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力的存在1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5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热能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小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8.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A.F1>F2 B.F1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力学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本节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活泼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特点之二是探究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中正文部分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主体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放手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特出“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特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概念的得出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和学生的实验,以及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 分,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 分) 1. 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某校第一节课是7 点40 分到8 点25 分,中间经历的45 分钟是() A. 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 下列说确的是() A. 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 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 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 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1.8 米=1.8 ×1000=1800 毫米 B. 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 C. 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 D. 1.8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 5. 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 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 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桌子 8. 一本书的厚度为13 毫米,这本书共有260 页。则每纸的厚度是() A. 0.05 毫米 B. 0.005厘米 C. 0.1厘米 D. 0.1 毫米 9.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C.(B)(C) D.(A)(B)(C)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初中科学试卷练习题带答案七年级期末物理

七年级期末物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18春?余杭区期末)小光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条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向只亮着红灯的房子 里,别人看到他的衣服颜色是() A.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B.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皮鞋 C.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2.(2016?云南)如图所示是小明滑滑板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运动的滑板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不再受力 C.滑板车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2018春?余杭区期末)体育课上两位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将两位同学的爬杆过程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爬的过程中摩擦力方向都向下 B.体重越大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速度越快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手握杆的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4.(2018春?余杭区期末)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 牛,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B.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F2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 5.(2007?天津)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 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6.(2018春?余杭区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与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乙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p′甲<p′乙 7.(2018春?绍兴期末)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12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 影响是() 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 ④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8春?乐清市期末)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直线 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根本区别:有无生命;有生命的是生物,无生命的是非生物. 2、生物的七大特征: 1.能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最基本的特征); 2.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3. 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除病毒外由细胞结构); 4.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5.会遗传和变异; 6.能够生长(使生物能长大); 7.可以繁殖后代(使生物不会灭绝) 3、动物与植物: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二、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1)体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它具有保护的作用。 (2)头部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触觉的作用。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的功能。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味觉的作用。 (3)腹部是肥大的足,是运动的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粘液的作用:可以减小地面摩擦和传递信息 2.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农民不太喜欢它。 3.蜗牛的生理特征:具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但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4)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二、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同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七年级下科学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出生 生长发育 生殖 寿命 生殖 22、有性生殖 分裂 出芽 无性 23、①④⑦⑧ ②③⑤⑥ 24、输卵管 输卵管 卵黄 母体 分娩 肚脐 25、没有 胎盘和脐带 26、女性骨盆宽大 第二 27、(1)十分缓慢 (2)青春 迅速发育 (3)睾丸 卵巢 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早 (4)月经 遗精 (5)胚胎发育场所 分泌黏液 (6)a c 成年 (7)身体 心理 28、(1)受精卵 蛹 (2)B→A→C→B (3)B→A→D→C→B (4)蛹期 29、(1)1 (2) 4 3 2 (3)输送卵细胞,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三、阅读型探究题 30、(1)无性 (2)染色体 31、(1)第二性征 (2)C (3)小明家没有公鸡,不能完成受精

32、⑴ 受精卵 ⑵ ⑤ ③ ④ ②→⑤ ⑶ 引入天敌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E J (2)B I (3)胚中子叶的片数不同 22、(1)花粉管 果皮 (2)7 果实 (3)6 6 23、嫁接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24、雄花 人工授粉 25、胚根 茎和叶 连接根与茎的部位 三、实验探究题 26、(1)甲 (2)甲、丙 (3)有日光组的种子要萌发,而黑暗组的种子不萌发 27、光照 马铃薯块茎需在黑暗条件下生长 28、(1)蓝 碘遇淀粉变蓝 (2)蓝 玉米种子内有淀粉 29、为了确保玉米不授同种植株的花粉 甲 植物体要结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三) 一、选择题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6节摩擦力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6节摩擦力 1.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 汽车的质量消失了 B. 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 汽车受到重力作用 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则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B. 冬天向冰雪覆盖的地面上洒些炉灰是为了减小摩擦 C. 胶鞋的鞋底一般都有花纹,是为了减小行走中的阻力 D.削铅笔时,铅笔与铅笔刀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3.某同学学了《科学》后,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他发现很多药瓶瓶盖的侧面都有密集的竖条纹,如图所示,其作用是为了( ) A. 坚固耐用 B. 增大摩擦 C.便于运输 D.节约材料 4.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 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点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 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比赛前,在手上涂抹镁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 5.用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 )

