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要点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要点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正义:就是让每个人得其所得,它意味着同等的对待同类对象,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这一规律本身并不包含一切人的平等的前提而只是一种形式的规则,在其成立之初,并不与社会平等相关,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在其基本含义中加近了结果平等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内容。

2.权利:是一个政治法律术语,通常是个人宣称对其对象所拥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的地位或能力。物权即是个人法人或团体对物的排他的所有权包括处置权,而人权是指个人在政治参与、言论、结社和限制人身自由等的权利。

3.平等:

4.自由:就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或一些人)自由的(或不自由的)免除这种或那种限制(或一组限制)而这样做(或不这样做)。

5.政治思潮:是一种观念形态,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政治思潮是具有理论导向作用,它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和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政治思潮作为一种社会层面的宏观的和动态的思想倾向,它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6.政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机关,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7.法治:法治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分权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可以把法治国看作是按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

8.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人民全体的多数,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前者指多数人直接参与政治决定的制度,后者则是公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进行决策的制度。

9.社会契约论:假定人们在原初状态下通过相互定立契约而确立基本政治原则和制定法律规则,从其三个主要代表(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可见,他们都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原初人们协议的产物,霍布斯把订约过程看成是排除主权者参与的过程,人们为了避免在像狼一样的关系中同归于尽而制定契约,因而得出了拥护君主专制的结论洛克与霍布斯的区别在于统治者参与定约,人们在定约时,只让出一部分权力而不是全部,还保留着生命、财产和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力,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主权式的,他认为人们在定约时把自己的全部权力都转让给共同体(即组成的国家),因此,人民是主权者。

二、简答论述

1.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

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以及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因此,社会应该赋予每个人以选择其自身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最大自由和责任,社会只能是被当作个人的集合体,每个人才是自足的实体。

(1)所有价值观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也就是由人来体验的。

(2)个人是目的的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社会只是个人目的的手段。

(3)所有的个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被当作其他人福利的手段。个人主义的这三个原则则成为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思想精华。

2.功利主义、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1)功利主义者是经验主义者,以人的感觉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作为基本出发点,而精神的安定则是在此之上的更高的衡量指标,现代功利主义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边沁推导出个人从事经贸、拥有财产、表达与创新的自由可以促进个人功利和社会总体功利的最大化,边沁以可观察性的经验为基础,并且在数量上将其最大化,而不把对行为和政策的评估建立在纯粹主观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在这种伦理科学中,他试图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推导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了避免边沁理论的困难:即当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不一定能同时保证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密尔在《论自由》中强调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标准:即不止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又要经过恰当的措施促使总体幸福最大化。

(2)广义的理性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种广义的理性主义,它不同于狭义的理性主义(在哲学上常用唯理论相称),后者以经验论相对,认为人的知识可靠性来源是理性认识而不是感觉经验,而广义的理性主义,既包括经验论者,也包括一些唯理论者,其特点是与非理性主义相对,要求理性和逻辑思维是理论建立的基础,而不是诉诸无法论证的直觉体验。偏重于理性的理论家们(唯理论者)认为只有自明的、普遍的、先验的原则和知识才是可靠的,这种观点在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体现是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偏重于经验的理论家们(经验论者)强调知识的经验来源相当一些经验主义者是功利主义者。他们认为只有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和政策才是合法的,这就把对政治原则的判断建立在经验验证的基础上,而在方法论上,

当代自由主义者没有全盘吸收唯理论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认识论,而是比较全面的将理论推演与经验观察、演绎与归纳结合起来,如后行为主义。

3.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

(1)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认为社会不是一种机械的东西,而是各个部分可以互换的有机体,在保守主义求助于传统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赞成从过去传下来的每一种观念,选择的依据是认为一种有益的传统是过去传下来的,但又必须符合现状,因为有益的传统把人们与过去连结起来。

(2)成见的重要性。保守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的几何学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物中的应用极为有限,人们需要的是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它来自于情感、情绪与经验,这就是柏克所提倡的成见,它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智慧,在个人精神黄总的体现,保守主义指责理性主义者为所有的社会进行谋划,而不是让制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自生自发,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忽略亲知,看重间接知识的抽象性和一般性。

