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经济大萧条的真正原因

★29年经济大萧条的真正原因
★29年经济大萧条的真正原因

1929年大萧条形成的真正原因

(2011-06-04 14:35:34)转载▼标签:财经

海啸后的希望

1929年10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了衰退,并逐渐传染给全世界。世界经济在挣扎两年多以后,进入了更加严重的大萧条。

但是,在1929年以前,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通讯、飞机等行业更是蒸蒸日上。美国的股市经历了18个月的绝对牛市。为什么1929年股市的突然崩溃会导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3个老板:甲开服装厂、乙是农场主、丙是家电生产企业。按最初的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三个老板生产的产品正好满足岛上的需求。每个老板需要10个工人,一共需要30个工人。现在岛上有32个工人,比如现在工资是每人每天10元钱。有2个人失业,但是是轮流失业(比如家里有事情,或生病,外出等),所以失业的人也并不是长期失业。岛上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甲乙丙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交换满足岛上的

但是,由于生产率提高了。现在每个老板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个人的工作。岛上工作一共只需要24个工人就能完成,于是将有8个人失业。而这失业的8个人,因为失业时间太长(即使轮流失业),最后这些人中有人愿意以8元一天的工资干活,并且愿意多劳动一个小时来争取得到工作。在失业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加长、劳动个体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资反而普遍降低。由于工资从10元下降到8元,加上失业危机感(因为失业率增加,即使某个人没有失业,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失业,必然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防万一失业。这种失业危机感,会减少劳动者的消费,逼迫他们进行储蓄)。这些劳动者的总消费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而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导致整个岛屿上的总消费下降。所以,岛上的三个老板工厂,即使没有扩大产能,也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他们为了保住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消费。于是岛上所有的产品开始进入降价通道。为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些老板会尽量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者的福利、降低劳动者的工资。这样会导致劳动者收入和福利进一步下降,岛屿上的失业率不断增加,整个岛屿的消费力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老板工厂倒闭。以上分析会形成如下循环:

生产率提高-----社会供应能力增强,但需求没有相应跟上-----失业增加(社会对劳动者的总需求降低)-----劳动者收入降低、劳动者个体劳动时间和产值反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减少----加剧供过于求-----企业减产或倒闭-----更多的人失业------ 不断恶性循环。

最后出现一个外星人可能搞不懂的现象:

1、部分人有需求,但是买不起或不敢买,有需求但形不成真正的市场消费能力;

2、厂家有生产能力,却卖不出去,虽然很多人有需要;

3、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后,人们居然既不劳动,也不消费,最后甚至有人活活饿死;

由于,生产效率提高的初期。生产产品成本下降导致的利润提高会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所以,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供应增加,需求减少。最后导致经济危机加剧。

美国在一战以后,由于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美国很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企业盈利大幅增加。于是,全世界的资金大量涌入美国进行投资。这些资金直接或间接被用于扩大美国的生产,却没有相应直接增加美国的消费。但是,大量的资金进入,必定会推高美国的股市和资产价格,让美国人的数字财富大大增加,而这种数字财富的增加,会促进美国的消费增加。

比如:一个人以前的房价是10万,股市价值是5万,另外有5万元的存款。这人认为自己的资产总计20万。这个人一般会按照拥有20万财富的能力去消费。现在大量的资金进入美国,推高房价和股市。假设房价上涨5倍,股市上涨3倍。这人的总财富就增加为70万。于是,这个人的突然感觉自己财富增加了50万,已经拥有70万资产了。于是这个人的消费习惯改变、消费能力都提高,可能会花光自己的5万元存款,甚至可能用房子进行抵押贷款进行高消费,比如买汽车或其它奢侈品。

假设这个人花光自己的5万元存款,再用房屋进行抵押贷款消费了25万元。在房价和股市上涨期间,这个总计消费30万元。这个人认为自己还剩余40万。

但是,如果资产泡沫破灭,房价和股市重新回到以前的价位。这个人却成为了负资产。即使卖出房屋和股票,这个人还要负债10万元。

于是,这个人为了还债,必然需要多工作、少消费。而这种多工作、少消费扩大为整个社会,将会是一种灾难。因为多工作会加剧社会的失业,进而降低劳动者的收入(因为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下降)。而少消费会导致全社会的需求下降,而需求下降会加大社会供过于求,导致恶性竞争,并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进而裁员,增加全社会的失业,而失业的不断增加,又会引起社会需求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不断恶性循环。最后出现企业产品找不到消费的对象,很多人也找不到工作。经济进入这样的怪圈:

人们收入减少-----消费下降----企业产品销售减少----企业裁员----失业----收入减少-----消费继续下降----- 无法自拔的怪圈有人

最后人们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减少,甚至出现有人被活活饿死。这就是现代经济的威力。人们陷入自己设计的经济怪圈无法自拔。

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以前,大量国内外投机、投机资金不断推高美国的股市和资产

价格。而且大量外资涌入美国极大的增强了美国银行的贷款能力,促进了美国银行的贷款。导致美国的消费和生产同时增加,但是美国的生产增加的更加迅速。很多企业从股市或其它途径得到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扩建。上市企业的股票大幅升值,导致美国大量家庭进入股市或其它资产进行投机。这些投机的结果,让美国股市和资产泡沫不断扩大。这些投机行为,实际也大大促进了生产产能的增加。

