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第二定义

椭圆第二定义
椭圆第二定义

1.课题:第二定义

复习回顾

1.椭圆81922=+y x 的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半焦距为 ,离心率为 ,焦点坐标为 ,顶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为 ). 2.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

5

3

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1F 作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

椭圆的第二定义

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0(<<=

e a

c

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对于椭圆122

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根据对称性,相应于焦

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22=+b

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 a y 2

±=.

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

何意义.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e d

MF =∴

|

|可得: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右;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

典型例题

例1、求椭圆

116

252

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 解:由题意可知右焦点)0,(c F 右准线c a x 2=;左焦点)0,(c F -和左准线c

a x 2

-=

变式:求椭圆8192

2

=+y x 方程的准线方程;

解:椭圆可化为标准方程为:198122=+x y ,故其准线方程为4

2

272±=±=c a y 小结:求椭圆的准线方程一定要化成标准形式,然后利用准线公式即可求出

例2、椭圆

116

252

2=+y x 上的点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5.2,求M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

变式:求M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

椭圆的方程为

116

252

2=+y x ,点M 为椭圆上的点并且横坐标为4,求点M 到焦点F (3,0)的距离 .

【推广】你能否将椭圆122

22=+b

y a x 上任一点),(y x M 到焦点)0)(0,(>c c F 的距离表示成

点M 横坐标x 的函数吗?

解:

???

??=++-=1

)(||22

222

2b y a

x y c x MF 代入消去

2

y 得

22222

2

2

)(2||a x a c

x a

b b

c cx x MF -=-++-=

||||||2

2c

a x e c a x a c a x a c -=-=-= 问题1:你能将所得函数关系叙述成命题吗?(用文字语言表述)

椭圆上的点M 到右焦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

a x 2=的距离的比等于离心率a c

问题2:你能写出所得命题的逆命题吗?并判断真假?(逆命题中不能出现焦点与离心率)

动点M 到定点)0,(c 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c

a x 2

=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c a a c >的点的

轨迹是椭圆.

例1、 点P 与定点A (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 的轨

迹;

解法一:设),(y x P 为所求轨迹上的任一点,则2

1|8|)2(22=-+-x y x 由化简得112162

2=+

y x ,故所的轨迹是椭圆。

解法二:因为定点A (2,0)所以2=c ,定直线8=x 所以82

==c

a x 解得4=a ,又因

为21==a c e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112

162

2=+y x 变式:点P 与定点A (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5=x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 的轨迹;

解法一:设),(y x P 为所求轨迹上的任一点,则

2

1

|5|)2(22=-+-x y x 由化简得

094632

2

=-+-y x x 配方得

13

4)1(2

2=+-y x ,故所的轨迹是椭圆,其中心在(1,0) 解法二:因为定点A (2,0)所以2=c ,定直线8=x 所以52

==c

a x 解得102=a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16

102

2=+y x 问题1:求出椭圆方程

13

422=+y x 和134)1(2

2=+-y x 的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离心率;

问题2:求出椭圆方程

13422=+y x 和134)1(2

2=+-y x 长轴顶点、焦点、准线方程; 解:因为把椭圆

13

422=+y x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即可以得到椭圆134)1(2

2=+-y x 所以问题1中的所有问题均不变,均为2

1

,1,3,3==

==

=a c e c b a 13

42

2=+y x 长轴顶点、焦点、准线方程分别为:)0,2(±,)0,1(±4±=x ; 13

4)1(2

2=+-y x 长轴顶点、焦点、准线方程分别为:)0,12(+±,)0,11(+±14+±=x ; 例5、已知点M 为椭圆

116252

2=+y x

1F 、2F 分别为左右焦点;且)2,1(A

求||3

5

||1MF MA +的最小值

变式1:||5||31MF MA +的最小值;

巩固练习

1.已知 是椭圆 上一点,若 到椭圆右准线的距离是 ,则 到左焦

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2.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则它的长半轴长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2.1或2

思考:

1.方程|2|)1()1(22

2++=-+-y x y x 表示什么曲线?

习题课: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精)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8.2 椭圆第二定义的应用(习题课 班级姓名自我学习评价 :优良还需努力 【学习目标】1. 进一步加深对椭圆第二定义及其性质的认识,会熟练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和第二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2. 通过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应用,体会和感悟“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及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知识准备) 请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1.椭圆的第一定义为:;其中的两点为椭圆的 ;常数等于椭圆的; 2.椭圆第二定义:若平面内的动点M(x,y)到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则点M 的轨迹为;定直线叫做,准线与长轴所在直线____,椭圆的准线有条. 常数,()是的离心率。e1时,椭圆趋于;e0时,椭圆趋向于。 3.由椭圆第二定义我们得到了焦半径公式。设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对于标准方程 的焦半径;;对于标准方程的焦半径; .

