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固体力学;

2、生物医学测试技术及装置;

3、肢体康复工程;

4、口腔生物力学;

5、计算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本学科的主导学制2年制,延期和提前毕业的具体限制和要求。

2、课程学习不超过一年,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3、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学位课)应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三部分;专业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应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并记相应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至少应修满26学分、必修课学分不低于16学分、选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可以从本专业开出的课程中选,也可以跨专业选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3学分。

对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均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30学时,1学分)。对理工农医科类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40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 100学时,3学分。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0学分。

详见附表二。

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也可根据专业或导师要求定为考试课。考查课程的成绩评定为及格或不及格。考试、考查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学位课程中的公共课程考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进行,其他课程的考试、考查分别由各培养单位组织进行。

研究生入学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的培养计划,课程学习不限定学习时间,可根据本人论文工作计划的进度和需要酌情安排,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每学年开设一轮。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从第一学期期末开始进行,至第二学期中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口试,做专题报告。文献阅读量为英文、中文论文50篇以上,其中3篇英文论文要求准确译成中文,在专题报告上汇报。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口试,做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等等,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重新开题。

七、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考核结果保存在学生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将随机抽查。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数值方法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220151课程名称:数值方法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徐涛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李松涛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数值计算方法是介于数学与计算机计算的一门交叉学科。本课程的目的是将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求解问题,建立、形成一系列计算机所能够接受且可实施计算的方法。通过算法理论的学习,上机实践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建模、求解数学模型的知识,提高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为工科硕士研究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介绍数值方法课程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及所具有的特点

第二章插值法

1、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

2、牛顿(Newton)插值及等距节点的牛顿插值

3、埃尔米特(Hermite)插值

4、三次样条插值

第三章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1、线性最小二乘法

2、加权线形最小二乘法

3、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

4、利用正交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5、多变量最小二乘拟合

第四章数值积分

1、牛顿-柯特斯(Newton-Cotes)求积公式

2、复化公式及误差

3、代数精确度

4、梯形逐次分半算法

5、龙贝格(Romberg)求积公式

6、高斯(Gauss)型求积公式

第五章解线性方程组Ax=b的直接法

1、矩阵的三种三角分解

2、利用三角分解解方程组Ax=b

3、平方根法、追赶法

第六章解线性方程组Ax=b的迭代法

1、向量、矩阵的范数及谱半径

2、迭代法及收敛性

3、雅克比(Jacobi)迭代法及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迭代法

4、松弛迭代法

5、逐次超松弛迭代法(SOR方法)

6、方程组的状态及条件数

第七章方程求根

1、二分法

2、一般迭代法及收敛性

3、牛顿(Newton)迭代法及变形算法

4、迭代法的加速

第八章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1、牛顿(Newton)迭代法

2、拟牛顿算法

第九章特征问题求解

1、乘幂法及反幂法

2、雅克比(Jacobi)旋转法

3、QR算法

第十章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法

1、几种简单的数值方法(欧拉法、向后欧拉法、梯形法等)

2、误差估计

3、龙格-库塔(Ronge-Kutta)法

4、单步法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5、线性多步法

6、边值问题解法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三个单元的上机计算作业(大约20学时),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实用范围、误差标准、稳定性能,可自行编制软件计算或调用常用算法库进行计算。

5、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某种计算机计算语言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数值计算方法》徐涛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主要参考书:《数值方法》易大义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现代数值分析》李庆扬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数值方法(Matlab版,第三版)

[美] John H. Mathews & Kuris D. Fink 著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集中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闭卷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测试技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20233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测试技术

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董心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程主要是将实验应力分析的方法应用到生物医学工程中来,使学生了解各种测试手段如何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以及临床医学对各种测试方法的特殊要求,尤其是活体测试时对测试方法的特殊要求。介绍生物遥测技术。通过应用范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是如何应用到临床医学中去的。对象为硕士研究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求解生物力学问题的主要途径

§1-2 生物力学测试分类

第二章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2-1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2-2 电阻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法

§2-3 电阻应变花和静态多点应变测量

§2-4动态应变测量

§2-5各种电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其它测试方法介绍

§3-1光弹性法

§3-2脆性涂层法

§3-3云纹法

§3-4全息干涉法

§3-5激光散斑干涉法

第四章医用生物遥测技术

§4-1概述

§4-2医用生物遥测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4-3医用生物遥测系统的分类

§4-4医用生物遥测系统的举例

§4-5遥测系统评价及体内遥测的特殊要求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学习电测法及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各种测试方法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

