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 HS-3改制3.5mm耳机

NOKIA HS-3改制3.5mm耳机
NOKIA HS-3改制3.5mm耳机

NOKIA HS-3改制3.5mm耳机

现有一个听筒坏了的3.5mm的耳机,一个不再使用的诺基亚N73 HS-3型号的耳机,想着二者合而为一,能制造出一个可用的耳机,于是百度了多种方法。最后改制成功。

在此先感谢“梦里寻梦的梦的空间-百度空间”的“诺基亚N70 N72等 HS-3型号耳机接线图”文章。

从左到右线的颜色依次为:绿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绿红色、蓝色、橙色、绿金色

将HS-3的原插接头剪掉。剥去线外皮后有9根线,选择绿红色、蓝色、橙色、绿金色4根线备用,要用打火机将线头烧一下,这样可能去除掉绝缘层。

将旧3.5mm的耳机耳塞处剪掉,剥去线外皮后有4根线,红色和金色为一个耳机的线,绿色和金色的为另一根线。

将HS-3和3.5mm的色线按以下对应关系焊接。

至此,一个新的耳机就完成了。

参考信息:

常见的线控耳机,不管接口类型如何(音频接口、USB接口等),基本上都是采用四线连接,其中“共用回线GND”是耳机左右声道、话筒、输出控制的共用回线,这个原理是一定的,只不过各厂商为了达到垄断利益,在线极功用上做些手脚。例如(以上图插头为例):插头由上到下有四个电极,如果把第一和第三电极接线对调,其现象是一个耳机无声且线控失效、话筒失效;如果把第三和第四电极接线对调,其现象是两个耳机都无声。改动时,只需在微动开关处,按照原理图捋顺接线即可。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专业:10工业工程 姓名: 陈玉辉 学号: 201000163013

目录 头戴式耳机的人因工程学分析报告 (1) 摘要 (3) 1. 引言 (3) 2. 耳机的使用分析 (4) 2.1使用伤害 (4) 2.2使用注意事项 (4) 3. 人耳的听觉分析 (5) 3.1人耳的生理构造 (5) 3.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5) 4. 头戴式耳机设计 (6) 4.1头戴式耳机的材料选择 (6) 4.2头戴式耳机的头箍 (6) 4.3头戴式耳机的耳罩 (7) 5.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在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在家中、在室外、包括各种英语听力考试等等,都少不了耳机。耳机是个人音响,它的选择自然是个人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经验都是不能推而及广的。耳机的用途、使用耳机的时间和场所,自己的好恶,耳机的音质都是选择一副适合自己的耳机时所要考虑的。 早期的耳机没有考虑到人体舒适性的问题,设计多棱角分明,严重影响佩带的舒适性,因此很多朋友都对耳机不屑一顾。海绵的加入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耳塞上套入海绵套,能够有效地解决棱角对耳朵的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耳塞的低频表现。随着工艺的改进,除了海绵以外,耳塞跟耳朵接触面的形态设计和材质也在悄悄起着变化。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这一产品在人因工程学上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调研,并针对其在人因工程学上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耳机舒适性人因工程应用情况 1.引言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耳塞式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其中对耳朵伤害最小的是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耳塞式耳机的好处在于贴近耳道,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隔绝外界的噪音,使得环境噪音竟可能的降低。但是,相对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舒适度要好的多。 耳机的舒适度是指佩戴耳机后没有因对耳朵夹持或挤压所造成的疼痛或难受,并让佩戴者感到舒适的程度。耳机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佩戴者的健康,这也是耳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就头戴式耳机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好的舒适度,提高耳机的性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人因工程学的方法与原则对目前的几种主流的耳机设计进行相应的改善。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韦量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0期 摘要: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53-01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但总体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却很大。纵观人才市场,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然而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招聘网站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这种情况反映了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不适应性。为提高计算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必须深化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由课程体系体现出来。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科化比较明显,是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简化版。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岗位适应期较长,需要用人单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增设和减少。我们应本着“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建立,而不是仅仅由学校老师开研讨会建立起来。以这种“闭门造车”方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可能达到企业需求,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企业岗位群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文章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先进教学计划,如ACM IEEE-CS 计算机教学计划2001(主席PJ.Denning) ,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九个科目(如算法与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对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开发、应用归纳为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使用计算机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1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整个大学四年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WINDOWS高级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有条件可以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 2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分析当前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标签:计算机;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电脑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中逐渐开展。目前计算机课程学习是从事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基本电脑班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2 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 计算机是基于强大的业务实践课程,有些学院和大学因为客观因素,没有多少的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些人甚至很难不能够达到上机课程时,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强、练习时间少,因此难以实现设想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比较缺乏学生的实践评价标准和措施,学生完成练习,很难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教材内容相对过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电脑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行业,而我国学校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太慢,使得许多计算机的新知识、新科技很难适时出版在教科书上。陈旧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在时代发展之后,难以反映教育的先进性。 2.3 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些学校缺乏的多媒体及电脑设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在黑板上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生动形象地对操作过程实现讲授。不光是达不到生动吸引人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养成懒惰的思考和缺乏主动学习的坏习惯。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管理课堂,在整个教学的时候进行课件演示教学。尽管讲授的信息量增加了,且具有更直观的演示,但由于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

