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海南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海南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海南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1.总则

1.1编制背景

?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2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3规划期限

2008年 -- 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域内国营农场辖区,总面积1919.6

平方公里。

?滨海地区: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包括了三亚主要的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等。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西起海坡、东至田独和榆林湾、北接绕城高速公路,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区,也是计算城市用地汇总表等规划技术指标的范围区域。

1.5城市规划区

整个三亚市行政辖区1919.6平方公里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建设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1.6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及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南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及门户城市。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以旅游综合服务为主的南部中心城市。

1.7人口与用地规模

合理控制常住人口的增长;在生态环境容量内,鼓励旅游人口和相关配套服务人口的增长。

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86万人(含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约65.5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约75%左右。

预测2020年市域接待游客人数为1600万人次,平均停留时间4天计,折合日平均游客人数约为17.5万人/日。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48万(含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46平方米左右。

2.发展目标与策略

2.1城市发展总目标

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

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天涯文化源地、创新创意高地。

2.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GDP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速14%,人均GDP达到68520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1.9%、20.3%和67.8%。

远期2020年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8.5%,人均GDP达到78000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22%和73%。

2.3空间发展策略

中心城市做强做精做实,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国际一流旅游品牌,发挥三亚作为海南省南部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市域空间做厚做优做特,深入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强化腹地资源的保护、管控和合理利用,提升腹地价值,统筹城乡发展。

2.4产业发展策略

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为支撑,鼓励和培育与旅游相关的其他各类产业,构建符合三亚市发展需要的现代产业体系。

2.4区域统筹协调策略

三亚应充分体现中心城市职能,海南省南部应以三亚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周边市县,重点发展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布局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建设好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将三亚打造成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重点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发展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系统、重点旅游线路组织等方面加强与区域的统筹和协调,发挥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补特色,带动周边发展。

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3.1市域空间管制

禁建区:包括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林地及坡度25%以上山体区域,后退最高潮位线控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廊道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廊道等。禁建区内原则上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不同区域应严格遵守国家、

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建区面积约1533.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79.9%。

限建区:包括风景名胜区内可建设地区,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及园地,一般山林地及坡度25%以下缓坡地区等。限建区内应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城镇建设应尽可能避让。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谨慎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限建区面积约159.9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8.3%。

适建区:包括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城镇周边、旅游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域。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建区面积约134.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7.0%。

已建区:包括城市以及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和区域性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用地。已建区是已经建设的区域,应结合城市定位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配置,优化景观环境,提高综合品质。已建区面积约92.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4.8%。

3.2城乡统筹策略和空间结构

(1)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目标导向,高端战略: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向乡村腹地延伸,通过高端战略合理利用全域资源和环境。

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统筹全域城乡资源,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推动以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项目支撑,系统保障:结合空间规划落实重大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和完善城乡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保障系统。

(2)城乡发展空间结构

采取“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构筑东西带动两翼,南北串联山海,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的“一城三湾、三脊五镇”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

“一城”指三亚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田独镇区)。

“三湾”指结合滨海地形围合划分的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

“三脊”指依托联系腹地山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所形成的三条发展脊线。分别是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五指山一线,田独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一线。

“五镇”指市域范围内的5个具有中心镇职能的功能核心: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天涯镇、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

(3)城镇等级规模

三亚市域城镇体系由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主要旅游组团构成,农场场部纳入城镇统一考虑。

中心城区:48万人,包括河东、河西区以及田独镇区、凤凰镇区、南新农场场部。建议未来将田独、凤凰两镇行政区划并入市区。

中心镇5个:包括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天涯镇,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

主要旅游组团:海棠湾、亚龙湾、红塘湾、南山等。

(4)城镇职能

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社会服务中心,全市的旅游服务中心。

中心镇本区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

旅游组团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专业服务地区。

3.3风景名胜区及主要旅游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主要旅游区的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普惠民生、科学规划、打造精品的原则。

(1)风景名胜区规划

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是以热带海滨风光为特色,以度假、观光、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发展建设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及相关规划的要求。

亚龙湾景区:以热带海滨风光为特色,国际一流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保护亚龙湾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坚持按国际高标准开发建设,完善购物、餐

饮、夜间娱乐等配套休闲服务设施。

天涯海角景区:具有南疆历史文化内涵和热带滨海特色,以风景游览和文化活动为主的具有国家意义的风景名胜游览区。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并强化主题形象,禁止不符合景区主题定位的项目开发建设。

南山--海山奇观景区:以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和历史悠久的名人胜迹为特征,以风景游览和宗教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风景旅游景区,包括南山、大小洞天等。强化宗教文化主题和养生休闲文化,进一步在外围完善各项配套公共设施,同时与三美湾、红塘湾良好衔接。

落笔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万年前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规划落笔洞地区为三亚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以保护文物古迹及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挖掘古人类遗址文化,营造优良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

鹿回头:以游览观光为主、具有黎族文化和爱情文化主题内涵的风景点。优化公园景观环境,保护山体绿化,严格控制山边开发的强度与高度,禁止在山腰地带开发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文化内涵,与鹿回头半岛度假区及南边海地区联动、协调发展。

崖州古城:崖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优化景观环境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环境优美、自然与人文良好融合的文化主题旅游区。

椰子洲:保持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护、修葺伊斯兰古墓群,保持椰子洲自然野趣的湿地生态风光,开展以生态观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建议申报国家海岸湿地公园。

(2)主要旅游度假区规划

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世界级的度假天堂,多元化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和原居民的安置、就业,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和项目,创造高质量、多元化的度假休闲环境。