椭圆第二定义及其性质在解题中有何价值和作用?你知道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了! ●基础练习:试一试,你能根据已知很快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吗?有困难的题可与小组同学讨论。 1、椭圆的准线方程是()A.; B.; C.; D. 2 椭圆的一个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离心率为,则短轴长为()A B C. D. 3 设点P为椭圆上一点,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0,则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A . 6 ; B .8 ; C.10 ; D.15 4 已知点A(2,y)是椭圆上的点,F是其右焦点,则∣AF∣=; 5.椭圆与椭圆〉0)的形状怎样?它们的离心率有何关系?你 能否快速求出与椭圆有相同的离心率且经过点(,)的椭圆的方程?其方程为 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解的?。 二、典型例析 【探究一】利用椭圆第二定义解题

椭圆第二定义教学活动设计

椭圆第二定义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椭圆性质(离心率)在应用上的进一步认识;着重引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方程,掌握椭圆定义的应用。教学中力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形”为诱导,以椭圆的二个定义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等价转化思想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而椭圆又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学好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是学生能否比较系统地学好另外两种圆锥曲线的基础,甚至是学生能否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而椭圆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图形和第一定义来看椭圆与圆比较接近,从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完圆后再学习椭圆比较容易接受;而椭圆的第二定义即“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正好可以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种圆锥曲线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对圆锥曲线有个整体知识体系,所以说这个定义在整章起到了一种“纽带”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以问题为诱导,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化归、转化.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椭圆第二定义、准线方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椭圆第二定义给出的背景; 2、了解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3、使学生理解椭圆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定义; 4、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以及准线方程的应用; 5、使学生掌握椭圆第二定义的简单应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的引入和变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 五、教学重点:椭圆第二定义、准线方程; 六、教学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简单运用; 七、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启发引导、探究活动、归纳总结.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上一节的例题得出的结果) 例、椭圆的方程为 116 252 2=+y x ,M 1为椭圆上的点,若点M 1为(4,y 0)不求出点M 2的纵坐标,你能求出这点到焦点F (3,0)的距离吗? 解:2 2 )34(||y MF +-=且 116 2542 02=+y 代入消去2 0y 得51325169||==MF 【推广】根据上面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你能否将椭圆122 22=+b y a x 上任一点),(y x M 到焦点 )0)(0,(>c c F 的距离表示成点M 横坐标x 的函数吗?

椭圆的第二定义应用

椭圆的第二定义应用 班级 姓名 基础梳理 1.椭圆第二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之比是常数 e c a e M =<<()01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 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注意: ①对对应于右焦点,的准线称为右准线,x a y b a b F c 22222100+=>>()() 方程是,对应于左焦点,的准线为左准线x a c F c x a c =-=-212 0() ②e 的几何意义: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 自测自评 1、椭圆125 92 2=+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425± =x B 、516±=y C 、516±=x D 、4 25±=y 2、椭圆的一个焦点到相应的准线的距离为45,离心率为32,则短轴长为( ) A 、2 5 B 、5 C 、52 D 、1 3、设P 为椭圆136 1002 2=+y x 上一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0,则P 到右准线的距

离为()

A 、6 B 、 8 C 、 10 D 、15 4、已知P 是椭圆2 100 x + 236y =1上的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是8.5,则p 到左焦点的距离是______ 5、已知动点M 到定点(3,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 253,的距离之比是35,则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P 点在椭圆225x +216y =1上,且P 到椭圆左、右焦点距离的比是1:4,则P 到两准线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7、求中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其长轴端点与最近的焦点相距为1,与相近的一条准线距离是53 的椭圆标准方程。 8、 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 9、已知,,是椭圆的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当A F x y M ()-+=231612 122 |MA|+2|MF|取最小值时,求点M 的坐标。

