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古城历史简介

九溪古城历史简介

前言

九溪是一座养在溇水河畔,令人神往的美丽古城,原隶湖广都使司,后隶岳州府。据《隆庆岳州府志》载:“九溪拥山面溪,笔峰峙其东,麻阜拱其西,溇水环其南,紫驼峰耸其北,东抵洞庭,西通巴蜀,岳郡之锁钥,诸夷之襟喉也”。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溪蛮作乱,楚王桢率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周德兴讨平之,朝庭为巩固边防,防治少数民族闹事,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在九溪设卫建城,管辖添平(石门临澧一带)安福(桑植大庸一带)澧州(澧县安乡一带)麻寮(湖北鹤峰一带)四所,用屯田养兵的政策保一方平安,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九溪卫的史事即是一部展现地方兴衰成败的历史画卷,又是一处展现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心性纯朴、生养作息、风景秀丽的文明古城。时至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充分认识九溪卫古城的历史,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造福于人民,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为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吸取专家领导的建议后,我们收集了大量历史史事,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对原版本作了较大的修改,编写了这一小册子,因水平有限、错漏之处难免,敬请指教为幸。

编者

目录

一、九溪卫署及管辖区域图

二、九溪目前的基本情况及环境

三、九溪卫城历史悠久

1.历史沿革

2.卫所政史

四、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1、文昌阁魁星点斗8、七里桥古道暮烟

2、兴国寺梅花鲜艳9、仙侣洞地下宫殿

3、城隍庙阎罗阴森10、关门岩日开夜关

4、白衣庵观音如来11、紫驼名山流霞岚气

5、杨泗庙将军屠龙12、玉皇阁玉皇大帝

6、文庙孔子七十二贤13、铁炉滩尉迟恭炼锏

7、武庙关公赤心忠胆14、华王洞华阳王逃驾

15、阮公祠

五、民族风情丰富多彩

1、杨泗会

2、城隍会

3、赛龙舟

4、文体活动

六、历史名人录

1、明代

2、清代

3、民国

4、红军时期

5、新中国

七、饮食业及土特产品

(一)九溪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

九溪整个地形呈弓箭形,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属江垭镇的一个自然独立的行政村。总面积0.6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723户,总人口2184人,其中土家族1300人,经营桔园600余亩。

周边环境:南有江垭老街、杜心武故居、陈能宽旧居、4A 级景点龙王洞、大峡谷景点、4A级景点江垭温泉度假村;西临江垭水库;北靠国家森林公园;东有彩石公司关门岩电站相配。距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仅20公里。

沿河2000余米的民俗街已开始实施规划,城内五条大街路面已全部硬化,公路紧连省道。

(二)九溪古城历史悠久

1.历史沿革

九溪是一座美丽多姿、山川秀丽的文明古城,它座落在湘西北,清清的溇水河畔,巍巍群山中的紫驼峰脚下,是湘西北著名的卫城所在地。

据明隆庆《岳州府志》载“九溪在慈利西北九十里,以喝堡

等八溪会索溪”故名(即淋溪、撒珠溪、输赢溪、倍子溪、人潮溪、南渡溪、柳杨溪、冷水溪、索溪九条溪汇合于此)。

九溪古为“索口市”后因土家族、苗族聚居,宋设索口寨,立栅为城,依山傍水。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明太祖命

派指挥吕成、韩忠在

九溪设卫建城。陈宗

瀛《九溪卫志》载:

“卫城筑于宋索口寨

遗基之上,城墙用石

块砖头叠就周九里十

三步,高丈八尺,门四皆有楼,(东“朝天门”,南“迎薰门”,西“镇边门”,北“拱极门”),北门外濠堑四百八十丈,东西南三门,以溇水为濠“。城似弓箭形。卫署设北

门八宝街,主管卫辖区

政治,其辖区甚宽,统

麻寮、添平、安福、澧

洲四所,北起湖北鹤

峰,下至湖南安乡,纵

长五百五十华里,即今湘鄂边区十县。卫城内还有游击衙门(今九溪完小地址)专管军事练武作战,现有校场坪、打靶坪等地名,存诚衙门(西街中)专管卫城内民事纠纷。九溪设卫之后,采取

