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

嘉盛豪园居住小区绿地系统

调查报告

2013.05

指导老师刘仁芳

组长邓芮

组员王迪

叶晓东

邵梦麒

张博雅

郭宇涵2010 级城市规划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作业

目录

1.区位分析——邓芮

2. 道路景观分析——邵梦麒、郭宇涵、王迪

3. 组团景观分析——邵梦麒、郭宇涵、王迪

4. 中心公共绿地景观分析——张博雅、邓芮

5. 儿童游戏用地景观分析——叶晓东

6. 总结

1.区位

嘉盛豪园小区位于厦门岛的中部偏东,小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金尚路、云顶中路、洪前路、吕岭路、仙岳路,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途经市中心主要地段的30余条公交线路与这里连通,出行十分便捷。周边商业、教育、金融、公园等生活配套齐全,东部首座ShoppingMall加州城市广场近在咫尺,与世界500强厦门最大店的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来雅百货仅一步之遥,与67万平米的东部第一的忠仑公园隔路相望,莲前小学、瑞景小学、逸夫中学、洪文邮政局、金尚医院、前埔医院、银行等就在身边。

容积率:2.00

绿化率:40

占地面积:185000平方米

2.道路景观分析

2.1小区内道路绿化分析

2.1.1入口广场分析

穹拱型的大门,入口对着五棵大王椰子及一堆假山造景,营造了热带的景观特色,用不同的铺砖将入口广场强调出来。周边辅助设置一些座椅,图案画的绿化作背景。入口的景观做的有气势,但因为中心对景处杂乱的堆放着装修废料,广场中临时停放着私家车辆,使得入口广场没有成为小区居民停留、玩耍、休憩的场所,而仅仅是外部进入小区的一个过渡空间。

该组团的入口广场不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广场中间被高大无法亲近的景观所破坏,使得居民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座椅的使用频率不高。

2.1.2地下停车库入口分析

地下停车出入口示意图

2.1.3小区级道路分析

该组团地下停车出入口宽为5米,

周边种植着低矮的灌木,修剪成有引导

作用的形状。出入口前端有一课圆球形

的小叶榕作为对景及标识作用。但在非

工作时间段,出入口周围停着许多辆私

家车,严重堵塞了出入口交通。

小区级道路两旁的栽植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车辆交通的安全,宜选用姿态优美、冠大荫浓的乔本植物进行行列式栽植,但该道路两旁树木的选择导致遮阴效果较差。但植物品种较丰富,层次分明。在小区道路与居住建筑之间,多行列丛植灌木,可以防止尘埃。但该路段的乔木较为稀疏,阻挡噪声效果较差。

2.1.4组团级道路分析

组团级道路断面图

组团级道路宽约3米,采用规则式的道路线型。道路两旁多后退0.5—1.0米布置草地及灌木。草地为马尼拉草,灌木多为黄金叶、福建茶等。道路延边还在楼栋单元出入口放置垃圾桶。地面采用透水的砖贴面。

2.1.5宅间路分析

宅间小路宽约1.5米,采用自由式道路线型。道路两旁多种植黄金叶、福建茶等低矮灌

木,局部点缀有颜色的花朵,修剪成规则形状。小路辅以扇形铁艺景观廊道,加上种植爬藤植物使得宅间小路十分生态自然。

组团级道路断面宽度为3.5m ,旁边配置高大乔木,有小叶榕也有大王椰子。

3、组团景观分析

3.1水景分析

3.1.1总述:

小区内部以水景串联整个小区绿地系统,有动态水景,同样也有静态水景。动态水景主要以居住小区中心绿地的水域展开,贯穿整个小区的绿地系统,营造安谧且活泼的滨水景观环境。静态水景主要以入口处的半圆形水池为主,主要作用是营造入口氛围和入口气势。3.1.2动态水景植物配置:

动态水景周围的水景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布局形式并不规则,植物自由生长,主要有水系景观植物,灌木和一些高大的乔木植物形成竖向的层次配置,使整个水系景观看起来层次丰富,有自然的野趣,但是部分水池旁边植物配置过于杂乱,景观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在颜色搭配上差别不大,没有办法区分绿化层次,颜色过于昏暗,没有生机,虽然有茂密之感,但沿着水池望过去的效果也不甚良好,导致水池旁活动的人也不多,反而在宅旁的水景边有很多的孩子和老人活动。