大量的投机或投机-----资产或股市价格不断上涨-----社会数字财富不断增加----社会消费能力大幅提高----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供不应求加上资产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效益不断上升-----企业扩大产能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为了扩大生产不断融资(也股票价格的高估,让上市企业再融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高涨)-----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社会需求(在企业扩大产能期间,企业的建设和购买行为实际是增加社会需求)-----整个社会需求旺盛-----全社会经济表现为欣欣向荣。

但是,在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旦大量的产能扩建形成新的供应。迟早会达到供过于求的地步。这时候,企业进入充分竞争状态,以前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的效益开始不断下降。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以前,美国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00。而这时的美国上市企业效益却难以提高。大部分投机者已经不可能靠上市企业的盈利来收回投资,甚至获利。美国的股市实际已经成为庞氏骗局。崩溃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一战以后,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美国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而美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美国。这些资金最后加速美国的产能扩张。同时引起美国的股市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美国人虚拟财富大幅增加,美国人消费也大幅增加,并导致全社会进入投机市场。而这种投机行为,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美国产能迅速扩张。这就是美国一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为什么1929年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全世界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呢?原因如下:

1、美国产能快速的扩张导致美国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美国出现过剩;

2、美国股市的破灭,导致大量外国投资恐慌性的撤离。而这些资金的撤离同时导致美国银行资金大量减少。进而导致银行贷款能力下降。加上美国为了防止黄金大量外流,不得不进行加息和货币紧缩。而银行贷款的急剧下跌和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必然导致美国的资产泡沫破灭;

3、股市和资产泡沫的破灭,导致美国人的虚拟财富大幅缩水。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一落千丈;

4、供应的大幅增加和消费的大幅下跌,让供过于求达到了史无前例地步。进而导致经济进入我上面分析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5、由于美国为了防止经济的恶化,采取了严厉的贸易保护。加上美国大量的过剩产能的冲击。加上世界资产和股市泡沫跟随美国而纷纷破灭。世界其它国家也纷纷进入经济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只是引起世界大萧条的导火线而已。真正引起大萧条的原因是,

1、资产和股市泡沫造成的过度消费;

2、科技和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后导致的供应急剧增加;

3、分配失衡造成劳动者收入增加远远低于生产的增加,导致的劳动者消费不能响应增加。进而导致社会的需求增加慢于生产的增加;

所以,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分配失衡和过度消费。2008年世界的经济危机实际是同样的原因。而且这次的危机更加严重,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只是产能过剩危机。但现在全世界的危机却是:

1、主权债务危机史无前例,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会让政、府无力进行救助;

2、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一旦资产泡沫破灭。会对金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让全世界的金融功能几乎瘫痪;

3、史无前例的内部债务,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债务规模,都是历史最高记录。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就会产生大量的负资产企业和个人。这些负资产企业和个人的大量出现,必定会导致世界需求进入无法想象的低谷;

4、由于美国倡导的超前消费加上泡沫经济,世界短暂的出现了消费历史高峰,而消费的高峰带来的必定是产能的扩张。2008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后,各国的经济刺激,又增加了新的产能过剩。所以,这次世界的产能过剩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旦泡沫破灭引发消费的低谷,那么必将出现史无前例的供过于求。

明明是产能过剩问题,美国为了诱骗全世界进行经济刺激。却故意说1929年的大萧条是由于货币紧缩造成的。实际是严重错误的,美国的货币紧缩是经济崩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美国经济的崩溃导致下面系列变化:

1、美国资产价格下跌和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会导致银行的贷款出现大量的坏账。银行放贷意愿必定大跌;

2、大量的坏账会导致银行资金紧张,甚至倒闭。而银行的倒闭会导致存款下降,甚至部分人宁愿把钱放在家里。进而导致货币流通大幅减弱。货币乘数大幅下降;

3、大量外资撤离美国,导致美国银行资金大幅减少,加剧美国的金融危机,进而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

4、为了防止资金大量恐慌性外逃,美国只能实行加息和货币紧缩。而加息或货币紧缩会加速资产泡沫的破灭,而资产价格的下跌,会加速经济和金融的恶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存量的减少,实际是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但是货币主义简单的对比美国的经济和货币存量,居然得出这样的荒唐结论。说美国大萧条是货币减少造成的。简直是本末倒置。

货币主义者说什么通胀归根到底都是货币造成的。我想问问他们:

1、天灾造成的粮食减少,推高粮食的价格,是货币造成的吗?

2、中东混乱导致的石油涨价,进而引起相关产品的涨价。是货币造成的吗?

3、国际资本垄断铁矿石,肆意抬高铁矿石的价格是货币造成的吗?垄断推高物价也都是货币造成的吗?

4、生产效率提高,导致的物价下跌。难道是货币减少造成的吗?

