理念上的差别和不同,特别是在长期的文化融合环境下,造就了极具个性和自身内涵的文化体系。1一带一路的政策内涵和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在具体制定和应用过程中,是以时代特征为背景,通过充分全面融入世界发展形势,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发展策略。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其将为我国更好、更开放的融入整个世界发展环境,提供无可替代的政策优势。而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其需要做出的变革也很庞大。尤其是对于我国各个产业来说,只有提升自身开放程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利用此项政策,从而实现一带一路政策的最佳应用效果。 当然,在一带一路政策中,其不仅囊括的是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思路,同时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表现。结合当前整个时代特点来看,任何一种文化元素,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良好效果,都不能脱离融合背景和趋势,只有充分认知文化交流背景,才能更好推进文化融合与文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就为整个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全面帮助,并且,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程度不断提升,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发展将更加频繁,而其成熟度则更高。 结合一带一路的政策内涵和价值元素,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元素之间的文化融合交流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全新常态。客观来看,当前文化融入与冲突成为时代发展的全新特点,而且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交流更成为发展的全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做好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就至关重要。2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表现状况分析 茶文化是一种源自我国的文化形态,在整个茶文化机制成熟发展过程中,其逐渐形成了完善而多样化的文化机制,尤其是在全世界交流日益成熟之后,茶与茶文化一同,融入到世界文化体系之中,从而构建了极具自身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形态,并发挥自身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文化机制的融入,更重要的是具体理念的创新与完善。茶文化对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诠释。 随着我们对文化交流机制的认知不断成熟,我们逐渐认识到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时,其需要关注到的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引领融入,因此,认知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时,必须从文化内涵角度出发,通过全面准确的认知文化应用这一基础,从而为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实施提供本质保障。同时,从内涵融入角度看,只有认知茶文化内涵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才能成熟认知茶文化体系的深厚价值所在。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感知文化差异和不同,就必须从融入机制和文化根源认知出发,结合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具体内涵所在,从而实现跨文化语言环境下的多元文化合理、全面应用。 3目前整个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欠缺认知 结合目前翻译人才应用的具体需要看,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极为必要,而通过对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大的欠缺在于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和诠释,同时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其并未能引导其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因此,结合当前文化交流日益丰厚的大背景,只有诠释文化内涵和翻译机制建设,才能更好推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所以,当前,在对茶元素进行丰富而全面的具体应用时,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入,我们不难发现,这实际上离不开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双重意义。实际上,在充分应用这一元素资源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进行综合诠释,而对于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有效开展来说,其关键在于将茶文化内涵与具体应用诉求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可以说,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之间,是互生互增的关系,很多完善而系统化的文化元素,都是建立在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基础上所实际产生的。特别是对于当前整个时代文化交流发展的大背 景看,文化融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 为全面认知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当前在整个人才教学及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应用不同文化机制下,翻译人才机制教学活动开展的各项要素,通过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进而获取相关数据内容,从而实现对翻译人才培养开展状况的全面认知。而从必要性视角来认知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状况,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开展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为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有效传承和具体推进,提供了本质性支撑。结合当前整个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对于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开展来说,其不仅仅是翻译知识的教育学习,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全面融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在区域内,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因此,想要更好实现整个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状况,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至关重要。 4一带一路背景下融入茶文化交流机制的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结合一带一路这一大的政策背景,通过融入茶文化交流机制的表现状况看,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活动时,其已经不再是具体的翻译方法创新与完善,更是融入文化理念的全面提升。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活动时,需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全面融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创造具有影响力和内涵力的教育机制,就需要寻找和融入合适的文化机制,就必须融入合适的素材内容,而就目前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状况看,其中所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教育体系不足,加上创新性不够,以及文化内涵的欠缺,从而限制了整个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品味与内涵。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实施和全面应用,为我们成熟认知整个时代特征提供了具体诉求,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影响下,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活动,因此,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想要充分有效的适应这一重要变化,就需要结合应用需要,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当然,培养翻译人才时,要注重引导其树立庞大而高远的视野,尤其是要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视角来开展翻译活动,在具体进行翻译时,不仅仅是应用翻译知识内容和翻译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文化传播“使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创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想效果。 而想要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在立足翻译活动实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和机制,结合合适文化元素的筛选与融入,从而给与学生,深厚的个人发展空间及成长环境氛围。当然,要注重其他元素内容的合理筛选,尤其是文化理念的深层次融入,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内容,从而确保翻译人才培养能够实现全面效果。客观来说,翻译人才在进行具体培养时,其不仅要掌握丰富而完善的文化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其需要这些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当然,在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培养体系之中,尤其是通过具体引导这些人才能够掌握丰富而完善的文化理念思维,从而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效果。5结语 结合我国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发展与融入状况看,如今全球茶文化体系,已经实现了全面融入和深度结合,尤其是在茶文化理念全球融入过程中,其与世界文化机制相匹配,从而造就了具有各个地区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可以说,这就是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有效开展的根基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兴臣.“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校企联合培养英语类人才模式的 现状——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1-52. [2]李小敏.“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商务英语人才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213-215. [3]姚文清.“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港口经济发展研究———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与实训内容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5):123-124.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西部一流重大创新项目“宁夏外语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与文化外宣研究”(SKZD2017006)资助 作者简介:田莎(1988-),女,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一带一路视角下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田莎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茶文化是完整的文化机制,同时也是融入多样化内涵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机制不断成熟,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打破了单一的区域限制,成为世界性文化元素。本文拟从一带一路的政策内涵和影响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表现状况分析,通过探究目前整个翻译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欠缺认知,从而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融入茶文化交流机制的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视角;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448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世界各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国际化新形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观念。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加大了我国对外向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要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挑战。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要面向国际,既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又要增强人才国际化技能。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化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现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必须以全球性的眼光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我校明确将“国际化”确定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努力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方法,拥有一定的国际企业管理知识、WTO 惯例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从事外文检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化人文素养,能够参加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支撑材料3.13-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国际化特征 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强化外语教学,开设英语视听说1(网络课程)、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拓宽国际视野,注重对学生国际意识、外语、商务、对外合作交流等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在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商务沟通与交流、学术文献写作等课程增设国际通用做法,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鼓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全国外语大赛,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英文电影、