(3)权威与精英政治。保守主义批判启蒙思想家的另一个焦点是反对人民主权,崇尚权威和精英政治,保守主义在强调权威的重要性的时候是从权威与自由否认关系开始的,自由是在权威之下的自由,离开权威的自由根本不可能存在。

(4)自由与平等对立。保守主义认为平等是对自由的否定,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政策,主张通过开放的社会制度解决人际差距问题,批评社会和自由主义再分配式的平等观,认为这实际上是给予某些人特权,以这种观念制定的法律是一种平均主义。

(5)财产和生命。保守主义坚持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并主张财产的权利比生命的权利更重要,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是我们珍视为文明的生物基础,而对人类比兽类更有价值的东西,都与财产权相联系,保守主义因此竭力反对以国家利益为名侵犯财产权利,由此坚持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

4.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差异?

二战后的自由主义主要分为新自由主义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两大流派,二者之间的辩论既是自由主义理论内容页是西方政治思想界的主要辩论内容之一

(1)在方法论上,新自由主义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色彩;新自由主义主义大多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们对积极自由的强调,对国家干预的提倡,背后都隐藏着理性主义的根据:相信人有理性能力支配自己和控制社会,保守自由主义者继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他们强调理性的限度,重视经验的知识和历史的传统。

(2)在价值取向上,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则强调消极自由;从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格林开始,积极自由就是新自由主义主义自由观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由的积极性质,就要回答如何保障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社会物质条件的问题,从而得出福利国家的结论,而这正是保守自由主义者竭力所反对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批判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

在经济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主义一般主张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捍卫自由市场秩序;二战以后,日益发展的国家干预就是在增进社会公平和促进个人自由等旗号下进行的,保守自由主义则对国家干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评,对私有制和自由市场进行了辩护,经济上揭示了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和行政效率低下

(3)在政治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实施后,尤其是二战后,自由主义内部关于民主问题的分歧出现了扩大的趋势,新自由主义主义者认为应该扩大民主参与以解决民主权利的形式平等和人们对政府决策的实际影响力之间的鸿沟,保守自由主义者则抱怨民主的过分发展,主张实行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去操心

5.自由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自由主义对平等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

(1)一方面,自由主义始终强调权利的平等和形式的平等

(2)另一方面,许多自由主义者不接受实质平等的主张。自由主义对于个人平等权利的强调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就其本质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不论其出身、性别、年龄和工作,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而自由主义对平等的认同代表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根本分歧;自由主义比保守主义更多的强调平等,但不像保守主义那样强调自由,自格林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开始关注平等问题以来,自由主义的主流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一定程度的社会正义(结果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财富相当丰富的西方。如果对社会中不幸者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但最近二三十年来,自由主义认为社会正义(结果平等)应该限制在最低限度。

6.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征?

(1)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不断深化,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基本观念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含义,这些政治学的基本观念,早在十七八世纪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为推翻封建秩序而奋斗,经过几

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这些研究主题不断更新和深化,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建立在理性与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结构进行反思与批判。

(2)思想流派分成各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二战后世界对抗的格局中,除少数国家少数政党长期追随美苏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政治思潮呈现出相互融合和趋中的走势。

(3)政治思潮流派和学科间不断渗透与交融,这体现在多种层次上,一是西方各国政坛上的各党派之间政纲和政策的相互碰撞,二是政治问题的地区化与国际化,三是政治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邻近学科的相互影响,出现了政治心理学、决策学、政治沟通等学科门类。

(4)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不断探求,政治思潮产生之初是以各种价值观为研究中心,二战后以美国为基地,兴起一股政治科学化的学术活动,即行为主义革命,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传统的政治思想命题再度引起关注,于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再意识形态化的主张,力图走出“纯科学方法的研究困境”,行为主义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逐渐过渡到后行为主义,不再拒绝价值讨论。

三、辨析

1.直接民主适用于古代社会,间接民主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间接民主优于直接民主。

(1)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人民全体的多数,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前者指多数人直接参与政治决定的制度,后者则是公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进行决策的制度。