3.1.3静态水景植物配置

由于是小区入口的水景,因此正对小区入口,利用地形的高差设置了水阶梯,在水阶梯下面设置了浅浅的半圆形水池,并在周围设置了水景雕塑小鸭子。在静谧中又有一丝活泼之感。水阶梯上面种植了被修剪的形状规则的灌木,且种植了比较有气势的软叶刺葵。并在水池两侧种植了对称的小叶榕,使整个组团处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荫下的同时也兼顾了入口的气势。在与小区入口的关系上,主要是有一条对称的轴线关系,对称就有气势和气氛。

3.2建筑单元出入口植物配置

A单元出入口处绿化B单元出入口处绿化建筑组团入口处绿化层次清晰,品种丰富,杂而不乱,乔灌草结合比例适宜。草坪有篱笆与组团道路相隔,灌木被修剪成规则的形状,乔木多选用相对小型低矮观赏价值高的品种。由于建筑出入口处于北侧,长时间被建筑阴影所遮挡,因此选用的绿化品种多为耐阴喜阴性,生长能力强,耐寒性植物。

3.3宅间宅旁绿地分析

此处宅旁绿地的植物种类搭配在统一

中有变化,空间景观的有序变化起到

了很好的空间限定作用,能够阻挡外

界视线、噪声和灰尘,满足居民夏天

纳凉、冬天晒太阳、就近休息赏景、

幼儿就近玩耍等需要,为居民创造一

个安静、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

境。

3.4嘉盛豪园A组团绿地分析

组团A 区位图 组团A 平面示意图

3.4.1 A 组团设施配置

A 组团内部设置有休憩凉亭,凉亭内配置石质座椅,供人休憩,而且在凉亭内部及周围的铺装进行了特别处理,有聚集焦点的作用,使用人群范围广,不管是老人、小孩亦或是年轻人都会来此休憩,使用频率较高。当然,组团内部还设有其他的设施,如路灯和垃圾桶等,这类公共设施为了不夺人眼球,能够良好的融入组团景观中去,选用了较为低调的黑色,可以和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3.4.2 A 组团铺地分析

由图可看出,此组团的硬质铺地种类较其他组团丰富一些,在较宽阔的广场空间使用了大块碎石铺地与绿地混合配置,在一些亭榭的小节点铺地配置上采用了颜色较为鲜艳有向心性的铺地。而在拾级而上的高低景观上也采用了以青石为主的碎石铺地,两侧配以低矮灌木,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4.3.A组团的高差处理

和其他组团不同,A组团的绿地配置存在一定的高差,这种高差并不会给人带来不方便,反而在视线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高差处理上采用了自然的草坡处理,辅以灌木及少量高大的乔木,人行通过台阶处理高差,两边配以乔木,有曲径幽深的感觉

3.5嘉盛豪园F组团绿地分析

3.5.1组团座椅设置

该组团绿地座椅的设置分为:房屋底层架空处、入口广场处、组团路周边。在调研中发现小区居民喜欢在底层架空处的桌椅聚集聊天,因为该处的桌椅是居民自行放置的,是根据需要而产生的。相对来说,处于入口广场处的座椅基本没居民落座,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私人活动容易被路人注视,缺少安全感。在组团路边的座椅落座的居民多为陪同小孩玩耍的家长、老人。

3.5.2组团草坪设置

该组团的草坪多分布在组团路周边,有一定的高差,在组团中心的乔木、灌木与组团道路间起着缓冲作用,草坪边界有低矮的篱笆将其与道路隔开,阻隔了居民与其的接触。组团

形的宅间路与景观的叠加融合,从标示性的大

榕树对景到颜色高度搭配协调的乔木、灌木、

地被群,从用于休憩的座椅到供老人儿童运动

的器械区,F组团绿地的设计体现了绿化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

绿地中的草地像灌木、乔木一样,多为观赏性质,人不能很好的使用它。在调研中发现,小区居民会自行踏入草坪,或席地而坐或遛狗或让儿童在其间玩耍。说明,居民对草坪是有使用需求的,该组团的草坪不能满足居民对其的使用需求。应在草地中开设小路、座椅等,使得草坪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不只是观赏的功能。

3.5.3组团运动设施设置

该组团绿地中设置了一处共三部分的供小区居民运动的健身设施。在铺地上与周边的宅间小路用不同的铺砖样式区分开,边界用剪成规则形状的灌木黄金叶分隔开,形成了独立的运动区。该运动区位于组团绿地的中心,但该区的开口并未开向组团路,而开向了宅间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给居民在使用上造成了不方便。在运动器械的选择上,种类虽然多,但并没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项目,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休憩座椅,略显不足。