参加外文辩论、外文阅读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进入一个外语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石玉英老师担任《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强化教学任务中的口语语言和专业教学。(支撑材料3.13-2:双语课程) 3、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任教师中陈豪老师在读博士期间具有国外交换生经历,王昭、徐绮爽、张顥瀚、牛驰骋老师在国外获得学位,石玉英具有国外从业经验、庞晓雪、刘战伟具有美国高校培训经历,梁广华具有我国台湾高校培训经历。(支撑材料3.13-3:教师境外学习经历)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外合作办学 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各国都以国际眼光培养人才,使其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了拓宽学生出国深造的渠道,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许昌学院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获得双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可根据自身条件继续攻读对方学校硕士研究生。也可在我校学习4年,达到项目规定的学业标准,获得我校颁发的本科毕业文凭(支撑材料3.13-4:对外合作办学)。 5、加强跨境专业实践 本专业教师沈春光带领瑞贝卡学院创业项目组师生先后到许昌百 斯特发制品有限公司,许昌发秀发制品有限公司,许昌龙祁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等许昌地区较为优秀的发制品跨境电商公司交流调研,协商合作事宜;本专业教师,现兼职许昌市建安区副区长沈春光等带领专业师生,考察杭州海赢科技,洽谈跨境合作交流事项;由沈春光负责筹办的首届中国轻工行业跨境电商实务培训班在许昌学院举办。(支撑材料见

