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姓名

专业

准考证号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摘要

本文重点研究建筑企业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质量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巨大。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具体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程施工、工程的勘察设计、工程竣工后验收等,在工程的这些施工及完工阶段,都存在质量控制问题。在这些工程各阶段控制中,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房屋质量的核心,伴随着建设项目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尤其现在一些大型集群项目的建设以及一些大型工业区项目建设等等,这些项目都具有工程量大、投资额高、技术复杂、时间紧迫、质量要求高、相关利益者多等特点。由于上述特点及其项目的复杂性,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所有参加建设的单位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笔者正是鉴于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控制问题的思考,首先介绍了工程质量控制概述,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进行研究,然后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现状及成因进行探讨,最后指出了笔者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目录

一、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5)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7)

2.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7)

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8)

2.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 (9)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 (10)

3.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 (10)

3.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3)

3.3施工阶段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16)

四、案例分析 (18)

4.1工程概况 (18)

4.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及原因分析 (18)

4.3实施效果分析 (21)

五、结论与展望 (21)

5.1结论 (21)

5.2展望 (22)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一、绪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建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建筑参建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不仅与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有关,而且与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密切相关,影响着众多企业的发展。

1.1研究背景

西方国家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环节中有关技术活动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并尽快使其恢复正常。同时,还要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1]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建筑工程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某一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建筑,它是一门艺术,代表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民族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工程质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涉及多个学科。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9l号主席令公布《建筑法》,并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第三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是确保其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特性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法》,2000年1月30口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第2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2000年1月10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促使工程建设企业建立了完善企业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企业和各项目、建设、生产各环节的质量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建没程序、国家强

制性技术标准、建没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证职责,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

2007年9月和11月,建设部分别实施了两个阶段执法检查,对30个省份共计90个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和县进行了检查,随机抽查了300个在建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7项、住宅164项,建筑面积共计930多万平方米;市政桥梁29座,总投资270亿元。检查组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等问题严重的33个在建项目发放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建议书》。[2] 通过检查,掌握了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搜集了各地好的经验,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和强化政府监管工作创造了条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赋予了质量管理工作新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从业人员不断完善质量政策、改进质量措施、优化质量控制,提出相应对策并付诸行动。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质量是一切工程项目的关键,尤其是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质量也就成为了判断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项目质量管理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的项目或服务无论是对项目相关方,还是对国家、社会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工程适用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地位是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还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决策、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使用方面的失误,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风等)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工程质量事故,轻者达不到设计能力、影响建筑外观,重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控制是每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3] 1.2.2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大,建设规模也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工期、质量、投资等。其中最为重要还是质量管理,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工期、投资控制也显得更加没有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质量管理的宗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关系着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意义重大而深远,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质量不好,轻者造成返工、工期拖延,使项目延期投入使用,拖后发挥效益。从项目投资的净现值理论去看工期拖延,也必然是造成投资浪费。重者将可能造成项目报废,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只有保证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才能延长项目服务年限,降低项目运行期间的维护费用,才能使项目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对项目建设单位即业主来说,项目建设质量不好,或造成投入运行拖后,或造成报废,都是巨大的损失。错过投运机会就可能使项目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对项目施工单位来说:质量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施工项目质量代表着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管理水平、操作水平,优质名牌工程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企业的形象,会影响企业效益。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论文先通过搜集资料法搜集有关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阐述项目质量控制,然后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项目质量控制在我国建筑工程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的因素、机械设备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方法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牢牢抓住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最终得出质量控制中,人的控制是关键。要想提高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主要把握人的因素。

1.3.2研究内容: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决策、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使用方面的失误,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风等)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工程质量事故,轻者达不到设计能力、影响建筑外观,重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

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控制是每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建筑质量控制的因素,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施工结束阶段等方面论述质量控制的要点,然后结合对工程实例论述了质量控制的方法,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最后提出现阶段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基本理论

2.1.1“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的质量控制原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以业主为主,充分重视业主及监理对工程质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质量面前,监理和业主具有一票否决权,任何工作均以能够确保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展开;以用户满意的“诚信”为宗旨。

2.1.2“以人为本”的质量控制原则

施工人员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2.1.3“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

以“预防为主”就是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2.1.4坚持质量的标准原则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应通过质量检查并和质量标准对照,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才是合格,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就是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

2.1.5“科学、公正、守法”的质量控制原则

工程施工中,任何管理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同时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4]

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主体。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监管主体;二是建设单位(业主)主体;三是建筑工程施工主体。

