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本文Tag标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婴幼儿健康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护理要点

(1)对禁食7~14d,恢复喂养从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

(2)促进患儿的舒适,防止腹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3)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早期征象。

(4)做好病情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感染的预防:维持患儿体温正常,无坏死性肠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胃引流液增多、严重腹胀、呼吸暂停、昏睡、苍白或休克症状、血糖不稳定、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等。

①将患儿安置在适宜的床单元,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

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4h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体温曲线。

③体温高于38℃,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④每个班次测量腹围1次,观察有无腹胀及有无肠鸣音;观察胃液残留量及引流液的性状。

⑤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插胃管进行间歇性低压抽吸。

⑥遵医嘱禁食7~14d,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腹泻患儿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护臀霜等,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预防臀红。

⑦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⑧严格记录患儿24h液体出入量。

⑨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评估小儿皮肤颜色,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苍白、昏睡及休克的症状及体征。

⑩监测有关的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气、血糖等异常情况及时汇

报医生。因存在严重败血症的危险,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2)促进患儿的舒适感:住院期间患儿腹胀不明显,疼痛可以忍受,常处于安静状态。

①仔细观察患儿腹部饱满度,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及小儿的精神反应。

②对烦躁哭闹的患儿给予镇静药。

③如患儿腹胀明显立即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护理。

④注意避免拥抱婴儿及触摸腹部,腹胀时不要包尿布或让患儿俯卧,避免碰压腹部,可取侧卧位。

⑤保持室内安静,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由于禁食、胃肠引流、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可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保持患儿出入量平衡,体重稳定。

①严格记录患儿24h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称量尿布重量、测引流量和呕吐物的量;按医嘱输液,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预估补液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②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体重秤测量体重,在体温单上绘制体重曲线,体重下降每天最多不超过体重的1%~2%,早产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15%~20%,足月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5%~10%。

③评估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情况,例如早产儿、光疗的患儿、辐射暖箱的患儿、体温升高的患儿不显性失水明显增加,遵医嘱补液量一般酌情增加,例如光疗的患儿一般增加20%—30%,辐射暖箱的患儿一般增加20%~50%。

④减少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方法: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使用新生儿暖箱,防护罩,或用保鲜膜覆盖在辐射式暖箱上,保持局部环境的适宜湿度;防止蒸发、辐射、传导、对流造成的水分丢失。

⑤监测大便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⑥观察尿量和尿的颜色,监测尿的比重:每天尿量不少于1~3ml/kg,尿比重为1.008~

1.012。

⑦每2~4h观察皮肤黏膜及囟门:保持皮肤弹性好,黏膜湿润,囟门张力正常。

⑧补液的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持药物及液体及时进入,并根据病情调节点滴速度。

(4)加强营养支持:满足机体需要量,体重保持稳定或增加(每天增加15~30g),能耐受静脉补充必要的营养。

①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充必要的营养,监测血电解质及有关的生化指标。

②测定胃液引流量,监测肠鸣音,并按医嘱进行补充。

③每天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用同一体重秤测量体重。

④过早进食可使症状复发。恢复期特别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性质,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新生儿患者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再喂稀释的奶,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

(5)预防并发症:腹膜炎、肠穿孔,减轻消化道负担,促进其恢复正常功能,住院期间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的早期症状:发现有严重腹胀、引流液增多、血便、频发呼吸暂停等症状或体征时,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

②当患儿面色苍白或有休克的症状及体征,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时,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应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③观察患儿有无凝血障碍的表现:皮肤是否有瘀斑、注射部位是否有渗血、有无呕血、便血、血尿等凝血障碍等表现;监测凝血因子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④监测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肌紧张、心动过缓、体温过低,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必要时每小时测量腹围,每2h测量体温。

