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周期的概念

总线周期的概念
总线周期的概念

DMA

总线周期的概念

1.微处理器是在时钟信号CLK控制下按节拍工作的。8086/8088系统的时钟频率为4.77MHz,每个时钟周期约为200ns。

2.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 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一般包含4个时钟周期,这4个时钟周期分别称4个状态即T1状态、T2状态、T3状态和T4状态。

1.DMA的通道选择不是随便的,要根据映像来。

2.外设地址的自增,可能会曾到下一个外设,比如:

0X40012400为ADC1的起始地址

0X40012800就是ADC2的起始地址了

所以在设置此元素是否要递增时要注意了。

STM32 DMA使用详解

DMA部分我用到的相对简单,当然,可能这是新东西,我暂时还用不到它的复杂功能吧。下面用问答的形式表达我的思路。

DMA有什么用?

直接存储器存取用来提供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无须CPU的干预,通过DMA数据可以快速地移动。这就节省了CPU的资源来做其他操作。

有多少个DMA资源?

有两个DMA控制器,DMA1有7个通道,DMA2有5个通道。

数据从什么地方送到什么地方?

外设到SRAM(I2C/UART等获取数据并送入SRAM);

SRAM的两个区域之间;

外设到外设(ADC读取数据后送到TIM1控制其产生不同的PWM占空比);

SRAM到外设(SRAM中预先保存的数据送入DAC产生各种波形);

……还有一些目前还搞不清楚的。

DMA可以传递多少数据?

传统的DMA的概念是用于大批量数据的传输,但是我理解,在STM32中,它的概念被扩展了,也许更多的时候快速是其应用的重点。数据可以从1~65535个。

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是计算机科学中

的一种内存访问技术。它允许某些电脑内部的硬体子系统(电脑外设),可以独立地直接读写系统存储器,而不需绕道CPU。在同等程度的CPU负担下,DMA是一种快速的数据传送方式。它允许不同速度的硬件装置来沟通,而不需要依于CPU的大量中断请求。【摘自Wikipedia】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片机采用DMA技术,提供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当CPU 初始化这个传输动作,传输动作本身是由DMA 控制器来实行和完成。STM32就有一个DMA控制器,它有7个通道,每个通道专门用来管理一个或多个外设对存储器访问的请求,还有一个仲裁器来协调各个DMA请求的优先权。DMA 控制器和Cortex-M3核共享系统数据总线执行直接存储器数据传输。当CPU和DMA同时访问相同的目标(RAM或外设)时,DMA 请求可能会停止CPU访问系统总线达若干个周期,总线仲裁器执行循环调度,以保证CPU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系统总线(存储器或外设)带宽。

在发生一个事件后,外设发送一个请求信号到DMA控制器。DMA 控制器根据通道的优先权处理请求。当DMA控制器开始访问外设的时候,DMA控制器立即发送给外设一个应答信号。当从DMA控制器得到应答信号时,外设立即释放它的请求。一旦外设释放了这个请求,DMA控制器同时撤销应答信号。如果发生更多的请求时,外设可以启动下次处理。

总之,每个DMA传送由3个操作组成:

1. 从外设数据寄存器或者从DMA_CMARx寄存器指定地址的存储器单元执行加载操作。

2. 存数据到外设数据寄存器或者存数据到DMA_CMARx寄存器指定地址的存储器单元。

3. 执行一次DMA_CNDTRx寄存器的递减操作。该寄存器包含未完成的操作数目。

仲裁器根据通道请求的优先级来启动外设/存储器的访问。优先级分为两个等级:软件(4个等级:最高、高、中等、低)、硬件(有较低编号的通道比拥有较高编号的通道有较高的优先权)。

可以在DMA传输过半、传输完成和传输错误时产生中断。

STM32中DMA的不同中断(传输完成、半传输、传输完成)通过“线或”方式连接至NVIC,需要在中断例程中进行判断。

进行DMA配置前,不要忘了在RCC设置中使能DMA时钟。STM32的DMA控制器挂在AHB总线上。

DMA总共有7个通道,各个通道的DMA映射关系如下:

外设的事件连接至相应DMA通道,每个通道均可以通过软件触发实现存储器内部的DMA数据传输(M2M模式)

Tips:库2.0中函数RCC_AHBPeriphClockCmd的参数由

“RCC_AHBPeriph_DMA”改成“RCC_AHBPeriph_DMA1”(如果是DMA1控制器的话)。

DMA的传输标志位(CHTIFx、CTCIFx、CGIFx)由硬件设置为“1”,但需要软件清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清除。当CGIFx(全局中断标志位)清零后,CHTIFx 和CTCIFx均清零。

过程:怎样启用DMA?首先,众所周知的是初始化,任何设备启用前都要对其进行初始化,要对模块初始化,还要先了解该模块相应的结构及其函数,以便正确的设置;由于DMA较为复杂,我就只谈谈

DMA的基本结构和和常用函数,这些都是ST公司提供在库函数中的。

1、下面代码是一个标准DMA设置,当然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

DMA_DeInit(DMA_Channel1);

上面这句是给DMA配置通道,根据ST提供的资料,STM3210Fx 中DMA包含7个通道(CH1~CH7),也就是说可以为外设或memory 提供7座“桥梁”(请允许我使用桥梁一词,我觉得更容易理解,哈哈,别“拍砖”呀!);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ADC1_DR_Address;

上面语句中的DMA_InitStructure是一个DMA结构体,在库中有声明了,当然使用时就要先定义了;DMA_PeripheralBaseAddr是该结构体中一个数据成员,给DMA一个起始地址,好比是一个buffer 起始地址,数据流程是:外设寄存器à

DMA_PeripheralBaseAddàmemory中变量空间(或flash中数据空间等),ADC1_DR_Address是我定义的一个地址变量;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32)ADC_ConvertedValue;

上面这句很显然是DMA要连接在Memory中变量的地址,

ADC_ConvertedValue是我自己在memory中定义的一个变量;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传输方向,就如前面我所说的,DMA可以双向传输,也可以单向传输,这里设置的是单向传输,如果需要双向传输:把DMA_DIR_PeripheralSRC改成

DMA_DIR_PeripheralDST即可。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2;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在传输时缓冲区的长度,前面有定义过了buffer的起始地址:ADC1_DR_Address ,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需要给buffer定义一个储存片区,这个参数的单位有三种类型:Byte、HalfWord、word,我设置的2个half-word(见下面的设置);32位的MCU中1个half-word占16 bits。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外设递增模式,如果DMA选用的通道(CHx)有多个外设连接,需要使用外设递增模式:

DMA_PeripheralInc_Enable;我的例子里DMA只与ADC1建立了联系,所以选用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内存递增模式,DMA访问多个内存参数时,需要使用DMA_MemoryInc_Enable,当DMA只访问一个内存参数时,可设置成:DMA_Memory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在访问时每次操作的数据长度。有三种数据长度类型,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在叙述。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与上面雷同。在此不再说明。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传输模式:连续不断的循环模式,若只想访问一次后就不要访问了(或按指令操作来反问,也就是想要它访问的时候就访问,不要它访问的时候就停止),可以设置成通用模式:DMA_Mode_Normal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优先级别:可以分为4级:VeryHigh,High,Medium,Low.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isable;

上面的这句是设置DMA的2个memory中的变量互相访问的

DMA_Init(DMA_Channel1,&DMA_InitStructure);

前面那些都是对DMA结构体成员的设置,在次再统一对DMA整个

模块做一次初始化,使得DMA各成员与上面的参数一致。

/*DMA Enable*/

DMA_Cmd(DMA_Channel1,ENABLE);

哈哈哈!这一句我想我就不罗嗦了,大家一看就明白。

至此,整个DMA总算设置好了,但是,DMA通道又是怎样与外设

联系在一起的呢?哈哈,这也是我当初最想知道的一个事情,别急!容我想喝口茶~~~~~~哈哈哈!

