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昆虫学研究概述

我国森林昆虫学研究概述
我国森林昆虫学研究概述

山东农业大学

植保学院

题目:我国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概述

学号:

专业:

姓名:

邮箱:

我国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森林昆虫学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本文从森林昆虫分类、生物学、生态学、预测预报和防治学五个方面对森林昆虫学的研究进行简单概述。森林昆虫分类学不单单是依靠传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类,还将分子手段应用到其中,两者结合能更准确、快速的进行分类鉴定;森林昆虫生物学、生态学、预测预报和防治学都是在完善当前的技术下,结合现代高端的科学新技术使得对森林昆虫的研究更深入更透彻。

关键词:森林昆虫;分类;生物学;生态学;预测预报;生态学;研究

1 森林昆虫学研究现状

森林昆虫学是研究各种森林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寄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失控种类种群数量的调节和有益种类的利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森林健康和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科学[1]。

森林昆虫学作为林业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是以德国昆虫学家J. T. C. Rat zeburg,1837年发表《森林昆虫》一书为标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而在我国森林昆虫的主要研究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3],在这60多年时间里该学科发展迅速并取得了瞩目成绩。

目前,针对我国森林昆虫研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害虫管理的策略不断趋向成熟和完善;二是高新技术和理论不断向森林昆虫学领域渗透[1]。

随着“可持续发展林业”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以及1992年6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方面有了新的飞跃,相继提出了一些害虫管理的新策略、新思想[1、4]。主要有森林保健、害虫生态管理、害虫可持续控制或者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等理论[1、5]。这些新策略在观念上是一个飞跃,其关键在于把以前对森林害虫“被动的防治”变为充分利用、促进、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和对病虫害的防疫机能,实现“主动的预防”,以森林病虫害监测为必要手段,及早准确的采取措施控制害虫种群[6]。另外,系统思想及系统分析方法在害虫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在森林昆虫的研究中作用显得更加凸出,随着现代技术的三大理论支柱—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

物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森林昆虫学正在不断迅猛发展[7、8、9]。

计算机在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综合管理的决策模型以及信息管理等,在世界多国家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森林保护工作,使得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摄影技术以及航空录像技术。此外,生物防治技术、化学信息素[10、11]和昆虫发育调节剂[12、13]以及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核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14]。

目前,我国森林昆虫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在《中国森林病虫》、《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世界林业》、《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知识》、《生物防治通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多个杂志;相关森林昆虫的著作有李成德主编《森林昆虫学》、牟吉元主编《普通昆虫学》和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这些资料都是森林昆虫学研究提高的体现。

2 森林昆虫分类研究

传统的分类技术以陈世骧为代表的进化分类学派主要展开了物种概念的讨论、特征分析标准的探讨以及进化论与分类学关系的研究[15]。其物种隔离概念、生态特征、行为特征、分布特征、形态特征的分析与判别方法,是目前国内分类鉴别和区系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16]。同时当代发展迅猛的分子技术也被应用到昆虫分类领域[17]。长期以来,昆虫分类都是以外部形态为依据,虽然形态特征较直观、简单、快捷,但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在属、种内则不容易确定物种的分类地位,再到种群、行为种、近缘种、生态型等则更难确定分类地位。另外,根据外部形态在幼虫期的鉴定分类也比较困难,即使鉴定出来也具有不准确性,通常是把幼虫在室内饲养为成虫再进行分类鉴定[16]。

利用生物学技术可以提供便利,它既可以准确客观地鉴定出形态学不能区分的昆虫亲缘种,又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变得到了广泛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同工酶电泳技术[18]、RFLP 技术[19]、RAPD 技术[20]、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21]、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和探针杂交技术[22]。张迎春等[23]对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属间的酶谱有显著差异,而属内具有某些共性。赵惠燕等[24]在同翅目昆虫的分类方

面也应用了同样的分析方法。对于昆虫来说,目前大多数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都是在种内或近缘种间进行,而科、属等高级阶元间的分析较少。夏庆友等[25]应用RAPD技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类型的59个家蚕和野蚕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证明一化性四眠种为最早从野蚕中分化出来的系统。曹功杰[26]对7 种昆虫的5SrRNA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测定DNA、RNA的核苷酸顺序,对昆虫进行分类并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有望在重要的农、林、医学昆虫鉴定上发挥作用。