(2)民主可以分为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直接民主的典型是古希腊的城邦,实行一人一票制,由于其规模并不大,一般限于一个城市,在其自由民之中,实行直接民主制是可行的,间接民主是适合现代人的民主制度,是在一般政治事务上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来行使民主权利。

(3)民主的实质是:不是依靠少数人而是社会相对多数来决定政治问题,政府的同意建立在大多数被统治者自愿表达的基础上有所选择竞争和比较才是真正的民主。所以没有必要在两种民主形式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无论古希腊民主有何种缺陷,毕竟是多数人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是多数人决定自身命运的一种制度。最理想的民主政体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混合政体。

2.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国家观是对古典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否定。

新自由主义在强调积极自由的的同时,他们也强调国家的积极作用,主张积极国家观,主张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具体来说,就是主张国家不仅要为个人的自由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要主动的为个人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要主动的排除妨碍自由发展的贫困、饥饿、疾病、伤残、愚昧等障碍,要积极的推进公共福利和社会的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用全民的福利国家代替过去的警察国家,用政府的积极干预代替过去的自由放任。格林指出,一个社会的增长不能以国家权力的减少为标准,国家权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损害。相反的是,只有国家行使更多更大的权力,为国家中全体成员谋求更好的利益,促进全体成员所拥有的能力的发挥与发展,社会中存在的自由才得到增长,每个成员才会越来越自由。因此,每个社会成员不仅不应敌视国家,反对国家的积极作为,而且应当拍手欢迎国家,拥护国家为促进戈恩能力的发挥而采取的种种必要措施

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观是消极国家观,国家被看成被动的东西,它的只能就是“警察”智能、“守夜人”的智能,也即它是保护个人自由,而不是促进个人自由的。同时,它把国家看作是对个人自由的主要威胁,所以要尽量限制国家的权力,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主义,强调最少管理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然而这种放任主义的国家观在实践中的结果是自由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垄断组织成了社会的主宰,穷人和弱者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

因此,不能简单的说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国家观是对古典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否定,它们实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为一定的社会存在服务,对于国家的作用,应把握适度的原则,并且注重公民的主观能动性。

四、材料分析

1.“因此,政府决定做出不是围绕基本政策作出绝大多数人,而是对各个较小的团体的逐步让步。”(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

团体利益的多元化是民主的基础,个人通过所属团体(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团体是放大了的个人,利益集团是个人利益的代表,参与选择公共决策者,利益团体的最终目标是社会意见表达的多样性,这也是民主秩序的社会先决条件。《民主理论的前言》—罗伯特.达尔

“多数人统治少数人”是达尔对现代代议制民主和利益集团政治的描述。这种民主,他又称为多元民主、多元政体或多头统治。他认为作为一个整体,多元民主应该有以下几种制度:

(1)宪法授权当选官员对政府的政策决定进行控制

(2)被选官员要在经常的、公平进行的选举中接受挑选,在这样的选举中强制是比较少见的

(3)实际上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权在官员的选举中投票选举

(4)实际上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权参加官职的竞选

(5)公民有权就政治事务表示自己的看法,包括对官员、政府、制度、社会经济秩序和流行的意识形态加以批评,而不受严重惩罚的态度

(6)公民有权寻求任何其他的消息来源,而且这些消息来源同时存在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7)公民有权建立相对独立的社团或组织,包括独立的政党和利益集团

不过,达尔承认多元民主也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使政治不平等稳定化。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是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而资源的不平等则是市场资本主义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2)它扭曲公民意识。组织的多元化是与利益的多元化并存的。组织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常常会不惜牺牲更广泛群体的需要,为了眼前的利益会不顾及长远的利益。组织对自身利益的这种强化,会模糊人们的公共意识,家具冲突和分裂

(3)它扭曲公共议事日程。达尔认为,由于不同组织拥有不平等的资源,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它们也会施加不平等的影响。同时,有组织的少数公民的选择,也会比大量无组织公民的选择更容易受到认真的考虑