以土治土的羁縻政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肆镇压驱逐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朝廷为进一步巩固卫城,从湖北安陆调兵一协(相当现在一个旅)进驻九溪城。军中有四十八家官吏,见此地风光秀丽,交通方便,遂定居于斯。连同一户单身汉在内,共计四十八家半,其中有一人叫贺贵的小官,就是贺龙的祖先,他们夫妇住九溪南门右侧,殁后葬城北紫驼峰下(瓜凼),有碑可考,碑文曰:“创增修职郎贺公贵老大人之墓”。贺龙称九溪为第二故乡。解放前曾悄悄带几个随从人员于清明节前后来此扫墓祭祖。

1934年春以贺龙为首的红三军在九溪马王庙建立了“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并有民谣一首:“民国甲戌(1934年)的三月七,苏维埃政权在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马王庙圣殿显神威,革命军事的委员会,选出个主席名夏曦”。贺龙军长办公地点,设在九溪正东街关庙斜对面,墙上标语书为:“农民自己的军队!”七个字,落款为:“红立政宣”四字。九溪是贺龙早期闹革命的红色根据地。

2.卫所政史

九溪卫地因系关卡要塞,成就了它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军事:九溪卫拥兵5600余众,其养兵税田二十八万余亩,九溪兵训炼有素,相传,训炼时双腿绑沙包,解下后,飞奔时可捉住麻雀。据载:赴沿海平倭徐之役;播州平杨应龙之役,竹叶

坪平土蛮之役;皆出于九溪卫委派将兵役之功焉。

文化:设卫初期,因皆为大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多称为蛮人,语言简单,文化不甚发达,明成化七年,袁周,字季文,徐州武进士,由朝庭所派,任九溪卫署守备,在九溪设卫学。经数十年的努力,终于人才济济,登甲乙科者无数,以孔子孺子思想为育人之道,盛时各地赴九溪学府求学者不绝。九溪卫志载:“卫城内外有庙宇十余座,多创自明朝。其物阜财给,即可想见,而当时风尚民志,亦自有异于他邑。”可见九溪卫地,是风水宝地成就了诸庙的兴建。其基督教佛教都比较盛行,也突现了卫学开设的功劳。

商业:设卫初期,商业不甚发达,因该为蛮地交流甚少,唯九溪不同,因人口聚集,到明中叶时,九溪卫是商铺林立,盛时夜担小卖叫声不绝,各种酒、油,食品作坊,到处可见,自产自销,以满足其消费,至到清末民国初商业中心才由九溪转到江垭。

交通:陆路主要是以卫城西的桑植、龙山、来凤随后入川,人挑马驼,以换取食盐等,水路上至湖北鹤峰,下至以澧水、溇水沿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入洞庭出湘。用山区的桐木、梓油、五倍子、药材、木材等,换回布匹和日用品。沿路有百十家旅店,为此交流服务。

繁华的商业也带来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交流,民间艺术层出不穷,其中,抬故事、花灯戏应运而生,仅唱腔曲调就有30多个,可见一斑。

(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1、文昌阁魁星点斗

明万历年间,江防吏部天官兵

曹陈世蕴以诗誉为“天设图画”

的慈利九溪城曾有一文昌阁,亦

名鼓楼,高耸于城中心十字街口

为九溪名胜之一。

此阁木质结构,始建于明洪

武二十三年,九溪设卫之时,于

古楼之上作军事指挥之用,其内

供奉文昌帝君神像,因文昌帝君

为管理文章之神,意为祈求神灵庇佑九溪文人涌现,光耀九溪文运昌盛之意,故以文昌名之。阁以占地四十平方米的鼓楼石台为基,高约24米,气势轩昂,下有南北互通的拱形隧洞,洞额刻有“文昌阁”三字,拱洞左右两旁书有对联一幅:“文德武功详卫志,昌光紫气满溪城。”洞内暑日凉风习习,为避暑佳境,清道光十三年重修一次。

阁分三层,下层正方形,四檐出水,中层六方形,六檐出水,上层八方形,八檐出水。每一檐饰有陶制金釉鳌鱼一头,头下尾上,口含铜铃铁马,风吹铃动,声彻全阁。夜阑人静,清风徐来,