椭圆的第二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知识要点 椭圆的第二定义: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10(<<= e a c e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e d MF =| |∴ 准线方程: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 =.根据对 称性,相应于焦点)0,(c F ′的准线方程是c a x 2-=.对于椭圆122 22=+b x a y 的准线方程是c a y 2 ±=. 焦半径公式: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 右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 ===右; 左焦半径公式为ex a c a x e ed MF +===|)-(-|||2 左 二、典型例题 例1、求椭圆 116 252 2=+y x 的右焦点和右准线;左焦点和左准线; 练习:椭圆8192 2 =+y x 的长轴长为_________,短轴长为_________,半焦距为_________,

离心率为__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准线方程为____________. 例2、已知椭圆方程136 1002 2=+y x ,P 是其上一点,21,F F 分别为左、右焦点,若81=PF , 求P 到右准线的距离. 例3、已知点M 为椭圆116 252 2=+y x 的上任意一点,1F 、2F 分别为左右焦点;且)2,1(A 求 ||3 5 ||1MF MA +的最小值. 变式、若椭圆:3 \* MERGEFORMAT 13 42 2=+y x 内有一点3 \* MERGEFORMAT )1-,1(P ,3 \* MERGEFORMAT F 为右焦点,椭圆上有一点3 \* MERGEFORMAT M ,使3 \* MERGEFORMAT MF MP 2+值最小,求:点3 \* MERGEFORMAT M 的坐标。

椭圆定义及应用

一、椭圆第一个定义的应用 1.1 椭圆的第一个定义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1、F2,和一个定长2a。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a,且两个定点距离|F1F2|<2a.则动点轨迹是椭圆。两个定点F1、F2称为椭圆的焦点。 由此定义得出非常重要的等式,其中P为椭圆上一个点。此等式既表明作为椭圆这个点的轨迹的来源,也说明椭圆上每一个具有的共同性质。即椭圆上每一个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a .在有关椭圆的问题中,若题设中含有有关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距离的信息,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否用上这个关系式。 1.2 应用举例 例1.已知点 1(3,0) F-,2(3,0) F,有 126 PF PF +=,则P点的轨迹是 . 例2.求证以椭圆 (a>b>0) 上任意一点P的 焦半径为直径画圆,这个圆必与圆相切. 解评:此题若用一般方法解或用椭圆参数方程解答,计算量都很大,解题过程冗长,属于中档题。我们若抓住PF2为一个圆直径,PF1为另一个圆半径的2倍,用公式,很容易得出正确解答。

例3. 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一点, 求的面积.24 解评:题设中有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间距离的信息,即可试探是否能用 解决 例4.P 是椭圆2 2 145 20 x y + =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 F 1、F 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若 则12PF PF -的值为( ) A. D. 3 例5. 在圆C:22(1)25x y ++=内有一点A (1,0),Q 为圆C 上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线段CQ 的交点为M,求M 点的轨迹方程. 练:一动圆与圆⊙o 1:x 2+y 2+6x+5=0外切,同时与⊙o 2 : x 2+y 2_ 6x _ 91=0 内切, 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巧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

巧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 《普通数学课程标准》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较过去增加一种要求:即学生要根据方程的形式和图形特征等进行类比猜想,培养直觉思维与合情推理能力。增加这一要求是很科学的,因为很多圆锥曲线问题用代数法运算非常繁杂,而一旦抓住图形特征后,运用数形结合,则可以简化运算,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下面以椭圆为例说明。 例: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其左焦点为F (-2,0),左准线l 的方程为x=-22 3 ,PQ 是过F 且与x 轴不垂直的弦,PQ 的中点M 到左准线l 1:求椭圆的方程2:求证: d PQ 为定值 3:在l 上是否存在点R ,使?PQR 为正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解析:易得椭圆的方程11 32 2=+y x 2:证明:如图,作PP / ⊥l 与P ,QQ / ⊥l 与Q ,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易得 e PP PF =/ ,e QQ QF =/;于是PQ=PF+QF=ePP /+eQQ / =2ed=362=定值 3:解析:此题若从代数角度入手,设直线的方程,联立的方程再用韦达定理,则运算繁杂,很多同学会丧失信心;若能抓住图形特征,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和正三角形的性质,则可化难为易。假设存在点R ,使?PQR 分线RM 也确定,所以RM 的斜率确定,可以考虑先求RM 即求倾斜角π-/ /MM Q ∠的大小, 而COS / / MM Q ∠=M Q MM //,由第2问的结论可得: COS / / MM Q ∠=M Q MM // = PQ PQ e 2 321= 2 231= e ,//MM Q ∠ 为45○ ,根据对称性,RM 的斜率应为1±,进而可得PQ 的方程及中点M 的坐标,再由点斜式求得RM 的方程,再联立左准线l 的方程x=- 223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如图,倾斜角为θ且过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2F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P Q 两点,椭圆 C 的离心率为e ,焦准距为p ,请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推导22,,PF QF PQ ,并证明: 22 11 PF QF +为定值 改为:抛物线 2 2(0)y px p => 呢? 例1.(10年全国Ⅱ)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F 且斜率为(0)k k >的 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求k 。 练习1. (10年辽宁理科)设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 A ,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例2. (07年全国Ⅰ)已知椭圆22 132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值. 练习2. (05年全国Ⅱ)P 、Q 、M 、N 四点都在椭圆12 2 2 =+y x 上,F 为椭圆在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0,,=?且线与共线与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3. (07年重庆理)如图,中心在原点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0,3(F ,右准线l 的方程为12=x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123,,P P P ,使133221FP P FP P FP P ∠=∠=∠,证明: | |1 ||1||1321FP FP FP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椭圆的第二定义含解析