(4)它导致最终控制的让渡。达尔指出,由于多元组织的复杂性、控制代价的提高等原因,现代民主国家中的代表发现,他们已难以维持对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最终控制

达尔把政治不平等看作多元主义民主的主要弊端,并认为这一弊端的主要根源是现代的所有制形式和不平等的企业控制形式。在所有制和企业控制这两个因素中,达尔更重视控制的意义。他希望建立一种广泛的合作型的所有制和企业控制制度,把民主的原则扩展到公司和一般经济生活中去。

至于公民意识受到个人和集团利己主义的扭曲问题,达尔认为可以考虑两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一是通过加强对普遍利益的信仰来促进更高尚的公民美德,二是通过促进对自我利益的合理理解来加强文明的利己主义。他说,第一种办法成功的可能不大,第二种办法则有赖于通过减少公民之间在财产、收入和由此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别来达到

公共议事日程的扭曲与最终控制的让渡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达尔看来,扭曲公共议事日程并导致对公共议事日程丧失控制的主要因素,是不受控制的大公司的力量。因此,使大公司民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他认为可能的办法是:重新分配所有权和控制权,实行雇员投资基金或雇员所有制计划,以增加工人参与和控制的可能性。不过,他又承认,如何实现既有效率又受民主控制的经济制度,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2.“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美德一样,不管是一个理论怎样精政或简洁,如果它不是真的,那就必须抛弃它或修正它,同样,不管法律和制度是怎样有效而精巧设计的,如果它不是正义的,就必须改革或废除。”(罗尔斯的《正义论》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这是罗尔斯的《正义论》中的一段话

罗尔斯提出并论证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融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他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它确定与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使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这一原则适用于对公民政治权利方面问题的处理。第二个正义原则则适用于对社会和经济利益方面问题的处理,它讲的是在社会和经济利益不能平等分配的情况下,这种不平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他又称之为“差别原则”,第二个原则称之为“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为了使这两个正义原则相和谐,罗尔斯又提出了两个“优先规则”,即第一个正义原则优先于第二个正义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中的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所谓优先,就是指只有在满足了前一个原则的条件下才能考虑后一个原则

第一个优先规则,即自由的有先性规则,它强调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平等。对每个公民来说,平等自由的制度是最重要的。依据自由的优先性规则,自由是至上的,自由只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第二个优先规则即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性规则,它强调正义原则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总额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就是说,一种机会的不平等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必须可以扩展那些机会较少的机会;一种过高的储存率必须最终减轻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承担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集中反映了他的新自由主义观念。作为自由主义者,他突出自由的优先性,认为在社会制度的安排或公民政治权利的确定上,自由是高于一切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自由又是正义中最重要的价值。作为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也重视平等,而且进一步要求机会的公平平等,甚至主张通过差别原则,给社会中最少受惠者以必要的补偿,缩小他们与那些出身和天赋较高者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中的不平等

罗尔斯的独特之处和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对机会公平平等和差别原则的论证,他的这种正义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平等分配理想

3.“对自由这个词的任何诠释,不论多么特殊,都必须包含最低限度的消极自由。”(柏林的消极自由观)

这句话是消极自由主义的倡导者柏林所提出的。

以多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消极自由观,比较合乎人性理想的主张,要比那些在大规模的受控制的权威结构中寻求全人类积极自我的理想更为真切。因为人类的目标不止一个,而这些目标也未必都能用同一的标准加以比较,人类总要在诸多终极的价值之间加以选择。

(1)价值多元论,人类的目标是多样的,而且他们相互间往往处于永远的敌对状态,所有的价值不能用一个尺度衡量,没有优先价值,人在各种终极价值中进行选择。

(2)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正是价值多元论决定了人们时刻面临着选择,这种选择使人类为自己创造了多样的本性,因此,历史是一个由过去和现在的无数选择构成的不确定过程,这决定了人类历史必然是不可预言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的不可避免性是不合理的。

(3)两种自由概念,柏林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柏林是消极自由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只有消极自由裁最符合人类目的或善的不可通约性和多样性,才能使人在两种价值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4)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同样是两种不可通约且互相冲突的价值,因而无法截然断定哪种自由合理,哪种自由不合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观是对生命目的的两种极为不同互不兼容的看法,它们都提出了某种绝对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却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在实践中,这两者经常需要中折。