3.5.4宅旁绿化的设置

该组团宅旁绿化多分层次设置。地被用马尼拉草、灌木多为黄金叶、福建茶等叠合设置,乔木有热带树种大王椰子、常绿树种小叶榕、特色树种凤凰木等。而宅旁绿地中还有布置造型独特的花架及扇形花架廊道。

3.6嘉盛豪园D组团绿地分析

组团D区位图组团D平面示意图

3.6.1 D组团设施配置

D组团入口和组团末端都设置有石质座椅,供人休憩,组团的入口与近端都设置有休闲空间,相互呼应。组团中心的圆形高台作为景观节点,也提供了给居民休息的空间,但其旁设置的棕榈类树种遮阴效果较差。组团内的垃圾桶没有经过设计,显得与周围环境景观不太融合。

3.6.2 D组团内景观轴线分析

D 组团内部以一条水景池作为轴线,轴线两旁植被以福建茶和蒲葵为主,色彩单配较为单一,且空间层次也不丰富。若该水景作为观赏,组团路上的视线被列植的蒲葵挡住;若作为游玩之用,两旁植被又不能起到很好的遮阴效果。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该组团内的轴线水景利用率降低。

3.6.3.D组团的空间分析

3.6.3.1开敞空间

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

而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

隐蔽性、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3.6.3.2半开敞空间

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

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开敞程度

较小,其方向指向封闭性较差的开敞面。可以

形成围合空间,增加向心和焦点作用。

3.6.3.3覆盖空间(冠下空间)

利用大乔木,构成一个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

间。

3.6.3.4封闭空间

与覆盖空间相似,但空间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常见于森林中,它光线较暗,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