铃声悠扬,远近可闻,使人如置身仙境。

阁内亦为三层,层层有木扶梯相通,可沿梯上下。每层各有精雕细刻之木栏杆相护,第一层南门北壁,窗开两侧,泥塑金身之文昌帝君神庄严肃穆,二层为南门,三面为窗,门檐下挂“山水锺灵”金匾一块,三层亦佳为南门,三面为窗门,檐下嵌有“魁星点斗”神像一座,他右手执朱笔,左手用力握拳,侧身曲臂,作急欲点中魁首之状。魁星为北斗第一星,相传为主持文运社神,于此供魁星神像,亦欲九溪文运昌盛之意。

阁顶倒置陶瓷黄釉花缸,上叠三层,每层为两花钵相合,成圆球形,依次为红、绿、白三色,由下往上逐层缩小,中扦一枝带箭头的铁杆,使缸钵合为一体,既壮观、又避雷、箭头以下,系有铁链,拉向四方,使铁杆得以直插云霄,每当晨曦东升,夕阳西下,阁顶金光四射,飞霞流彩,蔚为奇观,此建筑恰似一古将帅头戴紫金冠履地,设计者可谓匠心独到。登此阁,凭栏远眺,视野辽阔,东有笔峰山矗立,西有佘家山横亘,南有层峦叠嶂积绿耸翠,如群龙潜伏,似众兽竞斗。阁前索水似带,溇江如练,江中百舸争流,渔歌互答,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使美景融为一体,有如写意画卷。依窗俯瞰,城中屋舍俨然,街道整齐,武庙、杨泗庙、白衣庵、鸣凤山、仙侣洞、出谷亭、兴国寺、文庙、城隍庙、玉皇阁、六阳楼等名胜古迹林立。城郊沃土,皆有桔柚,春则花香醉人,夏则群莺乱飞,秋则金桔斗艳,冬则琼枝闪银。登此阁者,莫不心旷神怡,乐而忘返。曾有文人即景赋诗曰:“浩

浩烟波垠无际,点点白帆逐浪急,奇岩突石何峥嵘,风吹雨打仍屹立”。如今关门岩电站建成,面对宽广平湖似有岳阳楼观洞庭湖之感。

1925年7月21日,贺龙任澧洲镇守使不久,回九溪为祖先扫墓完毕,登上文昌阁,极目远眺,感慨万千,舒心地笑了起来。

1970年,海军6984工地动工修建,我村九溪完小驻有273施工部队,说此阁有碍交通,以施工车辆不能通行为由,将此阁拆毁。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楼阁,毁于一旦。广大群众甚为痛心!

2.兴国寺梅花苍劲

兴国寺是座庞大的古

庙建筑群,座落在九溪卫

城北正街东侧(今慈利二

中校址)。系唐尉迟恭督

建,建筑精巧,宛如仙阁。

寺分前、中、后三层。四

大金刚、十八罗汉等木偶

群,神姿仙态,栩栩如生。寺中有一“梅花殿”,殿内墙壁上塑有梅花数株,苍劲古老,枝桠横斜,花瓣全由贝壳镶嵌而成,神彩奕奕。历史来传说:“兴国寺的梅花,越看越鲜艳”。