4.“在保守主义看来,通过历史的方法能最充分的理解社会现实,在我们能知道我们曾在过那里之前,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现在在何处,更难以知道我们向何处去。”(保守主义对传统的态度)

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

(1)有机体论。认为人类社会像生物一样是一种有机体,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因此,保守主义主张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精英论。保守主义对平等抱怀疑态度,认为人生来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是不平等的,因为对追求收入、地位等方面的平等要求持反对态度并由此反对大众对政治的过分参与、强调精英人物的作用。

(3)怀疑论。保守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缺陷的,人类无力涉及全面改造社会的计划,反对任何彻底改造社会的企图,认为革命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和破坏,家庭、宗教、伦理作为传统内容必须得到维护。

保守主义的思维主张

(1)有机社会与历史传统。认为社会不是一种机械的东西,而是各个部分可以互换的有机体,在保守主义求助于传统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赞成从过去传下来的每一种观念,选择的依据是认为一种有益的传统是过去传下来的,但又必须符合现状,因为有益的传统把人们与过去连结起来。

(2)成见的重要性。保守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的几何学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物中的应用极为有限,人们需要的是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它来自于情感、情绪与经验,这就是柏克所提倡的成见,它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智慧,在个人精神黄总的体现,保守主义指责理性主义者为所有的社会进行谋划,而不是让制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自生自发,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忽略亲知,看重间接知识的抽象性和一般性。

(3)权威与精英政治。保守主义批判启蒙思想家的另一个焦点是反对人民主权,崇尚权威和精英政治,保守主义在强调权威的重要性的时候是从权威与自由否认关系开始的,自由是在权威之下的自由,离开权威的自由根本不可能存在。

(4)自由与平等对立。保守主义认为平等是对自由的否定,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政策,主张通过开放的社会制度解决人际差距问题,批评社会和自由主义再分配式的平等观,认为这实际上是给予某些人特权,以这种观念制定的法律是一种平均主义。

