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CHINA-TODAY FORUM 81

《形势与政策》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 鑫 刘培进

山东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 山东 青岛 266590

【摘 要】《形势与政策》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学生队伍的思想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担负着重要使命。文章通过调研课程开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制度设计、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强课程实效,增强高校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2005年,各高校响应国家政策精神,纷纷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列入必修课。在开课过程中,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和开课形式以及效果反馈不一,这里既有领导层的认识程度问题,也有学生认识不足和忽视形势政策教育的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开展情况,增强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高学习主动性,调研组自2012年7月份开始,通过调研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全面分析了该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情况,了解了师生的诉求,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数据分析

2012年9月份,调研组对59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调研,发放问卷590份,收回有效问卷558份,有效问卷占94.58%。

1.调查对象。调查中,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21人、271人、152人、114人,二三年级占调查总数的75.81%。在调查学生的里面,男生306人,占调查总数的54.84%;女生252人,占45.16%。专业分布上,理工类占绝大多数,占调查总数的70.61%,文史类、经济类、艺术类均有一定的数量。

2.课程认知。对“形势与政策”课完全了解的只有169人,占调查总数的30.29%;听说过和有点了解的有354人,占调查总数的63.44%;完全不理解的34人。上过该课程的有240人,不足一半;知道有和没上过的298人,超过调查总数的一半;20名调查者没有听说过这门课程。

3.课程效用。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比较高,199名同学经常性定期关注时事,300名同学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事情也比较关注,这两类占到89.43%。不关心或被动接受时事的只有39人,占调查总数的6.99%。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和周围的人了解时政信息的占77.31%;通过传统媒体报纸了解的占11.59%,通过课堂了解的只占11.09%。

4.开设诉求。超过75.09%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认为目前课程不合理的有212人,占总数的37.99%;认为目前课程合理的只有145人,只占25.98%。在教学内容上,认为教学内容权威准确的只有195人,占调查总数的34.95%

5.课程评价。学生对现行课程的总体评价中,认为一般、比较差和很差的有293人,占调查总数的52.51%。

(二)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处于“五难四无”状况。教学条件难以保障,授课学时难以保证,教学内容难成系

统,教学研究难以开展,教学酬金难以筹措;有安排无落实,有课程无课堂,有教师无教学,有成绩无考核。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授课学时难保证。虽然教学计划是依据教育部要求的每学期16学时安排的,但从实际落实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授课多,有的授课少,有的甚至不授课。从对59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看,“上过该课程”的有240人,只占40%。

2.授课内容不统一。教育部虽已明确了教学要点,但严格按教学要点安排教学内容的不多,随意性较大。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热点、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这也是有超过7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3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3.教学检查难开展。主要由于授课时间、地点不确定、不固定,加之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使得教学检查工作无从开展。

4.队伍素质不适应。目前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部分教师尚不具备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业务素质与能力。

(三)问题根源分析

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政策待遇,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基础在于教学体系。

1.政策待遇问题。自国家省市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行管理干部职员制以来,部分高校不鼓励管理干部兼课,不发放兼职教师课时酬金,不允许管理干部晋升职称的政策影响下,以兼职教师为骨干队伍的教师失去了积极性。

2.教师素质问题。近年来,教师教学积极性有所提升,但兼职教师参差不齐,又加之长期没有教学经历,基本没有教学经验,几乎没有教研活动,普遍没有压力动力。

3.教学管理问题。课程虽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但长期没有进入教学课表,授课时间地点无法落实。教师缺少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经费保障,在人员众多且分散的情况下,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都无法开展。

二、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对策

改进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规范教学管理,努力打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切实把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抓实抓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学生队伍的思想稳定。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和改进教学,实现教学进课表、教师进课堂,课程有大纲、质量有检查,教研有组织、经费有保障,成绩有考核、

82 CHINA-TODAY FORUM

管理有办法的良好局面。

(二)具体思路

1.培养教师。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中,以管理和党务干部、政治辅导员为主,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遴选一批教学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培训,带动整个教学队伍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

2.建立组织。依托思想政治研究所,结合教师的业务特点和兴趣专长,根据教学内容,成立若干专题研究室,每个研究室承担2-3个研究和教学专题,明确负责人,开展集体研究和备课活动,具体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工作。

3.分块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将教育部规定的每学期开设16个学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落实到3个教学模块进行。

(1)集中教学模块。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要点,每学期安排4次(8学时)专题教学,正式纳入课表。内容由主管部门选定,教学研究和教学任务由研究室(教研室)承担,教学由各学院负责组织管理。教务处纳入学期课表,任务由主管部门正式下达,学业成绩以学生作业、论文、报告成绩为主。

(2)专项教学模块。将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密切相关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就业指导课程、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突出课程个性教育,渗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课程按4个学时设计,内容由相关部门选定,教师由主办部门聘任,教学由主办部门组织管理,成绩由主管部门考核。

(3)实践教学模块。为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实效性,要以案例教育、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文化活动等方式为主。课程按4个学时设计,组织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合并进行(避免重复),成绩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课成绩为准。

4.加强监督。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检查与教学效果评价纳入学校统一的工作系统。

(三)改革保障

1.领导保障。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意见》,明确加强和改进的方向、方法和政策;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教学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监督、检查相关工作。

2.政策保障。(1)制度保障。对原有的与职称评定、职

务晋升等事项相关的政策规定进行适当调整,将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任务纳入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2)经费保障。一是要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业务培训及调研考察,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二是要为教师发放课时补贴。既可以参照执行学校现有的教学工作量补贴办法,也可以划拨一定额度的专款单独核发。

3.教学保障。(1)课程安排。由各学院提供合班方案,由教务处对授课时间、对象、教室等进行统一安排,纳入全校课表。据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商定安排每一次课的授课专题和教师,形成具体授课方案。

(2)检查考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检查及教学效果评价工作要统一纳入学校整体体系之中。此外,领导小组再专门组织人员对教学环节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

(3)教学资料。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选用以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学生专用教材,以《时事》VCD为教学辅导资料,列入新生教材采购计划,统一收费。教师教学参考资料由党委宣传部根据上级要求由配套经费统一订购配发。

(4)专管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兼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教学环节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给予一定课时补助。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时效性、针对性非常强的课程,对课程的开设、执行、考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操作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师生的教学意见,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思想水平过硬的专家队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真正发挥好形势政策课思想育人、政治育人、价值育人的课程功效。

项目来源:本文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J12SY76。

作者简介:

王鑫(1982-),男,山东淄博人,讲师,山东科技大学宣传部主任科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刘培进(1962-),男,山东科技大学宣传部部长,教授。

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应根据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针对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价值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审美和挫折教育。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实现素质教育”转化成了现实。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加强了培养。但是在人们大力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时,往往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应该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心理素质关系学生的一生,不容半点马虎。

3.学习心理知识,发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想教师能够充

分发挥教育能力,做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教师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师生之间就会有难以逾越的屏障。

一个教师如果脾气暴躁,学生一有错误就横加指责,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反感,厌恶,害怕教师,疏离学习,这样的教育目的只会渐行渐远,而一个教师如果热情开朗,积极上进,耐心宽容,理解冷静,能够站在学生立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那么学生在这样耳濡目染中使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工程,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上接第8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