⑤避免恢复进食过早,减轻消化道负担,促进其恢复正常功能。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补充热量及营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转发到: 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责编:育儿网编辑来源:上一篇:为什么婴儿中耳炎容易复发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概述】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儿童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多见于生后2~3周的新生儿,无明显季节性,以早产儿或低体重小儿、人工喂养患儿多见,特别是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或出生时有窒息的新生儿。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升结肠,近端小肠较少受累。早期病理表现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随着病变的进展,至晚期肠坏死累及肌层和浆膜层,导致肠蠕动功能障碍,腹腔渗液增多,肠壁黏膜坏死、破裂可致肠腔内气体可进入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下层。肠壁静脉破裂,肠壁积气可进入血管内并随血流进入门静脉系统即门静脉积气。 【临床特点】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和体温不稳定,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含有胆汁,血便常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的腥臭味,精神反应差、拒食。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腹平片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由于肠坏死容易并发穿孔,上消化道钡剂对比和钡剂灌肠检查应禁忌。CT可进一步明确显示肿胀肠管、肠壁积气等特征性改变,增强检查还可观察肠壁血运情况。 【影像学表现】 1.X线腹平片可见下列表现:①肠管充气,肠管充气减少或充气不均,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较固定; ②肠间隙,增宽大于2mm; ③动力性肠梗阻,肠淤张,肠管内可有分散的中小气-液平面; ④肠壁积气,发生率为75%~85%,是特征性影像表现。黏膜下积气大多呈囊状或小泡状透亮影,肌层或浆膜下积气显示为沿肠壁的线条状透亮影,或表现为围绕肠管的环状、半环状透亮影; ⑤腹腔渗液,卧位片表现为整个腹部密度增高,两肋腹部向外膨隆,肠管漂浮在中央,充气肠管与腹壁间距及肠间隙增宽、模糊,并可见局限性肠管积气扩张、固定; ⑥门静脉积气,是NEC较有特征性的征象,表现为肝影内自肝门向外围伸展的树枝状透亮影,为肠壁内气体经肠系膜静脉和/或淋巴管进入门静脉内的结果,通常在数小时后即消失,可重新出现,预示病情重、预后差; ⑦肠穿孔,表现为气腹,发生率为12%~31%,约1/3肠穿孔病例可因穿孔较小、被包裹或被脓胎封闭,而不能被X线检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 一、疾病概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结肠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性积气为特征。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胎龄及体重的增加而减少。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发生率低的国家,NEC的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27%。近年来随着VLBW 儿死亡率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该疾病死亡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与NEC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 1)缺氧缺血: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脐动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压、休克等; 2)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 3)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肠道损伤。 4)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发酵,导致细菌易繁殖,同时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NEC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异较大,即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表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腹胀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一般先出现胃潴留,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 2)呕吐:呕吐先为奶汁,逐渐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3)腹泻或血便:往往出现较晚,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4)其他:可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2、生化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血象,血小板多降低。 2)粪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施护

