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的性质和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醛的性质和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醛的性质和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四《烃的衍生物》醛的性质和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台州市洪家中学(318015) 刘海琴

一、设计思想

《有机化学基础》作为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其中《烃的衍生物》这一专题是要让学生发现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学习和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方法,知道合成有机化合物的一般途径,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让学生认识醛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即含有醛基。醛基决定了醛既能被氧化也能被还原。且醛基不仅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而且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从而确定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作为检验醛基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享受探究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活动建议如下:1.认识醛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查阅资料,了解甲醛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甲醛是一种居室空气污染物,讨论如何减少、避免其对居室空气的污染;

3.调查与讨论:甲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4.实验探究:醛基的检验。

三、学情分析

醛在必修2中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对醛的性质没有初步的了解,但醛却是衔接醇和羧酸的桥梁,还往往是有机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物质,因此,对醛的性质,特别是醛基的性质要深入的了解,才能为后续醛的应用、羧酸的学习、有机物的合成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甲醛和乙醛的结构,并了解其物理性质。

以乙醛为例了解醛的化学性质,从而了解醛基的检验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甲醛和乙醛的1H-NMR谱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醛的性质和醛基的检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谈到教学方法,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教无定法”。具体

怎么教,要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本堂课的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采用这样的

教学方法是因为:

1、新课标对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利用好书中的图和信息提示及生活有关信息精心地设置一些问题,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和研究。

2、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课本设置了银

镜反应条件改为酸性,实验结果将如何这一实验探究内容,实验探究是

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3、“教学”二字从字面上认识是教在前学在后,课程改革要改变“师说生听”的状况其目的是要改变不注重学生感受的倾向,而有些学习内

容教师不教,学生是不会的,所以用讲授法教学就很有必要。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具;乙醛、2%的AgNO

溶液、2%的稀氨水、10%的N

3

溶液、热水、试管等。

aOH溶液、2%的CuSO

4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让学生闻柠檬的香味

柠檬为什么有特殊的香味呢,是因为柠檬散发出一种叫柠檬醛的有机物。很多有香气的植物散发出不同的有机物,柑橘属类植物散发出的香气大多是醛类有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醛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习兴趣,打开信息接收通道)

[提出问题]你知道醛的结构特点吗?写出甲醛和乙醛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你知道通过什么反应能得到乙醛?

[学生活动]写出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复习并巩固醇转化为醛的知识,为够建新知识做准备)

[投影] 甲醛和乙醛的1H-NMR谱图,让学生分析哪一张是甲醛的1H-NMR 谱图,哪一张是乙醛的1H-NMR谱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结构会找对应的氢核磁共振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下体会现代技术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支持)

[板书]一、醛的结构特点

醛基:-CHO

结构式:(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结构简式:HCHO CH3CHO RCHO [拓展]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2n+1CHO

[过渡]甲醛、乙醛、柠檬醛,都含有醛基,那么它们是否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就以乙醛为例探究醛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信息提示,配制银氨溶液,完成实验1,描述实验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完成实验,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互讨论,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教师提示: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

[板书]二、醛的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师生共同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共同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浴加热

CH3CHO + 2Ag(NH3)2OH 2Ag↓ + CH3COONH4 + 3NH3 + H2O [投影][思考]1、银镜反应条件是酸性还是碱性?

2、如果反应条件为酸性,实验结果将如何?(告知学生AgNO3溶液呈酸性)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并操作,汇报结论。

[过渡]乙醛若要与Cu(OH)2又有什么条件下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配制)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2,描述现象,(提示:红色的沉淀物是Cu2O),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2、斐林反应

水浴加热

CH3CHO + 2Cu(OH)2 + NaOH Cu2O↓+ CH3COONa + 3H2O

[过渡]以上两个反应现象明显,是醛类的特征反应,用作醛基的检验。这两个反应都说明醛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实际上醛基还有氧化性。

[板书]3、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Ni

RCHO + H2RCH2OH

加热、加压

[课堂小结]先由学生小结,再老师投影小结。

[投影] 决定

醛(RCHO):结构性质

检验

[[投影][练习]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是(),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3OCH3