2.2.1.政府监管主体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微观层次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全国各地的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机构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5]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如由质量监督站去组织质量验评、竣工验收,进行过程检查等,这等于成了企业质量检查员了。再有是政府质量监督重点监督什么,不够明确,还有是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

2.2.2建设单位(业主)主体

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管理主要办法是工程监理。建设单位雇请监理公司对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建设单位必须保证监理公司的独立性,因此,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监理工程师必须讲究职业道德,监理公司要注意社会形象,严禁出卖资质,不能出让监理业务,必须坚持原则,不能利用监理之便,行个人之私,更不能和某些方面勾结起来,弄虚作假,损害工程质量。此外,对质量监督人员要从严控制进出标准,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勤杂人员,保证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60%以上。[6]

2.2.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既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由于目前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多。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处。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生产的主战场,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更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必

须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向顾客提供建筑产品。

2.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多数都可以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采用统计技术能使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表2-1所示为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七种工具方法分别是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7]

表2-1 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

序号工具和技术应用

1

调查表调查表也叫统计分析表、分析表、核对表,它是统计图表的一种,是记录收集数据的一种形式,用于收集数据的规范化表格。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2

分层图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

3 水平对比法把一个过程与那些公认的占领先地位的过程进行对

比,以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

4 头脑风暴法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5 因果图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或树枝图。因果分析图法就是把对质量有影响的重要因素加以分类,并在同一个图上用箭线表示出来的方法

·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6 工序能力分析评估过程(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达到质量要求的能

力,以改进过程(工序)

7 控制图·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8 直方图直方图法是通过频数分布分析研究数据的集中程度和波动范围的统计方法。通过它可以了解工序是否正常,能力是否满足,并可推断母体的不合格率。·显示数据波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9 排列图排列图法义称巴雷特图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图法,它是分析影响工程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10 相关图法·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

3.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

3.1.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1、裂缝的形态

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按其形式来说,一般可划分为表面、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上宽下窄的、枣核形的,对角线式的、斜向的,外宽内窄的、纵深的(深度达结构厚度的二分之一)等等。

2、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外乎两大类荷载,一类是静荷载、动荷载及其他外荷载;另一类是变形荷载,包括温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具体来说,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裂缝有外荷载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如在刚浇注不久的楼板上放置大量钢筋和脚手架用的钢管,塔吊放置材料时材料对楼板会有冲击力,容易产生裂缝。

(2)裂缝由结构变形变化所引起。即结构有温度变化、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裂缝。如在养护过程中没有喷洒足够的水,拆模过早等导致裂缝的产生。

(3)裂缝由材料质量低劣所所引起。这种情况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较大,导致房屋承载能力相当低、刚度相当差、空间稳定性很弱。

(4)裂缝有特殊情况所引起。如地震、划破,爆破等引起的。

根据调查,在工程实践中房屋裂缝的原因中,由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裂缝占80%~85%,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包括变形变化与荷载变化共同作用,但以荷载变化为主所引起的裂缝)占15%~20%。可见变形变化称为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

3、裂缝的防治

(1)细致分析混凝土骨料的配合比。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其中水灰比对混凝土性质起着决定作用。单位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浆的收缩。由于拌合物中的水泥浆的水化、干燥、碳化等因素引起收缩,而导致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裂缝。所以,配置混凝土拌合物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中的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防止干缩裂缝。

(2)防止因沉降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收缩裂缝的规律多是在结构上表面沿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者是在预埋件的附近周边出现。所以,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控制,浇注的混凝土要振捣充分。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二次振捣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在浇灌后2h左右为宜,否则会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使强度等性能降低。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可先浇筑较深的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结,以避免沉降过大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过度振捣,采用最适宜的振捣时间5~15s,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提高表面强度。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混凝土应尽可能的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时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宜低于设计强度的70%。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1.2模板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防治

模板工程是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模板工程中出现差错会导致难以恢复的质量问题,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轴线测放产生误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

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空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偏差过大;模板顶部没有标高标记,或没有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板没有考虑装修层高度。

(3)防治措施: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建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建筑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1.3屋面渗漏问题及防治

