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论文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论文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浅谈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学校

黄玲玲

2017年6月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力求每节课都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正如著名教育家肖川先生所指出的:如今的课堂“想一想”多了,而真正独立、深刻、富有创造的“思考”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深度学习就是重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怎么办?教师先不说,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来讨论解决。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又如,四年级上册“运算律”单元第一课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式子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3)请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认一认;(4)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意

在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探究程序中,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操作过程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教学中,为了加深对“满十进一”的认识,教学时,就要重视操作活动。先拨计数器数数,复习“10个一万是十万”。然后边拨珠子力数数,十万十万地数到九十万时,提问:再拨上1个珠子是多少?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表示一百万?一百万有多少个十万?使学生知道一百万就用计数器上百万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发现“10个十万是一百万”,体会“满十进1”。继续这样的操作与发现,进行简单的数数推理活动,要把发现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与计数器模型对应起来,半抽象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向学生渗透位值概念。当已经认识“一亿”后,让学生抽象地推理。可以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你还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推测出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如教学《轴对称》一节,让学生观察我们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有什么

共同特点?并且让学生把它们的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把中间的分界线作为一条直线,让学生沿直线折叠球场的平面图出现了什么情况?

三、设置问题情境,让课堂由浅性开问变为深度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变浅性开问为深度设疑。这样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欲望,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时创设的两次不同问题情境。

练习课1:出示旋转木马,师提问:旋转木马一次可以坐6人,3次可以坐多少人?生列出算式,再据此从算式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揭示课题。

练习课2:小明双休日做完作业后,约了6个小伙伴到家里玩。小明的妈妈拿出一袋巧克力,告诉小明:这里一共有38颗巧克力,你去分给你的6个小伙伴,可以全部分完,也可以剩下一些(教师边讲边出示图及数字)。你们猜猜看,小明会怎么分?

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了答案:每人分1个,分掉6个;每人分2个,分掉12个;每人分3个,分掉18个……每人分6个,还剩2个。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

从课堂效果来看,练习课1的学生对设置的情境兴趣不大,而练习课2的学生则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同一内容,不同效果。对比以上两个案例,能够看出,对于练习课1而言,这个情境的创设只是引入新课的一个楔子,只要学生简短地想一想该怎样列式,算出答案后

即可“推门而入”,进入练习程序。而练习课2则对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面对这个综合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思维的触角会在原先的知识经验领域内探寻、搜索:这要用到哪方面的知识?和我以前解决的什么问题有关联?一旦触碰并抓住了其中的关联性后,思维马上进行收拢:我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在我的经历中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否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去想……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考下一个答案,思维会不断地波动,激起阵阵涟漪。随后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这一点。浅性开问固然能够开门见山,却对学生缺少吸引力,而深度质疑的课堂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使他们进入“智力愤悱”的状态,精心设置的情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跳一跳”摘到“桃子”。

四、重视在深度学习中优化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要使传统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优化组合,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使个体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更能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中安排了三个问题:“观察下面两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淘气把三组算式改写了一下,你同意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中的规律。”“你能解释他们这样计算350÷50的理由吗?“可以说每个问题都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一或全班交流。数学学习目的的实现,以学生深度

学习为主,重心放在学生方面,强调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强调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小组里同伴的互助学习,在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正如我们不能带领学生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但我们却能把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深度学习中成长,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龙集九年制房晓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苏果超市,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没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我因此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从而生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圆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冰箱是长方体,门前的柱子是圆柱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了物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是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游泳馆,爸爸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吗?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贴瓷砖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但是现在还没学很快就会知道。"我讲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点我们老师的味道,想着想着我就更加得意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老师常说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自2010年开始,“深度教学”的理念正在迈入各家小学,同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当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给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深厚的影响。我通过结合自己在教学当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深度教学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一、前言 深度教学作为一种可以真正实现增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其所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内部结构以及多维价值,其所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意义方面的构建和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当中开展深入教学,已经成为了现时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与手段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地研读与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便是真正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而这些则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做到深入地研读与研究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各种新内容,全面地了解教材里面的知识编排体系,可以做到将每节课里面的教学内容放置于全知识体系里面,站于数学教学的