B、CF2=CF2

C、C6H5CH=CHCHO

D、CH3CHO

2、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醛转化成乙醇

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

3、将1 mol?L-1的CuSO4溶液2 mL与O.5 mol?L-1的NaOH溶液4 mL相互混合后,再加入40%的甲醛溶液O.5 mL,水浴加热后未见红色沉淀出现。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醛用量不足

B.硫酸铜用量不足

C.加热时间太短

D.氢氧化钠用量不足

4、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板书设计

4-3-1醛的性质和应用(1)

[板书]一、醛的结构特点

醛基:-CHO

结构式:(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结构简式:HCHO CH3CHO RCHO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2n+1CHO

二、醛的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水浴加热

CH3CHO + 2Ag(NH3)2OH 2Ag↓ + CH3COONH4 + 3NH3 + H2O 2、斐林反应

水浴加热

CH3CHO + 2Cu(OH)2 + NaOH Cu2O↓+ CH3COONa + 3H2O

3、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Ni

RCHO + H2RCH2OH

加热、加压

十、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在常温常压下不是气体的是

A.丁烷B.乙醇C.甲醛D.一氯甲烷

2、下列物质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醛B.甲醇C.苯甲醛D.苯甲酚

3、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银,洗涤时,可选用

A.浓氨水B.盐酸C.稀硝酸D.烧碱

4、0.1mol某饱和一元醛完全燃烧生成8.96L(标准状况)CO2。3.6g该醛跟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的质量是

A.10.8g B.7.2g C.9.4g D.11.6g

5、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

6、丙烯醛的结构是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充分反应生成丙醛

D、能发生银镜反应,体现氧化性

二、填空题: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现在7、在乙醛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

4

柠檬醛的结构为:。若要检验其分子结构中C = C双键,需采用的方法是。

8、四种同类有机物A、B、C、D,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4H10O。已知A可氧化为E,B可氧化成F,C除可燃烧外不被氧化,A和C分别脱水后得到同一种不饱和烃,E和F都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B ;C ;

D ;

E ;

F 。

三、1、查阅资料,了解甲醛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甲醛是一种居室空气污染物,讨论如何减少、避免其对居室空气的污染;

2、调查与讨论:甲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问题研讨】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是在必修后进行的第一门选修课,学生对盐类的水解知识没有学习,而书中让学生探究银镜反应条件为酸性时,实验结果如何,我觉得有待探讨。我认为此实验不如改成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条件的探究。

【参考资料】

[1]王祖浩,张天若.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等式的性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案 雷亚丽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了方程以及等式,学会了解未知数系数较为简单的简易方程,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加深方程知识的学习,等式的性质是学习方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算一算: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 (1) x+2=12 (2) 2x +5= 21 (3) 23x=230 (4) 2500+900x = 15000 方程(1)(3)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2)(4)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 新授: 1. 什么是等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请问,什么是等式? 举个例子: (1)x - 2 = 4 (2) 1+2=3 (3) 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小试牛刀: ①4+x=7,②2x<5, ③3x+1, ④a+b=b+a, ⑤a2+b2⑥L=2πr ⑦1+2=3, ⑧2/3 ab, ⑨S= 1/2ab, ⑩2x-3y 上述这组式子中,( )是等式,() 不是等式,为什么? 那么,像2x+5=21这种稍微复杂的方程我们应该如何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等式的性质吧!<板书:等式的性质> 2. 探索等式的性质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很多的数学模型,比如我们在我们上一章的学习中,把刻度尺当作数轴的模型,在等式的学习中,我们用天平来当作等式的模型。 大家观察一下这组图,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本节开始,学生将初步、系统地接触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典型的金属钠的性质学习,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一方面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巩固,为前面的理论知识补充了感性认识的材料,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三)内容结构与特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典型的金属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考虑到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金属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这一主线,分别从“金属钠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与酸和水的反应”,“金属钠与盐的反应”这三个方面,系统地对金属钠的性质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物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便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好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分析学生具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特点 1.认知水平: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初步具备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认知水平。

《等式的性质》教案(1)