南田温泉旅游度假区:具有热带风情特色、生态友好、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国际一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保护优良生态环境,挖掘温泉文化,与海棠湾“国家海岸”建设良好衔接。

坎秧湾旅游度假区:环境优越的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优先,充分利用独特的景观资源和私密环境,发展以自然体验为主的山地生态休闲体育公园、游艇俱乐部及游艇码头、滨海山地酒店等项目。

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具有热带田园风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保持优良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与落笔洞文化旅游区良好衔接,规划主题酒店、生态公园、文体娱乐等功能。

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保护自然山水和田园景观,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结合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成为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购物餐饮、温泉养生、主题公园等功能的文化旅游区。

凤凰(小鱼)温泉旅游区:乡村特色温泉旅游区。利用温泉资源,结合田园环境和自然风光,规划建设成为集田园观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商业餐饮等功能的旅游区。

红塘湾主题旅游度假区:以文化、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规划建设包括主题酒店、度假村、文体娱乐、商业购物、游艇俱乐部等功能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中需要注重与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景区的衔接。

三美湾旅游度假区:具有文化内涵的顶级主题性滨海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优先,充分利用独特的景观资源和私密环境,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与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衔接。

高峰--南岛山地旅游度假区:突出生态养身、民俗风情主题的山地生态民俗旅游区。生态环境优先,深入挖掘山地、水库、民俗等旅游资源,依托交通干道,发展主题性强、特色突出的旅游小镇、主题公园、主题酒店、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村寨、田园观光等项目和功能。

育才--立才山地旅游度假区:突出山地风情、运动休闲主题的山地运动休闲旅游区。生态环境优先,深入挖掘山地、水库、河流等旅游资源,依托交通干道,发展主题性强、特色突出的旅游小镇、运动休闲、山地探险、丛林漂流、会议休闲、民俗村寨等项目或功能。

(3)建设用地规模管控

规范旅游用地成片开发,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防止土地圈占和闲置浪费。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指标控制,核定真实用地需求,明确建设时序,分区分片开发。

3.4三亚国营农场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及发展策略

按照“体制融入社会、管理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的思路,打破农场与地方界限,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将农场发展及规划建设整体融入三亚市统筹考虑。

结合农场自身资源特色,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农场产业转型,实现城镇与农场互动、协调发展。

(2)农场发展建设类型

规划三亚农场发展为3种类型:城市组团型、特色小城镇型、主题游乐区型。确定农场辖区内重点发展建设地区为“2处城市功能组团,4个风情旅游小镇,10大特色主题游乐区”。

2处城市功能组团:南新农场的荔枝沟城市功能组团、迎宾路中段旅游服务组团。

4个风情旅游小镇:南滨农场场部旅游服务小镇、立才农场场部山地运动休闲小镇、立才农场(南岛分部)山地养生度假小镇、南田农场场部温泉风情小镇。

10大特色主题游乐区:南滨生态农庄主题游乐区、南滨山地运动主题游乐区、立才滨水会议度假休闲区、南岛山地民俗风情村寨区、南岛热带主题公园游乐区、南岛山地主题酒店游乐区、南新东方太阳城主题公园区、南新温泉谷主题游乐区、南新半岭主题城堡游乐区、南新凤凰山寨民俗风情游乐区。

3.5总体城市设计指引

总体城市设计框架:遵循“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强化对山、海等重大公共资源以及山海之间各类廊道(生态廊道、河流廊道、景观道路廊道)的保护与管控,重点管控山地区域、滨海片区、山海通廊及标志性景观地区。改善和强化城乡建设用地与滨海、滨河、山地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形成山、海、河、田园、各类绿化廊道等生态景观要素与城乡建设用地有机融合的总体格局。

3.6城乡项目管控

(1)项目管控原则

基于城乡统筹思路和三亚发展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加强对各类项目的管控与指引:

大力支持旅游及旅游相关项目的发展建设,鼓励符合三亚发展战略定位、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的引入和建设。优先保障本地社会民生类项目,积极推进各类公共设施类、保障性住房类项目的发展和建设。

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引导和管控,避免侵占重要公共性资源,适度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需求的度假旅居型房地产。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前提下,合理布局,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项目。

谨慎发展工业项目,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适度、集约发展新型环保型工业和与旅游相关的加工业。

(2)城乡项目管控

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引和管控城乡项目,重要项目进入必须符合相关前提,项目规划建设也必须符合城市设计管控原则性要求。

项目准入前提:

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经过相关程序。

②选址布局和规模必须符合“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符合市域空间管制要求。

③必须保障山、海等城市重要公共性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④符合三亚发展目标定位,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保障社会民生。

城市设计管控要求:

①功能性质:主题鲜明、定位明确,保障项目功能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原则上严禁占用公共性资源开发私有化、封闭性项目。

②开发规模及强度:设定项目规模限制条件,指引项目发展时序,杜绝圈地屯地等投机行为,山边海边等景观环境敏感区域建设地块开发强度应严格控制。

③特色性:应充分体现三亚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等。

④形制、形态及形式:

?形制:公共性资源地区规划建设的建筑及建筑群的布局、规制应保障开放性、公共性。

?形态:建筑应与环境良好协调、尺度适宜,山边河边海边等敏感地带要严格管控建筑及建筑群形态,保障“山海相连”和“显山露水”。

?形式:建筑色彩、造型、风格等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宜,鼓励地方特色。

⑤开发搭配:应按照开发量、投资额或人口容量等,配建相应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面向本地居民的就业培训、就业岗位。