耳机设计

编号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耳机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G2******* 系部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工艺与管理 班级07电子工艺与管理 指导教师 顾问教师 二〇一〇年三月

摘要 数显温度计是一种电子产品,由感温元件来识别温度(如温度电阻,它会随温度变化,阻值也会变化),模数转换电路(把阻值变化转变成电信号),识别放大,驱动显示屏发光,显示出温度。 数显温度计采用进口高精度、低温漂、超低功耗集成电路和宽温型液晶显示器,内置高能量电池连续工作≥5年无需敷设供电电缆,是一种精度高、稳定性好、适用性极强的新型现场温度显示仪。是传统现场指针双金属温度计的理想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关键词:耳机设计

Abstract Digital thermometer is an electronic product, from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to identify temperature (such as temperature resistance, it varies wit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will change),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circuit (the resistance change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identification amplification, driving display light to show the temperature. Digital thermometer with imported high-precision, low drift, low power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wide temperature range LCD display, built-in high-energy battery con secutive ≥ 5 years without laying power cables, is a high precision, good stability, applicability of strong new spot temperature indicator. Is the traditional site pointer bimetallic thermometer ideal alternativ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Keywords Statistics show Thermometer Temperature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关键词]:职校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专业背景与现状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职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目前很多职校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与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规划与实施方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规划与实施方案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由创办时的初级阶段逐渐进入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必须更加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走向,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观念、教育管理以及途径、方法等。同时,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调整都非常快,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建立更为灵活的办学机制,以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多方向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再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成人高校、高职等多条途径的开拓,为学生享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移化要求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给我们启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现行的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驳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为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镇江市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改革课程结构、内容、形式,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构建”三以一化”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方向、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及创新力为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1、紧紧围绕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研制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不断优化“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验期内制订、完善核心课程标准。 2、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更新学生的就业思想及观念,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努力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与生产实际相一致的模块化课程,并力争编好主干课程校本教材。 4、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制度,根据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 5、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课课时的比例,使安排更加趋于合理有效。加大实习投入,增加操作技能训练时间,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6、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7、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四、主要内容及措施