要使DMA与外设建立有效连接,这不是DMA自身的事情,是各个

外设的事情,每个外设都有一个xxx_DMACmd(XXXx,Enable )函数,如果使DMA与ADC建立有效联系,就使用

ADC_DMACmd(ADC1,Enable); (这里我启用了ADC中的ADC1

模块)。

一个简单的例子transfer a word data buffer from FLASH memory to embedded SRAM memory.

在V3.1.2库的位置

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1.2\Project\STM32F10x_StdPeriph _Examples\DMA\FLASH_RAM

/* DMA1 channel6 configuration */

DMA_DeInit(DMA1_Channel6);

//peripheral base address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SRC_Const_Buffer;

//memory base address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int32_t)DST_Buffer; //数据传输方向Peripheral is source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缓冲区大小Number of data to be transferred (0 up to 65535).数据传输数目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BufferSize;

// the Peripheral address register is incremented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Enable;

//the memory address register is incremented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the Peripheral data width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Normal;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the DMAy Channelx will be used in memory-to-memory transfer //DMA通道的操作可以在没有外设请求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操作就是存储器到存储器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Enable;

DMA_Init(DMA1_Channel6, &DMA_InitStructure);

/* Enable DMA1 Channel6 Transfer Complete interrupt */

DMA_ITConfig(DMA1_Channel6, DMA_IT_TC, ENABLE);

/* Enable DMA1 Channel6 transfer */

DMA_Cmd(DMA1_Channel6, ENABLE);

==================================================

=====================

外设的DMA请求映像

要使DMA与外设建立有效连接,这不是DMA自身的事情,是各个外设的事情,每个外设都有一个

xxx_DMACmd(XXXx,Enable )函数,如果使DMA与ADC建立有效联系,就使用ADC_DMACmd

(ADC1,Enable); (这里我启用了ADC中的ADC1模块)。

/* DMA1 channel1 configuration

----------------------------------------------*/

DMA_De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ADC1_DR_Address;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int32_t)&AD_Value;

//u16AD_Value[2];不加&应该也可以数组名代表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2;//############## 改了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改了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isable;

DMA_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 Enable DMA1 channel 1 */

DMA_Cmd(DMA1_Channel1, ENABLE);

/* ADC1 configuration------------------------------------------------------*/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ENABLE;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ENABLE;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2;//##############改了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内部温度传感器添加这一句

/* Enable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vref internal channel */ ADC_TempSensorVrefintCmd(ENABLE);

//##############改了

//################ Channel 10(电位器)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0, 1,

ADC_SampleTime_13Cycles5);

//###### 内部温度传感器Channel 16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6, 2,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 Enable ADC1 DMA */使能ADC1的DMA请求映像

ADC_DMACmd(ADC1, ENABLE);

/* Enable ADC1 */

ADC_Cmd(ADC1, ENABLE);

/* Enable ADC1 reset calibaration register *///使用之前一定要校准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 Check the end of ADC1 reset calibration register */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tart ADC1 calibaration */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 Check the end of ADC1 calibration */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tart ADC1 Software Conversion */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总线周期的概念

DMA 总线周期的概念 1.微处理器是在时钟信号CLK控制下按节拍工作的。8086/8088系统的时钟频率为4.77MHz,每个时钟周期约为200ns。 2.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 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一般包含4个时钟周期,这4个时钟周期分别称4个状态即T1状态、T2状态、T3状态和T4状态。 1.DMA的通道选择不是随便的,要根据映像来。 2.外设地址的自增,可能会曾到下一个外设,比如: 0X40012400为ADC1的起始地址 0X40012800就是ADC2的起始地址了 所以在设置此元素是否要递增时要注意了。 STM32 DMA使用详解 DMA部分我用到的相对简单,当然,可能这是新东西,我暂时还用不到它的复杂功能吧。下面用问答的形式表达我的思路。