3.7综合交通规划

积极推进以航空为核心的对外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公交优先,强化专业化旅游交通系统建设,构建展现“可欣赏、可游览、宜生活”特色风貌的旅游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具有滨海旅游城市独特气质的生活方式。

(1)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构建以航空为龙头、高铁为骨干、公路为主体、海上航运为补充的开放性、多元化和一体化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期末对外运输满足8250万人次的对外客运总需求,并逐步实现对外运输结构优化:推进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满足近3000万人次/年的航空客运需求;努力促进铁路、水路等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水路、铁路满足共

1600~1800万人次/年的运输需求;充分发挥公路短途运输优势,规划年公路客运规模达到3600万人次。

航空运输体系规划:机场定位为国际旅游岛门户机场、服务于琼南地区的区域性旅游航空枢纽。规划期内,设施扩容,发挥一条跑道最大容量;提升服务品质,特色化发展;将东线城际铁路按照海南岛西线高铁规划线位向西延伸至机场,并在机场北部设站,加强机场集疏运。研究现三亚机场迁址问题,在西部区域(或近海海域)考虑机场选址建设可能性。

港口运输体系规划:推进完成三港分离规划建设工作,积极促进三亚区域性航运枢纽建设。

重点打造凤凰岛客运港,建成国际一流的邮轮港,同时也作为邮轮母港预选

址之一。在凤凰岛对岸建设旅游换乘枢纽,构建便捷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凤凰岛邮轮港与高铁站、机场以及旅游景区的联系。在崖城保港建设中心渔港、游船游艇母港及邮轮港(“三港合一”工程),在南山继续完善南山货运码头,沿三亚滨海地带建设系列游艇港等,形成由陆出海的一系列港湾基地。在此基础上,强化海上旅游线路及交通组织。

铁路运输体系规划:形成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普速铁路于一体的铁路客运通道体系。西线高速铁路:推进西环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在崖城镇设站,带动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

对外公路运输体系规划:衔接航空、铁路和港口,实现与周边县市及旅游景区的快速便捷联系,打造大三亚1小时旅游出行圈。构建双“”形对外快速联系通道。打造高品质、特色化的南北纵深旅游通道。联合保亭、乐东,促进区域东西向联系通道的构建。

(2)市域城乡统筹交通规划

重点发展市域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体系,支撑三亚1小时旅游出行圈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的市域公路网系统和舒适高效、组织有序的城乡公交系统,保证市域乡镇进入中心城区平均时耗不超过1小时,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支撑城乡统筹发展。

市域公路网规划:形成衔接组团、沟通内外、满足不同群体功能需求的市域公路网络。调整海榆东线中心城区段、海榆西线凤凰镇段以及海榆西线崖城段的通道线位,协调市域快速联系通道与城(镇)区道路关系,增强区域过境功能。落实对外公路衔接及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系统,构建山区旅游通道,增强市域东西向联系。结合市域旅游景区建设,利用既有县乡道路打通山区腹地东西向联系,建立市域组团联络通道,强调可达性与景观性。结合村庄优化重组,新增乡村道路,保证“村村通公路”。

城乡公交系统规划:建立分区分级的城乡公交网络,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3.8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规划

按照符合国际水准目标定位和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三亚市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设施数量与规模配置充分体现旅游城市特点,满足

需求、适度超前、近远结合,构建大三亚区域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保护等。市政设施既是重要的城市支撑系统,同时还应是旅游城市特色展现的一部分。设施建设中鼓励有特色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技术的运用。

4.滨海地区规划

4.1规划原则和空间布局

(1)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环境优化。严格管控山海相连的生态、景观廊道;恢复改善河道、泻湖等天然水系及湿地;将区域内林地、田园、水系等要素串联成为环境优良的整体生态景观网络。

区域带动,城乡统筹。明确中心和重点,强化大三亚湾地区及中心城市对周边乡镇及腹地纵深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因地制宜,强化特色。突出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特色,差异化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功能,发展建设丰富多元而各具特色的旅游组团或片区。

(2)空间结构

一心两翼,带状组团。延续市域空间结构模式,规划滨海地区形成以大三亚湾为中心,东西带动两翼的带状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南山至鹿回头之间的大三亚湾地区作为滨海地区中心及发展重点,打造为海南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两翼:东翼为亚龙湾至海棠湾一带,以旅游度假为主题;西翼为崖州湾至乐东一带,应突出历史文化主题,以崖城镇为核心统筹周边地区。

带状组团:滨海地区组团式布局的一系列城镇、旅游区和组团等。

(3)海湾发展

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对各湾区的开发强度进行合理、严格控制。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空间管制前提下,结合不同海湾资源特色和区域功能,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

大三亚湾:大三亚湾东段大东海至三亚湾一带,属于城市型海湾,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滨海地区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为游客及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生活环境;大三亚湾西段红塘湾至南山一带,应发展成为突出文化、体育休闲

主题,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度假海湾。

亚龙湾至海棠湾:亚龙湾至海棠湾一带应突出旅游度假主题。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应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度假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集滨海度假、休闲娱乐、疗养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崖州湾:崖州湾应突出海洋、历史等文化主题,以崖城镇为湾区中心统筹周边区域的发展。东段应进一步推进创意新城、中心渔港和游船游艇港建设以及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文化主题旅游;西段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预留地,结合资源环境特色,适度发展休闲渔业、红色旅游等。

4.2岸线及近海海域规划

(1)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岸线,优先安排风景旅游和城市生活性岸线,保障军事岸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统筹安排货运、客运、渔业等各类港口,结合旅游发展需求安排各类游艇港湾和码头。