3 森林昆虫生物学研究

近几年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森林昆虫近40种,囊括11个目左右。其中以对鳞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研究为主,占生物学总研究虫种的70 % 左右。研究的重点在叶部害虫、蛀干害虫和天敌昆虫,枝梢害虫和资源昆虫次之,而对种实害虫和根部害虫则研究较少[3]。研究方法还是以室内人工饲育,野外挂笼饲养和林间定期调查相结合为主。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已非停留在仅仅观察昆虫个体发育、形态特征、世代历期和生活习性的水平上,研究领域有所拓宽,其趋势是进行生物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社会生物学和起源生物学等多方位的研究。对松突圆蚜、红纸大小蠹[27]、美国白蛾[28]、杨扇舟蛾、松墨天牛、月季叶蜂、刺桐姬小蜂、红棕象甲[29]等几十余种森林昆虫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为防治及利用打下基础。不论什么时代,研究昆虫生物学都是一个基础,没有了生物学的研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害虫的防治问题[30]。

4 森林昆虫生态学研究

森林昆虫生态学是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随着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1]。主要从森林昆虫种群动态与环境、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生命表和害虫优化管理决策4个方面对我国森林昆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4.1森林昆虫种群动态与环境

森林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与气候、天敌、林分结构、立地类型等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研究中,认为气候不但可以直接通过温湿度影响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还可以通过寄主植物和天敌对其起作用,从而使

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发生变化[32]。在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立地条件、郁闭度、林木长势、林内卫生状况对该虫发生影响显著[33]。

4.2 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较多,如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等,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为抽样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在约10 年生的纯马尾松人工林内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呈疏松的个体群[34]。

4.3 森林昆虫生命表的研究

在昆虫生命表的研究中研究者充分发挥主观性,根据不同的昆虫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针对钻蛀性害虫的特点,应用查迹法编制青杨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进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以外观查迹,解剖刻槽和木段,辅之以室内饲养方法进行生命表和生物学研究时,定量描述钻蛀性害虫自然种群各个时期的死亡比例,并确定和估计引起钻蛀性害虫死亡诸因子的重要性[35、36]。

4.4 森林害虫优化管理决策

在油松毛虫优化管理的研究中,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子模型,油松毛虫种群生长子模型以及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油松林—油松毛虫系统模型。为了寻求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途径,在上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油松毛虫的10 种常用管理措施的效果和费用,结合危害子模型,组建了油松毛虫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然后再根据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管理决策模型[37]。系统模型在模拟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越冬幼虫上、下树的防治是油松毛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些结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林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森林昆虫预测预报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森林病虫害测报研究较早的国家。早在50 年代就开展了对马尾松毛虫和竹蝗的群众性侦察工作[38]。随着预测预报的不断深入研究,已经对主要松毛虫、大袋蛾、美国白蛾、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落叶松鞘蛾、杨干象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松毛虫种群动态、包括种群空间分

布型、世代生命表、防治指标、系统数学模型和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监测和测报的研究及其成果。我国针对主要的森林害虫危害测报对象有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黄斑星天牛、杨干象、青杨天牛、大袋蛾、落叶松鞘蛾、杨毒蛾、木毒峨、蜀柏毒蛾、美国白蛾、榆兰叶甲、泡桐叶甲等[39]。

5.1 发生期预测

目前在森林害虫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发育进度法、期距法、有效积温法和物候法。这些方法虽比较传统,但使用准确率高,易为基层测报人员掌握,今后仍将被广泛采用。随着昆虫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害虫发生期测报中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由70 年代广泛使用的黑光订诱集[40]成虫发展到性诱剂[41]和信息素诱集成虫预测发生期,例如应用马尾松毛虫、美国白蛾、大袋蛾、舞毒蛾、白杨透翅蛾性诱剂进行发生期预测,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2 发生量预测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有效基数预测法、气候图法、经验指数法和形态指标预测法。这些方法称为实验生态生物方法,其优点是生态学、生物学、生理学意义比较明确, 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一般只适用于作中、短期害虫预报,时效较短。近幼年来,随着生态数学的迅速发展,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害虫测报中,形成数理统计预测法。此外,还利用用历史气象资料经过粗选和精选,找出影响害虫发生的气象因子做为预报因子,并用电脑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报模型[42]。