DMA有什么用? 直接存储器存取用来提供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无须CPU的干预,通过DMA数据可以快速地移动。这就节省了CPU的资源来做其他操作。 有多少个DMA资源? 有两个DMA控制器,DMA1有7个通道,DMA2有5个通道。 数据从什么地方送到什么地方? 外设到SRAM(I2C/UART等获取数据并送入SRAM); SRAM的两个区域之间; 外设到外设(ADC读取数据后送到TIM1控制其产生不同的PWM占空比); SRAM到外设(SRAM中预先保存的数据送入DAC产生各种波形); ……还有一些目前还搞不清楚的。 DMA可以传递多少数据?

单片机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与总线周期

单片机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与总线周期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具体计算就是1/fosc。也就是说如果晶振为1MHz,那么时钟周期就为1us;6MHz的话,就是1/6us。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

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具体计算为:时钟周期Xcycles。如果单片机是12周期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T×12。假设晶振频率为12M,单片机为12周期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1us。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秒;52系列单片机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设晶振频率为12MHz时,52单片机是12T的单片机,即频率要12分频。12M经过分频变为1M,由T=1/f,即一个机器周期变为1us 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通常,包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成为单周期指令,比如CLR,MOV等等。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另外还有4周期指令,比如乘法和除法指令。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总线周期: 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

1.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1.8. 解释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 解:全面的回答应分英文全称、中文名、功能三部分。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机(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并可自动计数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CU:Control Unit,控制单元(部件),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产生微操作命令序列。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运算单元,为运算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ACC:Accumulator,累加器,是运算器中既能存放运算前的操作数,又能存放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MQ:Multiplier-Quotient Register,乘商寄存器,乘法运算时存放乘数、除法时存放商的寄存器。 X:此字母没有专指的缩写含义,可以用作任一部件名,在此表示操作数寄存器,即运算器中工作寄存器之一,用来存放操作数; MAR:Memory Address Registe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在主存中用来存放欲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MDR:Memory Data Register,存储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在主存中用来存放从某单元读出、或要写入某存储单元的数据。 I/O:Input/Output equipment,输入/输出设备,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总称,用于计算机内部和外界信息的转换与传送。 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数,为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一种计量单位。 3.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P41.总线是多个部件共享的传输部件。(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能有一路信息在总线上传输,即分时使用。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细胞周期CellCycle

第二节细胞周期(Cell Cycle) 一、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饰物均是通过充分的细胞生长和分裂而维持生存和保持物种延续的。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生化事件而复制它的组分,然后一分为二,这种周期性的复制和分裂过程称为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 在50年代以前,人们把细胞的二次分裂之间的周期称为静止期,因为此时看不出明显形态变化(光镜下),从而认为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将研究重点放在有明显变化的分裂期。1953年,Howard(霍华德)等用同位素32P-磷酸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发现二次分裂的间期是极其关键的阶段,与DNA复制有关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均在此阶段,并不静止,而改称为间期,他们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并确定了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图4-5): 图4-5细胞周期全过程示意图 间期(Ⅰ) DNA合成前期G1 DNA合成仅在一小段时间, InterPhase DNA合成期S 在合成前后各有一段间期(Gap) DNA合成后期G2 前期prophase 分裂期(M) 中期metaphase Mitotin phase 后期anaphase 末期telophase