海陆结合,统筹考虑。统筹海域功能、岸线利用及陆域用地功能,兼顾城市生活及旅游活动组织,合理确定近海海域的使用功能。

(2)岸线规划

自然生态岸线:包括藤桥河口两侧、铁炉港以南除军港岸线外、锦母角、鹿回头半岛南端、崖洲湾保港--梅山沿线等,保护自然生态岸线,改善生态环境。

风景旅游岸线:规划海棠湾、亚龙湾、小东海、大东海、三亚湾海坡段、红塘湾、三美湾等作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风景旅游岸线,严格限制非旅游度假功能的建设,控制建设规模。规划鹿回头、天涯海角、南山-海山奇观、大小洞天等作为以旅游观光为主的风景旅游岸线,应严格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防止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对岸线造成污染、破坏及其他不良影响。

城镇生活性岸线:规划白排岛周边、三亚河口及南边海、三亚港--海坡、天涯镇和创意新城滨海沿线等作为城市生活性岸线,必须保障其公共性与开放性,注重热带海滨景观特色营造,为旅游度假及城市居民服务。榆林湾内湾西侧为生活性岸线,但不得布置影响军港的城市功能。

港口和军事岸线:规划在南山建设南山货运港;崖城保港建崖洲中心渔港、游船游艇母港,争取作为未来西沙旅游陆基港及邮轮母港备选址;三亚市区凤凰岛建国际邮轮客运港。海棠湾(铁炉港)南侧、亚龙湾东侧、榆林湾口等处保留现有军港岸线,严格管控周边建设,不得影响军事功能。

(3)游船游艇港湾及码头规划

规划在海棠湾铁炉港、三亚河口、凤凰岛、三亚湾活力中心(现部队直升机场位置)、肖旗港、红塘湾、崖城保港等处建游船游艇港湾;规划在沿海各主要旅游区,包括梅山、崖城、南山、天涯海角、西岛、鹿回头、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蜈支洲岛等,因地制宜设置各类游船码头。结合陆域用地管控,保障配套设施用地,保证游船游艇港湾及码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4)近海海域规划

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主要为位于东岛西岛周边、鹿回头半岛周边、亚龙湾近海部分等海域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区内禁止采挖、破坏珊瑚礁和捕鱼等活动;禁止围海造地和修建损害自然保护区的海上、海岸设施;禁止设置排污口。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法规要求。

军事区:主要位于榆林湾、亚龙湾东北部至铁炉港东南部等海域。区内优先保障国家战略利益,不得从事影响军港和军事功能的活动。

港口区、锚地区、航道区:主要有梅山港、崖州中心渔港/游船港、南山港、凤凰岛邮轮港、铁炉港等处的港口区,周边锚地,以及由港口区至开放海域的航道。该区域内应首先保障港口使用和交通要求,保障航道畅通,不得进行影响船只停泊、航行的其它活动。

海底管线区:主要位于梅山港、南山港至开放海域,以及海坡肖旗港--西岛--东岛、海棠湾中部--蜈支洲岛等线路。在该区域内应优先保障海底管线安全,不得进行可能有损海底管线设施的活动。

风景、度假旅游区:主要位于海棠湾,亚龙湾局部,大三亚湾(包括大小东海、三亚湾、天涯海角、红塘湾、南山等处),崖州湾等海域。是三亚海上旅游活动集中开展的区域,重点发展海洋观光旅游、游艇旅游、海上运动旅游等,不得进行捕捞、养殖、采礁等与旅游无关的活动。该海域内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区内任何规划建设必须经过相关各部门严格论证和批准,都

应采取环保、节能技术,原则上应达到零排放标准。

养殖、增殖区:主要位于崖州湾西南、南山以南、海棠湾北部部分海域等,在保证不影响优良环境的前提下,可结合海洋经济进行养殖增殖等活动,同时可结合旅游积极发展海洋产业观光、体验、参与等特色旅游活动。

岛屿:岛屿开发要根据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风貌。在西岛、蜈支洲岛适量建设高端旅游度假接待设施。

4.3滨海旅游交通规划

(1)发展总目标

强化滨海旅游交通系统网络建设,支撑以滨海旅游带为核心的“山海相连,指状生长”市域旅游空间发展,促进三亚滨海核心岸线的旅游开发,全面推进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

(2)滨海交通组织模式

以枢纽为核心协调组织旅游交通、城乡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通过强化专业化旅游公共客运系统建设,打破单一公路运输模式下的滨海旅游交通格局。合理利用沿海岸方向有限的交通通道资源,实现“从城市到旅游”的层次化交通组织。强调体现休闲度假氛围的滨海旅游走廊与空间打造,并逐步推进山区乡村旅游与海上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

(3)滨海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规划期内在大三亚湾核心地带,规划布设滨海有轨电车系统:

主线布局:沿滨海道路通道布设,自西向东串联南山、三美湾、红塘湾、天涯海角、三亚湾新城、活力中心、阳光海岸、鹿回头及大东海。线路全长约40公里,道路布局方式采取靠海岸方向的单侧布局形式。

在主线设置基础上,从凤凰镇起沿机场衔接道路通道布设连通机场的有轨电车支线通道,并结合机场服务需求特征灵活开行支线服务。

在规划期内,结合对三亚邮轮港区和中心城区连接田独、亚龙湾及海棠湾的快速客运系统规划建设的考虑,对迎宾路(凤凰路-田独段)、海榆东线(大东海-海棠湾段)、亚龙湾入口道路等实施快速客运系统建设通道预留,即在保持15米走廊空间基础上,主要考虑对两侧现状及规划建设的影响,适当增加两侧建筑后退红线的控制。