6 森林昆虫防治研究

6.1 化学防治

目前,在害虫大发生成灾时,用于救急控制灾害扩大蔓延的措施,仍以化学防治为主[43]。近年化防中所使用的药剂类别发生明显变化,其趋势为有机氯杀虫剂基本被取代,有机磷杀虫剂仍应用较广;施药方式及手段方面有较大改进,已从常规的液剂、粉剂喷洒,向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细雾滴方向发展[44];施药机具已研制成功3Y-35型喷烟机、3MF-4型弥雾喷粉机等,用飞机进行大面积航空喷洒迅速扑灭虫灾已应用普遍,并逐步发展运用灵活方便的新颖超轻型和轻型飞机[45、46]。药剂剂型研究也有进展,如研制的拟除虫菊醋油雾剂、微胶囊剂等对松毛虫和其它生活周期较长的害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此外,一些简便易行的

如毒笔涂环(防治食叶、蛀干害虫)、毒饵诱杀(防治白蚁)和毒签薰蒸、堵孔(防治蛀干害虫)等方法亦被广泛应用[47]。

6.2 生物防治

主要利用昆虫的天敌昆虫以虫治虫、以其它动物治虫、微生物治虫、性外激素的应用等手段[48]。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增加自然界天敌昆虫的数量,二是改变本地昆虫的种群结构,包括国外引进驯化和国内异地移植天敌。鸟类、蜘蛛、青蛙等都是害虫的天敌,要广泛招引利用益鸟。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防治害虫,目前已制成多种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有许多优点:对寄主昆虫具有高度的致病性,极少或不产生抗性;对环境因子适应性强,不宜丧失活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畜、植物安全;自然条件下容易引起害虫群体病毒流行,控制种群数量。目前我国已经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梨小食心虫信息素[49]制作的诱捕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捕杀杨透翅蛾、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6.3 其他防治防治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物理防治技术,辐射杀虫、声波、微波杀虫[50]。

(1)物理辐射技术是用一定量的辐射使得病虫达到蛋白质分子水平的破坏,使其新陈代谢紊乱;(2)声波防治技术是分析昆虫的发声特性,利用声波防除害虫,是一种新出现的防治措施,可以分为忌避音、引诱音、信息传递阻碍音、杀虫音波的利用和其他间接利用等五种;(3)微波是一种使分子在高频电磁场中发生剧烈振动,彼此相互摩擦、发生极化而达到加热作用的电磁波。应用微波加热防治仓库害虫及农、林业种子害虫具有速度快、效果好、无残毒、无污染、无余热、操作方便的优点,是口岸旅检、邮检工作中除害处理比较理想的方法。(4)GIS、RS和GPS的使用[9],特别是GIS在病虫害发生地预测预报上有很大的作用,现在自己进行的课题就是利用GIS和CLIMEX模型[51]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预测预报达到提前预防的作用,而且现在国际上在外来入侵害虫防治上利用GIS软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森林昆虫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杨忠岐.世界森林昆虫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森林病虫,2001, 20(1):26-30

[3] 吴小芹.中国森林昆虫研究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17(2):83-90

[4] 黄选瑞,张玉珍,周怀钧等.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J].林业科学,2000,36(4):85-91

[5] 赵良平,叶建仁,曹国江等.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对美国林业考察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1):5-9

[6] 蔡元才,陈阿丽,毕克德.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4):42-44

[7] 马占山,高宝嘉.遥感技术在森林昆虫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1993,3: 018

[8] 袁凤军,廖声熙.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2,27(12):5-9

[9] 武红敢,石进,蒋丽雅等.3S技术在安徽省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J].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