国际交流合作总结

近5年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情况总结 淮安市中医院 近年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一2020))》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交流合作一:市卫生局副局长、我院孙邦贵院长到香港东华三院考察学习并进行交流合作。2012年8月下旬,市卫生局副局长、我院孙邦贵院长随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卫生局吉文桥局长等一起到香港进行考察学习。在此期间,孙邦贵院长与香港东华三院签订了良好的合作意向。香港东华三院是一所在香港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著名医院,一直以来,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全港规模最大的慈善社会福利机构,为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了利民、惠民、爱民。在交流汇报会上,孙院长向东华三院的领导专家汇报了淮安市情市貌和全市卫生工作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我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中医中药在临床中的使用和疗效情况。在听了孙邦贵院长的介绍汇报后,在座的香港东华三院领导和专家高度赞赏了淮安近年来的发

展成就,对淮安市中医院近3年来的跨越发展惊叹不已,表示有机会一定到淮安、淮安市中医院走一走、瞧一瞧,推动加强两者之间合作交流的力度和深度。经过友好交流和协商,我院与香港东华三院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淮安市中医院在香港东华三院建立中医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派出适量医疗、护理和医院管理人员到东华三院接受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二、香港东华三院和淮安市中医院互相派遣医务人员,在对方医院执业(按香港和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互相学习借鉴,交流业务。三、香港东华三院根据淮安市社会和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淮安市中医院共同开设带有投资性质的服务项目,一方面为淮安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带动淮安市中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四、香港东华三院若有意到淮安市从事现代化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淮安市中医院将尽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交流合作二:妇科专家蒋莉主任作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随团赴日本考察学习中药颗粒剂使用推广情况。蒋莉主任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市“十大女杰”、市名中医、“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临床研制出“妇炎平合剂”、“桂红灌肠液”、“通管散胶囊”、“补肾抑抗灵胶囊”、“宫糜1号”、“催经止孕汤”等特色中药制剂近10种,对免疫性不孕、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急慢性盆腔炎、中西药流产等方面研究颇深,尤以治疗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在蒋莉主任的处方中,中医药处方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由于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掌握符合国际惯例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而政府部门要提供这些政策产品,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运营规则和能够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际化人才系统培养体系,规范培养形式和培养过程。 一、国际化人才的定义 根据工作性质和国际化要求,我们把政府部门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熟练掌握外语,熟悉相关国际惯例与规则,较深刻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自己的见地、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为主的国际化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后备干部的英语培训工作和英语中、高级“强化班”的专门培训工作也都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国际化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培养层次较低。目前培训的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现实需要量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本次课题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各个部门平均拥有国际化人才7人,而平均需求量为10人。在接受国际化培训的个人中,更多的是侧重基础语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54.9%的人只接受了单一的语言培训。 2、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培养结构不合理。现在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自己把握,缺乏专门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很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从培训人员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人员比例高达98.2%,其中56岁以上人员高达85.3%;急需接受国际化培养的和所需人数最多的专业技术类人员只占25%;有86%的人员接受的是短期培训。 3、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培训效果一般。在目前的培养中,从项目的设定、人员的选拔、接受培训、学成结业到培训后工作效果评估,都没有成形的有效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此外,还存在让不具备资质机构进行培训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单位中,有54.5%的单位认为现有培养措施的效果一般。 4、部门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落后,培养观念亟待更新。某些部门,尤其是没有直接国际业务的部门,往往认为国际化和他们无关,存在着轻视国际化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简报

国际交流与合作简报 国际交流处编 2019年6月 北美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颖曜来访我校。6月5日至6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社会学系教师王颖曜来我校经管学部公共管理学院交流访问。访问交流期间,王颖曜通过多次联合教学及讲座,为师生介绍了美国大学政治社会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促进了学院跨学科研究、促进了双方院校社会学系的学术交流,为两校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月13日下午,王颖曜在公管院宋锦洲副教授的陪同下到访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王素斌、处长助理孙一会见了来访者。双方回顾了此次交流访问的细节,王颖曜认为此次学术交流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她表示会转达弗吉尼亚大学校方有关师生交换的项目信息,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前来我校长短期交流访问,进一步深化双方院校的合作关系。