人机工程学对耳机设计的优化

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人机工程学对耳机设计的优化 摘要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及身心与外界事物联系的技术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已经有60多年历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与之相关学科间的界限,形成了一门研究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一机一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性,以求达到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基于目前人们对音乐的热爱,随处我们都可以看见人们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大学里更是普遍,许多大学生边听着音乐边学习,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我们已经不能离开没有音乐的生活,但是长期戴着耳机会对人的耳朵造成伤害,在一些戴耳机听音乐的青年人中听力减退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而且耳机戴久了会特别不舒服,出现头疼等症状。这是因为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如果不戴耳机听音乐,又会对他人造成干扰,故本文对耳机进行分析和改进,让人能享受音乐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耳机健康优化改进 一、耳机的概述 耳机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功能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入耳式和头戴式;从佩戴人数上分类则有单人耳机和多人耳机;从音源上区别,可以分为有源耳机和无源耳机;有源耳机也常被称为插卡耳机。 图1-1 二、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1.人的听觉系统 人耳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然后经杠杆系统的传递,引起耳蜗中淋巴液及其底膜的振动,使基底膜表面的科蒂式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机械能形式的声波就在此处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并以神经冲动的不同频率和组合形式对声音信息进行编码,然后被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要以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其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1、将培养“动手能力”定为本位目标。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那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就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2、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掌握多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能力; (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维护和处理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5)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 (1)能将应用软件操作知识运用到各类企业日常办公中去; (2)能将硬件维护和检测能力运用到各类计算机相关公司中去; (3)能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运用到网络公司中去。 (4)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运用到电视广播行业中去。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Computer Education 专题策划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王泉马建峰/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在国内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秉承一贯的优良传统与素养,孜孜不倦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名牌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紧随信息时代的高速步伐,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计算机学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全面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教育观念的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建设的指导思想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取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具有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共有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在某一领域具有特长的、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 建设的总体思路 2.1 重视理论、抓好实 践,实施素质教育 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 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能 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理解和掌 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理论 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知识, 形成新的理论,用于指导新的实 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 量,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紧 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计 算机专业人才。 2.2 合理配置、吸收整合,优 化课程设置 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造就高 层次的、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使他 们具有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特征。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紧紧围 绕培养目标,适应本专业发展趋势,优 化课程比例。计算机专业应注重学科自 身建设,引进融合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同时要保持课程内容的层次结构,根 据专业方向和办学侧重点的要求,合理配 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 向课程,形成科学、严谨的学科体系。 2.3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改 变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 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以往那种“填鸭 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 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需求。开创培养创 新人才的新局面,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 体系。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 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情况,组织 多元化教学,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 的良好环境。 2.4 加强实践、提供机会,营 造创新氛围 现行的教学培养模式是以知识的 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课堂讲授为主 王泉教授 11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目前来说,每年各地各界都在举办各种不同类型、规模和层次的计算机类竞赛[1],并且比赛的侧重、类型等均有所不同,但这些竞赛对参赛学生及指导老师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参加此类学科竞赛能够检验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通过竞赛的引导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解决具体工业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2];对于指导老师来说,竞赛可以促进他们转变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课程体系,做到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的革新,达到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3]。 1计算机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模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和学生缺乏动力等。 1.1教学模式陈旧、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还有很多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学生课堂上听完后就把书本甩到一旁,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就缺少动手能力、创新能力[4]。这与计算机属于工科专业的情况是极为矛盾的。除了理论教学,还可以看到实践环节的设置过于程序化,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力的要求。目前课程实践环节所设置的实验中有80%左右属于验证性实验,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仅占20%左右,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即便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也与现在实际的工程应用相去甚远,根本不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另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是课程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期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勤占10%,作业等占20%,期中期末及作业的知识点由于受限于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传统的评价体系会造成学生仅仅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内容,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成绩高的同学多是动手能力不强的,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考试成绩反而不高,这样无法充分的激励学生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2师资力量无法与学科最新内容同步 目前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开发语言、开发技术[5],对于这些新出现的内容,首先由于课堂几乎不会涉及,教师没有动力去学习,其次由于新出现的内容过多,高校

耳机结构设计思路浅析

耳机结构设计思路浅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耳机的设计制造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的发烧耳机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民用HIFI 耳机的结构和总体走向是接近的,即以开放式为主声音趋向平衡没有明显短板,这也可以说是耳机声音国际化的一个趋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HIFI耳机的设计和调音思路。 我们认为目前发烧耳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 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外壳 2. 外壳的材质 3. 中等尺寸的发声单元,除了铁三角之外单元尺寸普遍不超过40mm 4. 单元前加滤网和海绵,调音的关键也应该是滤网和海绵,有些厂商单元表面有一层带孔的金属板,他的功能并不仅是保护振膜,它还起到调节相位过滤声音的作用 5. 耳机腔体内部吸音材料 6. 耳机线的设计,是否共用地线和单双边走线的问题 从外壳设计上看,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都有优秀的产品,但是民用HIFI耳机则几清一色的采用开放式设计(对于极致ED系列和铁三角的产品暂且略过不谈),为何采用开放式设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减小腔体内空气阻尼系数从而实现大动态和优良的低频重放。与封闭式的设计不同开放式耳机腔体内部不需要填充大量吸音材料,因此可以使用较小的腔体制作出轻量化的耳机产品,但是开放式耳机