1、屋面渗漏的原因

工程质量低劣是造成工程渗漏的直接原因,造成工程渗漏的直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施工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工程设计水平、施工管理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工程渗漏的原因。施工阶段的因素是造成渗漏的最主要因素。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8]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找平层施工作为防水工程的第一道工序,还没有引起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有的只是在混凝土板上作一次性抹光,厚度不足,不设分格缝,以致引起脱皮起砂,空鼓开裂。对隔汽层施工时所采用的基层处理剂,如冷底子油,对热玛蹄脂的涂刷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原材料的配制控制不严,涂刷时只涂刷平面,对立面没有进行处理。保温层多采用水泥膨胀蛭石或水泥膨胀珍珠岩,北方地区夏季室外温度高达4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排气道的设置。[9]如在保温层中不设置排汽道,而采用整体封闭式保温层时,易引起空鼓。气温高时对上部找平层、防水层局部顶裂形成空鼓,引起渗漏。防水层的施工时在基层与突出屋面的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管道的根部、没有考虑做成圆弧而形成了

死角。此处卷材易在负温时冷缩拉裂产生渗漏或留下隐患。涂膜防水屋面施工中,涂刷不均匀,厚薄不一,节点细部的增强层不做,有的即使做了宽度较窄,没有在天沟处起到加强作用。

2、预防措施

(1)防渗漏设计方面的质量控制。为了使工程屋面防水设计更切合实际,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防水等级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

(2)防水材料的质量控制。从工程需要角度出发,对各类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要严格要求,要经过具备资质等级的检测,试验合格后,出具合格证后才能使用。

(3)施工方面工程渗漏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编制好防水工程专项工程施工方案。防水工程由专业防水施工队伍来承担施工任务。在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检查,上道工序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3.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3.2.1施工准备阶段的防控

施工准备阶段是指正式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各状况的检查,有助于落实实际的施工条件,避免计划与实际不相符。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主要针对关键技术、薄弱环节、控制难度大、重要部位、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质量控制人员对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列出质量控制点,分析其影响质量的原因,提出控制措施,进行重点预控。

(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质量要求的重要前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详细的各质量控制点的名称、控制内容、检验标准及方法,经审查批准后实施质量预控。

(3)质量控制的重点控制对象

①人的控制。全面考核人的生理缺陷、思想素质、心理活动、技术能力等方面,对人进行控制。实施以前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避免产生错误行为。例如高空、水下等危险作业,对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相应的要求;对技术难度大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如复杂模板放样、精密的设备安装等)应对人的技术水平均有相应的要求。

②物的控制。质量控制点要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重点,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材料性能、施工机械或测量仪器)予以严格的控制。

③施工过程的控制。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确定技术参数(回填地基进行压实时,填料的含水量、虚铺厚度与碾压遍数等参数);控制关键操作(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操作过程及张拉力的控制);合理确定施工顺序(如冷拉钢筋应当先对焊、后冷拉);保证必要技术间歇(如混凝土浇筑后至拆模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

④施工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可作为重点进行严格控制;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如防水卷材的铺设、管道接头的渗漏等)进行严格控制。

因此,所有这些,都给项目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所以加强对影响质量的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10]在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质量特性的要求,准确、有效进行质量控制点的选择,选择质量控制的重点因素、重点部位和重点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点,继而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这是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产生的最有效的方法。

2、作业技术交底的控制

作业技术交底是对技术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明确,是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工序施工(分项工程施工)具体的指导文件。[11]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有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应急方案及措施。要紧紧围绕操作者、机械设备、使用的材料、方法、施工环境、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技术交底,要明确做的工作、由谁来做、如何完成、作业标准及要求、进度上的要求等。

3、控制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

(1) 控制现场劳动组织

审查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作业技术活动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到位,要有健全的相关制度等。

(2) 控制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

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如电焊工、架子工、放线工等,必须持证上岗证。3.2.2 施工进行阶段的防控

工程质量不是在最后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1、监控施工单位自检与专检

施工单位的自检体系表现为:作业者在作业活动结束后必须自检;工序之间的交接、转换必须进行交接检查;设置专职质检员进行专检。施工单位必须建立相应制度及工作程序,具有相应试验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备满足需要的专职质检

(试验检测)人员,自检体系方可有效运行。监理工程师应依据建筑建设工程的概况、针对工程特点,结合业主的要求,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体系,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明确监控的目标、标准。[12]

2、监控技术复核工作

设置专人对涉及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如工程的定位、轴线、标高等)进行复核性检查,避免基准失误给工程质量带来难以弥补的质量问题。