课题:椭圆的第二定义 【学习目标】 1、掌握椭圆的第二定义; 2、能应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一、椭圆中的基本元素 (1).基本量: a 、b 、c 、e 几何意义: a-半长轴、b-半短轴、c-半焦距,e-离心率; 相互关系: a c e b a c =-=,222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 (3).基本线: 对称轴 二.椭圆的第二定义的推导 问题:点()M x y ,与定点(0)F c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 l x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0)c a c a >>,求点M 的轨迹. 解:设d 是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MF c P M d a ????==?????? | ,由此得c a =.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22222222()()a c x a y a a c -+=-. 设222 a c b -=,就可化成22221(0)x y a b a b +=>>.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 的轨迹是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的椭圆. 由此可知,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01)c e e a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一般称为椭圆的第二定义,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对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相应于焦点(0)F c ,的准线方程是2a x c =.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相 应于焦点(0)F c '-,的准线方程是2a x c =-,所以椭圆有两条准线.

可见椭圆的离心率就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这就是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注意】:椭圆的几何性质中,有些是依赖坐标系的性质(如:点的坐标\线的方程),有些是不依赖坐标系、图形本身固有的性质(如:距离\角),要注意区别。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d=c a 2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d=c a 2-c 两准线间的距离:d=2c a 2 三.第二定义的应用 1、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和准线 (1)136 1002 2=+y x (2)8222=+y x 2、椭圆 136 1002 2=+y x 上一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10,则:点P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 .12 C 3、若椭圆的两个焦点把两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则:离心率e=______; 4、离心率e= 2 2,且两准线间的距离为4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椭圆的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中心到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6、求中心在原点,一条准线方程是x=3,离心率为 3 5 的椭圆标准方程.

高中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

高二数学椭圆的第二定义、参数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精 讲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椭圆的第二定义、参数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e c a e M =<< () 01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 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注意:①对对应于右焦点,的准线称为右准线,x a y b a b F c 2 2 2 22 100 +=>> ()() 方程是,对应于左焦点,的准线为左准线 x a c F c x a c =-=- 2 1 2 () ②e的几何意义: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 2. 焦半径及焦半径公式: 椭圆上一个点到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上这个点的焦半径。 对于椭圆,设,为椭圆上一点,由第二定义:x a y b a b P x y 22 2 10 2 +=>> ()() 左焦半径∴· 左 左 r x a c c a r ex c a a c a ex 20 2 + ==+=+ 右焦半径右 右 r a c x c a r a ex 2 - =?=- 3. 椭圆参数方程 问题:如图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a、b(a>b>0)为半径作两个圆,点B是大圆半径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A作AN⊥Ox,垂足为N,过点B作BN⊥AN,垂足为M,求当半径OA绕

O 旋转时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解:设点的坐标是,,是以为始边,为终边的正角,取为M x y ()??Ox OA 参数。 那么∴x ON OA y NM OB x a y b ======?? ?||cos ||sin cos sin ()?? ?? 1 这就是椭圆参数方程:为参数时,称为“离心角”?? 说明:<1> 对上述方程(1)消参即 x a y b x a y b ==?? ??????+=cos sin ??22221普通方程 <2>由以上消参过程可知将椭圆的普通方程进行三角变形即得参数方程。 4. 补充 名称 方程 参数几何意义 直线 x x t y y t t =+=+?? ?00cos sin ()αα为参数 P x y 000(),定点,α倾斜角,t P P =0, P (x ,y )动点 圆 x a r y b r =+=+?? ?cos sin ()θ θθ为参数 A (a ,b )圆心,r 半径, P (x ,y )动点,θ旋转角 椭圆 x a y b ==?? ? cos sin ()? ??为参数 a 长半轴长,b 短半轴长 ?离心角不是与的夹角()OM Ox 一般地,θ?π、取,[]02 5.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1)相离

