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宋词教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2)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 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法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3)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教学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第一个问题,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有哪两项? 生: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师:回答的很好。第二个问题,沈括、郭守敬、毕升等科学家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 师:说的不错,看来上节课的内容大家下去有好好复习,要继续坚持啊。宋元时期不但在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在史学、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就也很突出,出现了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新课,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师: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生:略。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居秋暝 王维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甫旅夜抒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乱中寄怀 白居易天上谣 李贺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商山早行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幾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目录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讲课教案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 诗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80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 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②制作多媒体课件。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生:《鹅》、《春晓》、《静夜诗》。 师:下面我们两个小组来比赛,好,先这边的同学《草》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节选)另外一组《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望》杜甫。 师:好了,其实唐诗宋词还有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宋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文学,说起唐诗宋词我们就要说到与之相关的诗人和词人,比如你们了解到的有哪些? 生: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高适、王勃、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师:诗人和词人非常非常多,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用简单的语言。 生:李白的诗很豪迈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的诗很真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好了,大家都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来看下其实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非常重要影响的有哪些诗人及词人呢?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和词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的诗各自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特点:夸张、豪放,感情激荡,场面壮观。 师:所以我们把李白称为哪一流派的诗人。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初唐诗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知识要点 1.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多种风格。 李白(豪迈飘逸、清新瑰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沉郁顿挫,“三吏三别”)、白居易(语言通俗、寓意深刻,《琵琶行》《长恨歌》)成就最大。 2.宋词分为婉约词(北宋:柳永、南宋:李清照)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3. 唐诗与宋词 随堂练习 1. ______(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_______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______首诗歌。内容丰富,气象万千。 代表人物描写主题名句摘抄边塞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田园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浪漫主义诗歌: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实主义诗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_”。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白居易的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3. 宋词的主要两个流派:一是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北宋)、________(南宋)。 4. 说一说:苏轼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5.()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高适()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 A.“诗仙” B.“诗圣” C.“诗史” D.“诗父” ()下面属于白居易诗的是 A.《秦中吟》 B.《蜀道难》 C.《新安吏》 D.《早发白帝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在唐诗中应属 A.田园诗 B.边塞诗 C.讽喻诗 D.离情诗 ()古代日本文士把《白氏文集》作为“博士必读文”,“白氏”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6.()高适的《别董大》应属 A.田园诗 B.边塞诗 C.浪漫主义诗歌 D.现实主义诗歌 ()“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是白居易对谁的诗的称赞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柳宗元 ()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唐诗宋词选读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专题教案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清晰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创作时期、艺术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2、通过李清照的学习了解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以及南宋前期词的特点。 【教案重难点】 1、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李清照个人生平来分析词人的词的创作。 2、通过对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来分析总结出词人词的艺术特点。 【基本篇目】 《声声慢》(选修p75)、《永遇乐》(选修p76)、《渔家傲》(选修p86)、《一剪梅》(选修p86)、《醉花阴》(选修p86)、《武陵春》(选修p86) 【补充篇目】见学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两宋文坛以自己的号命名的还有杨万里的诚斋体、陆游的放翁体。除此之外还有以封号命名王荆公体等。与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以及个人经历与三个男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也终归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以及文学创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以文章受知苏轼,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人生的分为三个时期 1、多才多艺的少女时代(1084——1102)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2、甜蜜宁静的婚姻时期(1102——1127)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结婚后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前一时期的沉厚文化的积淀和这一时期幸福的感情生活给了词人无尽的创作灵感以及无限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是李清照词的创作的黄金时期。大量成熟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例如《如梦令》两首、《一剪梅》等。 3、孤独乏味的晚年时期(1127——1155)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史称靖康之乱。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2018-2019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合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家国情怀古诗91811讲课教案

家国情怀古诗91811

家国情怀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是游子的归宿,故乡是诗人眺望的方向,“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每当夜幕降临,也会勾起诗人们的思乡情丝。 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旅宿》抒发了旅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3、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夜雨寄北

人文公选课《唐宋词鉴赏》

人文公选课《唐宋词鉴赏》 王步高 教授 第一讲 绪论、唐词、花间词 我们这门课叫唐宋词鉴赏,它是我们创建唐宋诗词鉴赏国家精品课程三门课当中的一门。另外两门课是唐诗鉴赏和诗词格律与创作。有四种教材,一种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和《唐宋词鉴赏》,另外一个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003年出的一本,是2001年的修订本。这个就叫《唐宋诗词鉴赏》。把唐诗和唐宋词混在一起。唐宋词南大出版社的是分开的。我们还有一个配套的网站,这个网站有几个系统。一个从学校教务处国家精品课网进去。也可以教育网进去,另外还有一个网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864730.html,/tsscjs.或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864730.html,.因此我们这门课是按照国家精品课的要求来做的。 首先我们讲词的定义。 什么是词呢?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词是韵文的一种。如果把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散文,一类是韵文。词是韵文当中的一种。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等;散文包括散文,小说,戏曲等等。王力认为,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有固定的字数;律化的平仄;长短句;合乐可歌; 另有一种定义: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长短句,合乐可歌;