内蒙古中医药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肛肠科(243021) 2012年7月23日收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慢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慢性结肠炎患者129例进行详细系统的护理和治疗前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中医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对其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辨证施护,慢性结肠炎显示大多数疗效满意。结论:中医护理指导措施的实施疗效确切,值得更进一步研究。关键词:结肠炎;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146-02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郭玥* 慢性结肠炎是一个泛指的名词,泛指某些已知或者未知原因 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特异性结肠炎和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疾病。本病1875年首 次为Wilk 描述, 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为特殊的临床病症。本病在慢性结肠炎,特别是在非特异性结肠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些特指的场合外,特异性结肠炎之诊断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现称溃疡性结肠炎,几乎就成了慢性结肠炎的泛指性同义词,尤其是在非正式场合或称谓中[1]。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其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脾胃素虚所致。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聚而为湿,日久蕴结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结,壅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梗阻而发病。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2] 。笔者采用辨证护理的方法护理了129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时间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的129例患 者,均在结肠镜明确诊断后。其中男69例, 女60例;年龄26~64岁,平均50岁,平均病程5年左右。2护理方法 中医辨证护理,对入选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以问卷方 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 学习能力、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随后指导人员按照中医分型予以辨证施护。慢性结肠炎在中医临床上一般分为大肠湿热证,寒湿犯脾证,食滞胃肠证,瘀阻肠络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六型。2.1大肠湿热证:起病较急,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如注,便味臭秽,血随便下或泻下黄色水样便,或脓样粘液便,腹胀肠鸣,肛门灼痛。或可伴有寒热,心烦口干而不欲多饮。食欲不振,小便赤涩短 少。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护理原则要做到热证寒护。首先,急性发作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不要下地活动,避免加重机体负担。应给予无渣半流质的饮食,避免水果、多纤维素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防止肠蠕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和收缩,损害肠粘膜、诱发出血。致敏类食物如虾、蟹、蚕蛹、蛋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物质可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组胺,导致肠壁出血、水肿、痉挛,加 重病情。 重症者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胃肠外高营养。患者有贫血表现时,适当地给予输血、血浆、及时纠正贫血。必要时口服铁剂或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有时也需要补充叶酸。对于有体温升高的患者,可予以物理降温,并配合针刺曲池、阴陵泉等穴位。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要严格记录24h 出入水量,或按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离子。如低钾的病人,可以饭后口服氯化钾1.0g 。每日 三次口服。或将氯化钾放入食物中服用[3] 。同时要耐心疏导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做好情志护理。2.2寒湿犯脾证:证见大便清稀,不甚秽臭,腹部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恶心,泻下完谷不化,不思饮食,口不渴;肢体沉重困倦,或伴有头痛头重鼻塞,恶寒发热。舌苔白或白腻,脉濡或缓。护理时嘱患者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被;多卧床休息,少下地活动。同时做好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干爽。腹痛可按揉腹部或推磨气海、关元、长强穴。或用热水热敷腹部。鼓励患者饮水进食,宜清淡少渣易消化低脂低蛋白食物,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2.3食滞胃肠证:症见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倾复又痛泻,粪便粘 稠或粪水杂下,秽臭如败卵,胸院胀闷,痞寒不舒,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腻,脉象弦滑。护理要点包括病室宜清洁安静,避免 异味刺激。 泄泻严重者,应严格控制饮食,甚至可禁食数小时至一日,待腹中宿食排净,逐渐自流食恢复进食。 配合针刺建里、中脘、梁门穴帮助食物消化。饮食中可酌加炒米粥、萝卜等品。不能饮水进食者可考虑静脉补液。2.4瘀阻肠络证:大便稀时干,便后不尽,久治不愈,腹部刺痛,痛有定处,以左侧少腹为多。扪之有条索状瘀块,按之痛甚,大便带 血,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舌质紫暗,脉弦细少涩。 护理过程中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促进瘀血吸收,减少疼痛。随时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颜色、量及性质,留取标本送检,为病情的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出现贫血症状者应积极纠正贫血。瘀阻较甚者辅以针刺血海、膈腧、足三里穴。嘱患者饮食上适当进食绿豆、海带等活血化瘀之品。2.5脾胃虚弱证:腹泻日久,腹痛隐隐,泻下稀薄,甚则水泻或泻物粹杂,口和不渴,每食生冷油腻荤腥之较难消化食物则腹泻次频,溏泄或如鸭粪,食欲不振,食后作胀,面色萎黄,下肢浮肿,体倦神 疲,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或虚大无力。 若脾阳不振中焦虚寒还可出现手足不温,腹痛绵绵,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表现。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护理中加强疾病知识宣传,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情志舒畅愉快,促进机 体正气回复,使疾病早日康复。 并指导患者根据体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时饮食忌生冷、油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可进食栗子、桂圆、龙眼等益气健脾之品。药物治疗上也要慎用苦寒之剂。久病患者需配合针刺关元、天枢、脾俞等穴,帮助改善其胃肠功能。2.6肝郁脾虚证:腹泻、便秘交替发作,时作时止。多因恼怒而发作或加重,常症状为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便溏黏液多,左少腹坠胀,伴纳呆痞满,嗳气不舒,心烦不宁。舌质红,苔薄白而 腻,脉弦[4] 。护理时告知患者情志与疾病的利害关系, 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言行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动员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开导,逐步疏泄患者郁积日久的肝气。饮食上可多吃菠菜、 山药等疏肝健脾之品。平时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畅达肝气。再配合针灸肝俞、三阴交、太溪等穴位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恢复。3讨论 慢性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发病。病程呈慢性经过,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常伴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目前西药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远期疗效较差。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采用直肠滴入和保留灌畅方法,使用青黛散10g 或锡类散5g 溶于生理盐水40m1中,保留灌肠;针灸疗法:针刺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等穴,中等刺激,12天为一疗程;中药疗法:药物以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柔肝止泻为原则,发病时用槐花散加减(黄连、黄柏、秦皮、白芍、防风、荆芥穗、槐花、地榆、赤石脂、海螵蛸、甘草),病情久者可用升阳去湿和血汤(升麻、黄芪、苍术、肉桂、秦艽、当归、白芍、丹皮、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缓解期可用参苓白术散。轻型者也可用中药保留灌肠,选用马齿苋、一见喜、蚂蚁草、白头翁、红藤等各一两浓煎成100ml ,每日保留灌肠1次,10~14天为一疗程。慢性结肠炎的护理需根据个体患者疾病辨证分型后具体对待。从情志护理开始,加强医患沟通,融洽医患关系,让患者彻底解除因疾病造成的紧张和不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树立坚定信念。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注重饮食护理,明确告知饮食宜忌及避免诱发疾病加重 146