5、预备知识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大学物理。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自编

(2)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张如一清华大学出版社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20223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工程力学系

任课教师:宫赫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朱伟民张春秋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程的目的是将生物医学工程学中8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际的研究项目,使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现状、深度、中近期战略目标,和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授课对象是全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生物力学

§2-2 生物材料学

§2-3 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2-4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2-5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2-6 医学图象技术

§2-7 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

§2-8 人工器官

第三章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战略

§3-1 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本原则

§3-2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的中、近期战略目标

§3-3 近10年中优先支持的重点课题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参观,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中8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预备知识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生物医学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报告。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20213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工程力学系

任课教师:宫赫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董心李洪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的授课对象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非力学本科专业的机械类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编制有限元程序,并学会将有限元方法与生物医学工程中相关理论相结合。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

§1-1 最小势能原理

§1-2 单元刚度阵

§1-3 单元的组装与有限元方程的解

第二章有限元方法程序设计

§2-1 FORTRAN语言编程基础

§2-2有限元方法程序设计流程

第三章骨功能适应性定量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的结合

§3-1 骨功能适应性定量理论

§3-2 与有限元方法结合的流程

第四章有限元软件的使用

§4-1 SOLIDWORKS的使用

§4-2 ANSYS的使用

3、实践性环节

讲授过程中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

(2)能独立编制有限元程序

5、预备知识

线性代数,C语言(或其它高级编程语言)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徐秉业主编,弹性与塑性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与上机操作考试。

生物固体力学基础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20212 课程名称:生物固体力学基础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朱伟民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对象

生物固体力学基础是研究生物体在静载和动载时的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疲劳和稳定性的科学,是学习生物力学的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固体力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固体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疲劳和稳定性的计算。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打下良好的力学基础。

2.课程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物固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1 约束和约束反力

§2-2 生物固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三章受力系统的简化和平衡

§3-1 平面力系的简化

§3-2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四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4-1 轴向拉压时的内力和应力

§4-2 生物固体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

§4-3 强度条件

§4-4 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第五章扭转

§5-1 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和强度条件

§5-2 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第六章弯曲时的内力

第七章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八章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第九章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9-1 应力状态的概念

§9-2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9-3 强度理论

第十章生物固体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10-1 拉伸与弯曲的组合

§10-2扭转与其他变形的组合

3.生物固体的力学实验

实验一拉伸实验

实验二压缩实验

实验三扭转实验

实验四测定弹性模量E和切变模量G

4.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对生物固体的受力分析,掌握生物固体在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内力、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变形计算和刚度条件,掌握生物固体的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并掌握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了解生物固体的力学性能及其实验。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力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5.预备知识

生物医学数学基础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理论力学》刘巧伶,吉林科技出版社,1998年;

《材料力学》聂毓琴,孟广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材料力学学习辅导》朱伟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1020203 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系

任课教师:李洪教师代码: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它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史概况。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了解人体的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第二章骨及骨连结

§2-1总论

§2-2躯干骨

§2-3颅骨

§2-4附肢(四肢)骨

第三章肌学

§3-1总论

§3-2躯干肌

§3-3头肌

§3-4上肢肌

§3-5下肢肌

第四章消化系统

§4-1消化管

§4-2消化腺

§4-3腹膜

第五章呼吸系统

§5-1呼吸道

§5-2肺、胸膜、纵隔

第六章循环系统

§6-1循环系统总论

§6-2心

§6-3动脉

§6-4静脉

§6-5淋巴

第七章感觉器官

§7-1视器

§7-2前庭蜗器

第八章神经系统

§8-1神经概论

§8-2脊神经

§8-3脑神经

§8-4内脏神经

§8-5传导通路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参观,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科学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来熟悉和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功能。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余哲主编的《解剖学》(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目:

(1)《系统解剖学》郑思竞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等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格氏解剖学》第38版杨琳高英茂主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6、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121001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数学基础

学时:80 学分:4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徐涛教师代码:225886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梁平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生物数学是20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中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生物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当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课程适应当代生物学研究工作对新理论知识和新技术方法的需要。授课对象为生物医学(力学)硕士研究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概论