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声音转换效率不高,有接近一半的声音不会直接进入人耳,而腔体的反射作用又比较微弱,因此多数开放式耳机都很强调腔体共鸣,不信,你带上K701用手弹头梁,能听到明显的共鸣声。腔体共鸣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也是为何国内的厂商很少做大型头戴式耳机的原因。 对于外壳的材质而言普遍的都选择工程塑料做为外壳材质,这主要是考虑轻量化的原则以及降低成本的考虑,较为另类的就是铁三角和极致,他们喜欢使用金属材质作为耳机的外壳。金属材质的优势在于本身密度较高共鸣较小,同时较厚的外壳能够有效的抑制不必要的共振,因此封闭式金属外壳的耳机存在着声音略干,泛音不足的特点,但是正是这种设计使它利于还原声音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被大量的音染掩盖。典型代表就是铁三角A系列(虽然没有人承认他是真的监听耳机,但是建议听听A900TI声音中正平实)。 对于发声单元这个是最能体现一个厂商实力的,一般单元表面都有为了增强振膜强度的凹槽或是其他花纹。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凹槽多少,数量多少都是要经过设计的,而且是否使用凹槽也是值得探讨的。早期有的日本耳塞就存在凹槽过深,从而导致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振膜塌陷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那么回归正题,凹槽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增加强度同时保证整张振膜的同步运动,玩音箱的朋友应该知道,大尺寸的扬声器普遍存在着振膜不同步的问题,即我们常说的分割振动。这种相位不同步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瞬态表现下降,对于耳机和耳塞单元这个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也有。对于全频单元来

耳机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耳机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机制072班 石章靖 070301210 一、耳机的概述 因为离自己太近,所以被忽视,耳机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在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在家中、在室外、包括各种英语听力考试等等,都少不了耳机。 早期的耳机没有考虑到人体舒适性的问题,设计多棱角分明,严重影响佩带的舒适性,因此很多朋友都对耳机不屑一顾。海绵的加入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耳塞上套入海绵套,能够有效地解决棱角对耳朵的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耳塞的低频表现。随着工艺的改进,除了海绵以外,耳塞跟耳朵接触面的形态设计和材质也在悄悄起着变化。 耳机产品在其技术和品质并无本质性差异化的时候,人们对外观和舒适性的需求逐渐成为各大厂商对差异性和附加价值的追求。现在,人体工程学设计已经成为耳塞设计的重要课题。 二、耳机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与设计 1.耳机的频率响应 对于具有正常听力的青少年来说(年龄在12~25岁之间)能够觉察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6~20000Hz 。而一般人的最佳听闻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可见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 max min f f =1﹕1000,人到25岁左右时,开始对15000Hz 以上频率的灵敏度显著降低,当 频率高于15000Hz 时,听阈开始向下移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上限逐年连续降低。但是对于f<1000Hz 的低频率范围,听觉灵敏度几乎不受年龄的影响,见下图。因此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为了满足人的频率需求,耳机在设计时使其能够重放的频带相当宽,一般的耳机为20~20000Hz ,优秀的已经可以达到5Hz-40000Hz 。

耳机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一.耳机的概述 因为离自己太近,所以被忽视,耳机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在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耳机的身影,在家中、在室外、包括各种英语听力考试等等,都少不了耳机。 早期的耳机没有考虑到人体舒适性的问题,设计多棱角分明,严重影响佩带的舒适性,因此很多朋友都对耳机不屑一顾。海绵的加入改善了这种情况,在耳塞上套入海绵套,能够有效地解决棱角对耳朵的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耳塞的低频表现。随着工艺的改进,除了海绵以外,耳塞跟耳朵接触面的形态设计和材质也在悄悄起着变化。 耳机产品在其技术和品质并无本质性差异化的时候,人们对外观和舒适性的需求逐渐成为各大厂商对差异性和附加价值的追求。现在,人体工程学设计已经成为耳塞设计的重要课题。 二.耳机的人机工程学分析与设计 1.耳机的频率响应 对于具有正常听力的青少年来说(年龄在12~25岁之间)能够觉察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6~20000Hz。而一般人的最佳听闻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可见人耳能