第11节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11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也是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近年来随着VLBW儿病死率 的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据美国统计,活产儿NEC发病率为1%0-3%0,占NICU 患儿的2%-5%;90%以上为早产儿,病死率为13. 1 /10万,占发病人数的20%-40% NEC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胎龄和体重增加而减少。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出生率低的国家,NEC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 2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病因和病理生理] 1964年Person首次报道NEC,但至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涉及多个“I",包括早产(immaturity) ,感染(infection)、摄食(ingestion)、缺血(ischemia) ,氧合不足(insufficient oxygenation) ,损伤(injury)、血管内置管(intravascular catheter)和免疫因素(immunological factor)。所有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肠猫膜血液供应、勃膜局部缺血,致使肠道蠕动减弱,食物在肠腔内积聚,影响肠道功能并导致细菌繁殖,但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有不同的意见。 1.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胃酸低,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及发酵,致病菌易繁殖,而肠道对各种分子和细菌的通透性高;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人肠壁繁殖。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NEC的主要病因是早产及早产儿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窒息、肺透明膜病(HMD)、动脉导管未闭(PDA)、呼吸衰竭等,感染和喂养不当参与了NEC的发生。超过20%的NEC病例中早产为其单一的致病因素。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未成熟的人类肠道细胞与成熟的人类肠道细胞相比,在细菌脂多糖、白细胞介素一1(IL-1)的刺激下,前者产生更多的IL-8,IL-8的mRNA表达比足月儿的肠道细胞的表达旺盛,说明未成熟的人类肠道在炎症因子刺激下较成熟的人类肠道更易产生炎症反应,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在病理生理方面解释为何早产儿较足月儿易发生NEC。早产儿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也是易发生NEC的原因。国内报道88. 6%的NEC早产儿病例合并RDS、休克、败血症。另外,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在NICU住院的合并NEC的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暂停、增加奶量过快和合并感染是早产儿发生NEC的三个最危险因素。 2.感染及其炎症反应有不少研究认为感染和肠壁炎症是NEC的最主要病因。有研究观