A. 压力小,摩擦小 B.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 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小摩擦 6.右图是一种办公用椅,为了移动方便,在椅子腿下面安装小轮子,安装这些小轮子的作用是( ) A. 增大椅子的稳度 B. 减小摩擦 C.使椅子坚固耐用 D.起装饰作用 7.下列各项措施能增大摩擦的是( ) A. 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 B. 机器内部转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C. 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皮带要拉燎 D.行李包的底部装四个轮子 8.下列情况中不存在摩擦力的是( ) A. 位同学推讲桌未推动 B.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C.在不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D.停在水平停车场里的汽车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总1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米=×1000=1800毫米 B. 米=米×1000=1800毫米 C. 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米=×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厘米 D. 毫米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走向成熟(试卷和答案)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走向成熟(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青少年身体不同部位(或器官)生长速度的曲线图,其中能代表生殖器官的曲线是() A.A B.B C.C D.都不是 2.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勾起了很多人对青春的回忆,下列有关青春期说法错误的是() A.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 B.男女生的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 C.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早两年 D.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重自爱 3.2002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在“细胞程序性死亡”领域中进行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他们不但发现在生物的器官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程序性死亡,而且阐明了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细胞程序性死亡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又被称为“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你认为可能错误的是() A.细胞的凋亡有助于消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B.蝌蚪变态期因尾部细胞凋亡丽变成青蛙 C.此项研究可使人类有选择性地,可控制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同细胞坏死一样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 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对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男孩喉结突出B.女孩出现月经 C.学习期间出现眼睛近视D.长出腋毛 5.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女孩卵巢发育成熟后,开始出现月经 B.男孩睾丸发育成熟后,开始出现遗精 C.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 D.生殖器官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生育 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细胞内成分不断发生变化 B.细胞的分化是染色体发生变化的结果 C.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意味着生物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D.绿色植物地上部分的细胞都含叶绿体 7.人的一生能够有所成就,大都是靠青春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青春期应做到的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第1 页,共6 页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星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 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七年级科学

走进科学知识点 1、_______和_______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_______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_______可使自然现象在的条件下再 现。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3、长度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决定长度测量准确程度的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_______,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纳米()。1m= mm= μm= nm。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①"看"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看清刻度尺的 和。 ② "放" 刻度尺上有_______的一边应_______被测物体,并_______尺的位置。不用磨损的 零刻度线。 ③"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④"记" 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 ⑤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 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5、误差与错误:_______与_______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_______, 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一般情况下平均值所取位数必须与 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够的,所以误差不是错 误。 6、实验报告是实验探究_______和_______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日 期、、器材与装置、、现象与数据及讨论与结论等。实验报告中的记 录应力求及时、准确和。 7、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应将指针调至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和 _______。 8、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科学上1℃的规 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定为0度, _____ _ 定为100度。将 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的规则: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 和。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_要在被测液体中,跟被测物体_________,不能接触 _______ ,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俯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仰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米=×1000=1800毫米 B. 米=米×1000=1800毫米 C. 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米=×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厘米 D. 毫米 9.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3章第6节摩擦力教案1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 A.5牛 B.50牛 C.500牛D.5000牛 2.下列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移动电话 C.微波炉 D.电视机 3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 物质的密度/kg·m-1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 316 5100 5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措施不肇减弱噪 4.以下是小明同学的一段日记:“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果山旅游。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只见远处的树木纷纷向我们“跑来”、好象在热烈欢迎我们,雷雨过后,我们下了车,沿着山路,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晶莹剔透的露珠洒满花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微风吹过,不仅带来阵阵凉爽,也带来淡淡花香;抬头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不由感叹:家乡的山真美啊! 对小明同学日记中所描述情景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树木“跑来”是以该同学为参照物; B、客车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闻到花香是香气分子不断刺激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从而在我们的鼻腔内形成了嗅觉。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6.下图是四位同学作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 确的是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图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是利用鞋底花纹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使人能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B.图b是利用筷子与米之间的摩擦把装有米的玻璃杯提起来C.图c是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大大增加摩擦 D.图d是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大大减小 a b c d 8.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重叠处a表示…………………………………( ) A.峭壁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