王颖曜在公管院宋锦洲副教授的陪同下到访国际交流处 我校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在2016年1月签署学者访问协议,弗吉尼亚大学每年派送经过遴选的教师(每年不超过5位)来我校相关学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截至目前,共有10余位弗吉尼亚大学教师来访过我校,对我校与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对接学术合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项目负责:孙一) 美国佐治亚大学师生代表团访问我校。6月20日上午,由美国佐治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前校长(现荣誉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EdD)项目主

任Charles Knapp教授带领的佐治亚大学师生代表团一行17人访问我校。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在佐治亚大学修读教育学专业博士课程、在佐治亚州各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代表团此行访问我校旨在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国际化。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我校国际与比较教育教授赵中建、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王素斌先后做专题讲座,讲座由国际交流处处长助理孙一主持。 王素斌和赵中建分别为代表团带来主题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的实践和思考”以及“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两

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

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温家宝总理在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 一、转型升级需要人力资源支撑 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走出去”对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而言,是一次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业务范围涵盖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仅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还包括前期的策划融资与后期的运营维护。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之外,国际上通行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模式是采用公私伙伴关系(PPP),包括了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移交(BOOT)、建设经营移交(BOT)、建设移交(BT)、移交经营移交(TOT)、设计建设融资维护(DBFM)等演变模式。 这些模式均发源于欧美国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对这些模式都较陌生,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建设经营移交(BOT)和建设移交(BT)项目,但是毕竟开展这些项目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较少。 当前形势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国家的政策支持还是充足的资金保障?笔者认为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做好了人才准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份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 2008 年9 月,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为中

国搜寻全球人才》表明,“人才短缺阻碍中国企业实现全球抱负”,在麦肯锡对总部设在中国的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中,54%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管理人才是开展海外业务的一大障碍”。 2010 年11 月,埃森哲咨询公司发表的《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结论。该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全球化人才。 缺乏懂技术、通商务、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这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另外,由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主要市场分布在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以未来资源开发收入作为中国企业的投资回报,因此,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国际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以下的三个例子就颇具代表性: 1、中国某企业联合体与非洲某国家签订了“资源财政化一揽子合作协议”,中国企业联合体投入资金为该国建设公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该国特许中国企业联合体经营铜钴矿产资源。协议签订后,那些过去在非洲享有特权的西方国家一下子接受不了,以取消债务豁免相威胁,要求该国修改与中国企业联合体签订的协议,使该项目横生波折。 2、中国某企业在南太平洋某岛国开发镍钴矿产资源,该企业与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项目融资协议,设计服务年限为20 年。该项目前期测算的投资为8.6 亿美元,但是由于外汇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投资一再突破原测算,先是增加到10 亿美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理生态创新研究组 国际交流与合作 [编号] 024 [交流形式]出访 [主题人] 蒋高明 [主题] 荒漠化和国际政策规则国际会议(Desertifi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Imperative) [国家及城市]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时间] 2006年12月17日至20日 [主要活动] 这是2006年国际荒漠化年召开的一次全球级别的会议。阿尔及利亚总统Abdelaziz Bouteflika、联合国大学校长Hans van Ginkel、阿尔及利亚环境部长Cherif Rehamani等出席会议。会议代表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粮农组织(FAO)、非洲联盟(U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大学(UNU)、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国际保护联盟(IUCN)、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办公室(UNCCD)、撒哈拉国际观察所(OSS)、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亚力山大大学、阿尔及利亚大学、内华达大学等约600名代表或负责人参加。中国方面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办公室,全球环境基金荒漠化防治中国项目办公室等5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受会议全额资助,我组研究员蒋高明博士特邀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A New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policies for restoring grasslands in China based on scientific findings”,介绍了我们在浑善达克取得的生态恢复经验,所提出的自然力恢复观点获得会议代表的热烈响应。 [编号] 022 [交流形式]出访 [主题人]蒋高明 [主题] 荒漠化与干旱区国际研讨会:人类50年来干旱区问题的回顾 [国家及城市]突尼斯城,突尼斯共和国 [时间] 2006年6月19日至21日 [主要活动] 2006年为国际荒漠化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IY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