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镇宝山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龙门山镇宝山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龙门山镇宝山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龙门山镇宝山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填报时间:2009-04-08 责任单位:彭州市龙门山镇

--------------------------------------------------------------------------------

一、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行政区辖及人口

宝山村位于龙门山镇域南端,西南接小渔洞镇,东南与龙门山镇国坪村相连,东隔白水河与龙门山镇团山村相望,北经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阿坝州汶川、茂县接壤。全村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人工森林11000亩,灌木林8000亩,耕地1104.39亩,全村下辖15个生产合作社,611户,2135人,宝山村村委会位于龙门山镇区内,紧邻县道彭白公路(彭州——白水河),距彭州市仅四十公里,距成都市七十六公里。

(二)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情况

宝山村地处龙门山脉西北褶皱断裂带,该地质带起于陕西汉中,止于四川省泸定县,全长500公里,宽25—40公里,被地质学家称为内陆板块缝合线,村内地质复杂。主要岩石有砂岩、板岩、页岩及少量花岗石。

宝山村地属成都平原向龙门山脉过渡的低中山地貌,其特点山脊呈齿状,山峰多锥形,多悬岩陡壁,峰谷高差大,且沟壑纵深,呈“V”型和“U”形发育,河流比降大。村内地形高度由北向南递减,最高海拔处4318米,位于在大宝山峰尖;其次为海拔3970米,位于回龙沟东北黄草坪;最低处海拔1018米,位于龙门山镇东南河心处。村内相对高差3300米。

宝山村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天酷暑、秋多阴雨。常年平均温度7.5℃——13.5℃,极低温-15℃,极高温25℃;降水量偏高且集中,平均年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夏半年占80%以上,冬半年不足20%;湿度亦偏高,年均相对湿度80%;日照偏少,相对集中夏季,全年无霜期约250天左右。

宝山村村域内自然灾害有洪水、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位于七度地震震区。

村域内山峦起伏,矿产资源丰富。据载宋朝起,便开始有规模开采铜矿。解放后,据地质部门勘定,该村村域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已开采的矿藏有铜、蛇纹石、滑石、钾长石、石棉、铁矿、无烟煤等。随着宝山旅游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保护程度的提高,矿产开采已逐步减弱,部分厂矿已停产。

村域内水电资源蕴藏丰富,有白水河自北向南流经村域东部。白水河是湔江上游,属沱江水系,同时又地处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河流两岸植被葱翠,地势起伏,因而溪流、瀑布、叠水众多,为村域内开发水电产业提供了基础。村域内已建成八个水力发电站,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桂花树电站,装机容量8000千瓦,村域内水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有优质矿泉眼多处,已开采出温泉。

动植物多样性基本状况

地理条件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缘。地处东经102'55'--104'53',北纬30'06'--31'26'之间。地貌类型多变,平原、丘陵、山地均有,以平原为主。由于环境背景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因此,水平分布的南北地带和东西地带,均处于植物物种的过渡和交汇区。垂直地带更为复杂。这为物种保存和分化造成各不相同的多样化条件,最终造就了该地区植物多样性格局。

植物资源丰富,村域内共有栽培植物192科875属2391种。

特有种属丰富,成都从植物区系上处于东西两大植物区系过渡的地带,又是热带和温带交汇的重要区域。因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和湿润环境,有利于古老植物的保存,特有种属丰富。如桫椤、紫萁、海金砂,凤尾蕨、蜈蚣草、银杏、银杉、水杉、油杉、云杉、苏铁、福建柏、木麻黄、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珙桐等属的植物。区内林业资源也相当丰富,林场四季苍茫碧绿,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人均林业用地8.90亩,有桦木、槭树、冷杉、杉木、山核桃等近百种树种;有天麻、贝母、黄连、茴香等数百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药材;森林中活动的动物门类较多,各门类中种类丰富,特有种类和珍稀种类占有一定的比例,动物区系成分复杂,分布广泛。

村域内自然景观优美,地处白水河森林公园和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的重要一部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质构造复杂,奇峰

林立,深峡纵横。

(三)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为8432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662万元,占总值的0.8%;工业产值45704万元,占总值的54.2%;第三产业产值为37954万元,占总值的45%,人均纯收入为8542元。由此可见,宝山村现有经济构成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重点。

