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

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

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

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

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

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

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母质-----物质基础,养分来源等

生物-----有机质来源,富积养分等

气候-----风化过程、生物活动、降水等等

地形-----母质运动与分布、生物及水热再分配等

时间-----成土过程的进程与深刻等

母质的类型。

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土壤成土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什么?

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

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土壤的颜色:-用目力或门赛尔土壤比色卡判定

第三章

土壤生物的概念。

土壤中活的有机体。主要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根系的类型及功能?什么是根际效应?

固定、吸收

根际(rhizosphere):指环绕植物根表面直径为40mm?的区域。这一区域中生活有许多微生物。

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之为根际效应。

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类?各自适应的土壤酸碱性特点?

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

列举常见的土壤细菌。

碳水化合物分解细菌、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

真菌的类型。

适宜酸性土。

腐生真菌:分解有机残体;

寄生真菌:引发植物的病害;

共生真菌: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也叫菌根。

什么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解释氮循环。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称氨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微生物将硝态氮还原为还原态分子态氮的过程称反硝化过程。

第四章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

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定义和简单的过程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

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什么叫做绿肥?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翻入土壤作为肥料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通过耕作措施(cultivation measures)调节有机质分解和积累(accumulation)过程;

增施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种植绿肥(green manure)和牧草(pasture)(林地)。

第五章

一、必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已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含氮)元素有16种,加上碳、氢、氧共19种

1.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macroelement) 10种

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硅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

2.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 trace element) 9种

铁、铜、硼、锌、锰、钼、氯、钠、镍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 (Major element)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大,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0.01%)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 (Trace element)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少, 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0.01%)的元素

二、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根外营养(根外追肥)

主要是分子态、离子态

特点:吸收快、利用率高、效果明显,但持续的时间短。

三、依据有效性的不同,土壤中元素,如钾的存在形态有哪些?

四、简述营养诊断的过程。

营养诊断就是应用可靠的技术,来正确评价植物体内的营养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完整的营养诊断包括‘诊断’、‘解释’与‘处方’三个步骤。‘诊断’就是各项指标的测定;‘解释’就是针对所得数据,结合树木的生态环境与栽培管理过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处方’就是依据解释结果结合以往施肥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

第六章

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孔隙度、土壤水

1、土壤的机械组成

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2、土粒密度(比重):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又称为土壤比重(g/cm3) 。

3、土壤密度(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4、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5、土壤水: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和孔隙度之间有何关系?

=1-(容重/比重)

土壤矿质颗粒粒级包括哪些?

各国粒级划分在名称上可归纳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四大粒级组

土壤孔隙有哪些类型?

孔隙度:是土壤中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即水、气两相所占土体容积百分率之和。

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论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即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毛管孔隙又称小孔隙。具有明显毛管作用的孔隙。

第七章

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吸湿水(无效水)

膜状水(内层无效、外层有效)

毛管水(有效水)

重力水(多余水)

地下水(牵强归类)

4个土壤水分常数的名称及意义。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

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1.34)

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3、田间持水量(2.5)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的全部,土壤持水的最大可能性,与自然含水量不同。

4、全容水量

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风干土(air-dry soil)的含水量叫什么?)

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田间持水量(%)一萎蔫系数(%)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一、土壤空气的来源:

主要为大气,其次为土壤动物、微生物及植物根系的活动。

二、土壤空气的组成:

1 、CO2含量高于大气

2、O2含量低于大气

3、 N2含量等于大气

4、水汽含量等于大气

5、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

土壤热量的来源。

太阳辐射、生物热、地球内热

什么是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其单位是J.cm-2.s-1.℃-1。

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

第八章

什么是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100%?=田间持水量

土壤自然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

在pH值为7时,每100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的分类?其中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什么?

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

H+,Al3+

什么是盐基饱和度?

土壤盐基饱和度概念: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酸度的类型?

1、活性酸(水浸提酸):由土壤溶液中H+引起的,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中H+的浓度(土壤酸碱度)。表示为pHH2O

2、潜性酸(盐浸提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等离子引起的酸性。表示为pHKCl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调节的方法?

土壤缓冲性?