学科发展史,学科内容,学科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生物统计数学模型

1、简单的统计数学方法

2、回归预测数学模型

3、判别分析数学模型

4、主成份分析

第三章生物分类的数学模型

1、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原始数据的获得

2、数据变换和数据标准化

3、相似性概念的数量化

4、表征分类的分类运算

第四章生物演化的数学模型

1、演化集合及其基本定理

2、分支性状与性状编码

3、演化的定量表示与俭约性公理

4、性状演化的和谐性与和谐性分析方法

5、生物演化历史的重构

第五章马尔柯夫链数学模型

1、马尔柯夫链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

2、正则马尔柯夫链

3、吸收马尔柯夫链

4、带输入的马尔柯夫状态序列

第六章微分方程数学模型

1、单一种群生态数学模型

2、Lotka-Volterra 生态数学模型

第七章生物信息论

1、信息与信息的度量

2、平均互信息与事物的关联性

3、离散信道与生物遗传的传递

4、离散量及其基本性质

5、离散增量与相似性信息系数

第八章生物系统论与控制论

1、理论准备和线性系统的建立

2、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3、系统的坐标变换、系统的分解和系统的稳定性

4、最优控制与最小值原理

3、实践性环节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生物医学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求解过程。

5、预备知识

微积分、概论统计初步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数学》徐克学著科学出版社 2002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开卷综合考试

粘弹性力学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20394 课程名称:粘弹性力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宫赫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董心张春秋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粘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微分型本构关系(两个基本模型、三参量固体、蠕变柔量与松弛模量、广义Maxwell和Kelvin模型、三维应力应变关系);积分型本构关系(本构方程、蠕变函数和松弛函数的积分表达、三维积分型本构关系)。本课程以经典弹性力学为基础,从宏观模型出发,用数学解析的办法论述粘弹性的力学特性;并通过颅骨、股骨、眼球等几种典型粘弹性材料的分析,介绍线性粘弹性理论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作为技术基础,可供其他专业有关本科生、研究生学习。

现代应用软件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20374课程名称:现代应用软件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宫赫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张春秋李洪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广泛应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处理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构造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模块包括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度显示、矢量显示、立体切片显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可看到结构内部)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形式显示或输出。软件提供了100种以上的单元类型,用来模拟工程中的各种结构和材料。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41020244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

学时:3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任课教师:宫赫教师代码: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董心张春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医学工程英语的基础知识,包括专业英语常用单词的词根、词缀、主要数学运算的英文表达、主要课程的英文名称;英译汉的主要原则、实用篇章的英译汉讲解;以实际论文为范例,介绍英文论文写作技巧,包括英文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写作原则、汉语文章英文摘要的写作原则、及提高EI检索收录率的写作技巧;实用文体的写作,如自荐信、个人简历、研究计划等。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也可供其他专业有关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XX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顶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严肃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体育基础理论、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技能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具有竞技体育基础理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的组织竞赛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具有体育社会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领域 (一)体育教学(********) (二)运动训练(********) (三)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中期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学校批准,可延长学制半年或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课、

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为必修课(10学分),包括政治(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2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的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4门,每门课程3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至少8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实践课(6学分),是各专业领域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学生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实习(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学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必修课程考试成绩达到75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选修课程考试60分即可获得学分,达不到以上要求按不合格计,规定进行考查的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原则上一年内完成。 课程考试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等多种方式,但应以笔试为主(不低于60%)。选修课程可通过考试、考查获得学分。课程考试不及格可给予补考,补考不及格无学分。 五、培养方式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根据本专业设置的特点,成立跨教研室的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成员5-7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长和副组长由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2、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指导和协调培养方案的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关于制订、修订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学科组: 目前我校部分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执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已执行近十年。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反映学科特色,更好地发挥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请各相关学院认真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就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培养方案制订、修订范围 本次需要修订的培养方案是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2004年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即2004版),2007年或2008年后续制订的新增学科培养方案,以及2012年至今已获批或待审批的已有一级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见附件一:表1)。 对2012年度新制订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如果学院及学科认为有必要,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见附件一:表2)。 凡是博士点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要修订;非博士点学科,只修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是属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博士点,均要制订或修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凡经过学科专业调整,不再招生的专业无需重新修订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原则 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原则上应按照一级学科制订、修订培养方案;若所属二级学科之间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按照一级学科统一设置课程存在较大难度时,也可按照二级学科分别制订、修订培养方案。 3.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