一例慢性结肠炎病人个案护理的效果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2256065.html, 一例慢性结肠炎病人个案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游嘉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R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 前言: 由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转基因的食物以及垃圾食品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加之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使得肠炎、胃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甚至出现了顽固性的疾病,治疗难度大。本文选择了2019年3月28日的1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报告如下: 一、病史摘要 患者张立群,男性,32岁,农民。患者主因“间断腹痛、腹泻1年余”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腹泻,肠鸣即泄,大便不成形,偶有稀水样便,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进食辛辣及生冷食物后腹痛、腹泻加重,无恶心呕吐,无烧心吐酸水,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及呼吸困难,当地诊所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提供不详,效果差,上述症状持续存在,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现症见: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偶有稀水样便,舌红,苔白,脉沉细。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可,饮食可,大便日1-2次,不成形,小便正常。 二、护理评估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痛,大便不成形,排便后腹痛有所减轻。通过粪便检查,会有粘液脓血便的情况,并且在镜下会有白细胞、红细胞出现;通过全结肠镜检查确诊患者为慢性结肠炎。 三、护理问题 1. 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可能会产生烦躁、焦虑、消极的不良情绪,这对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2. 患者经常腹泻,并且次数较多,可能会对肛门周围皮肤造成损伤。 3. 患者不合理的饮食可能会造成患者腹痛加重以及腹泻次数增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 来源人工喂养以及缺氧和冷刺激诱导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新生SD大鼠,2日龄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1~2 weeks 建模方法雌雄不限,体重约5~10g。新生大鼠出生48h内母乳喂养,自由摄食,与母鼠同笼;出生后48h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大鼠出生48h后继续与母鼠同笼,鼠乳喂养,不进行缺氧冷刺激。模型组新生大鼠出生48h后与母鼠分开,置入保育箱中并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并定期给与缺氧冷刺激,以建立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 NEC模型组: 1.新生大鼠与母鼠分离,放置在保育箱内(控制保育箱内温度28~30℃,湿度45%~65%),采用鼠乳代用品喂养。采用5号静脉留置针定时经口插管喂养,第1天给予0.2ml/次,每4小时1次,随后每24h增加0.2ml/次,48h后逐渐增至0.4ml。 2.缺氧及冷刺激:将新生SD大鼠置入缺氧箱中,5%氧气+95%氮气10分钟,随即打开缺氧箱,取出新生鼠,随后将其置入冰箱冷藏室中,给予4℃刺激,持续10分钟,结束后放回保育箱。每日2次,分别进行一次缺氧+冷刺

激,连续3d,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打开腹腔取出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的肠道组织。 应用疾病模型 1.外观表现及生长情况模型组新生大鼠在开始造模后相继岀现不冋程度地排黄绿色黏液稀便、消瘦,体重减轻,随后出现胃潴留、腹胀、腹泻、进奶量下降、嗜睡常卷缩而卧、活动度下降、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且逐渐加重。对照组新生大鼠进食及排使均正常,无腹胀及胃潴留,活动度良好,皮下脂肪丰满; 2. 小肠肉眼观改变进行拍照; 3. 记录每只小鼠每天体重,进食情况。 4. 标本制作白片,电镜固定标本,western blot , PCR标本以用户后续检测。 肠道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盲部近端肠管1cm置于固定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取冠状切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肠组织形态学改变。 新生大鼠回盲部病理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病理观察显示:对照组回肠部结构完整,肠黏膜完好,上皮完整、连续,腺体排列规则,组织结构清楚、分泌功能活跃、固有层血管无扩张,肌层无异常,无炎性细胞浸润及溃疡。模型组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4-29T16:24:20.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作者:冯岚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中医医院 83000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对改善临床症状较常规口服药物有显著效果,中医特色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冯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中医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口服双歧杆菌片,0.5g;1次4粒,1日3次),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方组成:仙鹤草、血竭、关黄柏、青黛、五倍子、黑顺片10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口服药物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对改善临床症状较常规口服药物有显著效果,中医特色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结肠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25-02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中医来讲,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情志内伤、素体虚弱等,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而成。治疗方面,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慢性结肠炎都还没有能力彻底治疗,究其原因,在洗衣方面还没有找到这种疾病确切的致病原因,也就无从下手解决问题,我院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自制中药灌肠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均为我科2012年6月-2015年6月入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口服药组30人,平均年龄52.8岁;中药保留灌肠组30人,平均年龄55岁。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入选病例全部为慢性复发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血便、腹泻、腹痛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 口服药物组 双歧杆菌片,0.5g;1次4粒,1日3次,连续10日,注意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2.2 中药保留灌肠组 2.2.1灌肠方法取药液100ml,药液温度为38℃~40℃为宜,嘱病人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臀部垫高10cm~15cm,选用输液器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段,轻轻插入肛门20cm~30cm,灌完肠后嘱患者保留2h,每晚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2灌肠注意事项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肛管要细,适当插入深度,药液温度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灌肠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身体,动作轻柔,保证肛管插入,将滴速控制在60~80滴/min,官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如有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灌肠结束嘱患者轻揉腹部并改变体位,以利于药物在局部充分发挥药效。 3.观察方法 治疗期间每天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腹泻、黏液血便、腹痛、腹胀等症状体征记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要就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疗前记分-疗后记分)÷疗前记分×100% 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4.结果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灌肠治疗前后数据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5.护理调摄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2)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3)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和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同时嘱病人先排便。4)灌肠完毕后,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仰卧抬高臀部,保留时间以患者能忍受为限。5)饮食调护也很重要。治疗期间,患者应当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纤维的无渣食物,忌食产气食物,不吃油腻、粗纤维食物,如肥油、油炸食品。6)肛周皮肤的会在患者出现肛门坠胀,里急后重,需多卧床休息,每当便后用凉开水洗干净后用柔软的纸巾擦干。 6.讨论 慢性结肠炎的表现,可归于中医学“泄泻”之范畴,其中沈阳虚衰型乃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大肠传导失司,导致泄泻,故治疗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中:黑顺片:温煦肾阳;仙鹤草、五倍子收敛止泻;黄柏、青黛:清热解毒、具有抑菌作用。血竭:祛瘀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之功效,炎症反应得以控制,溃疡糜烂组织得以修复。中药保留灌