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 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 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 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 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 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 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 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 ?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 ?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 ?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六、土壤的空间位置 ?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一、名词解释: 化学风化 ?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北林植物学研究生入学试题(2002----2006)

2002年植物学考试题 一、填空 1.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及物质交换的途径有(RNA从原来的颗粒状变为细的链条状,穿越核孔进入细胞质,而且物质通过是受控制的)、(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双层膜扩散和运输)、(核内物质进入核周池,通过外膜凸起成泡,缢裂脱离而进入细胞质)、(核内物质先进入核周池,然后通过粗面内质网的管道进入细胞质)。 2.植物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蛋白体)和( )。具有双层膜和核外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在油料植物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为糖的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微体 )。 4.生物膜中含有多种酸性磷酸水解酶的细胞是(溶酶体)。 5.有色体常呈多边形,杆状,颗粒状或镰刀状等不规则状,主要是因为(胡萝卜素很容易结晶). 6.微管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支架,维持细胞形状,固定和支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形成纺锤丝并牵引染色体分裂和位移,与细胞器的位移有关系、参与细胞的收缩和运动,是纤毛,鞭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基本结构成分、可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7.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细胞质运动可停止。说明细胞质的运动同( )有关。 8.木本植物根的初生保护组织是( ),次生保护组织是( )。它是起源于根中的( )。 9.古槐的心才与边材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由于( )的产生而堵塞,失去疏导功能。 10.厚角组织区别与其他机械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局部增厚)和(具有可塑性和延伸性)。 11Compositae的主要特征是花序( ),雄蕊( ),果实( )。 12 Labiate科的主要特征是花冠( )雄蕊( ),叶序( ),子房( )。 13Oleaceae科的特征是叶序( ),雄蕊( )。 14 Primulaceae科的植物胎座类型是( ) 15Cruciferae科植物的雄蕊是( )花冠类型( )果实是 ( ) 二名词解释 细胞脱分化原套原体学说维管束维管组织维管系统核粒细胞性胚乳合点受精丝状器世代交替外胚乳细胞周期 三绘图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横切面简图,并标图。 2.裸子植物木材径向切面,切向切面的细胞图。 3以简图的形式说明被子植物蓼型胚囊发育的过程。 四问答题 1.简述木本植物茎次生生长的过程和结果。 2.简述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的结构特点。 3.以真蕨植物为例简述其生活史,并表明两时代的界限。

土壤学总复习题(北林)学习资料

《土壤学C》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40个)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沉积岩; 4、变质岩; 5、地质作用; 6、地质营力; 7、物理风化; 8、化学风化; 9、生物风化; 10、成土母质; 11、土壤剖面; 12、根际效应; 13、生物固氮; 14、共生真菌; 15、土壤有机质; 16、土壤矿质化过程; 17、土壤腐殖化过程; 18、氨化作用; 19、硝化作用; 20、反硝化作用; 21、土壤腐殖质; 22、土粒密度; 23、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24、土壤孔隙度; 25、物理性粘粒; 26、粒级; 27、土壤机械组成; 28、土壤质地; 29、土壤吸湿水; 30、毛管水; 31、吸湿系数 32、凋萎系数; 33、田间持水量; 34、土壤有效含水范围; 3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3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6、土壤盐基饱和度; 37、土壤胶体; 38、土壤活性酸; 39、土壤潜性酸; 40、土壤碱度。 二、单项选择题(45个) 1、室内风干土样含有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气态水 D、毛管水 2、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土壤水分类型为。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灌溉土壤时,应达到的理想土壤含水量为。 A、全容水量 B、土壤田间持水量 C、最大分子持水量 D、最大吸湿水量。 4、在酸性土壤环境中,仍能很好发育的土壤微生物是。 A、真菌 B、放线菌 C、细菌 D、藻类 5、1:1型的粘土矿物是。 A、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蛭石 6、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胶核 B、扩散层 C、非活性亚层 D、决定电位离子层 7、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正确的为。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 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 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4.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保留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2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26.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27.土壤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 28.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29.同晶替代作用: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0.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1.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侵蚀②砂化③盐碱化④变质退化⑤污染⑥城建用地 2.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土粒:矿物质、有机质;粒间孔隙:小孔隙通水,大孔隙通空气;生物动植物,微生物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 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 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 2、结构类型 a 岛状构造 b 孤立环状构造 c 连续链状构造 d 连续层状构造 e 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