I: 为细胞的生长、体积倍增。 M:为细胞的分裂,产生二个子细胞。 细胞周期所需时间为周期时限,用Tc表示,各时期所需时间,以TG1 ,Ts,TG2 ,Tm表示,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限不一致,可用细胞放射自显影或流式细胞分析仪等测量,一般S,G2 ,M变化小,G1差异大。 如人的组织培养细胞,在37℃条件下,大约18-22小时完成一个周期,而间期约占95%。约17小时以上,分裂期45'-1小时左右,可见准备时间长,真正分裂时间很短。 二、各时相的生化活动和形态变化特点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各时期中细胞内发生复杂而有序的生化变化,特别是间期,生化活动显得更为活跃,另外,细胞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1.G1期DNA合成前期 指的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DNA开始合成时的这一阶段。 (1)生化: 此阶段进行着活跃的物质合成,供细胞生长及为DNA合成期(S期)作准备, RNA、蛋白质合成迅速,大量合成RNA (rRNA、mRNA、tRNA),形成核糖体,导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的迅速合成。 早晚期合成物明显不同: G1早期:是合成与细胞功能有关的特有蛋白质、酶,供细胞生长用,即用于形成新细胞成份的代谢活动。 G1晚期:主要是合成与DNA合成有关的一些酶和前体物,且RNA含量高于早期, 如DNA聚合酶活性急剧升高,四种核苷酸,组蛋白的mRNA等,还有能量的贮备。 所以, G1期为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其中任何环节受到干扰或抑制,如RNA 量和某些蛋白质量达不到阀值就停止,细胞即不能进入S期。 (2)形态变化 核质比逐渐变小,刚分裂结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与母细胞等量,但体积质量约比母细胞小,经G1期细胞内部活跃的物质代谢,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主要是胞质增加,所以核质比变小,细胞表面泡状,丝状突起以及微绒毛逐渐减少。 (3)TG1一般是细胞周期中最长的阶段,有的12小时,有的几天,几月或更长,在周期中变化最大。G1期短,周期短,环境条件影响周期时间一般也是影响G1期时间。

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总线周期

1.时钟周期:(晶振频率倒数、控制计算机节奏)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 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2.机器周期:(指令中单个阶段的执行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由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秒) 3.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4.总线周期:

时钟周期、总线周期详细说明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 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例如外接24M晶振的单片机,他的一个机器周期=12/24M 秒; 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 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

细胞周期及其周期调控研究的发展简史[1]

?研究生园地? 细胞周期及其周期调控研究的发展简史 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九七级基础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 杨兆颖 李金梁 摘要 发现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而增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最近20年才确认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对于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经历了发现细胞分裂、发现细胞周期和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3个时期。这一机制的阐明,必然会推动应用研究并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使人类看到攻克癌症的曙光。 关键词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发展史 A brief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studies on cell cycle and cell cycle control Y ANG Zhao 2ying ,LI Jin 2liang 1Postgraduate ,Harbin Medical Univer sity ,Harbin 150086 Abstract It has been known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that cell multiply through division ,however ,it is only during the last tw o decades that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identify the m 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the cell cycle 1The study of cell cycle control lasted three phases ,viz 1the discovery of cell division ,the discovery of cell cycle and the discovery of key regulators of the cell cycle 1These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may result in broad applications with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and may ,in the long term ,open a new path for cancer therapy 1 K ey w ords Cell cycle ;Cell cycle control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ell cycle control 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都存在着一个精密的程 序,它决定着细胞是否及何时开始生长、分裂或死亡。这个精密的程序,就是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它在相关基因的控制下,依据一定的规则和节奏运行着,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各自的思维轨道上苦苦探索了几个世纪,在20世纪90年代从不同的方向,汇聚到一起的结果,正在揭开肿瘤发生、发展的奥秘,并提出了更多、更深刻的科学问题。 一、19世纪科学的巨大进步———细胞周期发现的奠基石 19世纪,前人进行了许多科学的基础性观察,包括动物、植物种类形态结构的描述及细胞内部结构的观察,并发明了一套有用的技术,比如显微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细胞染色制片技术的应用。此外诞生了一些富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马提亚?斯可林顿(Matthias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斯道?施旺(Theodor Schwann )的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Darwin )的生物进化论理论;1864~ 1865年的孟德尔(Mendel )遗传理论。[1] 所有这一切 都是科学进步的宝贵财富,它使生物学走上科学的道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细胞周期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才有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二、生命复制的奇妙现象———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的发现 11细胞分裂的发现 1875年赫特(Hertwing )发现细胞受精卵中两亲本核的合并。1877年斯特博格(Strusburger )在植物中发现了受精现象,1880年他又在植物中发现细胞核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1880~1882年弗莱明(Flemming )在 体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分裂,称之有丝分裂,而Strusburger 进一步观察,把细胞分裂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1883年范1本纳登(Van 1Beneden )在动物 中、1886年Strusburger 在植物中发现了减数分裂。1898年纳瓦斯基(Nawaschin )、1899年格纳德(G uig 2nard )先后发现了植物双受精现象。 21细胞周期的发现 在对细胞分裂的大量观察中,在当时的生物学技术的限制下,只注意到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两个时期:分裂期(dividing phase )和静止期(resting phase )。当时研究的重点在分裂期,而静止期被看成是细胞