农业:2005年,全村玉米、土豆等传统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975.3万公斤,主要农产品为玉米、土豆。

工业:宝山村交通便利,可通过县道彭白公路与彭州市市区迅速的进行交通联系,村域内水电、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较迅速,现拥有30个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26亿元,主导产业为:水电、旅游、建材、食品等行业。

第三产业:村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的设施基本配套,仅私人开办的农家乐全村就有72户,建筑面积16790平方米,一次性提供2160个床位;村集体开办的宾馆4座,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四)基础设施现状

宝山村域内有南北向的县道彭白公路穿过,道路红线宽度为12米的水泥路。全村以彭白公路为道路骨架,建有数条树枝状村社道路,其中两条已连通形成环状,均已进行水泥硬化。村社道路红线宽度3米至4.5米之间,紧密联系村内各社和对外交通。

村域内共有8座水电站,全村生活、生产用电均由这些电站就近供给。并可以满足后期发展用电。村内电讯线由龙门山镇电信局进线,城镇电信支局设有程控交换机,预留容量1200门,现已安装1092门,同时全村已开通移动电话业务。

村域内建有高位蓄水池一个,以地下水为水源,设计容量1200m3,目前基本满足供水范围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村域内其它行政社用水也采用地下水供给。村内污水均为自由排放,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无独立设置的公厕。村内各居民点生活垃圾倾倒于附近垃圾收集点,统一收集后于低洼地填埋。

(五)村域居民点布点现状

1.宝山村建设现状居民点分布呈现如下特征:平坝居民点分布较为集中。浅丘居民点较分散;沿道路两侧居民点较为集中且沿公路形成带状,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居民点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全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毕,全村房屋以砖混结构为主,住楼房的有880人,住小青瓦的有1255人。村域内现有各类不同规模的村民居民点26个,平均每处23户,最大的居民点有40户村民聚居,人数达到130人。全村居民点用地面积41.4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93.91m2。全村居民点用地主要为宅基地、林盘地、院坝以及进户道路等。

2.精神文明现状

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普及率100%,大、中专升学率达到57%。

全村成年村民中无文盲,并且每年进行成人科学技术培训达600人次,村民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23人,拥有技术职称的有168人,其中初级职称119人,中高级职称49人,全村50%村民订阅党报党刊,家庭平均拥有藏书量150册。

全村每逢周末、春节、元旦、“五一”、“七一”、“十一”均要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或庆祝活动。

全村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评选率分别为20%、79%。

3.评价

宝山村现状产业结构虽然是“二三”产业结构,全村劳动力954人中有近700人从事非农产业,但其现状居民点分布还是遵循农业社会聚居特点,呈现较为分散状况。当然,这跟宝山村大部分聚居点地处高山地带也有一定关系。其居民点的分布无论是从地域分布上看,还是对其进行职能划分,存在中心不突出,表现形态无序发展势头,从而产生全村居民点综合功能不明显,基础设施、道路、林盘占地过大,生活配套设施不能共享等问题,进而制约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最终影响村域经济发展。

随着宝山村经济发展,村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势必提高,因此集中居住对配套设施的共享,优美环境的塑造,和谐社会的构建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促进,同时也有利于土地的整理,资源的节约。

表一:宝山村村庄分布现状表

类别

二、规划背景

(一)构建和谐社会——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

1.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新型的城乡关系、城市反哺农村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相应出台,是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是农村的首要产业,千百年来,它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模式和传统的农业类型,它在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民群众开始向生活要质量的时候,传统的农业逐步衍生出了一大批新的农业产业,如观光农业、经济果林业、规模养殖业、都市农业等,而这些新的农业产业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当地的新型农业是首要任务之一。

(2)培育新农民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因受制于教育程度不高而难以掌握一些新技术,导致一些对农技相对较高的农业类型普及率偏低,而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大多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缓慢,因此,加强和完善对农村居民各种技术的培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塑造新风貌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总体上讲不容乐观,人居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多、分布散乱、经济水平相对低下造成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对农村地区大量的村落进行合理的拆并,通过整治整合塑造全新的农村人居风貌。

(4)配套新设施

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分布较散、规模较小,以致水、电、气等基础设备配套代价高昂,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为广大农村配套以前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基础设施。

2.成都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004年成都市提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域环境