有些人把别人说的一句话,就奉为圣旨。没有自己的独立分析能力的人,对经济实际根本没有入门。那些只能用专业经济术语和别人的经济理论结论去分析经济的人,对经济实际根本没有入门。经济是人们行为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真正的对经济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至少能将经济问题用最通俗易懂语言,让部分非经济专业的经济主体也能听懂,经济的主体就是老百姓。如果一个经济人士说出来的经济分析,经济主体都搞不懂,那么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应该是这个所谓的经济人士的问题了。

美国大肆宣扬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但实际上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不仅不能缓解供过于求这个经济危机的本质问题,长期使用反而会推高资产和信贷泡沫、增加债务规模、制造更多的产能过剩。因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强行注入货币或实行凯恩斯主义,只能去推高泡沫,透支未来需求,最后必定造成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债务危机,导致消费的更大低估。最后必然引起更大的经济危机。美国大肆宣扬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目的是:

1、让全世界其他国家发行货币进行经济刺激,推高泡沫,并让这些国家的泡沫推动消费。美国借机处理泡沫破灭以后的金融、经济问题。美国大量发行国债减缓美国的内部债务。同时美国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

2、让其他国家刺激经济,推高资产和信贷泡沫,制造更多的产能过剩。最后让这些国家将来货币和经济一起崩溃;

3、因为美国根本没有刺激消费和扩大基础建设,加上美国泡沫已经破灭,经济在修复之中。所以导致美国经济表现弱于其它国家。这样美国又有借口发行美元,并让这些美元流入其他国家,推高这些国家的泡沫。

4、让其它国家货币超发,人们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信心丧失,推高资产泡沫进而并引发通胀;

5、给国际资本攻击全世界其它国家制造千年不遇的机会。为美国血洗这些国家的财富制造机会;

6、通过国际资本的攻击,让这些国家的给经济和货币崩溃,迫使全世界的资金到美国避难。由于资金大量回流美国,会加剧其它国家经济和货币的崩溃,同时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

如果美国真的相信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为什么美国不实行下面的方法?

1、在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前,美国为什么不降低房贷利率。不进行货币宽松呢?即使在美国房地产彻底破灭以后,美国也没有真正想办法稳定房价。美国房价从2006---2011年为什么一直在下降呢?

2、美国为什么不刺激汽车消费,2008年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后,美国仅仅只刺激了一个月的汽车行业,效果仅仅是减少美国汽车行业的库存。让美国汽车企业的庞大库存变成现金,防止这些企业因为高库存而突然休克致死;

3、美国宁愿发放数千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也不愿意进行基础建设投资。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承诺的扩大基础建设解决300万人的就业,为什么一直不实施呢?

4、如果美国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房地产消费。同时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比如高铁),美国经济一定比今天好的多。为什么美国人不实行呢?奥巴马为什么要“忍辱负重”呢?为什么美国提出的货币主义和凯恩斯,美国人自己却不实行呢?其它国家却奉为圣旨呢?

5、美国发行的货币,为什么却没有制造美国的通胀。而新兴国家却抑制不住的通胀呢?因为美国发行的货币通过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进入了其它国家,让其他国家出现货币泛滥,进而导致资产和信贷泡沫增加。并引起大量的泡沫消费(建立在虚拟财富增加、投机和负利率上的消费)。而这些消费为美国企业的调整创造了机会。

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在重组以后,由于中国的汽车消费增加,大幅盈利。美国现在自豪的说:美国大量企业手握巨额现金。我们呢?企业负债大量增加,房地产企业到处借钱。上市企业对融资如饥似渴。最近的数据显示,美国每月净流入的资本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股市这半年来大幅上涨,而我们的股市呢?在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大举进入的情况下,反而萎靡不振。大家不是天天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那些以为美国要崩溃的人,睁开眼睛看看这些。不知道有什么感悟呢!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世界经济必定进入严重的萧条。不要再幻想世界经济已经复苏。现在所谓的复苏,只是在各国的经济刺激下,消费的回光返照。其中包括

1、追逐资产泡沫的大量投机消费;

2、对于货币信心丧失而形成的保值消费;

3、政、府为刺激经济而进行的大量基础建设;

4、税收减免导致的超前消费(透支未来消费);

5、负利率导致的恐慌性消费;

6、大量热钱的进入导致银行贷款能力虚假的增强,进而助推投资、投机、消费增加;

而以上这些消费因素都是不可持续的,是经济和货币出现问题的表现。这些所谓的消费,进一步增加了新的产能过剩。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债务危机爆发。这些消费都会大幅下降,部分投机、保值和恐慌性消费需求甚至会转变成供应。加剧供过于求。

我上次去浙江宁波,一个老板告诉我。很多朋友告诉他,他们投资股票或房地产的资金,最后部分被上市企业或房地产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中国已经是全面产能过剩,而投机会加大产能过剩。我们既然已经知道所有行业都产能过剩,为什么我们还要加剧产能过剩呢?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产能过剩。

一场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所谓的复苏只是回光返照。而且我们还会为所谓的“经济复苏”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美国经济大萧条英文介绍