[10] 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 75-84

[11] 周琳,马志卿,冯岗等.天牛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J].昆虫知识,2006,43(4):433-438

[12] 宋增明,薛明,王洪涛.六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葱蝇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7,50(8):775-781

[13] 李晓东.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研究的进展[J].农药,1999,38(11):8-11

[14] 龚和.我国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昆虫知识,2000,37(1):32-36

[15] 莫圣书,王玉洁,赵冬香.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 37(007):114-115

[16] 王心丽.浅谈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J].昆虫知识,2001,38(6):421-425

[17] 谢寿安,袁锋,杨忠歧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16(1):92-96

[18] 郭晓霞,郑哲民,于广志.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及其在昆虫分类学中的应用价值[J].昆虫知识,2000,37(6):371-374

[19] 张民照,康乐.AFLP 标记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J].昆虫学报, 2002,45(4):538-543

[20] 胡艳红,迟德富.RAPD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8):1481-1486

[21] 杨东升,邓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蚊虫分类鉴定的研究概况[J].医学动物防制,2002,18(6):317-319

[22] 包立军,蔡平,陈正凯.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6,15(3):53-56

[23] 张迎春,付景.鞘翅目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6,43(2): 169-176

[24] 赵惠燕,袁锋,张改生.18sDNA与同翅目昆虫的分类[J].西北农业学报,1997, 6(2):102-105

[25] 夏庆有,周泽扬,鲁成等.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J].昆虫学报, 1998, 40(1):32-40

[26] 曹功杰.数种昆虫5SrRNA结构特点的比较[J].昆虫学报,1988,31(3):229-235

[27] 秦春英,赵桂香,李峥等.气候变化对红脂大小蠹生存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38-43

[28] 杨忠岐,张永安.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J].昆虫知识,2007,44(4):465-471

[29] 王凤,鞠瑞亭,李跃忠等.红棕象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J].昆虫知识, 2009,46(4):556-560

[30] 萧刚柔.近年来我国森林昆虫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1992,3:016

[31] 刘宽余.我国森林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10-14

[32] 孟庆繁.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发生发展规律及测报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3

[33] 高长启,任晓光,王东升等.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J].东北林

业大学学报,1998,26(1):24-28

[34] 李天生,柴希民,吴征东等.马毛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J]. 林业科学,1981,17(4):343-350

[35] 张志勇,刘贤谦,谢映平.用查迹法编制青杨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J].林业科学(昆虫专辑),1987,45-53

[36] 纪杰,骆有庆,黄竞芳等.光肩星天牛自然种群的研究(二)死亡因子和种间竞争因子探讨[A].陈昌洁.中国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64-173

[37] 郑汉业,夏乃斌.森林昆虫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8] 舒朝然.我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3,24(4):384-387

[39] 高巨虎,王桂林,李慧杰等.自动虫情测报灯在林业害虫测报中的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3):36-39

[40] 张跃进,张国彦,谈孝风等.佳多虫情测报灯与黑光灯诱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3):35-36

[41] 杜磊,张润志,蒲崇建等.两种苹果蠹蛾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捕效率比较及地面植被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7,44(2):233-237

[42] 刘兵.最优气候相似法及其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4,5:7-11

[43] 徐华潮,吴鸿,傅丽青.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2): 74-77

[44] 詹祖仁,张文勤,罗盛健等.化学农药污染问题及可持续森林保护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07,3

[45] 黄炳荣,张华庭.应用超轻型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2):135-138

[46] 黄炳荣,黄振裕,林庆源等.轻型飞机防治森林害虫技术[J].华东昆虫学报,2003,12(1):77-81

[47] 邓志坚.白蚁毒饵诱杀技术研究进展[J].华东昆虫学报,2006,15(4):315-320.