(5)财产和生命。保守主义坚持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并主张财产的权利比生命的权利更重要,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是我们珍视为文明的生物基础,而对人类比兽类更有价值的东西,都与财产权相联系,保守主义因此竭力反对以国家利益为名侵犯财产权利,由此坚持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绪论 1.政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或公共事务的名义或形式下,通过公共权力的争取、分配和运用,在协调和服务社会的同时,谋求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过程。 2.政治思想:就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立场上,对政治的本质与过程、政治形势的可能性、政治实践或行动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及政治宗旨所赋予的义务等问题提出的看法。 3.政治理论或学说:是人们以合乎逻辑的方法提出的关于政治的系统理论陈述,它历史影响久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知。 4. 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对特定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映,是一定阶级、阶层理论化的政治倾向。 5.政治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它具有(历史性)、(流变性)、(多样性)和(延续性)。 6.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7.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 (1)国家主权(2)公民社会(3)治理。(4)善治(5)全球治理(6)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7)远程民主与协商民主(8)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9)政治评价。 8.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思潮、法西斯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团主义以及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思潮等 9.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1)、研究的重点由一般性的政治理论问题(如国家、政体、主权、公民等)转向了对现实的、具体的、微观的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和政策的研究。 (2)、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化:自由、平等、正义、民主、主权等观念,在延续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含义。 (3)、流派纷呈,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A015027]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潮的区别联系,掌握当代西方政治中的主要思潮和特点,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理解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知识要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17---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1、政治: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利确认和保障社会成员权利和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自由:自由行动是指个人在社会层面上自愿的不受强制的行动,也就是个人不受威胁或者其他形式的强制,出于自愿选择而做出的行动。 3、权利:权利是一个政治、法律术语,通常是个人宣称对其对象所拥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的地位或能力。 4、平等:自由主义中的平等原则指人与人关系上的同等对待,不允许在身份、资格认定和性别等方面的歧视。西方社会文艺复兴以来的最大进步便是对人的平等权利的认同和追求从中世纪的等级制身份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平等的发展。 5、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一种观念形态,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它具有理论导向的作用,它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或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地带动作用。它作为一种社会层面的宏观的动态的思想倾向,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6、正义:正义就是让每个人得其所应得。它意味着同等地对待同类对象,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这一规则本身并不包含一切人平等的前提,而只是一种形式的规则。在成立之初,并不与社会平等相关,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在其基本含义中加进了结果平等,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内容。 7、法治:法治其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分权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可以把法治国看作是按法律原则建立起的国家。 8、民主:民主就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人民全体的多数,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9、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经验主义者以人的感觉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作为基本出发点,而精神的安宁则是在此之上的更高的衡量指标。 10、社会契约论:这一理论假定人们是在原初的状态下,通过相互订立契约而确立基本政治和制定法律规则。从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他们都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原初人们协议的产物。 11、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征有哪些:1、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不断深化。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基本概念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含义。这些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早在17、18世纪已被人们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为推翻封建秩序而奋斗,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这些研究主题不断更新和深化。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建立在理性与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结构进行了反思与批判。2、思潮流派纷呈。各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态势。在二战后,世界两级对抗的格局中,除少数国家少数政党长期追随美苏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政治思潮开始呈现出相互融合和趋中的走势。3、政治思潮流派和学科间不断渗透与交融。这体现在多种层次上。一是西方各国政坛上的各党派之间政纲和政策的相互碰撞。 二是政治问题地区化与国际化。三是政治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临近学科的相互影响,出现了政治心理学、决策论、政治沟通等学科门类。4、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不断探求。政治思潮产生之初是以各种价值观为研究中心,二战后以美国为基地,兴起一般政治科学化的学术活动,即行为主义革命。然而到了20 世纪70年代,一些传统的政治思想命题再度引起关注,于是在政治研究领域出现了“再意识形态化”的主张,力图走出纯科学方法研究困境。行为主义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逐渐过渡到“后行为主义”,不再拒绝价值讨论。 12、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1、在方法论上,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新自由主义大多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绪论 1,名词(含义,掌握) 思潮: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中的人们面对环境的刺激,形成的特定的群体性的看法、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 选择,并不约而同地形成大体相同的思想倾向性与价值倾向性。 政治思潮:是反映社会中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基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 由一批思想家来表达、并为社会中一些人们所认同的政治理论、信念、观点和主张;它常和某个政党、政治组织或 政治运动相联系,是指导和解释它们政治行动的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核心,也是各种政治思潮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有关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 原则或政策的主张;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 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2,当代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了解) 答:第一,研究重点的具体化、微观化。第二,流传范围的国际化。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第 四,发展态势的渗透性与融合性。 第一章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重点,掌握) 答:(1)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2)新自由主义反对传统自由 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最好的政府是管的最少的政府的原则,主张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扩大国家对经济和 社会生活的干预,监督和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3)新自由主义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4)新自由主义主张更 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2,柏林的两种自由观(填空,选择) 答:柏林认为,自由的政治意义有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积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在什么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可以或者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别人的干涉。”消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 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 3,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相关内容是重点) 《正义论》(填空):1971年一出版即被公认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并被视 为与洛克的《政府论》和密尔的《论自由》齐名的“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 原初状态:是一种自由社会的代表模式。内容包括:a、人们选择正义原则是在“无知之幕”之后进行的。b、为选择正义的原则而参加订约的各方是平等的。c、参加订约的各方也是有理性的。 无知之幕(名词):无知之幕是罗尔斯在《万民法》中论及政治正义的国际化时提出的,无知之幕的特征是 在这种状态里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善的观念、 心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等。 正义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支配社会中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原则。2.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的结合——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主要包括权力、地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原则。 政治正义的三种理念(记住):1.交叠共识理念:政治正义的构成方式。2.权利优先性理念:政治正义 的根本要素,也称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3.公共理性理念:一种理性之所以是公共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 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理性;它的主题是关系到根本的政治正义问题和公共善,即有关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问题; 其本质与内容是公共的。 政治正义的国际化: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