宝山村位于彭州——龙门山这一城市科考探险旅游线上,加之宝山村旅游产业的逐步快速发展,完全可以也必须融入区域经济环境之中,寻找自身发展定位。

(三)紧邻城镇——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依托

宝山村紧邻龙门山镇,根据《龙门山镇城镇规划》,村域内的三府坪一带将纳入城镇规划区范围,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服务设施可以与城镇实现共建共享。

三、规划的指导依据、思想、原则、年限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镇规划标准》;

3、《彭州市总体规划》;

4、《龙门山镇城镇规划》(2003年——2020年);

5、《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6、《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7、《龙门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2010);

8、《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

9、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规管[2006]4号文件以及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规函[2006]3号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思想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布局为前提,与生产生活配套发展相适应,完善村庄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脏、乱、差,构建和谐人居新村并有效地节约土地。

2、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思路

(三)规划原则

1、区域统筹,科学规划。打破村组等行政界限,立足长远,解决和协调好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布局的统筹合理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2、坚持集中,统筹发展。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使农村居民从传统的散居走向聚居,并提高生活质量,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吸纳集中居住的农民多渠道就业;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宝山村各村组的发展条件、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等有针对性的制定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针和一般村整治方案;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四)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15年

四、村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宝山村位于县道彭白公路西侧,坐落在彭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南北轴线上,紧邻龙门山镇镇区,距离彭州市区仅40公里,距成都市区7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优势:宝山村水电资源丰富,水电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牢不可破;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同时《彭州市市域风景旅游规划》确定的四个旅游支撑点中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回龙沟风景区部分在宝山村村域内,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林业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食品产业以及对林产品加工发展林业产业都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

3、设施优势:宝山村道路、电力、通讯和光纤电视等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已得到很大程度改善。村域内各居民点紧靠现状龙门山镇镇区,社区服务设施能与城镇形成共享,就学、就医、商贸等极为便捷。

(二)不利因素

1、宝山村基础设施虽已改善,但仍不够完善,大部分居民点缺乏集中供水和排污。

2、旅游业有一定基础,但仍未能形成规模化、效益化、档次化,相关配套产业也未能完善。

五、总体布局规划

(一)人口发展目标预测

宝山村人口发展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镇区范围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多来适量减少全村人口。

2004年底,全村人口为2135人。从宝山村历年来人口统计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0年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001年至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从其现状人口年龄构成来看,以中青年为主,目前正处在人口生育低谷期,但是人口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以25年为一周期),因此在规划期内自然人口增长将略有上升。预测人口自然增长到2015年取3%,则:

2015年有2135×(1+3%)11=2955

据人口资料统计,宝山村每年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主要为婚嫁、升学等方面。考虑大批新农村居民点规模的形成,村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三个集中”的开展,村内人口将将会大量向城镇转移,预计平均每年减少40人;而随着宝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岗位也会相应增加,就业者的来源除了本村以外,还有部分外来管理人才,预计此类情况引起的人口增长平均每年增加10人。因此机械增长为-40+10=-30人。到2015年将减少30×11=330人。

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之和为:2955+(-330)=2625人

2015年全村总人口:2625人

(二)农民聚居点规划布局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把宝山村建设成“西部山区第一村”的思想为指导,整治现状,规范土地使用,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村民居住相对集中,享受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宝山村旅游服务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三个集中”。

根据地理位置和居住现状,有利于土地综合整理,有利于长远发展规划,有利于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反映村民生活水平。分为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

(三)农村聚居点布局规划

宝山村现状农村聚居点较为分散,规划全村共设6个聚居点,其中农村新型社区1个,位于三府坪,其作为宝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社区的亮点由村上统规统建区域。三府坪农村新型社区容纳人口约1000人,其中新建部分可容纳人口在500人以上,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整个农村新型社区占地约135亩。其余5个为一般村村庄,各村庄容纳人口在200—300人之间,人均85平方米建设用地,具体每个区容纳人口、户数和占地面积见图。

表三:宝山村农村居民点一览表

居民点编号

等级

人口规模

职能

公建配置

用地规模

基础设施配置

给水

电信

污水

垃圾中转站、公厕

一般村村庄

280人

旅游服务、粮食种植

农贸市场、停车场

35.7亩

一般村村庄

240人

旅游服务业

停车场、医疗点、农贸市场

30.6亩

农村新型社区

1000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

停车场、医疗点、邮政、储蓄代办点、农贸市场135亩

一般村村庄

450人

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业

农贸市场、停车场

57亩

一般村村庄

383人

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业

停车场、医疗点、农贸市场49亩

一般村村庄

272人

林业种植、旅游项目开发停车场、农贸市场

34.7亩

表四:宝山村居民点规划后土地整理表:

类别地类

整理前(亩)

整理后(亩)

前后增减(亩)

土地总面积

24759

24759

耕地面积

1104

2809

1705

园地面积

163

249

86

林地面积

15177

15177

居民点面积

621

342

-279

末利用地面积

2729

1671

-1058

六、村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村域经济发展战略

1、积极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宝山村地处成都大都市区的第二圈层范围,把农业功能定位在提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并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的休闲场所。农业向着兼具生产、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于一体的高度现代的都市型农业转换,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保证。

2、确保工业的基础地位

坚持工业向宝山村村域以外发展的原则。宝山村现状第二产业以水能发电、建材加工为主。部分产业由于受市场、环境污染、工艺等原因的影响已陆续关停并转,目前仅存保温建材厂、天花板厂等不多的企业。随着彭州旅游业的发展和彭州经济的增长,龙门山地区将成为彭州未来的人居居住核心区。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居居住、自然旅游环境,考虑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宝山村的第二产业以水电业为基础,以建材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村域内的第三产业将以旅游业为依托,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山珍食品,如进一步开发雪芽菜、白珠茶等。

3、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为基础,突出以康复、休闲为主题,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完善以旅游为主的配套体系建设,发展旅游服务业,增强村域接待旅游消费的能力。

(二)村域内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按宝山村村域现状产业基础和其自然经济地理特征,产业发展方向及优化组合要求,从地域上采用“一心一环一辅两轴三带四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心:以旅游为中心。

一环:一个环形道连通全村。以现有的彭白公路和在沿山边修建一条贯穿全村的环形通道。该环线既是全村经济发展主轴线,又是全村旅游体系的主要线路;既可方便群众生活,也可便于旅游观光。

一辅:以龙门山镇区区域上为辅,功能上为依托。依托镇区的商业、医疗、学校、娱乐等现有城镇配套设施可为新农村的一个辅助区域。

两轴:即回龙沟—2社,温泉—15社。在区域上形成两条次轴,该区域依托自然气候和林区,分别与温泉中心和回龙沟景区接近。将作为与景区配套的山地景观居住度假区开发。

三带:高山植被保护开发带,山区林农业特色带,人居旅游经济带。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区域作为高山植被保护开发带,是旅游开发所依靠的资本。适当开发熊猫原生态栖息区,在区内只对道路进行简单的维护,不设置任何设施;接待设施设置在山门外。山区林农业开发带在海拔1500米以下,可开发建设经济林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开发等。人居旅游经济带在海拔1300米以下,作为人居的主要居住、旅游观光区域。

四区:旅游接待中心、温泉康复理疗度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区、回龙沟风景旅游区。由这四个区组成“宝山大旅游”的核心区域。“宝山大旅游”的建设按国家旅游局“AAAA”级标准和国家宾馆饭店“四星级”标准建设。回龙沟景区分为河谷风光区、漂流探险区和高山风光区,同时作为科考探险原生态数据提供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新居示范区,全村共规划六个相对集中农民居民点。其中以三府坪区作核心区,除展示宝山村人居环境、村民生活水平以外,配套开发观光旅游、和谐体验、农业观光产业;宝山温泉康复理疗度假区,该区主要围绕温泉康复理疗、运动、休闲为主题开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宝山大旅游接待中心区位于宝山村入村口处,为宝山大旅游的游客集散中心,配套设置旅游接持中心、观光中心以及购物中心等。

七、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一)社会事业设施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文化水平的人数达到95%以上,每年均开办劳动技能培圳,进行专门的服务技能培圳,走科技之路。另外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基础设施目标

完善供水设施,到2015年,村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00%;保障电力、通讯、光纤电视等设施能够满足村内发展的需要。

(三)居住水平发展目标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村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建公共厕所和沼气池。居住相对集中,到2015年,全村达到每户有一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花园式住宅。

八、村域旅游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

宝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个大类。自然资源种类较齐,有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气候等;人文资源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和龙文化景观资源。