4.4大三亚湾

(1)大三亚湾范围

大三亚湾西起南山,东至鹿回头半岛,南面为南山至鹿回头半岛之间广大水域,北至山区前,水陆面积合计约500余平方公里。是市域及滨海地区的重点发展地区。

(2)主题定位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美丽客厅”。是三亚未来的中心,象征性、标志性景观场所,海南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3)空间发展策略

由陆向海,塑造港湾;城市西进,打造中心。

加强海域价值的挖掘和合理利用,积极发展海洋旅游,打造大三亚湾“海上客厅”;强化海陆联系,沿海滨规划建设一系列港湾、码头作为陆海联系和转换的枢纽,成为海滨富有活力的标志性场所。

城区滨海一线向西沿三亚湾拓展,在与老城区良好衔接基础上,重点发展城市活力中心(现军用机场位置);天涯海角向西结合资源环境特点,发展红塘湾、三美湾等旅游组团或片区。

(4)重点旅游项目规划

特色港链:沿滨海一线结合旅游功能布局,规划建设和优化完善一系列港湾、码头,包括军港、国际邮轮(母)港、中心渔港、以及各类游船游艇港、码头等。港湾、码头等应与城市功能密切衔接,形成由陆向海的转换枢纽、活力场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旅游品牌。在环境敏感地区特别是河流入海口地区的港湾、码头的建设应避免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强调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海上珠链: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可在近海海域规划建设展示三亚文化特质和精神的奇迹工程。可结合防浪固沙堤的建设,综合考虑生态、景观、旅游等因素,建设三亚湾的海上标志,规划建设应采取环保、节能技术,原则上应达到零排放标准。

大天涯旅游区:依托“天涯海角”文化品牌,结合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整合天涯海角景区、天涯镇、文门盆地等的自然、人文、民俗资源,规划具有文化内涵和综合功能的大天涯旅游区。结合海上珠链,规划以“海上天涯”为主题的标

志性景观及活动场所;结合“五龙巷”更新,规划天涯镇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风情旅游小镇;结合文门盆地资源环境和黎族风情,规划具有民俗文化风情和田园风光特色,以观光度假、高端接待等功能为主的旅游度假区。

5. 中心城区规划

5.1用地布局规划

(1)总体发展策略

发展城市新区,塑造城市新中心;疏解优化老城,完善旅游及各类公共设施;保护优化生态环境,营造风景旅游城市优美的风貌意境。

(2)空间布局原则

?明确方向。落实大三亚湾“城市西进,打造中心”的空间发展策略,打造城市中心和完善设施,保障重大旅游项目落实。

?分层布局。滨海一线地优先用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二线地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及公共服务设施;纵深地带结合乡村田园可发展主题旅游项目,并预留未来重大项目发展用地。

?突出特色。保护、恢复、梳理河道水系和生态湿地,作为空间布局中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加强海边、河边和山边等敏感地带城市设计管控,营造“山、河、城、海”交融的整体空间格局。

(3)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为西进、北拓。滨海一线以沿三亚湾向西发展为主,滨海二线以向北拓展为主。重点发展城市活力中心和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榆林湾、田独等地区建设用地集约有序地向外适当拓展。

(4)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五片,特色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心”指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五片”指河西、河东、鹿回头及大东海、海坡、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等五个片区;“特色组团”指榆林、红沙、迎宾路中段、田独等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

(5)各片区、组团发展策略

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旅游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及商业商务中心。力争置换军事用地,整合周边区域,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发展成为包括旅游服务、

文化娱乐、商业办公等综合功能的滨海城市中心区及标志性景观区域。

河西片区:滨海地带是城市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度假的“不夜城”,腹地兼具商业、居住等功能。疏解旧城,优化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积极推动“阳光海岸”地区更新和邮轮港建设。

河东片区: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的片区。推动旧城更新和环境整治,疏解部分行政办公功能,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及商业服务设施,加强水边山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管控。

鹿回头及大东海片区:鹿回头是环境优美的观光和旅游度假区,大东海是设施完善、活动丰富的城市型旅游度假区。重点加强山边、海边等敏感地区的发展管控与引导,强化山、海联系,优化景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海坡片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主题性旅游度假片区,滨海体育赛事承载地之一。建设用地向滨海二线适当拓展,凤凰镇区以向南为重点发展方向。恢复河道,改善生态景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会议会展功能,推进肖旗港游艇基地建设。

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城市综合性功能片区,以居住、商业服务、文体教育、行政办公等功能为主,同时为滨海一线旅游地区提供商业商务、文体娱乐等后台服务。

榆林组团:以军港及后勤服务功能为主,优化环境,在保障不影响军事功能的前提下可结合军事主题开展主题旅游活动。

红沙组团:以居住、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加强滨水空间利用和环境景观建设,可结合疍家民俗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田独组团:包括居住、商业服务、环境友好型工业等功能,同时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提供配套服务。以向东北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改善环境,营造特色,形成良好的门户形象。在东北方向结合便捷交通,集约安排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一类工业用地。

迎宾路中段组团:以度假居住及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严格管控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特色商业、休闲度假等功能。

(6)外围旅游度假区协调

外围重点旅游度假区应相对独立、组团状发展,避免连片蔓延,同时加强与

中心城区的联系与衔接。落笔洞文化旅游度假区和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要加强与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的衔接;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要加强与城市活力中心的衔接;凤凰温泉旅游区要加强与海坡片区(包括凤凰镇区)的衔接。