总体脉络出发,从整体上着手开展深入地研读教材,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举个例子,在学习“统计”这一课的时候,为可以使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我们便以“调查工作者”的活动上了一节课。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记录在具体的一时间段里面,立交桥下具体有多少台汽车经过,这些汽车的种类与颜色又是怎样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制出统计图,同时以统计图作为分析,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 针对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必须要可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组成要素与内容。 过程与方法:懂得怎样去制统计图,可以从统计图里面清晰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认识到数学其为一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要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真正做到从个人出发,保护环境。 通过上面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设置,不但可以满足现实的授课内容需求,同时又可以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的相结合,实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关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0194162.html, 关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作者:赵凤娟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6期 摘要:深度教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结合成为一种趋势。透视小学数学教学深度欠缺的现状,发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有其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的高年级教学实际为例,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环节两大方面实现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这项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数学;学科能力 近些年来,教育教学领域正面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种发展变革的趋势下,深度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于2010年始,深度教学理念逐渐走进学校,渗入课堂教学实践,与各学科教学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效。如何借助深度教学理念,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本质和学科特点,促进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问题和意义 在讨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之前,先要界定深度教学的概念。关于深度教学的概念,学术界的说法不一而足,一些学者认为深度教学表现在知识深度、思维深度、学科深度、关系深度等方面,或认为深度教学重点要落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养上,还有一些学者将深度教学的目标设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人。基于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研究,笔者以为,深度教学不是指知识本身的深度,而是注重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指向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深度,又以知识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度,最高目标是让学生达到完善自我与精神成长的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深度在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不足。教师“教”不足: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专业素养有待更新,教师自身对数学的本质和数学教学的价值认识不足;学生“学”不足:学生因数学的抽象、繁难而产生畏难心理、缺乏学习热情,对数学的学习停留在表层,缺乏学习策略,对数学的理解和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积极参与到数学的教学环节来。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有其必要性。一方面,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工具和科学语言,从远古时代的土地丈量和房屋建设,再到如今的计算机、物理等领域,数学理论运用空前发展,数学思维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数学不应该只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许多学生将它“弃之如敝履”,仅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浅层学习,没有将数学学科融入个人的知识体系,大大折损了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十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怎样体验小学数学 固白小学张桂英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

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导语】“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 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 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 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 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 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3.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10.5元,单价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单价是:15.5÷1.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10.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0.5÷1=10.5,而别人那儿是15.5÷1.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 15.5÷1.5=10.333……,谁便宜呀!”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加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 及感悟 1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研讨会,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每一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幽默,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都令我印象深刻,不断的反思自己。以下是我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如xx 老师就是开课前简短的交流,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xx教授,让孩子想一下,大学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使孩子对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他们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xx教授教学真分数与徦分数的教学时,把分数看作是一个家族,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注重板书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板书清晰明了,他们没有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适当板书,使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一目了然。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经验,将研讨会的精神,应用于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校数学教研组就确定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为主题开展研究。本期以来,全体数学组成员按照制定的研究计划,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本期教研情况做以下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自确定研究主题以来,数学组以课程理论和先进的研究经验为指导,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前沿的课改理论,以教育教学类专著为主要理论学习内容,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等有关计算教学的材料,以学校每周的教研组学习活动为依托,强调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体数学组成员重点学习《中小学数学课型研究》中数学运算教学的课型研究,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组织实施主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首先组织本组成员采取集中探讨、反复观摩、评讲评学等方式,每级重点研究两节课,边教研,边总结,通过对计算教学过程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其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计算教学评比活动,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备课,上课,评课,掀起了计算教学学习研究的热潮。最后,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了以计算教学为主题的优秀教学案例及计算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教学思想行为上的转变。 1.教师能有意识地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不但能关注“怎样算”的问题,能能重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 2.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每节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在整体中综合认识方法、判断选择方法,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 3.教师能有意识地能避免教学中只关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多媒体运用等外在形式,也注重了在教学中渗透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新版“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____________ 新版“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门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 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 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 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 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 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 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 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 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 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 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南通市城西小学六(1)班支敏言】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指导老师晨风晓月) 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南通市城西小学六(6)班李舒敏】 最近,我校开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茶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它的容积,但我们可以将茶壶中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量杯中,这样,茶壶的容积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了吗。首先,我找来一个不规则的茶壶,将其倒满水;再将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个规则的长8 cm,宽5cm的长方体量杯中;然后,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后,利用求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便求出了这个不规则茶壶的容积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60毫升。 这个问题,我还想出了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称出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这样,同样可以算出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我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后我又称出装满水的茶壶重0.895千克,空茶壶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0.657÷1 =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57毫升。 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竟这么有意思。让我们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 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 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 效提升。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 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