总线的概念

总线的概念 所谓总线,就是单片机连接扩展器件的一组公共信号线,按其功能通常把这些总线分为三组,即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每组总线由若干条导线组成,具体数目根据功能决定,一般地址总线的数量最多,数据总线固定为8根。 1 . 地址总线(Address Bus,简称AB)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单片机发出的地址信号,以便对号入座地对ROM、RAM 及I/O口进行选择,以选中相应的单元(字节),然后才能对它进行操作。地址总线的传输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单片机向外发出地址信号。地址总线数目决定着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单元的数目,例如10条地址线组成的地址总线,可以访问1K的外部ROM和RAM存储单元,每增加一条线,可访问空间翻一番。MCS-51系列单片机最多可以构造16条地址线,也就访问64K的存储空间,对于单片机来说,64K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2 . 数据总线(Data Bus,简称DB) 数据总线是用于单片机与外部存储器之间或单片机与外部I/O口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一组信号线,单片机系统数据总线的数目,与单片机字长是一致的,都是8位,所以数据总线也就是8条。数据总线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单片机向外部输出数据,也可以由外部向单片机输入数据。 3 . 控制总线(Control Bus,简称CB) 控制总线是单片机发出的一组控制命令信号线,是单片机决定对外部器件作什么操作的命令线。一般说来,控制总线是单向的,是单片机向外部发出的。 总线结构是计算机的主要结构之一,采用了总线结构的形式,大为降低了计算机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使的系统规范化,方便了系统其他部件的接入,使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指令周期、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概念辨析

指令周期、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概念辨析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就是计算机通过内部或外部总线进行一次信息传输从而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它一般由12个时钟周期组成。而时钟周期=1秒/晶振频率,因此单片机的机器周期=12秒/晶振频率 . 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总线周期(BUS Cycle):也就是一个访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用的时间。 时钟周期(Clock Cycle):又称节拍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晶振频率的倒数,也称T状态) 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总线周期组成,而一个总线周期时间又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 CPU每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都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通常叫做一个指令周期。换言之指令周期是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由于各条指令的操作功能不同,因此各种指令的指令周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一条加法指令的指令周期同一条乘法指令的指令周期是不相同的。指令周期常常用若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CPU周期也称机器周期。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对于一些简单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 1.微处理器是在时钟信号CLK控制下按节拍工作的。8086/8088系统的时钟频率为4.77MHz,每个时钟周期约为200ns。 2.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一般包含4个时钟周期,这4个时钟周期分别称4个状态即T1状态、T2状态、T3状态和T4状态。 时钟周期 一个CPU周期时间有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通常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他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μ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

计算机系统原理复习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念: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不同级别的语言。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冯·诺伊曼机工作原理 细化的计算机组成框图。(关注) 基本概念::机器字长,运算速度单位 例题: 能直接让计算机接受的语言是______。 A.C语言; B.BASIC;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 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_____。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执行最快的语言是______。 A.汇编语言; B.COBOL; C.机器语言;D.PASCAL。 ______可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A.存储器; B.运算器; C.控制器; D.用户。 存放欲执行指令的寄存器是______。 A.MAR; B.PC; C.MDR; D.IR。 存储字长是指______。 A.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 B.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C.存储单元的个数; D.机器指令的位数。 用以指定待执行指令所在地址的是