1.自然资源

宝山村地处驰名中外的龙门山巨型推覆滑脱构造北川—映秀主中央冲断带中,位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之内,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宝山村地质的丰富多彩、复杂多变,也造就了宝山丰富的地形地貌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

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部分,宝山村村域内还拥有丰富的水域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和天象气候景观资源。

在这些旅游自然资源的各门类中较为突出的是动植物景观资源、水景景观资源和高山风光资源。

(1)动植物景观资源

在动物景观资源中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是处于原生状态的大熊猫和野生猕猴群;植物景观资源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是珙桐林、高山杜鹃林、冷杉林和牡丹等。

(2)水景景观资源

宝山的水景景观资源主要有河谷、深潭、瀑布,其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以龙吟瀑、飞天瀑、人字瀑、回音叠瀑、大飞水等,几条各具特色的大瀑布为代表的瀑布群;另外,河谷中还有适合开展景区漂流活动的水流资源。

(3)高山风光资源

宝山的高山风光资源是集地文、水域、生物和天象气候等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资源,有大峡谷、奇峰绝壁、高山瀑布、云中花海(万亩高山杜鹃林等)、佛光、日出、云海、云瀑、霞光以及金山银岭等奇特景观。

2.人文资源

宝山的人文资源有两大特色,一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化;二是体现雄浑古朴龙文化的回龙沟景区主题文化。

(1)社会主义新农村

宝山是市、省乃至全国的文明村、先进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均走在时代前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宝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要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宝山村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

(2)回龙沟景区主题文化——龙文化

据历史考证宝山村区域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回龙沟景区从名称到传说都体现着龙神话;景区的景观建筑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景区内有集中体现佛教文化的龙门寺;有体现牡丹文化的“百年牡丹博览园”。此外,还有初唐四杰王勃游览回龙沟时留下的诗篇。

(二)资源评价

宝山村的大部分位于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之中,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 ,空气质量很好,负氧离子多达12840个/平方厘米,夏季气候清新凉爽,十分宜人,最高温度仅为27℃。村域内有回龙沟风景旅游区、宝山温泉康复休闲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区,这些均为极好的康复休闲旅游资源。

1.回龙沟风景旅游区

地质地貌独特壮观,原始森林茂密宽阔;珍禽异兽出没无常,奇花异草漫山遍野。气候条件特殊,气象景观迷人,大小瀑布数十余处,悬崖绝壁比比皆是。在海拔1600m-2100m地段有大片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还有三级保护植物1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5种,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等19种。景区内植被葱茏,峰峦层叠;飞瀑成群,峡谷纵横;绝壁凌空,潭深水碧。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时令风景。

景区分为河谷风光、漂流观光和高山风光三大区域。高山风光区(登山探险区域)最高海拔4250多米,佛光、云海、云瀑、日出等迷离神奇气象景观资源众多。特大峡谷深不见底,宽阔奇险;云海、云瀑,佛光、日出魅力无穷,变幻万端。数万亩乔木杜鹃和珙桐、冷杉、箭竹林构成原始森林;数百亩高山草甸堪称为“离成都最近的云中高原”。

2.宝山温泉

地处龙门山巨型推覆构造破碎带上,水量丰富,压力巨大,地热补给范围大,是罕见的带状温泉,长期开发不会枯竭。现已有1600多米深的温泉井一口,自喷涌水日产量3600立方米,水温达到45℃。经化验证实,泉水中含氟、锶、溴、锂和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是罕见的复合型医疗保健温泉。

3.社会主义新农村

宝山村的发展模式是集体经济,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长期以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农村、农民的关注,因此宝山村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子走得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而目前宝山村建设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居民点分散,对土地的浪费严重。二是公益设施配套差,生活方便性不够。三是建筑不规范,结构单一,不科学。改变这些现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宝山大旅游规划

1.功能定位

根据宝山自身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旅游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将宝山大旅游的功能定位为:康复休闲型旅游。

2.区域功能与结构分布

根据宝山村自然地形区域特点和现有旅游布局状况,对今后整个宝山大旅游的发展规划可概括为:“一心一环三点”。

(1)“一心”指宝山村区域内以旅游为中心,并在村的入口处形成宝山旅游接待中心。

(2)“三点”指回龙沟风景旅游区、宝山温泉康复休闲区、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区。