椭圆第二定义应用及经典例题解析

高考数学-椭圆第二定义应用 一、随圆的第二定义(比值定义): 若),e e d MF 为常数10(,<<=则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椭圆。 注:①其中F 为定点,F (C ,0),d 为M 到定直线L :c a x 2=的距离 ②F 与L 是对应的,即:左焦点对应左准线,右焦点对应右准线。 二、第二定义的应用 [例1]已知112 16,)3,2(2 2=+-y x F A 是的右焦点,点M 为椭圆的动点,求MF MA 2+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 分析:此题主要在于MF 2的转化,由第二定义:2 1==e d MF ,可得出d MF =2,即为M 到L (右准线)的距离。再求最小值可较快的求出。 解:作图,过M 作l MN ⊥于N , L 为右准线:8=x , 由第二定义,知: 2 1==e d MF , MN d MF ==∴2 ,2MN MA MF MA +=+Θ 要使MF MA 2+为最小值, 即:MF MA +为“最小”, 由图知:当A 、M 、N 共线,

即:l AM ⊥时,MF MA 2+为最小; 且最小值为A 到L 的距离=10, 此时,可设)3,(0x M ,代入椭圆方程中, 解得:320=x 故当)3,32(M 时, MF MA 2+为的最小值为10 [评注]: (1)以上解法是椭圆第二定义的巧用,将问题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去求,可使题目变得简单。 (2)一般地,遇到一个定点到定直线问题应想到椭圆的第二定义。 [例2]:设),(00y x P 为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一点,离心率为e ,P 到左焦点F 1和右焦点F 2的距离分别为r 1,r 2 求证:0201,ex a r ex a r -=+= 证明:作图, 由第二定义:e c a x PF =+ 201 即:a ex c a x e c a x e PF r +=+=+?==02 02011)( 又a PF PF 221=+ 0012)(22ex a ex a a r a r -=+-=-=∴ 注:①上述结论01ex a r +=,02ex a r -=称为椭圆中的焦半径公式 ②a x a ex a r PF ≤≤-+==0011由 得出 c a a e a r c a ea a r -=-?+≥+=+≤)(11且 即c a PF c a +≤≤-1 当)a , (,P c a PF 01--=为时

椭圆第二定义

椭圆第二定义 学法指导:以问题为诱导,结合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化归、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椭圆第二定义、准线方程; 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椭圆第二定义给出的背景; 2了解离心率的几何意义; 3使学生理解椭圆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定义; 4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以及准线方程的应用; 5使学生掌握椭圆第二定义的简单应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的引入和变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椭圆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准线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的运用;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复习回顾 1.椭圆81922=+y x 的长轴长为 18 ,短轴长为 6 ,半焦距为26,离心率为 3 2 2,焦点坐标为)26,0(±,顶点坐标为)9,0(±)0,3(±,(准线方程为4 2 27± =y ). 2.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 5 3 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1F 作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20 . 引入课题 【习题4(教材P50例6)】椭圆的方程为 116 252 2=+y x ,M 1,M 2为椭圆上的点 ① 求点M 1(4,2.4)到焦点F (3,0)的距离 2.6 . ② 若点M 2为(4,y 0)不求出点M 2的纵坐标,你能求出这点到焦点F (3,0)的距离吗? 解:2 2 )34(||y MF +-=且1162542 02=+y 代入消去2 0y 得5 1325169||==MF

椭圆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的统一

高中二年级数学(人教版) 椭圆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 的统一

椭圆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的统一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方面: 1.复习巩固椭圆的第一定义; 2.认识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准线,离心率等概念; 3.通过“几何画板”的实际操作,了解离心率对椭圆扁平程度的影响; 4.通过椭圆构造实验,引入双曲线,初步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能力方面: 1.学会利用软件“几何画板”以不同的方法探求椭圆的轨迹; 2.学会改变模拟数据进行数学实验; 3.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问题1:如图,点B是半径为r的圆A的一个定点,点C是圆A上的一个动点,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交直线AC于点N,求点N的轨迹。 实验1:将点B在圆A内部左右拖动,观察点N的轨迹有哪些变化。 深入:由实验1继续利用“几何画板”作图,观察椭圆的几何性质,作出椭圆的准线,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 实验2:将点B拖到圆外离点A不同距离的地方,观察点N的轨迹有哪些变化。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第一定义,以及相关的一些“几何画板”简单操作。高中的学生具有较抽象的思维能力,喜欢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椭圆的构造实验,把它放在校园网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探索构造椭圆,并深入思考是否可以推广变化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下面的每一个具体的问题都结合动态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探究椭圆构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圆锥曲线(双曲线、抛物线)的联系。 五、学习活动组织 1.学生学习设计