北林土壤学选择题

二、选择题 1、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正确的为A。 A. 橄榄石<辉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B. 橄榄石<辉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C. 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D. 辉石<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2、下列不属于矿物岩石化学风化过程的是C。 A. 溶解作用 B. 水解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氧化作用 3、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D。 A. 页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片岩 4、能在风化母岩生长并积累有机质的是。 A. 藻类和真菌 B. 放线菌和细菌 C. 藻类和放线菌 D. 细菌和真菌 5、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C 。 A. 腐殖质层 B. 淀积层 C. 表土层 D. 母质层 6、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B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 胶核 B. 扩散层 C. 非活性亚层 D. 决定电位离子层 7、下列陈述中,D错误。 A. 土壤最基本的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四要素指的是水、养、气、热。 B. 对同一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BS)而变化,BS高则土壤酸性就弱。 C. 土壤的通气性决定于土壤的有效孔隙,即决定于大孔隙的数量。 D. NH4+、K+、Ca2+、Mg2+、Al3+等都属于盐基离子。 8、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中包含的有效水分类型有。 A. 吸湿水和膜状水 B. 膜状水和毛管水 C. 毛管水和重力水 D. 重力水和地下水 9、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粒径范围是B。 A. >0.01mm B. <0.01mm C. >0.01cm D. <0.01cm 10、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A。 A. 活性酸 B. 交换性酸 C. 水解性酸 D. 潜性酸 11、决定土壤广域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 气候和地形 B. 生物和地形 C. 气候和生物 D. 母质和地形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240 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 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硒的生物甲基化:金属硒和硒离子等无机硒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转化成甲基硒和二甲基硒。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同晶替代: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东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肥力只有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简答题及论述 1.土壤学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 答: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 2.土壤在农作物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营养库作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 CO2 主要来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则主要来自土壤。 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通过土壤养分元素的复杂转化过程,实现着营养元素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保持了生物生命周期生息与繁衍。 ③雨水涵养作用。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④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使绿色植物根系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穿插,获得机械支撑,保证了绿色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的站立于大自然之中。土壤中还孕育和滋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 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是各种理化作用最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带,它具有对温度、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具有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着一个稳定的环境。 3.写出四种国家级土壤学期刊的名称 答: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学报4.土壤肥力的主要内涵 答: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为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环境条件指温度和空气,对植物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称之为环境因素或环境条件。“协调”是指土壤中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四大肥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协调。 5.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答: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四大因素同时存在,而且要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第一章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简答题及论述 1.高岭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 中大量普遍存在。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 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可塑性,粘 结性,粘着性,吸湿性弱。0.2-2μm 2.蒙脱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2:1型膨胀型粘土矿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分布广泛。 1)2:1型 2)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普遍 4)胶体性突出,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吸湿性 突出。 3.粘土矿物对肥力的意义 答: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及生物化学性均有深刻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含丰富的Ca、Mg、K、N、P、S等常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些硅酸盐粘土矿物发声同晶替代作用,吸附离子防止流失)。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 1 -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就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得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水、肥、气、热) 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得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得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得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得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措施)形成得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得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得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与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得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得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与改良得技术。 7、矿物:矿物就是地壳中得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得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得岩浆冷凝而成得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形成得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与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得组合形成得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得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得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得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得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与先形成得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得岩石。 14、变质岩:原有得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与化学活性物质得作用,改变了原有得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得新岩石。 二、土壤得本质特征?肥力得四大因子? 答:土壤得本质特征就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得四大因子就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 答: 固体颗粒(38%) 固相(50%) 土壤有机物(12%) 气相(50%) 粒间空隙(50%) 液相(50%) 土壤学发展过程得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提出矿质营养学说)。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就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得)。 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 五、岩浆岩得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 答:按含二氧化硅得多少分为(1)、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2)、中性盐(二氧化硅含量在52%——65%)。(3)、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 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六、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 答:(1)、影响土壤得质地;(2)、影响土壤得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得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得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与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