3、监控质量记录资料

质量记录资料不仅在施工期间对工程质量控制起重要作用,监理单位要做好把关作用,尤其是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甚至对隐蔽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理,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3]因此,质量文件要做到真实有效,凡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测量、图纸会审纪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施工纪录,隐蔽工程纪录,设计变更纪录,调试、试压运行记录,竣工图等都要编目建档。

3.2.3 施工结束阶段的防控

作业结果的控制

作业结果(如工序的产品、已完分部分项工程及已完单位工程等)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作业活动中间产品的质量只有都符合要求,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能达到竣工要求。

有些部位由于会被其后续工程施工所隐蔽、覆盖,因此,在隐蔽前必须进行检查验收。隐蔽工程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工程,由于检查对象会被其他工程所覆盖,对以后的检查造成困难,所以要认真验收,确保质量合格,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隐蔽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理,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时必须重点控制以下工程部位:对地基质量特别是地基承载力的检查;基坑回填前检查基础的质量;混凝土浇筑前检查钢筋、模板的质量;混凝土墙体施工前,检查敷设的电线等隐蔽管线的质量;防水层施工前检查基层的质量;幕墙施工挂板前检查龙骨系统;检查屋面板与屋架预埋件的焊接;检查避雷引下线及接地引下线的连接;覆盖前检查直埋于楼地面的电缆、封闭前检查敷设于暗井道、吊顶、楼板垫层内的各管道的质量;检查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3.3施工阶段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英语单词分别为:Man、Material、Machine、Method、Environment,人们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3.3.1 人的因素及控制

人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决策者、操作者。人的思想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工作经历和身体条件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避免人的失误。要加强质量意识和劳动安全的教育,通过专业技能和科学技术的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14]

对人的控制,主要体现在:

1、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如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监理师、总会计师和各部门的负责人)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经营者,领导者的素质是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决定性因素。领导者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单位决策是否有效,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技术措施是否得力,经营作风是否正派,社会信誉是否高等,而这些将有助工程合同的执行,有助于确保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

2、确定质量目标,共同实现

根据工程情况来确定质量目标,每一道工序事前有质量要求并书面交底,事中有检查、核实修正、做好记录,事后有检查验收结果,并及时填好表格,各工种各单位签字备案,共同努力去完成质量目标。

3、提高人的素质、技术水平

人的素质、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平,尤其是对技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新工艺的工作,要求结构工程师、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既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应从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对人进行综合、全面控制。

3.2.2 材料因素及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材料不符合质量标准,工程质量就不会符合要求,所以,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材料控制要点

1、对主要材料(如钢材)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种构件(如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必须具备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各种构件必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2、现场配置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等)的配合比,应先进行试配,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了解材料性能、适用范围(如红色大理石或带色纹的大理石不宜用做外装修)、质量标准和对施工的要求以便慎重选择和使用有关材料。

4、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才能对新材料进行应用,替代的材料必须经过设计单位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符合结构的要求后方可替换。

5、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有些不合格的材料,如过期受潮的水泥、锈蚀的钢筋,需结合工程的特点等决定是否降级使用,但不准用于工程的重要部位。

3.3.3 机械因素及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对机械化施工方案进行制定和评审,使之能够合理配备、合理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

1、机械设备的选型

机械设备应本着因地制宜、按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等原则进行选择,应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使机械与施工有效结合,使其适用于工程的施工要求,满足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2、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

应贯彻执行“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的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安全质量事故发生。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操作的正确进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3.3.4 方法因素及控制

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以确保质量为前提,对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等严加控制。

尤其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审核施工方案时,须结合工程实际,全面分析工艺、技术、操作、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力求实现方案的技术可行、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经济合理,从而有助于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3.3.5 环境因素及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和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

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前一道工序就是后一道工序的环境。环境因素还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西安某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15层,总高度46.8m,总建筑面积25800㎡。该建筑基础为混凝土灌注群桩,地下室外墙采用300mm厚C30自防水混凝土。标高13.6m以上混凝土标号均为C40,楼板厚度120mm。

4.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及原因分析

该工程于2001年5月开工,2001年9月中旬施工地下室外墙,2002年1月20日施工到结构6层梁板。该层梁板在施工的同时即发现板面出现少量不规则细微裂缝,到2月24日该层梁板底摸拆除时,发现板底出现裂缝。从渗漏水线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之后又对全楼己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察,在地下室外墙外侧上部发现数条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其中有两条为贯通性裂缝)。在5、6两层的电梯井洞口上部连梁上的同一部位亦发现两条裂缝。而在其他的柱、墙、梁、板上则未发现裂缝。