殿下有十多级石墩,沿级而上,蛙声哀鸣,令人称奇,至今未解。殿前有两口洪钟(一名宋钟,一名明钟),击之如春雷轰

鸣,在三十里外的茅花界上,有一石碑,与洪钟遥遥相应,回音如锣声,人曰“铜锣碑”。路人见之无不惊讶。

相传此钟为四川

一能人所铸。铸钟人有

言在先,以他回蜀走一

天半后击钟。由于寺中

头人试钟心切,等他去

后不到四小时,就提前

行动了。此时铸钟人还只走到茅花界茶庵,距九溪只有30里。他惋惜地说:“此钟只有此福了”。否则可能传到百里之外。此

钟现挂于梅花殿前。

寺后有多棵三人合抱的古樟与古

柏,古柏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春夏

之交。野鹤成群,实为奇观。树下有

一偏房,大革命时期,贺龙曾在此运

筹帷幄,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也曾

在此举行过秘密会议。此殿被列为省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拨款修缮。

3.城隍庙阎罗阴森

城隍庙建在城西街北侧,坐北向南,砖瓦结构,大门上挂有“城隍庙”三字直匾一块。一进大门就见左右两边站立男女“无

常”两个。高丈余,戴高帽,一手拿铁链,一手执“拿人牌”,上书“你来了,正要拿你”八个字。横梁上悬有大算盘一把,珠子有碗口大,算盘上端书有“不由人算”四字,左右檐柱下书有对联一幅,系清戊子科解元康吉人作。上联:“为善犹如点佛灯,虽小光明,确能照千秋万代”,下联是:“作恶好比放山火,纵大气焰,也不过五日三朝”。两旁神龛上都供有泥塑木雕的牛头、马面、小鬼、判官等,乍见森严可怕,内堂正殿供俸城隍老爷和城隍娘娘,都是凤冠霞帔,乌纱蟒袍,殿上挂有黑漆金字匾一块上书“昭然不爽”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善男信女在此焚香烧纸,香烟缭绕,庙前有一大戏台。

4.白衣庵观音如来

白衣庵座落在十字街,磨子巷,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两层,正殿供奉南海观音菩萨。她一手托瓷瓶,一手持柳枝,赤脚坐在莲台之上,意在将甘露水洒向人间,壁上粉一园图,绘盘龙一条,从云中穿出,如饮水状。

5.杨泗庙将军屠龙

杨泗庙建在南门东溇水边。前面

一道屏墙,墙左右为东西两个山门,

门内东供泥塑金身,千里眼,他一

手遮在眉眼上作远望状,西边为顺

风耳、右手举在耳旁作远听音状,正殿供奉杨泗将军神像,他右手举月斧,作斩蛟龙之势。据说,

杨泗菩萨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为了保一方平安,不让洪水成灾,命他专管江河中故意兴风作浪的恶蛟毒龙。

6.文庙孔子七十二贤

文庙建在西正街北侧,分前、中、

后三层,砖瓦结构,正殿中央供奉

大圣至

成先师

孔夫子

塑像,两旁为七字门联一幅:“上联:

几点青山仁者寿;下联:数杆修竹圣

人情。”

7.武庙关公赤胆忠心

武庙建在东正

街旁,坐北向南,

砖瓦结构。庙内两

层,前为戏台,过

一大院,上方为正殿,供关公塑像,头戴风帽丹凤眼,卧蚕眉,赤面赤须,龙袍玉带,脚踏粉底朝靴,内穿铠甲,端坐正中。左边为关兴捧印,右边为周苍拄青龙偃月大刀。观之正气凛然,梁上一大匾上书“道冠古今”四字。

8.七里桥古道暮烟

从五里堆到九溪

东门外,相距七华里,

故名:“七里桥”三字

苍劲有力,相传为宋书

法家黄庭坚所书。桥下

终年清水盈盈,游鱼可

数;桥右有一石台,名

“钓鱼台”,贺龙曾在此钓鱼。那还是第二次反围剿时期,蒋介石派飞机轰炸,贺龙正驻军九溪,他在七里桥下安闲钓鱼,他的军队疏散于深山中,未损一兵一卒。

9.仙侣洞地下宫殿

仙侣洞位于九

溪城东约200米的

溇水河北岸。相传

有二位仙女曾在这

里下棋。洞中有地

下泉水长流,汨汨有声。还有怪石嶙峋,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洞约十多里。摩岩“仙侣洞”三字,大有尺余,笔画工整。洞中摩岩题刻甚多,年款有明隆庆二年,万历四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明工部尚书周叙等咏仙侣洞诗二首,其一云:“挂壁虬龙路可援,石扉斜处恍通轩,不须鄂处招黄鹤,自有本湖唤白猿。三楚古来

多福地,九溪应即是仙源。欲得渔父沧浪处,几度问山山不言”。其二云:“崖傍溪城东忽东,层云绝壁采虚空,乾坤老关新秋月,草木悠悠暮雨风。坐石烟花空有迹,入炉丹药意何功,分明一枕黄粱梦,移向山溪指顾中”。洞前原设“出谷亭”,洞上有鸣凤山,有寺曰“夕阳”,其实洞上的鸣凤山庙,就是当时溇江书院。戊子科解元,康吉人在此执教。当时溇江西岸数十里外来院求学青少年接踵而至,弦歌不辍,康故后,掌教者为李湘山(清进士)、庹尊素(邑廪生)和陈先洲(邑痒生)。民国成立,书院迁至西街九溪游击衙门内,改为九溪高等学校。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关门岩天然关卡