巧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

巧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 《普通数学课程标准》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较过去增加一种要求:即学生要根据方程的形式和图形特征等进行类比猜想,培养直觉思维与合情推理能力。增加这一要求是很科学的,因为很多圆锥曲线问题用代数法运算非常繁杂,而一旦抓住图形特征后,运用数形结合,则可以简化运算,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下面以椭圆为例说明。 例: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其左焦点为F (-2,0),左准线l 的方程为x =-22 3 ,PQ 是过F 且与x 轴不垂直的弦,PQ 的中点M 到左准线l 1:求椭圆的方程2:求证: d PQ 为定值 3:在l 上是否存在点R ,使?PQR 为正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解析:易得椭圆的方程 11 32 2=+y x 2:证明:如图,作PP /⊥l 与P ,QQ /⊥l 与Q ,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易得 e PP PF =/,e QQ QF =/ ;于是PQ=PF+QF=ePP /+eQQ / =2ed=362=定值 3:解析:此题若从代数角度入手,设直线的方程,联立的方程再用韦达定理,则运算繁杂,很多同学会丧失信心;若能抓住图形特征,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和正三角形的性质,则可化难为易。假设存在点R ,使?PQR 为正三角形,且椭圆固定,则PQ 确定,于是PQ 的垂直平分线RM 也确定,所以RM 的斜率确定,可以考虑先求RM 即求倾斜角π-/ /MM Q ∠的大小, 而COS / / MM Q ∠=M Q MM // ,由第2问的结论可得: COS //MM Q ∠= M Q MM / / =PQ PQ e 321= 2 2 31= e ,//MM Q ∠为45○ ,根据对称性,RM 的斜率应为1±,进而可得PQ 的方程及中点M 的坐标,再由点斜式求得RM 的方程,再联立左准线l 的方程x =- 223变题:已知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PQ 是过 F 且与x 轴不垂直的弦,若在其左准线l 上存在点 R 使?PQR 为正三角形,求椭圆的离心率的范围。 解析:同上,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RM 3

椭圆的第一定义与基本性质的练习题(精)

椭圆的第一定义与基本性质的练习题 1.椭圆2x2+3y2=6的焦距是 A.2 B.2(- C.2 D.2(+ 2.方程4x2+Ry2=1的曲线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R的取值范围是 A.R>0 B.0

10.椭圆的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则△的面积为()(A)9 (B)12 (C)10 (D)8 11.AB为过椭圆+=1中心的弦,F(c,0为椭圆的右焦点,则△AFB面积的最大值是 A.b2 B.ab C.ac D.bc 12.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4,0、F2(4,0,椭圆的弦AB过点F1,且△ABF2的周长为20,那么该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 14.与椭圆具有相同的离心率且过点(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 15.椭圆+ =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椭圆的第二定义与性质的练习题 16.点M到一个定点F(0,2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y=8的距离之比是1∶2,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 17.如果椭圆的两个焦点将长轴三等分,那么这个椭圆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焦距的 A.4倍 B.9倍 C.12倍 D.18倍 18.设点A(-2,,椭圆+ =1的右焦点为F,点P在椭圆上移动.当|PA|+2|PF|取最小值时,P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19.设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1(-2,0,左准线l1与x轴交于点N(-3,0,过点N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 (1求直线l和椭圆的方程; (2求证:点F1(-2,0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

椭圆的第二定义(比值定义)的应用(精)

椭圆的第二定义(比值定义)的应用 陈文 教学目标:1椭圆的比值定义,准线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并掌握基本应用方法 3、对学生进行对应统一的教育 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的应用 教学难点:随圆的准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节我们学习了随圆的第二定义(比值定义): 若则M的轨迹是以F为焦点,L为准线的椭圆。