经现场实测,第6层现浇板上的裂缝均为贯通性裂缝,最大裂缝长度约4.1m(直线距离),最大裂缝宽度0.26mm。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的最大长度约1.8m,最大裂

缝宽度0.2mm,电梯井连梁上的裂缝最大长度0.3m,裂缝最大宽度约0.18mm.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连续监控,未发现以上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裂缝出现。

4.2.1质量控制过程

1、工艺流程

该工程所用混凝土均为现场搅拌。从搅拌机直接泵送至工作面,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经现场测试,搅拌站的自动计量装置满足混凝土配比的误差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实际控制在18cm左右。从混凝土外观检查,无蜂窝麻面现象,振捣是密实的。

2、混凝土配合比

地下室施工所用混凝土配合比无任何外加剂,不考虑外加剂的影响。而6层梁板施工时,为满足冬季施工的需要和泵送要求,混凝土中掺加了Q型高效防冻膏和wp_x型高效减水剂,所用水泥为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为480kg/m3.以上三种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早强作用。从混凝土最初出现裂缝的情况分析,以上三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的原因之一。

3、施工过程

地下室在2001年9月中旬施工结束后,由于现场缺土,一直未予以回填(裂缝处理过后,才购土回填),而外墙在2002年1月以前是没有裂缝的。地下室外墙周长152m,长期暴露在外,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浇灌6层梁板混凝土的过程中,即发现在电梯井四角的板面上出现裂缝,但由于裂缝细小而未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该层梁板施工时,正值该地区天气最寒冷的一段时期,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l℃,相对湿度在30~40%之间,当日的最大风速为7m/s。施工中虽然采取了多种冬季施工措施,如加热拌和用水、梁板下层采用彩胶布围护保温等措施,但在作业面上仅采用双层麻袋覆盖保温而未洒水养护和采取防风措施。

4、沉降观察

该建筑物当时正处于施工期间,其整体下沉量不足3mm,而且均匀沉降;该层混凝土施工10d后(春节期间息工),其上部荷载才逐步加上:该层模板是在28d 之后拆除的,并未发现梁板底部弯曲下沉现象,而且施工期间亦未受到其他震动。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其他因素(诸如支撑下沉、外力作用等)对该层梁板的影响。

4.2.2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第一,在施工的各种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从裂缝仅在六层现浇板上出现,而未在其它层现浇板上出现的事实来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施工作业时的气候变化。如前所述,该层现浇板施工时是该地区冬季最寒冷、干燥的一个时期,最高气温仅1℃,当时的最大风速7m/s,湿度仅有30~40%,特别是每次砼浇捣完毕后,混

凝土正处于初凝期,强度尚未有大的发展,作业面又没有防风措施,导致混凝土失去水分过快,引起表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另外,从裂缝绝大多数集中在构件较薄及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楼板上这一现象也可证实,开裂与其使用的材料关系不大,而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些。与楼板厚度接近的墙肢之所以未裂,是因为墙肢两面都有模板,不直接受大气的影响。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天气因素是导致混凝土现浇板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外墙由于本身体积较大,又长期暴露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特别到了2002年1月下旬,温度较施工时降低近30℃,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而产生裂缝。

第二,监理对施工质量监督不严,对已完成的基础地下室常曝于露天3个多月,而没有督促施工方及时进行土方回填,进入冬季施工,施工方未报审冬季施工方案,而监理方未提出。

第三,进入冬季施工以后,混凝土中又添加了Q型防冻膏和wp_x减水剂,施工用水相对减少,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加剧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和裂缝的发展。同时,由于天气寒冷,担心养护用水结冰而仅采用覆盖双层麻袋的措施也对混凝土抗裂强度的发展不利。

4.2.3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中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而对于地下室外墙,由于有抗渗要求,则必须予以修补。具体修补措施如下:

1、修补时间

考虑到楼板混凝土的干缩和温度收缩可能尚未完成,楼板修补时间确定在2002年4月中旬。地下室则必须尽快修补。

2、修补范围

凡是肉眼可视、长度在800mm以上,或缝宽大于0.08mm的楼板裂缝均予以修补。地下室外墙裂缝悉数修补。

3、修补办法

楼板基底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后,用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沿缝涂抹,宽度约100mm,自然干燥后尽快粉刷封闭。地下室外墙内侧采用上述办法,外侧沿缝涂防水油膏一道(宽约300mm),再做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一道(厚1.5mm,宽1.0m),经检查合格后,必须尽快回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