5.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

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统筹考虑本地常住居民与游客等外来人口需求。城市公共设施兼顾旅游需要,鼓励结合旅游将城市的商业、文娱、体育等重大公共设施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合理确定各类公共设施总量与分布,引导公共设施类用地向滨海滨河等优质地带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明晰的各级各类中心。

优先安排公益性公共设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特别要加强对本地居民及弱势群体的服务。

(2)公共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按市、片区和居住区三级安排,形成完整的公共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城市中心的区域辐射能力。

市级中心: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是包括旅游服务、商业、文娱、办公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河西三亚湾“阳光海岸”地区,是具有特色的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主要为游客提供各种商业文娱服务,同时也兼顾为本地居民提供商业服务;月川城市服务中心,是以服务于本地市民为主的包括商业、文娱等功能的城市综合性中心;抱坡岭城市行政中心,包括行政办公、文体等功能。

片区中心:河东片区中心主要沿商品街、新风路一带;鹿回头及大东海片区中心主要沿大、小东海一带;海坡片区中心主要位于海坡村及凤凰镇区一带;外围组团的片区级中心主要为田独镇区中心一带。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生活圈”的概念,结合不同目标人群需求特点,完善和保障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

(3)旅游业用地

按照“一线旅游,二线居住”的原则,滨海一线用地优先用于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和促进滨海一线现状居住功能向旅游度假功能转换。规划旅游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海坡、河西旧城、鹿回头和大东海等片区的滨海地段。

5.3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建立包括山体、田园、湿地、城市绿地等组成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优化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风景旅游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加强街头绿地建设,营造风景旅游城市优越的绿化景观环境和公共活动场所。

(2)绿地系统结构

强调“山海相连”、“显山露水”,强化“山、海、河、城”相互交融的绿化景观格局,绿地景观应体现热带风貌特色和风景旅游城市意境。规划形成点、线、面结合,山水环境与绿廊绿轴交融的“一湾两带、山林围绕、绿廊相连”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湾两带”指三亚湾滨海绿化,以及三亚西河、东河沿线的绿化带。

“山林环绕”指城区周边鹿回头岭--南边岭--凤凰岭--抱坡岭—牛少坡—荔枝岭—高岭—马岭一线的山体林地绿化,是城区外围的绿色屏障。

“绿廊相连”指城区中的一系列绿化轴线、道路景观绿化带、公共绿地等,共同形成联系山林、滨河滨海地区的“山海相连”的绿化廊道。

中心城区内重点建设的绿地公园包括三亚湾滨海公园(椰梦长廊),海坡滨河公园,鹿回头公园,金鸡岭城市公园,月川湿地公园,凤凰岭公园及热带植物园,虎豹岭郊野公园,以及三亚河滨河的白鹭公园、红树林公园等一系列公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方便实用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5.4城市设计指引

(1)总体要求

强化“山、海、河、城”相互融合、协调的城市景观格局。城市建设要协调好与山、海、河、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保障山、海、河等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改善城市与滨海、滨河、沿山地区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保持城市及城市活动与自然的良好融合和互动。

城市建筑形态应尺度适宜,高低有序,疏密有致,色彩淡雅,整体体现出山水园林城市和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风貌特色。

海南省三亚市物价局

海南省三亚市物价局 部门名称:海南省三亚市物价局 职能区域:海南 部门职能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价格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依据上级制订的价格改革规划、计划,制定本市的实施细则;研究拟定本市价格改革方案和政策,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分析、监测、预警和监控;负责全市价格总水平的调控,提出年度价格水平调控目标;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设立、运作和管理。 (三)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价格收费管理目录,研究制订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国家、省列入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组织、协调和管理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中介服务收费,负责实行涉农收费(价格)公示。 (四)承担全市市场价格的监管责任;负责组织市场价格的调查,制止价格垄断、哄抬物价、低价倾销、牟取暴利、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组织实施商品价格、服务价格、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检查,综合管理价格投诉举报,查处和纠正价格、收费违法案件和违规行为,协调处理价格、收费矛盾纠纷;指导行业价格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的价格环境。

(五)组织开展价格成本调查、成本监审、价格评估、价格鉴证、价格认证、价格信息服务和价格信用建设等工作。 (六)指导、监督行业协会和市有关部门的价格、收费工作;组织建立和指导价格协会工作。 (七)承办市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行政审批办公室)起草和审核有关综合性文件和重要报告;负责会议组织、秘书事务、文电处理、文书档案管理和机要保密工作;负责制定和督促检查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组织人事、离退休人员服务和纪检监察、党群工作;负责局电子政务、信息综合、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职责按有关规定执行;受理商品和服务价格(收费)申报审批事项;负责物价系统干部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负责受理物价行政审批事项;按授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送达行政审批决定。 (二)价格管理科编制价格改革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分析、预测价格形势,提出全市价格总水平调控预期目标和加强价格调控、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依照价格管理权限制定和调整政府管理的工农产品、居民生活必需品强制性、公益性、公用事业性价格;协调指导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监控和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处理有关价格矛盾和纠纷;负责价格综合、价格宣传、价格法制等相关工作;协调价格信息服务和价格信用建设工作;承办重大的价格改革和价格调研等工作。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三亚旅游参考公交路线完整版