[48]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等.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昆虫知识,2000,37(2):65-74

[49] 孟宪佐,汪宜蕙,叶孟贤.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大面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J].昆虫学报,1985,28(2):142-147

[50] 尹新明,董晓惠,王高平等.新型物理防治技术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J].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2002

[51] 宋红敏,张清芬,韩雪梅等.CLIMEX:预测物种分布区的软件[J].昆虫知识,2004, 41(4):379-386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1.植物性农药:用植物产品制造的农药,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为天然有机化合物 2.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 3.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老熟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成为羽化 4.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 5.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 6.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机器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 ,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7.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 8.专性(经常性)孤雌生殖:受精卵发育成雌虫,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虫的生殖方式。 兼性(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也有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周期性孤雌生殖: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9.性二型:同种昆虫除雌雄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差异10.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时间和该时间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11.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的这种状态12.多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3.生态对策:森林昆虫种群由于生境不同,各种群世代存活率变化大,这种变化是对环境特有的适应性及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的反映,是在该生境下求取生存的一种对策 14.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成翅芽状,

其幼虫称为若虫半变态:近似渐变态,成虫陆生,但幼虫水生,具直肠鳃等临时器官这种幼虫称稚虫过渐变态:在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 15.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上均不相同。 16.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母体直接产下幼体的繁殖方式 17.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发育成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过程 19.昆虫种群生命表:指按特定的种群年龄或长时间,研究分析种群的死亡率、存活率、死亡原因、死亡率等的一览表20.世代或异态交替: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21.若虫:多数完成与胚胎发育后寡足期的不完全变态类的幼虫期幼虫:完成于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全变态类的幼虫期1.昆虫纲的特点a.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b.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具有复眼及单眼c.胸部是运动中心,具三对足,一般含2对翅d.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生殖器及大部分内脏e.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形态的改变称为变态 2.昆虫的生殖方式 a.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b.孤雌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生产正常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不受精卵发育的新个体 c.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d.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 3.幼虫的类型A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a.原足型:身体前有附肢原基b.多足型:三对胸足,腹部具腹足c.寡足型:幼虫触角胸足未发育成成虫形态,腹部无附肢或仅有尾须一对d.无足型:显头无足,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森林昆虫学(本科)》复习题

《森林昆虫学(本科)》复习题

————————————————————————————————作者:————————————————————————————————日期: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积温是一常数。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表达式为N(T-C)=K 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 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7、性二型与性多型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森林昆虫学答案(最新整理)

森林昆虫2答案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 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 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 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分) 1、蝗虫口器由 上颚 、 上唇 、下颚 、 下唇 、 舌 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 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 前 、胃盲囊属于 中 。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 肉食性 、 杂食性 、 腐食性 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离蛹 、 围蛹 、 被蛹 。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感觉和取食 、 运动 、 代谢和生殖 。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 致死高温区 、 亚致死高温区 、 适温 区 、 亚致死低温区 、 致死低温区 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 三、简答题(24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 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森林昆虫学复习提纲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昆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具翅胸节;世代;年生活史;滞育;休眠;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性二型;性多型;趋性;拟态;性信息素;积温法则;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防治;害虫综合治理(IPM);次期性害虫;R对策生物;K对策生物;物种;双名法;森林健康。 二、思考题: 1.成虫体躯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 2.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几类,基本结构与功能。 3.触角的基本结构、类型和代表性昆虫种类。 4.单眼和复眼的结构、功能特点、代表性昆虫。 5.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口器的结构、食物类型和代表性昆虫。 6.成虫胸部由几部分组成,各自的名称与着生器官。 7.足的基本结构、类型与代表性种类。 8.昆虫翅的来源、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四区)。 9.翅脉的来源、种类、翅室、翅连锁器类型及代表性昆虫。 10. 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昆虫纲分为几个亚纲、多少个目?与林业关系密切的昆虫目的名称。 11.昆虫外生殖器构造,腹部非生殖性附肢种类及其昆虫类群。 12.全变态昆虫幼虫有几种类型,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和名称。