3.7组团绿地植物配置一览

地被

名称 图片

其他

名称 图片

其他

马尼拉草

高5cm , 抗旱耐贫瘠,喜温湿,常绿周期280天。

小蚌兰

中性植物高15cm ,喜温耐旱,叶背淡紫红色。 细叶麦东

10-30cm 高,喜阴湿耐寒,常绿

三叶

高30-40cm ,

喜酸耐寒固氮,再生能力强耐踩踏,开花。

灌木植物

名称 图片

其他

名称 图片 其他

龟背竹

常绿,11月开花,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忌阳光直射,不

耐寒,高度1.5m 左右

花叶良

常绿,喜高温高湿的 环境,喜明亮的光照,

高1—2米,花期夏季,

花叶鹅掌柴性喜暖热湿

润气候,生长

快,用种子繁

殖。

棕竹四季常绿,

性喜温暖湿

润和通风良

好的环境,

避免强光或

光照,株高

2-3米

肾蕨肾蕨喜湿润

土壤和较高

的空气湿度。

株高一般30

-60厘米。八角金

常绿小乔木

或灌木,分

布区的气候

温凉湿润,

在通气良好

的肥沃土壤

生长良好。

朱蕉直立,高1-3

米赏其常青

不凋的翠叶

和紫红斑彩

的叶色. 旅人蕉常绿乔木状

多年生草本

植物,喜光,

喜高温多湿

气候,株高

一般30-60

厘米。

红花继木喜光,稍耐

阴,但阴时叶

色容易变绿。

适应性强,耐

旱。喜温暖,

耐寒冷。

龙舌兰常绿,喜温

暖干燥和阳

光充足环

境。稍耐寒,

较耐阴,耐

旱力强,高

4.5~8.0 m

软叶刺葵常绿,多湿气

候,耐干旱瘠

薄,1—3 M

福建茶常绿灌木,

性喜温暖湿

润的气候,

怕寒冷,高

可达1-2米

黄金叶常绿,性喜高

温,耐旱。全

日照,喜好强

光,能耐半

阴。株高0.2-

0.6米

矮桄榔生、矮小灌

木,叶全部

基生,羽状

全裂,长2~3

米,热带地

区有栽培。

春羽多年生常绿,

喜高温多湿

环境,较耐荫

蔽,较耐寒,

喜海芋阴植物喜欢

半阴环境特

别喜湿。叶

片革质,全

株最高可达

微酸性土壤,

可达1.5米

以上。

5米

风车草性喜温暖湿

润,通风良

好,光照充足

的环境,耐半

阴,甚耐寒,

高l—1.5米

虎尾兰耐干旱,喜

阳光温暖,

也耐阴,忌

水涝高1.2m

左右

乔木名称图片其他名称图片其他

霸王

高5m,阳性

植物,耐旱、

耐寒,喜光,叶

片巨大,蓝灰

凤凰

高10-20 m,

喜高温多湿

不耐寒,花期

5-8月,花瓣

红色。

盆架

高10几米,

喜湿抗风耐

污,叶色亮

绿,细长如

面。

刺桐

高20m,树皮

灰棕色。喜光

照不耐寒,花

期3月,果期

8月

小叶

高20-30米,

喜温湿,耐高

温,不耐寒,

花期5-12月,

叶椭圆,革

质,长1-4cm。

小叶

榄仁

高10几米,

喜高湿耐热

耐湿。树性强

健,生长迅

速,耐盐抗强

风,花小。

印度

橡皮

高10-30m,

喜暖湿,不耐

寒,喜光,亦

能耐荫,叶厚

革质,有光

泽,淡红色。

醉香

含笑

高30m,树皮

灰白色,叶革

质,喜温湿耐

旱耐瘠,耐

寒,耐阴抗

风,喜酸土。

柠檬

高10-30米,

喜高温多湿,

不耐寒,叶具

柠檬香,树皮

呈淡蓝色,表

面光滑。

香樟

高可达50m,

常绿,散发樟

脑香,喜温喜

光耐温不耐

寒,深根抗

风,耐烟尘。

中东海枣高可达10公

尺,耐高温、

耐水淹、耐干

旱、耐盐碱、

耐霜冻。叶密

顶生。

鱼尾

高10-15m,

喜中性土不

耐盐碱。喜温

不耐寒,耐阴

性强,叶厚革

质,花期7月。

羊蹄甲高7-10m,喜

光湿不耐寒,

树皮厚,近光

滑,灰色至暗

褐色,花期

9-11月。

蒲葵

高达20m,喜

高温多湿,耐

阴,耐寒能力

差。

叶扇形下

垂似披针,

期4月。

4.中心公共绿地景观分析

4.1区位分析

嘉盛豪园小区内的中心游园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位

于连接南门和北门道路中间,中心游园由两侧弧形的

楼围合而成,与南侧的圆形广场相连,圆形广场作为

游园的入口空间,标识性强,且可用作集散场地。在

小区内的南北向组团路上均能看到游园的景观。

小区中心游园区位图

4.2植物景观配置

4.2.1游园入口广场

入口处有两个弧形的拱门,引导性极佳。

入口处植物种类较繁杂,灌木有春羽、红花檵

木、风车草、三角梅、龟背竹、、肾蕨。乔木有中东

海枣。广场的弧形拱门体量大,但在中东海枣和游

园西侧高大的小叶榕和印度橡皮树的过渡下,弱化

了入口处的体量感,使广场和拱门的尺度变得亲切

宜人。游园入口广场调研时发现,可能缺少修剪,此处的植物层次混

乱不明显,整体色调偏深绿色,缺乏明艳的绿色植物

配置,肃然肾蕨的绿色叫鲜艳,但混杂在其中并不明

显,一定程度上印象了游园的美观性。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绿地系统分析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 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 2.1 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 1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如图2)

图 2 2.2 系统的渐变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图 3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广州绿地系统调查分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2090706009 姓名:邓沛飞 日期:2011年12月26日

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现状的了解,运用案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植物配置,就如何建立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植物配置;建议;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具有自动调节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绿色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小气候和美化景观等方生态效应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配置是营造城市生态绿地景观的手段之一。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后的生态效应是否显著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的配置。因此,合理规划绿地,以生态统筹“绿色空间优先”,合理配置植物,使其形成稳定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1广州城市的背景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的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市域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又使岭南文化得以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交融发展.形成今天广州城市文化兼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广州人文资源丰富.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岭南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近年来,其绿地系统规划贯彻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模式,更趋人性化、大众化、生态与环境美兼得的局面,以“依法治绿、生态优先、系统整合、因地制宜、城乡结合、整体协调”为原则,“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为基本思路,旨在构建“翠拥花城”的生态化城市。即以广州市域“山、城、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云山珠水”,营造“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生态城市,形成典型的“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山水城市风貌,“云山‘珠水”是广州的美誉。 2广州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中心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特性或者说实 质性内容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既在保 证用地数量的同时,形成合理的绿地布局;第二,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减灾避灾绿地等体系的建立;第三,城市绿化特色的拟 定,既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针对不同用地的特点推荐不同的植物品种、 配植方式,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III 目标导向:保障城市生产绿地要求、做好重要的防护绿地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 1.目标导向:国际性风景旅游、滨海宜居城市要求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目标。 2.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实现绿地功能最大化。 目标导向:满足建设国际性生态宜居、旅游城市要求。 I - . ■ k__ JJ L__J J. 奁于liT 道#■吗比老片,忆刊迤i 成甘M 跺爲, ■N 如小辜锻奇蜂址...军T LA L S L 車(i, 4 广4& 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尽量做到均衡布局。 ■ J—kLL_J ■ LL__J ■ LB "