Economic crisis In October 24, 1929, American black Thursday, crazy stock trend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rading a total of nearly 13000000 shares of stock, beyond more than 10 times of the normal daily trading volume.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 and bubble economy, the soared stock price now moved so that i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price quotes. With many people in bankruptcy with a mountain of debt, even 8 people killing themselves on the day because of Dutch act of debt, the financial panic started. However, this was the largest , the longest, and the worst start of economic crisis in the history of capitalism. In the following four years, the capitalist world sank into the global crisis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 has been a huge impact, precarious.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 年和2000 年的股灾最为严重。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二十年 20年代同样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机会和富裕成为20年代醒目的标志。 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上升,消费能力增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供应商采用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大范围的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进而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促进更高的消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机制。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0年代对经济前景的自信更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即使存在作空机制,也不能完全抑制当时股票价格的上涨。在投机最盛行的1929年1月,当股票做空方借入股票时(这是做空交易运作的一部分),需为借入的股票支付18%的月利率,这意味着很难借到股票去做空,以致使做空机制无法抑制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像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一样,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运城民企,该从何处迈入WTO的大门 本文摘自《工作与研究》2002年1月9日 作者:张旭婧 在WTO没来之前,因为不了解WTO所带来的这匹“狼”有多么厉害,它有哪些习性国内民营企业中确实有过一阵恐慌。现在,WTO真的来了,民企老总倒是多了些平静,少了些惊慌:一部分认为,虽说是“狼”来了,还不是跟没来时一个样没啥,WTO与离我还远着呢!另一大部分倒是很有危机感,因为市场经济毕竟是一种看不到硝烟、见不着敌人的无声“战斗”,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很想借助这次中国入世之机,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但是,一时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仍旧在茫然无措与探索之中徘徊行进。 事实上,在没有加入WTO之前,国内市场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世界经济的风暴之中去了:台湾大地震,电脑内存条货源中断,曾使得国内IT市场上的内存条也跟着世界市场的价格脉膊一起涨了起来,货物缺了两个月。美国事件一爆发,曾引起一阵油价上涨风。一觉醒来,推开卫生间的门,我们就在使用着美国的宝洁香皂、安利的牙膏,喝的是瑞士的雀巢咖啡,用的是中国的联想电脑,里面却装着美国英特尔的芯……!如此种种,我们偌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市场,已是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民企朋友,WTO和跨国公司已悄悄地来到我们的家门口了,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原本属于我们的大蛋糕呢!难道你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蛋糕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市场也在变得越来越少,生意也在变得越来越难做那么,率先跟着WTO涌入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专家们分析,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通过控股消灭竞争对手及其品牌;②用我品牌,让你赚钱;③卖技术或标准,控制终端产品;④组织优势兵力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⑤用高薪挖走竞争对手的人才。根据WTO所带来的市场巨变,我们民营企业的老总也要尽快改变生存观念,尽早在企业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上和国际市场接轨。 在没有加入WTO之前,民企象一只被拴住脖子的羊儿,只能吃到周围的草,要想走出国门似乎很难。现在,WTO来了,国家也把民营企业放开了,在我们原有的市场以外还有那么多肥美的水草在等着你吃呢!这次,若再找不到“市场”,抓不住潜在的机遇,那么留给我们民企自己的,就只有那结结实实的挑战了。 行家与专家预言,民营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尤其是入世后,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春天! 好就好在,中国加入WTO是渐进发展的,我们还有5年的过渡期!这样,就给我们民企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迎对的准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充分认识自己,不断创新变革,就一定能抓住WTO给民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一、中国民企的当务之急是要搞好管理。 中国是一块大市场,我们在劳动力性能、价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强烈地吸引着各跨国公司携带着大量的资金、技术而来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制造中心。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会挑选那些有实力的、守规则的企