A. 指令寄存器 B.数据计数器; C.程序计数器;D.累加器 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需借助于。 A.编译程序; B.汇编程序; C.编辑程序; D.连接程序。 对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__方面的应用。 A.数值计算;B.辅助设计;C.数据处理;D.实时控制。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和。 和都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器能自动识别它们。 第三章 总线基本概念: 总线分类: 总线性能指标:主要:宽度、总线带宽,影响带宽的因素 总线结构: 总线控制: 总线判优概念中控制优先权仲裁三种方式: 总线通信控制: 总线周期概念:包括阶段 同步通信、异步通信概念、区别,通信双方如何联络 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公共时钟,总线上的所有设备按统一的时序,统一的传输周期进行信息传输,通信双方按约定好的时序联络。后者没有公共时钟,没有固定的传输周期,采用应答方式通信,具体的联络方式有不互锁、半互锁和全互锁三种。不互锁方式通信双方没有相互制约关系;半互锁方式通信双方有简单的制约关系;全互锁方式通信双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和总线上信息传输的特点: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而且在某一个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想总线发送消息,但是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消息。 总线的传输周期: 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简称总线周期,有四个阶段: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结束阶段。 总线宽度: 又称总线位宽。他是总线上,同时鞥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是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总线带宽: 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传输的字节数衡量。 总线的特性: 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功能特性,时间特性。 总线标准: 国际公布或者推荐的互联各个部件的标准。把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计算机系统时所遵循的标准。总线标准为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模块提供统一的接口。该界面对他两端的模块都是透明的,即界面的任何一方,只需根据总线的标准,实现自身一方的接口功能。而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口工鞥界面。 总线的主模块:

总线的主设备是指获得总线控制权的设备。 总线的从设备: 总线的从设备是指只能被主设备访问的设备。只能响应从指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总线的应用很广泛,按照不同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部件的连接方式,有片内总线:芯片内的总线 系统总线:连接CPU,I/O,主存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 通信总线:连接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为什么要采用多总线结构? 单总线结构的计算机将CPU,主存,各种速度不同的外设I/O,都挂载同一个跟总线上,这种结构简单,便于增删设备,但所有的传输,都经过这组共享总线,极易形成计算机系统的瓶颈。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对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单总线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系统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总线瓶颈的问题,可以采用多总线结构,如果将速度不同的外设挂载在不同速度的外设上总线上,如多媒体卡,高速局域网卡,能图像版,等传输速率很高的设备挂载到PCI总线上,将低速的FAX,MOdel,等挂载到性能较低的ISA,EISA,总线上,使设备的信息分流,从而提高整机的性能。

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区别定义

简介 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总线周期(BUS Cycle):也就是一个访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用的时间。 时钟周期(Clock Cycle):又称节拍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晶振频率的倒数,也称T状态) 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总线周期组成,而一个总线周期时间又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n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但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电路和器件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其所需要的时钟周频率范围也不一定相同。我们学习的8051单片机的时钟范围是1.2MHz-12MHz。在8051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 个S 周期(状态周期)组成。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 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总线周期 1.微处理器是在时钟信号CLK控制下按节拍工作的。8086/8088系统的时钟频率为4.77MHz,每个时钟周期约为200ns。 2.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 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一般包含4个时钟周期,这4个时钟周期分别称4个状态即T1状态、T2状态、T3状态和T4状态。 编辑本段概念辨析 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总线周期一般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机器周期和总线周期……机器周期指的是完成一个基本操作的时间,这个基本操作有时可能包含总线读写,因而包含总线周期,但是有时可能与总线读写无关,所以,并无明确的相互包含的关系 指令周期:是CPU的关键指标,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一般以机器周期为单位,分单指令执行周期、双指令执行周期等。现在的处理器的大部分指令(ARM、DSP)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