听闻的频率比为:max min ff=1﹕1000,人到25岁左右时,开始对15000Hz以上频率的灵敏度显著降低,当频率高于15000Hz时,听阈开始向下移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上限逐年连续降低。但是对于f<1000Hz的低频率范围,听觉灵敏度几乎不受年龄的影响,见下图。因此听觉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为了满足人的频率需求,耳机在设计时使其能够重放的频带相当宽,一般的耳机为20~20000Hz,优秀的已经可以达到5Hz-40000Hz。 听力损失曲线图 2.耳罩与耳塞的结构性特 耳罩是头部与发声单元接触的部件,它对于动圈式耳机是至关重要的,其功能是将低频反射回来,保证低频的重放。根据人耳的外部形状,耳罩一般被设计

决定耳机质量的要素分析

耳机分解 以下驱动器是最常见的类型,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使用金属细线绕制导线线圈,通电后可形成电磁体,与永磁体产生作用力,驱动振膜发声,这是耳机驱动器最基本的原理,利用这个基本原理设计出来的驱动器,均属于耳机驱动器,或者叫动圈驱动器。依据振膜形式,又大致分为2类——球顶驱动器以及锥形驱动器。球顶驱动器一般作为高音单元使用,而锥形驱动器则主要为中音、低音或者全频[宽频]驱动器的主要形态。在了解耳机驱动器之前,我们先看看制造驱动器的元器件 耳机的驱动器之盘架 盆架、音圈和前腔罩[含振膜]

耳机驱动器盆架是必须的,一般采用薄铁片冲压而成。它在此不只是作为盆架使用,通常的设计是将磁体与导磁板放置于盆架中央位置,此时盆架与导磁板和磁体就形成了磁隙,构成了磁路,盆架在此还作为导磁元件使用。 耳机的驱动器之磁体 铁氧体磁体是驱动器设计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磁体,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并与其他金属氧化物[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锰、氧化镁、氧化钡、氧化锶等]烧制而成,它的优点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不易退磁.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稀土类磁体发展迅速,钕铁硼磁体正是稀土类磁体的一种,它具有极高的磁密度,可达铁氧体7-14倍。 耳机的驱动器之音圈

音圈是驱动器振动系统的核心部分,通电后,即成为了一枚电磁体,与永磁体作用后沿轴方向前后运动驱动振膜发声。音圈的冲程长度、力量、速度等都均会影响到音质。音圈基本由绕线管[线圈骨架]、导线绕制的线圈构成,以及引线和压住引线的压线纸构成。在音圈工作时,会有部分电能转换成热能,音圈的温度可以达到“很烫”的程度。因此绕线管的材质是有要求的,必须耐热。通常使用的是铝箔,铝箔本身也可以用于散热。也有使用耐热塑料、防火纸的。 导线不能是裸线,它表层需覆盖绝缘材料。线圈也是驱动器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烧喇叭”实际上烧的就是音圈,因为音圈导线烧穿绝缘层而无法工作。绝缘材料能承受的温度越高,音圈能承载的功能就越大. 音圈悬浮于磁隙当中,与之接触的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提升音圈的承载功能,在磁隙中注入磁性液体能增加散热效率。当然,磁液的作用不仅仅是散热,它也能加大阻尼,对音圈的响应速度以及驱动器的灵敏度均产生影响。 通常的绕制线圈的材料截面都是圆线,因为圆形截面的线材加工是最为简单的,但圆线的效率并不是最高的,圆线音圈会浪费不少的截面空间,而扁线音圈对空间的利用更大,这样就可以在相同体积占用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电磁转换效率,也就意味着更加强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控制力可以提高更多。但扁线音圈的成本则非常高,因为扁线难以加工成型. 导线绕制也存在差异。音圈可以绕制成单层、双层、4层甚至多层,绕制方法也存在平绕和连绕两种,不同的绕制会导致不同的电磁转换效率,电感量也会存在差异,导线的总长度对音圈重量也会产生影响,音圈的自重同样也会影响转换效率,转换效率越高的,其高频响应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这里只是简单提及,有兴趣请查阅专业资料。 导线导体的材料也各有不同,通常使用的是铜和铝线,铝的密度小,效率高,但铝线的难以焊接,因此出现了铜包铝线,即在铝线表层覆盖铜膜,铜包铝线较好的平衡了材质的加工与自重之间的关系。包铝线被较多的运用于耳机驱动器的设计当中,因为这些驱动器对音圈的自重非常敏感。