经济大萧条-经济制度及影响

背景: Great Depression About 200 million Americans wandering around - of which there are more than 250,000 in 16 to 21 years old. These media at the time was known as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no one to depend on drifting”, air-to-air deal with the tenant farmers; because there is a severe drought for three years, the farmers leave their home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young people cannot find a job, there are suddenly unemployed middle-aged man with a facial expression of sick babies - those who go every day, of no fixed abode. Among these people there is no lack of dapper middle class - the Governor of the Bank's high-spirited or well-known in the newspaper to comment on the writer, now beg for food at night and knock on the door or curled in the city receive the bread line up the crowd. 对美国经济社会与世界格局(法西斯、二战爆发)的影响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美国发生了几次危机,即1900年、1907年和1920至1921年三次危机。随后美国在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 但从1929年开始,一场美国和西方世界噩梦开始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在这个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中,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主要的特点是: 一、经济下滑。(Economic downturn) 从29年中期,美国主要产品的产量开始下降,部分工厂开工不足,工人失业现象开始增加,国民收入下降,消费不足,消费指数在经济危机期间逐下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年年负增长,1929年到1933年的美国GDP分别为:314,285,263,226,222 (亿美元) 二、股市崩溃的波及效应。(Ripple Effect of stock market crash) 1929年6月到1933年6月间,美国股市暴跌85%。其中商业银行在其中是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公共经济】 浅析美国大萧条前后的政府政策 胡 岠 摘 要:美国1929年-1933年大萧条前后的政策运用能够为我国目前的政策制订带来一定启示。1929年之前,未实行反周期政策为大萧条埋下了伏笔,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加息、加税、贸易 保护政策等使得经济恢复时间被人为延长。193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财政政策的加强使得 美国转向福利型社会,实现了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再起飞,这一阶段的财政政策既包括应急性政策, 也包括意在长期调整转型的政策。对目前中国政策制订的借鉴意义在于:政策应尽量遵从反周期 的原理;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及时,并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危 机来临时应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财政政策应兼顾短期的应急作用和长期的调整转型作 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贸易保护 产业升级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不论是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还是代表新兴势力的金砖四国BRIC(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其国内经济都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以区分。 发达国家问题主要在于:危机起源于这些国家,衍生品市场过于庞大而缺乏管制,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习经济基本面,导致泡沫破裂后流动性紧缩,信贷和消费大幅缩水,经济在失去原有动力的情况下,亦无法找到新的动力,国内存在大量失业问题。代表国家为美国、英国。资源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在于:欧美经济大幅滑坡,资本市场泡沫破裂,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大熊市,资源国的国民收入大幅缩水,而国内经济本身尚缺乏足够活力,证券市场的暴跌又使得普通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外资的出逃使外汇储备捉襟见肘。代表国家为俄罗斯。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主要在于:过去数十年发生的产业转移造成的畸形发展模式使得这类国家对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核心产业的产品更多仍停留在高能耗、低附加值阶段,同时大量依赖海外订单,高增长并非真正建立在国内需求上。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时,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国内经济面临转型,但扩大内需及转型又需解决诸多困难。代表国家为中国、印度。 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各国政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加以应对,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在这些政策之间进行比较并不合适宜。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应对危机时的一大优势是可以以史为鉴,总结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遇到经济萧条所之前与之后所采取的政策,以帮助我们今天的决策。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选取了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前后所采取的政府政策加以研究,试图找出对今天中国政策制订的可借鉴之处。 一、美国1929-1933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政策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债权国,而国内政局稳定,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英国于1925年恢复到战前的金本位,英镑兑美元由之前的1兑3.4升值至1兑4.866,导致美国出口能力大幅提升。上述两个因素导致资金大量流入美国,美国积累了丰富的黄金储备,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史称“柯立芝繁荣”。大量资金流入后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自然便会选择流入证券市场。由于当时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地监管,市场疯狂的投机行为催生了巨大的泡沫,而内幕交易等行为也屡禁不止。由于当时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尚处于混业经营阶段,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利用其资源、人脉上的便利,在股市中攫取了巨额的利益。但巨大的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1929年开始的股灾中,道琼斯工业平均值数从高点一路下滑,在大萧条中的最大跌幅达到其高点的87%。普遍认为,股市的崩盘是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然而,由于当时金融体系的影响力远不如今、以及美国人利用循环及非循环信贷过度消费的模式尚未

美国经济大萧条原因及与中国当今经济状况相似点(英文)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Facts ?In the 1920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Roaring Twenties,”there was a false sense of prosperity on the part of Americans.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at a poverty level (earning less than $2,000 per year), yet credit was available, and people were using it. People were buying cars and radios on installment credit,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country. ?Specul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was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yet only about 1%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were investors at the time of the stock market crash in October 1929. ?In the stock market, people were buying stocks on margin (which is the same as borrowing money to pay for stocks), which sent the Dow Jones from 191 points at the beginning of 1928 to 381 points by September 1929 (shortly before Black Tuesday). ?In 1929, approximately 200 corporations owned more than 50% of all American industry. ?In 1929, approximately 1% of Americans controlled 40% of the wealth of the company. ?Banks were failing long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crashed in 1929. In fact, during the 1920s, 600 banks failed each year, on average.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caused by fearlessness and fearfulness, overconfidence and loss of confidence. The booms of the 1920s led to borrowing, speculation, and rampant spending. Once things started to go downhill (primarily throughout 1929), they spiraled quickly.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October 1929 caused a run on the banks, which led to a decrease in spending, which led to unemployment, which caused more of a run on banks and more decreases in spending. ?From 1929 to 1933, the United States’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dropped by 33%.