《等式的性质》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的《等式的性质》,练习十四的第4、5题。 等式的性质是安排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之后学习的,是后面解方程的依据。同时,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与中学的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化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在四人小组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学习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等式的性质》名师课件,天平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明理由。 14+x>45 5.6÷x=7 x-1.2 4×1.5=6 4x+5x=3.6 (二)课堂设计 1.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师:(老师伸开左右臂)你能想象到什么?(跷跷板、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一瓶彩虹

糖,会怎样?再同时放上两瓶彩虹糖呢? 师:保持天平平衡,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通过只有当天平左右质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啊,看来大家不仅很清楚天平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个个都是玩天平游戏的高手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玩天平游戏吧! 【设计意图:课堂上不可能每人一个天平,也没有必要每人一个天平,但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理解天平原理,所以以身体为天平玩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形象的解释了天平原理。】 2. 问题探究 (1)等式的性质1 ①直观演示,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为什么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师:如果设一把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过程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后汇报。 ②想象验证,深入理解 师:想象一下,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把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式子表示。 生交流。 a=2b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幻灯机 实验用品:金属钠、小刀、镊子、滤纸、酚酞试液、酒精灯、 铁架台、火柴、石棉网、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专题2的标题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我们已 经学习了一些非金属的获取,那么从第二单元起,我们将要学习怎样获取一些金属。这堂课我们先来讲“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 ●[板书]: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 ..与应用 ●[指导语]:提到性质,我们在“原子的构成”那一节曾经提到一句,大家 来回忆一下“什么决定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结构决定性质 ●[过渡]:大家的回答很好,请每位同学在笔记本上画一下钠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 ●[提问]:观察你们所画的示意图,钠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化学反应中, 钠原子容易失去还是得到电子? ●[学生思考后回答]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 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指导语]:回答得很好。 ●[过渡]:在研究一种陌生物质的时候,我们通常先从它的哪种性质切入?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呢? ●[学生回答]:色、态、味、密度、硬度、溶解度、熔沸点等。 ●[投影]:实验探究:观察金属钠的颜色、硬度等 ●[指导语]:回答得很好。 ●[提问]:为什么密封在煤油中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刚才我们切开 的钠却不能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煤油内钠与空气是隔绝的,而刚才切开的钠却与空气 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事实上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与钠反应生 成了氧化钠,从而使金属钠失去光泽。纯净的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粉末。 ●[投影]:常温下:4Na+O2=2Na2O ●[师]:刚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怎么处理没有用完的钠的,我是把它放回 原瓶。这样操作有错误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钠回收的一个特殊性。钠非常活泼,放置在空 气中可能会引起爆炸,还容易变质,所以我们要将用不完的钠放回原瓶,这样也不会污染瓶中的钠。 ●[探究]:物理性质说完了,现在可以开始研究化学性质了吧。大家在初中 比较系统地学习过铁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铁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学生思考后回答]:铁能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设问]:请根据以上探究学习方法猜想并设计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学生讨论并提出设想]:1、通过肉眼观察金属钠的颜色及变化和动手切割 感觉其硬度;2、钠能否在空气中燃烧;3、钠能否与水反应;4、取钠与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有机化学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醛、酮的特征反应,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 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锥形瓶布氏漏斗 抽滤瓶pH试纸水浴装置 主要化学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剂乙醛水溶液丙酮苯乙酮稀硫酸浓硫酸95%乙醇5%硝酸银浓氨水甲醛苯甲醛铬酸试剂NaHSO3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溶液正丁醛Schiff试剂托伦试剂费林试剂(I 和II)淀粉溶液脱脂棉浓H2SO3 四.实验原理: (1)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橙色和橙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 2,4—二硝基苯腙是有固定熔点的结晶,易从溶液中析出,即可作为检验醛,酮的定性试验,又可作为制备醛,酮衍生物的一种方法。 (2)鉴于醛比酮易被氧化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氧化试剂可以区别,区别醛,酮的一种灵敏的试剂是Tollens试剂,它是银氨络离子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故Tollens试验又称银镜反应。 RCHO+2Ag(NH3)2+OH- ——→2Ag↓+RCO2NH4+ H2O + 3NH3 铬酸试验也可用来区别醛,酮,由于铬酸在室温下很容易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溶液由橘黄色变成绿色,酮在类似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3RCHO+H2Cr2O7+3H2SO4——→3RCO2H+Cr2(SO4)3+4H2O 橘黄绿色 由于伯醇和仲醇也咳被铬酸氧化,因此铬酸试验不是鉴别醛的特征反应,只有通过用2,4-二硝基苯肼鉴别出羧基后,才能用此法进一步区别醛和酮。 (3)一个鉴别甲基酮的简便方法是次碘酸钠试验,凡是有CH3CO—基团或其它易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这种基团的化合物,如CH3—CH—均能被次碘酸钠作用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RCOCH3+3NaIO——→RCOCI3+3NaOH RCOCI3+NaOH——→RCOONa+CHI3(黄) (4)Fehling试剂是由等体积的CuSO4溶液(Fehling I)和酒石酸钾纳的NaOH溶液(Fehling II)组成的。醛跟氢氧化铜反应(也裴林反应):Cu(OH)2的碱溶液,能把脂肪醛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也是检验醛基的一种方法。 CuSO4+2NaOH→Cu(OH)2↓+Na2SO4