(1)绿地结构是否完 整。 城市绿地结构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也是绿地与城市发展之关系的体现。结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性与合理性,否则, 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综合效能。 (2)区域内自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绿地,还包括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关的一切 自然元素,例如:水系、山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资源、农田以及果园等,对这些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构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 而对其有序合理的利用,是使之功能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3)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为主要目的公园绿地体系是否合理、完 善。 在城市绿地体系中,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这种休闲活动,随着人们活动时间的不同、活动内容的不同、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是由一个自楼间绿地、社区公园、区级公园、市级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直至郊区风景 名胜区这样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休闲绿地体系来承担的。 二、绿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绿地建设现状概况及分析 1.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 (1)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总量及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绘制现状图统计,2007年底,整个金州以南城市绿地面积约31.4平方 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人均绿地11.1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约29.6 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1.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 设用地的0.4%。 图表11-1 :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统计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绿地系统分析讲解学习

绿地系统分析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 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 2.1 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 1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如图2)

图 2 2.2 系统的渐变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图 3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章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分析及规划原则 (一)现状分析 本规划区跨度较大,景观类型丰富,涉及到山、水、村、城,景观绿地资源还没有形成系统,各种绿化资源之间呈零散、无序的分布状态,景观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自然资源和人文有待整合、完善、提升,为休闲旅游服务规划拟通过山体植被规划、道路及河流岸线绿化、景点及建筑群周边绿化,将现有的绿化体系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为将定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的、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提供保障。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原则 景观设计要在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优美、和谐的景观空间。2.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原则 景观的总体设计要服从于区域的总体规划,从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大多数的植物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种植设计要兼顾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或特色景观。 3.远近结合,经济实用原则 植物的生长周期有长有短,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近期功能与远期目标,以及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规划区域的开发也有缓有急,景观设计应根据开发的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发掘更多的乡土树种,包括原生树种或长期栽培适生的地带性树种,以及外来的归化树种,作为栽植的基本树种。为了提高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节制地引进纬度相仿、海拔相近、土壤性质又类似地区的植物。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构成 1.绿化景观 整个景区的绿化以现有的山体为基础,尽量保护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山体、水系、绿带、建筑群落绿化、田园风光等共同形成旅游区的生态绿色网络,且在各景点的植物配置上注重可观赏性。 2. 水景观 规划区内有河流、温泉和湿地三类水景观。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环境,通过河流的水上游线游客可以游览各个功能区的特色景观。 3. 建筑风貌 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度假区的景观环境质量,扩大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的内涵和层次,规划区内的建筑设施和景点建设都必须文化背景及整体环境相协调,以汉唐风格为主,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以及色彩材料等都要和整体环境相协调。 (二)景观结构 1. 景观结构 整体构筑“一核、两带、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一核由武侯墓和以开发的定军山景区组成,两带分别为滨水城市休闲带和漾河风光带,三廊由从天荡山——勉县城区——定军山——虎头山景观主轴,两大主题廊道:三国文化景观廊道和山水文化廊道构成。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XX概况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 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出口创汇总额7000万美元。 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展 摘要: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城市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趋势 Abstract:Because people to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work, planning work for conceptual change and focu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Cit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Urban green spac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影响,每项工程都要做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包含了该项工程所需的卫生防护绿地和为城市人口游憩服务的公共绿地[1]。作为最初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主要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发挥园林绿地卫生防护、文化休息、美化城市综合功能”,其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直强调“既照顾点,如公园、小游园等;也照顾线,如行道树、绿带、防护林等;更照顾面,如街坊小区庭院绿地,要点线面相结合。既重视城市内部的绿地,又要注意郊区的绿化,要内外结合。既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大型公园,也要建设仅供附近居民休息散步的中小型公园绿地,要大中小相结合[2]。”可见,当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绿地系统”的概念,但城市绿化的建设思路已从城市整体出发,考虑到点线面相结合、内外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等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定义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该定义说明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