仙侣洞下游有一岩门,名为“关门岩”,立于溇江右岸栈道之中,形成天然关卡,据传日开夜合,历代为兵家必守之处,贺龙、周逸群等共产党人,从上海经洪湖回湘西,就是从此经过“夜闯关门岩”,震惊了据守江垭之敌。

11.紫驼名山流霞岚气

位于城北山之巅,据

传,谓“紫驼”二字乃形

容金盘托鱼,金筷用餐,

奢华至极。紫驼名山是喻

有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

富有之意。在历史文学史

上,唯唐代以前,皇朝上官达人,文学士之常用语。通常皇上还用以

赏赐有功之臣。紫驼名山是何朝代,皇上因名人而赏赐之名,有待考证。可见九溪后山修建其神庙其用意不言而喻。有山神庙,建于基上,全由石头叠成。每当夕阳西下,晚霞反照,紫气升腾,甚为壮观,清人朱正元诗曰:“向夕阳光淡,晚霞着影长,深林喧鸟雀,敧经下牛羊,岚气空含赤,溪光晚送香,一钩初挂月,炯炯上山阳”。

12.玉皇阁玉皇大帝

玉皇阁建在西正门外,北山脚下悬崖壁

上,临溇水,坐北向南,正对隔岸的“六阳

楼”。阁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木雕玉皇大帝

神像,后人面对此阁渊源兴衰大为感概。题

诗一首,曰:“飞阁临流不计年,寒墙半圯薜

萝悬,山僧不识何处去,空余禅院杨柳烟”。

其大门对联曰:“西河沿流九溪水,北山峙对六阳楼”。

13.铁炉滩尉迟恭炼锏

铁炉滩在九溪城西十多里的溇水右侧,滩急水猛,相传是唐朝尉迟恭为了铸锏而设的铁炉,因没有铁料,便捉来一只铁羊放在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却不见铁羊发热,反而从炉中飞走落入峪中,喊了几声,便不见踪影。当地人便将此峪名为“羊喊峪”,尉迟恭是个火性人,锏铸不成,便一脚踢倒铁炉,炉渣滑入江中,至今使行船放排不便,船工、排工都骂尉迟恭干了一件坏事,虽然是个传说,但滩中却有炉渣。

14.华王洞华阳王逃驾

华王洞,在今逃驾峪村,离九溪西10华里,隐没在溇江的一个河套处。森林茂密,飞瀑直下,幽静怪僻,怪石嶙峋,山湾尽头有一石洞,常年云雾掩盖,真是“幽邃似桃源”。据《澧洲志》载:“为华阳王避难逃驾之处”。华阳王为明崇祯皇帝之弟,名叫朱敬一,原为蜀王,后迁澧洲。明灭,华阳王由九溪指挥官李元亮掩护隐藏此处,清廷下旨,迫李元亮将华阳王送京,在解往武昌途中而死,葬鹦鹉洲。

总之九溪卫城内外名胜古迹甚多,除上述之处,还有山川社稷庙、火神庙、马王庙、奎圣庙、万寿宫、宫王庙、接官亭、五童庙、王爷庙等,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15.阮公祠

阮将军,浙江仪徵人,讳玉堂、字号

琢、系康熙辛卯年武举,乙未年进士,因

蛮人作乱,为保一方平安,朝廷于乾隆元

年,派往九溪任九溪游击等职,因统帅军

队平蛮有功。死后军民特修祠堂以示其功

德,设九溪卫城西正街北侧,现有碑可考。

(四)民情风俗丰富多彩

1.杨泗会

农历正月十六日,为九溪城杨泗会期,是日晨,将杨泗神像,

从南门庙中抬出,巡街驱瘟。沿街各户放鞭炮、焚香、烧纸祭以三牲,有的向神像抛银元或铜元,以示报酬神恩。人们抬着杨泗神急速旋转,锣鼓喧天,俗称“车杨泗”。

前夕,巫师向杨泗问卦,占卜当年雨水、年成、瘟疫等情况。次日下午,杨泗回殿后,巫师即在神前,宣告问卜结果,其时远近群众,层层围听,拥塞庙门,此俗解放后方废。

2、城隍会

农历五月廿七日,为九溪城隍

会期。相传这天是城隍菩萨生日,

群众把城隍菩萨和城隍娘娘的木

雕金贴的神像从庙里抬了出来游

街,扮有“故事”十多台,锣鼓喧

天,场面热闹,故又称“故事会”。

所扮“故事”有“西湖借伞”、“王

允献貂”、“单骑救主”、“三妖出

洞”、“水满金山”、“天官赐福”