苏教版五下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The nature of the five lower equations in Jian gsu Education Press (2) teaching design

苏教版五下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设计:罗银先福建师大附中 点评:王晓聪厦门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点评:罗老师把钠与水的反应设计成探究学习任务。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体验动手的乐趣。在课中设计的演示实验: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并将反应过程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原理,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节学教并重的课。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 (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 (3)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不同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点评:罗老师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明确具体,行为动词使用准确。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行为动词的使用就有问题了,不应该用“培养”这个词,起行为主语显然是老师,这是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还存在第二个问题,就是目标空泛,尤其是第一、第二个目标更甚,这两个目标基本上是无法测量的,所以不成其为目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上,罗老师存在同样的两个问题。

乙醛公开课教案讲课稿

乙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乙醛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 教学方法 1、通过分子模型及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结构和物理性质。 2、结构分析,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乙醛、2%的AgNO 3溶液、2%的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CuSO 4 溶液、水、 分子模型、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探究过程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 3CHO 官能团 —C H O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乙醛 幻灯片4 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沸点 低、20.80 C 、易挥发 溶解性 与水、乙醇、氯仿互溶 密度 比水小 幻灯片5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分析乙醛结构预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H 发生加成反应 C 元素平均化合价-1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 观察 归纳物理性质 填学案 回答 与老师共同分析官能团及C 的平均化合价 思考回答 实物展示 自主归纳 训练观察及表达能 力。初步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 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的教育。 培养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幻灯片6 1、与氢气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跃学生思维,初步学会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规律。 CH 3CHO+H 2 CH 3CH 2OH 【指导学生】分析乙醇与乙醛互相转化的 两反应,得出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的概念。 分析、理解、记忆乙醇比乙醛多两个氢原子,说明乙醛发生了还原反应。表现氧化性. 培养分析理解能 力,掌握乙醛的氧 化性。 催化剂

高中化学《醛酮的化学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化学选修五 醛和酮糖类(第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醛酮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能够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从新的视角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和加O 去H,或加H 去O 的关系与实质。 3、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探究醛酮的化学性质时,通过通过问题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操作、分析交流和结论等步骤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认识环境保护重要性,了解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推崇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重点难点 1、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 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从新的角度认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乙醛的性质实验 三、实验内容 1、验证实验 根据甲醛的化学性质,预测乙醛和丙酮是否能够发生类似的加氧氧化。选择一种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试剂进行实验。 药品:乙醛、丙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小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2、探究实验 根据验证实验得出乙醛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强还是弱呢?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氧化剂(弱氧化剂)来探究。 药品: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仪器:试管两支、小烧杯、热水、试管夹、酒精灯等。