注:①其中F为定点,F(C,0),d为M到定直线L:的距离 ②F与L是对应的,即:左焦点对应左准线,右焦点对应右准线。 二、第二定义的应用 [例1]已知的右焦点,点M为椭圆的动点,求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 分析:此题主要在于的转化,由第二定义: ,可得出,即为M到L(右准线)的距离。再求最小值可较快的求出。

解:如图所示,过M作于N,L为右准线:,由第二定义,知:, 要使为最小值,即:为“最小”,由图知: 当A、M、N共线,即:时,为最小;且最小值为A到L的距离=10,此时,可设,代入椭圆方程中,解得: 故:当时,为的最小值为10

[评注]:(1)以上解法是椭圆第二定义的巧用,将问题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去求,可使题目变得简单。 (2)一般地,遇到一个定点到定直线问题应想到椭圆的第二定义。 [例2]:设为椭圆的一点,离心率为e,P到左焦点F1和右焦点F2的距离分别为r1,r2 求证: 证明如图,由第二定义: 即:

又 注:①上述结论,称为椭圆中的焦半径公式 ②得出 即 当 当

[练习](1)过的左焦点F作倾斜角为300 的直线交椭 圆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为 2 分析: 只需求(用联立方程后,韦达定理的方法可解)(学生完成) (2)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若则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24 分析:由焦半径公式,设得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以及它与第一定义的等价性. 2. 理解椭圆第二定义中蕴含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用坐标法研究椭圆的第二定义. (2)理解准线与相应焦点的对应关系. (3)灵活运用椭圆第二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椭圆两种定义的等价性. (2)椭圆第二定义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1. 椭圆几何性质(小黑板). 2. 练习(1)、(2)(小黑板). 3. 教法准备:准备采用探索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探索发现椭圆的第二定义.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课前给五分钟学生看课本第111页例4的求解过程,然后对比8.1节用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的化简过程有何异同. 【复习旧知识】 (1)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2)椭圆定义?它的几何性质有哪些?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例4 点)(,M x y 与定点)(,0F c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 l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0c a b a >>,求点M 的轨迹. 分析:这是根据给定条件求点的轨迹问题,同学们只要按照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求解即可,让学生动手独立完成. 解:设d 是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满足 MF c d a =

即 () 2 22 x c y c a a x c -+= - 将两边平方得 ()()2 222222 2 a c x a y a a c -+=- 所求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2 222222 2 a c x a y a a c -+=- . 【探索问题】 1.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解法是否完成了此题? 所求的仅是点M 的轨迹方程,要进一步描述图形,还得进一步化简. 2.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的预习是否曾见过此方程?当时是如何处理的? 曾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得到了这个方程.见8.1节,若令222 b a c =-,可把 方程化简为 22 2 21x y a b +=.即得到了椭圆的标准方程. 3. 这是否是一种巧合呢?引导学生对照8.1节及本例题,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椭圆有何异同?把8.1节中得到的等式 () 2 22 a cx a x c y -=-+变形可得到: ()22 2 a c x a x c y c ?? -=-+ ?? ?, 即 () 2 22 x c y c a a x c -+= - 也即 () 222 x c y c a a x c -+= -. 故两种方法得到的椭圆方程可以相互转化,即是等价的.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椭圆的新的定义. 4.引入椭圆新定义 当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01c e e a = <<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椭圆准

第10讲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讲解学习

第10讲 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一. 椭圆 1. 第二定义: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F 不在l 上)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01),则动点M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定点F 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双曲线的准线(c a 2 x :l ±=),常数e 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 焦半径:双曲线上任一点和焦点的连线段的长称为焦半径 设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x 0,y 0)是双曲线左支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若P(x 0,y 0)是双曲线右支上任一点,则0201-a ,a ex PF ex PF +=+=。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周银伟 教学目标:1、以教材中(例3)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轨迹中近地点和远地点出发,自然地引 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数形的运算与迁移,引导学生得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并探究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两者等价性; 2、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和代数推导两种手段,通过对定点,定直线,定比三要素的变化得到的轨迹是否是椭圆进行猜想与验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学风。明确为什么定点不能在定直线上,比值大于0小于1,定点为什么是椭圆焦点,比值为什么就是离心率。 3、通过特殊例题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利用第二定义得到的椭圆方程不一定是标准方程。引发对建系的思考和例4这一建系方法必然性的定论。 4、通过教师对椭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几何形态的转化,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猜想与验证的思想。以及从何处探索及研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如图椭圆方程为 122 22=+b y a x ,说出椭圆上的点P(x,y)横纵坐标 的取值范围,顶点坐标,焦点坐标离心率和椭圆上距右焦点最近与 最远的点。(由学生回答,从而既联系了教材例3,又自然的引出了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A 1,A 2两点距离焦点最近和最远? 具体以 116 252 2=+y x 为例。(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PF 2|=2 2)3(y x +-(消去y ,根号内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函数,在x 有范围限 制下的最值) 板书如下:|PF 2|=|55 3 |256259)251(16)3()3(222 2 2 -=+-=-+-=+-x x x x x y x (从根号下的二次函数的最值,进一步转化为)55(|,3 25|53≤≤--=x x y 的绝对值函数。 进而又转化为)55(,5 3 5≤≤-- =x x y 一次减函数。在代数运算上也有递进关系) 板书一般性结论的推导: |PF 2|=||||2)1()()(22 22 2222 2 2 2 c a x e a ex a cx x a c a x b c x y c x -=-=+-=-+-=+-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明确点点距离的代数处理方法,归纳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一次函数的转化进程)