中医护理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方法,探讨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对稳定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标签:中医护理;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慢性结肠炎具有发病缓、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在中医范畴中,属于便血、泄泻的范畴,口服用药会引发一系列的胃肠不适症状[1]。文中以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展开研究,探讨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各项要求。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为(37.06±9.35)岁,病程在 2.6~19年,平均病程为(10.8±2.7)年。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为23~59岁,平均年龄为(39.25±10.08)岁,病程在2.9~18年,平均病程为(9.56±2.3)年。比较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①向患者讲述不良情绪与该病之间的关系,积极鼓励患者,消除自身的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掌握诱发腹痛的原因及缓解规律,从而调动患者主观能动作用。实施合理的饮食指导,挑选容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②对存在严重腹泻患者,叮嘱其补充充分的营养,适量减少维生素的成分,例如:韭菜、芹菜等,多食用温、软食物(如:小米粥),严禁暴饮暴食或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戒烟戒酒。③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重症患者要卧床休息,腹痛者给予恰当的止痛措施,严密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腹痛加重、腹胀、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必须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患者出院后,叮嘱其注意饮食、劳逸结合,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该病的发病因素,等到病情好转后可以适量运动,并坚持接受治疗,定期实施随访。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措施:①中药灌肠:根据我院制定的中药处方,主要药物为:黄芪、丹参、白芍、黄连、金银花、生地黄等药物,煎3次/剂,煎煮的药液为250ml/次,总药剂量为750ml,早饭、午饭后各使用250ml,晚上睡前使用250ml灌肠。必须注意,用药前先要叮嘱其排空大小便,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讲解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讲解 2019年8月老年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胡洁 参加人:全体护理人员 内容: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于2019年7月20日入院,患者有 轻重不一的腹泻,每日排便大于 3 次,病例均有黏液便或者脓血便,便常规白细胞红 细胞均大于 15 个/高倍视野,大便隐血(+)。 二、定义和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肠道炎症病 变为主的疾病,其特徵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病变往往由直肠及结肠末端 开始,之后向上发展累及整段大肠。一般起病缓慢,症状在数星期内逐渐加重,至出现典 型的黏液脓血便。当中约 20% 的患者,首次发病即会泄泻脓血便,并伴随其他严重症状,病变涉及整段大肠。溃疡性结肠炎好反覆发作,患者通常急性发作持续数星期至数月,之 后有段漫长的缓解期,如此交替出现或持续并逐渐加重。 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轻、中度贫血,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 增高及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钠、及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严重者 血清白蛋白及钠、钾、氯降低。氯降低。活动期有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包括常规、 2.粪便检查活动期有粘液脓血便,反复检查包括常规、培养、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3.免疫学检查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 断方法,通过结肠粘膜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活检,可 明确病变的性质。为重要的诊断方法。5.钡剂灌肠X线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三、药物配制:取美沙拉嗪肠溶片 1.5~2.0g,,压碎成粉状;龙血竭 粉 1.5 g,,地塞米松针 5mg,将药物加入复方白芨液 30~50ml、康复新液 30~50 ml 溶解,摇匀使备用,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不同的药量。 四、灌肠操作步骤最好选在临睡前(21~22 时),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的 环境,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取现配药物 50~100ml,嘱患者排 空大小便,用温水清洗会阴保证局部清洁。一般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 10cm,灌肠液温度 为38~40℃。患者便血量多的,温度适当降低,怕冷的患者选择灌肠液的温度适当提高, 以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为最好。过凉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物的保留;温度过高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本文Tag标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婴幼儿健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护理要点 (1) 对禁食7?14d,恢复喂养从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 (2) 促进患儿的舒适,防止腹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3)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早期征象。 (4) 做好病情解释,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感染的预防:维持患儿体温正常,无坏死性肠炎的症状和体征,女口:胃引流液增多、严重腹胀、呼吸暂停、昏睡、苍白或休克症状、血糖不稳定、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等。 ①将患儿安置在适宜的床单元,保持室温在22?24 C,相对湿度55%?65% 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4h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体温曲线。 ③体温高于38C,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④每个班次测量腹围1次,观察有无腹胀及有无肠鸣音;观察胃液残留量及引流液的性状。 ⑤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插胃管进行间歇性低压抽吸。 ⑥遵医嘱禁食7?14d ,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腹泻患儿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 用温水洗净臀部,涂护臀霜等,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预防臀红。 ⑦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⑧严格记录患儿24h液体出入量。 ⑨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评估小儿皮肤颜色,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苍白、昏睡及休克的症 状及体征。 ⑩监测有关的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气、血糖等异常情况及时汇