(3)“一环”是指“宝山大旅游”旅游环线,在全村区域内,从12队至4队,通过铜矿社区,再到3队建成环型油面公路。

以宝山旅游接待中心为主中心,其余三点为次中心,形成一个既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又各具特色的大旅游格局。

3.宝山旅游接待中心

宝山旅游接待中心建在与现温泉宾馆相望的彭白公路西侧,其功能作为宝山(乃至整个龙门山)旅游的门户和游客集散中心。

4.回龙沟风景区

回龙沟风景区在现基础上按照“两个4”的标准进行提升与扩展。打造国家4A级景区;建造景区4星级接待中心。4星级接待中心的定位是“自然、生态、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的富有创新风格的,功能齐备的高档次建筑群体。

回龙沟风景旅游区主题文化定位为“龙文化”。其中包括龙神话、古蜀文化、宗教文化等。

回龙沟风景区以瀑布群、野生猴群、珙桐和杜鹃林、高山景色为重点风光;建立“大熊猫原生态栖息区”,并设立展览馆;开设漂流、滑车、攀岩、登山探险和多项健身运动为游客参与项目;打造“七佛朝圣节”等2—3个品牌节庆,开发相关系列产品。

在“康复休闲”功能上侧重于游客的心理调整和修复。

5.宝山温泉康复休闲中心

宝山温泉康复休闲中心的主题文化定位为,传统养生与现代疗养相结合的温泉康复休闲文化。突破宝山村的地域界限,将临近的小鱼洞镇太子村等纳入发展区域。

温泉中心的风格为自然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景观,重点突出环境与人相互和谐的优美和舒适。配套开发宝山马术俱乐部、宝山高尔夫公园等休闲项目并配套开发相关旅游产品。

温泉中心在“康复休闲”功能上侧重于游客的生理调整修复。

6.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目的:一是要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二是要开发配套产业项目,营造旅游环境,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则:

A、经济的原则

B、山区特色适度集中的原则

C、高水平发展的原则

D、必须统一规划的原则

E、农民意愿的原则

(3)宝山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A、政治优势

B、自然环境的优势

C、经济发展的优势

(4)建设分布:在全村区域内规划6个点,其中三府坪社区为示范点,建造欧式风格居住社区。

(5)配套产业项目:在三府坪社区配套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山地公园及现代山区特色农业园等。

(6)配套设施:在三府坪社区设超市、幼儿园、医疗咨询点等。

7.旅游产品

(1)宝山3日游

上午

下午

第一日

1、出发地至宝山旅游接待中心(宝山村总部)

2、听取宝山发展概况介绍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

(宿回龙沟)

第二日

游览回龙沟风景区

游览回龙沟景区

(宿宝山温泉)

第三日

1、温泉中心康复理疗

2、体验宝山乡村高尔夫、参加马术运动、购物返回

(2)宝山2日游

上午

下午

第一日

1、出发地至宝山旅游接待中心(宝山村总部)

2、听取宝山发展概况介绍

1、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

2、游览回龙沟景区

(3)回龙沟5日游

上午

下午

第一日

出发地至回龙沟

游览河谷风光区、漂流观光区

第二日

全天游览高山风光区(白果庄景区,宿白果庄)

第三日

高山探险区游览(宿佛手坪)

第四日

早观日出、云海、佛光等天象奇观(宿包袱石或五道堰营地,观赏熊猫原生态栖息地)

第五日

返回

(4)回龙沟3日游

上午

下午

第一日

出发地至回龙沟

游览回龙沟河谷风光区和漂流观光区

第二日

游览高山风光区白果庄段,观赏高山珙桐群落和峡谷绝壁栈道(宿白果庄)

第三日

度假山庄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上海同大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技术负责人: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编制人员: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光澜(电气工程师) 王建周(给排水工程师) 高新太(暖通工程师)