椭圆第二定义的运用离心率

椭圆第二定义的运用 椭圆上的点到某焦点的距离和该点到该焦点对应的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离心率e . 1.椭圆焦点)( 4,0F 1-,)(4,0F 2,过点F 2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B ,且10B F B F 21=+,椭圆上不同两点)y ,x C(),y ,x A(2211,并满足条件C F ,B F ,A F 222成等差数列。 (1)求椭圆方程. (2)求弦AC 的中点横坐标. (3)设弦A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m kx y +=,求m 的范围 2.已知定点),3, 2(-A 点F 为椭圆11216=+y x 22的右焦点,点M 在椭圆上运动,求 MF AM 2+的最小值,并求此点M 的坐标。 离心率的求法 1.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左焦点为F 1)0,(C -,),0(),0,(b B a A -是椭圆的两个顶点。若F 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7 b ,求椭圆的离心率。 2.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右顶点是)0,(a A ,其上存在一点P ,使90?=∠APO ,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3.已知F 1,F 2为椭圆12222=+b y a x (0>>b a )的左右焦点,P 为直线23a x =上一点,F P F 12?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求椭圆的离心率 4.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 ,B ,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若F A 1,F F 12,B F 1成等比数列,求椭圆离心率。 5.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 ,且FD 2BF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6.已知椭圆12222=+b y a x )0(>>b a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0,(c -,F 2)0,(c 若 椭圆上存在点P 使 F F P c F F P a 1 221sin sin ∠=∠,求椭圆离心率范围。 7.已知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左焦点为F ,左、右顶点分别为A 、C ,上顶点为B ,O 为原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过F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n m ,). (1)当0≤+n m 时,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在(1)条件下,椭圆的离心率最小时,若点D )0,1(+b ,PO OD PF ?+)(的最小值为27,求椭圆方程

椭圆的第二定义应用

班级 姓名 基础梳理 1.椭圆第二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之比是常数 e c a e M = <<()01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为 椭圆的准线,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 注意:①对对应于右焦点,的准线称为右准线,x a y b a b F c 22222100+=>>()() 方程是,对应于左焦点,的准线为左准线x a c F c x a c =-=-212 0() ②e 的几何意义: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 自测自评 1、椭圆125 92 2=+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425± =x B 、516±=y C 、516±=x D 、4 25±=y 2、椭圆的一个焦点到相应的准线的距离为45,离心率为32,则短轴长为( ) A 、2 5 B 、5 C 、52 D 、1 3、设P 为椭圆136 1002 2=+y x 上一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0,则P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 A 、6 B 、 8 C 、 10 D 、15 4、已知P 是椭圆2 100x + 236 y =1上的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是,则p 到左焦点的距离是______ 5、已知动点M 到定点(3,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 253 ,的距离之比是35,则动

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P 点在椭圆225x +2 16 y =1上,且P 到椭圆左、右焦点距离的比是1:4,则P 到两准线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7、求中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其长轴端点与最近的焦点相距为1,与相近的一条准线距离是53 的椭圆标准方程。 8、?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 9、已知,,是椭圆的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当A F x y M ()-+=231612 122 |MA|+2|MF|取最小值时,求点M 的坐标。 10、已知A,B 是椭圆19252222=+a y a x 上的两点,2F 是右焦点,若a BF AF 5 822=+,AB 的中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23,求椭圆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