“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 广度和深度》为代表。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此有四点建议:贯 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 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作者认为将几何画板充分运用于初中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达到深度的教,学生达到深度的学,这样的理想境界,不失为把 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数学课堂中去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举措。 可见,这里的文题首次出现“深度教学”,是基于数学学科,充 分利用“几何画板”达到深度的教与学。 ■四、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应用阶段 从2009年至今,是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的应用阶段,开始出现有关“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涉及多种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推动“深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

献血趣闻 最近的电视上老是播放“血荒”,昆明、青岛、南京……看到那些亟待输血的病人,我突然想到去献血。于是在我的撺掇下,爸爸同意带我去献血。 我们大清早便乘车来到县医院门口,正好献血车也在那里,说真的,看到车了我反而有点害怕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怎么了?不想献血了吗?”我说出了心里话,爸爸笑了笑,说:“走吧,我们进去看看再说。” 上了车,我感觉比进医院还要恐怖和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过一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却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小朋友,你陪爸爸献血啊?”我说:“不是,我要献血。”阿姨说:“你可真懂事,但是小孩子是不能献血的。”她看到我沮丧的表情,对我说:“你可以等长大后再献血啊!现在阿姨有个关于血型的题目考考你?”我一听来了精神,说:“好啊!”又转过头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只见阿姨拿的那张纸上写着: 人的血型通常分为A型,B型,O型,AB型。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的血型关系如下表所示: 父母的血型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O O,A A,O O,B B,O

O,AB A,B A,A A,O A,B A,B,AB,O A,AB A,B,AB B,B B,O B,AB A,B,AB AB,AB A,B,AB 现在三个分别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他们的血型依次为O,A,B。每个孩子的父母戴同样颜色的帽子,帽子颜色也分红、黄、蓝三种,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O。问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看到这个题目,我突然觉得非常熟悉,好像见过类似的题目。我的脑筋飞快的转动,猛然想起这不是我们前几天数学课上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吗?我只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就可以了。 我对爸爸说:“你献血吧,我做题了。” 忧郁父母帽子颜色相同,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统血型的,从而只要看列表中的四行(O,O;A,A;B,B;AB,AB)。从表中可见,孩子血型为O时,父母血型可能为O或A(父母血型不可能为B),故在孩子血型O与父母血型O,A间连2条线。同样,在孩子血型为A,与父母血型为A,AB的点间连2条线,在孩子血型为B与父母血型为AB的点间连1条线,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构建小学数学计算深度教学的策略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19年第32期(总第356期)课例点评▲ 【摘要】深度教学是新时期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浅层化学习,重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利用教材内容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教师也可采用这一深度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并提高其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深度教学 的值一定是 。 例2.某一型号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 y(单位:m)与滑行 时间x(单位: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y=60x-1.5x2,该型号飞 机着陆后需滑行 m才能停下来。 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1-3a)x+2a-1=0。 (1)当a取何值时,二次函数 y=ax2-(1-3a)x+2a-1的 对称轴是直线 x=-2; (2)求证:a取任何实数时,方程ax2-(1-3a)x+2a-1=0 总有实数根。 C组的题目是这样的: 例1.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1(a≠0)的图像经过点 (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 ) A.-3 B.-1 C.2 D.5 例2.下列函数解析式中,一定为二次函数的是( ) A. y=3x-1 B. y=ax2+bx+c C. s=2t2-2t+1 D. y=21 x x+例3.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与 y 轴的交点为(0,-5),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4.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m-1)x+m2-m。 (1)求证:此抛物线与 x 轴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若此抛物线与直线 y=x-3m+4的一个交点在 y 轴上,求 m 的值。 三、把知识内容提纲化 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会发现有些知识是很零散的,这时教师可以将知识、题型进行提纲化处理。比如,在设计二次函数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中,涉及二次函数应用时,会有许多 的知识点和题型,教师可以列出这样一个提纲: 二次函数实际应用 1、拱桥类型的题目 2、分析二次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类型 3、二次函数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 4、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二次函数问题 列出这样的提纲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提纲内容分类整理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课的设计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或者是固定的方法,本文中所给出的方法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尝试、课后反思、探究,总结出来的一些比较高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并不是绝对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探索出一些更好的专题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而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深度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其地位不容忽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计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计算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学习能力。如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深度教学这一概念,旨在在突出某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优化其知识架构,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计算教学的深度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教学中的算理知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学习数学计算知识时,不少学生对数学的算理理解得不够透彻。如果教师采用深度教学,可带领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构建小学数学计算深度教学的策略 福建闽侯县青口傅筑小学 黄丽斌 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