耳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蓝牙耳机 第一个使用Bluetooth技术的外设将是无线耳机。按照Ericsson公司的时间表,这种用于Ericsson T28电话的耳机于2000年7月问世。Nokia和Motorola的相应产品则要等到2000年晚些时候。到那时,您只要在手机上加上一个使用Bluetooth技术的附件,并将耳机放置到您的耳中,就可以把手机放在口袋中,在通话时将双手解放出来,甚至只需按动耳机上的一个按钮来接听电话。而且,由于Ericsson T28具有语音识别功能,您只需说出人名就可以拨打一些常用的电话。该耳机另一个卖点在于:由于Bluetooth耳机的发射级数远远低于普通手机耳机,制造商将有机会大力渲染其对人体健康优点。 但是蓝牙的定位是低功率、近距离无线传输,在未来的消费电子上仍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它将以手机及PDA等个人随身用产品为其最大应用市场。根据In-Stat预估,到2005年,手机将占所有蓝牙应用产品71%,其次为个人计算机及PC card共占14%,耳机则占6%。分

析人士指出,随着蓝牙技术的进步和芯片组成本的下降,蓝牙仍会与Wi-Fi各占短距离无线 通讯市场的半壁江山。 和专用微型隐形类无线耳机相比较,民用及工业类无线耳机可谓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实际上这类耳机若从究其通信及电子学方面而言,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更多地恐怕还是 涉及到声学领域方面的论述。 这类耳机,整个系统可以参照小功率单工或双工无线电通信系统来进行分析。一般讲究还原音质的逼真度,外观精美、惹人喜爱;相对地,工业类无线耳机由于环境的原因,设计 时在可靠性能方面更有所侧重。 在电路上,较高档次的产品在传输过程的处理方式上,一般集成了模拟或数字压缩技术,所采用的调制方式也五花八门如RF射频、红外线、纯音频感应等。采用RF方式的品种,使用超高段频段或蓝牙技术的产品(900MHz--2.4GHz等)相对地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技术指标同时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实际上也代表了目前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如图所示的这款广播电视导播用全双工无线耳机,采用了低功耗的FSK音频数字压缩解压缩调制处理技术,在人类可听的音频20Hz--20KHz范围具有很高的还原度指标及抗干扰性能。整体工作在UHF频段863MHz,PLL锁相环路使其具备了稳定的射频性能,一般环境下可 靠通信距离大于150米。

人机工程学对耳机设计的优化

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人机工程学对耳机设计的优化

摘要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及身心与外界事物联系的技术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已经有60多年历史,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与之相关学科间的界限,形成了一门研究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一机一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性,以求达到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基于目前人们对音乐的热爱,随处我们都可以看见人们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大学里更是普遍,许多大学生边听着音乐边学习,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我们已经不能离开没有音乐的生活,但是长期戴着耳机会对人的耳朵造成伤害,在一些戴耳机听音乐的青年人中听力减退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而且耳机戴久了会特别不舒服,出现头疼等症状。这是因为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如果不戴耳机听音乐,又会对他人造成干扰,故本文对耳机进行分析和改进,让人能享受音乐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耳机健康优化改进 一、耳机的概述 耳机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功能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入耳式和头戴式;从佩戴人数上分类则有单人

耳机和多人耳机;从音源上区别,可以分为有源耳机和无源耳机;有源耳机也常被称为插卡耳机。 图1-1 二、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1.人的听觉系统 人耳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然后经杠杆系统的传递,引起耳蜗中淋巴液及其底膜的振动,使基底膜表面的科蒂式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机械能形式的声波就在此处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并以神经冲动的不同频率和组合形式对声音信息进行编码,然后被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 (a)人耳的基本结构(b)耳蜗 2.人听觉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