13.蛹的类型及其与变态类型的关系,每种类型的代表性昆虫类群。 14.昆虫个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影响昆虫生长发育主要因子有哪些? 15. 苗圃地下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16. 枝梢害虫常见种类、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17. 重要的天敌昆虫种类及其主要防治害虫特点 18.袋蛾的常见种类、习性、防治方法。 19.美国白蛾分类地位、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 20.天牛的主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1.白蚁的常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2. 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与控制 23.种实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森林昆虫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昆虫纲:主要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1.昆虫:节肢动物的昆虫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2.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虫态,为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有。 3.不完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成虫期3个阶段,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成虫的特征随着幼期虫态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为有翅亚纲外翅部除蜉蝣目以外的昆虫所有。 4.具翅胸节:在有翅昆虫中,前胸无翅,所以构造上与中、后胸也不同,特称其为“非具翅胸节”,而中、后胸称为“具翅胸节”。 5.世代:昆虫自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 6.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 7.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还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在该停育期内即使给予最好的发育条件也不会恢复发育,必须进过一段时间再给予某种刺激才能重新恢复生长发育的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8.休眠:当不良季节、气候或食物供给不足等情况到来时,昆虫就找到合适的栖息场所,停止活动,以减少不良环境的威胁,并把新陈代谢水平降到最低以节约能耗,渡过恶劣环境的这种蛰伏现象称为休眠。 9.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之后,方能正常发育为新个体。 10.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一般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常发性孤雌生殖和周期性孤雌生殖。 11.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2.性二型:同种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他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翅的有无、结构等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13.性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 14.趋性:特定感受器对外界相应刺激所表现的强烈的不可抑制的定向反应或行为称为趋性。 15.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生物学拟态。·本能: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昆虫体内生理活动过程所激发的相当复杂的神经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序列即为本能。 ·保护色:昆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中的背景颜色相似有利于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保护色。 ·反射:是生命体对刺激的无意识反应。经过训练、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反射行为是条件反射。 ·肌肉:分为体壁肌和内脏肌,按生理功能分为强制性收缩肌和周期性收缩肌。 16.性信息素:是进行两性生活的动物,为互相识别而释放出的物质,通过此种物质可使雌、雄接近,并导致交尾。一般多是被动的雌性分泌散发性信息素,诱引主动的雄性产生性兴奋,但也有由雄性分泌的种类。 17.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发育阶段内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就是这一阶段的有效积温,通常为一常数,称其为有效积温法则。 18.密度制约因子:种群的死亡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主要由生物因子所引起。如种间竞争、捕食者、寄生以及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 19.非密度制约因子:种群的死亡率不随密度变化而变化,主要有气候因子所引起。如暴雨、低温、高温、污染物,以及其他环境理化性质等非生物因素。 20.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蔓延危险性病虫的一种措施。它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府的一个部门,通过立法颁布的强制性措施,因此又称法规防治。 21.生物防治:一切利用生物有机体或自然生物产物来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方法。 22.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品(农药、毒药等)防治害虫的方法。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森林昆虫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 4、滞育: 5、经济阈值: 6、生活史: 7、综合治理: 8、龄期: 二、填空(30分) 1、咀嚼式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分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天牛的触角为:;蝶类的触角为:; 三、简答题(21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简述昆虫体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昆虫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简述昆虫预测预报的类型与方法。 四、论述题 1、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主要分类特征。(11分) 2、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11分) 3、以天牛为例,论述蛀干性害虫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方法。(11分) 森林昆虫2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 4滞育: 5经济阈值: 6模式标本: 7变态:

二、填空(35分) 1、蝗虫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蝶类的触角为:; 三、简答题(24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3、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 四、论述题 1、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13分) 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12分) 森林昆虫3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变态: 3滞育: 4趋性: 5世代交替: 6多型现象: 7龄期: 8IPM: 二、填空(35分) 1、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2、蝉属______目,蝽象属______目,天牛属______目,白蚁属______目,蝼蛄属于目。 3、昆虫的学名是由和组成。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昆虫部分复习 1 发生与危害概况: 我国森林害虫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食叶害虫:松毛虫、叶蜂、大袋蛾、叶甲、毒蛾、尺蛾、竹蝗、叶蜂钻蛀性害虫:天牛、小蠹、吉丁、象甲、长蠹;木蠹蛾、透翅蛾;树蜂等 种实害虫:落叶松花蝇、落叶松种子小蜂、微红梢斑螟 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枝梢害虫:板栗瘿蜂、叶蝉、蚜、蚧等) 我国森林害虫发生的主要特征: ?常发性重大害虫周期性发生 ?境外重大害虫不断传入,威胁剧增 ?因检疫不严,国内一些重大害虫分布区不断扩大 ?次要性害虫逐步演化成重要威胁 ?重大灾害基本发生在人工林,但近年来天然次生林和荒漠灌木林害虫发生呈加剧趋势 ?监测和预警水平较低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损失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林业地位的提升 人工林面积的急剧增加(但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森林资源只能主要依靠发展人工林,这是国情所定) 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次期性病虫害的大发生 关注种类和区域的增加,从重点到一般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加剧和重视程度的提升 Increasing area of man-made forest Cutting off excessively natural forest in past time Chemical pesticides used frequently and unreasonably Passive control of Forest pest Low capability in survey and monitor to forest pests disaster 2、森林害虫的主要控制策略的演变过程与主要内涵: 害虫防治简史: 自然防治到综合治理 片面以来化学防治(3R)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40-50年代初期提出)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3种新策略:①害虫综合管理(IPM);②全部种群管理(TPM)③大面积种群管理(APM)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发展历程: ?综合防治(IC)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害虫综合管理IPM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之

森林昆虫学复习1

昆虫学 昆虫纲主要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 反射:是生命体对刺激的无意识反应。 本能: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昆虫体内生理活动过程所激发的相当复杂的神经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序列即为本能。 趋性:特定感受器对外界相应刺激所表现的强烈的不可抑制的定向反应或行为称为趋性。 拟态:昆虫的形态与环境中的其他物体如动物、植物和非生物体相似,借以逃避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保护色:昆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中的背景颜色相似有利于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保护色。 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休眠:当不良季节、气候或食物供给不足等情况到来时,昆虫就找到合适的栖息场所,停止活动,以减少不良环境的威胁,并把新陈代谢水平降到最低以节约能耗,渡过恶劣环境的这种蛰伏现象称为休眠。 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还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在该停育期内即使给予最好的发育条件也不会恢复发育,必须进过一段时间再给予某种刺激才能重新恢复生长发育的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肌肉:分为体壁肌和内脏肌,按生理功能分为强制性收缩肌和周期性收缩肌 足的类型及其举例:步行足(步行虫、瓢虫、蝽)跳跃足(蝗虫、蟋蟀和跳甲的后足)捕捉足(蟑螂和猎蝽的前足)开掘足(蝼蛄、金龟子等土中活动的动物前足)游泳足(仰泳蝽和龙虱等水生昆虫的后足)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 消化道:前肠(口前腔、咽喉、食道、嗉囊、前胃、喷门瓣)、中肠(胃)、后肠(幽门瓣、小肠、大肠、直肠、肛门) 昆虫的主要呼吸方式:体壁呼吸、气管腮呼吸、气泡或气膜呼吸、气门气管呼吸 昆虫主要的内分泌腺: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和其他分泌囊 雌虫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腔、受精囊、雌性附腺 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精管、贮精管、射精管、雄性附腺 腹部的生殖器:包括雌性外生殖器(腹产卵瓣、内产卵瓣、背产卵瓣)和雄性外生殖器(阳具和抱握器)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森林昆虫学(本科)》重点复习题山西农大

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积温是一常数。表达式为NT=K。 有效积温: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表达式为N(T-C)=K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性二型:不同性别的同种个体间除了第一性征外,还有其它形态和习性差异,这种现象叫性二型。 性多型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可分为多个类型。 补充营养:成虫期为了生殖细胞发育成熟而进行的营养活动。 恢复营养:有的昆虫能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补充营养一次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而产出,这种特殊的补充营养称为恢复营养。 孵化:昆虫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始发育,完成胚胎发育后,新的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就叫孵化。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个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拟态:是昆虫“模仿”环境其它动、植物的形态,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的现象。 保护色:指昆虫具有同生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有利于躲避捕获食者的视线而保护自己。 卵生:绝大多数昆虫以产卵的形式繁殖后代,称为卵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