三亚旅游参考公交路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亚市区到各大景点的交通 一、亚龙湾的公交车 1、从亚龙湾到市区 15路公交车,起始站是在三亚市区西站,终点站就是亚龙湾假日酒店旁的一个简单的小站台,站台旁有一个很明显广告宣传牌。 市区至亚龙湾内的路线:市区——中心广场——金棕榈——天鸿——环球城——假日。 回市区在亚龙湾的公交车路线:公交车从亚龙湾假日酒店——经仙人掌酒店——喜来登酒店——凯莱酒店——天域酒店——市区。 现在还在去年开通旅游专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1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由三亚新国线公司运营。 2、从亚龙湾到大东海、天涯海角、西岛 新国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3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由三亚新国线公司运营。3、从亚龙湾南山 可以乘坐双层巴士到达天涯海角,再乘出租车大约25元到达南山。 或者,直接打车至南山,约50元/程。 二、如何到达南山 1、坐公交车到农垦医院站下,就能看到有去南山的中巴车,或者是去崖城的中巴车,这些车多是三亚本地人开的,可以讲价。但如果是在淡季则去的车很少,大部分只到天涯海角。车况好一些的要收10元/人,车况差一点的只要7、8元就可以了。 2、坐公交车到西站,从那转乘去南山的专线车。往返的各只有两班车。好象那儿的准点意识薄弱一些,而且一旦遇到车辆检修或其他特殊情况什么的,班车说取消就取消了。(票价不详) 西站公布的发车时间为:西站—南山09:00,14:00 南山—西站11:30,17:30 4.乘坐新国线的双层巴士,据说线路是亚龙湾—三亚市—南山—天涯海角。这种车极难等,不推荐,车次太少。 Tips: 如果是打车去南山,最好包回程,或是跟司机师傅商量好几点来接,因为如果赶不上南山—西站的班车的话,在南山门口自己打车比较难,停在门口的出租车大多是被包的,这样的话就只能看运气了,好的话能遇到从崖城空车返回的出租车绕进来拉客的,运气不好的话就只能自己徒步走到大路口去等车了,这一段路可是够走一阵子的,而且还要晒着太阳走。 三、如何到达天涯海角 市区——天涯海角,可在汽车西站乘坐去天涯海角或乘南山的中巴车在天涯海角下车,票价4元。坐车到农垦医院或西站,换乘到天涯海角的中巴车,当地人开的那种,3元钱搞定。这种车很多,招手即停。 大东海、亚龙湾——天涯海角,可乘坐新国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3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

海南省三亚市基准地价表

海南省三亚市基准地价表 三亚市区区片基准地价表 ----------------------------------------- |区片||区片土地|区片||区片土地| |编号|区片四至范围|基准地价|编号|区片四至范围|基准地价| |--|---------|---------|--|--------|---------|||河西路|96万元/亩||三亚东河|85万元/亩| |1|三亚桥||8|商品一巷|| ||解放一、二路|||河东二路|| ||新风桥|1440元/平方米||月川小桥|1275元/平方米| |--|---------|---------|--|--------|---------|||西河|90万元/亩||三亚东河|80万元/亩| |2|港口、解放一、二路||9|三亚东西河交汇处|| ||滨海大道|||河东一路|| ||正南路|1350元/平方米||商品一巷|1200元/平方米| |--|---------|---------|--|--------|---------|||解放四路|93万元/亩||八○高地|55万元/亩| |3|正南路||10|鹿回头山|| ||滨海路|||港口|| ||金鸡路|1395元/平方米||下洋田|825元/平方米| |--|---------|---------|--|--------|---------|||海愉西路|75万元/亩|||65万元/亩| |4|金鸡岭路||11|鹿回头半岛|| ||海滨大道||||| ||回新|1125元/平方米|||975元/平方米| |--|---------|---------|--|--------|---------|||金鸡岭|60万元/亩||榆林煤场、榆林巷|90万元/亩| |5|海愉西线||12|大东海|| ||回新|||火岭|| ||铁路|1080元/平方米||八○高地|1350元/平方米| |--|---------|---------|--|--------|---------|||二环路以东300米|72万元/亩||红沙|45万元/亩| |6|月川小桥||13|海|| ||一环路|||煤场|| ||金鸡岭路|1080元/平方米||山|675元/平方米| |--|---------|---------|--|--------|---------|||海螺|65万元/亩||海螺岭脚|60万元/亩|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三亚旅游参考——公交路线