学以致用:喝酒脸红和千杯不醉的原因 核心素养 四、设计思路 五 、设计流程 问题: 生 活中的醛 酮 预测: 根据结构推测性质 羰 基 的 加成、还原反应 学 以 致用: 蛋白质变性原因 实验探究: 醛酮氧化反应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醛酮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 产物,它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问题】 【思考】 1、福尔马林的成分是什么? 2、福尔马林为何能防腐?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不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解决化学生活中的两个问题 性质实验: 乙醛和丙酮与强弱氧化剂的反应 结构分析: 分析乙醛和丙酮的官能团,键的极性,预测性质 学习活动 生活化学: 回顾福尔马林的作用和喝酒脸红的现象 醛酮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化学知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导入:醛酮是中转站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结论: 醛酮为何被称为有机合成的是中转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总结规律和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64页的第一幅主题图,理解后填空。 (1)天平的左盘放一把茶壶,右盘放同样的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 可以式子表示为()。 (3)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天平()。 (4)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天平两边增加()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的物品,天平不会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P64页第2幅图,理解图意后填空。 (1)1个花盆和()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减少()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2)设1个花盆中X克,1个花瓶重Y克,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65页第1、2幅图,理解图意。 (1)、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一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2)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 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 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 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 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 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意义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 问题的预测学生对于等式性质2的理解会难于性质1的理解。生成的预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天平演示找出 等量关系,列出等式。 状态的预见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参与度较 高。 效果的预评大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会比较熟练,但还 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不是很理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说课设计优选稿

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说 课设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教法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教材首先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然后通过几个探究实验引出了钠的化学性质,并介绍了钠的制取和应用。本节课编排在氯、溴、碘三种非金属元素学习之后,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而钠也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重要的元素,因此本节内容对以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而本节课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用实验现象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学习) 二、学情与学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钠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这都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型奠定了基础;而学生在本专题第 一单元刚刚接触过氯、溴、碘等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掌握了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方法, 这为本节课探究实验的展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虽思维敏捷但仍不 够严谨,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教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科学方法的培养,并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创设情景预设、实验探究等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学习、发现事物,做到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醛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醛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醛、乙醛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醛的化学性质及醛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两个实验来学习醛类的典 型化学性质; 2.通过应用“结构-性质-用途”模式的学习,分析乙醛的性质及应用等,提高 思维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醛的性质及应用的学习,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他 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有机化学的发展,增强学习有 机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甲醛和乙醛的化学性质 2.醛基的检验 教学重点: 1.甲醛和乙醛的化学性质 2.醛基的检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比较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醇的催化氧化条件引入醛 一 醛的结构及命名 1 醛的结构 醛 = 醛基(-CHO ) + 烃基(—R ) 所以醛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 -CHO 其中若烃基为H 原子或烷烃基,则该醛称为饱和一元醛,具有分子通式:C n H 2n O 2 醛基的空间构型 醛基: C H O 其中C 原子采用sp 2杂化,所以醛基是平面型结构,即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问】甲醛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 平面型 3 醛的命名 (1)选取含有醛基(醛基作为主链的一部分)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2)醛基参与编号,并且从醛基中的碳原子开始编号 (3)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多少称“某醛” 例: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HCHO CH 3CH 2CHO CH 3CH CH 3CHO CH 3CHCH 2CH 3CHO 甲醛 丙醛 2-甲基丙醛 2-乙基丙醛