规划说明目录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第三章用地布局 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设计 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和管网综合 第七章竖向规划 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章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 规划图纸目录 规划地段区位图 规划地段位置图 规划地段现状图 规划总平面图 规划分析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景观规划图 竖向规划图 强弱电规划图 给水规划图 排水规划图 一号楼效果图 二号楼效果图 三号楼效果图 五号楼效果图 各单体平立剖面图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概况 滴水山庄度假村是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首期工程,位于该项目的入口段(即项目总规中的桃花山庄部分)。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风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杭宁。报福镇位于安吉县西南部,距县城递铺27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桐杭岗,海拔1300米。境内有统溪、景溪、深溪等5条主要的山溪,森林覆盖率达82.7%,林木蓄积量5.1万立方米,年产毛竹300万支,山核桃、高山有机茶、石岭笋干、报福本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报福镇是全省首批命名的生态乡镇,自然景色优美,高山怪石、清溪飞瀑等山水景观星罗密布;人文景观渊源丰厚,有中张畲族少数民族村、南天目古寺庙群和众多名人传说,境内还有统里红石崖、深溪冰川石浪,石岭大汉七十二峰景区和南坞山景区等诸多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风情,报福镇农家乐也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八方来客。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主体区域大场坪、小湾里河九涤弯等处需等新辟公路建成后才能进行开工建设,滴水山庄部分目前已有道路通达,将先期投入建设,预计于2010年末建成,2011年4月投入试运营,2011年7月投入正式运营。 二、项目用地 滴水山庄项目用地在滴水坎,位于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东北侧山脚下,即景溪与滴水坑交汇处开始直上700米至三叠瀑止(391.04米—465.64米)。项目用地为13424.06平方米,其中已征项目用地11892.81平方米,待征项目用地1531.23平方米。度假村规划范围尚包括流转土地约36亩,合计规划面积56亩。 滴水坑区域为低山沟谷,沟谷中分布坡洪积碎(块)石,沟谷两侧分布侏罗系上统黄尖组熔结凝灰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整个用地为狭窄的峡谷,有一条小溪贯穿全境,溪边有一条毛路,宽度为2.8-3.5米,区域内原有农户7栋,均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都较小,已于2010年5月全部拆迁完毕。区域内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除原有的宅基地外,还有入口处第一栋农宅前临溪的菜地部位和峡谷地形变陡前最后一栋农宅前的一块原来农户堆放毛竹的场地,为更有效地利用,所以在2008年征地的基础上,又补征了这二块用地,以使建筑规模更为适合规模化经营管理。 滴水山庄度假村入口处原有农用变压器一台,采用220/380V低压架空线向山下及梅树坑区域农户供电。电话、广播、有限电视、移动均为架空线,杆线林立,杂乱无章。原住民生活用水均为自接山水,水量甚小,生活污水不做任何处理,挖坑自然渗透解决。原有市政设施十分薄弱。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烟台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书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范围 (4) 1.3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5) 1.4 规划期限 (5) 1.6规划指导思想 (5) 1.7上层次规划要求 (5) 1.8技术路线 (5) 1.9 工作过程 (6) 第二章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7) 2.1 区位条件 (7) 2.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7) 2.3 现状建设情况 (7) 2.4 现状土地权属 (8) 2.5 现状道路交通 (8) 2.6 现状公共设施 (10) 2.7 现状景观资源 (11) 第三章上版总规检讨与回顾 (12) 3.1 03版《总规》主要内容回顾 (12) 3.2 实施绩效及评价 (13) 3.3 修编重点和建议 (14) 第四章目标定位与发展规模 (15) 4.1 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 (15) 4.2 问题聚焦与政策破解 (16) 4.3 发展目标与定位 (17) 4.4 城市规模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1) 5.1 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5.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2) 5.3 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2) 5.4 产业发展门槛 (23) 5.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24) 5.6 可能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5.7 产业经济网络 (24) 5.8 产业空间布局 (26) 5.9 消费结构和服务业发展 (26) 第六章总体空间布局 (27) 6.1 四区划定 (27) 6.2 空间发展模式 (28) 6.3 空间发展策略 (28) 6.4 空间布局结构 (28) 6.5 分区发展指引 (29)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0) 7.1 用地布局原则 (30) 7.2 用地布局与规模 (30) 7.3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31) 7.4 用地兼容性规定 (33)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3) 8.1 规划原则 (33) 8.2 规划目标 (33) 8.3 交通发展模式 (33) 8.4 交通发展策略 (34) 8.5对外交通规划 (35) 8.6道路系统规划 (35) 8.7 公共交通规划 (38) 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40) 9.1 规划原则 (40) 9.2规划目标 (40) 9.3布局理念 (40) 9.4布局结构 (40) 9.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41) 9.6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44) 10.1规划目标 (44) 10.2规划原则 (44) 10.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4) 10.4绿地规划 (44) 第十一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47) 11.1 规划原则 (47) 11.2 总体风貌控制 (47) 11.3 景观要素 (47) 第十二章城市密度分区 (50) 12.1 规划目标 (50) 12.2 规划原则 (50) 12.3 城市密度分区 (50) 12.4 建筑高度控制 (50) 第十三章村庄改造规划 (51) 13.1 现状村庄人口状况 (51) 13.2 村庄改造拆迁赔付测算 (51) 13.3 村庄改造安置区规划 (52) 13.4 村庄改造运作模式 (52)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53) 14.1现状概况及评价 (53) 14.2规划目标及原则 (53) 14.3用水量预测 (53) 14.4水源规划 (54) 14.5水厂布局规划 (55) 14.6给水管网规划 (55) 第十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56) 15.1现状概况及评价 (56) 15.2规划目标及原则 (56) 15.3污水量预测 (56) 15.4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56) 15.5污水管网 (57) 第十六章中水工程规划 (58) 16.1现状概况及评价 (58) 16.2规划目标及原则 (58) 16.3中水水源及利用方式 (58) 16.4中水量预测 (58) 16.5再生水厂布局 (58) 16.6水质标准及水压 (58) 16.7中水管网布置 (58) 第十七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9) 17.1现状及评价 (59) 17.2规划目标及原则 (59) 17.3防洪规划 (59) 17.4雨水量计算标准 (60) 17.5雨水排放 (60) 17.6雨洪利用 (61)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61) 18.1 现状概况及评价 (61) 18.2规划目标及原则 (62) 18.3 负荷预测 (63)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一、规划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城市竞争演变为全球科技枢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的竞争。国内城市纷纷整合自身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东滩、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一批新城应蕴而生。 青岛处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面临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南北夹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已形成明显差距,与大连等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面对当前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趋势,为尽快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胶州湾北部盐田改造建设高新区,促进城市空间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开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序幕。 二、规划范围、依据及原则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以盐田改造为基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将周边部分用地一并纳入,进行控制与引导。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 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胶州湾及临近海岸带功能区划》(2004 年) 5、《青岛市滨海城市组团—红岛组团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年) 6、《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3 年) 7、《青岛市胶州湾北部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008 年) 8、青岛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文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 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使青岛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科技开发力量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接轨区,成为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密集区。 2、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规划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关系到青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国家级重点园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新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造坚实基础。 3、功能合理、产业衔接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高度重视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合理布局和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避免各园区间功能重复和产业趋同,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4、梯次开发、分片管理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分片管理;要以项目引进为龙头,梯次开发,务求实效;避免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5、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高新区规划