在经济大萧条中活下来的五条对策

在经济大萧条中活下来的五条对策 萧条意味着艰难和痛楚,但萧条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再次飞跃的台阶。不景气的程度越严重,越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面对,全员团结一致,切磋琢磨,集思广益,竭尽全力去突破困境。 京瓷原来只是京都一家小企业,但仅仅创业10年后,就到美国加利福尼亚设立营销据点,接着又在圣地亚哥建设工厂,开始当地生产。京瓷在这50年中也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萧条,每当此时,我总是担心得夜里睡不着觉。但是,每一回萧条的结果都是京瓷的发展壮大。从这个经验当中,我得出了“应当把萧条当作成长的机会”的结论。 萧条来临,员工团结应对,就可以造出一个“节”来,像竹子那样的节。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单调地成长,遇着萧条,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发奋努力,形成“节”,使企业再次快速成长。这种“节”越多,企业就变得越发优秀。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 订单减少九成的活法儿 应对萧条最高明的一招,就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制。 为什么高收益的企业可以预防萧条呢?萧条出现,首先是客户的订单减少,对制造业来讲,就是没有活干,可卖的产品减少,由此销售额降低。比如:本来卖100个的现在只能卖90个,利润当然会减少,但因为平时有10%的利润率,即使销售额降10%,利润只会降5%、3%、2%,照样可以盈利。要销售额降30%、40%才可能出现赤字。 京瓷曾经在一次萧条期的时候,半年中销售额降了90%,却还是没亏本!因为当时京瓷利润率达到30%。因为具有独创性技术,能制造当时谁也做不了的新颖陶瓷产品,所以有很高的利润率。这种情况下,即使销售额大幅下滑也不会出现赤字。 我主张:“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平时、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二是为了对付经济萧条的袭击,一个坚强的企业体质至关重要。 经济不景气,员工就动摇。当时我这样说:“请大家不要担心,即使优秀企业也因不景气接连破产,然而我们京瓷仍然可以生存,那怕两年、三年销售为零,员工们照样有饭吃,因为我们具备足够的内部留成。所以大家不必惊慌,让我们沉着应战,继续努力。”我用这些话来稳定军心,而事实上当时我们确有足够的资金。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优秀毕 业论文) 【字号大中小】【打印】【返回】【上一篇】【下一篇】发布时间: 2009-9-27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 张乐 [摘要]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 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成因; 启示 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全球,发展至今天,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扩展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有人更直接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喻为“21世纪的大萧条”。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特别是对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危机期间,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 , 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降到410亿美元,进口贸易由45亿美元降到13亿美元,出口贸易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到了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黄金外流接近2.5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低于支付通货所需的最低数量;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1]发生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之大,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在美国, 大萧条造成了将近12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与资源利用不足。在随后的几年中, 大萧条像一种恶性瘟疫迅速席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从1929年10月下旬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 以上,失业率高达30%-50% ,世界贸易额猛烈缩减,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比1929年缩小了2/3,[2] 回到1919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人们众说纷纭, 不少人将所发生的一切归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经济背后起着作用。经济学家则引发了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对大萧条的成因看法不一,争论激烈,但相同的是,大萧条无情地撕碎了蒙在古典经济学身上的面纱, 使人们看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与局限性。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假设和条件的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的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的古典经济学核心观点,被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现实置于难堪境地,使人们开始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反思。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货币主义都对大萧条的成因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首次从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整个经济的政策的角度, 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20世纪60年代, 货币主义者从货币政策, 即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贴现率、买卖债券等手段, 调节货币供应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

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政策

一罗斯福新政 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践 在初步稳定了美国经济之后,大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全面干预经济,具体表现在税收本央、预算赤字、政策债券、政策支出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措施上。在税收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在“新政”时期多次颁布税法和收入法,实行累进形式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利用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在美国,罗斯福的通常立场是赞成预算平衡。因此,当1936年经济有复苏苗头时,他减少了财政支出。危机卷土重来,股市重挫,商品价格和工业生产下跌。复苏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人工资,并迫使工厂担心罢工而储备更多的供应。但是,这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罗斯福本人指出,1937年三分之一美国人没有足够的营养,衣物和住房。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In Our Time)评论到,新政虚有成果,实增国债。非但没有解决危机,还奠定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爆炸式反应的基础。 罗斯福新政:从计划调节到杠杆调节 新政的基本政策精神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其基本政策手段逐渐演变为运用所得税制、预算拨款、政府债券和银行信贷等财政金融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些重要环节给以促进,对不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企业活动进行管辖。新政需要一种比传统经济学高明的解释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实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主要是运用财政、信贷两个杠杆进行调节,以医治资本主义自发机制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痼疾。这种宏观调节、促进和管辖机制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条件:实行了失业补偿、老年保险、医疗照顾等制度,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安全网”和经济的“内在稳定器”;通过劳工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使工人和中小农场主的收入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积累和劳动者贫困化的过程;举办了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国民收入再分配使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和;用国防军事开支促进了军事社会整合以及新技术摇篮的发展,不仅为资本家提供了超额利润,而且为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开辟了市场,创造了机会;在基础设施方面由政府大量投资为私人改善了投资环境,普遍地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汽车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边远地区的开发;由政府大力举办科学教育事业,为新兴工业提供了既懂科学、又有技艺的劳动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税收政策实践 随着美国在战后的经济增长,“补偿性”财政政策理论已经逐步形成,其核心内容是:在经济萧条时实行赤字预算,以此消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实行的就是一种“补偿性”财政政策,使经济既不过度繁荣,又不致陷入严重的危机。然而,“补偿性”财政政策虽然缓和了经济周期波动,却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肯尼迪政府针对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实行了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生水平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也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速增长。 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大幅度减税计划,以刺激需求增长。1962年6月6日,肯尼迪第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诺实行一项永久性的减税计划。1963年初,肯尼迪向国会递交了减税和改革税制的特别咨文,要求全面削减所得税税率。1964年,该减税法案由国会修正后通过,由继任总统约翰逊签署实施。 同时,美国政府还大量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美国政府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增支,导致了财政赤字的迅速增长。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强烈主张,税收政策应该为税收政策之外的目的服务。美国式的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利用税收制度进行宏观经济调整———主要体现在降低税率和给予投资税收抵免。