当然还有一些公文体裁,比如政府的官样文章,皇帝的诏书、诏令等等。散文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必须清楚。词是韵文的一种,韵文又分齐言的和杂言的两部分。齐言的就是每一句话的字数是相等的,有四言,有五言,有七言。当然也有少量的六言和其他字数不规范的。六言诗当中还有很多不错的,诗经中有不少三言的,比如诗经中的“颂”很多都是三言,另外比较多的三言是楚辞。诗经中有一点三言,但不多,基本上是四言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言的。《楚辞》里句子就很长了,往往杂言的多。比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到汉乐府,汉乐府也是三言为主,也有齐言的。《孔雀东南飞》基本上都是齐言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五言的。至于汉乐府的杂言诗,我们马上要讲到。词基本上是杂言的。早期的词有杂言的,有齐言的,比如《浣溪沙》。浣溪沙一共六句,每一句都七个字,它是把七言律诗第三句和第七句抽掉。我们读晏殊的《浣溪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每句都是七个字,就是七言律诗抽掉两个句子。还有《瑞鹧鸪》,就是一首七言的,也是五十六个字。随着词发展,后来的自度曲都是杂言的。如果一首词齐言的部分太多,反而显得很单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很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时常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想起了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感受到惜别的情意;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二、推进新课: 1、关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 1)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2)特点: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2、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言什么志。——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3)有什么技巧。——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3、注意: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三、学习课文: (一)《子规》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公子行》。 2、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3、基本解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主旨) 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唐诗宋词选读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清晰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创作时期、艺术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2、通过李清照的学习了解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以及南宋前期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李清照个人生平来分析词人的词的创作。 2、通过对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来分析总结出词人词的艺术特点。 【基本篇目】 《声声慢》(选修p75)、《永遇乐》(选修p76)、《渔家傲》(选修p86)、《一剪梅》(选修p86)、《醉花阴》(选修p86)、《武陵春》(选修p86) 【补充篇目】见学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两宋文坛以自己的号命名的还有杨万里的诚斋体、陆游的放翁体。除此之外还有以封号命名王荆公体等。与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以及个人经历与三个男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也终归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以及文学创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以文章受知苏轼,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人生的分为三个时期 1、多才多艺的少女时代(1084——1102)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2、甜蜜宁静的婚姻时期(1102——1127)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结婚后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前一时期的沉厚文化的积淀和这一时期幸福的感情生活给了词人无尽的创作灵感以及无限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是李清照词的创作的黄金时期。大量成熟的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例如《如梦令》两首、《一剪梅》等。 3、孤独乏味的晚年时期(1127——1155)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史称靖康之乱。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赵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苏教版高二选 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设计:张飞50630778@https://www.360docs.net/doc/8711864730.htm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的起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 1 / 20

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 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 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 / 20

古诗词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资料

古诗词阅读复习课教 学设计

《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永吉三十五中安丽英 [教学内容解读]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而今年我省的《初中总复习指导与训练》中也把此类型题纳入其中,分值基本是5分,着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考点涉及到:把握诗歌的意向,感知艺术形象;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中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古诗词,完美解答古诗词赏析题,是赢得中考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 [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对于诗词也就是能理解性的背诵,从来不会赏析阅读理解这个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主。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合作、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画面描述类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吉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型,了解中考重要考点。 2.初步掌握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升学生的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愉悦心灵。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阅读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模式]“阅读复习五步法” 第一步:有的放矢,明确目标与任务。 第二步:考题展示,明确考点与题型。 第三步:题型探究,总结技巧与方法。 第四步:典例训练,反馈演练与巩固。 第五步:作业深化,整理反思与提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元散曲》之咏史咏物诗专题教案新部编本教师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古代咏史咏物诗阅读鉴赏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咏史、咏物诗的回顾,掌握咏史、咏物诗的相关知识。 2、运用相关知识,对其他咏史、咏物诗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通过对已学过咏史、咏物诗的回顾,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知识,对其他同类诗进行鉴赏。 一、咏史诗概述 (一)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描写对象与表达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爱国情怀,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细柳营、后庭花 (4)表现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语言:含蓄蕴藉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怀古伤今,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