北京林业大学 观赏植物学试卷

北京林业大学20 03 --20 04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试卷名称:观赏植物学课程所在院系:园林学院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试卷说明: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本试卷共计 3 页,共 5 大部分,请勿漏答; 2.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3.答题之前,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上的考试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4.本试卷所有试题答案写在试卷纸上;(如不够可附答题纸) 5.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纸正面向外对叠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考试中心提示:请你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一、名词解释(10分) 1、观赏植物: 2、分生繁殖: 3、球根花卉: 4、水生花卉: 5、观赏园艺学: 二、观赏植物的拉丁学名互译(20分) 1、梅花 2、榆叶梅 3、山桃 4、玉兰 5、迎春 6、连翘 7、桃花 8、月季花 9、杜鹃花 10、菊花 11、Syringa spp. 12、Wisteria sinensis

13、Lagerstroemia indica 14、Tulipa gesneriana 15、Lilium spp. 16、Hemerocallis fulva 17、Paeonia suffruticosa 18、Petunia hybrida 19、Nelumbo nucifera 20、Rosa rugosa 三、判断正误:(10分)(√) 1、紫薇和梅花一样花芽都是在头一年分化,第二年开花。() 2、百合和郁金香的鳞茎一样都没有皮包裹,所以运输时要特别保护() 3、品种是花卉植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4、玫瑰象征爱情,虽然只是蔷薇属的一个种,一年只开一次花,却是世界上重要的鲜切花。() 5、按照开花时间分,菊花分夏菊、秋菊、寒菊。() 6、中国的十大名花是: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 7、梅花喜欢漫天雪,所以梅花可以在北京以北地区安全越冬栽培。() 8、在同一栽培地点,牡丹的自然花期比芍药要晚一些。() 9、杜鹃花不仅喜欢微酸性的土壤而且喜欢强烈的阳光。() 10、现在一串红、矮牵牛、万寿菊等重要草花都采用F1 代种子进行繁殖,而内蒙古、山西等冷凉地区是很好的制种基地。() 11、现代月季一年可以多季开花而很多古老月季只能一季开花。() 12、世界上的四大切花是百合、玫瑰、香石竹、唐菖蒲。() 13、郁金香原产荷兰,而且是荷兰的国花。() 14、榆叶梅最大的缺点是残花很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15、山桃的抗寒性极好,它可以作为榆叶梅、桃花、梅花的砧木。() 16、兰花的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是借助与种子共生的菌根获得营养而萌发的。() 17、山楂是非常好的观果观赏树,但是由于它喜欢酸性土壤,所以在北京大部分栽培地容易缺铁得失绿病。() 18、世界上把1867年定为现代月季与古老月季的分界线。()

土壤学复习资料

(0)绪论 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 (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 (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 (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 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 (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2)铝氧八面体 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 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3、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区别?(简单题) 高岭石:(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脱石:(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 4、粘土矿物的南北方哪边肥力更强?为什么?(问答题) 答:北方更强。北方以2:1型矿物为主,含蒙脱石、水云母较多,土壤反应又多为中性或微碱性,因此,阳离子交换量一般较高,则保存养分的能力大。其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永久性电荷数比较多,其粘结性、可塑、胀缩性比较强。而南方以1:1型矿物较多,为红、黄壤地带,无机胶体以高岭石和含水氧化铁、氧化铝为主,土壤酸性大,pH值低,阳离子交换量小,晶格内的水铝片和硅氧片很少发生同晶替代,因此无永久性电荷。晶片与晶片之间形成氢键而结合牢固,水分子及其他离子难以进入层间,并且形成较大的颗粒。因此其吸湿性、粘结性和可塑性较弱,富含高岭石的土壤保肥性差。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动物、微生物残体 2)植物残体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 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 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主要有: 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 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 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岩:斜长石,辉石 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 正长斑岩:正长石 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 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 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 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 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

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 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3)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③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④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可分为: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为:脂肪光泽,如石英; 3)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4)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⑤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⑥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成为解理面。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正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

土壤学

土壤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土壤学 英文名称:soil science 定义1: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学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循环系统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目录

编辑本 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

地球科学 ,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 土壤学教材 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如细菌与粘粒结合,可使细菌在极端严酷的条件存活,地球上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土壤(或母质)。现在人们已发现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着DNA质粒或片段在不同生物细胞间的迁移,可导致物种变异或进化。 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这个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土壤学家认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土壤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以前,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仅是以土壤的某些直观性质和农业生产经验为依据。如中国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根据土壤颜色、土粒粗细和水文状况等进行的土壤分类,其后许多农学家有关多粪肥田和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