两次大萧条美国怎样度过经济危机

两次大萧条:美国怎样渡过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引发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这是一名失业者靠在倒闭的商店橱窗外。 由于计划触及了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与约翰逊政府建设“伟大社会”时期福利改革相比,里根政府的“逆向改革”则要“痛苦”得多。 在1929~1932年大萧条和上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时期,针对经济衰退导致的失业问题,罗斯福和里根两位美国总统,选择了两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图,并都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危机。但是,由于采取几乎截然相反的社会福利政策,民众利益则损益分明。 大萧条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建立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至今回忆起来,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仍然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2年,20岁的希尔维亚·波特从亨特学院毕业。她没能赶上好年景,这一年,每4个美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激烈的就业竞争场景随处可见:在纽约曼哈顿六号街某职业介绍所要招聘300人,却有超过5000人前来应聘。尽管纽约本市的失业人口已经多达百万之众,但是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饭碗。 一个阿肯色州的男子为了找工作,竟步行了900英里,来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职业介绍所,当他到达时介绍所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通宵排队。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 当时的工厂确实不需要1929年之前那么多的工人。美国机车公司在1932年整整1年,只卖出了1台机车。而在20年代,它平均每年要卖600台。大萧条时期,美国全国近86000多家企业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整个工业生产陷入停顿,金融系统也全部瘫痪。 当时普通美国人缺衣少食,生活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波特很多同学的午餐,往往只花5美分——在餐饮店里点一杯咖啡,然后要杯白开水,把柜台上的免费番茄酱倒到开水里一搅和,就算是一杯番茄汤了。冬天来临,只得将报纸塞在衬衣里御寒,往鞋里垫入硬纸板和棉花取暖。 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沦落为流民。1932年,有200万人美国人在四处流浪。在芝加哥市,近200名妇女在格兰达公园和林肯公园露宿。他们一无窝棚,二无铺盖,什么遮身保暖的东西也没有。到了晚上就在冰凉的地上打颤,直至第二天天明。 此前,波特就想弄清楚,为什么经济突然崩溃,大家纷纷失业。于是她把主修课改为经济学。毕业后,波特凭借伶俐的口才,在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谋到了一个职位。后来,她一边干活,一边开始研究金融界的状态。

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和启示

2010历史基地班庞江亮 摘要: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不是一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而是美国历史上空前严重的、并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学者为了区别于其他历次危机,称之为大萧条。对美国“大萧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认清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并充分认识到政府在稳定经济、金融系统和引导人们共度历史难关的作用,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关键词:美国大萧条危机经济启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代表了一种繁荣,在这十年中,美国的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美国人享受了空前繁荣所带来的种种惬意。然而正如一些美国学者们所认为的那样,19世纪20年代的这种繁荣只是一场“玫瑰梦靥”,在繁荣背后潜藏着很多旧秩序危机①,1929年股崩以及由此而开始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美国人对永恒繁荣的幻想。这一重大事件要么是经济内在重大不稳定的表现,要么是对经济重大冲击后的反应。一种较老的观点认为经济危机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这种观点在现在已经很难站住脚了。“现在大多学者不得不更多地坚持从国际视角看待大萧条,他们认为即使不是从国际视野出发,那也需要从大西洋两岸的背景出发去看待美国的大萧条。”② 一、真实的原因 1、国家的财政政策。对大萧条原因重新审视,并提出代表性观点的主要有 ① Daniel Snowman 在 America Since 1920(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1978)中曾把美国在1920年代的称为“an age of rose-colored nightmare”(美国梦魇)Arthur M. Schesinger,Jr在其The Crisis of the Old Order 一书中把1919—1933年间的美国定义为旧秩序的危机时期。 ②《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20世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五章,《大萧条》218页。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盛舒涵11145022 这本书是分为两个方面来诉说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的,即把中国放在世界经济的历史中进行考察,以及对现代中国的政府—市场关系进行批判的透视。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 首先中国作为唯一的银本位的国家在20世纪初金本位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位置是特殊的。当时中国流通的货币的类型,即硬币、纸币和银锭在中国的流通区域,以及其不同的用途和各自特点。硬币分为银元、小洋和铜币,首先银元又叫“大洋”,除了东北三省外皆有流通,有的由中国制造,有的由外国制造。最开始银元在17世纪初就已经由英国购买茶叶时流进中国,接着流入的外国的银元还有西班牙大洋、美国银元、墨西哥银元、日本银元和西贡元,而中国银元是在19世纪才正式出现即“袁大头”。其次是小洋——银铺币,由省级政府铸币发行,由于量过多而各种都贬值,主要在两广地区使用。最后是铜币,其在中国流通广泛,主要是小额的零售交易中重要作用。在中国“银币和铜币是更重要的表征物价水平和债务量的基础,他们对此尤为关注。”“大体上,在偿还债务和商品交易中,银币占绝对优势”。纸币这方面主要是说印制纸币的五大机构,在银两这方面主要是说银两的缺点这个问题。甘末尔:“中国纸币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不同类型的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作为金属本位,用来进行国内大宗交易和绝大部分国内债务的清偿”。白银价格对中国货币供应有很大的影响1873—1931之间,与黄金相比,白银大大贬值,中国易受国际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无法控制白银的价格和进口量,波动的国际银价对中国的经济来说是一种潜在威胁。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棉纺业和缫丝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亚洲其他国家纺织业的竞争,长江下游的棉纺业和缫丝业与农村紧密结合在一起。1842年中国开设通商口岸后,英国人开始输入机织英国棉布和棉纱,但是其太薄从而不适合中国人的需求,后来印度的棉纺工业在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2005年10月 第5期总第122期开放导报 ChinaOpeningHerald 0Ct.2005 No.5TbtalNo.122 【宏观经济】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刘宪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广东深圳518029] 【摘要】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关键词]经济运行比较高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57-04 [作者简介]刘宪法(1955一),河北邢台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 一、萧条前的美国经济与当前中国经济的比较 所谓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是指大萧条爆发前10年间一战结束后1919到1929年10月的美国经济。8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经济,与1998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1.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 先看美国。1917年4月美国正式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美国经济进入战时管制时期,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全面掌管美国经济。在大量政府支出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进入了为时2年(1920—1921) 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通过协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后还应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通过铁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网络,将合作区域向东扩大到朝、韩、目,向南扩大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多边磋商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努力创造和谐环境避免激烈竞争,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跨上新台阶,通过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民族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美英地缘战略家一向重视欧亚大陆,将其视为控制世界的地缘战略中心地带,主张在巴尔干和中亚制造不稳定。欧盟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认识到美英地缘战略的潜在威胁,针对其鼓吹的所谓“邪恶轴心”论调,提出要形成“欧亚大陆稳定弧线地带”。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挫败美英鹰派地缘战略家的图谋。 [参考文献] [I]彼得施瓦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M].大西洋月刊出版社, 1996.(参见中文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2]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一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亨利基辛格.伙伴关系的回顾:英国和美国对战后外交政策的态度[M].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982. 【4]亨利基辛格.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威胁[R].1974(未发表,华盛顿国家档案中可以找到。) J5J格雷?帕拉斯特访问斯蒂格利茨一个冰冷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观察家[英国],2001,(4) ㈧倪健中国家安全fM】_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7】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英国J间接路线战略lM】 ㈣布莱尔外交顾问库玻的新帝国主义论…环球.2002.(11) 1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l新华出版社,1999 11n|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lM】求实出版社,1989 【11l五角大楼正寻找冷战后的新敌人【Nl[美国]纽约时报,1992{】2—17 【12】杨斌软战争一美国经济军事霸权挑战中国【M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5-07-04责任编辑:张玉阁)