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由一级学科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如果一级学科涉及多个学院,则制订、修订工作应由一级学科牵头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他相关学院应积极配合做好制、修订工作(见附件一)。各学院应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学科应成立专门的制订、修订工作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11月10日之前,将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研究生院。各学科要组织动员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课程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并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经充分研讨后确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4.培养方案编写要求:培养方案的内容和格式按照附件二《指导意见》进行编写。 5. 培养方案制订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通知下发后,各学院、各学科组织制订、修订培养方案,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培养方案初稿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电子稿发送至指定邮箱。 (2)第二阶段: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对各学科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各学院、各学科。 (3)第三阶段:各学院、各学科根据反馈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2月20日前,将修改后的培养方案打印一份,经分管院长审批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同时将培养方案定稿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曾丽萍(培养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zenglp@ 附件一:表1 需要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表2 2012年已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学科和学院一览表 附件二: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附件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格式(请在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专业代码:081505) (201109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本学科主要从事海岸与近海工程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近海结构物设计及其运动机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河口海岸动力学;河口海岸演变、港口航道整治规划及海岸河口环境保护;海岸防护工程;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港工与海工结构;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海岸带规划与管理。本学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本学科的实验基地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验中心(教学与科研基地)、风浪流水槽、 计算机辅助设计算中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有创新的研究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2.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动力学 3.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 4. 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 5. 近海环境与防灾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 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 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 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

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 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52 应用近世代数 3.0 春 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 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57 图与网络 2.0 春 学位课G071558 拓扑学基础 2.0 春 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 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 学位课G071561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 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 学位课G071565 最优估计与系统建模 2.0 春 学位课G071566 变分法与最优控制 2.0 春 学位课G071567 工程微分几何 2.0 春 学位课G071568 非线性动力系统 3.0 春 学位课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G090511 汉语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G0905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春,秋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2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包含如下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夸克物质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高能碰撞唯象学,以及高能核天体物理。本专业方向是以国内及国际大型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为依托,在粒子物理方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在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内容包括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在理论上涉及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及形成夸克物质的机理,粒子碰撞与粒子产生物理模型,夸克物质信号的预言;实验研究包括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核电子学以及新型探测器的研发和研制,探测器软件研发及网格计算技术在实验模拟及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目标是探寻夸克物质信号,检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预言,研究TeV能区的新物理。该专业方向

有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环境,“粒子物理研究所”、“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批准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研究环境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 称 简介 1 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夸克物质物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教学提纲

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遵医五院骨科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与品德: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服从国家需要,具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工作,具有为科研工作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不为名利,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群体精神。 2、专业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骨外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骨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能单独完成骨科基本的手术操作,包括创伤骨科、简单常见骨病的手术治疗方法,熟悉各种手术适应证的掌握,较好地胜任临床骨科住院医师的工作。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及一定的写作、会话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教学工作和综合解决临床及科研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工作能力。 3、身体与军事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良好过硬的军事素质,能很好地适应部队需要。 二、研究方向 1.骨肿瘤转移机制、恶性骨肿瘤免疫治疗等研究。 2.骨转移癌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3.骨肿瘤外科治疗相关研究。 4.骨再生、骨修复、组织工程学材料、相关骨生物力学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理学院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3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应用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临床咨询等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4个研究方向: 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理学院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2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我国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2个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专业领域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竞赛组织 4、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学分,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方向核心课,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设置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实践课,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

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生必须到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教研室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 、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门主干课程。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 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 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 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经济管理学院2007年修订方案 研究生处 编 经济管理学院 二00七年一月

产业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205;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属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能适应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是产业经济学中最直观地反映学科领域面貌特征、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应用性综合特色的研究方向。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产业组织及其相关问题,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产业组织的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等。通过此方向的学习和研究,为制定和完善有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运输经济理论与运输政策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运输经济”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运输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运输经济基本理论、运输发展理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运输管制、运输补贴、运输与能源和土地利用、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运输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运输业投资及项目评估方法、运输经济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及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3. 产业经济的综合统计分析 “产业经济综合统计分析”属产业经济学中的计量问题研究,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更严密、更科学。主要研究适合产业经济分析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从宏观上对各产业进行计量研究对产业的结构、规模、效益及竞争力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量化指标。同时,通过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学习,研究各产业和部门核算的理论及方法。 4. 企业理论与战略管理 企业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交易费用、产权和信息理论等视角研究企业存在和企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战略管理以微观经济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提高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8 英文名称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某一专业领域(或职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中问题的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专业实践能力较强; 3.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 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重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类型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29学分。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附件10: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领域)应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特别是体现本学科的特定要求。 二、研究方向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使导师与研究生有一定的主攻目标。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如下: 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为 2.5年; 2.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为2年; 3.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为3年; 4.在职软件工程硕士为2.5年; 5.在职工程硕士(除“软件工程”)、风景园林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延长学习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含休学)。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全日制专业硕士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08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人才。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研究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涉及到物理、材料、能源及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好物理学基础、具有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新型制冷低温技术 (2)制冷低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3)制冷低温流体传热、传质特性 (4)复合相变蓄能材料与蓄能技术 (5)室温磁制冷材料与磁制冷技术 三、招生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