报医生。因存在严重败血症的危险,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2) 促进患儿的舒适感:住院期间患儿腹胀不明显,疼痛可以忍受,常处于安静状态。 ①仔细观察患儿腹部饱满度,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及小儿的精 神反应。 ②对烦躁哭闹的患儿给予镇静药。 ③如患儿腹胀明显立即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护理。 ④注意避免拥抱婴儿及触摸腹部,腹胀时不要包尿布或让患儿俯卧,避免碰压腹部,可 取侧卧位。 ⑤保持室内安静,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由于禁食、胃肠引流、液体丢失过多及补充不足可导致水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保持患儿出入量平衡,体重稳定。 ①严格记录患儿24h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称量尿布重量、测引流量和呕吐物的量;按医嘱输液,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预估补液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②监测体重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体重秤测量体重,在体温单上绘制体重曲线,体重 下降每天最多不超过体重的1%^2%早产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15%^ 20%足月儿最多不下降体重的5%-10% ③评估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情况,例如早产儿、光疗的患儿、辐射暖箱的患儿、体温升高 的患儿不显性失水明显增加,遵医嘱补液量一般酌情增加,例如光疗的患儿一般增加 20%— 30%辐射暖箱的患儿一般增加 20%- 50% ④减少患儿不显性失水的方法: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22-24C,相对湿度55%- 65%使 用新生儿暖箱,防护罩,或用保鲜膜覆盖在辐射式暖箱上,保持局部环境的适宜湿度;防止 蒸发、辐射、传导、对流造成的水分丢失。 ⑤监测大便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⑥观察尿量和尿的颜色,监测尿的比重:每天尿量不少于1?3ml/kg,尿比重为1.008?1.012。 ⑦每2- 4h观察皮肤黏膜及囟门:保持皮肤弹性好,黏膜湿润,囟门张力正常。 ⑧补液的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持药物及液体及时进入,并根据病情调节点滴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