CH 3CH CH 3CHO CH CHO 2,3-二甲基-1,4-丁二醛 二 醛的性质及应用 1 醛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甲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它们都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以作为防腐剂和消毒剂。 2 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实验探究: A 银氨溶液的配置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AgNO 3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氨水,直至棕色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问】在滴加氨水的过程中,开始产生的棕色沉淀是什么?后来怎么又消失了呢? 【学生讨论】 化学方程式:Ag + + NH 3·H 2O = AgOH ↓ + NH 4+ 棕色 AgOH + 2 NH 3·H 2O = [Ag (NH 3)2]OH + 2H 2O 氢氧化银和氨水形成了能溶于水的配合物[Ag (NH 3)2]OH ,它的水溶液就是银氨溶液。 B 银镜反应 向刚配置好的银氨溶液中加入乙醛,振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静置一段时间 现象:一段时间候,在试管壁产生一层银镜 注意:必须用水浴加热,并且在加热的过程中不能振荡试管 化学方程式: CH 3CHO + 2[Ag (NH 3)2]OH 2Ag ↓ + CH 3COONH 4 + 3NH 3 + H 2O 【讨论】银氨溶液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这说明醛基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该反应是醛类物质的特征反应,因此可以用来检验醛基。 【问】乙醛能否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丙醛(CH 3CH 2CHO )能发生银镜反应吗?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甲醛呢? 例:1将3g 某饱和一元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g 银。则该醛的名称为( ) A 甲醛 B 乙醛 C 丙醛 D 丁醛 菲林试剂也是一种弱氧化剂,它也能把醛氧化成羧酸 (2)与新制C u (O H )2 悬浊液反应 实验: A 新制C u (O H )2 悬浊液的配置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 4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制得C u (O H )2 悬浊液 化学方程式:Cu 2+ + 2OH - = C u (O H )2 ↓ B 与乙醛反应 向新制C u (O H )2 悬浊液加入一定量的乙醛,酒精灯直接加热 水浴CH CHO +

第三节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5

第二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 教材分析: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糖类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相关,而结构与醛、酮相关,故放在本节中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加深对羰基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烃、醇的命名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建立了分类观。第二章第1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有机化学理论预测醇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醛、酮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要点,根据醛、酮的结构准确预测其性质是学生的提高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的存在,能列举几种简单的醛、酮,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了解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醛、酮命名。 3.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醛、酮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难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训练建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 三.实验步骤 1.2,4-二硝基苯肼试验 (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 (2)振荡、观察现象; (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 (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 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 (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 (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 (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 (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3)若无变化。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点的黄色晶体。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 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 溶液立即出现乳白色沉淀,静置后分层,上层

五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

第一课时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要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案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案 江苏省泗洪中学许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实验药品及仪器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实验药品及仪器、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五、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六、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观看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视频简介:2007年9月28日18时38分,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院内的爆炸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下午6点39分,重庆南岸区弹子石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全体出动,奔赴火场。 出事地点浓烟滚滚,烟尘非常大,就像刚发生了爆炸的黑烟,正当救援人员准备对着火点进行扑救的时候,突然,救援人员从厂方得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消息,就在离着火的第七车间不足8米的冷冻车间,储存了约10吨的易燃物品金属钠。十多吨的金属钠一旦发生爆炸,方圆500米的范围将会被以为平地,这不仅会使整个厂区毁于一旦,同时,厂区周边几千居民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播放视频]: 师:我们想象中的火灾好像和金属关系不大,为什么消防员听说有金属钠就“更加危险”呢?(演示小刀切割钠单质、燃烧钠) (学生实验)钠在空气中燃烧 [Powerpoint2、3、4、5]: 钠的物理性质 Na+O2=2Na2O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醛和酮教案 鲁科版选修5

第1课时醛和酮 目标与素养:1.了解常见的醛、酮(存在、结构、物理性质)。(宏观辨识)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和二者的异同。(微观探析) 一、常见的醛、酮 1.醛、酮 (1)结构特点 (2)通式 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1);

饱和一元脂肪酮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3)。 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微点拨:书写醛的结构简式时,醛基中C、H、O三原子的排列顺序一定是CHO。2.醛、酮的命名:醛、酮的命名和醇的命名相似。请写出下面的两种物质的名称: 3.常见的醛和酮 名称结构简式状态气味水溶性用途 甲醛HCHO 气体刺激性易溶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乙醛CH3CHO 液体刺激性易溶— 苯甲醛液体杏仁味—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丙酮液体特殊 气味 易溶 有机溶剂、有机 合成原料 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加成反应 (1)加成原理 (2)加成反应 ①加成试剂有HCN、NH3、醇等。 ②典型加成反应: 乙醛与HCN:

2.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乙醛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 (2)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 微点拨: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醋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3.还原反应 (1)还原产物:加H 2之后得到,产物属于醇类。 (2)与氢气加成的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