城市概况 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 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1993年4月2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公里。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03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横塘镇和枫桥镇改为横塘街道和枫桥街道。 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行政面积223.36平方公里,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72.51万,其中常住人口33.57万,暂住人口38.16万,外籍人口0.78万。下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驻地在运河路。 自然条件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XXX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重庆XX工业园区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重庆XX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

重庆XX工业园区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编制单位:XXXX有限公司 负责人:XX 编写人员:XX 联系电话:XXX 电子邮箱:XXX 编制日期:2014年7月

目录 摘要 (1)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开展的作用和意义 (2)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背景 (2)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作用 (3) (三)、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意义 (3)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依据和原则 (4)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依据 (4)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的原则 (5) 三、工作思路及技术路线 (6)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工作思路 (6)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技术路线 (7) 四、工作程序 (1) 五、园区概况 (1) (一)、发展历程 (1) (二)发展现状 (2) 六、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方法 (3) (一)资料收集 (3) (二)划定方法 (3) 七、划定结果 (5) (一)开发区主区 (6) (二)发展方向区 (7)

八、规划符合情况说明 (7)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 (7) (二)符合城乡规划情况 (8) 九、部门意见征询情况 (8)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和技术体系,全面掌握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界定开发区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和用地空间,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用地管理制度,规范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用地管理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4〕143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4〕25号)等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更新工作的要求,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对开发区“主区”及“发展方向区”进行综合评价。重庆XX工业园区发展方向区划定范围确定工作,自2014年4月上旬启动以来,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的指导下,在重庆市XX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确定了发展方向区的范围,现将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