附件1: 河海大学关于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的原则意见 一、修订原则 1、根据“强化理论基础、突出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修订培养方案。修订培养方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学科理论发展相适应,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要利于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有博士点的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内的各二级学科跨度过大,或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 3、科学设置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来确定,应将博、硕士生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两阶段的课程内容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有其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要精简课程设置,应在一级学科或至少在二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学科公共平台课程,可采用“一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二级学科专业模块”和“二级学科公共平台课程 + 方向模块” 的模式,坚决杜绝博士生与硕士生课程或各学科间课程相似或相近甚至重复的现象。上一轮培养方案中未开设或开课次数及选课人数较少的课程原则上不列入本轮培养方案。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均应纳入本次培养方案中。 4、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学术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 5、英语课程要求分类教学,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模式。为基础一般的学生开设英语精读课,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英语应用课。 6、改革硕士政治课内容,将以往培养方案中的“自然辨证法”(或马列著作选读)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合并为一门为学位必修课,共2学分,另增设1学分的“学术道德”非学位必修课。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队教练或者体育科技产品研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精神。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和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拥有一项及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外文文献的阅读,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培养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与社会发展(尹国昌、李爱民、钟建伟、黄福华) 体育经营与管理(朱桂林?、徐国根、张军献、李先长) 体育文化研究(罗林、程其练、刘欣然、项建民、郑国华) 2、培养方向2—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身心适应(黄文英、殷晓旺、丁伟祥、詹晓梅) 运动生理生化(李江华、聂晶) 体能与康复(郑松波、王炜) 3、培养方向3—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李先长、王晓明、郎永春) 民俗体育研究(朱桂林?、洪熊、刘磊) 民族传统健身原理与方法(程其练、郑松波、徐美琴) 4、培养方向4—体育教育训练基础理论 体育信息化(郭开强?、詹晓梅、聂晶、袁艳) 体育教育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黄文英、李江华) 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尹国昌、谢彬、曹烃、刘建坤) 5、培养方向5—体能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程其练、周美芳、何耀昕、黄达武?)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王次农、王燕、邱达明)体操是体能类吗? 专项体能项目教学理论与方法(饶永辉?、戴永冠) 6、培养方向6—球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罗林、林蔚、李爱民、陈志丹)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朱桂林、虞勇、贺新奇) 球类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万仲平、郭开强、邓朝辉、杨德敏)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 …

关于修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 案的通知 (部门: 研究生院日期: 2005-4-26 14:38:44) 校内有关单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我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进行了调整,绝大部分学科、专业的学制由三年调整为二年。结合硕士研究生两年学制的推行,我校将对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另外,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并将要开展硕-博连读培养的学科、专业同时要制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安排。 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调整培养过程,适当压缩学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根据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试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要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组织好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1、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以《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及《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目的。 2、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所确定的二级学科修订,有一级学科授权的专业提倡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坚持

科学、规范的原则,既要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 4、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要制定《吉林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制定此培养方案时,必须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的相互关系,既要考虑使其具有硕士、博士两个层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要注意硕士、博士两个阶段的贯通,要充分体现出“连读”的特点。 5、各专业应在保持总学分及学位课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精简课程内容,压缩课内学时,尤其是选修课的课内学时。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一般应在40学时左右。 6、各学科在制定课程设置时应对跨学科及同等学历研究生列出补修的课程。 7、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与汇编工作。此项工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规范课程教学、公开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监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便于研究生有目的的进行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培养单位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学位课程教学大纲直接涉及到研究生的学位水平、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须通过培养单位的学位分委员会的审定后方可定稿。 8、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文献阅读、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工作等内容。 9、继续实行三年制的硕士学科、专业也应重新修订一次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时完成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的修订、编写工作;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同时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学大纲、选修课程内容简介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 1. 理论物理(070201) 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 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4. 凝聚态物理(070205) 5. 光学(070207)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广义的刑法学不仅研究刑法本身和实体的刑法规范(刑法解释学),也研究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刑法哲学)、刑法历史(刑法史学)、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犯罪学)以及刑罚的执行(监狱学)等内容。刑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刑法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个人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刑法学外文专业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本人将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总学分36~38学分,本人将努力完成。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司法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专题或主持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协助主讲老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在第2学年进行,时间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工作,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司法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采取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进行,在假期或第五学期进行,到城乡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或是到政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协助办案。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