1929美国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那时美国人“像畜生一样生活” 2008年11月12日 那时的美国人"像畜生一样生活" 前事不忘1929年大萧条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 而这些人当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这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二"开启的大萧条以来,美国人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找工作,1932年前后传说的很多,有些听来离奇,却一点不假。 确实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确实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确实有5000人来应聘。 华盛顿州确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在那样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做。《商业周刊》做过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吃野草根、捡垃圾度日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1929年大萧条形成的真正原因

1929年大萧条形成的真正原因 (2011-06-04 14:35:34)转载 海啸后的希望 标签:财经 1929年10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了衰退,并逐渐传染给全世界。世界经济在挣扎两年多以后,进入了更加严重的大萧条。 但是,在1929年以前,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通讯、飞机等行业更是蒸蒸日上。美国的股市经历了18个月的绝对牛市。为什么1929年股市的突然崩溃会导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3个老板:甲开服装厂、乙是农场主、丙是家电生产企业。按最初的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三个老板生产的产品正好满足岛上的需求。每个老板需要10个工人,一共需要30个工人。现在岛上有32个工人,比如现在工资是每人每天10元钱。有2个人失业,但是是轮流失业(比如家里有事情,或生病,外出等),所以失业的人也并不是长期失业。岛上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甲乙丙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交换满足岛上的 但是,由于生产率提高了。现在每个老板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个人的工作。岛上工作一共只需要24个工人就能完成,于是将有8个人失业。而这失业的8个人,因为失业时间太长(即使轮流失业),最后这些人中有人愿意以8元一天的工资干活,并且愿意多劳动一个小时来争取得到工作。在失业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加长、劳动个体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资反而普遍降低。由于工资从10元下降到8元,加上失业危机感(因为失业率增加,即使某个人没有失业,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失业,必然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防万一失业。这种失业危机感,会减少劳动者的消费,逼迫他们进行储蓄)。这些劳动者的总消费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而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导致整个岛屿上的总消费下降。所以,岛上的三个老板工厂,即使没有扩大产能,也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他们为了保住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消费。于是岛上所有的产品开始进入降价通道。为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些老板会尽量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者的福利、降低劳动者的工资。这样会导致劳动者收入和福利进一步下降,岛屿上的失业率不断增加,整个岛屿的消费力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老板工厂倒闭。以上分析会形成如下循环: 生产率提高-----社会供应能力增强,但需求没有相应跟上-----失业增加(社会对劳动者的总需求降低)-----劳动者收入降低、劳动者个体劳动时间和产值反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减少----加剧供过于求-----企业减产或倒闭-----更多的人失业------ 不断恶性循环。 最后出现一个外星人可能搞不懂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