三亚市区到各大景点的交通 一、亚龙湾的公交车 1、从亚龙湾到市区 15路公交车,起始站是在三亚市区西站,终点站就是亚龙湾假日酒店旁的一个简单的小站台,站台旁有一个很明显广告宣传牌。 市区至亚龙湾内的路线:市区——中心广场——金棕榈——天鸿——环球城——假日。 回市区在亚龙湾的公交车路线:公交车从亚龙湾假日酒店——经仙人掌酒店——喜来登酒店——凯莱酒店——天域酒店——市区。 现在还在去年开通旅游专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1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由三亚新国线公司运营。 2、从亚龙湾到大东海、天涯海角、西岛 新国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3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由三亚新国线公司运营。 3、从亚龙湾南山 可以乘坐双层巴士到达天涯海角,再乘出租车大约25元到达南山。 或者,直接打车至南山,约50元/程。 二、如何到达南山 1、坐公交车到农垦医院站下,就能看到有去南山的中巴车,或者是去崖城的中巴车,这些车多是三亚本地人开的,可以讲价。但如果是在淡季则去的车很少,大部分只到天涯海角。车况好一些的要收10元/人,车况差一点的只要7、8元就可以了。 2、坐公交车到西站,从那转乘去南山的专线车。往返的各只有两班车。好象那儿的准点意识薄弱一些,而且一旦遇到车辆检修或其他特殊情况什么的,班车说取消就取消了。(票价不详) 西站公布的发车时间为:西站—南山09:00,14:00 南山—西站11:30,17:30 4.乘坐新国线的双层巴士,据说线路是亚龙湾—三亚市—南山—天涯海角。这种车极难等,不推荐,车次太少。 Tips: 如果是打车去南山,最好包回程,或是跟司机师傅商量好几点来接,因为如果赶不上南山—西站的班车的话,在南山门口自己打车比较难,停在门口的出租车大多是被包的,这样的话就只能看运气了,好的话能遇到从崖城空车返回的出租车绕进来拉客的,运气不好的话就只能自己徒步走到大路口去等车了,这一段路可是够走一阵子的,而且还要晒着太阳走。 三、如何到达天涯海角 市区——天涯海角,可在汽车西站乘坐去天涯海角或乘南山的中巴车在天涯海角下车,票价4元。坐车到农垦医院或西站,换乘到天涯海角的中巴车,当地人开的那种,3元钱搞定。这种车很多,招手即停。 大东海、亚龙湾——天涯海角,可乘坐新国线双层观光巴士(上层为敞棚,下层有空调),路线: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西岛–天涯海角,30分钟左右一班,每天早上最早7:15左右从亚龙湾发车,晚上最晚7:00左右从天涯海角返回,行程约70分钟,以观光速度开行,票价8元(亚龙湾–天涯海角) 从大东海或市区打车去天涯海角,车资大约在20-30之间。不用担心返程车的问题,因为从那回市区的中巴多的很,但最好问清楚开到市区的什么地方,好方便自己转车。 四、其它路线 大东海-市区(有东站到西站的专线车)1元/人,到亚龙湾5元。

至2020年海南省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42页)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 (公示稿) 三亚市人民政府 年 目录 .总则………………………………………………………………………… .发展目标与策略……………………….…………………………………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滨海地区规划……………………………………………………………… . 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总则 编制背景

?国际旅游岛建设:年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年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年即将到期。 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12-2020)公示稿

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12-2020)公示稿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1.2011 年,《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已经通过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并上报 国务院审批。新版三亚总规给崖城镇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2012年,结合新时期三亚发展的需要,三亚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 出在崖城镇建设三亚西部新城的总体构想。 3.2008 年6 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三大原则,崖城镇域范围内的 南滨农场将纳入崖城镇统一规划和管理。 4.现行03版《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到期,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崖城镇的发展需 求,应当进行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划分为镇域、镇区两个层次。 1.镇域:崖城镇行政辖区范围,包含镇域内的南滨农场辖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 2.镇区:镇区东起南山、西至盐灶河、北至西线铁路、南至滨海;包含崖城老镇区、创 意新城片区、中心渔港片区和南滨场部,规划范围面积约46.3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4条城市性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三亚西部区域性特色型新城。 1性质解释:三亚西部能够辐射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以海洋旅游、新兴产业、热带现代农业和南海服务为特色的特色型新城:具有崖州文化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第5条城市职能 1. 服务国家南海开发和南海旅游的特色基地,联动南海的区域性港口与铁路物资集散的 区域枢纽。 2.三亚发展新兴产业、海洋旅游、热带农业和海洋服务的产业聚集地。 3.展示三亚崖州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镇发展目标 1.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新城镇”; 2.以海洋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名城镇”; 3.以崖州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名城镇”; 4.以绿色崛起为理念的“绿色新城镇”; 5.以海洋服务为特色的“海洋新城镇”。 第7条总体发展策略 1.联动海洋,服务海洋:以服务海洋为切入点,发挥崖城镇面向南海的独特区位优势, 培育发展海洋服务等相关功能。 2.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以城市标准全面推进建设,全面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实现 崖城从镇标准的服务体系向城市标准服务体系的升级,实现对于区域的辐射和带动 能力。 3.优化产业,创新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新兴产业和热带现代农业,结合旅游发 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城市的多元产业支撑,成为带动三亚西部发展的增长极。 4.多层统筹,突出特色:重点建设以陆海一体的交通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前提,实 现海-城-湾-腹地空间的一体化发展;做精、做深、做厚城乡空间,实现滨海与腹地 的联动发展。 5.生态低碳,绿色崛起:以生态低碳建设为标准,在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项目准入方面采用绿色标准,实现绿色崛起。 第8条产业发展目标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506652.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506652.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506652.html,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506652.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新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给三亚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不久前,《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了专家评审,三亚新版总规编制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象征着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幕已徐徐拉开。 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更加理性发展状态,科学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从三亚的发展经验来看,由于紧紧围绕总规确定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位,三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从三亚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总规对三亚抓住机遇,打造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本次新版总规的亮点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 本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历版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认识到城市发展及历版总规所传承的脉络,总结了三亚2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行试验的、新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即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别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具有开创性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发展道路。 总规也深刻认识到,三亚的发展与国际化标准差距明显;生态保护亟需强化;空间结构松散;房地产发展需要进一步管控;城乡统筹、旅游惠民仍需完善;风貌特色亟需强化;支撑系统亟待完善等。但是,规划也认识到,三亚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初中级阶段,承载着国家重大责任和国际高端目标。三亚的问题是在其高端目标定位下所凸显的问题,三亚的一系列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在发展中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 本版总规提出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创新创意高地、天涯文化源地。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作为三亚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新总规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为主导的三亚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提出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样强调以旅游为主导,建立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还充分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旅游城市要求的设施配套标准,完善各类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提出旅游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相统一的相关机制建议,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