等,每台角色限三人,两个童男

并立台面,一个童女跨立其上(童

男柱杖或背长剑,童女立于杖端

或剑端,观众乍见莫不惊异。实

则台中竖铁杆,杆上绑篓,女坐

篓中,外加彩饰衣裙,故难察辨)。其后为大型彩龙船一只,并

扮有“故事”。四人抬一架,中横一轴,轴端串枋,联成秋架四个,各坐角色一人,前进时,角色随架转动,此上彼下,谓之“玩秋架”。随后又有“龙灯”四门各一条,东门青龙,南门火龙,西门白龙,北门黑龙,中央黄龙,接着是“狮子灯”、“虾子灯”、“蚌壳灯”以及扮演的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等阴森可怕,观者无不心惊胆战。

3、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主要习俗是以赛龙舟、吃粽

子为主的民间活动,其内容

主要是:水中设夺标台,上

挂有猪首一个,标旗一面,

包子、麦粑粑若干。有竞赛者夺得标旗为胜,可得猪首,以示鼓励。这天九溪、江垭、教场各有龙舟几条轮流竞赛,胜者有奖。每条龙舟上各坐三十人(左边十五人,右边十五人)手持挠片,在锣鼓声中破浪前进,谁先划到终点,夺得标旗,谁就获胜。鞭炮声、呐喊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场面特别热闹。

4、民间文体活动

(1)下三棋(7)渔鼓筒

(2)打飞棒(8)薅草鼓

(3)九字鞭(9)莲花闹

(4)土地戏(10)做道场

(5)三棒鼓(11)打镏子(打围鼓)

(6)花鼓灯(12)打搏

(五)历史人物录

1、明代

周叙,字子厚,九溪人,明朝官职朝廷工部尚书。成化时,有为千户九溪卫者,子孙遂世为卫人。叙生有异秉,猿臂善射,博学工诗文,著《石溪集》、《洛阳花木记》、《唐诗类编》及《钦恤录》等,被朝廷诰封资政大夫,病故后葬在象市虎头山。墓地原有石人石兽,现已荡然无存。

李应祥,九溪人,武学生也,文武兼备,为官有政声,平播州杨应龙有功焉,著有《平播传》。官职明贵州总兵、四川总兵赠左都督,世袭千户。

唐仁,字少微,九溪卫庠生。1558年,是明朝反侵略战争中的猛将勇士,在浙江王江泾大败倭寇,明史称“王江泾之战”为东南战功第一。抗倭结束后,被封为镇国将军。

李师靖,九溪人,官职贵州总兵,朝廷诰封龙虎将军。原九溪卫城内三王街,有西李总兵坊,为李师靖立。(牌坊已毁)李师沅,九溪人,官职沅州游击守备,朝廷诰封定远将军。

李元亮,九溪人,官职贵州清浪卫守备,朝廷诰封昭勇将军。

2、清代

杨仁醇,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被皇清封为昭武将军。

安长太,字永吉,九溪人,武进士,

原湘军将领。清末时期官职永州镇台(总

兵),朝廷赐有封号:骠骑大将军,曾参

加过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也奉朝廷

之命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同治元年病

故。享年73岁,葬九溪古城官北山之阳,

碑石存。

安宏鸾,九溪人,清末科第,文官进士,官职江西赣州观音

阁府指挥官,朝廷封“大夫第”,

并赐予龙凤碗,奉朝廷命在瑞

州、赣州等地协助曾国藩湘军

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安府百

米远处,原九溪分司衙门旁竖

立有石碑一面上书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同治年间,江西九江发乱,部分江西籍人逃难落籍九溪,后组建江西籍人在九溪发展文化产业。九溪古城抬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